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失敗學有感(精選10篇)

本文已影響 1.89W人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失敗學有感(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失敗學有感(精選10篇)

讀失敗學有感 篇1

“失敗是壞事”,這是人的慣性思維。那如果我們將失敗置之不理的話,我們面對的不僅是失敗,還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所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直面失敗,將失敗變成一次改善的機會,那麼我們的現場,纔會像真正的“現場”。在我們的現場和工作壞境中,失誤和質量問題都很常見,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問題變成改善。結合文章本人有以下幾點感觸。

1、在我們的現場和工作壞境中,失誤和質量問題都很常見,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問題變成改善。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段經歷。那面對失敗,我們總是畏懼,那麼畏懼總是伴隨着你。在豐田失敗學中,不管多麼小的事情,如果我們放手不管,小事也會變成大事。“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或許事最好的比照。我們要有這樣的心態,面對失敗,不要畏懼,不要隱藏,敢於面對。

2、反問5個“爲什麼”是豐田基本的態度。也是豐田生產的基礎,通過5個爲什麼,我們能夠了解事情的原因和本質,或許工作中我們會發現,連續的故障爲什麼還在發生。針對原因我們要逐一排查,查找真因 。

3、豐田失敗學提到,要把失敗記錄下來,通過共享失敗的經驗和解決對策,能夠讓我們的工作更加鮮活。 針對本車間目前存在的問題,本人提出以下幾點改善:

一、做好現場5S.我們根據車間和崗位的不同建立5S標準,讓員工全員參與5S,全員學習5S,我們的現場纔會更好管理。

二、規範我們的作業流程,使其之透明化,細緻化和精確化。

三、我們要多鼓勵 員工參與一些正能量的活動,提高員工的素質,只有員工素質提高了,我們的產品質量纔會更上一層樓,我們的產品纔會更加完美。

讀失敗學有感 篇2

近期部門組織了學習《豐田失敗學》一書,在讀完《豐田失敗學》之後,學到了很多,感悟也很多,下面我就談談我的讀後感言吧!

1、豐田失敗學中,第一章第三節的標題是:首先問發生什麼事了?對我印象挺深刻的,在豐田總能聽到去查明真正的原因這句話。他們之所以問爲什麼,其實是在確認事實、把握狀態的基礎上查明真正的原因。有的時候爲了查明真因他們會通過一些方法反覆去問,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發生問題後,我們是去詢問,並不是去質問,同時要注意我們的語調,避免氣氛變得緊張。

2、第四章第二節的標題是:不告訴下屬答案。在很多公司領導安排下屬工作的時候,經常會把答案直接告訴下屬,你就這樣做就好了。這樣做雖然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但是下屬失去了用大腦去思考的能力。而在豐田卻相反,若果某崗位出現問題,領導會讓下屬就在這崗位不要動,讓下屬動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對策。

3、最後永不言棄方能創造奇蹟。在認爲自己做不到而放棄的瞬間其實你就已經失敗了,做不到是因爲沒有做到極限。

讀完《豐田失敗學》不僅對我的工作有很大幫助,同時對我今後的生活和爲人處事也有很多指導作用,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同樣的失敗反反覆覆發生。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是建立在正確的對待失敗和採取相應的對策以及今後的改善之上的。只是放任失敗不管,終究會變成最大的隱患。作爲新滬人,須得貫徹落實豐田失敗學的精神,努力地不讓同樣的失敗再次出現,對現行的生產安全和品質提高一個新的臺階。

讀失敗學有感 篇3

通過精益生產培訓展開,在我們事業部領導的帶領下,同期開展了《豐田失敗學》讀書分享活動。我讀完這本書後,感觸頗多,下面是我的一兩點心得體會。

書中提到“觀察現場可以發現真相”,這是解決問題的必要過程,當問題發生後,我們必須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根據現狀以及不良品等信息來作出判斷,找出問題的真正原因並解決它。如果對問題一知半解,或者沒有找到原因,只是臨時性的解決,這會導致問題的反覆發生。“錯誤的決策往往來自錯誤的信息”,這也進一步說明了沒有通過三現原則,你所得到的信息可能會不全或者是錯誤的。而對此作出的決策不僅沒有將原本的問題解決,還會導致新的問題產生。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一旦遇到任何問題,必須堅持三現原則來從本質上解決問題。

