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悲慘世界》有感(通用28篇)

本文已影響 3.45W人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悲慘世界》有感(通用2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悲慘世界》有感(通用28篇)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悲慘世界》的書。這本書令我感悟深刻,你想了解這本書嗎?

這本書大致介紹了這樣一個情感淳厚的故事:讓·瓦讓是一位剛從監獄裏釋放出來的苦役犯,雖然他已自由了,卻由於那張黃色通行證而遭到了別人的謾罵。萬萬沒想到的是,一位主教大人竟免費提供給他住宿與食物,並以巧妙地方法教會了他善良的人品。從此,讓瓦讓神奇般地變成了爲人親切、善解人意,還不惜生命來幫助別人的馬德蘭市長。後來,他還以父親般的慈愛完成了芳蒂娜的遺願——將阿塞特培養成人。他在一次次波折中挺了過去,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情緒的低潮,用勇與嘗試、急中生智的優點度過了改過自新的一生。

讀完了這本書後,我沉思很久,仍在回顧那感動人心的故事。在故事情節中,不知不覺地便深刻反映出了惡與善的兩個極點。讓·瓦讓的前半生有不可救藥的惡,而後半生卻有着令人敬佩的善,芳蒂娜有着爲了還子而付出一生,在死前還惦記着孩子的精神,泰納迪埃一家人確有着名副其實的不靠工作,只靠狡猾的做法。這個故事給我的啓示是:有好心就有好報。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我相信它會讓你終生受益!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

《悲慘世界》出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之手,他的一生都在於創作,這本書深受人們的喜愛,有些作家又紛紛寫出了續集。《悲慘世界》就像是一輪太陽,燦爛輝煌、光彩奪目,照耀我們成長。

《悲慘世界》主要描述:冉阿讓是因偷了一塊麪包,所以在監獄裏做了十九年的苦工犯人;出獄後,他又死性不改,在主教家裏偷了一套銀器,被警察抓住。他們帶着冉阿讓來到主教家,主教寬容了他,並把銀燭臺送給了他,這使冉阿讓備受感動,決定以一種全方位的目光、思想,重新審視一切、反思一切;於是,冉阿讓遠走異地,並改名馬德蘭,他勤奮工作,最終成爲鉅富,後來一直廣施仁愛,被提升爲市長;他救下了被壓在車下的割風、接濟了貧困的方汀和撫養孤女珂賽特……警察沙威一直對市長不滿,不經意間發現了他就是冉阿讓,此後處處想讓他死,在沙威受不了良心的譴責跳河自殺,但他又復活變成了正直的人。珂賽特找到了好的歸宿,冉阿讓在他們的陪伴下,毫無遺憾的走了。

當我們用心觀察周圍人時,也突然感覺該給他們送溫暖和安慰。往往是在人老的時候耐不住寂寞,喜歡熱鬧,即使只有一小會也讓他們心滿意足。老人需要陪伴,正如書中那樣,多陪陪老人,把歡聲笑語傳染給他們。其實,也不是到了老纔會覺得寂寞,主要是心經歷了太多、痛苦了太久,冉阿讓不就是這樣嗎?久而久之,我們要把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把生命點亮!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3

到故事的開頭,冉阿讓爲了不讓外甥們忍飢挨餓,偷了一塊麪包,而被判了5年的苦役犯,想想,苦役犯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失去自由,飽受歧視。再想想,一塊麪包要付出5年的苦役嗎?從這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的法制是不公的!再試想一下,如果一個衣着華麗的人隨手拿一塊麪包,站在那裏品嚐麪包,麪包店的老闆會十分兇惡地喊着捉賊嗎?

我們再說說馬利尤斯與珂賽特的愛情,他們的愛情是十分純真的,沒有建立在門第與金錢上,可以說是幸福的。他們都深愛着對方,我們可以從馬利尤斯去街壘戰鬥中可以看出。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當時馬利尤斯知道珂賽特要離開法國時,十分傷心,因爲他是個窮光蛋,離開巴黎,其他的地方都沒法去,更別說英國了,一想到他從此再也見不到珂賽特,他便覺得不如去死了算了,於是他便決定去街壘參加戰鬥,希望死得英勇些。而珂賽特呢?她爲了不讓冉阿讓知道,但是,又不忍心將馬利尤斯置之不理,於是,她還是匆匆忙忙地寫了自己的新地址託人給馬利尤斯。可見他們是彼此真心相愛的。在這裏,還有一小段愛情故事,也讓人頗爲感動。那就是愛潘妮(德納第的大女兒)對馬利尤斯的愛戀。可以說愛潘妮的愛是無私與偉大的,她知道馬利尤斯不愛她時,起初想拆散他和珂賽特的,可後來,她喬裝成男人混進街壘戰鬥時,見馬利尤斯有生命危險,便勇敢地替她心愛的人擋了一槍,並在臨死決定成全他的珂賽特,把珂賽特匆忙塞給她的信給了馬利尤斯。可見,爲了心愛的人連生命都可以付出,並且希望他能夠幸福,這樣的愛不偉大嗎?

一本《悲慘世界》,讓我領略到不同的偉大:冉阿讓人格的偉大;沙威對待良心與職責的偉大;米里哀主教寬容的偉大;愛潘妮對待愛情的偉大。我相信,這些人的靈魂比起當時社會許多人的靈魂都要偉大!今天的人們也不得不仰視這樣的偉大!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社會將會變得更好,世界將會變得更和平!"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4

故事主人公冉阿讓因爲一次偷竊而開始了他長達19年的苦役生活。當他想着要改過的時候,人們卻歧視排斥他,讓他感受不到一絲的溫暖。甚至當一位好心人告訴他冬天不要睡在室外的長凳上時,他冷漠地回答:“我在監獄冷冰冰的地板睡了19年,現在睡這裏有什麼區別呢?”冉阿讓的回答無疑讓人感到更加寒冷。是啊,這個世界給他的愛太少,留在他心裏的,是滿滿的悲傷和憤恨。

但幸好這時候,和藹的神父出現了。他不僅沒有像別人那樣排斥冉阿讓,還把他當成了朋友,哪怕當冉阿讓偷走了他寶貴的銀器。他的感化使冉阿讓第一次感受到了世間的溫暖,就像一個一直住在冰冷地底下的種子感受到了陽光,然後慢慢地開始發芽。

冉阿讓心裏愛的種子就是這樣被播種的。當他開始準備過另一段人生的時候,柯賽特出現了。她的出現,無疑是冉阿讓人生的轉折。從孤零零的一個人,變成了形影不離的兩個人,從爲自己着想,到什麼事都從柯賽特出發。柯賽特澆灌了冉阿讓的心之種,讓他一發不可收拾地長起來。

柯賽特的健康成長,不僅是冉阿讓的功勞,更是她母親的功勞。她的母親芳汀深深地愛着她,但卻沒有能力照顧她。只好獨自一人在外工作來供養她。可惜她信錯了人,德納第夫婦根本沒有好好對待柯賽特。後來他們更逼芳汀入絕境。是的,他們愛自己的家人,但那種愛是自私的愛。因爲他們對柯賽特,對任何別的人都沒有一點愛心。

真正的愛,是像冉阿讓那樣的,用自己的力量去愛這個世界,愛這個世界的人。因此他纔會拼命就馬呂斯並同意柯賽特和馬呂斯的婚事,默默地給予窮人們一些生活資助,在生命的最後時間忍下心不去找柯賽特……

如果說神父當時對冉阿讓的愛是一種寬容的愛,馬呂斯對柯賽特是一種情戀的愛,那麼冉阿讓對世界的愛,就是一種大愛。

世上如果沒有了這些感情,就只是一個空殼罷了。所以說,沒有愛的世界,是個悲慘世界。

如今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需要愛的人們,當我們享受別人的關愛時,別忘了用愛去滋潤仇恨的心靈,用愛去擁抱本無情的世界。像神父那樣,去寬容;像冉阿讓那樣,去付出。

