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參觀烈士陵園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1.88W人 

烈士陵園承載的是一種道德,一種文化,始終以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爲目的,緬懷烈士的英雄事蹟,繼承先烈的遺志,下面給大家分享了參觀烈士陵園的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參觀烈士陵園觀後感範文

  參觀烈士陵園觀後感1

爲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傳承優良傳統和愛國奉獻精神,教育幹警珍惜現在的生活,激發工作熱情,3月24日上午,單位組織部分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到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曹甸鎮的四零烈士陵園祭掃革命先烈,以實際行動慰藉革命忠魂。我懷着莊嚴沉重的心情參加了此次活動。

青山埋忠魂,碧血印丹青。曾經,這裏是一片紅色的土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這兒指揮鐵軍馳騁大江南北,抗日救國。今天,我們來到四零烈士陵園,邁着沉重的步伐,莊嚴地向遠在天國的烈士們送上了花籃,憑弔和緬懷革命先烈。我們懷着無比崇敬的情緒瞻仰了革命烈士紀念館,重溫黨史,深刻體會到爲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後繼,英勇犧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數十年來,革命先烈的奉獻精神已深入人心,這種奉獻精神體現了中華兒女的精神風貌和革命鬥志。我們在烈士墓前鞠躬,那不是普普通通的一鞠躬,那是充滿敬意和情感的鞠躬。我們獻了花,那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束花,那是凝聚着我們無限情感的鮮花。或許先烈們也在看着我們,這樣一代新中國的中華兒女,如何來完成他們未完的使命。

烈士們已經離開了我們,解讀他們,只能透過一塊塊碑文,一座座墳墓。從他們附近走過,彷彿理解了人生的洗禮。烈士永生、浩氣長存!我曾懷疑過人的永生,但當樂觀豁達,堅定的信念無私的奉獻精神匯聚到一個人或一羣人身上時,那便是永生。

隨後,我們參觀了蘇中公學紀念館和江淮流域文化博物館。蘇中革命歷史紀念館,是爲了展現蘇中地區光輝的革命歷史而建設的一個紀念館,新四軍曾在這裏指揮了著名的“曹甸戰役”,蘇中軍區、蘇中區黨委1944年在曹甸金吾莊創辦了抗大學校“蘇中公學”,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了劉**、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足跡和崇高形象。

蘇中公學紀念館設有蘇中公學展廳、曹甸戰役展廳、曹甸烽火展廳三個展廳。收藏、記錄了當年蘇中公學校友在曹甸金吾莊學習、訓練、生產生活的史料和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蹟。通過觀看極具珍貴的史料,我們瞭解到在敵後抗日根據地,在沒有固定的校址和課堂,沒有任何教學設備的情況下,一面戰鬥,一面學習。蘇中公學先後辦了五期,共組建了四十四個學員編隊,爲**和地方培養輸送了4000多名政治、軍事、財政、民運等方面的幹部,這爲蘇中地區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江淮流域文化博物館展現了蘇中地區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水治理文化,對江淮流域傳統文化中的生態元素,民族文化中的生態個性、居民習慣和經驗中的生態認知等進行了發掘、整理和系統化。博物館中珍藏了許多年代久遠的生活用品、勞動用具,它們真實而完整的再現了淮河流域的人民在技術、文化、制度和生活方面的的發展與進步。參觀過後,我們收穫頗豐,感觸良多,紛紛表示:“參觀江淮文化博物館,大家增長了見識,瞭解了這片土地的發展和進程。看到了先人們爲保護、建設和發展這片流域做出了許多貢獻和努力,我們更應努力奮鬥。”

一次參觀讓我們的心靈深受啓迪,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什麼是人生價值。做爲人民法官,我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立足本職工作,堅定理想信念,踐行羣衆路線,把青春和熱血奉獻給審判事業。

  參觀烈士陵園觀後感2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於廣州市中山二路92號,佔地18萬平方米,是解放後爲紀念1927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犧牲的烈士於1954年修建的紀念性公園。園中人工湖還有湖心紀念亭,橫匾上書 “血祭軒轅”,爲董必武所題。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被列爲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2017年10月20日,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第84期黨課2班共計23名入黨積極分子來到烈士陵園參觀。

董必武題詩

廣州起義繼南昌,旗幟鮮明見主張。

只有人民救中國,更無道路是康莊。

將成即毀原賞試,雖敗猶榮應讚揚。

崗上紅花開滿地,卅年前事永難忘。

烈士,一個讓人敬佩又感動的詞語。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似乎已經遺忘了這個詞語,完美而安逸的生活讓我們心中很少有激情。但那天的參觀,讓我們的血液再次沸騰。烈士們已經離開了我們,解讀他們,只能透過一塊塊碑文,一座座墳墓。從他們附近走過,彷彿理解了人生的洗禮。

