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關於《阿凡達》觀後感(精選5篇)

本文已影響 3.7W人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阿凡達》觀後感(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阿凡達》觀後感(精選5篇)
  《阿凡達》觀後感1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隨着時代的發展,始終會涌現出更多更強更先進的技術,電影跟隨着科技的腳步在前進,在3D立體電影逐步成爲趨勢之時,《阿凡達》適時降臨了,它不僅是要改變電影放映格式的全新格局,也將要給電影拍攝技術帶來革命。

一、海外市場成爲主陣地

不知道影迷朋友們有沒有注意,近些年的好萊塢電影大多都要靠海外票房盈利,《蜘蛛俠3》、《加勒比海盜3》、《007之餘溫之戀》、《天使與魔鬼》等等商業大片,它們動輒就要耗資1~2億美元的拍攝成本,如果算上後期的宣傳費用那就價值更加不菲,所以北美本土票房根本不能滿足投資方盈利目的,海外就愈發成爲好萊塢片商的倚重之地。

《阿凡達》僅宣傳成本就耗費3億美金,北美票房以7702萬美元開局,但按照好萊塢票房走勢的一般規律來講,首週末票房×3≈最終票房。即是說《阿凡達》的北美最終票房會在2.5億美金上下。影片在北美市場是開局不利,但詹姆斯卡梅隆畢竟曾號稱是“世界之王”,他的前作《泰坦尼克號》還是以20xx多萬開局,結果北美勁收6億美元。但從目前的觀感來說,《阿凡達》的故事並沒有《泰坦尼克號》那麼好,情節未能擺脫俗套,所以想要回復當年那種萬人空巷的觀影熱潮,在北美是很難了。

但海外市場則不同,詹姆斯卡梅隆憑藉《泰坦尼克號》這12年來建立起的口碑和號召力,絕非一般導演可以比擬,並且海外觀衆與北美觀衆的看片角度也有很大不同,拿內地觀衆來說,內地觀衆更加註重的是娛樂效果,電影的情節和演員的表演倒是其次,《20xx》在內地票房突破4。3億人民幣就是實例。詹姆斯卡梅隆這次編排的故事更加通俗化,影片的內容是老少咸宜的,甚至比《泰坦尼克號》更加親民,而且科幻電影一向都是他的拿手好戲,即使北美觀衆厭倦了他的講故事方式,但卡梅隆在海外依舊受到瘋狂的追捧。《阿凡達》海外票房首週末就過1。5億,海外市場明顯成爲了這部超級大片的主陣地。

二、技術與故事的交鋒

影片最大的看點就是先進的立體電影技術,它將給觀衆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觀衆將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絕非誇大其詞,卡梅隆爲了等待立體電影技術的成熟,直至12年後才推出這部新作,這漫長的等待就是證明。影片只有在電影院裏才能看到最佳的效果,否則,你根本無法感受這部電影所呈現的奇幻境界。

美國有的評論人稱觀看這部《阿凡達》時,找回了當年看《星球大戰》(1977)時的感覺。我們都知道《星球大戰》在美國流行文化中佔據的地位,這部電影標誌着美國科幻電影邁入了全新的時代,很明顯,《阿凡達》也將成爲科幻電影的新高峯,它所達到的技術水準已經把同時代的科幻電影輕鬆打敗。這部電影將會呈現栩栩如生的外星世界,在影院中會看到幾可亂真的潘多拉星的花草樹木,飛鳥走獸和土著居民彷彿都在從你的眼前掠過,這樣的逼真效果,稱之爲身臨其境是恰如其分的。

《阿凡達》的故事還是有待加強的,導演可能一方面是將更多的重心放在技術的加工上,另一方面也是爲了符合全球觀衆的欣賞水準。兩方面一綜合,這部電影的故事即是顯得有些俗套,但絕對還是激動人心的。特別是阿凡達和納美人並肩戰鬥反抗地球人的場景,整場戲是電影的高潮部分,影片呈現了排山倒海般的氣勢。

