教育範文讀後感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通用35篇)

本文已影響 2.6W人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明朝那些事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通用35篇)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1

最近幾天一直在讀《明朝那些事》,獲益匪淺。歷史真是一個好東西,從過往的事情中可以汲取經驗和教訓。如果能認真品讀,真是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從書中看到了歷史人物的成長,其成長過程可以當作自己人生道路的鏡子。宦海沉浮的名臣奸相,也是活生生的人,從最初的意氣書生到後來的工於心計,老謀深算,都是自身適應環境的改變,不同是對底線的堅持。

書中講到的楊士奇,從小出身貧困,母親改嫁,自己不願改姓,還揹着繼父祭拜自己的親生父親,貧賤不移志,小小年紀就能有如此作爲,令人佩服感動,因此也得到了繼父的尊重,從此得以讀書入學。面對貧困的生活,一直努力爲繼。相比別的一心讀書的人,有着更加豐富的社會閱歷,更加堅韌的品性,處事也更爲老練,圓滑,擯除了讀書人的迂腐。丟了官印,直接跑,而不是書呆子式的處理。凡事審時度勢,實用爲上。

心學創始人令我無限神往。知行合一,在我的理解就是理論和實踐同樣重要,要明白處理事情所要的結果,從實際出發,不拘泥於理的束縛。

儒家思想通俗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一種方法,是一種對自己的在道德規矩上束縛,而心學強調以自己的本心來處事,達到一種身心的寧靜。哲學上講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以及自己處理事情的準。回想自己,渾渾噩噩,雖然也算是上過馬克思主義的課程,但是並沒有認真思考理解。由此看來哲學是這麼的重要,是人在這個世界生存的理論指導,或者說是武裝自己大腦的武器。

從這本書裏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封建社會,每一個人都是真實飽滿的,沒有絕對的清官。不同的只是每個人的思想品性,好官爲了完成自己治國安邦的理想,需要妥協,需要入世,而不是滿口教條的聖賢書。清官要更奸才能生存,才能爲民除害。從書中的人物裏學習到了人的成長與轉變,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最初都是讀聖賢書,都是懷着年輕人的理想,希望做一番事業,在面對現實的敲打與碰壁後,慢慢收起了自己的年輕氣盛,默默忍耐學習,學習權謀之術,變的工於心計,城府極深。這也算是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的改變。我覺得心學也是如此,爲了完成光明的理想,不能拘於仁義道德,對待流氓就要用流氓的辦法。戚繼光,歷史課本的人物總是高大全,他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是做一個誠實正直,老實本分的人,然而想要在官場報效國家,這樣可能連自保都做不到,因此,戚繼光也在變,變的會來事,會做官,找到朝中靠山張居正,這樣才保證了自己的官位。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2

不知不覺中,我結識了一個叫《明朝那些事兒》的朋友。於是,我就成爲了當年明月,也就是《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的又一個“粉絲”。

這本書,從朱元璋起義開始講起,用幽默的語氣,講述了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歷史,直到明末朱由檢自殺爲止。事實上,這本書就是我瞭解明朝的唯一途徑。我知道這不太好,但我還是相信當年明朝的實力的。

每看完一部《明朝那些事兒》後,我都會迫切地期待着下一部“出爐”。我很欣賞當年明月這種寫作風格。要不然,我這個區區六年級的學生怎能看懂?

我認爲這本書不僅僅只講述了明朝的整個歷史,還告訴了我們許多的道理。首先,做皇帝就像開公司,經營不善就會破產。但人家破產可以重來,一個王朝“破產”,估計“老闆”生存的可能性爲零。就像大結局中的結束語:走上了這條路,就不能回頭。因爲如此,我也不想當皇上。萬一哪天國家出了事,自己能力又不怎樣,豈不完蛋?還是共產主義好啊,有得選舉,能力不好不用你當,當個老百姓活得實實在在纔好。

其次,就是“禍從口出”的問題。想唐伯虎當年由於口出狂言,在科舉交卷後當着大家的面說自己必中會元,使大家猜疑他作弊而他則被逐出考場。俗話說得好,“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哪天隨便說出來的話可能就會毀了你。所以,當心啊!

最後,就是對待人生的態度問題。當年明月在書中寫道:我要告訴你,所謂千秋霸業,萬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糞土。先變成糞,再變成土。沒錯,正是這樣。當你匆匆地過完了一生,贏得了許多榮譽和名利。然而當你在臨危時再想這些東西,會覺得有意義嗎?有,但不是指這個。死而無憾,這纔是人生的意義。或者,也是《明朝那些事兒》的最後一章的結束語: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我寫完了。我知道僅憑這篇文章,是不能表達我的全部情感的。可我還是要寫,因爲,這是對我的一種滿足,僅此而已。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3

元月份買的《明朝的那些事兒》到今天終於斷斷續續讀完了。讀起來比較輕鬆,但太油,有時有的片段略感有淹沒主題的不爽,不多總體上還是不錯。明史是很多愛好歷史的人喜歡研究的一段歷史。我對這也有點興趣,但看的這方面的書不多且零碎。小時就看過姚雪垠的《李自成》,呵呵,和這本書裏描寫的可不一樣,印象最深的是郝搖旗。

一個窮苦人起家打下的天下歷經270多年,期間演繹的悲歡離合忠奸邪正權謀黨爭實在是讓人掩卷而嘆。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有人說歷史是政客的玩物,還有人說歷史是權貴的妓娼,那是講政治取用,但到我等老百姓就不同,沒有那麼強的功利性了,但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也就是一千個《王子復仇記》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樣了。

這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篡位的朱棣、能幹而貪財的張居正、奸相嚴嵩、魏忠賢、勤政廉政而又無力迴天的崇禎、清廉敬業的奸臣溫體仁、有戰略眼光的孫承宗、忠貞的曹文昭、盧象升、有爭議的袁崇煥、起義的流寇張獻忠、高迎祥、李自成。

這書講的最多的是權謀黨爭,作者也認爲歷史其實就是權力的爭奪史。他講的明朝的那些事兒總的來說就是部宮廷鬥爭史。用現代的語言來講歷史算是講的不錯的,當然那裏面的謬誤我等非明史專家也就是姑妄說之姑妄聽之了。

作者最後用“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做結語,我覺得也許有一定道理。但是這個世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的人極少。一是客觀條件限制,二是主觀條件的限制,三是絕大多數人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最終絕大多數人是以失敗告終。我看慾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人生痛苦的緣由。就是心淨的佛也有“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慾望啊。

看歷史既有恍如隔世之感,又有身臨其境之嘆,一切如過往雲煙,但一切又循環往復不能自拔。人啊人!真不知道你是個宇宙的靈長,還是個貌似理性的食利的糟糠之物了。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4

一個雪花輕揚的夜晚,我終於讀完當年明月的整部《明朝那些事兒》,看着窗外的雪舞如絮,憧憬着明晨的朝陽東昇,我不禁陷入沉思……

這套書,以《明史》爲藍本,文風嚴謹又不乏幽默,作者不時穿插的評論尤爲一針見血、恰到好處。掩卷之餘,除了佩服作者豐富的史學知識,更是讚歎於其無與倫比的社會洞察力。他用那充滿智慧的語言,講述了自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起,直到末帝崇禎悲涼自縊於景山這長達276年的歷史皓月。

書中衆多人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常遇春、徐達的將才獨具,用兵如神;于謙、王守仁的力挽狂瀾,高風亮節;戚繼光、俞大遒的奮力拼殺,平定倭寇;徐階、嚴嵩的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袁崇煥、孫承宗的老謀深算,巧用兵法;李自成、皇太極的背水一戰,最終進攻。

但最讓我敬佩的,卻是楊繼盛。他上疏力劾嚴嵩“五奸十大罪”,卻遭誣陷下獄,不惑之年就屈辱故去。但是,他真的就這樣死去了嗎?沒有,他的精神活了下來,名震天下,永垂青史,因爲他的堅忍、頑強、正直。他也堅信:嚴嵩之患終有一日能予以肅清。

是的,正義與公道,或許會遲到,卻絕不會曠課。

回望古今,歷史向我們宣告: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對於我們新時代的中學生來說,讀史使人明智。我們是祖國的明天,也是世界的未來。我們更要學習歷史、總結歷史、借鑑歷史、感悟歷史。

我國古人都深知“明鏡高懸”,我們新時代中學生更要明志用功,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不斷修正航向,使正義引領時代,努力奮鬥,爲全國,乃至全人類的福祉做出自己的貢獻。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5

明朝是怎樣的呢?這本《明朝那些事》會將你想知道的是統統告訴你,也會帶你走進明朝。

明朝的故事很豐富,令我最有映像的就是第一代皇帝朱元璋了,他小時候是個平民,一無所有,是因爲造反纔得到了天下,放牛、化緣、做和尚、造反、做皇帝,這是他一生的工作。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人爲什麼他能做皇帝呢?是因爲他有很多猛將。

