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阿Q正傳》觀後感3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2.12W人 

《阿Q正傳》該片根據魯迅的同名小說改編,通過展現貧苦、落後、愚昧的農民阿Q的一生,揭示了當時貧苦農民在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治、經濟壓迫及思想奴役下生活的悲慘情景。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阿Q正傳》觀後感3篇

  《阿Q正傳》觀後感1

魯迅先生,我們熟悉;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我們更熟悉。而阿Q,正是被我們熟知的人物中最典型的一個。

有幸看了《阿Q正傳》原著,有幸觀看了《阿Q正傳》影視版。

第一個感受便是:影片與願著似乎有些不一樣。但是不一樣在哪裏,一時也說不出來。捧起《阿Q正傳》再細細翻翻,細細琢磨,終於品出了一點來。

在先生的筆下,人物皆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形象,而阿Q尤其讓人失望,阿Q所處的那個未莊,甚至讓人感到絕望:趙太爺等的權勢者,吳媽等的保守者,以及王胡小d等一班無聊者,土穀祠老頭等冷漠者,沉重地讓人透不過氣,黑暗得使人見不到光。

阿Q在那種環境中生存,你不能渴望他會是一個有人格,有自尊,有成就的人。他只是一個連最基本的生存權力也得不到保障的“蟲豸”。先生筆下的阿Q,先生筆下的未莊,望不盡的是失望。

而在影視劇中,未莊與阿Q身上似乎有了些許的希望之光若隱若現。其中最大的轉變便是土穀祠的老頭。

當阿Q在賭錢時,老頭怕他又輸個精光,囑咐他早點回去休息,這讓人一愣,懷疑起這是否是那個冷漠無情的看祠老頭。

當阿Q無錢給地保時,拿出過冬的棉被給地保時,老頭連忙拿錢贖回。地保嘿嘿一笑,說你這老頭可真會貪便宜。這時,我們感到這纔是先生筆下的那個看祠的老頭。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又令人瞠目:老頭把棉被還給了阿Q,嘆着氣過去了。此時的阿Q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心中肯定會閃過一絲感動,雖然他自己並不知道。我們又是愣了一愣,接而感到有些不快,亦有些欣喜。不快的是:人物形象與原著中已經是背道而馳了;欣喜的是阿Q也有人關心了。

接下來的一幕,又令我們有所感動:當阿Q上城回來以後,地保過來拿“孝敬”錢,阿Q“酒後吐真言”,把自己如何“發財”一古腦兒告訴了地保。老頭責怪阿Q,這種事情跟他說說可以,怎麼能跟地保這種人講呢。那種語氣,不是幸災樂禍的諷刺,而是出自內心的真誠的關切。就像一個老者對不懂事的孩子的那一種責怪中透出的慈祥。

未莊——未來的村莊中,終於可以看到未來的一絲曙光了。而在阿Q的身上,我們也看到了至少有一處的閃光點吧!

在阿Q的“革命夢”中,當大夥都被派去搬傢俱時,阿Q讓管祠的老頭去休息,因爲阿Q認爲他的年紀太大了。這一個小動作,讓我們感受到了阿Q身上的那一種可稱爲善良的那一份美好。這是一種希望,或許這一簇希望可以促成阿Q成爲一個完整的人。

然而最終阿Q還是死了,在沒有成爲一個完整的人之前死了,阿Q身上的希望破滅了。但是,未莊的希望還是存在的。

魯迅先生曾在《“吶喊”自序》中說到:“至於自己,卻也不願將有以爲苦的寂寞,再傳染給也如我年輕時候做着好夢的自己似的青年們”。我想,如果先生看到《阿Q正傳》中土穀祠的老頭的形象,阿Q那個唯一的可認爲是人的閃光點,他應該是會同意的。

  《阿Q正傳》觀後感2

這是一部老電影,整部電影,給人一種親和感,彷彿就在身邊的故事。

電影主人翁阿Q是個社會底層的人,經常讓人恥笑欺負。而他也從不氣餒總會以欺負別人小小的勝利來安慰自己。他很邋遢,頭頂上頭髮不多,辮子乾巴巴的還打結。此人,正是大作家魯迅筆下的阿Q。

趙老爺的兒子成了秀才。阿Q跟一羣調侃他的人說他也姓趙,排起輩分來他比秀才還要大上三倍,爲了證明此事他還去拜訪趙老爺。大家一副看好戲的樣子,看着阿Q大搖大擺的走了。

沒想到啊,真是熱臉對上冷屁股,趙老爺本一副喜笑顏開的樣子,聽阿Q來了還那麼說,立馬拉下了臉。只聽“嘩嘩”兩聲給了阿Q兩耳刮子並叫罵道:“你也配姓趙!你能麼你!”並呵斥阿Q以後不準說他姓趙,隨後立馬叫人把阿Q趕了出去。

這麼就給人趕出來了,還連自己姓什麼的權利也沒了。就是自以爲有點錢就可以了不起的勢利眼,總是打壓比自身弱小的人,讓人很是氣憤。我們都知道人與人平等,不論是殘疾的、懦弱的、很富裕的、有很大權利的,他們都是人,都是父母養的呀。