我帶領着黨課二班的入黨積極分子們去烈士陵園參觀,跟他們大概介紹了烈士陵園的由來以及其中的一些革命故事:1927年12月11日凌晨,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羣衆爲反抗**反動派的瘋狂迫害和屠殺,在當時的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以及葉挺、葉劍英、蘇兆徵、聶榮臻、徐向前領導下,發動了廣州起義,崔鏞健等150 多名朝鮮人和蘇聯駐廣州領事館人員也參加了起義。由於敵強我弱,起義最終失敗,在14日至19日的6天時間裏,有5700 多名共產黨員和革命羣衆慘遭殺害。廣州起義和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單獨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的偉大開端,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各位積極分子也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感想: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革命先烈的奉獻精神鼓舞和激勵了整整幾代中國人。我們今後的道路已有了方向,向烈士們一樣,堅持奮鬥,永不放下,永不言敗,絕不向困難屈服,絕不被自我打到。”

----張家輝

“無數的革命先烈們——您好!我們在向您們真誠的瞻仰,我們更會永遠地向您們——學習致敬!”

----樑嘉裕

“沒有他們,哪來我們這天的幸福生活?”是啊,他們爲新中國的成立付出了一切,我們就應繼承先烈的遺志,使中國更加強盛。這是我們最就應做的,也是回報先烈的最好的方法!”

----鄺璐琳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雕塑:一位倒下去的烈士,依舊擎起一支手,指着前方……這是一個寓意深遠的畫面,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倒下去的烈士的氣節,他們用自己的信念教導着身後的人們前赴後繼,爲了革命拋頭顱、灑熱血……今天的我們更需要這支強有力的手來指引我們前進、指引我們爲了共產主義而奮鬥,我想這支手已經成爲永恆。”

----陳佳鈿

“我最喜歡的是各位烈士們的慷慨激昂的詩詞,在那樣一個血雨腥風的年代裏,絲毫看不到他們的猶豫和懼怕,看到的全是無畏生死忠貞不渝的氣魄。一塊塊石碑,刻畫着每位烈士的鏗鏘有力的韻調,背後展現的卻是他們的大義凜然、他們的革命氣節…。”

----李洪裕

歸去的路上,迎着陽光的笑容依舊燦爛,又一次經過高高的紀念碑,向烈士們致敬,獻上我們最崇高的敬意,莊重的凝視他們。

  參觀烈士陵園觀後感3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沒有先烈們的浴血奮戰,何來你我今日的舒適生活。2016年11月5日上午,中北大學(朔州校區)部長級以上幹部,15、16級各班團支書以及校區國旗護衛隊共近百名學生在趙迎輝和王攀峯兩位輔導員老師的帶領下,循着“追尋鐵軍精神,傳揚紅色文化”的精神,參觀了平魯區李林烈士陵園。

早上7:50全體學生幹部在校門口集合並有序地排成隊列,在老師的帶領下,乘坐校車前往平魯區李林烈士陵園。大概半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從陵園的大門進去,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高達175m的革命烈士紀念塔碑,碑身正面雕刻着偉大領袖毛**的題詞“爲國犧牲,永垂不朽”。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校區國旗護衛隊成員向革命先烈們敬獻了花籃,全體學生幹部默哀三分鐘悼念英靈,在此情此景下,我們舉起右拳,莊嚴宣誓。

穿過蒼松翠柏,大家參觀了平魯博物館,瞻仰了館內陳列着的烈士遺物和生平圖片,聆聽了講解員生動的講述,瞭解了華僑抗日女英雄李林的悲壯事蹟,緬懷了先烈們爲祖國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頑強鬥爭精神。活動整個過程莊嚴肅穆,井然有序。參加活動的學生幹部紛紛表示:通過緬懷先烈,深受教育,今後在工作中,要加強自身修養,弘揚優良作風,加倍努力,紮實工作,爲校區學生工作做出更大貢獻。

參觀完了陵園與博物館,我們也像從歷史裏走了一遭。烈士們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們的精神卻讓我們接受了人生的洗禮。作爲現代大學生的我們,既然有着這麼和平幸福的生活,就應該好好珍惜,不能忘記先烈們爲我們流下的鮮血,要以他們爲榜樣,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感恩的心,報效祖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