他曾經打敗過張士誠、程友良,記得跟程友良的那場大戰他沒有在。他的侄子朱文正靠着一點點兵力撐了幾個月,但卻自以爲是,遲遲不叫援軍,後來還是硬着頭皮去叫了朱元璋,看來沒有大軍是不行的。

當然他還有很多本事,他可以在最危險的時候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他還可以在慌忙之中臨危不亂,就是因爲他的果斷和冷靜才使他成功的登山了皇位。他應該自己都不會想到。

後來他登上了皇位,爲天下百姓做出了很多有意的政策。就因爲他來自民間,知道民間百姓受壓迫和欺壓,所以他發佈了一條政策:只要貪者和欺壓百姓者就一律斬首。

但人總是有缺點的,他爲了自己的天下能夠千秋萬代,到最後殺掉了自己曾經出生入死的功臣,就他也沒有逃脫了每個帝王該有的缺點。不聽勸告、剛愎自用。

所以只要你看了《明朝那些事》就會覺的自己在跟朱元璋說話,怎樣想看吧?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6

《明朝那些事兒》,一部講述一個朝代從崛起到滅亡的長篇小說。翻開這本書,你便會被幽默的語言、風趣的調侃吸引,會被深不可測的帝王心術、爾虞我詐的後宮爭寵、殺聲震天的驚險戰爭深深地帶入這段歷史中,去感受從明朝開國“洪武四大案”的血腥與殺戮,到結束時清軍入關帶給他們的絕望與悲涼。故事精彩,使人彷彿身臨其境。

這部書從朱元璋講起。朱元璋爲隔壁的地主放了16年的牛,生活十分艱苦。雖然只有一牆之隔,但卻明顯地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殘酷與黑暗。又因17歲時的一場饑荒,朱元璋的親人們一一死去。在當時的困境下,朱元璋懷着復仇的怒火和討口飯吃的僥倖心理,帶兵起義。朱元璋頗具軍事天賦,歷經無數戰役,在與陳友諒決一死戰後,最終問鼎天下。朱元璋作爲一代帝王,一生殺人如麻,他所製造的“洪武四大案”使多少無辜的人喪命啊。不過,他始終是大明王朝的締造者,在歷史的長河中,終究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白駒過隙,光陰似箭。明朝歷史上還有許多令人無法忘卻的人:“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用一首《石灰吟》表明了他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徐階、張居正,輔佐朝政,在亂世中堅守着自己的信念;楊繼盛,一個微不足道、史書都不曾提及的人,卻用那堅定的彈劾——死劾來揭示奸臣的罪惡,讓嚴嵩的真面目曝光於天下……

從劉瑾、王振到嚴嵩、嚴世藩、魏忠賢,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貪婪、懦弱和恬不知恥,他們加速了這個王朝的覆滅。從徐達、常遇春到袁崇煥、戚繼光,我明白了什麼是赤膽忠心,什麼是爲國捐軀,無怨無悔。從方孝孺、海瑞到王守仁,我體會到了他們的清正廉潔,一身傲骨,不管是奸臣當道還是民不聊生,他們永遠都堅持自己的信念,永遠爲老百姓着想。還有李時珍,腳穿草鞋,身背藥簍,翻山越嶺,訪醫採藥,鑄就了《本草綱目》這一鉅著。這些熟悉的名字,都代表着一個個的故事,這些故事不是史書中泛黃的書頁,而是歷史長河中的朵朵浪花,帶給我們思索,帶給我們啓示!

明朝,只是中國歷史很短的一個部分,但通過讀《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我看到了人性的善惡與永恆的信念,這些點點滴滴,都將永遠鐫刻在我的記憶中!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7

我們讀明史,一個很顯著的標籤是太監成了官場上重要的角色,而除了三寶太監鄭和外,幾乎歷代所有有名望有大權的太監都是十惡不赦的奸臣形象。再加上恐怖的東廠西廠,不禁要問:這到底是咋回事呢?我們還是到歷史上去看看:自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說的產生到壯大,幾乎統治了國人的思想領域,儒家主流思想認爲人性本善,認爲天下是由上天派下兒子—————天子來治理,天子應以堯舜禹湯這樣的聖王爲楷模,存天理,滅人慾。

於是讀聖賢書的大臣們就以這個標準去要求皇帝,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標準,但他們忘了,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而且人的資質差距太大,不能用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人。故事就來到宣德皇帝朱瞻基的時代,應該說朱瞻基是個好皇帝,他與父親朱高熾統治時期被稱爲文宣之治,是對於好大喜功,連年用兵,搞工程的永樂皇帝時期的修正,沒有這個時期的休養生息,就沒有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朱瞻基熱愛工作,體恤民情,經常微服私訪。

個人也沒啥愛好,只是喜歡鬥蛐蛐。可就是這樣一點點愛好就讓言官們抓住小辮子,大書特書的指責皇帝。這下惹惱了朱瞻基,但是怎麼對付這些不通情理的傢伙呢?皇帝直接去和大臣做鬥爭?不好,非常不好,副作用太大。不如扶植一個對手給大臣,讓他們去鬥,自己當個觀衆和裁判。於是太監就走上了歷史舞臺。誕生了掌印太監,柄筆太監,東廠廠長,西廠廠長等,包括王振,劉瑾,魏忠賢等等名人。飽讀詩書的文官們做夢也沒想到,愚蠢的行爲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而孔夫子創立的儒家思想也是有很多不能自圓其說的缺憾,這也是中華文化的悲哀。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8

“明朝起起伏伏三百多年,多少不老傳說譜寫成章?”這個由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政權,明朝,在作者‘當年明月’的筆下,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明朝那些事兒》當中,使人讀了不僅感嘆歷史的滄海桑田,亂世之徒的陰險狡猾,更讚歎作者的妙筆生花。

這是迄今爲止唯一全本白話文講述明朝真實歷史的大型史學讀本,記敘了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並通過不懈努力建立明朝,至崇禎皇帝殉國的三百年精彩傳奇歷史,描述了那時期朝廷裏、軍事上、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故事。

通過這本書,我清晰地瞭解了明朝的歷史,也體會到各個優秀君主、將領、首輔給我所帶來的震撼,更是對所有奸臣深惡痛絕。我感慨明太祖朱元璋對工作的兢兢業業;我也讚美大將常遇春的勇猛精進;我欣賞朱棣對帝王之位的執着,也佩服他治理國家的諸多錦囊妙計;我喜歡明英宗朱祁鎮在經歷“北獵”後仍有重回朝廷奪政權的勇氣,也對其妻子孝莊皇后的不離不棄深受感動;我不解朱翊鈞深居宮中不理朝政的原因,痛恨着官宦魏忠賢被重用卻貪婪奸詐不知悔改的作爲;最後也對崇禎皇帝拼盡全力試圖力挽狂瀾卻也無奈亡國感到惋惜……

都說明朝是一個神奇的朝代,卻也是一個複雜、混亂的朝代……其中多少人在歲月的沖刷,時間的飛逝中開始變得見異思遷;多少人從簡簡單單的一片忠心變得虛僞圓滑,唯利是圖;又有多少人爲了金錢與權利而喪失人性,泯滅了基本的良知;當然,在這亂世之中,仍可以看見一羣這樣的身影,他們不畏流言蜚語,也經歷痛苦變得遍體鱗傷,卻堅決與黑暗抗爭到底,有追求,有信念,選擇了正義,堅持了理想……

所以從這本書中,我飽覽明朝的傳奇與精彩,去細品作者想傳達的那句話“學會在亂世中不忘初心,成爲一個正直無私的人”。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9

我本身是個不怎麼喜歡歷史的人,我不喜歡那些零碎的年代,難記的名字和影響,但當我翻來《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我對歷史產生了新的認識。

我看到《明朝那些事兒》第二部,主要講了“靖難之役”後的事情。靖難之役後,朱棣做了皇帝開始了他輝煌的一聲,使大明變成了一個富強的帝國,一個佇立在世界民族之巔的龐然大物。裏面的人物,有忠臣,有小人,有帝王,有平民,讓我真切的感受到這不只是書中描寫的人物,而是真實存在的,有肉有血,栩栩如生的人,就像他真的在我眼前浮現。有朱棣的殘忍毒辣有朱高熾的忠厚老實。

既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又有南下討平安南的偉烈。明朝經歷了朱棣的造反,社會的穩定,“仁宣之治”後的動盪。這些事件和人物都精彩無比。