三、奧斯卡前景及其他

《泰坦尼克號》曾經創下了11項奧斯卡大獎的紀錄,但《阿凡達》是難以再現這種輝煌了,不少觀衆都覺得《泰坦尼克號》的故事簡單,看了《阿凡達》就會知道,《阿凡達》的故事更加簡單明瞭,所以《阿凡達》在故事情節方面的流俗,也基本喪失了爭取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機會。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阿凡達》基本是鎖定了奧斯卡多個技術大獎,其中的最佳視覺效果獎明顯已經是《阿凡達》的囊中之物了,作爲開創特效新紀元的超一流作品,我實在想不到《阿凡達》不拿最佳視覺效果獎的理由。

《阿凡達》將於1月4日內地公映,屆時會有IMAX3D、3D和2D等多種格式進行影院放映,效果最好的肯定是IMAX3D版,這個版本才能最大限度的展現這部影片的全貌。但IMAX影廳的造價不菲,目前別說是中國,就連全球也沒有多少家這樣的影廳,並且有“片源少、票價高、造價高”這樣的三高門檻,所以IMAX放映廳現而今是很難大範圍普及的。所以普通3D是觀衆們的首選,在3D立體銀幕下,同樣也能欣賞到這部影片歎爲觀止的奇絕創造力,那是一個美麗的星球,這個尚未被人類破壞的潘多拉之星,將會在銀幕上給觀衆呈現最華麗的一面。

早年間的《英雄》讓內地觀衆走回電影院看電影,20xx年上映的《阿凡達》將會把更多的觀衆拉近3D影廳看電影,《阿凡達》將開啓全球電影的3D立體時代。

  《阿凡達》觀後感2

《阿凡達》的中文譯名,雖然據說是卡梅隆親自定的,但我還是想說,這個中文譯名真的很難聽,不如之前的《天神下凡》或《神之化身》有氣勢。哪怕是那個最平淡的《化身》,都比這個類似“阿凡提”的名字好聽。

我只看了IMAX版的《阿凡達》,但從我自己的感受來說,《阿凡達》其實還是一部很傳統的好萊塢電影,看什麼版本都無所謂,它都是一部足夠好的電影。只是對於3D版本來說,它的觀影感受無疑是更好的。

而看3D+IMAX版本,則是一種“奢侈”的觀影體驗──並不是內地貴到離譜的電影票價,而是資源的稀缺性所導致的。此次內地只有11家IMAX影院放映《阿凡達》,結果直接就導致了IMAX影院的一票難求。這種人爲的資源稀缺,又進一步加劇了IMAX影院的火爆,我就聽說北京的三家IMAX影院誇張到提前三天就賣完了預售票。

對於電影消費來說,這其實是很少見的一個現象。電影消費的一大特點,就是無論你拍電影花了多少錢,電影票價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並不會人爲地分出三六九等。而《阿凡達》則改變了這個電影行業長期以來的規律──因爲IMAX影院可以帶來更好的觀影感受,所以很多觀衆寧可忍耐、等待,也要排隊看IMAX版本。而IMAX銀幕的稀缺,就直接導致了觀衆被迫要接受一種“等級消費”。

這可能就是詹姆斯卡梅隆和《阿凡達》給電影行業帶來的第一個衝擊。

中國電影博物館的IMAX版《阿凡達》,雖然號稱是膠片版,但不知道爲什麼,電影畫面並沒有投滿整個銀幕,而是上下左右都有黑邊,可能只利用了銀幕面積的80%左右。考慮到這樣一個現實,我現在不想再繼續推薦博物館的膠片版本IMAX了,因爲這和數字IMAX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了。特別是北京近日的大雪,讓博物館的交通條件實在很惡劣,除非你認爲那裏相對低廉的票價可以讓你覺得值迴路上的折騰。

看IMAX版《阿凡達》,因爲戴的是偏振眼鏡,所以眼鏡片必須要和銀幕光軸保持垂直,否則會出現重影。也就是說,你看電影的時候,脖子不能歪,必須要一直保持端正姿勢。考慮到《阿凡達》的片長(160分鐘),看完後脖子有點辛苦。

