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集結號》的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2.15W人 

電影《集結號》主要講了九連的解放軍叔叔們在一次戰鬥中,與敵人浴血奮戰。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集結號》的觀後感範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集結號》的觀後感範文

  篇一:《集結號》觀後感

今天看的電影,是我最喜歡的導演馮小剛導的。我對馮小剛這人導的片子一直認爲是冷幽默,喜劇性很強!也是我喜歡的一點。

集結號是馮導演第一次執導的戰爭題材的片子,不知道他拋掉了原有的風格,是不是還能那麼優秀的完成全國人民期待的大作呢?懷着這樣的一種心情來到了電影院。

故事一開始就是中原野戰軍獨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面對國**的一次阻擊戰,指揮員就是連長谷子地,本片的主角張涵予飾。這名優秀的演員是在早些年我是從《貽笑大方》開始認識他的。他原來是給大片配音的一名配音師。但他的的演技很是獨特。我很喜歡他的風格。

在一開始的這場戰爭中戰爭場面,效果以及各種特效,都是我所看過他的片子中沒有見過的。在老外的大片中的場面這樣的戰爭視角也是不多見的。可以說是很獨特。在九連接到團長命令後,全連戰士義無反顧,衝向了最前線。這次的阻擊任務是以一個連的兵力,阻擊敵軍的主力部隊,可以說是雞蛋與石頭相撞。團長的命令是,在沒有聽到集結號吹響的的情況下,就算剩下最後一人也要堅持的打完。在這樣的情況下,九連僅剩途的48名人員,以最大的努力去阻擊敵人。其實阻擊敵人是爲了整個大部隊的安全撤退。也就是說一開始團長就給全連的人員一條死路。但是就在僅人的48名人員而且還在不斷的犧牲中,他們打到了最後剩下最後一人,也就是連長谷子地。共擊迎接敵軍的正面進攻4次。其中3次擊退敵軍,共擊毀敵軍坦克3輛。全連犧牲人數47人。要知道他們的武器只是一挺重機槍,一門火炮,其它都是步槍和手榴彈!在這樣的懸殊這樣的火力情況下,但他們成功的完成了阻擊任務。爲大部隊的撤退做出了巨大的犧牲。隨後就是這個部隊的撤編,等穀子地回來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原有的部隊。後面的生活他就一直生活在尋找自己的部隊,等找到後,才發現原來他們的47名付出生命的兄弟戰友,都被國家認爲是失蹤,失蹤包括戰死、被俘、退跑。這與烈士的榮譽比起來,自己心裏不能平衡了。然後穀子地就在原來阻擊戰的故地尋找自己的戰友遺體。最終還是在國家開發的時候,發現了47具白骨,證實了當時的戰爭!國家給予了他們應有的榮譽。

自己看完爲後劇情所感動,這纔是中國人,這纔是中國男人,纔是中國的軍人!爲了國家可以犧牲一切!爲了戰士可以付出一切!裏面的其它劇情也是非常的感人的。比如說:爲了不讓自己兄弟的屍體落在敵人手裏,又犧牲一人專門掩埋了所有的人員。爲了戰友踩地雷後能保住一條腿,順利完成任務,自己去冒生命危險爲戰友脫險!

整部片子都在圍繞着命令(也就是集結號)而展開。一開始收到的是集結號的命令。中間爲了保全性命和違背命令的鬥爭,讓戰鬥中最勇敢的大棚排長,在臨死的時候說是自己聽到了集結號。但是穀子地沒有聽到,所以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最後在瞭解到部隊根本沒有吹集結號,也就是說犧牲一個連的性命換取最終的勝利時,穀子地,表示的很悲情。他好像是被最好的戰友(也就是下達命令的團長)出賣了。最後自己想到了國家最後的勝利,自己平靜下來,覺得團長那麼做也是對的。用自己說是每年都給團長送菸酒的話來體現一個軍人最後做出的巨大犧牲,也就是心裏的犧牲。影片最後在47名戰士的墓前,讓當初的司號員,吹響了當年沒有吹響的集結號。全劇用這樣的場景來結尾,也就是說給了所有還在血戰中的士兵一個安心的號聲,讓所有死去的戰友們安心的死去。想到這裏我的淚再也忍不住了……

這樣的片子,大家真的值得一看。而且值得去電影院去看。電影院的音響效果比較煽情!

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前輩更是不易!我們要牢住歷史!珍惜現在!