最讓我有感觸的是朱祁鎮,他在土木堡被敵軍也先活捉,後被喜寧陷害。經歷了蒙古大漠的風沙,險死屠刀之下,被喜寧的詭計算計,他被當做傀儡,用來向大明要贖金,前前後後經歷了九死一生,卻還是堅強的活着。後來雖然被救回來,卻被他的弟弟朱祁鈺視爲眼中釘肉中刺,讓他回來了以後就處於被囚禁的地位。但他卻很滿足,他帶着急促的步伐向南宮走去,當他打開大門的時候,他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她的夫人看不清來人,因爲在漫長的等待歲月中,她已經哭瞎了自己的眼睛,當一切浮華散盡的時候,她還會在這兒等着他,此情可流轉,千載永不渝。

朱祁鎮這一生,從御駕親征的威風到被俘,被親人拋棄的落魄,再到復位時的感慨。一切就像是沒有發生一樣,似乎他的人生若只如初見,而其中的辛酸,又那是常人可以體會的?由於父親朱瞻基的早亡,年僅九歲的他便登上這個寶座。說起朱祁鎮,也許有點人會對他恨之入骨,但我認爲他雖不是一個明君,卻是一個好人。

另一個真正讓我佩服的人是著名忠臣于謙,在“京城保衛戰”中力挽狂瀾,挽救了明帝國。當他保衛京城的時候,這是一場不能失敗的戰爭,如果失敗,北方半壁江山必然不保,于謙輸不起,大明也輸不起。我彷彿看到了他挺驕的背影,不屈的脊骨和視死如歸的決心。這一幕幕的畫面在我眼前回放。

歷史不是殘臺斷瓦,不是古廟荒冢,也不是發黃的書卷,而是掛在人心的一面鏡子,讓我們看透歷史長河,吸取教訓。歷史不是你想的那麼枯燥,歷史原來真的很精彩。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10

我從小喜歡歷史,所以,我也比較喜歡看有關歷史的書籍。我原先是三國迷,《三國志》、《三國演義》我都看過了,所以我一直覺得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豐富多彩的階段。一直聽聞《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很好的書,語言幽默,但又不乏鮮豔的筆墨;以小說的筆法來寫,但又以歷史爲基礎。所以,在這個寒假,我充分利用了我的空餘時間看《明朝那些事兒》。雖然並沒有看完,但是我已經感慨萬分。

《明朝那些事兒》一共有七本,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餘年發生在明朝的事情。這期間,發生了許多事,讓我對皇帝對大臣們都有了新的瞭解和認識,所以,我的心一直被震撼着。

說到明朝,我們大家腦海裏第一個浮現出來的人物,應該就是朱元璋了。朱元璋,本是布衣,生活艱苦,沒有讀過書,然而,他從一個卑微的貧民走向成功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讓我深感佩服。“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人也一樣,在經歷痛苦和艱難的磨鍊之後,方纔會成功。朱元璋告訴我們,獲得勝利的關鍵在於隱忍的耐心和準確的判斷,而這也體現出朱元璋一生的信條:要麼不做,要麼做絕。朱元璋,他是明朝皇帝的典範,他的勇猛,他的堅強果斷,他的信念,都值得我們學習。雖然,有的人說朱元璋剛愎自用,疑心太重,殺人太多殺人從不手軟,心狠手辣,但是,這是他爲了維護鞏固自己的政權而已,他也無非是想讓天下不要那麼黑暗。畢竟人無完人,他依舊是一個很成功的皇帝。

歷史總是令人感慨,朱元璋是英雄,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堅強的意志和勇敢的決心可以幫助我們去戰勝一切困難,執着的信念和無畏的心靈是我們強大的武器,但是他陰險狠毒,逐漸剷除開國以來的功臣元勳,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問白頭,我也不禁爲那些逝去的功臣元勳感到嘆息。

有人說,做皇帝也未必要那麼心狠手辣啊,做個好人不也可以嗎?朱允炆就是個例子,他性格溫和,不會冷酷,重親情,宅心仁厚,而這些,也是他的致命弱點,這些弱點,導致他最後的失敗。所以書裏寫着“朱允炆是個好人,卻不是個好皇帝,因爲好人是做不了皇帝的”,所以,朱元璋是真正的明朝皇帝的典範。

歷史是豐富多彩的,每一個朝代都有其不同的特點。《明朝那些事兒》,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學會了爲人處世,也學會了歷史。當年明月的語言幽默,形象生動,讓我知道歷史也可以如此的有趣。皇帝們有着超人的自信和霸氣,各有千秋,他們有毅力,有決心,能做成常人所無法做到的事。所以,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優良品質,我們也能成功。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11

在暑假裏,我讀了不少書,最令我影響深刻、收穫最大的就是《明朝那些事》。這本書既讓我知道了許多道理,又讓我認識到自己還有許多不足。

《明朝那些事》講述了一個深刻的故事:朱元璋是個很窮的人,他爲了能活下去當了和尚,因此,和尚們經常欺負他,在和尚們喝酒玩樂的時候,朱元璋只能在旁邊擦地板。而且和尚們逼迫他去要飯,要回的飯卻一點都不給他。後來,因爲他乾的很努力,所以,老和尚就讓他當敲鐘和尚,生活纔好了一點。

過了不久,朱元璋的一個朋友前來找他,騙他參軍反抗,於是他就跟着去了。因爲他很會打仗,得到了不少強兵強將。但好日子沒到頭,脾氣暴躁的將軍開始厭惡他了,因爲他不想讓別人比他強,於是就把他趕了出去。

朱元璋被趕出來以後,卻又遇到了兩個敵手,他正在爲難,不過他非常的幸運,懂天文的劉基來了,朱元璋和他一起,通過聰明才智連打了許多勝仗,得到了許多人才。由於他善於學習,心胸寬廣,所以被選當了皇帝。

讀完這本書以後,我想:“只有意識堅定,善於學習的人才能幹大事”。我們學習也一樣,只有努力,勤勤懇懇,善於學習才能學好。像那些偷雞摸狗、整天想偷懶的人只會被別人嘲笑、看不起的!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12

歷史和人生一樣,往往充滿了遺憾。在昏暗的燈光下,在寧靜的時光中,我似乎看到你孤單而又瘦削的身影一步步走來。張居正,回首相望你的人生片段,讓我感受你的靈魂。

翻開大明王朝的歷史,你所帶來的豐功偉績是不可磨滅的。你以少年天才的身份進入官場。你親眼目睹了官場上爲權力爭奪的腐敗現象。由此你逐漸變得更加睿智,冷靜。終於在殘酷的鬥爭中不但保全了自己,而且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夢想。你當上了內閣首輔,但你並不爲之雀躍欣喜。因爲你眼前的王朝,只是一副被掏幹挖盡的皮囊。朝政的腐敗、百姓的流離失所、國庫的空虛,讓你有了救國的決心。於是你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改革大業。錯綜複雜的政治舞臺上,面對守舊派的重重阻撓,你力挽狂瀾,不惜一切代價的讓國家有一番新正之氣。最終也因你的改革,讓國家本衰竭的命運一度出現中興之氣。

教育。面對年僅十歲的萬曆皇帝,你不僅在情感上充當了他的父親,更重要的是你擔當了他的老師。你一生嘔心瀝血的兩件事:一是改革,二就是對小皇帝的教育。你用你的肩膀,爲十歲的他撐起了一片天,一個國家。可你又怎能想到,你爲他成長所培育的大樹。在他心裏,卻留下陣陣陰影……

抉擇。當改革轟轟烈烈的施展開來,當國家好不容易走上正軌時,有一個巨大的磨難走向了你。你的父親去世了,那一刻,你淚流滿面。很難想象,爲了朝政與抱負,你十九年從未回家看過父親。更多的愧疚,思念,只有在你心裏更顯淒涼。而更大的磨難,是你要放棄朝堂,回鄉爲父守孝。在夢想和道德中,你面臨抉擇。改革大計還未完全實施,你又怎能離開?在滿朝官員的彈劾和非議中,你超越了世俗,超越了那個時代,在親情和夢想的抉擇之中,你毅然向着夢想前進。

破滅。在你任宰相的第十年,你倒在了病榻之上。而你親手教育的學生萬曆皇帝,卻暴風雨般,毀了你畢生改革的希望。他對你進行打擊報復,讓你的家人流離失所。你一生爲之嘔心瀝血的兩件事啊,最終卻成爲了矛盾體啊!歷史帶來了陣陣荒涼……

身後名。《明朝那些事》裏這麼評價你“一個天才,生於紛繁複雜之亂世,身負絕學,以一介草民闖蕩二十餘年,終成大器。”對於我來說,你是一位孤獨的英雄,你的卓越成就是無人能比擬的。但同時,你也留下了巨大的遺憾。對整個大明王朝,你的改革減慢了王朝的滅亡。當你離去,當你的改革被廢除,當清太祖努爾哈赤打來時,人們不禁惶恐,不禁痛哭流涕,可世間再無張居正!就像《風雨張居正》裏面所說“有的人死了,但你還活着。”你用你的人生告訴我們,良知和理想是不會消失的,不因富貴而逝去,不因權勢而凋亡。

