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800字(精選10篇)

本文已影響 2.34W人 

電影《孔子》改編了史書中記載的墮三都、周遊列國、子見南子、孔子回國以及韋編三絕等故事,除了闡述中國儒家“仁義禮樂”思想外,兩千多年前的陪葬祭祀、叩拜禮數、木簡文書、建築風格等都映射着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接下來小編蒐集了電影《孔子》的觀後感800字(精選10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800字(精選10篇)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1

近日學校組織同學們觀看了電影《孔子》,我看完之後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深深地被震撼了,對孔夫子的倫理道德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

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和“禮”,其主要內容是“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而我卻認爲孔子思想裏包含了仁,義,禮,智,信。等精神。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爲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他以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當孔子看到當權者只懂得用酷刑來統治人民的時候,他不顧自己的危險依然提出了廢除活人殉葬制度。這在當時是十分危險的,這不能不體現出他的仁愛之心。而當子路將漆思弓救到他的家裏時,他表現的是那麼鎮定,沒有一絲畏懼,這又是他大義的體現。當孔子被迫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時,他第一站來到了衛國。衛國南子問孔子:“夫子常說,仁者愛人。不知夫子的這個人,包不包括像我這樣名聲不好的女人?”

這時孔子無語,但是從他恭敬和淡定的表情當中,我解讀出了《論語》當中的一句話:“君子尊賢而容衆”,南子又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請問夫子是什麼意思?”孔子答曰:“這首詩的意思就是: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禮。”南子又問:“詩經三百首,大多都是在講男女之間的情愛,夫子又該怎麼解釋?”孔子答曰:“詩經三百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情思深深,但無邪念!”面對孔子的聖德,最終南子恭恭敬敬道出了這樣的話:“世人也許容易理解孔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到孔子在痛苦中所領悟的境界!”可見孔子的君子之禮是博大的。不管對方是什麼人。在夾谷會盟上,孔子以不戰而驅齊國數萬之衆,不得不佩服孔子的智慧。這也讓我重新認識了孔子。當季氏將亡之時,他終於明白了孔子的真確,他決定將孔子請回魯國,這就是孔子身上的信。

在周遊列國路上,他顛沛流離、風餐露宿,受盡磨難。在逃離齊國時“接淅而行”,在魯國分不到祭肉,在陳蔡被圍差點餓死,在宋國差點被樹砸死。他卻榮辱不驚,爲了理想中的仁禮之國,像永不停息的日月星辰一樣自強不息,這不正是我們今天應該繼承和發揚光大的精神嗎!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2

今天,搶先在首影前觀看了《孔子》,不能說悶,也沒有十分激動,總體上還有點失望,所以要寫觀後感,真的讓我久久不能下筆。

作爲一部人物傳記片,電影《孔子》選擇了最爲嚴肅的處理方式,並沒有像一般的電影那樣,用名人拍出一幕激情四射的通俗劇,它幾乎沒有娛樂片的特質,可以稱得上是“嚴肅的商業片”,大段的半文對白,繁瑣禮法的悉數呈現,春秋五霸的權勢關係,都需要觀衆做好“備課”的準備。我雖然在此前已惡補了一下,但還是有不少話語聽不明白;而且很多劇情很快地一下帶過,對歷史沒有相當瞭解的人,是會完全看慒的。感覺導演在這方面的處理,是比較文藝化了,考驗觀衆的智慧啊!

故事從孔夫子五十多歲,得以實現夢想,踏上仕途開始,感覺開場有點突然,接下來就是孔子運用計謀,抗衡齊國、三桓,然後平步清雲,連升幾級,做到代相國之職,劇情很緊湊。精彩的辯論,讓人精神一振,不過不失的特效,這也帶來了一點視覺刺激。不過,總覺得有那麼點不明所以,在半知半解中努力往下看,頭上冒出的問號越來越多:作爲三桓之首的季孫氏,爲何讓孔丘當代相國?孔丘推行墮三都的時候,季孫氏又讓旁邊的人推動此舉,任由孔丘拆他的城牆?而這此似乎都是他的計謀,但看不出他爲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了對他有什麼好處,電影對此沒有交待清楚。接下來與公山狃一戰,這也挺振奮人心的,不過其中的萬剪齊發,而孔子“無懈可擊”,然後又出現“諸葛連弩”,真的有點說不過去。中段的“子見南子”也讓人印象深刻,美色與權勢擺於前,孔夫子還是選擇了仁義道德,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智,聖人也!而不過那一幕想要表現南子的美豔,我卻感覺不出有任何的吸引,同是周迅,比起畫皮裏的小唯真是差遠了。