愛的世界不悲慘。播種愛的種子,讓世界成爲愛的世界。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5

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雨果的佳作,這本書敘述了男主人公冉阿讓由於飢餓過度偷了一個麪包,結果在監獄度過了19年的黑暗時光,出獄後他受到了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視他如草芥,廢物,垃圾。在這種情況下冉阿讓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的仁慈之心感染並且改變了冉阿讓的後半生。受到主教的影響,冉阿讓竭盡全力的去幫助別人,但是當人們知道他曾經是個犯人的時候,都不願意接受他的幫助,在這個情況下冉阿讓還是毫不介意,一如既往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他以他的博愛,善良,仁慈來改變那個悲慘世界。我們有時候難免會被別人冤枉,不要鬱悶也不要去仇視對方,這樣只會讓自己徒增煩惱,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要去包容對方,理解對方。自己的內心強大了,任何的打擊都摧毀不了我們。

男主人公的行爲深深的感染了我,我現在雖然還是個孩子,但心胸一定要寬廣,一定要助人爲樂,見義勇爲。和諧社會需要多些這樣的人,我會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的,爭取做一個長大了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6

我用了近兩個星期的時間,讀完了《悲慘世界》這本書。

這本書描述了當時的灰暗世界的角角落落、點點滴滴,讀來讓人感到揪心。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冉阿讓,他是一個苦役犯,一個可憐的苦役犯!沒錯,他生前是做了許多不該做的事情,搶劫、殺人,他無所不作。但我相信,他也是出於無奈。一個人在不用做這些就可以吃飽穿暖的情況下,是不會自願去做那些不見天日的事情的。而他,儘管犯下了如此嚴重的罪行,但我認爲,他之後所做的種種善事,是完全可以彌補這些過錯的!他在監獄的時候,有幾次嘗試越獄,但都被及時發現了——他沒有越獄成功。但是後來,他又逮到了機會,他再次越獄。這次,他成功了!可不要以爲這下他的日子就好過了!完全不是這樣的!要知道,他可是一個苦役犯,一個坐過牢的人!在那個時候,苦役犯是地位最低,身份最卑微的人,他們註定一生都要被人們瞧不起,被人們唾棄、厭惡!

很明顯的,冉阿讓就是這樣一個人!但他悔過了!他之後隱名埋姓,改名爲馬德蘭先生,以及一些不爲人們所知的奇怪的名字,他常常慷慨的把錢施捨給窮人,他受到人們的一致讚頌!但,之後的商馬第事件卻使得她身份暴露——他又被人們所瞧不起,被人們唾棄、厭惡!他還救了一個叫珂賽特的不幸的小女孩,她是芳汀的孩子,她早就死了。之後,珂賽特長大了,成年了,她和馬呂斯結下了美好姻緣,而冉阿讓,爲了不讓他們因此受到影響,在經過激烈的心理鬥爭後,向馬呂斯道明瞭自己的真實身份。馬呂斯開始十分討厭他,但介於珂賽特的面上,他沒有表現出來。後來,當他得知冉阿讓就是他的救命恩人時,他簡直不敢相信!他過了不久,便死了,他給這對新人留下了近六十萬法郎!他是一個多麼替別人着想的人!

他雖然死了,但他的靈魂得到了昇華!他死了,毫無留戀地死了……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7

《悲慘世界》是19世紀法國的浪漫主義詩人維克多·雨果留下的一部傳世著作,他創造的《悲慘世界》描寫了法蘭西大革命前社會上各級人的註定的命運,窮人死,富商活的社會局面,反應了19世紀時法國資本主義社會奴役的下層勞動人民真實生活。歌頌了當時像好心的冉阿讓、慈祥的卞福汝主教、可憐的芳汀、善良純潔的珂賽特、勇敢聰明的馬呂斯、知恩圖報的彭眉胥這樣的人,也鞭策了固守法律的沙威、貪得無厭的德納第一家人。

《悲慘世界》以主角冉阿讓的經歷作爲線索來寫的:冉阿讓一家非常窮,一年冬天冉阿讓實在無法賺錢了,所以家中沒有飯吃,但冉阿讓因爲不忍心看着弟弟捱餓,於是便去麪包店去偷了一塊麪包給弟弟吃,但沒想到被發現了,從而被抓了起來,期間因爲他十分惦記家中的情況企圖越獄回家,照顧弟弟,但是他非常的不幸,越了四次獄全部被抓了回來,結果一呆就是19年,當他出獄後,卻面臨着沒有人接待他,都十分怕他、畏懼他的情況。直到他找到了卞福汝主教,卞福汝主教留他吃過晚餐,並且拿出銀餐具來招待他,但是冉阿讓趁着卞福汝主教睡着偷走了餐具,但被發現了,可是主教原諒了他,從此冉阿讓便幫助人們,還當上了市長,但是好景不長,沙威揭發了他之前的所作所爲,他又一次入獄了,他被戴上了終身囚禁的紅帽子,在船上他救了一名海員,自己卻被海水淹沒,所幸他沒有死,他又在法蘭西大革命上出現了,在法蘭西大革命的戰場上他英勇地殺敵,在槍林彈雨中和敵人鬥智鬥勇,幫助那些在苦難生活中的老百姓。

《悲慘世界》之所以成爲世界鉅著就是因爲它反映的社會現實是真實的,反映了社會底層人民的“悲慘”,所以我們要在社會生活上學會關心他人,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8

今日,我如飢似渴地讀完雨果的《悲慘世界》,掩卷沉思:爲什麼這個世界上有如此之多的苦難,這些都是誰的責任?答案就在書中。

維克多·雨果,(1802—1885)出生於法國法國貝桑鬆,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他的作品有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他的代表作就有《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主要寫的是釋罪犯冉阿讓受到米里哀主教的影響,開始從善並領養了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珂賽特,最終將珂賽特嫁給了馬裏尤斯,一個人孤獨地死去。

當我看到米里哀主教在冉阿讓偷了他的銀器還幫他說謊,僅僅爲了使冉阿讓成爲好人時,異常地感動: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博愛啊!竟能爲了他人犧牲自己的財物!米里哀主教說“不要忘記,永遠不要忘記您的諾言,您拿了這些銀器是要去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沒錯,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不因爲境遇而改變自己的爲人,只有這樣,纔對得起自己。

當我看到“馬德蘭”先生(其實就是冉阿讓)爲了救與自己爲敵的福施勒旺,甚至不惜自己的身體,鑽到車子下面,憑着一己之力,努力地擡起車子,感化了衆人,將福施勒旺救了出來的時,有兩種感想:首先是爲冉阿讓感到高興,爲他已經真正成爲像米里哀主教這樣的人高興,他救的是與自己爲敵的人,這說明他並不是造化;二是明白了只要心誠,就可以感化到大家。

當我看到珂賽特年僅八歲,不僅沒有上學,反而要在孟菲梅爲德納第夫婦賣命,而德納第夫婦不僅沒有對珂賽特厚待,反而對她拳打腳踢,真是心狠手辣啊!在我們國家,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那等待德納第夫婦的將是法律的制裁!這也從一方面說明當時法國的混亂。

讀完《悲慘世界》,我明白了人活在世上,只有做一個正直的人,只有多做好事纔對得起自己作爲一個人;同時也明白了只有一個國家繁榮昌盛了,壞人才能受到應有的懲治。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9

雨果是浪漫主義作家,他寫了《巴黎聖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但是他的筆下一點都沒有體現出來我們所謂的浪漫,都是戰爭,苦難,心酸,正因爲這麼一個社會環境喚醒的可能是心底裏的浪漫吧。

人生絕大多數苦難都是因爲沒有錢,十七歲的冉阿讓,爲了姐姐活命,於是偷了一塊麪包,被判了五年有期徒刑。在監獄裏他擔心姐姐和孩子,於是他三番幾次的試圖越獄逃跑,結果都沒有成功,有幾個可以像肖申克的救贖一樣呢?於是他的刑期被增加到十九年。十九年,少年變中年。暗無天日的苦役生活,讓他受盡苦難。出獄之後受到世人排擠歧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住的地方,外面的人不接納他。