縱使時光飛逝,可對於歷史來說,你永遠不會消逝。你的一身正氣,你超越常人的智慧和決心,永遠沉澱在了歷史中。你是大明王朝最醒目的標誌。你與歷史共前進。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13

暑假在家看了一本叫《明朝那些事》的一本書,這本書使我如癡如醉。作者是當代明月,他的寫作不僅筆鋒活潑幽默,而且加進了自己的感悟,這就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布帛菽粟,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古人原無異於今人,真能深入古人的情境和內心,歷史就活了起來。但是他並不滿足於此。畢竟語言的表現力是有限的,於是輔之以圖、以表、以“參考消息”,使讀者憑文字冥想的形象,情景,得以直觀,使錯綜複雜的人物事件得以曉得。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朱元璋的一生,他從放牛一直到做了皇帝,這是一個多大的變化,從一無所有,連父母的棺材都買不起,到後來整個國家都是他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是他聰明好學,機智勇敢和付出無數的血水和汗水才能擁有了一切。如果沒有當中的一點,就可能沒有了我們今天的一切。

所以我們要像朱元璋學習,纔能有所成就,創造大業。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14

書讀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兒》是讀過的史書中比較另類的一本。該書語言流暢,時不時調侃一下,真可謂輕輕鬆鬆讀歷史,舒舒服服品古人。只是書中沒有引經據典,也未註明出處,是否完全符合史實,咱也就沒法考證了。好在它說的事兒,跟我這些年東鱗西爪地積攢起來的明史都對得上,我也就認爲它是真的了。

《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部從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寫起,直到永樂帝朱棣登基爲止。算是一部朱元璋傳和半部朱棣傳。

朱元璋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無所有的貧農,是通過造反才擁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簡單的簡歷。沒受過教育,卻是個軍事天才,也是個人事管理天才。

朱元璋小時候深受元朝的腐敗統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員的腐敗。做皇帝后,對腐敗官員大肆殺戮,卻沒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敗。這大概就是當今社會對腐敗官員大開放生之門的歷史依據。

朱元璋有個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靠着這樣的邏輯,天下一點一點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邏輯也被很多人信奉着。

朱元璋爲了保證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繼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許多的安排,奪兵權、殺異己,卻無法保證天下從他的繼承者手中被奪走。

看來,無論你多麼強大、多麼精明,你可以將別人的東西巧取豪奪過來,卻無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奪走。皇帝如此,官員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強者皆如此。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

而歷史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書寫的,因此應該是生動活潑的,而我們以前面對的事枯燥的敘述和總結,根本無法引起我們的閱讀慾望。下面是我認爲的一些有哲理的話。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15

書名《明朝那些事》(七)。內容梗概:本書說的是明朝末年到清朝開始,蒙古人變得強大,明朝變弱,後來讓蒙古人打敗明朝的故事。

這本書對我的啓發:使我明白了自己強大了,不要停止自己進步的腳步,不然的話,總有一天會有人比自己更強大。

證明自己的觀點:以前中國十分強,至少在亞州是最強的。可是後來中國都在打內戰,沒有進步自己的武器,到了清朝因爲大臣無能,被變強的日本進攻了,雖然後來中國抵擋了日本,卻寫下了一份份不平等條約,讓別的國家拿自己國家的寶貴文物、讓別的國家拿自己國家的土地……清朝卻一點也不抵擋。

這本書帶給我的想法:我明白了這一段歷史故事後,我有一個想法,中國自己如果不內戰的話會變得強大嗎?中國如果不寫下那一份份不平等條約會變得更強大嗎?如果中國這些都沒有發生會變得十分強大嗎?

表明心態:我想把這些書帶入我們學習的課堂,讓我們明白明朝的出現和明朝的消失,讓我們明白歷史。如果中國努力發展就不只是今天這樣了。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16

一天晚上,媽媽拿着一本厚厚的書,邊看邊傻笑,我好奇地瞥一眼書名。“當年明月”四個字映入我眼簾,媽媽說這是作者。還有人姓“當年”?帶着強烈的好奇感,我走進了這本書。

明朝經歷了16個皇帝,近300年曆史。這裏面有叔侄兄弟皇位之爭、有忠臣奸佞之鬥、有首輔輪換、有文化更替,而使我無數次落淚的只有兩個人:于謙、楊漣。

當也先帶領大軍打來時,城內只有區區九千禁軍。滿朝官員都建議南遷,小小的兵部侍郎于謙卻極力反對。包括也先在內的所有人都認爲明軍必敗時,于謙整頓軍務,提出了自己的作戰計劃,鼓勵全城人奮起抗敵。結果,也先大軍敗落,撤回蒙古。也先不明白,怎麼10萬大軍會輸給9千禁軍?這一篇章我看了多次,每看一次都是心潮澎湃,也先不明白,我明白。這就是信念和堅持,是忠臣對民族大義的信念和堅持。

同樣感動我的人還有楊漣。明知道木頭皇帝朱由校不會治罪魏忠賢,可是爲了國家社稷,他依舊冒死彈劾。一次、兩次、三次……直至被關進監獄,被鞭子抽打、被大石壓身,被釘子釘進自己的頭顱,他拒不認罪,仍然在彈劾魏忠賢。于謙有一句話,最適用於他——“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每次看到這一章節,我都會熱淚盈眶。我知道這也是信念和堅持。是士大夫對正義的信念和堅持。

前幾天,我看了電視劇《抗美援朝》,保持戰鬥姿勢凍死在冰天雪地裏的士兵、身體被大火燒着渾然不動的狙擊手、幾天沒有飯吃依舊勇猛作戰的戰士,讓我流淚的同時,又讓我想起了于謙和楊漣,讓我想起了信念和堅持。生活中,有的人有信念和堅持,做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好;而有些人遇到困難就退縮,毫無成功的信念和堅持,結果一事無成。信念像一盞燈,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像一星火,點亮人生旅途。讓我們都做有信念的人,讓人生過的更豐富。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17

今天,我看了《明朝那些事》這本書,書的作者是當年明月。這本書非常有趣。

首先說明,這本書不是一本而是一系列。第一冊講了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事;第二冊講了“永樂奪位”到

“土木堡之變”。其他幾冊就不說了。

其中我最喜歡第一冊。裏面有句話讓我想忘都忘不了,這句話是:“是流氓我怕誰?”。我從這本書裏還知道了許多人物,如合稱爲“明朝雙壁”的常遇春和徐達、陰險狡詐的陳有諒等人。

讀了這一系列書,我發現它讓我喜歡上了明史。也許是裏面內容的幽默讓我喜歡上了明史;也許是裏面精彩讓我喜歡上了明史;也許是裏面的的話讓我喜歡上了明史。

讓我深有感觸的是:裏面大多是白話,但講的都是正史。可能,這就是讓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18

這個學期,我把以前看過的《明朝那些事》又看了一遍,也就是在這一次的閱讀中,我對那段歷史和歷史背後的故事有了些看法。

從洪武到嘉靖,再到崇禎;從靖難之役到北京保衛戰,再到李自世起義。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看似簡單,實際上卻非常不容易。歷史的記錄,是要爲我們揭示那滄桑歷史背後的真實,何必用筆,把它們變得十分古板、無趣呢?《明朝那些事》寫得很精彩,得益於它是網絡小說,更難得的是,作者沒有戲說歷史。

想當年,將士們離別了自己的親人,踏上了無情的戰場;朝廷內宦官當道,忠心耿耿的人得不到利用,還隨時有被殺頭的危險;官員貪污,百姓叫苦連天,卻沒人治理……但就是在這樣的歷史中,涌現了一批讓後人肅然起敬的人物——徐達、常遇春、王守仁、徐階、海瑞、張居正、李時珍……

《明朝那些事》中最好看的是寫朱元璋的。朱元璋能從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叫花子登上皇位,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氣,又經過多少驚心動魄的鬥爭,……相比之下,我們是多麼幸福,又是多麼的不懂得珍惜啊!

《明朝那些事》中的很多章節是寫忠奸鬥智鬥勇的。忠臣,是爲國家利益竭盡全力的人,而奸臣,是爲自己的利益竭盡全力的人。雖然忠臣會被奸臣迫害,但絕不會因爲有了迫害,使那些忠心耿耿的人放棄自己的理想與信念,這就是歷史的精彩,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

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很長,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很幽默,你可以笑着看這段歷史,看完了再想一想:明朝之後,我漢族雄風哪去了?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19

迄今爲止,唯一講述明朝偉大歷史的白話書明朝。

從貧窮卑微的牛郎,到被送到佛寺做一個小遊子,到做一個跑腿的,到做一個統領百萬大軍的元帥,到登上吳的寶座,到建設大明和一萬人民。朱元璋,一個傳奇人物,一個軍事和管理天才!