從立體電影的觀感來說,《阿凡達》的立體效果確實是革命性的。不算那些立體動畫電影,3D+IMAX版我之前只看過《國際空間站》,那是IMAX立體攝影機實地拍攝的紀錄電影。作爲一部大量應用CG合成的立體電影,《阿凡達》的立體效果已經和《國際空間站》是一樣的了。

但是《阿凡達》作爲一部原聲對白,中文字幕的電影,中文字幕出現的位置非常古怪,它是在立體畫面的中間層出現的(而原片的英文字幕就是出現在最前面),觀衆需要頻繁地調整自己的視線焦點,時間一長有些不習慣看字幕的觀衆很難不頭暈。我的建議是要麼飛快地瞟一眼字幕,知道大致意思後,然後再飛快地讓視線焦點跟隨畫面焦點;要麼是乾脆不理會中文字幕,因爲對白不算複雜,而且中文字幕翻譯的錯漏也很多。

聽到很多人對《阿凡達》的故事有抱怨。《阿凡達》的故事你可以說它是老套的,但絕對不簡單。作爲好萊塢傳統電影敘事技巧的典型體現,《阿凡達》的故事即使放在上世紀80年代,也是商業電影裏的中上水準(我說這話的意思,就是我認爲現代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故事水準在下降。)。考慮到卡梅隆宣稱自己早在15年前就完成了這個故事,所以我想它顯得有些老套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不能因爲對本片技術水準的崇拜,就去貶低這個故事的水準。

對於一部全球發行,要面對不同文化、種族的觀衆的商業電影,您要這個故事複雜到什麼程度才能滿意呢?

具體的等我看完第二遍再詳細說吧。

有很多中國電影人看完《阿凡達》之後很沮喪,覺得技術上的巨大差距會讓未來的中國電影在市場上“完敗”。我個人雖然也覺得這種電影技術上的差距非常巨大,但並不意味着中國電影未來就沒有機會了。

讓電影擺脫雜耍層面進入藝術範疇的,並不完全取決於技術,更重要的是“故事的藝術”。無論多麼眩目的技術,如果沒有一個好故事作爲本體,它都不能被稱爲是一部“好電影”。而如何講一個好故事,我們雖然和好萊塢也有技術上的差距,但這種差距還沒有大到不可追趕的地步。

《阿凡達》雖然很震撼,但它在市場行爲上來說還是一個特例,在未來五年左右的時間裏,它還很難成爲電影市場的主流。這部電影製作成本3億美元,算上宣發費用成本有5億美元,這種量級的電影,不敢說十年纔有一部,但也不是每年都會遇上的。

而且,《阿凡達》這種電影,從本質上來說,還是歐美文化環境下的產物。和美國同種同源的歐洲電影都沒哀嚎一片,作爲和歐美文化有着巨大差異的中國電影市場,我們還是有機會的。觀衆去看電影,並不都是衝着視覺奇觀和感官刺激去的,他們更多的是想讓自己從電影中得到感動。還是那句話,在同等質量下,中國人還是一定喜歡看中國電影,因爲那是中國人自己的情感。

這種文化上的差異,目前還是我們可以抵擋好萊塢電影的堡壘。但是能守多久,就看我們自己爭氣不爭氣了。如果中國電影人自己先從心態上慫了,那我就啥都沒說。

  《阿凡達》觀後感3

“說實話,在看人類狂轟亂炸靈魂樹的時候,我滿腦子想的都是植物大戰殭屍。”這就是在看完阿凡達之後,我對着我們這一衆男男女女所說的話。

別誤會,這絕不是對卡梅隆大叔的不敬和對阿凡達的調侃,而是覺得這正是卡梅隆大叔的成功之處。能把一個看似很俗而且都讓人覺得俗不可耐的故事拍得這麼有創意估計也就卡叔能做到了。

很多人都在狂批這故事實在是俗。我也承認。但好萊塢經過百年的發展,已經成爲了高度統一的流水線,商業電影的模式限定了他的故事結構只能按照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發展,否則人們就不買賬。對於商業電影,這就是災難。況且,生活在這個網絡信息普及的時代什麼樣的故事纔會讓大家拍案驚奇,連呼不俗、不俗、不俗呢?