冉阿讓受到世人對他的殘忍,他也開始破罐子破摔,但是有一個人改變了他,一個老太太看到他在印刷廠門口睡覺,於是問他在幹什麼,他沒好氣的說老太婆我在睡覺。老太太給他出主意讓他試試去敲神父的門。莫里哀主教開了門,他沒有嫌棄他苦役犯的身份,和他親切交談,對他表示同情和關愛,給他端上一碗熱乎乎的飯菜,給他安排了牀鋪睡覺。

可是當他看到席上閃閃發光的銀器,這個窮困潦倒的苦刑犯忍不住把他放入了自己的口袋逃之夭夭。他曾經因爲一塊麪包背上牢獄之災,現在看到救命稻草沒有把持住自己,可是他很快就被警察抓住了。冉阿讓以爲,主教一定會把他送進大牢。

然而,慈祥的莫里哀卻矢口否認,提醒冉阿讓:“您爲什麼不說,這是我送給您的呢?”還把一對銀燭臺也加以贈送。主教再一次拯救了他,這一次拯救的不止是他的身體,還有他的靈魂。冉阿讓得救了,連他的靈魂一起得救。

被愛拯救的冉阿讓,開始愛別人。

他改名換姓,洗心革面,勤勤懇懇工作,成就了一番事業。獲得大量財富以後,他不遺餘力地救濟孤寡、造福社會。他的善行幫助了很多人,因爲深受當地人愛戴,被推舉爲市長。他關心市民疾苦,牽掛底層民衆,就像一道光,溫暖地照進貧苦人的生活。他開辦的工廠裏有一個女工叫芳汀,芳汀有一個私生女,爲了照顧私生女,芳汀使出渾身解數賺錢,但是最終死去,她拜託冉阿讓照顧她的私生女。

冉阿讓在一次救人的行動中,冉阿讓暴露了他力大無比的事實,而這樣的力量,只有曾經那個苦役犯有過。

人們再一次把他和苦役犯聯繫在一起。最終,他暴露了,只能逃跑。冉阿讓帶着女兒柯塞特東躲西藏,並不是因爲他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爲生活從來就不講究公平,所謂公平,只有自己內心才能稱出來。最後,那個最積極逮捕他的刑警要被槍殺,冉阿讓拋棄不顧生命危險救了他。雨果的浪漫是讓讀者深陷故事其中,沉浸進去,然後自己幻想一種浪漫出來。因爲現實太痛苦了,只有一絲絲浪漫纔可以緩解這種痛。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0

悲慘世界是法國的作家雨果寫的,雖然是譯文,但依然表達出了法國人冉阿讓在法國經濟戰爭的悲慘命運。

書中講述了經濟戰爭中青年冉阿讓因過度飢餓,偷了一家麪包店的麪包,被判做牢1年,但他不顧一切的想逃出去最終以坐牢,越獄,被抓,坐牢,越獄,被抓,坐牢,越獄,被抓,坐牢……結果他在監獄中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十九年光陰。出獄後,他的身份成了一名市長,並且受人愛戴,因爲他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以市長之名使城市生活變得繁榮,人們生活其樂融融,就在人們都懷着敬仰的眼光尊重他們的市長時,一位名叫沙威的警察改變了這個市長的後半生命運,他調查出了這位市長之前的真實身份,並且就是之前獄中呆過的冉阿讓,他欲以冉阿讓越獄的罪名逮補這位受人尊敬的“市長”,並由此展開了一系列的“追殺”。冉阿讓一度連續遭受厄運,但心中並不悲涼,依然堅定的爲自己和爲需要被他保護的人們堅強又虔誠的活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情節曲折動人,人物形象豐滿個性鮮明。

即使是一名不小心犯過罪的人,只要懷有一顆虔誠的心,不管身順境還是逆境,堅守和追求心中最初的信仰,就算活在一個悲慘黑暗的世界裏,依然會有陽光和希望,照亮未知之路,因爲他們永不放棄,才創造出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我被此書中冉阿讓的精神感動和打動,我願我心中燃起信念的種子!相信奇蹟的人,自己本身也是一種奇蹟。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1

“哼,太可惡了,怎麼能這樣呢,太不公平了。”咦,這是誰爲誰打抱不平?“冉阿讓的命運太苦了,好可憐。”原來,這是我在讀書時所說的話。是這樣的,昨天爸爸送了我一本《悲慘世界》。這可是我夢寐以求的書,所以爸爸一買來我就開始看了,剛纔就是我在爲書中的人物而發出的感嘆。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現實主義作家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這部作品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反映了當時法國社會的現實生活,歌頌了人性的善良和純真,批判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

《悲慘世界》這部小說是以主人公冉阿讓的命運作爲主線展開情節的。冉阿讓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終於獲得了自由,然而當他一無所有地走上社會時卻遭到了世人的唾棄,不過,在他陷入衣食無着的困境時受到了卞福汝主教的關照,因爲冉阿讓有前科,儘管他有強壯的身體,卻仍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冉阿讓又一次被捕了,他被戴上了終身監禁的紅帽子。在海上服苦役,一個海員在修理桅杆時不慎掉下了大海,冉阿讓不顧自己的安危救了他,自己卻落入了大海。後來,在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有人看見了冉阿讓的身影,他英勇無畏,在槍林彈雨中戰鬥,救助別人。後來在一次戰鬥中,冉阿讓爲了救人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在讀這篇小說時,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社會上的人爲什麼那麼討厭冉阿讓,甚至誤解他的好意,而冉阿讓又爲什麼對她這麼好呢?讀完這本書後我找到了答案:因爲冉阿讓有前科,上流社會的人都嫌棄他,而冉阿讓卻始終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對待別人,說明了當時人性還是善良的。

讀《悲慘世界》時,我的心情是隨着冉阿讓的命運改變而改變的。當冉阿讓出來別人嘲笑他時,我爲他打抱不平;當他受到主教的幫助時,我心裏爲他高興;當他落入水裏時,我不禁爲他的命運而擔憂。

讀《悲慘世界》使我明白無論在多麼醜惡的社會環境下,我們都要有人性的善良和純真,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人;無論在多大的困難面前,都不能放棄生活,生活是不會放棄任何人的,我們要樂觀地來面對生活,堅強勇敢的去挑戰困難,並且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要儘自己所能去幫助他人,要有犧牲精神,多關注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不要嫌棄他們,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2

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它把慘淡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

出生在一個貧農的家裏。他是個苦役犯,在牢裏度過了十九年。他仇視法律,不再相信任何人,並要對社會進行報復,性格也變得兇狠而孤僻。 然而就在冉阿讓放棄這個社會的時候,寬大爲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從此他棄惡從善,開始新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於他往往出門時口袋裏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麪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對於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其中代表性的就是他對芳町與珂賽特母女的關愛。爲了實現芳町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願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獄(而這一次越獄,對他來說則是終身苦役犯的代價)。雖然最後芳町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就死去了,可他卻始終堅持不渝地完成他對芳町——一個毫不相干的死人的諾言……

最終他救出了珂賽特。並用畢生的精力把她當作自己女兒一樣細心地照顧着。

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去對那麼多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呢?因爲他已經把這個世上所有貧苦、可憐的人都看作自己的親生兒女一樣,以“父親”的義務與責任感去照顧每一個“子女”。這種愛才是至高無上的,纔是博愛!