童年。他的童年是淒涼的。爲了吃飯,他從小就不得不爲地主放牛。他來自一個佃農的家。他們一生都在處理這片土地,但是在他們的親人死後,沒有一塊土地可以埋葬他們。爲了吃飯,他去當和尚,做小男孩,做家務,做最苦最累的工作,去最貧瘠的地方化緣。直到他無法忍受,他才參加了起義。

反叛。他想在和平與穩定中度過一生,但一封信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因爲那封信,他走投無路了。當他走投無路時,他投奔了濠州城的守衛者郭子興,開始了他傳奇般的生活。憑藉他傑出的才能,他歷盡艱難,成爲一名元帥,贏得了無數次戰鬥。經過多年的戰爭,他消滅了元朝,也就是吳的皇位,建立了大明,並且從一個牛郎變成了一個萬人之上的皇帝。

宣佈自己爲皇帝。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結束了著名民族的等級制度。朱元璋執政期間,爲了緩和尖銳複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各羣體之間的矛盾,實行了一系列有利於社會進步的政策,如反外敵入侵、改革政治、發展生產、穩定民生等。他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意識形態上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集權統治。

他來自一個貧窮的家庭,沒有很高的文化。他是這樣一個人,後來他成了一個非常能幹的皇帝。關於他有很多傳說,所以他也是一個傳說中的皇帝。他就是朱元璋。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20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幾千年來,不乏有令人銘記亦或值得人尊敬的事和人。它們就像是一顆顆亮麗的明珠,引領着人們在未知的道路上探行。

“唐、宋、元、明、清”,明朝是最後一個由漢族統治的王朝。它的輝煌始於朱元璋,高於朱元璋。

在元朝最混亂的時刻,朱元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瞧,他本是身無分文的和尚,發動了起義,改變了整個社會。他出身貧苦,母親爲地主幹活,因此他經常捱餓。在他做和尚期間,曾四處討飯。如果打開一扇門則意味着侮辱,而若不打開只能捱餓。就在這樣艱苦的生活環境下,他開始了起義。他原來名爲朱重八,進入軍隊後改名爲朱元璋,“璋”是元朝發明的利器,這個名字實際上就是“誅元璋”,這將是元朝最畏懼的名字。而亂世出英雄,在那時還有不少英雄——陳友諒、張士誠等。但他最終都挺了過來,最終取得了天下。而得了天下的朱元璋卻從沒有懈怠,他整日整夜辛勤工作,目的就是想爲子孫創下大明盛世。他廢丞相,而加重了他的負擔,但他從未有過怨言。他是一個吃苦耐勞的好皇帝。

有其父必有其子,朱元璋的兒子朱棣和他父親一樣,有着遠大的志向。朱元璋並沒有傳位給朱棣,在朱元璋起義過程中朱棣就已經出生了,朱棣彷彿就是和戰爭同生共死的朋友,他每天都在和戰場、兵劍打交道,且許多名將也成爲了他的朋友,這造就了他無比英勇、不輕言放棄的性格,由此,著名的靖難之役拉開了帷幕。在那個雜亂的年代,會有真正的友誼嗎?不錯,朱棣給了我們準確的答案——他和一位道士的友誼。他和朱棣一起起義,在朱棣最落沒的時候鼓舞他,才使他有了後來的天下。如此看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友誼一定存在,它就像是一層薄霧,籠罩着世間,讓兵權相爭中多了一絲溫暖。

轟轟隆隆,海濤波平。站在海邊,彷彿能看到鄭和帶領他的船隻向你駛來。天色漸暗,狂風驟雨。鄭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造就他傳奇的一生。在明成祖時期,鄭和七次下西洋,鄭和的船隊先後到達亞洲和非洲的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展現大國風度,發展友好關係,互補互利,他們是正義的,並沒有欺壓弱小國家,而是向世界宣告了明朝的龐大,共同發展。這是一個令我們自豪的地方。

自古不少英雄人,于謙就是其中的一位。“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真的做到了,他在國家危險時刻挺身而出,他的勇氣令人敬佩。他本是一個文官,卻出頭帶兵對抗蒙古騎兵,他的威武令人敬畏。他一生清廉正直,爲百姓、國家做自己所能做的事情,他的報國之向讓人佩服。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默默無聞爲國家做事,而最後卻被冤獄。他就是一顆流星,在與星空摩擦中燃射出最耀眼的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每一個朝廷背後的宮廷中也從不消停。朱祐樘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他經常被萬貴妃所害,然而他當上皇帝后卻赦免了萬貴妃一家。他的善良,是他在明朝無數個皇帝中最獨特的一點。

王守仁,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一生也並非是平常的,王守仁經過無數個難以入眠的夜晚,總結出了心學。知行合一就是最大的體現,他是明史上重要的人,沒有他,歷史將會改寫。

我們讀歷史,從歷史中領悟人生,開拓視野;從中學到好的,並應用到生活、學習中。學其優良,讓我們學會檢討自我,提升自我。現在科技進步,人們大部分時間都在上網,很少有人讀書,多讀點歷史吧!感受下歷史的溫度,它會使你受益終生!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21

今天我讀了明朝那些事中的第四本書,粉絲主要講述了明朝,第二大勤奮工作的皇帝,還有他的兒子是明朝最能玩的皇帝所以他的兒子被當作清太子的反面教材。

我來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朱佑樘,每天勤奮刻苦工作,她剛上任的時候,解決了五大幫派,然後感恩了自己的恩人,讓我召回老臣重用人才,老臣王旭是一個話非常多的人,但是他每一次,說的話都是對皇帝好的,但是朱佑樘的父親,不是一個好的皇帝,他不愛聽大臣,發表言論,他就將王旭趕出朝政一直到朱佑樘着裏才把王旭召回朝內,因爲她老人家有說不完的話,所以他建議皇帝整一個午朝,皇帝也欣然同意了,從此以後有了馬旭王文升,讓明朝重新走向了鼎盛時期。

讀了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了一個人做事要認認真真不放棄自己的過錯,要努力的改正,這樣才能做一個,讓大家歡迎你的人。我在學習上,以前雖然不好好學習,但是經過於老師的教導在學校纔開始認真起來。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22

這本小說幽默詼諧又不失史實的講述了明朝的興衰起落,縱觀歷史,從朱元璋時期明朝崛起到崇禎的沒落,這300年間的跌宕起伏。

歷史的答案,所有人都知道,對於歷史的感悟也大相徑庭。

本書作者用如此之多的篇幅,講述一個王朝的興起和衰落,在終結的時候,作者卻說了一個故事,給出了第二種結局,最後這個結局我認爲纔是本書中心所在,作者說得很直白。

第二個結局,也是真實的,只不過比較奇特,第二個結局是以徐宏祖的人生爲故事講述的,在那個年代人人都以考取功名出人頭地爲人生奮鬥目標,而徐霞客在當時卻是個另類,他不喜功名利祿,只喜歡遊山玩水,還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他二十歲離家,穿着布衣,沒有政府支持,沒有朋友幫助,獨自一人,遊歷天下二十餘年,去過的地方,包括湖廣、四川、遼東、西北,簡單地說,全國十三省,全部走遍。他爬過的山,包括泰山、華山、衡山、嵩山、終南山、峨眉山,簡單地說,你聽過的,他都去過,你沒聽過的,他也去過。此外,黃河、長江、洞庭湖、鄱陽湖,金沙江、漢江,幾乎所有江河湖泊,全部遊歷。

在遊歷的過程中,他曾三次遭遇強盜,被劫去財物,身負刀傷,還由於走進大山,無法找到出路,數次斷糧,幾乎餓死。

崇禎九年(1636),五十歲的徐宏祖決定,再次出遊,這也是他的最後一次出遊,雖然他自己沒有想到。

他所留下的筆記,保留下來剩餘的部分,大約幾十萬字,被後人編成《徐霞客遊記》。

作者講述這人的故事,只想探討一個問題,他爲何要這樣做。沒有資助,沒有承認(至少生前沒有),沒有利益,沒有前途,放棄一切,用一生的時間,只是爲了遊歷?究竟爲了什麼?正如徐霞客臨終前,所說的那句話:“漢代的張騫,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們都曾遊歷天下,然而,他們都是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我只是個平民,沒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柺杖,穿着草鞋,憑藉自己,遊歷天下,故雖死,無憾。”

作者想通過徐霞客所表達的,足以藐視所有王侯將相,最完美的結束語: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看完全書朝代興衰,百樣人生。我看到了那無形的社會規則,多彩的人性。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23

以前不喜歡看歷史書,感覺很枯燥無味,喜歡看古裝歷史電視劇,不過這本書看起來很有興趣,提高對看歷史書的興趣,這也是我看完的第一本歷史書,上學時很想了解歷史,就買了幾本很厚的歷史書,《中國通史》《資治通鑑》,看了一點,感覺很無聊無味,沒有耐心看下去,現在還家裏旮旯裏放着,估計該落了一層厚厚的灰塵,對歷史瞭解的很少,一些知識還是從電視劇中瞭解的,初三時,歷史只能考30分左右,完全不會,早讀也不看不背,後來換了一位新歷史老師,一次考試還是考的很差,被老師叫到講臺,用戒尺狠狠揍了一頓,說考這麼差怎麼上高中。