在對待商業電影創新性的態度上,我覺得卡叔真的是牛到了讓大家膜拜的地步。想想今年賣座的幾部電影,邁克爾曼只會利用我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讓一羣會變身的機器人在古代奇觀上打打殺殺;艾默裏奇也就用用特技對地球毀滅做個模擬;而像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也只能算是小兒科了,但就是這些都讓我們歎爲觀止。估計卡叔只是撇撇嘴,然後想愚蠢的地球人,地球留給你們打打殺殺去吧。然後自己又造了一個如夢如幻的潘多拉星球。這就是創意!這是那些天天喊着阿凡達庸俗、騙錢的所謂的資深影評們戳穿了腦子也想不出的創意。不說納威人及潘多拉星球上各種動植物的造型圖是卡叔親手繪製,單就用神經元傳遞思想交流感情這種交流方式,我就願意在這個經濟危機的年頭花上近百塊到電影院去爲美國人增加票房。清朝人的辮子在我們眼裏是古董,但在卡叔和他的製作團隊面前便成了交流工具。某些愚蠢的中國導演別在天天想着潛規則誰了,電影的最高境界是用一個看似很俗的故事拍出脫俗的效果。

最後說說所謂的觀影效果吧。雖然觀影的位置並不好,很熱,眼鏡很重。但仍然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視聽享受。當聖樹的種子從屏幕上方緩緩飄下時,我的第一反應不是看清它是什麼樣子,而是下意識的動了動手—想去摸摸它是什麼感覺。這也許就是傳說中的3D效果吧!

阿凡達,一部很成功反映出人的貪慾的電影。

早在廣告裏,就知道了《阿凡達》這部電影,在廣告裏,這電影裏的環境很壯美,很奇幻,並且聽說很好看,於是便迫不及待的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講的是未來的某一天,我們賴以生存的的地球已經難以生存,於是便來到了一顆明叫”潘多拉”的星球,那是一顆樹木茂盛的星球,上面有着各種各樣的生物,還住着類似人類的智能生物,人們把他叫做”納威人”,他們比人高大,骨骼精奇,而”阿凡達”就是人類利用他們的基因創造出來的。“納威人”世世代代圍繞一顆叫世界樹的參天大樹居住,十分和睦,可人類的到來打破了這裏的寧靜,因爲人類發現他們的世界樹底下,埋藏着豐富的資源,出於利益的驅使,人類就派出軍隊去與納威人”協商”,而”阿凡達”就是用來協商的工具,電影中的主角驅使着自己的阿凡達,深入當地人的部落打探消息,不久就深得當地人的信任,可後來人類的軍隊等不及了,派軍隊攻擊當地人,於是主角就帶領當地部落,同人類展開戰鬥。

這部電影,有着震撼的視覺效果,可是當我們在享受視覺震撼的同時,你是否在想,這部片在反映什麼?自然?人類?資源?太空?未知世界?這些或許都有,但我認爲實在反映人的本性。

首先,人的貪慾。

人類爲了一種優質的礦產資源,和談不成,就不惜動用軍隊,不惜以士兵們的鮮血來換取所謂的利益,這種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真應該唾棄。

其次,人的佔有慾。

人類自己的.家園地球已經被破壞,難以生存,就要去強佔他人的家園,不惜弄得他人家破人亡,完全無視其他生物生存的權力,好像自己就是上帝,可以主載一切,所有的好東西,都要裝進自己的腰包。

再有,我還感覺得到他們的破壞慾,當戰機將無數導彈對着世界樹發射,當世界樹的枝幹被炸的粉碎,當世界樹轟燃倒塌時,那些士兵軍官竟毫不惋惜,而是歡呼雀躍,那棵樹要是在地球上,定是一棵萬年大樹啊!爲破壞一棵這樣的樹而高興,我真無語