這個世上,凡是偉大的人都有一個高尚的靈魂。而冉阿讓,正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人。

有一位老人被 壓在車下,整個車子的重量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誰去把車子從下面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麼大的力量呢?人們都知道只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冉阿讓,纔有那麼大的力量。當時身爲“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正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於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猶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他還是冒着可能被認出來的危險救下了老人。

又有一位老人,他被別人冤枉頂替冉阿讓被捕。當身爲“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知道後再一次猶豫了。因爲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讓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認的話,沒有第二個人會知道。況且他還是一個了不起的“市長”。而那位老人只不過是個年過半百、毫無用處的人而已。可就在宣佈那位老人有罪的時候,他竟公然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爲此他放棄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與榮華,以再一次進那已經呆了19年的牢房爲代價,救下了那位又是毫無血緣關係的人!

看到這裏,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與當時黑暗、醜惡的社會現象相對應的,竟是一顆如此善良、無私的心;以及那麼高尚的道德品質。爲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傷害,他竟然一次次地挺而走險,甚至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要知道這是要付出多麼巨大的勇氣和力量啊!這一切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靈魂的高尚!

當然我也隱約地感到一層悲劇成分: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偉大,在與命運、與社會醜惡現象的搏鬥中總顯得有點孤立、單薄。不過我認爲就是這種差距懸殊的對抗,才更凸現出主人公冉阿讓英雄的本色。

有一句話說的不錯:時代造就英雄。我們從小也學過董存瑞、雷峯之類的.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可當今社會難道就不需要英雄了嗎?答案是:人類需要發展,需要下一個英雄!然而他在哪兒?他又能告訴我們什麼呢?

老師、家長總教導我們:我們是新世紀的人才和棟樑!而此話的言下之意則是:若干年後,世界的美好與和平就要靠我們去創造、維護了。

可在我看來,我們這代人還是相當自私、利己、冷漠、麻木的!什麼青少年入室殺死八旬老太;什麼騎車撞傷他人而逃之夭夭;什麼看見傷者見死不救……都已經屢見不鮮了。而這些都是我們這一代人和整個社會都應該反省的!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社會將變得更美好,世界將變得更和平!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3

《悲慘世界》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啓示,書中每一個片段都會讓我對這個世界,這個人生有不一樣的領悟與看法。

其中最讓我感到欣慰的就屬這一段了——男主人公冉阿讓走出圍困他十九年的監獄後,他過得並不快樂。大家都懷疑他,厭惡他,酒館不讓進,旅店老闆強行將他趕出來。長途跋涉的他,腹空乏力,卻無處可去,幸好遇見慈祥的米里艾主教。善良的主教不僅給予他食物,還給他提供了舒適的客房,甚至在其偷了銀碟子準備逃跑時原諒了他,還贈予一臺銀燭臺並對他說:”你再也不是壞人了,請用這些碟子做個正正經經的人。“主教的善良深深的感染了冉阿讓,讓他感受到了溫暖和愛的感覺。從此,冉阿讓開始了新的生活,他開始樂於助人,見義勇爲受到了人們的愛戴,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受人唾棄的牢犯有朝一日竟然能夠成爲受人愛戴並尊敬的市長,這樣的差別未免也太大了,可事實就是這樣,那是因爲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在不同的環境和接觸的人之下便能改造成一個什麼樣的人罷了。假如你在一個所有人都嫌棄討厭你的地方呆久了,那麼你就會變得冷漠無情,心裏會充滿着恨。但是如果你生活在一個溫暖和有愛的家庭裏,那麼你就會變得幸福善良,對人生充滿着希望。所以遇到那些執迷不悟,歹毒狠惡的人並不要去排斥和厭惡他們,因爲沒有什麼人天生生下來就是惡人,所以我們應該像主教那樣用自己的真誠去感化那些所謂的惡人,讓他們能夠醒悟過來,不要再那麼執迷不悟了。如果這個世界每個人都能像主教一樣寬宏大量,那麼這個世界將不再悲慘,會變得有愛,有溫暖。所以,讓我們真誠對待每一個人,共同創造在一個名字叫幸福世界的世界吧!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4

讀完這本書後,合上書,文章中描繪的悲慘世界依然還浮現在我的眼前,而文章中的愛與善卻把書中的黑暗世界照亮,讓流浪在黑暗世界的人走向光明。

這個法國作家雨果的小說圍繞冉阿讓描繪了拿破崙戰爭之後的十幾年時間的故事。文中冉阿讓因爲太貧苦偷了一個麪包而坐牢,又因爲不信任法律屢次越獄以致罪行加重,在暗無天日的大牢中整整待十九年後才越獄,出獄時他已沒有了年輕時的光輝,因爲一個老主教的無比寬容而感悟,爲人漸漸慈悲,做了無數善事,他好心地收留了女工芳汀女兒珂賽特並當上了她的教父,改了名之後還當上了市長並深受市民的愛戴,就連曾經瘋狂逮捕他的頑固主義者沙威警探在知道這位“市長”曾經的真面目後已無法面對自己所堅持的觀點和現實而自殺。說道沙威,這個典型的人物,這個正義的堅持者,也是正義的固執者,他永遠相信慈悲是罪犯的苗根,他一直不相信做過壞事的人終究一天會洗心革面,特別是像冉阿讓這樣的人,所以堅持要將冉阿讓捉回牢獄,可卻漸漸發現冉阿讓本性居然那麼善良,他再也無法面對自己堅持一生的信念和這個出乎自己意料的現實,所以選擇跳河結束自己的性命。書中的各種人物,各種故事都表現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但其中卻都有隱隱閃爍着善良之光。

主人公冉阿讓一生的道路是多麼的坎坷,他的精神又是多麼可歌可泣,他是在黑暗不公的世界裏與醜惡鬥爭的人,他用本性的善,內心的美喚醒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他就如同正義的化身,爲社會底層的人架起了一把傘。他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榮華去救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人,他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名利去幫助一位受困的老人,他甚至不惜自己的錢財把它們幾乎全部捐獻給了窮人,他的靈魂永遠都那麼偉大。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5

憤怒與悲憫,這是我對這本書的感受。

冉阿讓是一個苦役犯,他被卡福汝主教當作客人,冉阿讓開始懺悔,並在另一個城市當上市長,他和一個名叫珂賽特的女孩一起生活。最後,女孩出嫁了,冉阿讓也贖了他的罪。

看完這本書,我心中真是五味雜糧交織在一起。其中人性的貪婪讓德納第一無所有,竟然利用自已的女兒賺錢,他不勞而獲,滿腦子的壞主意,讓人看見他就厭惡。與之相反,警察沙威則是讓人恨不起來。他本身是沒有錯的,只不過他的那些美好品質被引入歧途,讓人厭惡罷了。我們的主角冉阿讓則是一個想要報復社會的人,不過後來,他改變了,變得爲他人着想,樂於施捨。可是,儘管如此,想要害他的人還是有增無減。

以前的社會如此,我們現在的社會仍舊如此。前不久的滴滴事件,一直在告訴我們人性的黑暗。我們的社會正缺少像卞福汝主教這種人,人的心靈本來純潔的像一張白紙,可是由於各種原因,這張白紙上開始染上了各種顏色。造成這種原因的有很多很多。其中,家庭有很大的關係,你家裏面如果產生家暴,那麼這家的孩子可能是更加專橫、脾氣暴躁。如果一個家庭中父母相互尊重、敬愛,那麼孩子以後甚至從小就懂得謙虛、尊敬他人。可惜,現在這個社會,跟雨果筆下的世界裏有什麼兩樣呢?網絡的飛速興起,已經帶來了災難!人們都覺得打幾個字沒什麼關係,卻殊不知給別人多大的精神傷害!安醫生與丈夫去游泳,有兩名男生冒犯安醫生,卻不道歉。男孩的父母將安醫生堵在洗手間打了一頓。還在微博上投稿,網友開始用語言攻擊安醫生一家,安醫生最終選擇服藥自殺!這可是逼死了一條鮮活的生命啊!

每一個人都應該從自身做起,如卞福汝主教一般,幫助而不是傷害他人!