再到後面,讓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顏回落水,來回多次在冰水裏搶救竹簡一幕,雖然他的行爲很偉大,我也有那麼一點感動,但轉念再一想,這樣是不是有點迂腐呢?不管怎樣,他是爲這些孔子最愛的書簡獻身了,導演讓他死得很唯美。

最後,孔子與弟子們得以回魯國,一衆人喜極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門前跪拜,老淚縱橫,那時候我也哭了,不過不是爲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員的入戲所帶動。

總的來說,“就這樣吧”!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3

昨天下午,在教育局號召、學校帶領下,我們觀看了《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後人尊稱爲“聖人”。《孔子》這部電影,介紹了孔子一生的經歷,從年少時胸懷大志渴望強盛國家,中年終獲賞識身居要職卻在勝利前被迫止步,到後來辭官周遊列國,故事裏包括了孔子對弟子的教育、自己的思想以及學習方法,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瞭解了這位被後世傳頌也確實值得被尊重的偉人。

孔子青年當官時,在深山從虎口中救下一位老婦人,震驚於“苛政猛於虎”的他,從此決定尊禮樂、行仁政、鑄杏壇傳道授業。在講學過程中,接納了一位貧窮卻好學的奴隸,主張“有教無類”,凡好學者不分貴賤。話劇中還演了“兩小兒辯日”、“虛則傾,中則正,滿則覆”……等蘊含了很多道理的故事,映射孔子的思想。

後來不得志的孔子終於被委以重任,被派去與齊國開戰。而後方,昏庸的君王卻在宮中日日享樂,甚至叫停了即將到來的勝利。失望痛心的孔子辭官了。但是沒有放棄他的理想,孔子開始周遊列國,整整十四年,開展講學,推行仁政思想,渡濟蒼生。

故事接近尾聲,孔子回到故土,他已經老了。

回顧孔子的一生若是用一句話概括,那便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爲社會的混亂情形憂心忡忡,爲國君的昏庸無度失望痛心,所幸他懷有大愛、懷有志向,一生都在推行禮樂仁政,努力擔負着濟世的責任。他深深地記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想,我們也一樣擔負着責任。即使如今是一片太平盛世,沒有那許多濟世救人的需求,但我們同樣需要時刻警醒自己,居安思危,以學習爲途徑、報國爲目標,勇往直前,定能迸發出千軍萬馬之力。

或許這便是教育局與學校組織我們觀看《孔子》目的和用意吧,我們確是該好好了解孔子,傳承併發揚孔子的精神,讓中華文化真正地在世界的舞臺上展現,用我們的能力,爲歷史的長河也添上如孔子這般濃墨重彩的一筆。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4

《孔子》這部電影是由周潤發等大陸一線影星出演的,並且表演的都比較到位。周潤發飾演的孔子,基本上把孔子聖人的一面表現了出來,任泉飾演的顏回,鏡頭不多,但是把顏回的那種謙卑、禮讓的樣子表演的也還算到位,當孔子在衛國要見南子的時候,子路的一句“那個女人,您一定不能見!”把子路的豪爽性格也展現出來。

電影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公元前六世紀,孔子受到魯定公賞識,從中督宰晉升爲大司寇,這讓他得以實行自己的以禮治國的執政理念。但是,三桓權傾朝野,讓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的家奴免受陪葬,而與之結怨。其後,他隨魯定公赴齊國會盟,與齊景公和大夫黎鉏鬥智鬥勇,維護了魯國的利益,討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國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發佞臣謀反,在平叛之後,季桓子假傳聖旨,罷黜了孔子。

從此,孔子率顏回、子路等弟子開始遊歷各國。在衛國,孔子得到衛靈公的尊重。他見到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並在交談中展現了正氣凜然的君子風範。結尾孔子死後鮑德熹的鏡頭探到窗外,一片淡定從容的畫卷,電影就在優美而有意境的畫卷中結束。