雖然阿Q被人欺負讓人氣憤。但是他想成家的鏡頭還是讓人忍俊不禁。

那天干完活,他和寡婦吳媽坐在屋子裏休息。亮着油燈,吳媽細心的做着針線活。油燈的小火苗輕輕搖曳着,阿Q望着吳媽的側臉看呆了,兩眼泛光。情不自禁的吐出了心中所想:“我想和你睏覺。”吳媽頓時瞪大眼睛的擡頭,問:“你說什麼?!”“我想和你睏覺。”阿Q傻愣愣地說。突然吳媽尖叫起來,扔下針線就跑出去找趙太爺的婦人們告狀了。

後來阿Q不僅工作丟了,連調戲吳媽的事兒也在鎮傳的沸沸揚揚。鎮上的女人們見到他都紛紛四處逃竄。阿Q也給我一個特別逗人的想法:“最近的女人好羞澀哦。”

阿Q這個小小的人物,卻給人很大的思考。阿Q傳承了祖上的自我安慰功力,敗了就用小勝做大勝,好事兒偷着樂,壞事兒過了就拋到腦後,以天天微笑過得輕鬆爲目標。這樣的樂觀不正是我們所要尋求的嗎?

可是就是這麼個樂觀的小人物,不起眼的小人物,成了幫大家背黑鍋的替罪羊,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阿Q完全不知情,哪裏曉得是死罪。送往刑場的路上當他看到吳媽惋惜的神情,羣衆擠滿了整條街的情形。他明白了,是不好的事兒……

阿Q的命運這麼坎坷,最後還死的那麼冤,他本來就是一個可憐人,竟還受到這樣的下場,不得不說,那些人她們都不會心理愧疚嗎?不會良心不安嗎?是該說阿Q太過單純,還是那些人黑心。

  《阿Q正傳》觀後感3

阿Q,其中的Q讀gui(貴、桂),是拉丁語中的一個字母。

我是帶着一種欣賞魯迅作品的態度來看這部電影的,想着能夠通過這樣的名著來提高自己的'見識和知識,但是,慢慢的看着看着,心情就變得沉重起來,一種小人物的悲哀同情不禁在心底油然而生。

阿Q,這是一個生活在清朝末年的悲哀人物,他的一生,是在別人的嘲笑、自我的安慰中度過的。他被小孩子罵過,他被別人打過,他因爲一句調戲的話被別人隔離過,他曾因爲誤入歧途而偷竊過,他曾因爲沒有人僱他做短工沒飯吃而偷過尼姑庵的蘿蔔,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是因爲不識字被冤枉殺頭了。

然而,這樣一個莫不知名的底層小人物,他的身上卻有一種樂觀的精神,不管自己受了什麼樣的屈辱、受了什麼樣的委屈,他都會在心裏告訴自己好的一面,從而讓自己忘記那些屈辱變得快樂。

這種精神人們稱之爲阿Q精神。

之於阿Q精神,我認爲這確乎是一種好的精神,因爲它可以讓人忘記煩惱,從而活得快活,人生一世,最重要的還是要過的開心。可是,從另一方面來講,不得不說這又是一種莫大的悲哀。生活在屈辱之中,確又要讓人忘記屈辱,這和丟失了尊嚴又有什麼區別?也許對於魯迅先生而言,他寫這部小說的意義之一就是爲了諷刺那些像阿Q這樣的人,那些把國家和民族的尊嚴置之不顧的人,蒙受了侮辱卻要裝作很樂呵的樣子。

這,或許正是阿Q這樣一種人的悲哀之處。

觀看完之後,心裏久久無法平靜,時不時就會想起阿Q那張臉,腦袋上有一塊癩哈子,穿着破破爛爛的衣裳,鬍鬚滿腮幫子,住在土地祠當中,一張破舊的牀,牀上鋪着稻草稈。最讓我爲他感到同情的,就是他被槍斃的時候,他連一句戲詞都沒來得及唱,死的很冤枉。

我的腦海中,又開始想到現實的社會。現在的社會中,是不是也有很多像阿Q這樣的人呢?他們得過且過,雖說自認爲過的舒坦,可是這樣的人生真的就有什麼意義嗎?於是,我又不得不想到了自己,如今自己已經二十有二,過去的幾年中,是不是一事無成呢?我問自己到底想要一個怎樣的人生,未來到底想幹什麼?可是回答我的,是沒有回答。因爲我並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在此刻,籠罩我的,還是一片迷茫,我不知道未來會是怎樣。曾經的許多想法和願望,最後都在無言之中泡湯了。

然而,我想,即使現在的自己一無所有,但是隻要肯去學習肯去努力,終究還是有機會戰勝自己的,成爲那個所想要成爲的人。於是,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目前也在執行中,有計劃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一直堅持下去的恆心和毅力。

人生一遭,該去實現一些想實現的有價值的東西。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