每一次問題的解決,如何防止該問題在今後不管是誰來操作都不會再發生呢?這就是《豐田失敗學》中提到的標準和可視化其中的一個作用,最佳的標準作用方式會使問題降到最低。在今後的工作中,當問題被成功解決後,我們要第一時間修訂作業標準,並協助完成一點式教育和防呆措施,必要時組織相關人員到現場進行培訓,以達到對問題的預防。

讀完《豐田失敗學》,不僅對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對我今後的生活和爲人處事也有很多指導作用。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同樣的失敗反反覆覆發生。所以我們面對失敗,處理問題就要像破案電視中那樣,去案發現場尋找蛛絲馬跡,不放過任何線索,集中大家智慧,最終才讓案件真相大白。

讀失敗學有感 篇4

前段時間,事業部發了一本書,書名叫做“豐田失敗學”,很慶幸能夠看到這樣一本書,書中許多觀點對我印象很深刻,也有所領悟。現在來分享一些我的感悟吧。

1、通過“停止”而非“停滯”來發現問題。在生產車間特別是計件制,部分員工想到的就是多勞多得,發現一點異常或者小問題自己覺得不是大事,可以放任其流到下道工序。但是在你這崗位是小問題,流轉到下道工序有可能就會產生大問題。而在豐田如果出現問題,他們會停止、呼叫、等待。而我們恰恰缺乏的就是停止的勇氣,總抱着僥倖的心理。

2、不是追究責任,而是採取對策。在生產車間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但是我們不能把責任都加於一個人身上,畢竟已經出了問題你再去訓斥又有何用呢?訓斥只會導致作業人員變得沒信心,不敢接受新的挑戰,公司將會失去活力。我們應該想想是不是我們管理層的責任。當然,對於不遵守規定而導致事故的,我們還是有必要去斥責的。不過,我們應該做到斥責過後去安撫他們、鼓勵他們。

3、最後,面對失敗,我們要牢記無規矩不成方圓。無論什麼崗位,都有其標準。比如,作業時有作業指導書的標準,考勤有考勤的標準等等。有了標準之後,我們認真仔細的傳遞給下屬,這樣失敗就會銳減,反之,失敗會無時無刻的去找你。

總之,我覺得“失敗學就是成功學”,把失敗看成是通往成功的一個必經之路,坦然勇敢的面對它、戰勝它,成功纔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讀失敗學有感 篇5

最近學習了豐田失敗學,讀完本書後我的座右銘並沒有發生改變,只是對我自己的認知和做事方法有了很大的轉變。我的座右銘依然是:不等、不看、不落空,敢想、敢幹、敢成功。豐田失敗學裏有幾個點對我影響比較深也是我們現場所存在的問題。

1、第一章裏面的第三節和第四節:發生了什麼事,不是追究責任,而是要採取措施,在以前的工作中當問題發生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不是我的責任”、“怎麼又出現這樣的問題”、“誰幹的處罰下去”等。

2、第二章裏面的第三節: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目前現狀是要麼問題隱藏起來了?要麼就是上報了得不到有效解決,到最後還不如不上報,要麼就是不敢上報,怕批評和處分,存在僥倖心理,導致問題沒有在第一時間得到處理,造成更大的後果。

3、第三章裏面的第一節:通過標準讓失敗銳減,現階段我們標準缺失較多,而且從目前情況來講我們對標準的執行力也差。

4、第四章裏面的第一節:把後工序當成客戶看待,創造共享信息平臺,讓他們知道彼此工作的內容和頭痛問題,讓他們相互整改,建立友好的工作氣氛。

5、第五章裏面講到的永不言棄方能創造奇蹟,做不到是因爲我們沒有真正的花心思上去,因爲我們沒有做到極限。

針對以上問題本車間已經在現場付出的實際如下行動:

1、建立車間異常反饋機制,鼓勵操作工把問題推到桌面,讓問題暴露出來,我們不是追究責任,而是要採取措施,讓操作工知道我們在處理問題,而不是在處理人。

2、逐步建立現階段我們可實行的標準,尊重人性,讓操作工參與標準建立。

3、建立車間人員檔案管理,給操作工制定相應職業規劃,引導他們學習和參與管理。

總而言之,如果將失敗置之不理的話,它就真的會變成字面意思上的失敗。但是,如果直面失敗並吸取教訓總結原因的話,失敗就會變成改善工作的一環,失敗就不會以失敗而告終,在我們工作過程中我們不應該回避問題,應該把問題或失敗暴露出來,只有問題出現我們才能去正視問題和解決問題。發生問題時我們首先應該去調查問題發生的起因,不是去指責我們的夥伴,處罰我們的夥伴,要想辦法避免問題的二次發生。我們應該建立問題反饋機制讓所有隱藏在內部裏的問題全部暴露到檯面上,讓大家去面對面對現有的問題然後在想辦法解決,這樣我們大家才能看清現狀,提升自己和團隊,才能讓新滬永遠第一。

讀失敗學有感 篇6

精益生產培訓後,GPD事業部領導爲了讓大家能在思想觀上達成一致,同時希望後期大家在溝通中能夠高效率的達成共識,本部門特舉辦了精益生產中《豐田失敗學》讀書分享會,要求所有管理人員全員參與學習並交流,並且每讀完一章會安排一次交流分享會。通過這次讀書分享會的舉辦,對我的感觸很大。下面和大家說說我對這本書的認知和見解吧。

1、豐田公司把“失敗看成改善的種子”,改善這一理念已成爲豐田公司的生產方式支柱,形成了企業文化,把每一次的失敗看成了改善的機會。每次面對失敗的時候,他們首先不是相互指責,而是通過反覆的爲什麼去挖掘失敗問題背後的真正原因,避免同樣的失敗再度發生,使問題得到真正的改善。但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人還是害怕面對失敗,有好多理想因害怕失敗而沒有付出行動,讓理想變成空想。在面對失敗的時候有時候就解決了當時的問題點,並未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就調查結束,導致問題會再重複發生。所以我們以後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不要害怕面對失敗,要用豐田公司的改善理念去面對失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

2、何謂“標準”,標準就是指當下能保證各項作業達到最佳狀態的做法與條件,作業人員就要以此爲基準完成自己的`工作。簡單來說,“就是按照這個做法來做,就能順利完成”,只要依照標準誰來做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所以不會失敗,工作的質量也會提高。隨着公司的規模不斷擴大,人員的急速增長,現已經不能靠着以前的那種師傅帶徒弟、靠自己的經驗作業或人管人的時代了。無論什麼工作都要建立“標準”,以標準來衡量作業的正常還是異常。相信制定標準之後,工作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失敗也會銳減。

3、豐田有把“後工序的人當成客戶”的說法。因爲前道工序的產品是傳遞到後道工序的,相對而言後道工序就是前道工序的監督者。即使有時候在自己的工序中沒有出現失誤,卻在後道工序中引發了失誤,這不僅會嚴重影響生產,還會讓自己的工作受到負面影響。當發現問題的時候雙方不要相互抱怨,而是要雙方定期進行有效的交流。通過交流增進雙方在工作上的相互理解,瞭解雙方工作中的難處。通過信息共享,消除雙方敵對的情緒,促使雙方想出單個工序無法想出的對策,減少產品質量問題。

4、當下屬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輕易直接告訴下屬答案,直接告訴答案就讓他們失去了用大腦思考的機會,就不能理解工作的重點,有可能會反覆經歷同樣的失敗。我們應該有耐心的引導下屬,一邊給下屬提示,一邊讓下屬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直到下屬真正明白爲止。激勵下屬的積極性和提高他們的作業水平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在接下來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時刻鞭策自己。將這些改善落實到位,以身作則,積極開展各項工作,認真履行職責,使採購計劃科各項工作更上一層樓!