願一切罪惡遠去,悲慘事件不再出現。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6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文學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它向人們展現出法國社會的生活形象,這是一本擺出了令人可怕甚至令人悲傷的社會複雜問題的書。

冉阿讓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原本只是一個淳樸善良的工人,但生存的壓力不得不使他鋌而走險,淪落爲苦役犯,社會的冷漠無情再次顯現。神甫的寬容大度感化了冉阿讓。當它成爲富翁時卻也不忘爲社會做些什麼回報些什麼,似乎已將之前的一切都淡忘了。他將一座城市改變,給人們烙上了“時代的烙印”。

一心爲善的他爲了救助和他毫無血緣關係的“女兒”——珂賽特,從此開始逃亡生活。充分解釋了法國下層人民的苦難深重,貧窮和富有的巨大懸殊!

冉阿讓,珂賽特。這些苦難的下層人民,卻始終都在努力、奮鬥,是一個勞動者,一個擁有勞動着品質的人。在這部作品中,我能感受到冉阿讓的心情,儘管歷經磨難卻都始終保持着一個善良慈愛的心。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7

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與黑暗交織着、廝殺着,這就是我們爲之眷戀而又萬般無奈的人世間。——題記

黑夜沉沉,沒有一點星光。一個光頭長鬚,手提粗棍的異鄉人敲開了卞福汝主教的家門,阿爾卑斯山上刮來的風呼呼作響,一張黃色的身份證,一百零九法郎的積蓄,背後是一個在痛苦和仇恨中翻滾煎熬的靈魂。

冉阿讓因爲偷了一塊麪包而入獄,爲此,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十九年裏,他終日戴着鐐銬,受盡歧視與屈辱。更可悲的是,這一切都無法因爲苦刑期滿而結束。走投無路的冉阿讓被主教收留。儘管他偷走了主教家中唯一值錢的銀器,但主教卻寬恕了他。主教的善舉將冉阿讓從邪惡的念頭和沉淪的思想中解救出來,也讓他走上了贖罪之路。他遠走他鄉,隱姓埋名,靠着自己的勞動辦廠經商,接濟貧困者;他當上了市長,造福百姓;他收養了珂賽特,拯救了沙威和馬呂斯。即使使他沒有親友,沒有理解,只有無盡的不如意與磨難,但這個從悲慘世界熔鍊出來的靈魂,選擇獨自承受自始至終的磨難,用執着、勇敢與善良把光亮帶給人間。他不朽的靈魂永遠閃耀在昏暗的監獄裏,閃耀在混亂的街壘裏,閃耀在幽深的下水道里,閃耀在每一個善良的人心中。

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真實的世界是冰冷而殘酷的,所謂英雄,在我看來是那些經歷過黑暗卻依舊選擇帶給世界光亮的人。正便是書中所說的“在逆境中,把俯視墓穴的悲痛,轉換爲仰望星空的情感”。幾天前紅十字會公佈的獲捐物資明細中有一個熟悉的名字——林生斌。他是保姆縱火案的受害人,保姆爲了一己私利縱火,便得原本幸福和諧的家庭一夜之間只剩下林生斌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在經歷了失去妻兒的錐心之痛後,他仍然保留着對這個世界的愛和希望,將辛苦籌集的5000個口罩毫不猶豫地捐了。“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明明自己已經千瘡百孔了,但還捂着傷口,拖着腳步堅定地朝前走着,用自己僅有的力氣爲他人送去希望,人性之善,在此刻熠熠生輝。這個世界是鮮血淋漓的,是那些負重前行的人讓傷口慢慢癒合,開出了血與淚的花朵,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之美。“譬如一燈,灼於暗室;譬如微風,點燃荒野”,點點光亮,終會匯聚成愛與希望,照亮我們前行的方向。

羅曼?羅蘭曾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看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有的人即使跋涉過最陰暗的地獄,身上依然泛着最溫暖的光。閃耀着人性之美的光亮,終會開出人世間最美的花。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8

夜,沒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這寧靜的黑暗裏,冉阿讓結束了一生的痛苦與磨難,滿載欣慰與幸福,走向未知世界的光明。

緩緩合上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的心似乎有一種無法抑制的悲痛在流淌,冉阿讓永遠的走了,卻留下了他光輝聖潔的靈魂,回想他一生走過的坎坷艱苦,不得不讚嘆那是一部傳奇——爲偷一塊麪包,他服役9年,當他終於獲得了自由,卻不能被這個社會所接受,走投無路的他,遇上好心的教主,冉阿讓的一生由此而改變。幾年後的冉阿讓發展成了受人尊重的馬德蘭市長,他不忘教主的仁慈與善良,常常對窮苦的人施以援手,沒有人知道他的身份,然而命運卻讓他遇上了警探沙威、他再一次被捕,被戴上了終身監禁的帽子,但是命運嘲弄了他,他不顧再次戴上越獄的罪名,逃了出來,爲的就是完成芳汀的遺願,從德納第手中救出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小珂賽特、在法國革命的戰場上,在槍林彈雨中救了珂賽特的情人馬呂斯,在女兒有了歸宿後,帶着贖罪的愛與欣慰長眠。

冉阿讓的遭遇,不正是當時社會狀況的體現嗎?不正好揭露了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嗎?當今的世界,當下的中國,又將如何應對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呢?我不經發出這樣的疑問。縱談社會,我的腦海裏不經浮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不正是這其中的最好答覆嗎?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正是冉阿讓所追求的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不正是做人的基本嗎?

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文化觀念和價值取向,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繁榮發展的精神源泉。面對多元化的現實生活,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思潮,我們只有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更好的形成團結和睦、萬衆一心的生動局面,共同推進我們祖國前進的風帆。毛主席曾說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到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是興旺時期,好像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青年人是國家希望之所在,責任之所在。青年人的價值觀就是未來國家的價值觀。而當代青年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層次分明、各有側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聯繫、相互貫通的有機整體。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爲“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有把個人追求與價值觀融入黨領導的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去,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擁有發展進步的廣闊空間,才能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做到真正立足於社會實踐,從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積極倡導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與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完美的展現出來。

雖然《悲慘世界》已成爲那個時代的標誌,但它並未被這個時代所遺棄,它永遠散發着人道主義的光芒。我們這個世界,何嘗沒有像芳汀一樣的窮苦人民?何嘗沒有像德納第一樣唯利是圖的小人?何嘗沒有像教主一樣博愛的人?也何嘗沒有像冉阿讓一樣改過從善的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每個時代的追求與信仰。

雨果走了,卻給世界留下了光明與自由,仁愛與善良,他的思想將成爲一代又一代的理想與追求,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做出了一份貢獻。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9

讀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我體會到了:芳丁是多麼地無助,多麼地悲哀;卞福汝主教十分慈祥,連一個苦役犯一個危險分子都招待,因爲他有愛心,所以他能感覺到滿足;冉阿讓爲了報答姐姐的養育之恩,養活姐夫去世給姐姐留下的七個孩子,他四次越獄,四次被捕,他在監獄裏一共呆了十九年,就因爲打破了一塊玻璃,拿了一塊麪包,後來養活了一個備受侮辱的女孩,並幫助她成人,最後,他爲了她的幸福死去了,他十分關心他人;馬呂斯爲了拿破崙王朝,不惜失去生命,說明他愛國。

《悲慘世界》有五章,一共有202頁,是由法國的雨果編寫,這篇鉅著一共花了他大約12年時間,許多事情都是真實的,人物不一定是真實的,雨果把自己遇見的種種事情和自己做過的事情結合在這一本書裏,還把修女朱麗葉的稿子原封不動地添加了上去。雨果寫完稿子之後,朱麗葉十分幸運地成爲了第一名讀者。

雨果真正編寫《悲慘世界》卻是在十二年之後,據悉至今爲止,這一妙筆生花的鉅著——《悲慘世界》已擁有超過四千九百萬讀者了,我爲能讀到法國第一詩人——雨果的這鉅著而興奮!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0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故事主要講述了冉阿讓從被釋放的苦刑返到去世之間所發生的事。在這期間,冉阿讓做過市長,幫助人們改造小鎮;在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他英勇無畏地救助,幫助別人。