影片中的納威人,發展程度遠不及人類,只能用些冷兵器攻擊,於是人類便不把他們放在眼裏,肆意破壞他門的家園,這正反映了人們喜歡欺負弱小的心理

看完了這部影片,我開始深思……

  《阿凡達》觀後感4

今天很偶然的機會,讓我在電影院好好欣賞了一下最近受到一度好評的3D影片《阿凡達》,的確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將夢境與現實,現在與未來,想象與推理等等很好很好地結合起來了,讓人不由佩服不已,直呼過癮。3D效果的運用,讓我們更加真切感受到了詹姆斯卡梅隆所想要給我們營造的那個世界,我們彷彿真切的就在主人公的身邊傾聽着他的訴說,見證着愛與奇蹟的發生,一切就如同夢境一般,讓人沉陷其中,恍然隔世。

不同於其他關於外星的科幻片,《阿凡達》讓人回味無窮,影片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有導演獨具匠心之處,內容、主題鮮明,卻又包含着很多政治社會中困擾着人們很久的問題,無論是從哪個角度欣賞,《阿凡達》都不愧是一部傑作,可謂是一部經典之作。

人類一直猜想外星生物的存在,這部影片中潘多拉星球上的納威人就滿足了人們的猜想,潘多拉星球雖然與地球不同,卻還是滿足生命存在的條件;納威人無論在身體條件還是長相上雖然與地球人不太一樣,卻也還是與地球上的生命有着一些共同的地方的。這些都幾乎與人們想象中的外星人一樣,所以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選擇顯然很容易被大衆所接受,這樣的主角雖然不是很漂亮,卻還是可以被大家所接受並喜愛的。

這部影片敘述的是外星人抵禦地球人的侵襲的故事,這與以前曾流行的地球人抵禦外星人侵襲的影片有所區別,也應該屬影片的一大亮點,不過這也是有依據的。隨着現代工業以及高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已經越來越強大,不斷超越極限,挑戰未知,外星人存在的猜測自古就有,不過從以前的敬畏,甚至有點懼怕(將外星人形容得無比聰明,充滿智慧)到現在的尊重,渴望交流,甚至是征服,都體現了人類的成長,人們自信心的增長,以及大部分人自大與自負的迅速滋長。人們眼中的地球越來越小,與此相反野心越來越大,利益的驅使使人們心中的善意、良心漸漸地消失無影;機械化的時代,讓人們的心日趨冰冷;人們爲美好的生活拼命地努力着,卻漸漸偏離了初衷,背道而馳;利益、夢想中的未來讓人們紅了眼睛,越來越難以填滿的滿足感讓美好漸漸遠去,只有夢想中的未來時時陪伴着他們,一步步的將他們推向地獄……

真理、正義、真愛這些都是人們公認的上天應該偏向袒護的,侵略者們毋庸置疑應當被趕走,有情人毋庸置疑應當終成眷屬,很高興詹姆斯卡梅隆在這次成全了我們。納威人與地球人的共通之處讓傑克薩利最終成爲真正的納威人,獲得了真愛和行走的能力,也讓我們相信,地球人和外星人之間還是存在交流溝通的可能,只要懷着一顆真誠善良的心我們和他們之間還是可以成爲朋友的,甚至是更近一步密切的關係。

影片中美麗異常的自然景色讓人驚歎不已,許多漂亮奇異的植物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導演的`想象力和責任心,因爲這些都是在科學可以合理解釋的前提之下搬上銀幕的。大片大片,一望無際的森林,品種繁多的物種,讓我們不由得想起了也曾如此輝煌的地球,再加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動物不能不讓人們聯想起恐龍時代,也許身高三米的納威人就是導演從恐龍身上獲得的靈感?有着比人類高的身軀,生活在彷彿是原始的地球一般的星球上,卻在形體和智慧上與人類很相似。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想,只有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自己才知道答案。

影片中納威人與我們地球人一樣,有着自己的部落,首領,以及愛與信仰。正是爲了保護靈魂樹,保衛納威人對女神愛娃的信仰,對自己家園的愛,促成了這場地球人與納威人的戰爭的導火索。最終愛娃顯靈,騎馬拿箭的納威人在森林野獸們的幫助下戰勝了導彈武器裝備一身的地球人,也許這正象徵着失去善良仁愛而將貪婪殘忍充滿心靈的人類們最終會獨食他們自己所釀下的惡果,以及大自然給他們的懲罰!

