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報告

中學生消費情況社會調查報告

本文已影響 2.51W人 

中學生不同於其他的消費階層,他們無經濟收入,但因爲很多中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被家長視爲“小皇帝”,因而消費水平比較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學生消費情況社會調查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中學生消費情況社會調查報告

  【中學生消費情況社會調查報告1】

每天放學時,各個中小學校門口的一些雜貨店、小吃攤就熱鬧起來了,店門攤前擠滿了各個年級的學生。他們這些學生對正確消費觀的理解有多深。讓我們先從最小的最貼近生活的“零用錢”着手。請看我們的一些調查結果。

寒假中及開學不久,我們對東臺的主要學校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一、中學生零用錢擁有情況

調查數據顯示:有零用錢的學生佔了被調查總數的98.6%沒有的僅佔1.4%。

現在的學生都是家裏的“獨苗”,家長對自己小孩幾乎是百依百順,疼愛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儉用,孩子那裏總是應有盡有,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錢,這些零花錢是家長對孩子成長中的一部分投資。只有少數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來安排,所以也不用什麼零用錢了。

二、月零用錢數額

調查數據顯示:在初中生中,每月零花錢在50元以下的佔了絕大多數,其比例爲70.2%;而51-100元的佔14.9%;101-200元的佔6.4%;201元以上的佔8.5%。而高中生零用錢的數目則相對平均,在不同的區間中所佔的比例均比較接近。其中所佔比例最高的爲201元以上,佔30.4%。其次爲151-200元的佔26.1%;而100元以下和101-150元的零用錢均佔21.7%。

相對來說,高中生各方面的開支較多,學習上的花費明顯多於初中生。對於在學習上的正常開銷,家長們的出手毫不猶豫,與此同時,同學們的生活花費和日常零用錢,也隨之“水漲船高”。

三、中學生零用錢主要來源

調查數據顯示:同學們的零用錢絕大多數來自父母,佔了94.4%;來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佔了19.7%;其他親戚給的佔7.0%;以及其它的佔4.2%。分析發現,高中生相對於初中生,通過獎學金獲得一些零用錢的比例略高一些。

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生活開銷一般都是依賴於父母,少部分學生與祖輩或其他親屬同住,也會收到他們給的零用錢。因此,絕大部分零用錢來自於父母。

四、中學生零用錢的主要用途

結果顯示:零用錢用於購買書籍的學生人數佔總數的47.7%;進行儲蓄和買零食的均佔46.5%;這三類用途的中選率明顯高於其他用途。而玩遊戲(包括一些家庭用電腦遊戲)的佔25.4%;體育花費佔14.7%;用自己零用錢買衣服的佔5.0%。

中學生零用錢的三大“流向”:購書、儲蓄、買零食。

¢書籍是學生成長的養分現在的文化市場比較繁榮,課外的,課內的;娛樂性的,電腦知識類的;趣味愛好類的,文學小說類的,等等書籍在圖書市場上都能買到,家長對於孩子購書也持贊成態度,總希望孩子多長知識,所以書籍消費成了學生零用錢的一大消費方向。

¢有46.5%的中學生會把未花完的零用錢進行儲蓄,而且相當多的學生儲蓄是有明確消費目的的,是一種積攢行爲。這個結果表明,勤儉節約的中華美德在我們身上也得到了繼承和發揚。

¢許多同學喜歡吃零食,因此,在零食上的開銷也佔有較大比例。

中學生中的這些現象容易導致消費觀上的偏差,因此,就需要學校進行較爲全面的經濟知識教育和消費教育,以及家長的配合。在教育過程中,要通過各種形式,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吃苦耐勞、自強不息、不懈奮鬥的美德及革命先輩和當代先進人物艱苦創業勇於拼搏的精神。同時,學校要通過各種渠道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因爲,消費在很大程度上屬於家庭行爲,家庭的經濟狀況及家庭的消費方式對學生的消費行爲起着極大作用。

  【中學生消費情況社會調查報告2】

伴隨着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當代中學生是新世紀的主人,世界經濟一體化使他們的視野比父輩們更爲開闊,獨生子女的優越地位使他們的消費更爲超前,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社會對教育投資的重視,使他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爲出現了某些偏差。針對就中學生消費情況隨機調查了100名中學生,平均年齡爲16歲。本文就調查的情況對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爲進行分析探討,並提出初步對策。

一、中學生的不健康消費心理

中學生是一個龐大的消費羣體,在某些商品的消費市場中佔有相當大的份額。他們雖然沒有工資收入,但已經是有一定經濟支付能力的消費者。大多數中學生在消費上傾向於追求知識、追求科學、追求文明、追求自然、追求美感,體現出健康積極的消費心態,但是不可否認,中學生不健康的消費心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亟待疏導。

1.追星心理。和成年消費者不一樣,中學生特別崇拜偶像和明星,具有從名的消費心理特徵,這時期他們對影視歌星、運動員、探險家、社會上層極爲關注,尤其是對前衛名人更是趨之若鶩,因而便有了大批的“哈韓”、“哈日”族。

2.求新心理。中學階段是人一生中最具好奇心的成長歲月,處於這一年齡段的中學生,心智、生理尚不成熟,心理上要求獨立,求新求異獵奇的消費心理非常普遍。

3.攀比心理。中學生本是純消費者,但令人困惑的是許多中學生不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來決定自己的消費行爲,而是盲目地攀比。在這種心態引導下,表現出人家有的我也要有、人家好的我還要更好的攀比消費心理傾向。這種不斷增長的物質要求與尚未獨立的經濟地位之間的矛盾,經常表現在個人的慾望和受到限制的心理矛盾衝突。