我印象最深的是冉阿讓做市長時救助街頭女子芳汀的事。冉阿讓對一個窮人和一個富人的態度是一樣的。他很公平,很公正,是一個知錯能改、心地善良、無私奉獻、關心他人、樂於助人的人。這也體現出了法國當時社會的腐敗和黑暗和法國F不公平不公正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冉阿讓仍然能夠無私地奉獻着,關心着其他比自己更困難,更可憐的人,並且在艱難困苦中活了下來,還從一個苦刑犯變成了一個品質高尚的紳士,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比起冉阿讓,我自愧不如。有一次,我在小區內散步。突然,有一個正在學走路的小孩子摔倒了,他“哇哇”地哭着,許多人都被他吸引過來,可有些人在一旁靜靜地看着,沉默不語;有些人不僅露出誇張的表情,還對着那個小孩子指指點點;還有些人在提醒自己的孩子要注意安全,不要向他那樣······沒有一個人過來幫助他!我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因爲怕惹是生非,所以也沒有過去。我們放任這個小孩子在那邊肆意的哭着。過了一會兒,孩子的媽媽來了,她一邊安慰自己的孩子,一邊看着我們,那憤怒的眼神似乎在說:“你們爲什麼不肯過來幫忙??他只是一個孩子啊!!!”我在一旁呆呆地看着,感覺心裏很不是滋味。想起冉阿讓,他關愛他人,不管是誰,不管是身份高貴的領導者還是身份低微的街頭人,他都同等對待,就算是搭上自己的性命也無所畏懼。他英勇無畏面對密集的槍林彈雨,他毫不退縮,抗戰到底。我真是不如他。

“人人爲我,我爲人人”,冉阿讓是我的榜樣,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學習他無私奉獻、心地善良、英勇無畏、公平公正、知恩圖報的精神!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1

假期裏,我去新華書店裏尋找寫作的靈感,我猶如尋找花蜜的花蝴蝶,在書的花叢中翩翩飛舞。

我走走停停,尋找我需要的“花蜜”我格外喜愛每一本書,愛不釋手。我在書堆裏翩翩起舞。忽然我停住了舞步,目光落在一本叫《悲慘世界》的書。

書面上一個衣衫襤褸只有十幾歲的小女孩提着一個大木桶,光着腳流着鮮血,在狂風的吹拂下她顯得更加可憐……

我下決心買下了它,我一口氣跑到家,開始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裏面講了:一個小女孩被繼母虐待什麼都沒有,一個好心的逃犯把她贖回來,一起開始了流浪的生活。後來,那個逃犯隱姓埋名做好事當上了市長,那個小女孩長成了一個楚楚動人的大姑娘。最終,逃犯爲了救女孩的心上人在一場戰爭中犧牲了。

我含淚讀完此書,掩卷深思,那個逃犯的心真好,這讓我懂得了人雖然貧窮但不能喪失尊嚴要懂得善良會有回報,我們要向那個逃犯學習他的品質是高尚的。我的心深感遺憾和痛苦,爲什麼好人沒有好報。這本書雖然沒有好的結果,但是也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人要做善良的人,善良會把人引上光明。我們會深深記住這個道理。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2

同學們一定都讀過《悲慘世界》這部世界名著吧!這就是享譽世界的法國著名文學家維克多·雨果的一部著作。

我看着書名,顧名思義,這是一部以悲劇爲主題的文學作品。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主人公冉阿讓因飢寒交迫熬到了極限,所以才迫不得已損壞了一家麪包店的玻璃,偷了兩塊麪包,他的悲慘人生就由此拉開了序幕:被判五年苦役。在這度日如年的幾年間,冉阿讓多次嘗試着越獄,可是,天網恢恢。他每次逃出去,都會被再次捉回。由此,他的罪更重了。在慘無人道的苦役場呆了整整十九年才刑滿釋放。出獄後的他,受到世人的歧視與偏見。每當他向別人投去一個目光,接觸到的總是無數的白眼。沒有人在他傷心難過的時候說一句安慰的話;沒有人在他飢寒交迫的時候送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麪,給他披上一件溫暖的大衣;更沒有人在意他的生死存亡。就這樣,冉阿讓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一位和藹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厚愛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後半生。讓他從犯罪的陰影中掙脫,從一個畏手畏腳的犯人浴火重生成了一個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一位富人。但他終究還是逃避不了罪犯的事實,警方一直在不甘示弱地追捕他,他也不由得隱姓埋名。他還曾經用自己的愛心、耐心、恆心幫助一位可憐的小女孩長大成人,但命運總是想千方百計地折磨他,他最終還是沒有逃出病魔的掌心,懷抱着遺憾之心與世長辭了。

看完這本書,我悲憤交加,狠狠地錘了幾下桌子。在黑暗的社會中,難道可以因爲冉阿讓偷了一塊兒麪包就說他是壞人嗎?偷竊是不對,但只要知錯就改,還是可以原諒的呀!雖然冉阿讓不在了,但他那堅強的意志,偉大的精神,持之以恆的心態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他憑藉着他那顆自強不息,剛硬如鐵的心挺過了一切的狂風暴雨,他不求回報,甚至在自己困難的時候去無私地資助別人。《悲慘世界》不是傾訴世界的不公,而是讚頌那些和悲慘命運做鬥爭的人們,讚頌他們的心!

是啊!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冉阿讓遭遇不公時,坦然解決問題。在生活中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被那些微不足道的小困難打倒呢?只有持之以恆、目標專一地去面對困難,我們纔會向美好的未來更進一步!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3

雨果,衆所周知的大文豪,閱歷豐富,可生活背景卻不是很好。這不是重點。讓我們一起進入雨果筆下的悲慘世界。

小說的主要人物是冉阿讓,這個人經歷了波折的人生。年輕時爲了姐姐和她的孩子因偷了一個蘋果而被關進監獄,幾次因爲逃獄而被抓回。前後在獄裏呆了十九年。這是令人費解的。只不過關了他兩三年,每次都是還有幾個月刑滿時而逃,這是何苦呢,這麼多天都忍了過來,怎麼這幾個月就那麼衝動?從第二次逃獄時,他曾經歷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可是,人的本能就是對自由的渴望,錯誤的行爲始終都佔着上風。真令人感到又同情又悲哀。

在第十九年時,他再次逃了出來。不知道還有多長時間刑滿,他不想那麼多了,他逃了出來。警察局下了通緝令,每人願意放掉這個在逃的罪惡的苦役犯。他是一個墮落的人,從青年進去,出來時變成了中年。這個人沒有青春,沒有靈魂,他是一個行屍走肉,一個墮落的人。

逃出來後沒人收留他,沒有人給他一頓飯,一口水,他得到的是人們的唾棄和辱罵。他絕望了,這個時候,卞福汝主教收留了他,但他又偷了主教的東西,主教並沒有怪他,反而在警察面前掩護了他。他被感動了。靈魂開始回到他的身上,經過一番思考,他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墮落,並決心做一個高尚的人。讀到這,我們也爲他感到慶幸,他終於重新做人了。