在我們的地球母親漸漸蒼老並且奄奄一息之際,人類爲了生存不僅不盡全力放下眼前的利益努力挽救地球母親的生命,反而花費相比更爲龐大的精力在探索外星,也許這些巨大的人力物力的背後藏的就是那些權勢者們貪婪的雙眼,只能看見利益的雙眼,渴望征服的雙眼,《阿凡達》警告那些藏有這些惡意,妄想破壞大自然以謀取自己眼前的利益的人,自己弄成的殘局最終將自己收拾,自私自利的人是不會得到大自然的恩賜的,生命本身就是自然界的奇蹟,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就不配擁有這一奇蹟!

《阿凡達》這類喚醒人類關注自然關注生命的影片陸續上映,人們真的應該好好的反省反省了,在享受影片給我們帶來的快感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體會體會幕後導演的良苦用心,繼續弘揚真善美精神的同時,更應該去思索思索麪對地球母親這樣的一個現狀,我們能夠做些什麼?而不是在全球氣候會議上故作君子般的針鋒相對,爲的就是推卸自己本應該履行的義務,本應該承擔的責任!在一點一點逐漸變大的臭氧層空洞下面,一點一點逐漸變小陸地的上面,我們所有在這個地球上居住的人們不團結起來,反而還在爲了世界末日到來之前那一段時間的金錢利益斤斤計較:鬥嘴,拍桌子,鬧脾氣,爲了僞君子的那點尊嚴……這一切在世界末日在地球上所有生命就要消失的命運面前,難道不覺得可笑,不覺得羞愧嗎?

影片的結尾,佐伊索爾達娜撫摸着傑克薩利的阿凡達的臉時,我們都深信傑克薩利最終會睜開雙眼甦醒過來,最終成爲真正的納威人,和自己的愛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我們這些地球人呢?我們準備什麼時候甦醒呢?睜開我們被利益充滿血絲的渾濁的雙眼,好好的看看我們這個已經慘迫忍睹的地球母親。難道是世界末日到來的那一天嗎?

  《阿凡達》觀後感5

朋友對我說,她看了兩遍《阿凡達》纔看明白。我告訴她我一遍就看懂了,不僅看懂了劇情,而且很流暢地複述了一些情節和細節。她佩服得五體投地,卻不知道我爲了看這部電影做了哪些準備。首先,我在網上看了劇情介紹,然後又下載了片尾曲《I See You》,同時,對於金牌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經過了14年的醞釀,耗資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2億元),歷時四年拍制的這部科幻鉅獻我應該是關注了很久很久。直到昨天,我纔在歐亞賣場的萬達影院觀親眼見證了IMAX3D讓人拍案叫絕的視覺效果。

從影廳出來,我告訴朋友,讓他等我一會兒,因爲不願意放過一個鏡頭,所以,一直忍着沒去衛生間。到了那裏,發現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原來,像我這樣的餓觀衆還有很多很多。

回到家中,老公問我和兒子,看電影的感受如何。兒子說要寫一份觀後感,我也很想寫寫自己的震撼。但是,一時又不知如何寫起。於是,在網上看別人的影評,發現下面這段文字非常有意思,而且深有同感,所以摘錄如下:

《阿凡達》講述的是發生在未來世界外星上由人類組成的執法隊伍對外星人釘子戶的一次強制拆遷活動,本次活動以人類的失敗告終。仔細留意電影細節,我們會發現導演和編劇給足了相應的暗示,透露出本次拆遷指揮工作的諸多錯誤舉動和不安因素,最終以電影的結局說明了一場缺乏正確的政治理論指導和強有力領導班子指揮的拆遷工作必然失敗的道理,值得有關部門借鑑和學習。

對整個拆遷指揮工作的錯誤,可以總結爲“領導整合混亂、輿論宣傳不足、羣衆工作缺位、幹部任用失敗”這四句話。

首先,作爲拆遷工作最高負責人兼開發商利益代表的嗜財男,與智囊團代表格蕾絲、執法一線負責人刀疤頭之間顯然存在不可調和的意見分歧,以致於整個領導班子難以形成合力,最終導致整個領導系統分崩離析。衆所周知,意見分歧的根源在於利益分歧,不難看出,以格蕾絲代表的智囊團反覆強調項目研究的重要性,目的在於向財政部門爭取更多的科研經費。同樣的道理,刀疤頭強烈要求訴諸武力,是爲在添置武器、擴編隊伍尋找理由。而本應發揮協調作用的最高領導者嗜財男,卻一直搖擺不定,可以看出嗜財男領導才能的缺乏的領導素質的不足。因此,拆遷指揮工作的領導者必須是作風雷厲風行的強硬派,故事末尾刀疤頭的奪權也映證了這一點。但刀疤頭過於頑固和急躁,又拙於搞好人際關係,凡事只知道硬衝和蠻幹,把爛攤子留給上級來收拾,容易引起領導不滿和下屬不悅。這也說明他上位後沒能及時轉變角色定位,領導觀念滯後,註定最終因不能準確把握全局而斷送拆遷工作的勝利果實。

其次,整個拆遷工作中我們幾乎沒有看到及時到位的輿論宣傳工作。磚土未動,輿論先行—一直是拆遷指揮工作的寶貴實踐經驗。輿論工作做得好,拆遷中遇到的阻力就會大大減少。尤其是本次拆遷目標涉及到環保、宗教和少數民族等敏感問題,更應該有一套強有力的政治理論支持,並在前期通過全方位、多媒體的進行輿論轟炸,層層遞進,不斷對釘子戶形成壓力和恐慌,以減少後期強制執行階段暴力的使用。很遺憾,指揮小組一直忽略輿論宣傳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沒有進行拆遷動員,導致後期大規模暴力抗法行爲的出現。

再次,不走羣衆路線,胡亂樹敵也是工作失敗的一大教訓。羣衆工作和輿論工作其實是一脈相承的,根本目的在於分化目標人羣,把自己的人搞多了,把對方的人搞少了,最後再予以各個擊破。綜觀外星納威亞人,主要是通過宗教和血緣進行聯結,物質生活水平極低。在這種情況下,指揮小組原先以提供教育、交通等公共產品妄圖換取對方的理解和支持,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唯有一方面加強科學宣傳、破除迷信,另一方面以物質滲透的方式逐步離間納威亞主要領導人,才能從內部瓦解對方,從而兵不血刃的贏得土地。

最後,不得不指出的是整個工作最致命的失誤出現在幹部任用上。指揮小組派出傑克這名小夥子擔任潛伏工作,獲取對方情報,出發點是好的,方法卻錯得離譜。先是從幹部選拔上說,傑克不是一名政治過硬久經考驗的同志,而是有很大的偶然性和草率性。再則,如果說傑克本身擔任情報工作存在不可替代性,那也應該對傑克的叛變進行一定的防範,特別是要事先解決好傑克的個人問題,最好以家庭牽制他,否則象傑克這樣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難以抵禦敵人的美人計也是意料之中的。傑克的倒戈使指揮小組的攻勢和防線都**裸暴露了,這也是整個拆遷工作根本失敗的最直接原因。由此可以看出,人事工作是多麼的重要!

可以斷言,《阿凡達》將因其獨到和深邃的政治內涵在新時代的電影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並也將因其對拆遷工作里程碑式的指導意義而掀起一股學習浪潮。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