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長恨歌》讀後感三篇

本文已影響 3.11W人 

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下面是小編我爲您準備的“《長恨歌》讀後感”3篇,歡迎參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長恨歌》讀後感三篇

  《長恨歌》讀後感一

《長恨歌》這首詩是作者和朋友一起遊覽仙遊時而作。古今中外,談到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時,心中難免有些感嘆。在這個時候作者官任縣令,對自己的理想和未來充滿了抱負,正是春風得意時,他的思想“兼濟天下”則成爲了主導地位,和杜甫詩歌有一脈這承,他認爲詩歌應該干預社會,干預政治,主張“文章和爲時而着,歌詩和爲事而作。”當時作者以前年過中旬,作品中形成了諷刺風格。作品都是以民衆民生爲題材,融入了一定的政治色彩的諷喻傾向性。長恨歌的主題思想是以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爲題材,通過寫實與浪漫主義的幻想手法,寫出了自己對唐明皇荒淫昏庸的批判以及對他現實遭遇的的同情和忠貞、專一愛情的褒揚。

本文以《長恨歌》爲題目的原因是因爲唐玄宗重色傾國,他製造了安史之亂,安使之亂給人民帶來了無法彌補的苦難,得到了人民的憤恨,但是對愛情的癡情,專一所導致的愛情悲劇,自古以來,英雄和美女有很大關聯,何況一個現實的當局者。所以作者寫這首詩歌時的思想是雙面的,既有對現實的批判、諷喻,又有對唐明皇愛情悲劇的同情。

《長恨歌》前半部分採用了寫實手法,諷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誤國,開頭第一句就說明了這個觀點,爲下文做了鋪墊,在到“楊貴妃”的君王側,在到“從此君王不早朝,爲安史之亂的發生埋下了伏筆,從而可以看出安史之亂的必然性。這裏作者對唐明皇給予了極大的批判。在作者在創作這首詩歌的同時,對唐明皇的愛情悲劇充滿同情以及他對愛情專一大加褒揚。是誰種下的種子,誰就是承擔自己所造成的後果。現實就是給予他的報應,長恨歌的正文在後半部分,作者寫唐明皇在賜死楊貴妃之時的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的痛苦。

以愛情悲劇爲線索,寫出了自己對唐明皇荒淫昏庸的批判以及他對現實遭遇的同情和忠貞、專一愛情的褒揚。

  《長恨歌》讀後感二

“對面盆裏的夾竹桃開花了,花草的又一季枯榮拉開了序幕。”

當我看到《長恨歌》這最後一句話時,已是光明與黑暗交替的間歇——凌晨兩點。因爲她的小說寫的很細,需要耐心地看,所以我熄燈沉入了黑暗後,唯一的需要就是入睡,抑或再做點美夢是最好不過。

生得親切如鄰家女孩、性格內斂從不張揚的16歲中學生王琦瑤自己也想不到在上海小姐競選中會得第三名,人稱三小姐,一時間成了上海淑媛的代表。但從此後王琦瑤如純潔白紙的人生便灑上了濃彩重墨。先是被政界名人李主任養住進了艾麗絲公寓,她深愛着李主任,但幾年後因戰亂,李主任飛機失事。解放後王琦瑤一直做護士替人打針靠自己的微薄收入低調地生活着,三十歲時遇到了康明遜,明知不能結合,王琦瑤還是不顧一切地爲她生了孩子成了單身母親,之後又遇到了一如既往地愛她的程先生,程先生對她照顧入微,但始終沒有邁出那個檻,六六年,程先生因迫害自殺,王琦瑤的最可靠的底線也失去了。女兒長大成人後,五十五歲的王琦瑤風姿猶存,很多懷舊的年輕男子與她很投緣。這時候她竟與女兒差不多歲數的老克臘發生了畸形戀。但是這遲來的愛情已經來得太晚了,王琦瑤的時間也不多了。終於有一天,王琦瑤被到她家裏偷金條的小偷掐S,草草結束了她悲慘的一生。

這四十年當中,與同學蔣莉麗、與長她十歲的嚴家師母、與小她三十歲的女兒薇薇、與薇薇的同學張永紅等四個女性在不同的時間爭風頭。王琦瑤以她特有的矜持、忍讓而又不失體面的以退爲美的方法,悄然勝出所有的身邊的女人,包括年長她的、與之同齡的和比她小一輩的。

同樣是上海作家,有人將王安憶與池莉作比較,指責她寫得過於消極。如果按作者的年紀來比這似乎是可以的,但是王琦瑤與林珠是兩個不同年代的人,前後相差四五十年,這怎麼可比呢?我看將王安憶與張愛玲比應該相配些。雖然兩位作者的是屬於不同年代的人,但所寫的都是跨越三四十年的事。女人走過了這三四十年的大半輩子,從年輕嬌美到年老色衰,從滿懷忡憬到希望破滅,怎麼能不消極?不同的是王琦瑤這四十年,性情一點沒變,一樣的追求一樣的希望,一樣的恰如其分地守着她那退到盡頭而悄然勝出的法則。而金鎖這三十年,是一點點被磨滅被扭曲的。所以要說刻薄消極,張愛玲則有過之而無不及。而王安憶筆下的的王琦瑤一直是積極努力地生活着的,只是將命運弄人,不悲涼又能如何?也許舊上海的故事,總是在悲涼悽美之中才更真實些吧。