  篇二:集結號觀後感

近日,觀看了馮小剛導演的大片《集結號》,從主人公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那種人性的光輝深深感染了我。

故事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一個硝煙瀰漫的年代。在一次作戰中,連長谷子地接到團長的命令,要打阻擊戰幫助大部隊撤離,並以集結號爲撤退信號。當連長谷子地所帶領的47個戰士傷亡慘重時,排長焦大鵬在犧牲前告訴穀子地:我聽到集結號了。焦大鵬可是全連最勇敢的戰士。穀子地震住了。但是他卻沒有聽到號聲,於是他決定繼續堅守下去,結果47個戰士最終全部陣亡。從此穀子地踏上了尋找真相的路程,當他找到吹集結號的號手時終於得知:集結號的確沒有吹響,團長明知是要讓這一個連的戰士去送死,最終他選擇了與自己交情最好的穀子地。穀子地這才明白,焦大鵬臨死前的這句話其實是想給整個連隊留下幾個"活種"。進入和平年代後,這47名戰士被定爲"失蹤"。穀子地的後半生就在尋找47具遺骸、爲追溯他的生死戰友,我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着……

戰爭題材的大片,中國拍過不少。而我們看到的基本上是我黨我軍的英明決策,運籌帷幄,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愛國主義,集體榮譽,是國家至上英雄無淚。那裏,我們很難看到戰場上的血雨腥風,看到戰爭中人性的掙扎和迷茫,看到小人物的孤獨和無助。《集結號》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老兵——一個戰鬥英雄傷痕累累的內心瘡疤,看到了在至高無上的集體榮譽下個人生命也不再是那樣的無足輕重了,47個弟兄,他們是民族的英雄,他們同樣需要得到社會的承認!在我看來,穀子地尋找戰友遺骸的下半生比他在戰場上的視死如歸更爲動人,在他不懈的找尋中,我看到了一種屬於中國男人的脊樑,那就是堅忍不拔的鐵骨錚錚!他的執着無不令人爲之動容!

這部電影,充滿着大時代下,渺小的個人無法自主的孤獨和絕望。甚至,它不僅有基本的戰爭對肉體和精神的摧殘,或是包含現代中國乃至東方大時代下宿命的無處可逃。

穀子地走上了證明自己非俘虜和爲兄弟討"烈士"說法的路。沒有了兄弟對他的服從、理解和尊重,這是一條絕望的弱者之路。被華野抓獲時,他說自己能打炮,卻被國軍俘虜嘲笑挖苦;戰地醫院裏,他被華野政工軍官從頭到尾懷疑,認定是俘虜要遣送回家;解放後回到汶河縣,接受調查時,被縣幹部罵爲"神經病",最後鐵了心要把兄弟們挖出來,被工人罵爲"瘋子"。從國軍到共軍,從共產黨幹部到共產黨工人,穀子地之於他們,已經徹底失去了威信和尊嚴,沒有人搭理他。各個階級、各個集團圍成的鐵壁,似乎同樣充滿着隱喻,將穀子地的孤獨和絕望,推的更深。

這部電影充分展現了社會現實,在那個戰火硝煙年代以及所謂的和平年代時的人性的弱點和主人公那種作爲軍人內心固有的職責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從沒聽到集結號仍然堅持戰鬥直到全部戰死,再到解放後主人公曆盡千辛萬苦,不顧別人恥笑尋找戰友殘骸,都充分體現了一個當代軍人應有的責任,這不僅是對國家的責任,也是對每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責任。國家是由一個個個體組成的,不錯,只有犧牲小我纔會成全大我,但是隻有每個公民的基本權益都得到了保障,每個人都獲得了公平,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纔算的上是真正的和諧。

穀子地,一個農民出身的軍人,在不爲人理解中默默地堅守着他的責任,作爲當代的人民教師,我們應向他學習,向他致敬,時時刻刻堅守自己的職責,爲了祖國,更爲了廣大的中國人民,奮鬥終身。

我知道,淺顯的文字無法刻畫出我內心的震撼和感觸,文字,略顯蒼白。我們在今天的和平下,緬懷戰爭的殘酷,體會歷史的嚴肅。向逝去的革命烈士們,致敬!

