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報告

2015未成年人犯罪調研報告

本文已影響 1.68W人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的現象十分突出,已成爲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如何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是我們所面臨的一重大課題。我們**區地處**省中南部、屬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區,歷史悠久,20**年12月撤縣設區後,總面積407.2平方公里,總人口48萬人,轄8個鄉鎮和1個辦事處。筆者對本院20**年—20**年審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整理歸納,並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與對策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2015未成年人犯罪調研報告

  一、未成年犯罪的現狀和特點

1、從犯罪走向來看,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趨勢。20**年佔全部刑事案件5.3%,20**年佔7.1%,20**年佔8.2%。且低齡化犯罪的比例越來越大,未成年人犯罪中不滿16週歲的人實施犯罪的行爲日益增多。20**年14—16週歲犯罪的人爲0人,20**年就上升爲4人。因此,低齡化犯罪應引起人們的關注及深思。

2、從犯罪類型來看,未成年人犯罪重點集中於搶劫等暴力性犯罪。涉財、涉暴、涉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3、從犯罪的組織形式來看,團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20**年團伙犯罪佔未成年犯罪的41.9%,這與未成年人的生理特徵、心理不成熟、涉世不深有關。

4、從犯罪主體的文化程度來看,未成年人的文化程度多爲初中文化, 20**年22名未成年人犯罪中,初中文化的12人,中專文化的6人,小學文化的3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僅爲1人。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種多樣,錯綜複雜。綜合起來有犯罪分子自身的原因及外界多種因素造成。

(一)未成年人犯罪自身的原因

1、未成年人的心理特點與生理特徵的特殊性,使之與成年人犯罪有一定的區別。未成年人的內分泌非常旺盛,容易導致衝動,但他們的自制力又非常欠缺,容易導致犯罪,過後又非常後悔,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

2、自身文化程度低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原因。文化素質低、法制觀念淡薄,成爲未成年人犯罪有所提升的主要原因。過早的和校園脫軌,使他們喪失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機會,未成年人心理不成熟,本身尚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取向,缺少起碼的鑑別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加之社會閱歷淺,易禁不住社會不良因素的誘惑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外界因素

1.家庭的不良影響,家庭結構失調和教育方法失當是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不良家庭環境對未成年人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原發性的影響。首先家庭結構有缺陷或家庭氣氛不和睦對未成年犯罪起着決定性的影響。當夫妻雙方感情破裂、離婚、服刑等原因致使家庭破裂時,對未成年人疏於管理和教育,極易導致未成年人放任自流,誤入歧途。有的家庭教養方式不當也是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很直接、很重要的原因。對未成年人過於嬌寵、溺愛,易導致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容易採用極端的方式,其行爲往往會違法犯罪。如:王某某等6人團伙搶劫案,有3名系未成年人,其中1名均不滿16週歲,他們中大部分系**區農村,且是獨生子女,平時父母外出打工無瑕教育照顧他們,就從物質方面儘量滿足他們,一旦得不到滿足,他們就瘋狂作案,先後搶劫市區的大酒店小超市等,六人均被判處3年及3年以下有期徒刑、緩刑不等。同時父母的不良行爲對未成年人的行爲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如父母有賭博、酗酒、盜竊、嫖娼等不良行爲,都會給子女以暗示,並使他們模仿大人的不良行爲行事,在其心靈中孕育下違法犯罪的種子。

2.學校教育的缺失,大部分學校忽視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法律教育更是欠缺,造成學生法制觀念淡薄。大部分學校甚至家長均認爲學習好就代表了一切,忽視了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使部分未成年人心理殘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社會上高校大學生犯罪也正說明了這一點。另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滯後。由於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成熟不同步,以及道德法制觀念的淡薄,在外界的刺激下,加上他們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很可能走向犯罪。

3、社會上不良因素的影響是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肥沃土壤”,不良文化氾濫已經成爲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誘因。未成年人與社會接觸機會增加,很容易受到不良影響。有些未成年人長期癡迷於網絡,由於他們沒有經濟來源,很可能實施搶劫、盜竊等財產性犯罪。

  三、未成年人犯罪採取的措施

(一)家庭方面。

作爲父母應該多閱讀一些有關教育子女方面的書籍,借鑑優秀家庭的教育方法,多諮詢一些教育專家的意見,不要讓自己的溺愛爲孩子日後犯罪埋下禍根。另父母雙方還不能因雙方感情的破裂而遷怒於孩子,要給他們更多的溫暖和關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儘量爲孩子創造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使孩子在父母親人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二)學校方面。

作爲學校要改變不合理的快慢班,正確對待“後進生”,不能怕影響學校的名次,把“後進生”推出校門。要進一步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學校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強化學校、家庭和社會“三道防線”。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同時,要通過各種途徑在未成年人中進行法制教育,使他們逐步樹立起法制觀念。另外,作爲國家,若實行十二年制義務教育制度,我們國家的未成年人在極易犯罪年齡的危險期都在學校接受教育,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將會極大的降低。

(三)社會方面。

公安、文化等部門應加大淨化社會環境的力度,對娛樂場所、網吧、音像製品等進行嚴格的管理,針對未成年人制訂切實可行的措施,並加以落實。時時處處加大管理,不給未成年人滋生違法犯罪的土壤。

(四)作爲審判機關,應轉變執法理念,真正將教育和挽救的政策落實到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執法過程中。

1、法院要做好審判工作。在審理程序上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訴訟權利,對那些初犯、偶犯且平素表現良好的少年犯,只要其主觀惡性小,犯罪後認罪悔罪態度好,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不大,不致再危害社會,社會上一般無不良反響就大膽使用緩刑。給他們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使他們重新回到學校,回到家庭和社會。同時也避免了未成年人被投入監獄,同其他罪犯發生交叉感染。

2、要將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宣傳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固定安排審判人員到學校給學生上法制課,要讓學校學生接觸法院的庭審活動,從小樹立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

3、及時提出司法建議。人民法院的職能和權限決定其不能包羅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所有工作,可根據未成年人犯罪的觀狀,針對管理上的缺陷,適時向相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才能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4、重視少年審判庭的建設。少年法庭要注重和學校、家庭、居委會等部門應密切配合,搞好對緩刑未成年人的跟蹤幫教工作,使其徹底地轉變思想,同犯罪行爲告別,成爲一個遵紀守法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