他開始信教,他也希望升入天堂。他成了一個好人,他隱姓埋名,成了尊敬的馬德蘭先生,又做了市長。後來,因爲一件偶然的事件,他爲了救別人誤認爲是冉阿讓的人而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他從一個令人尊敬的人又滑落到令人唾棄的人。大家遺忘了他做過的好事。他又開始浪跡天涯。後來花重金收養了貧婦芳的女兒珂賽特。他倆以父女相稱。冉阿讓成了割風先生。珂賽特長大後和馬呂斯相愛了。馬呂斯是一個反抗皇上的人,他推崇共和制。他們倆後來得到馬呂斯的外公和割風的祝福。婚後,割風告訴了馬呂斯自己的經歷,告訴了他自己是冉阿讓,一個苦役犯。馬呂斯開始厭惡他。後來,馬呂斯無意中知道冉阿讓救過自己的命和他做的種種好事,他和珂賽特一起去接冉阿讓。可是,冉阿讓已經到了風燭殘年,在他倆的嗚咽聲中,冉阿讓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合上這本書,我陷入了沉思。雨果筆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形態飽滿。冉阿讓變好是因爲主教,他感謝主教,他參加了主教的葬禮。他救助窮人,寬宏大量。他放了沙威警官,放了這個處處相逼自己的人。沙威疑惑冉阿讓爲什麼放了他,他明明可以殺了他。也許你們和沙威的法律意識是一致的,冉阿讓就是個苦役犯,就改遭人唾棄,就該呆在監獄裏,而不管他做過什麼事。有人曾想過嗎?他做的好事也不能洗刷曾經他身上的污泥嗎?這個世界難道就這麼不公平?他現在有的是一顆善良的心,他只是有着不好的過去,注意,是過去。那麼,爲什麼要讓他在江湖上隱姓埋名一輩子而不能光明正大地做人呢?也許這就是“悲慘”的體現吧。

現在,我們的世界是和平的,是友誼的,是快樂的。我沉思,要珍惜現在的世界。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4

總有一個人會像一束光照亮你,成爲你的救贖。

——題記

你有沒有讀過那麼一本讓你“欲罷不能”的書,就是忍不住想要一口氣全部讀完,好像它是你的精神食糧一般。

我有,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正如它的書名一樣,主人公冉·阿讓的經歷渲染着濃烈的悲慘色彩。

冉·阿讓因偷一條麪包被判了五年的牢,後來又因爲多次越獄未果,最終獲刑19年才釋放。出獄後,冉·阿讓因爲坐過牢無處可去,這一切的悲慘都讓冉·阿讓看不見希望。直到他遇見了米里哀主教,米里哀主教用善良與博愛感化了他,使他避免陷入歧途。

米里哀主教是冉·阿讓的救贖,他在關鍵時刻拉了冉·阿讓一把,讓冉·阿讓看見了光。

故事並沒有這樣結束,冉·阿讓又因爲“搶”一個小孩的錢,被抓了起來,但他沒多久就在假釋會上被釋放了。冉·阿讓隱姓埋名去了另一個城市,開工廠幫助了很多人,深受市民愛戴,並且成爲了市長。看到這裏,我們會認爲冉·阿讓是幸運的。不幸的是,誤釋放冉·阿讓的沙威出現了,他一直都在苦苦追捕冉·阿讓。沙威是一名對法律有堅定不移信仰並且冷酷正直的警探。他深深地懷疑冉·阿讓是自己釋放的囚犯,也一直在等待冉·阿讓自己露出馬腳。

然而冉·阿讓一直以來都做得很好,直到假的“冉·阿讓”被抓住,沙威來道歉。冉·阿讓心中的善良沒法讓別人替他頂罪,他站了出來,告訴法官,他纔是真正的冉·阿讓。一時間,他名聲狼藉,市民也開始討厭他,畢竟沒有人會喜歡一個囚犯。工廠倒閉了,很多人的生活也開始恢復落魄的模樣。

冉·阿讓逃了,因爲他答應了已經逝世的可憐女人芳汀,去接被她寄養在一戶人家中的女兒珂塞特。珂塞特是芳汀的私生女兒,由於寄養在一戶黑心的人家中,她的童年很是悲慘。直到遇到了冉·阿讓,在冉·阿讓的保護下她成長成了堅強樂觀並且善良美麗的少女。

我想,如果說米里哀主教是冉·阿讓的救贖,那麼冉·阿讓就是珂塞特的救贖。

故事的結尾是,沙威在追捕冉·阿讓的過程中,冉·阿讓以德報怨救了他一命,沙威也放了冉·阿讓一次。珂塞特遇到了與她相愛的人馬瑞斯。後來,冉·阿讓也安心地離開了。

這個故事的篇幅並不是很長,我用兩天就看完了,看完後我還是有挺多感想的,因爲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冉·阿讓和珂塞特這種低階層的人物真的很多。而且實際上可能很多人並沒有冉·阿讓和珂塞特幸運,至少他們的結局是挺美好的。

我現在覺得生在這個時代我們是格外幸運的。不對,確切來說是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是一箇中國人,纔是格外幸運的。因爲我們祖國的繁榮昌盛,很難讓我們去想象這個世界上有些地區還存在戰亂,人們還過着流離失所的生活。

所以說,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去羨慕別人,因爲可能在別人的心裏,他們追求的就是我們這樣的生活,平淡幸福。我們總要心懷善意,無論是對這個世界,還是對這個世界的人。我之前看到一段很喜歡的話,“如果你不知道以後想要做什麼,那現在就好好讀書,將來報效祖國。”我也希望我們帶着希望繼續勇敢並且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創造更好的未來,爲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我也懂得了,救贖其實就是互相拯救。我們或許不會像米里哀主教一樣博愛無私,或許不會像冉·阿讓一樣以德報怨,或許不會像沙威一樣冷酷正直。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善良,勇敢,真誠,也可以爲世界或者祖國貢獻出一分自己的力量。

我們不一定要成爲別人的救贖,只要自己學着去發光發亮便好。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5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不備嘗艱難,怎麼會成功?

然有時候,眼前美好的一切,未嘗不是由悲慘堆砌而成的呢?芳華剎那,世界潮起潮落,或許,你早已成爲一個幸運的人。

然而,現在這樣美好的你,如若也同我一般品味過這“悲慘”的話,你是否也是這般的感同身受呢!

不經意間輾轉,翻開那一本由法國作家雨果傾情撰寫的《悲慘世界》,飄飄然就宛若走進了那書中的世界:悲慘,黑暗,隱忍,殘酷……

彷彿只在剎那間,便已過去了十九年,而這十九年,卻也是主人公冉阿讓最悲慘,最殘酷的十九年。

冉阿讓,一個原本平凡而又平庸的人,只因年少時砸了麪包店的玻璃,便被殘酷地判了十九年的刑期,整天蜷縮在那暗無天日的監獄裏。

爲了能早日出獄,他夙興夜寐的努力工作,受盡折磨和煎熬,在他本應該最美好,最綻放的年紀。

出於正義,出於關愛,出於本性的他,卻只能沉陷於黑暗的籠罩中,歷盡滄桑想來也是令人唏噓和憤懣啊!

然而,世事難料,命運對他是如此的不公,出獄後的他,窮困潦倒,萬人喊打,是一個被世人唾棄、恥笑的可憐蟲,他從來吃不飽飯,風餐露宿,甚至悽慘到彷彿要被世人拋棄。

面對這殘酷的世道,他本想報復,甚至摧毀,但他卻遇到了一位善良,樸實的主教的,在主教的收留、教導下,他逐漸放下了這些仇恨。

在主教去世後,他從此消失在了這黑暗的世上,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裏。

直到在一個遙遠的地方,一位善良熱心的人的人的出現,才讓我們憶起他……

他已經改名換姓並立足於社會,成爲了一個受萬人景仰卻登高自卑的善人,並收養了一位和他有着同樣悲慘經歷甚至比他還要悲慘的小女孩柯賽特做女兒。

並最終看看她步入婚姻的殿堂,擁有幸福的生活,同時年過半而的他也在不久後死在女兒懷裏,想來也算是一個完美的結局了吧。

唯夢長留,曉看雲翻星轉,讀過《悲慘世界》,或許每個人的內心都曾或多或少有過憤怒,有過憐憫,同時也有過對黑暗現實社會的諷刺和批判。

就讓我們重新審視這世態的變遷以及這一點點隨時間流逝的流逝人間世故吧。

是啊,苦難的舊主已經忘卻,而這忘卻的舊主也快要降臨了罷!