  篇三:集結號觀後感

星期天,媽媽帶我去看了電影《集結號》。故事主要講了九連的解放軍叔叔們在一次戰鬥中,與敵人浴血奮戰。第一次,爲了爭奪一個陣地,一百多個人的九連變成了四十七個人,地上的鮮血像小河一樣流淌……此時,我的心在強烈地震撼。

第二次,九連的四十七名戰士在連長的帶領下,要堅守陣地,只有集結號吹響才能撤退。這時,有一位叫王金存的叔叔,膽子非常小,不敢上戰場。但是,這次不同,當他看到他的兄弟一個個犧牲的時候,他終於咬緊牙關衝出了戰場,拿起了槍奮力地向敵人打去。看到這裏,我心裏非常激動,我覺得在危難關頭,自己也應該具有他這樣勇敢無畏的精神。由於,敵人的數量太多了,王金存不幸被敵人的炮彈打中,壯烈地倒下去了……此時,我的心在傷心地流淚。

過了幾年,在立石碑的時候,怎麼九連的戰士都變成了失蹤人口,甚至連整個九連的故事都沒有人知道,只剩下連長苦苦找尋着往日的回憶……給國家和社會留下了無窮的遺憾……此時,我的心在隱隱地作痛。

看了電影以後,我的心情非常沉重,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內心的肺腑之言。我知道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多麼的快樂,這一切都是無數的英雄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呀!我們出生在和平的年代裏,長在幸福的紅旗下,在天堂一樣的學校裏生活,在操場上奔跑、做早操、玩遊戲,讓歡歌笑語充滿整個校園;我們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學習……先烈是我們最好的典範,我一定要繼承先烈的遺願,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好真本領,將來爲祖國創造美好的未來而添磚加瓦。

  篇四:《集結號》觀後感

1997年,那是一個冬天,有一位導演在中國內地的電影市場劃出了一個特殊的檔期,專拍賀歲片,第一部名叫《甲方乙方》,從那以後,每到歲末,他就要和喜愛他的觀衆“不見不散”,沒想到十年下來,還“沒完沒了”了。漸漸的,觀衆把他當成了“大腕”,把看他的賀歲片看作是去赴一場“夜宴”,但這個導演不滿足,他總是渴望突破,期待轉型,如果說那頓《夜宴》讓人吃完之後難免有“一聲嘆息”的感覺,那麼,這次吹響的《集結號》,則徹底圓了他的大片之夢。

《集結號》是一個有關退伍老兵的故事,就爲一次到底有沒有吹響過的集結號,老兵失去了全連所有的戰友,十多年來他魂牽夢縈不得安寧:那是在解放戰爭的一次戰役中,上面的命令是一個連隊的戰士堅守4小時,以集結號爲令撤退,結果等了12個小時集結號也沒有吹響過。於是身爲連長的穀子地(由張涵予扮演)決定繼續堅守下去,結果47個戰士最終全部陣亡,但是一名戰士在犧牲前告訴他,他聽到集結號了,從此穀子地開始了尋找真相的過程……進入和平年代後,這47名戰士被定爲“失蹤”,穀子地的後半生就在尋找47具遺骸、爲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着……

看《集結號》前半部的時候,我腦子裏總是不由自主地跳出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奧利弗-斯通的《生於7月4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父輩的旗幟》的一些經典畫面:激烈的巷戰、濃郁的兄弟情、身殘志堅的老兵――看到最後30分鐘,我徹底繳械投降了,這還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國式的抒寫人性之美、歌頌浩然正氣的大片,既與宣揚美國主旋律的好萊塢大片分道揚鑣,也與馮小剛過去嘻笑怒罵的市井小品漸行漸遠了――

戰爭題材的大片,中國拍過不少,早期的《南征北戰》、《紅日》、到前些年的《大決戰》、《大進軍》,全都集中表現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我黨我軍的英明決策,我們看到的基本上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愛國主義集體榮譽,是國家至上英雄無淚,可是,我們卻看不到戰場上的血雨腥風,看不到戰爭中人性的掙扎和迷茫,看不到小人物的孤獨和無助,看不到個體在戰爭中的作用和位置,《集結號》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一個老兵——一個戰鬥英雄傷痕累累的內心瘡疤,看到了在至高無上的集體榮譽下個人生命也不再是那樣的無足輕重了,47個弟兄,他們也是人,他們同樣需要得到社會的承認,穀子地尋找戰友遺骸的下半生我覺得比他在戰場上的視死如歸更爲動人,在他不懈的找尋中,我看到了一種屬於真正的中國男人的脊樑,那就是堅忍不拔百折不撓,可惜從二十年前的“高粱地”之後,銀幕上的中國男人再也沒有如此高亢昂揚了。

感謝馮小剛,讓我們重新正視戰爭中個人的價值,也讓我們重拾對銀幕上中國男人的信心。感謝張涵予,塑造了一個具有愚公移山精神的銀幕硬漢,在“花樣美男”“窩囊萎男”橫行銀屏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剛強,一種堅毅,一種責任,一種緬懷。很慶幸,在那悠遠綿長的集結號裏我們感受到了,在穀子地那堅如磐石的背影中我們也同樣深切地感受到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