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膠東育嬰所舊址觀後感範文大綱

本文已影響 3.81W人 

金秋十月。

膠東育嬰所舊址觀後感範文

天高雲淡,紅葉滿山;海風勁吹,激流澎湃。

四天行程,我們登劉公島沐浴甲午風雲,反思那段屈辱歷史;訪育嬰所瀏覽乳孃畫面,緬懷那母愛如海的歲月。在幾個參觀場景中,聽着講解員聲情並茂的解說,看着一幅幅或凝重或溫馨的畫面,心潮起伏,感慨萬千。

在膠東育嬰所,當看到乳孃在鬼子掃蕩的緊急關頭,寧願捨棄自己孩子也要保護好革命後代的動人畫面時,我好幾次流下了眼淚。

膠東人民在烽火連天的歲月中,用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闡釋着大愛無邊,家國情懷的豐富內涵。

讓我們把展廳裏的一幅乳孃育嬰的畫面,還原成一個生動的故事吧:

時光倒流到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春的一個深夜,大霧籠罩着膠東乳山的田家村,一戶農舍中,一年輕村婦在牀上輾轉反側,夜不能眠。因爲出生不久的兒子不幸夭折,她正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這時,隨着幾聲狗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傳來,當村婦聽到是村幹部熟悉的聲音時,她纔開了大門。當看到村幹部身邊有個女八路,女八路的懷裏有個嗷嗷待哺出生才12天的男孩時。她立刻明白了來人的意圖:部隊轉移去打仗,孩子要寄養在老鄉的家裏。村婦急忙把孩子攬進懷裏,把乳頭塞到孩子嘴裏。孩子停止了哭鬧,第一次嚐到了母乳的芳香。

村婦家境貧寒,家中尚有一個三歲女娃,女娃瘦骨如柴,男孩也體弱多病。村婦節衣縮食,把營養好的食物留給男孩。男孩在“乳孃”的照料下平安成長。

槍聲大作,一次日寇的掃蕩來得太突然。乳孃冒着漸漸逼近的槍聲,一手抱着兩歲的男孩,一手抱着五歲的女孩,向山上飛跑。一顆子彈擊中女孩的腿,女孩痛得哇哇大哭。哭聲隨山風傳得很遠。哭聲可能招來殺身之禍。爲了保護男孩,“乳孃”在緊要關頭,果斷地把自己的親骨肉捨棄在路旁,抱着男孩跑向了山洞。松濤陣陣,山路彎彎;哭聲漸弱,槍聲漸緊。

“乳孃”緊緊抱着男孩,淚如泉涌。她心裏同樣惦記着路邊的親骨肉啊。光線漸暗,山下安靜下來。當乳孃找到躺在草叢裏的女孩時,受傷的女孩已因失血過多而亡。當看到女孩小小的平靜的臉上掛着風乾的淚痕,薄薄的蒼白的嘴脣中含着嚼剩的草根,乳孃心如刀絞。

從此,乳孃和男孩相依爲命,寒來暑往。

在男孩六歲那年,一個山花爛漫的春天,一英姿颯爽的女兵站在“乳孃”面前,面容憔悴的乳孃把男孩交到女兵的手裏,告訴男孩,這纔是他的親孃,叫娘,叫娘啊。男孩膽怯地躲到乳孃身後,哭着喊着不走,不走。她不是我娘,你纔是我的親孃。

爲了讓男孩接受城裏的教育,軍媽媽最終把男孩帶走了,帶走的還有乳孃的心。男孩一步三回頭,乳孃一步三招手;昔我來兮,風雨悽悽;今我離兮,楊柳依依。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如今已白髮蒼蒼的“男孩”,再一次跪在“乳孃”的'墳前,淚流滿面,心裏喊着:乳孃——乳孃啊。

山風有情,把男孩的呼喊傳得很遠很遠。

作爲參觀者的我,似乎也聽見了當年男孩的呼喊,“乳孃——乳孃啊”。

每到清明時節,田家村會迎來天南海北一隊隊尋親的人,他們扶老攜幼,在“乳孃”的墳前獻上花籃,焚香默禱,緬懷乳孃的業績,把故事講給子女聽。

大愛無言,真情有聲。據史料記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年代,乳山300餘名乳孃撫養了1500餘名軍人子女和烈士遺孤。這是多麼偉大的壯舉。母愛如海,源遠流長,在中國古代,許多偉大的母親,教子有方,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歷史故事代代相傳。不過這些歷史故事都停留在母親對自己親骨肉的愛,就其廣度和高度來說,捨棄親骨肉,精心養育革命後代的“乳孃”才具有更深沉的母愛。《孟子》中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乳孃”是中華傳統美德的踐行者。

在飢寒的年代裏,母愛如暗夜的燈火,給你帶來溫暖;在和平的年代裏,母愛如一輪朝陽,將普照大地,激勵華夏兒女。

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弘揚“乳孃”精神,播撒愛的陽光,爲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