由於自尊心,從那之後,開始好好學,背,做,看,下次考試時,竟然快接近滿分了,又被老師叫到講臺,還獎勵了本子等等,高一時,還是挺喜歡做歷史題目,但考不了高分,就選擇了理科,後來就不在怎麼看歷史了,歷史也是短科,畢業以後有接觸了歷史,感覺跟以前看書不一樣,帶着興趣來看,很輕鬆看,不在應對考試,沒事多看看書,瞭解很多些,更豐富生活,積極向上好好學習,學無止境!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24

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這本書你是看得懂的,作者當年明月以幽默的語言把你帶進那明朝千奇百怪的人、事、物中。他又是你難以看懂的,一個王朝的發展至毀滅的天地至理。

天地至理?就拿明朝來說。

普通人說:“這是中國的一個偉大的時代。”

有文采的人說:“他是中國古往今來的歷史河流裏的一個綺麗的漩渦。”

當年明月把真理透露出,把所有語言壓在底下“所謂的千秋霸業,萬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糞土。先變成糞,再變成土。”就是這麼簡單。

縱觀明朝276年的歷史,自朱元璋打天下以來,經過歷代皇帝之手,又從崇禎兄手中失去。大明也是當年明月所說的那樣,從低點爬至頂點,威風一下,而後重重地摔下去。人也是一樣,雖說他自己覺得人生很漫長,可在當年明月的筆下卻只有幾頁,前一頁他很牛,後一頁就慫了……

活在世上真沒意思,沒意思透了。然而,我們爲何又要白白地走這一遭啊!當年明月的最後一篇章節卻並不是用明朝的覆滅完結的。他的後面還寫了一位被譽爲17世紀最偉大的地理學家—徐宏祖,又名徐霞客。他臨終前說的那些話:“漢代的張騫、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們都曾遊歷天下,然而,他們都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我只是個平民,沒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柺杖,穿着草鞋,憑藉自己,遊歷天下,故雖死,無憾。”

當年明月想表達的意思就在這裏面。我品味了很久,才稍稍地懂了一點。歷史先是喜劇,後是悲劇的規矩是恆古不變的。我們卻要在那歷史的流裏世世代代地輪迴。想打一個漩渦,或濺起一朵水花,很難。不過這類人還是有的,那就是聖人。雖說歷史背後很黑暗,但忠誠、正義也是有的。生活處處有黑暗,有絕望,但你自己都要充滿光明、希望。

當年明月道:“要堅信,你是一個勇敢的人。”

爲什麼?

“因爲你還活着,活着就要繼續前進。”

……

前面寫這些,只是徐霞客表達的意思的一部分。

我寫這篇讀後感,並非完全發自內心地去寫。文中多有藉助處、照搬處,但是我還是非常感謝這次的作文使我對歷史也有一定的感悟。有意思。

以上寫的語句是對作者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大概的理解,像當年明月說的一樣,“看得懂的就看,看不懂的就當瘋話。”這個世界還是很有趣的。

《明朝那些事》的結束語是在一本過期的檯曆上找到的。它上面的一句話證好相應了徐霞客所言之意。

他看着作者當年明月幾年來每天的努力,始終的堅持,她靜靜地、耐心地等待着終結。他等待着,在即將結束的那一天,當年明月將翻開這本陪伴他始終,卻始終未曾翻開的檯曆,在上面,有着人生的哲理。當年明月翻開了它,在這本臺歷上,寫着一句,連名人是誰都沒說明白的名人名言。是的,他就是當年明月想說的,這就是當年明月想通過徐霞客所表達的,足以藐視所有的王侯將相,最完美的結束語。上面寫着: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25

枯燥的中學學習生活中,少不了枯燥的歷史,。其實,原本我對歷史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可是,不知何種原因,也許是老師上課死板沒有吸引力,也許是歷史真的有寫難懂,我的歷史一直以來都是拖後腿的科目,久而久之,我漸漸失去對歷史的興趣,更失去讀歷史的信心。

有一天,同學給我介紹了《明朝那些事》,我捧起它,讀得津津有味,每讀一段總有一種力量吸引我讀下一段。它的故事性強,語言感染力強,使我重拾對歷史的興趣。

這本書語言幽默,比如在介紹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最喜歡的顏色:黃色(這個沒得選)“。因爲黃袍加身說明了朱元璋的身份——皇帝,而且還有備註,使人在讀的時候會心一笑。避免讀歷史的時候的枯燥無味,和歷史本身給人帶來的沉重感,讓人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瞭解歷史,感受歷史。其次,本書的語言通俗易懂,沒有古文的生澀,也沒有詩歌散文的華麗,有的只是平常人看得懂,最一般但最能爲人所接受。它用生動的比喻展示給人們複雜的歷史。它把暴露在陳友諒的利劍下的應天,比成一個赤裸裸的孩子。它把朱元璋與陳友諒的決戰比作賭局,把他們倆比作賭徒,把無數人的生命比作籌碼,而賭上自己的生命、財富和所有的一切。而且,這本書把複雜簡單化,它介紹地主是怎樣煉成時,用舉例來解釋理論,用個別來解釋一般,在講訴元與朱元璋的戰爭時,把戰爭比作比賽,出現選手發表感言,介紹參賽選手等形式,給我們視覺享受,在輕鬆中把一些制度規律和明朝故事講訴給讀者。本書還有一大亮點是,它用客觀的角度評價歷史,不偏不倚。它把歷史赤裸裸地展示在我們面前,並發表自己的看法。它在介紹常遇春時,即說他是天生的先鋒材料,武林高手,武藝了得,也指出他的缺點嗜好殺戮。這本書其中寫道”元順帝此時正在上都,聽說明軍攻來,他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逃跑,帶着老婆孩子連夜遁去“諷刺了元得腐敗。它在講訴四大慘案時,運用推理,說明了這些事發生有一定的必然性——皇帝專權的需要。

有個人評價”明朝那些好玩的事兒課堂上學不到“。《明朝那些事》以通俗的小說方式,普及了正史,讓我們更願意瞭解歷史,成爲我讀歷史的材料。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26

說到讀書,結果第一本書沒借,《平凡的世界》。剛看了流行的《明朝那些事兒》,卻一直看不上這本書。今天發現自己的眼光太短淺了,大家都真的很好,所以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

因爲我只借了兩個,所以我必須向朱迪瞭解明朝。本來明朝的觀念只停留在宦官的權力上,現在有了一些立體的效果。原來北京這座大城市是由朱迪建造的。明朝的產物“東廠”,因爲辦公地點在東華門,現在王府井大街附近,那裏還有一條東廠衚衕,所以改名爲“東廠”。呵呵,歷史真的在。

另外,書中還提到了鄭和七下西洋的歷史,突然發現奧運會開幕式上也呈現了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才知道這不是吹噓我們的歷史有多輝煌,而是說我們中國人有多善良。他們那麼強的時候,也不搶鄰居的地盤。他們舉着“拜訪好朋友,問候好鄰居,結識好夥伴”的大旗,與這些小國和平交流、生活,順便做點生意。最後,他們想使用“和諧”這個詞

書中還提到了一個我非常敬佩的人——楊普,不是因爲他這個人才華橫溢,而是因爲他的精神。當皇帝以勾結太子的名義把他關進監獄的時候,面對着他不能穿的囚衣和隨時被砍頭的危險,他在監獄裏度過了艱難的日日夜夜。十年後,皇帝得知自己在獄中不斷讀書,重用此人,後來成爲名臣。我以爲如果我們在圖書館堅持讀十年,我們會成功嗎?也許,只是誰能做到呢?