讀失敗學有感 篇7

最近學習了《豐田失敗學》一書,感觸很深,因此我也給自己設置了座右銘:“汗水、低潮、失敗無所謂,是我爲勝利而準備。”結合本書有三點本人很認同:

1.把失敗記錄下來

書中提到"過去的失敗是“寶物””,通過共享失敗經驗與解決對策,能夠塑造鮮有失誤的組織。比如我們設備維修,在工作中有時候在維修機器的時候,維修的部分可能是很小的一個零件或一塊區域,但是在拆解的過程中可能會將不相關的零件拆壞,而這個零件雖然損壞了,但是對於現階段設備的使用沒有影響。我們潛意識的可能會想反正也沒有人知道又不影響設備使用,說出來後上級領導會想我這個人能力有問題,就會把這個問題掩蓋掉,只把最先損壞的部位修復。這樣後期設備使用的時候一定會出現問題,而維修的時候不一定是這個人在維修,那麼問題的原因就是我們在剛出現問題的時候沒有將這個問題反饋出來、記錄下來讓其他同事知道,導致別人在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不明所以,所以記錄失敗是非常有必要的。

2.通過“標準”讓失敗銳減

我們經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是一樣的。在工作中也就是我們說的標準,生產過程中我們有標準作業指導書,保養有設備保養標準,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有一定的標準。沒有標準生產進行不了,生產的產品不能達到使用要求,維修沒有標準的話在實施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設備配件不匹配,應該維修保養的地方沒有保養到等導致失敗。制定了標準,那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按照標準進行,那麼失敗就會大大的減少。

3.“看不到的工作”才更需要真誠

對於周圍人難以檢查的工作,自己更需要採取可以保證產品品質的措施。書中列舉的事例爲焊工作業中遇到的問題,在工作中無論什麼崗位都會遇到這種問題。生產車間大多爲流水工作,每個人都有單獨的崗位,生產中對於自己的工作只有自己最清楚,如果一道工序出錯遺漏,別人不會輕易看到。自己不去檢查的話,後道工序也沒有檢測到,那麼在發到客戶手中時一定會發生質量問題導致客訴。所以對於別人看不到的工作我們更應該去對待,避免遺漏導致失敗。

讀失敗學有感 篇8

“Bad news first”直譯文意思“壞消息第一”,原文表述的意思是如實向領導報告不好的消息,對於我的工作而言,在接收到設備故障或現場(安全)隱患信息時,不僅要如實報告,更要第一時間到現場處理。“Bad news first”即本人由書中所學而確定的座右銘。其實讀了《豐田失敗學》書之後還有許多的其他的觀點與方法值得我借鑑與學習。

首先,“構築誰都不會失敗的架構”。這是第一章第五節的標題,書中講到人總會有失敗的時候,所以豐田在構築一個無論是新人還是老手都不會失敗的架構。我們超過一半的工作都是依靠設備輔助來完成的,隨着越來越多的高精度、自動化、半自動化設備的引進,對我們操作工的技能要求越來越高。我們不能保證操作工每天都能完美的駕馭我們的設備,怎麼辦?想辦法構築一個誰都不會失敗的架構。以我們車間自動稱浮體設備爲例,設備剛引進時經常出故障,甚至有些故障我們都找不到問題點,最後只能請廠家來檢修。然而,不能每次出故障都要廠家過來維修,我們要針對問題根源制定措施。這臺設備是高精度設備,對於各項參數設定都有嚴格要求。我們必須先確定好設備的各項參數,定下標準。然後對設備進行加密處理,禁止私自修改參數。最後制定作業指導書來規範操作行爲。當然,此次是試推行,如果後續驗證方法可行,我們將會推行到車間所有設備。

其次,“通過標準讓失敗銳減”。工作方法的不同,結果就會不同。制定工作標準可以防止失敗。隨着公司規模的日益擴大,車間流水線也在增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慣,我們的生產現場要如何管控?通過長期觀察,結合5S原則,我們制定出車間 5S作業指導與檢查標準。制定統一的標準,讓問題被目視化。