電影中的孔子雖然一直尋覓“知音”,但結局卻知音寥寥。在這裏,《孔子》的故事不是一部聖人傳記,更像是一部關於自我認同的故事。“孔子衆門徒與孔子的關係”和“子見南子”是《孔子》的兩大部分,無論是衆門生還是南子,都是在彼時爲數不多的孔子“知音”。

而慘烈的不止是知音者寥寥,而是知音們的結局死的死,傷的傷,無一不以悵然落幕。所以本片着重於講述“孔子見南子”與“顏回救書簡”,孔子明知南子賞識他,亦無法留在衛國;明知顏回落水性命堪輿,亦無法營救——通篇其實是在製造一種關於人物的“無力感”:既無法改變時局,亦無法改變身邊人的命運。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爲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5

時光流轉,兩千年只是彈指一揮。論語,讓我的心穿過時空的隧道,感受到你的智慧。通過《孔子》這部電影,我更加了解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魅力。

愛默生對孔子有這樣的評價:孔子是哲學上的華盛頓。司馬遷也有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嘆。雖不能至,卻十分嚮往。我們從影片中不難看出,孔子的言行舉止間透漏着智慧。在救漆思弓時,他憑藉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反駁的公山大人無話可說。在於齊國會盟之日,又憑藉自己的智慧打破了齊國的陰謀。可見他過人的本領,及其在政治上的深謀遠略。

孔子的一生簡單而複雜。簡單,是因爲他只有一個簡單的目標。他終其一生只是爲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他不貪圖能夠榮華富貴,不追求功名利祿,淡泊明志。複雜,雖志向宏大卻因魯公的膽小,懦弱而不受重用。一句不要太看得開,像我一樣裝瘋賣傻多好,也使孔子遭受了不少打擊。玉珏送到他手中後,他明白訣別之際的到來。他不得不拋棄妻兒,獨身一人前行。至此他周遊列國數十載,過程顛沛流離,喪失愛徒,可見其艱辛。

離別後,下起的傾盆大雨似乎也在爲孔子感到不公,途中,馬車陷到了一個泥坑裏,但他用盡力氣想把馬拉出來的時候,自己卻不小心摔倒了,但這並沒有是他崩潰,反而他大笑了起來,也許,在這時,他已經釋然了。他的笑,是那麼爽朗,震撼了我的內心。孔子是幸運的,他有一羣願隨他同甘共苦的弟子。最後一碗的馬肉湯,他沒有獨自一人喝掉,而是與周圍嗷嗷待哺的弟子共享,最後,自己倒在地上。這麼樣一位老師,又怎會不受學生愛戴那。但在途中,冉求在衛國的戰場上離開,顏回的溺水身亡都給孔子帶來沉重的打擊。我想,這比不受魯國重用更爲難過吧。

玉環到來之際,意味着孔子即將返還魯國。但他早已對戰亂的時代絕望,他不在熱衷於政務,只想投身於教育,教授更多的學子,讓教育發揚光大。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些流傳下來的至理名言,是孔子留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這部電影,帶給我們強烈的震撼。終其一生,孔子雖沒實現他的政治訴求,但他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教學財富。他注重的禮,穿越千年,穿到了我們的眼中,穿進了我們的心裏。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6

之前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了《論語》,瞭解了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祖籍宋國,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這本書是在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纂而成。該書被奉爲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爲“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着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爲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最近我們看來《孔子》的電影,這部電影主要從公元六世紀孔子受到魯定公賞識,得到重用,步步高昇,能夠用以禮治國的執政理念來實踐。但在他人的嫉妒下被罷黜,於是開始了周遊列國、顛沛流離的生活。在歷經磨難之後,孔子最終歸魯,專心致志,開設學堂講學。他爲後人留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的政治和文化產生了了深遠的影響,被舉世公認爲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典範。

再談一下孔子的扮演者周潤發,他的表演十分出色,把老年的孔子的形態表現的淋漓盡致。他的表演彷彿真的把我們帶回到了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時光,回到了東周時期那段戰亂頻繁之時,他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都讓人回味無窮。我們不妨從《孔子》中去細細品味周潤發的表演,去了解他表演的分寸得體、真誠樸實,從而啓發我們在生活中做事時的一種真誠樸實,踏踏實實的態度。

