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電影《人工智能》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34W人 

《人工智能》講述21世紀中期,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一個小機器人爲了尋找養母,爲了縮短機器人和人類差距而奮鬥的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人工智能》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人工智能》觀後感

  《人工智能》觀後感1

《人工智能》這部電影。是庫布裏克老爺子的遺作。庫布裏克拍了一輩子的潛意識與人性惡,《閃靈》更是代表中的代表。《人工智能》的劇本倒是由他自己寫完了,可當時技術的限制拍不出理想中的效果,於是庫布裏克把劇本交給了號稱“好萊塢最天才的商業片導演”斯皮爾伯格。

我想兩位導演的天才都毋庸置疑,但在個性和風格上,杜布里克和斯皮爾伯格是處在兩個極端上的人。杜布里克悲觀,冷峻,嚴肅,毫不留情;斯皮爾伯格則樂天,幽默,浪漫,充滿關懷。前者更像一個哲學家而後者更像一個“聖誕老人”。

所以這部電影的結尾,那個大團圓——斯皮爾伯格創造的部分,才顯得如此不協調,就像在一篇哲學論文的結尾附上一段溫暖的童話。這是兩位導演世界觀上的差距,並不分高下而只有喜歡與不喜歡之分。但毫無疑問,就算天才如斯皮爾伯格,也無法抹去前輩那荒誕而意味深長的風格。反倒讓這個大團圓的收場,有些多餘。

那麼,杜布里克想用這個故事講些什麼呢?尋愛?追夢?恐懼?娛樂至死?機械與情感?都是,也都不完全是。關於人工智能獲得情感的作品,如今已經不新奇了。比如今年大火的主機遊戲《底特律?變成人類》和阿西莫夫的不少作品,然而看那些作品的感受與《人工智能》完全不同。有關小男孩大衛尋找“愛”的故事,只是電影內涵的冰山一角。在我看來,它更像是關於慾望與人性的終極思考。

無論是《機器管家》裏深愛小主人的安德魯。還是《底特律》裏溫柔堅強的卡拉小姐姐,他們給人的感覺都是始終溫暖明快的在莫妮卡那裏,儘管嘴上不承認,她還是徹底接受了大衛作爲精神寄託,可又在自己的孩子康復後頭也不回地拋棄了大衛。她真的是渴望親情嗎?還是隻是自私地享受自己“被需要着”這個事實?舞男喬看得更清楚:自己只是爲了迎合女人們的慾望而存在,除了迎合女人外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

換句話說,在我看來,這部電影至少是杜布里克的部分試圖傳達的是:我們所以爲的許多無私的真情實感,不過是慾望的具象。真正追求愛與情感的機器人小男孩最終找到的也只是創造自己的人狂熱的複製慾望。最後,這份未經人性污染的機器人的純真最終被埋葬在了深海之中——至於被兩千年後的機器人拯救,則無疑出自斯皮爾伯格善良的改動了。

  《人工智能》觀後感2

《人工智能》是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於2001年拍攝發行的一部未來派的科幻類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裘德·洛、海利·喬·奧斯蒙特主演。

影片講述21世紀中期,地球上很多城市都被淹沒在了一片汪洋之中,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人工智能機器人出現後的故事。

觀看完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大衛一直以來對母愛的執着,對於人類來說,擁有並享受母愛可謂輕而易舉。但對大衛來說不一樣,作爲一個新型機器人,他渴望被莫妮卡接受,成爲她的兒子,擁有母愛,甚至願意爲此冒險,帶着泰迪熊勇闖失落的城市曼哈頓,爲了獲得母愛,大衛想要藍仙女將他變成真人,他在海底找到了,並等待了兩千年。當曾經的大海冰封,他也在海底度過了漫長的兩千年,時間是無情的。兩千年過去,人類都已不復存在,外星人進入了地球。而大衛成了人類最寶貴的記憶,除了他以外,這地球不在有痕跡證明地球人類的存在。看到這裏不免唏噓,我們人類的存在還的靠一個曾經被迫害的機器人來證明。

對於我來講,我並不滿足結局的設定,我原以爲大衛最終會回到莫妮卡身邊,重新生活。然而現實總是骨感的。冰封的大衛被外星人發現並檢索了他的記憶,善意的外星人想要讓這個自出廠以來就沒有快樂過的機器人真正快樂,這與現在大多數科幻電影對外星人的描繪不同,在《人工智能》中外星人是善良的,甚至比一些人類還要友好。這值得我們思考,爲什麼在如今的電影裏外星人和機器人總成爲我們的假想敵呢?大度從來不是說說而已的。

外星人能夠憑藉人類的殘骸複製人類,但可惜的是重生的人類只能活一天,時間軌跡無法重來。這注定是一場悲劇。講到這裏不得不對編劇的功力表示佩服,前面的情節有很好的伏筆,比如今那些只知挖坑不知填坑的編劇好多了。前面情節中大衛爲了讓媽咪更愛自己被馬丁慫恿,趁夜莫妮卡熟睡去剪她的頭髮,然後意外被泰迪熊撿到並縫紉進自己的身體。這個伏筆讓後面莫妮卡的復活順理成章,一氣呵成,毫無違和感。拍電影永遠不是爲了賺錢和吸引眼球這麼簡單的目的,更多的應該是給現實中的我們提供對人生,對生命,對一切的深度思考,讓我們精神世界有好的歸宿。