王琦瑤的一生,不管世俗如何評價,總是愛她所愛的,只要有愛就會花十二分的力去愛。雖然日子很艱難但她還是會很自立地生活着,到S,她都沒動過李主任留給她的一盒金條。

可是作者卻給了這麼個有心思、懂生活的細緻的女人一個如此悲涼的人生。一直努力地生活着,盼望着,但是她的感情總是不能善始善終。也許是王琦瑤命薄福淺,無福消受這福份吧。

  《長恨歌》讀後感三

作家王安憶的《長恨歌》只有三部十二個章節,我卻看了四個多月。每晚不忍多翻,只徜徉在那三四頁間的細枝末節,合上書本時總要給我無盡的空間,萌發許多的遐想。閱讀之始,一個女人的序幕就開始拉開,待到讀完,一個生命已經在檣櫓間灰飛煙滅,秋風蕭瑟中再也沒有她殘存的世界。

王琦瑤,本是一個追求完美的女人,但縱觀其一生,卻從來沒有完整過。這世界本是殘酷,而王琦瑤年輕時就已經將惡果種下,美麗的容顏,再配上一顆虛榮浮華的心,已經爲她日後的生活埋下了伏筆。須不知一切要命運來搭載,人生八字載不住,縱然是心比天高,終究是命比紙薄,想要的得不到,生活的瑣碎花絮更是剪不斷理還亂。在《長恨歌》裏,王琦瑤是有兩幅寫真的,一幅在開頭,一幅在結尾,一個是她生命的預兆,另一個是她沉寂消逝的喪鐘,全是真實的她自己,別人想替也替不了的。

正如上海的弄堂,“從制高點看,也是一番頗爲壯觀的景象,點和線恰如中國畫的皴法,然而一點一劃又似乎細工筆一樣。老式的天窗精緻乖巧,木櫺窗格也是細雕細做,屋披上的瓦也是細工細排的,連窗臺上的月季花也是細心細養的。”王琦瑤就是生長在這樣的弄堂,日照水洗,是歲月研磨成的小家碧玉,不管怎樣搖身變化,底氣仍然是上海弄堂裏一般人家的女兒。且看弄堂裏的景緻也如王琦瑤的:花盆裏栽的鳳仙花、寶石花和青蔥青蒜,屋頂上空着的鴿籠,碎了和亂了的瓦片,那溝壑般的弄底,有的是水泥鋪的,有的是石卵拼的。那裏的路面是飾着裂紋的,陰溝是溢水的,水上浮着魚鱗片和老菜葉的,還有竈間的油煙氣的。——就是這樣的氣息,這樣的底蘊造就了王琦瑤,當通過程先生、蔣麗莉母女的努力使她的藝術照片登上了《上海生活》雜誌的封面,並被評上“滬上淑嬡”,繼而參加上海小姐競選,衆望所歸地被評上“三小姐”時,她的心已經在浮華中膨脹,虛榮塞滿了心中的每一個孔眼。儘管還只是鉛華洗盡的三小姐,沒有大小姐二小姐的雍容華貴,沒有她們那樣的應酬場面,也沒有她們被人們拿來當偶像的魅力,而她王琦瑤卻是最大衆化的,也是最直接的,就這樣的她,她的心也不屬於自己了。自從認識了李主任,她的心再也返樸歸真不起來,再也由不得她了,隔三差五的吃請,老鳳祥的戒指,雕刻西班牙風格花紋的木盒,愛麗絲的公寓,她的心已在開始往外面滑。當她住進愛麗絲公寓的一剎那,她的身份已經更新——她從一個花季少女淪落成了二奶,這是她心甘情願的,雖然有物質引誘的因素,卻徹頭徹尾沒有一個人逼她。

也正如講的上海弄堂裏的閨閣:通常是做在偏廂房或是亭子間裏,總是背陰的窗,拉着花窗簾。紙上的百合花,被面上的金絲草,全都像用細筆描畫過的,清楚得不能再清楚。上海弄堂裏的閨閣,也是白手起家和拿來主義的,貞女傳和好萊塢情話並存,陰丹士林藍旗袍下是高跟鞋,又古又摩登。“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也念,“當我們年輕的時候”也唱。它也講男女大防,也講女性解放。——王琦瑤正是上海舊弄堂人家的女兒,從小擁有的就是這樣的閨閣,在這樣的閨閣裏梳頭洗面,在這樣的閨閣裏略施粉黛,吃的不是鮑魚燕窩,而只是居家過日子的青菜豆腐千張魚肉家常菜。這樣的閨閣本應是平常心的閨閣,這種環境裏出來的王琦瑤也應該是淡雅無痕的王琦瑤。這閨閣養就的心,只要放入這個世界,不受紅塵干擾也是無妨的,一旦干擾浸染,就再也洗不乾淨了。書中說“屋頂上放飛的鴿子,其實放的都是閨閣的心,飛得高高的,看那花窗簾的窗,別時容易見時難的樣子,還是高處不勝寒的樣子”,這就是王琦瑤的真實感覺。李主任把她安頓在愛麗絲公寓,成了金絲鳥,也成了籠中鳥,她不知道李主任什麼時候就會突然回來,當李主任在家的時候,她又擔心哪天他會抽身而去,這是一個心裏沒有底的女人,一切由不得她。她把愛麗絲公寓當成了她的全部,而李主任卻只當作人生的一點,是可有可無的一點,有需要就回來,沒有需要就讓她的心涼着,風乾了晾乾了全不管,公寓和金條就俘虜了王琦瑤的整座心。當李主任飛機失事後,一個新的局勢來臨了,一個新的黎明來臨了,但王琦瑤的夢還沒有徹底醒轉,還有殘留的痕跡和不滅的夢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