在遊行中,孔子最喜愛的弟子顏回離他而去,孔子悲痛欲絕,顏回用自己的生命演繹着儒家“仁”和“愛”,詮釋着“忠”和“孝”。這也就告訴我們要珍惜知識,崇尚文化。

在最後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爲《春秋》。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裏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因此在之後看待事物時要從多方面去觀察、瞭解事物,切忌從一方面片面的瞭解,否則得到的結果總是以偏概全,不能真正瞭解事物的本質。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7

《孔子》這部電影已經上映幾天,今天才抽出時間去看,在去看這電影之前,我重新找回看關於《孔子》的歷史。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高大、偉岸、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和普通人一樣,體會着各種苦痛,充滿悲情。讓自己很失望的是,我已經對孔子的一些事蹟沒有很大印象了。看完這部電影后,更想自己重新去研究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導演胡玫通過這部電影,讓我們對這位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時在軍事上亦有建樹,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學名人之一。與孟子並稱“孔孟”,孔子是“內聖”,孟子是“外王”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弟子:子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曾參、子夏、子張……

顏回爲了救回夫子的著作,不顧自己的安危墜入冰湖,最後離開人世。當孔子抱着顏回冰冷的身體,想用所有的辦法想救顏回時,那一幕是非常的感人,我差點哭了。裏面顏回說的一句話,使我記憶猶新:“如果人不能改變世界,那應該改變自己的內心。”

是的,有些世間的事物,環境的導致,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無法改變的,只有自己才能改變自己。

劇情裏面有好多臺詞都是大家熟悉的——孔子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等等。

看完這部電影,有種想去學習研究歷史的想法。覺得自己之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當中了,卻很失誤怎麼會對這些歷史都不夠了解呢。要好好的學習。

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勤求學問而不用心思考,還是不能明白究竟,僅是空想而不肯勤學,變成疑不能解,危不能安,是靠不住的。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纔可稱爲老師啊。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8

被熱炒了很久的《孔子》終於正式上映。

在上映前的宣傳活動中,此時愈發“老來俏”的主演周潤發揚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這番話讓本次評審團的成員們不禁誠惶誠恐。我卻只感覺到欣賞了一場冗長的“百家講壇”,而且很顯然,胡玫導演講故事的潛力,遠遠不及於丹老師。

據觀察,影院裏《孔子》的人氣還算不錯,影迷們對電影如何展現孔聖人的一生更感興趣,也不乏慕發哥之名來觀影的粉絲。我想從散場之後大家的反應來看,《孔子》這部電影給了懷揣這兩大期盼的觀衆一個交代,但是,沒人想到,過程卻是如此枯燥沉悶。

CCTV—6電影頻道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打開電視看電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開電影看電視”則更爲恰當。電影故事從孔子得到魯公賞識擔任大司寇開始,此時前半段主要講述了孔子在魯國意欲用自我的方式治理國家,然而處處受掣肘,只得遠離故土,與弟子踏上週遊列國的路途。

後半段則集中講述孔子在周遊列國的路上遇到的種種困境,欲尋明主而不得,歷經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顏回死於非命等坎坷,最後葉落歸根回到魯國傳道授業了此餘生。如此複雜的資料想要用一部電影表現出來,原本就是個艱難的任務。而擅長拍歷史題材電視劇的胡玫導演,此時也顯然並沒有拿捏好尺寸,於是,觀衆們便在電影院裏花費了兩個半小時“欣賞”到了一場“電視劇”。

平心而論,電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劇情,透過保護小童、齊魯會盟、平息公山狃叛亂等段落,集中表現了孔子的仁愛、智謀和軍事上的才華。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從魯國出走,衆弟子趕來追隨等一組戲,起承轉合之間頗爲流暢,算是片中的亮點。但後半段孔子周遊列國的歷程卻成爲了一場支離破碎的橋段集錦,影迷們均認爲這一部分毫無主線可言,零散且瑣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

遲遲不見高潮出現,也總是看不見電影將要結束的徵兆,期間有幾位觀衆陸續離場,一去不復返。我想有相當一部分的影迷認爲電影最大的敗筆就是蒼白無聊的劇情。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9