最終大衛見到了他日想夜想的媽咪莫妮卡,他們愉快地度過了一天:像以前那樣爲媽咪泡咖啡,捉迷藏......然而一天再長也終會過去,當夜幕降臨,莫妮卡疲憊不堪,連眼睛都睜不開,那是死亡在逼近,分別的時間說來就來。大衛爬上牀和媽咪莫妮卡一起入睡的場景讓我觸動。那是大衛第一次閉眼,機器人是不用睡覺的,就算在海底冰封了兩千年,大衛也是睜着眼睛的,但這一次他閉上了眼睛。旁白說大衛到了另一個地方,我理解爲是永久死亡!機器人也會死,這是多麼偉大的深愛。大衛追隨莫妮卡而去。看到這裏我恍然大悟,原來大衛對外星人說的永恆是這個意思!我被這個無時無刻不單純可愛的機器人感動,他向我展示了愛是什麼,如何去追逐愛,把握愛,珍惜愛。

全片感動無處不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也許你會爲人類肆意傷害摧毀機器人而感到憤怒,也許你會爲了大衛爲追尋母愛苦守兩千年而落淚,也許你會爲了機器人之間的友誼叫好。能感動人的電影就是好電影,這是不變的真理。就像《泰坦尼克號》成爲經典一樣,Jack和Rose的愛情讓我們感動,大衛和莫妮卡之間的母子之愛也一樣值得我們去感受。

寫到這裏我還得表達我對大衛的飾演者海利喬奧斯蒙特的佩服。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演技實在是了不起(當時他只有13歲)。細心點觀察他的眼睛,你會發現那是滿滿的演技:生氣,開心,難過,害怕,渴望,迷茫,全都在眼睛中得到體現。他用演技征服了我,就像這部電影征服了我。

我被大衛感動,爲他苦苦追尋母愛的執着感動,爲他毫無保留的愛感動,爲他的單純善良感動,爲最後他的“死亡”感動。大衛是笑着閉眼離開的,觀衆卻是流着淚看完的。

感動常在,生命不息。

  《人工智能》觀後感3

故事設定在21世紀中期,由於溫室效應,南北極冰川融化,地球上很多城市被淹沒。此時,人類科技已經高度發達,人工智能機器人就是人類發明出來用以應對惡劣自然環境的科技手段之一,而且,機器人制造技術已經高度發達,先進的機器人不但擁有可以亂真的人類外表,還能感知自身的存在。

影片中莫妮卡的兒子馬丁重病住院,生命危在旦夕,爲了緩解傷痛的心情,她領養了機器人小孩大衛,機器人大衛的生存使命就是愛她。一開始莫妮卡並不接受大衛,她認爲大衛只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到後來,在大衛一聲聲“媽媽”的呼喚中,莫妮卡接受了這個爲愛而生的機器人大衛,把大衛當作自己的孩子。

莫妮卡真正的孩子馬丁甦醒,恢復健康,回到了家裏,一系列的事情使大衛“失寵”,最後被莫妮卡拋棄。

在躲過機器屠宰場的殘酷追殺後,大衛在機器情人喬的幫助下,開始尋找自己的生存價值:渴望變成真正的小孩,重新回到莫妮卡媽媽的身邊。誰也不知道他能否完成自己的心願,脫胎換骨成爲真正的人,等待他們的只是兇吉難料的旅程……

他的程序是愛。當愛成爲他生存的唯一理由,這個孩子無法不窮其畢生去尋找、去等待,千年萬載,輪迴往復。

“讓媽媽愛我”——這樣一個簡單到極點的願望,在孩子蔚藍的眼睛裏閃爍。這個信念支撐着大衛在深海度過了兩千年漫長歲月,一直到冰川侵蝕海洋,一直到人類滅絕,高智慧的機器人出現在地球。

我又怎麼能忍住自己的淚水,爲了他,爲了他從出生就無法抹去的烙印。他是機器,它的程序是愛。

大衛聽說了匹諾曹的故事,他堅信他會遇到美麗的藍衣仙女,仙女會把他變成真正的孩子。然而兩千年後,大衛觸碰藍衣仙女,她卻在孩子的擁抱中風化瓦解,變成無數猙獰的碎片。仙女殘破的面頰溫柔依舊,但是她曾經優雅的身軀居然是一具空殼——童話和夢想的空殼,人類謊言鑄就的殘軀碎體,就這樣冰冷冷地展現在孩子面前,殘忍得決絕。

大衛被機器人解救後,他懇求再見一次媽媽,機器人答應了,但“復活”的媽媽僅能存活一天,之後什麼都不剩下,大衛同意了。

他像一個男子漢那樣關切地俯下身,爲媽媽送上清晨的第一杯咖啡,微笑着看她啜飲。小小的身體努力、認真地挺直着,做她最初的,最後的屏障,小小的,愛的屏障。因爲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再次失去她,永遠地失去她了。他從兩千年之前把她找回來,只爲現在這樣斜倚在牀邊,獨自一人擁有愛媽媽的時間。他的時間——他們的時間多麼少啊!

當人類已完全滅絕,當文明已成往事。只有一個小小的機器孩子,傳承着愛的使命,延續着人類的靈魂。這不滅的人性精靈,深深烙印在數碼密佈的電路板上,凝聚在那雙蔚藍色的眼睛裏,像天空一樣寂寥,像海洋一般深邃。

斯皮爾伯格的鏡頭如同喃喃低語,屏心靜息地講述着。音樂彷彿遼闊背景下瞬息起伏的浪濤,配合着他的故事。一點點鋪陳,一段段展開,一層層推進,一寸寸深入人心。最後,隨着男孩的複製品媽媽沉入永恆的睡眠,這個小小的機器也靜靜睡去。故事終結,該講的,不該講的,都已經結束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