最後,“把失敗記錄下來”。過去的失敗是寶物,通過共享失敗經驗與解決對策,能夠塑造鮮有失誤的組織。越來越多設備的引進,提高了我們的效率與質量,但是設備總有出現故障的時候,甚至有些故障會反覆出現。如果沒有記錄,我們只能慢慢排查,現在我們把每次故障都記錄下來,時間、問題點、如何維修都記錄在案。後續準備給每臺設備建立病歷卡,病歷卡跟着設備走,從而縮短處理設備故障的時間。

以上既是個人在讀完全書後的感想以及一些想法和計劃,相信在今後工作中我們會學以致用,將敢於面對挫折、及時糾正和預防錯誤以及堅持到底的信念融入到每個人的思想裏。

讀失敗學有感 篇9

近期精益生產培訓後,GPD事業部在部門領導的帶領下,組織了讀書分享會。本期課程是閱讀《豐田失敗學》,每讀完一個章節進行一次小總結,整本書讀完之後,感慨很多,針對書內提到的一些觀點也本人有以下幾點見解和計劃。

1、應該能做到“一知半解”會導致失敗。顧名思義,就是我們自認爲可以做好,但實際是我們沒有做好,其原因是我們沒有認真思考,仔細分析,用自己的主觀想法去解決,但事物本身也許有更好的方法、或者途徑去解決,我們沒有去嘗試。後期車間需開展相應培訓與活動來增強員工的專業技能,激發員工積極性,對現場進行改善,做到工序與物料的防呆。

2、“標準”,書上提到標準是把“尺子”只要用其去衡量就可以發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制定相應標準來杜絕問題的發生,反之,只要有明確的標準就會令問題凸顯出來,從而得到改善的方向。督促檢查標準執行情況,對未按執行者進行詢問,瞭解原因,討論是否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或者改善方向。

3、“規定”越是重要的工作越是要把規定貫徹到底,有規定就必須要遵守,還要反覆提醒,開展相關的教育與訓練來不斷加深印像,使其時刻遵守規定,重要崗位可製作一點教育文檔,物料全檢標準來令規定得到有效執行。

4、不能當培養人才的“好人”,書中提到性格好不一定能當一位優秀的上司,不能本着得過且過,下次應該不會來嬌慣下屬,對下屬應要求嚴厲,對待問題態度強勢,督促激勵使其進步,制定車間績效考覈制度約束員工,對人才培養要制定相應計劃。

讀失敗學有感 篇10

剛拿到“豐田失敗學”這本書時有兩種心情:一是豐田公司做得這麼好這麼大爲什麼還有失敗這一說?二是人人都說要學習好的經驗,那麼失敗的經驗有什麼可學的呢?當我從頭到尾把這本書學習一遍後,我的認知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該書從豐田的改善種子失敗開始,談到如何讓以後的失敗目視化,再到如何讓失敗變爲成功的技巧及如何改善等,使我真正明白了我們古人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含義。

對照我們的現狀,我覺得我們首先缺少接收失敗、承認失敗,並對失敗進行總結的分析。我們往往一件事做得不好,有些人會選擇隱藏,有些人會選擇推諉,有些人會選擇旁觀,這些現象只會增加公司不必要的成本,導致問題越積越多。豐田管理方式恰恰抓住人性的這些弱點,從人性的角度去看問題、解決問題,使人們更願意接受並且主動去做點點滴滴的改善。

隨着時代的變遷和技術的進步,現階段像我們一樣的生產型企業已不是簡單的比誰做的量多、誰做的快、誰的銷量大,而是比誰更能迎合市場需求、誰更瞭解顧客、誰能造出更符合顧客滿意的產品。

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要把下道工序看作是我們的顧客,切實做好精益生產管理的各個方面。只有把我們的品質做到無可挑剔,把我們的生產成本減到最低,把我們的意識轉化成行動,形成全員改善的氛圍,那麼我們講的“百年新滬”就不只是一個夢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