冉阿讓的一生極其不幸,但他卻用他善良、感性的內心去癒合着這個世界給他帶來的傷疤,哪怕命運是如此的不公,世態是多麼的炎涼。

只要他的心中一直有那位慈愛的主教,有那個美麗乖巧的女兒暖心的笑容,他的世界,終究還是五彩斑斕的,不是嗎?

緣盡世間,塵埃終會落定。冉阿讓這極其辛辣而美妙浩瀚的一生,終獲得了平凡而完美的饋贈。

他在臨死前總算是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含着幸福而滿意的淚水合上了雙眼,倒在了女兒的懷裏。

他,一個悲慘而傳奇的人物離開了。

他,或許隨風而去,或許在那屬於他的美麗的世界中輾轉,留戀,或許……

但無論如何,他終是活在了《悲慘世界》裏愛他,敬畏他的人的心中,也活在了讀者的心中!

合上書,閉上眼,靜靜地去感悟一番這悲慘、黑暗、隱忍,殘酷的世界,以及這輝煌、正義、善良、傳奇的人性吧。或許時間不長,就只一瞬,一瞬,你那焦慮浮躁的內心,會隨着風,飄散在那悲慘的世界中!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6

一直以來都很想讀這本堪稱“世界文壇寶貴遺產”的名著。終於,在這個暑假我得償所願,靜下心來用幾天時間把這本書認真讀完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雨果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大師,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是法國文學史上備受矚目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譽爲“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還未欣賞書中精彩的情節,書的封面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封面的背景爲紫色——哀傷的色調,上面還畫着一雙黝黑粗糙的手,分明是底層艱辛勞動人民的手,而且戴着手銬。不禁讓我浮想聯翩,急欲一探究竟,主人公到底經歷了什麼?

這本書是以真實事件爲藍本而創作的。主人公冉阿讓因不忍姐姐的孩子捱餓,決定去偷麪包,因此被捕,在牢裏一呆就是十九年,在受到感化後,出獄後的他做出了許多善舉。

冉阿讓前半生經歷了艱辛的貧民生活、黑暗的監獄生活,法律的懲罰和習俗的壓迫使他越來越憎恨這個社會,步步走向墮落。這個時候,他受到了卞福汝主教的感化,用後半生的時間,實現了對卞福汝主教的承諾,做出了一系列感動人心的事情。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很悲憤。難道爲了孩子迫不得已偷一塊麪包,就罪大惡極麼?就要一輩子躲躲藏藏,連馬棚狗窩都不給住嗎?可冉阿讓具有常人難以企及的體力、超羣的智力、驚人的剛毅和難以泯滅的善良又有誰看到呢?他經歷的千辛萬苦又有誰看到呢?他歷盡生活的磨難和精神的困苦,在自己身陷困境的時候仍不忘幫助別人。

相信很多人如果經歷冉阿讓一樣的遭遇,也許就不會在商馬第判刑的時候站出來;也許就在那個時候把沙威殺了;也許就不會救馬呂斯,不會花許多錢把珂賽特買過來……

雨果把這個人物塑造得很偉大,將當時的社會生活圖景和人民現實苦難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我認爲,人人都有可能犯錯,而且應該擁有改過自新的機會。可是當冉阿讓出獄,不僅沒有得到別人的憐憫,反而遭到唾棄,就連小孩子都欺侮他,朝他扔石子,導致他的心裏只有憤怒和痛苦。書中的一句話深刻地揭示了冉阿讓的悲慘遭遇:“19年,只因爲偷了一塊麪包,人的一生能有幾個19年呢?”冉阿讓,僅僅是因爲想爲姐姐家幾個苦命的孩子偷一塊麪包,19年的生命就交給了苦役犯生涯。其實,冉阿讓的本性並不壞,他在入獄時依舊的善良的,屬於他的只有無辜和可憐。可是在當時社會的影響下,這個安分守己的人變成了苦悶的、狂躁的、充滿仇恨的“危險分子”。但是最終,他那顆最初的善良的心把這些不良的心理都驅散了。

雨果並不是出自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人道主義思想促使他用文學的力量來關懷和安慰勞苦大衆,創作出一部人物形象鮮明、社會沉澱濃厚、擁有巨大藝術容量、充滿人道主義關懷的作品。

人性是偉大的。雨果書中描繪的是一個缺乏信任、腐敗黑暗、慘無人道、悲慘的世界。我們所渴求的信任,其實已深深蘊藏在生活的點滴之中。如果能在別人需要你時,你能做到不計前嫌,及時伸出援助之手,那麼信任就會在這一刻升騰。雖然烏雲密佈,但是你若學會驅逐悲傷,則有溫暖的陽光照耀心靈。若人與人之間充滿信任、和諧,那麼這個世界將不再“悲慘”,而是充滿歡聲笑語。

我再一次被雨果筆下人性的偉大所震撼,願我們身邊多一些像卞福汝主教一樣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永遠守護人們那善良的心,願世界不再有悲傷!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7

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我們不應該歧視窮人,窮人也應該受到我們的尊重,他們樂觀的對待生活,相信,明天總是美好的。

所以,今天,我讀了《悲慘世界》這部傳世之作。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冉阿讓是一個苦役犯,坐了十九年的牢,被釋放出來後,他又渴又累,但是人們都應爲他是個窮人而且又是個苦役犯而排斥他,沒有人願意收留他,除了神父。這個神父教會了冉阿讓如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冉阿讓照做了,成爲了受人尊敬、愛戴的市長,但是後來,他把自己的真實名字說出來,人們都在抓他,他逃走並帶走一個女孩,和他生活在一起。

這本書中,我最難忘的情節是:冉阿讓爲了救助一個無辜的車伕,不惜把自己的真實名字說出來。我那時真的很感動,因爲,他完全可以讓那個車伕替他頂罪,而他卻沒有那麼做,我想,在現實社會中,應該沒有多少人像冉阿讓一樣正直吧!

在這部書中,還有一個主人公芳汀,他有個女兒,芳汀因爲太窮,所以把女兒暫時放在德納第媽媽的家,德納第夫婦是一對騙子,經常敲詐芳汀,最後,那個女兒被冉阿讓帶走了。這個片段將德納第夫婦寫的淋漓盡致。在現實中,不就有這樣的事發生嗎:在我的老家,有一對夫婦,他們在別人面前表現的很善良,但是在家裏,他們經常虐待他們大哥的兒子,把他打的遍體鱗傷……

人類嗎,你們不要再歧視窮人了,他們其實很可憐,他們需要你們的溫暖,需要你們的關心,他們其實很善良、淳樸,有着一顆美麗的心!不要再歧視他們了!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8

當我合上《悲慘世界》這本書時,強烈的感動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冉阿讓從一個苦役犯變成一位品格崇高的人,是一段多麼艱辛的歷程啊!

書中主角——冉阿讓,他從小就沒有上過學,成年後當着園藝工人,幫着窮苦的姐姐撫養七個孩子,生活很艱辛。一年冬天,家裏飢寒交迫,冉阿讓又找不到工作,爲了不讓孩子捱餓,他去偷了一塊麪包。從此便開啓了19年的苦役生涯。

出獄後,冉阿讓無依無靠,流浪街頭。就在這時,卞福汝教主向陷入黑暗的冉阿讓伸出了援手,他一點點的感化了冉阿讓,使冉阿讓棄惡從善,開始新生活。

冉阿讓是平凡的,然而他用平凡鑄就了偉大,毫無保留的展示了人性最美的一面。如果沒有冉阿讓,將有多少生命陷入困境?結果可想而知。

冉阿讓爲什麼會有這麼偉大的蛻變呢?我想正是因爲他懂得感恩,懂得用行動來報答曾經幫助過他的人。並且將這份恩情放入自己心靈的最深處,再用它來溫暖世界。

當我瞭解了他的一生,我感受到了他用愛和感恩帶給整個世界的最美的祝福。我相信只要有一顆真摯而感恩的心,就會擁有永恆的愛和讚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