今天,媽媽帶了一套書回家,我一看是一套歷史書,還是厚厚的七本,它們的書名叫《明朝那些事兒》。我心想:又是一些枯燥的歷史書,還這麼多,又這麼厚,什麼時候纔看的完啊?媽媽還強力推薦:“看過這套書的人都說寫的很好看,你一定要慢慢看、細細讀!”我只好應着媽媽的要求,心不甘情不願的捧起了書。

翻開《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頁,我就隨着作者來到了1344年。朱元璋從一個吃不飽飯的和尚,通過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_元朝的統治,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朝代——明朝。明朝從創建到滅亡經過了三百年。這本書對明朝17帝,和其他王功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了全景展示。尤其對戰爭、_治、當時的經濟政治制度等用美國戲劇演員的幽默進行了細細的描述。

在書中描繪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如“不世出之英雄”李如鬆,臨危受命敢當大任的名將李舜臣,是死不退、以身殉國的老將鄧子龍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被人家稱爲“海青天”的海瑞,百姓們爲了能見“海青天”一面,可以千里迢迢從外地趕來,磨破了十幾雙鞋,徒步趕到京城。海瑞兩袖清風,廉潔公正,想到的事就義無返顧的去做。最後他因爲直言犯上,被罷官。抄家時家裏只有幾件補滿補丁的破衣服。在百姓的心中:海瑞就是一位能爲百姓着想,不屈服於的好官。

這套書作者寫得也非常有特色,不像以前看過的歷史書,都枯燥、看不懂的。它簡單、易懂、語言幽默,情節生動。作者還時不時的調侃幾句。原來歷史書也可以這麼好玩、好看,真可謂是輕輕鬆鬆讀歷史,舒舒服服品古人!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27

讀了《明朝那些事》我深刻體會到官場的險惡,比如:官官相護、結黨營私等。甚至連太監都敢來擾亂朝政,使帝國時時充滿危機。

同時,我也覺得表面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身邊處處存在了危險,比如啊:下毒、謀害……最常見的是有些官員表面忠心耿耿,其實背後在幹壞事謀害皇帝,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當然,也有清廉的官員,但是幾乎被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害死了。

在衆多官員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夏言他爲人正直、口才好,深受當時皇帝喜愛,但是不幸被小人謀害死在斷頭臺。

令我不可思議的是楊開盛,他上奏摺指出了當時最大貪的官嚴謹,被打入大牢,因受酷刑傷口發爛沒人醫治只能用碗片把腐爛的肉一點一點割掉,連骨頭都露出來了,旁邊人都看地噁心的吐了,比當年關羽因中箭找華佗割肉還強,真是無法想象。

明朝那些事有些情節時而讓人開心,時而讓人生氣,時而讓人傷心,時而讓人感動。看了這本書使我懂得古代朝中誰掌握了大權,不管這人怎樣,只能事事服從,要不然一句話:殺你沒商量。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28

封建社會,宮闈鬥爭激烈,朝代演變是歷史的規律。明朝興衰。發生了種種事情。從這本書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這一點。這部書是石悅寫的明朝“通史”。這書講的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當時的十七帝王王公權貴還有小人物的爭權奪位的鬥爭進行了全方面的展示,充分的體現出了當時政治場面。

第一部中寫的是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揹負着父母雙亡的命運,他的生活貧窮困苦,沒有任何的依靠,但他一路招兵買馬,領導着一羣起義軍歷盡了千辛萬苦,在戰月當中一次次的從死神的手中掙脫,掩埋戰友的屍體後依然繼續戰鬥,一直堅持着,最後推翻了元朝——蒙古鐵騎的時代。

朱元璋駕崩後孫子朱允繼承皇位。接着朱允的四叔朱棣又起義,用武力推翻了朱允,朱允在位僅僅——四年。

第二部它講到鄭和七下西洋,修撰《永樂大典》,南下討平南安等,後來永樂帝朱棣於北伐蒙古歸來的路途上病逝。明朝在經歷了比較清明的“仁宣之治”後開始進入了動盪時期。大官王振把持朝政胡

作非爲而導致了二十萬大軍在土木堡全軍覆沒,但又幸虧忠臣于謙奮力救回了明朝帝國,但隨即又有兩位皇帝爭奪王位的“奪門之變”後都被害身亡了。

讀了這本書以後,首先我認識到了封建社會。他們爲了爭奪皇位可以六親不認,不擇手段,兄弟父子之間可以自相殘殺,但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忠臣義士。其次我感覺到我們需要很好的熟讀史書瞭解歷史,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知道歷朝祖先爲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財富。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29

這個暑假,我認真閱讀了《明朝那些事》。在神祕的明朝,從朱元璋、朱棣……到朱厚照、朱厚熜……他們都在爲權力鬥爭,與蒙古兵戰鬥。而想贏得戰爭,大臣、將領是不可缺少的。從常遇春、徐達、劉基……到楊一清、王守仁、李東陽……他們有的詭計多端,有的身強力壯。不管結局如何,他們都已在歷史上劃下了重要的一筆。

朱元璋取勝靠的是與衆不同的想法。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保持自己的立場,因爲成功往往把握在少數人手中。朱棣取勝靠的是雄心勃勃。如果我們一直滿足於現在的生活,那我們永遠不會更進一步。朱祁鎮能奪回皇位依靠他的交流。我們也要勇敢地與別人溝通,伶俐的嘴舌有時比刀槍箭更有用,就像蘇軾寫的“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朱祐樘能讓國家繁榮富強,靠的是他的慧眼識珠和寬容。讓我們積極發現別人的優點,發掘身邊的人才,別人會感謝你,我們自己也會受益終生。寬容,往往寬容是打動別人最好的方法。蘇格拉底是寬容的,他悟出了“道”,併爲國家發展立下了大功。

讓我們學會閱讀,學會找出隱藏其中的道理。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30

最近,我閱讀了一本由當年明月寫的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一提到歷史人們肯定會覺得歷史十分枯燥乏味,語言都是死死板板的,但作者卻以風趣幽默的方式描述了明朝的點點滴滴,比如:“……如果你有幸拿到兩張鐵劵,倒也不一定是好事。特別是第一版‘開國輔運’,因爲據有關部門統計,拿到這張鐵劵的人80%以上都會有朱元璋同志額外附送一張陰曹地府的觀光遊覽劵。此外特別說明:單程票,適用於全家老小,可反覆使用多次,不限人數。這以幽默的形式讓我們知道朱元璋當時滅臣之多。

我十分敬佩朱元璋。他從貧困農民家出生從小就是農民但瘟疫讓他的父母去世在走投無路下並沒自暴自棄而去當了和尚又過幾年他在朋友的聳勇下當了叛軍緊接着他憑着自己的聰明才智成了元師擁有千軍萬馬他不斷努力終於打敗了他最大的敵人-元。最終坐上了王的寶座。

當時我讀到這裏,不禁想:朱元璋一個地位卑微的農民最後當上了至高無上的王,他都是靠什麼?是靠他努力!

只要我們努力向着夢想前進就能讓夢想展翅高飛,在這一個寒假裏讓我認識了一個朝代明朝。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31

這本書,08年很火的一本書。

我這個人有個習慣,應該是毛病:當所有人都在關注一件事的時候,我對它漠然無視。

就像我對待這本書,08年很火,大家都看,我不看。

等到過兩年,我也不知道怎麼忽然想起這檔子事,複製了朋友一本,也好,那就看吧。

然後呢,覺得這本書不錯,逢人便推薦,好多人都覺得我是火星來的,嘿嘿。

今天,我終於看完了這本書,高二開始看的,看到現在,很多小說高手估計該鄙視我的。說什麼他看小說都是5天看完一本,我卻看這麼久。對於這個哥們,我只能說,我還是新手~~呵呵,這是謊話,我真正想說的是,哥看書,不是用時間衡量的!哈哈!廢話到此,下面正題。

透過這本書,我親眼見證了一個朝代的興衰。

從朱大哥穿着草鞋打天下,到崇禎上吊。300年的歷史就這樣在我眼前流淌過去,曾經,當我看着朱元璋一步一步雄起,然後老死的時候,我的心裏很難過,不忍再看下去,因爲每一個英雄的結局,不會像電影那樣美好。

歷史是殘酷的。

我便把書放了放,不看了。

時隔一個月,我又拿了起來,因爲我抗拒不了好奇。

那就看吧。那時候,我就在想,我現在看的都是明朝鼎盛的時期,等這本書快完的時候,明朝也該完了。我能不能接受這一個悲劇的結局呢?那時,我覺得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會難過很多天。

可是今天,我看完了。我的感覺是,沒有感覺。

就像作者所說的那樣,他寫完這本書後的感覺是沒有感覺。

我不理解,爲什麼會如此,用我現在不成熟的思想解釋:當我看過太多的風起雲涌,榮辱成敗,所有的喜劇悲劇,我的反映都是隻有一種--釋然

在那個波光粼粼的歷史巨浪中,涌現了太多太多的英雄和狗熊。

猶記得,滿頭霜鬢的陽明在石橋邊說出:"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的坦蕩。

猶記得,于謙留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正氣。

猶記得,少年戚繼光說出"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豪情。

一切的一切,終歸化爲一捧黃土,堙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終化爲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有空再寫點。今天到此爲止。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32

《明朝那些事兒》給了我幾分撼動,幾分感嘆。歷史原來如此生動。

讀了《明朝那些事兒》第貳部。這本書文字幽默,吸引力很大。出於好奇,我看了書上的作者簡介,作者簡介只有網名——當年明月。“當年明月”的原名石悅。可惜呀他只連載了《明朝那些事兒》七部,就再也沒有寫過其他的書了。

