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觀《三傻大鬧寶萊塢》有感作文示例

本文已影響 2.61W人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三傻大鬧寶萊塢》有感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三傻大鬧寶萊塢》有感作文

觀《三傻大鬧寶萊塢》有感作文1

本人看過許多電影,其中我重複看得最多的就是《三傻大鬧寶萊塢》了。

故事以兩個好朋友在尋找多年不見的兄弟蘭徹的過程中展開的回憶:講述十年前蘭徹頂替他人來到皇家工程學院(ICE)的故事。這座名校檢驗學生的唯一標準就是第一(指成績)!而蘭徹用他的善良、幽默和智慧影響着周圍的人。他用所學的知識來教訓野蠻的學長,他用智慧打破了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觀念。最後他用智慧成了科學界的天才科學家(具有400多項專利),他們(蘭徹、欒秋、法爾漢)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可能會認爲這是一部純粹的喜劇片。錯!他是一部具有重大教育意義的電影 。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許多道理。他讓我們知道了靈活使用知識的重要性,看到了“填鴨式”教育的失敗,“填鴨式”教育製造出了許多一模一樣的“人”。正如蘭徹所說:“在這裏新發明新思想不受重視,他們關心成績 工作 去美國定居,叫我們怎樣拿高分,卻沒叫我們怎樣學工程學。就像馬戲團的獅子也會因爲鞭打而坐在板凳上,而你只會說‘訓練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一樣,其他同學都只關心成績,而不是知識。

我不禁想到了我們的學校,我們的學校正如影片中的“ICE”一樣,關心成績,關心排名,我們也像影片中的學生一樣,陷入了瘋狂的競爭之中,大家你追我趕,都把成績當成衡量自己的唯一一把尺子,一些學生甚至爲了成績甚至幹出種種齷齪的勾當。但是顯而易見,衡量一個人的尺子並不只一把呀!思想、道德這些都是一把衡量人的尺子啊!成績這把尺子固然重要,但也不會重要到那種地步吧!成績差了的名人多的是:愛迪生、愛因斯坦、貝多芬······他們成績差,但誰不是舉世聞名的大名人?

朋友,擡起頭來,從“填鴨式”教育苦海中擡起頭來,讓我們一起擁抱自由的美好的知識吧!

觀《三傻大鬧寶萊塢》有感作文2

夜晚,看完電影,走在回家的路上。腳雖踏在結實的路面上,眼睛卻有些虛幻,電影裏的一幕幕景象在眼前回放,那三個傻瓜的身影不停在我面前跳動。說實話,當我看到電影的標題時,我認爲只是一個單純的喜劇,可後來覺得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影片通過倒敘的手法,一步一步地讓我們明白了這個關於友情、關於學業,乃至關於對人生的態度的故事。

主人公蘭徹是一個替富貴人家讀書,學到知識了而感到快樂的人,來到一個學校和兩個成績最差的同學成爲了好朋友,並幫助他們找到了自我,然而在畢業後,卻再也沒有相見。兩個成績最差的朋友在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後,想去找蘭徹,然後故事就從回憶和現實穿插中展開。蘭徹是個通透的人,對生活、對事業、對社會都有着超乎尋常的看法,並努力地加以實踐。雖然一次次受到權威和社會的排擠。但是,蘭徹尊重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想法,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達到了目標,最終他成功了。

在影片中蘭徹被認爲是一個有“問題”的學生,可他真的是有“問題”嗎?還是學校本身的教育理念有問題呢?在這樣一個並不讓學生學會去享受科學,造福社會,檢驗學生的唯一標準就只有成績,成績不好就意味着沒有未來的學校裏,大家都感受不到學習知識的幸福感,只剩下了唯恐“落後”的壓力。這使得院長拿出那隻價值百萬的太空筆做獎賞時,都爭先恐後地舉手爭取,而不是象蘭徹一樣思考“爲什麼不用鉛筆呢?這樣會省下很多錢”,這也使得蘭徹被老師逼得用他自己的方式上臺教課時,他寫下了兩個並不存在的單詞後,甚至包括教師在內的所有人都在那裏飛快的翻書,沒有人好奇,沒有人發問,大家都變得不會思考,不會創新,只會機械的獲取書本上的知識。但這又能帶來什麼呢?也許是很高的分數、很好的工作以及很優厚的待遇,而科學中那種勇於探索的優良品質卻被人遺忘了,這樣的“人才”又怎能真正地造福於社會呢?可畢竟是生活在一個大的社會背景之下,當面對來自學校、學業、家庭等一些方面的壓力後,蘭徹的死黨法漢和拉朱開始猶豫、退縮,甚至都決定回到以前的生活中,但所幸的是他們的好朋友蘭徹幫助他們真正地認識了自我。

他們是幸運的,因爲他們有一個好朋友,有一個能夠互相幫助的朋友,有一個能夠指引自己的朋友。如果沒有這樣的朋友,拉朱可能做不成工程師,法漢可能做不了自己喜歡的'攝影師。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就很難達到真正的成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將其做好,這就是成功,這就是幸福,這也就是人生的價值所在。就像蘋果公司的CEO史蒂夫·喬布斯所說的一樣:“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爲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裏,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在影片的結尾中,電影的思想也最終得到詮釋:“無論遇到什麼阻力,相信自己,做你最喜歡的事,並努力追求卓越,因爲當你追求屬於自己的卓越的時候,成功離你就近了。”而影片中另一個重要的人物,人稱“病毒”皇家理工學院院長,一個古板專制的人,從來都以爲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

在他32年以來擔任院長的生涯中,他使皇家理工學院成爲了全印度“名氣”最大的理工學院,但由於他的打壓學生積極性的做法,使喬伊這麼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最後卻選擇了輕生。而這種做法也只是讓學校成了一個“高壓鍋”,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劇,這隻能使學生增加越來越多的壓力,而不是知識。這無疑與社會發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而最後,在蘭徹用自己的能力做到了在院長看來很荒唐,但卻又真正解決了實際問題的事情後,這才使得院長真正意識到,一味的死板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在生活中有時更需要的是自信和創新。

也許有人會說,電影終究是電影,生活絕沒有電影裏演繹的那麼簡單。但也正象劇中說的那樣,我們至少可以改變自己。相信自己,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將自己的熱情轉變爲動力,在遇到困難時,對自己說一聲:Alliswell(一切順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