4.虛榮心理。部分中學生懷有自我價值顯示消費心理,希望別人對自己的支付、審美等能力稱讚,以得到高檔、名貴商品爲榮耀,顯示其生活的優越感,表現爲名望型消費。有些中學生非常崇拜影視明星的消費方式,以獲得“明星風采”之滿足感,其實都是虛榮心作怪的結果。

5.宣泄心理。處於成長階段的中學生,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由於心理尚未成熟,難免會出現心理失衡或心理障礙,諸如成績不理想或是遭同學誤解,無法消除人際衝突等,都會引起焦慮、空虛等情緒。此時,有的學生進網吧上網聊天,在網上尋找安慰;有的學生吸菸解悶,借酒澆愁,進歌舞廳求解脫。他們通過這些不正常消費來宣泄心中的失意、憤懣、煩躁。

二、中學生的不健康消費行爲調查表明

中學生消費總的趨勢是:消費觀念多樣化,消費手段成人化,消費水平超前化。

1.時尚性消費。毋庸置疑,生理的漸趨成熟使得中學生開始追逐成年人的社會遊戲,而時尚活動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時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廣泛關注,又正好契合中學生想引起他人特別是異性注意的心理特徵。因而追逐時尚,不僅是各種不同類型社會成員的消費特徵,也特別符合中學生的消費需求。構成中學生高消費的又一個層面是娛樂消費,不僅娛樂內容豐富多彩,而且消費數額相當可觀。

2.新奇性消費。中學生消費行爲常常受獵奇心理影響,往往會被一些新產品、新食品,商店及攤頭上五光十色的小玩意兒、圖片、圖書、服飾所吸引,總會不知不覺地“掏口袋”。追求個性化、新奇性,已經成爲一些中學生消費的一大特點。調查發現,如今中學生消費的新三樣分別是——手機、文曲星、MP3。

3.超前性消費。如今的中學生已開始有獨立的消費行爲,有了經常性地獨立購買活動,並且對家庭消費也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他們從父母那裏得來大把大把的鈔票,又毫不吝惜地擲向商店、酒樓、網吧。他們對品牌特別重視,表現出強烈的超前消費。被調查的121名中學生有82人對名牌持肯定態度。他們飲食消費跟着廣告走;服裝消費跟着名牌走;娛樂消費跟着新潮走;人情消費跟着成人走。

4.模仿性消費。中學生是注重自我形象和最具摹仿力的羣體,他們往往依照自己崇拜的形象來塑造自己。當今社會傳播媒介對中學生的成長影響很大,尤其是一些影視片中有意無意的錯誤導向,使學生極易產生盲從的言行。一些影視明星的舉止、服飾等,都會成爲他們模仿的對象,導致一些中學生花錢大手大腳,模仿大款講排場擺闊氣。

三、矯正中學生不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爲的對策

消費心理和消費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教養程度。中學生不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爲,反映了一種不健康的消費慾望,而當這種不健康的慾望無法滿足時,往往會誘使其誤人歧途。我們要重視和引導中學生認識物質生活對人的發展具有利與弊的兩重性,使他們對物質的追求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和可承受的範圍之內。

1.倡導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之風,努力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加強社區文化建設,促進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全社會都要把中學生的消費方式,引導到合乎社會文明風貌的方向上來。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仍要提倡勤勞儉樸的生活觀。消費分爲生存性、享受性和發展性的三個層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礎上,中學生的消費應多投向發展性層次。

2.把對中學生開展勤儉節約、正常消費的教育納入學校教育之中。消費教育是新時期學校教育的新課題、新任務,要形成制度並納入學校考評體系。學校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內容,要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同時,培養他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能力。一要選編傳統美德故事進課堂,教育中學生儉以養德。二要教育中學生樹立適度消費觀。學校德育的目標,應該考慮適度消費思想教育在學生品德結構中的深層效應。適度,就是適應家庭經濟條件的度,適合中學生正常需求的度。三要對中學生開展審美教育,防止盲目消費。要大力提高中學生的審美水平,接受科學的消費諮詢。在消費中要引導中學生自我反省、自我監督、自我控制、自我鑑別、自我評價、自我完善,從而促使他們對消費教育內容的自覺內化。要讓中學生懂得流行的不一定是美的、好的,多聽家長、老師的意見,多思考消費的目的和效果,防止誤入消費歧途。

3.對中學生不合理的消費要拒絕、要批評、要引導。高消費、超前消費帶來的後果是相當嚴重的,它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滋長了校園裏的奢侈風。拜金思潮的泛濫,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極爲不利。此外,高消費、超前消費也極易誘發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這類事件並不鮮見。因此,建議家長有計劃地給孩子零花錢,少領孩子到高檔消費場所,鼓勵孩子把錢用到有意義的地方。爲了防止中學生追求奢侈、怕吃苦,父母要正確引導中學生適當地利用假期到工廠、農村開展多種形式的“吃苦”實踐,讓中學生了解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意志和勤勞儉樸的品質,使中學生“勞其筋骨,苦其心志”。

生活在世紀之交的中學生處於改革開放以來造就的良好經濟況境中,同時在不斷出現的外界新事物的影響下,現今中學生的觀念,想法與以前的同齡人不大一樣了。在消費觀上的變化尤爲顯著。現在中學生的消費結構已不是單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檔型,以至於向多元化的消費方向發展,儘管由於年齡、思維能力、社會經歷的原因,其表現出的消費心理、消費行爲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份,但是當今中學生這種自有一派的消費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研究一番。人要生存,就要通過吃、穿、住、行等消費行爲來保證基本的生活需要。一旦人們滿足生存上的需要,就會對精神上的要求更高。這樣就會進行消費,所以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至關重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