週六下午去觀看了電影《孔子》,故事情節基本符合史實且連貫流暢,畫面富有美感,拖沓鏡頭和廢話頗少,無論從史學美學角度還是教育意義來說,都是一部上乘之作。我將點滴感想記述如下。

之一,體會並非領悟之境界。當孔子主張隳三都失敗遭魯國君臣冷落而顛沛流離周遊列國時,我們可以體會到其與弟子們的艱難處境,但要領悟孔子渴望實現理想、傳授仁義道法之境界就難了。人與人之間難的就是領悟啊!

之二,心正者必相正。每遇伸張正義、扶弱濟貧、維護國威乃至痛失弟子時,孔子的眼神必定是沉穩而睿智的,如果漂移而油滑,小人之相暴露無遺。無言相,而非像。

之三,好色之徒絕非好德之人。當孔子受到衛國王后美色引誘時,可以看出其介於痛苦與逃避之間的表情,而且他預感到衛國將天下大亂。這是莫大的考驗。如今一些男人看到稍有姿色的女人就挪不動腳了,眼睛發綠,更有甚者動手動腳或口出穢言佔小便宜,卻滿嘴仁義道德而不臉紅,好色者怎會好德呢?實乃道貌岸然,惡俗之極。

之四,真愛必自然流露而非造作或刻意在小處表白。當孔子被驅逐出魯國時,與相濡以沫的妻子及疼愛的子女離別時的內心掙扎,當他失去最鍾愛的弟子顏回時的痛苦憐惜,當他與相依爲命的弟子們分享一碗羊肉湯時的愧疚……孔子的言語和表情都非常自然地流露,而非矯揉。

之五,堅持爲善者必識大體。孔子儘管遭誤解冷落而被迫周遊列國,歷經磨難,但最後魯國迎請他回國時,他還是非常樂意地帶弟子們回國傳授正道,僅提出不要以政擾他,他只想教書育人,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識大體是由內而外散發的,是由他堅持爲善的積澱造就的。現在有些人受點小委屈、吃點小苦就怨天尤人甚至惡言相向,更有“扔紗帽”的荒唐之舉。實乃狹隘。

之六,樂觀可以戰勝暫時的困難。孔子奔波在春秋列國,生活堪爲艱辛。特別是當他們到達陳蔡交界處時,已無丁點糧食,弟子飢餓難忍,孔子撫琴鼓氣,展現了一個樂觀堅毅的孔子,渴望用內心戰勝一切的孔子。

唯一不足的是影片沒有一處交待孔子有什麼不足,此與今世塑造高大全典型的套路頗爲相似。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10

電影導演胡玫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

這部電影將孔子先生拉下神壇,從一個凡人的角度去詮釋這個“聖人”。孔子先生亦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有缺點,也有七情六慾。不經意見了南子給後人留下口實,他是驚豔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斬斷了即將昇華爲曖昧的一種情愫。簡單的人物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卻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先生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耐人尋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樂,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愛國家而不能報其君,戀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懷理想而不能償其志。孔子先生周遊列國十四載,受盡風霜之苦離別之痛,嚐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依然堅守禮儀仁和,堅持在求索,這樣的孔子先生留下的是立足萬世的思想,是奠定中華文化兩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後人受益匪淺的精神之髓。

周潤發飾演的孔子先生是這部電影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決淡定,禮儀之說娓娓道來。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先生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在電影中,顏回死後,孔子先生一直緊緊地抱住他的屍體,始終一語不發,呆坐在那裏,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先生愛顏回甚至比愛他的兒子還要多一些,因爲兒子只能傳承血脈,顏回卻可以傳他的大道。

當影片最後皓首霜須的孔子先生再回到闊別多年的故國之時,跌落塵埃痛哭失聲,既符合一個受盡顛沛之苦的遊子應有的情懷,也凸顯了這個於平凡之中孕育偉大的生命個體的不同凡響之處,同樣地這一手也深深撥動了我內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裏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電影抓住了孔子先生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癥結點,讓我有悲傷又有感動。君子固窮、君子死義、君子傳道以及君子不慍,這便是一部《論語》,這便是一個孔子先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