第二部的主角是建文帝朱允炆和燕王朱棣。朱允炆當上皇帝才一個月,因怕他的叔叔們謀反,朱允炆先下手爲強,幹掉了六個叔叔。剩下的最後一個燕王朱棣早就想謀反了。在戰鬥的過程中,朱棣明顯佔上風。有一場戰鬥十分搞笑,朱棣攻打濟南,濟南守衛主將獨自逃走,留下一城的兵士。當濟南兵士束手無策的時候,參政鐵鉉站了出來。鐵鉉是個不懂軍事的知識分子但是他擅長掌握別人的心理。就當朱棣將要攻下濟南城門的時候,鐵鉉派人在城門上掛了“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氣的朱棣哇哇大叫,不得不佩服鐵鉉的機智啊。

最終,朱棣快要攻進京城時,朱允炆一把火燒了皇宮。朱允炆卻不見了蹤跡,朱棣成了新的皇帝。鄭和七次下西洋,就是朱棣派的。朱棣有橫掃天下,將邊疆的人打的服服帖帖的。

朱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但有一個問題讓他一直很困擾。他的侄子朱允炆到底活着還是死了,活着現在又在哪裏呢。在朱棣走之前,朱棣派去尋找朱允炆的人,告訴朱棣,他的侄子現在還活着,但他只想安安靜靜的當個老百姓,多年纏在朱棣心頭的事終於了結了。1424年,朱棣65歲,駕崩。

看這本書,我怎麼都覺得在看一本玄幻小說。因爲寫的太好了

最後有一個問題也是這本第二部的主題。

朱棣:逆子還是明君。

我說是:明君。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33

明,是一個偉大的朝代,以前那懵懂無知的我只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是朱元璋罷了。而讀完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大明的偉績。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朱元璋開國到被清政府滅國的故事。朱元璋沒有背景,沒有錢財,這大明都是他徒手爭得的。他回首一生,完全可以自豪地說:“我是大明的締造者”!

再來看看大明的盛世吧:錢多、人多、繁榮,這是盛世的幾個特點。它們是由朱棣、朱高熾、朱瞻基這3個人創造的。在這一段時間裏,中國是史上最強國的“候選人”哩!你們說說看,在明的盛世是不是很不賴呢!

你問我最想當哪一位明朝人?那還用說,一定是絕勝千里,與諸葛亮齊名的智慧天才劉基劉伯溫哪!他天文地理,歷史文學,哪一樣不精通呢?我決定,我一定要成爲劉伯溫那樣的人才,加油!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想可多着哩!先談談朱元璋吧!它能平定天下,主要歸功於它的人緣。有句話說得好:熟人滿天下,知己能幾人。可徐達、湯和、周德興、常遇春、李文忠......通通都是朱元璋的知己兄弟,這力量不能征服天下才怪呢!我突然想起了我有時跟同學爭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而面紅耳赤的場景,心想:“朱元璋能成大器,是因爲他肚裏能撐船,我這麼小氣,怎能擁有一個宏偉的企業呢!”所以我下定決心要改掉這個壞毛病。

再看看朱高熾和朱瞻基吧!他們以仁而聞名天下。他們還在暗地裏調查民情,是兩個好皇帝。可惜它們都英年早逝,沒當上幾個月皇帝就已經去世了。雖然他們留下的痕跡不多,但是我還是很崇敬他們的,我也要以仁心對待萬物,心要寬,肚要大。

我們再來關心一下兩位不幸的仁兄--朱祁鎮和朱祐樘吧!朱祁鎮做了十幾年俘虜,還做了十幾年囚犯,朱祐樘則差點被掐死和毒死。他們在亂世裏生存了十幾年後才當上明君。“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他們用智和仁來管理天下。古代的人如此賢明,現在的社會呢,則少了許多聖人,我要做個兩袖清風的智者。

好了,話不多說,講講滅國的皇帝--朱由檢吧,他曾寫過6份罪己詔,檢討自己。歷史像滾動的車輪,他想阻止它前進,卻被撞倒在地,明朝滅亡了。不過朱由檢能檢討自己還是好的,這點值得大家學習。

明朝有這麼多皇帝,每一個都讓我深有感悟,受益匪淺。這確實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好書!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34

讀書是一種自我放鬆,所以我總是自動跳過一些哲學、社會、人文類的書籍,有時連最喜歡的推理小說都懶得翻閱。但是不知爲何,我居然倚在窗前輕輕翻開了這本書———《明朝那些事》。

後來我便意識到我義無反顧地愛上了這本書,開始瘋狂地啃噬着。不是因爲寫得好,而是歷史真的很精彩。

翻開書,第一眼竟不是序,活脫脫地有人說話:“寫吧,寫吧,就像寫你們公司老闆,那個胖子,寫廠子裏那個猴兒精小李……”這一段幽默的開場白,使我產生了與作者當年明月一樣的感想:歷史不是殘臺斷瓦,古廟荒冢,不是發黃的書本,絕對不是!

作者也別出心裁,沒有長篇大論起我們聽着就想睡的歷史,而是介紹朱重八(朱元璋)的家庭檔案。“大凡皇帝出世,後來的史書上都會有一些類似怪象記載,比如颳風啊、下暴雨啊、冒香氣啊、天上的星星閃啊、到處放紅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訴你,這個人和別人不一樣。”每當讀到這兒時,緊張的心轉瞬間就明朗了。任何作家不屑說的他都說了,而這些話也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在苦澀的歷史中,偶爾長出一些甘蔗,這感覺不是很美妙嗎?

我的第六感覺告訴我,後面的文章一定會更加精彩。文章也果不負我對他的重望。

朱元璋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無所有的貧農,是通過造反才擁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簡單的簡歷。沒受過教育,卻是個軍事天才,也是個人事管理天才。

朱元璋小時候深受元朝的腐敗統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員的腐敗。做皇帝后,對腐敗官員大肆殺戮,卻沒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敗。

朱元璋有個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靠着這樣的邏輯,天下一點一點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邏輯也被很多人信奉着。朱元璋爲了保證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繼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許多的安排,奪兵權、殺異己,卻無法保證天下從他的繼承者手中被奪走。看來,無論你多麼強大、多麼精明,你可以將別人的東西巧取豪奪過來,卻無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奪走。皇帝如此,官員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強者皆如此。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

再後來建立大明朝,然後整頓。對了,還有一件不可丟棄的小趣事,就是出現過犯人審犯人的情境,也算一個幽默感十足的王朝。

啊!意猶未盡啊!我從作者那裏感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文采,原來就是真心地喜歡。不僅是自己,還有讓別人喜歡。

最新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35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明朝的那些事》,書中介紹了明朝從開國到衰敗的整個過程。全書描寫細緻詳盡而又不失幽默,讓我愛不釋手,百看不厭。書中人物衆多,從歷代皇帝到各朝大臣,都個性鮮明,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徐階,他是明朝宣德年間的一代首輔。

徐階出生於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他自小就聰明伶俐,極有悟性,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正德十五年,徐階師學當時比較有名的學者聶豹,聶豹除教給他學問之外,還向他介紹了當時官場的一些內幕與規則,使他明白了官場的險惡,也懂得了要混跡官場必須懂得的生存之道。這就爲徐階日後能在官場運籌帷幄並遊刃有餘奠定了基礎。進入官場後,面對在朝廷位高權重、奸詐狡猾的嚴嵩父子,他不屈服,也不與其正面抗爭,而是默默地隱藏自己,等待反擊時機的到來。最終,他一步步將嚴嵩父子推向覆滅的深淵,把這對大奸臣趕下了臺,而他自己也順利當上了明朝首輔。

讀了徐階的故事,我對他充滿了敬佩之情,不僅欽佩他的聰明機智,更敬佩他的深謀遠慮。在幾乎一手遮天的嚴嵩父子面前,他不屈服,更不與其同流合污,暗中早就打定了要消滅他們的主意,卻能做到不動聲色,表現出極爲縝密的思維和極深的城府。這需要何等的胸襟?絕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在敬佩的同時我不禁聯想到我自己。在生活中我就是個心直口快的人,雖然這樣的性格並不壞,卻也常常因口無遮攔而給他人造成尷尬的局面。有一次,媽媽和同事一起吃飯,同事問了媽媽一個問題,可能出於某種原因,媽媽並未如實回答,可我還沒等媽媽把話說完就不假思索地代替媽媽說出了實話,媽媽當時臉就紅了,而我還未意識到自己的失誤,結果讓媽媽很是尷尬,過後我當然也免不了被媽媽狠地批評一頓。這件事當然無法和徐階的經歷相提並論,我更無法做到徐階那樣,畢竟這樣的人幾千年來也只是鳳毛麟角,但至少也給了我一些啓發,讓我明白了生活中有許多事情並非我們想象得那麼簡單,說話做事也不能只是由着我們的性子或者憑藉我們的直覺,衝動爲之,善於思考、深思熟慮才更容易把事情辦好,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明朝的那些事》給我們帶來的啓發與思考還有很多很多,的確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好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