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電影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1.7W人 

初二的時候第一次看這部電視劇,媽媽喜歡杜曉彬的獨立和聰慧,我喜歡周蒙的純潔和美好,我總是因爲這件事和她爭吵。七年後,他裸哥提起《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時,我在外求學,因爲想念媽媽,也爲緬懷那段青蔥時光,我重拾它,觸摸它,感受它,它沒有辜負我,經得起推敲,值得一看再看,越看越有味,這就是經典的力量。

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電影觀後感

十四歲的時候,以爲李然是愛杜曉彬的,比愛周蒙多。量子力學講的不就是這個麼,一切都在變換中,今天是愛你的,明天是愛她的,沒什麼是永恆的。但我從未怪罪過李然,14歲的我認爲愛情本來就是善變的,愛就留下,不愛就走,理所應當。

二十一歲的時候,看到在杜曉彬難產的千鈞一髮之際,李然面對杜曉彬“保大人還是保孩子”的逼問中一言不發,一切都昭然若揭,無需多言。

李然對杜曉彬有諒解有寬容,這都屬於愛,可惜不是愛情的“愛”。選擇杜曉彬不是愛情的開始,而是愛情的結束,李然的責任和夢想都在給杜曉彬添加砝碼,選擇對一個不愛的人死心塌地比孑然一身更顯示了李然對愛情的心如死灰。杜曉彬媽媽的到來不僅拆穿了杜曉彬的身世謊言,也讓人懷疑杜曉彬在西藏所做的一切都是事先設計,只是技巧高超,浪漫文藝,滴水不漏。可是李然沒有怪她,換做任何一個人,李然都會包容,因爲李然從來就沒把她的話放在心上,因爲李然不會再愛了。

李然再也不是小爸爸了,他成了真正的爸爸,咪咪的爸爸,可媽媽不是濛濛。

過着相夫教子生活的本應是周蒙,以粗糙和漂泊感受生命和靈魂質感的本應是李然,可最終靠山屯支教穿粗布麻衣、用蠟燭照明的卻是周蒙。你不肯離開江城,不肯離開爸爸,可最終呢?爸爸離開了你,李然拋棄了你,江城更是對你毫無挽留之意憐憫之情,所有的一切都變成了一廂情願。

其實濛濛的內心足夠強大,可以獨立,可以享受漂泊,但前提是李然離開她,從而得以成長,這或許就是愛情與生命的悖論。她是那樣隱忍,拒絕宗禹將喪父的事情告訴李然,默默承受着命運所交付的一切,她再也不懼怕失——她已經一無所有了,等待她的將是鳳凰涅盤。

除了濛濛,宗禹和王勃也愛的`深沉,朋友說宗禹是根“攪屎棍”,對,他像個掃把星,沒有他,李然不會認識濛濛,不是他在酒桌上提起杜曉彬,李然不會與她相見,如果他沒有說漏嘴,杜曉彬不會西藏;正是因爲這些,他最後把自己逼成了活雷鋒,以期彌補曾犯的過錯,可老天實在是苛待他,苛待每一個心懷愛意的人。而勃起的王勃自不必說,愛杜曉彬愛到了無私,一副超我的狀態,其實正如王勃所說,他纔是最適合杜曉彬的,可是杜曉彬太倔強。

片頭曲是《送別》,畫面是濛濛獨自彈奏的背影,鋼琴上還有她與爸爸的合影,讓人心酸至極,送別李然還有爸爸,你們一個了北京,一個了西藏,你們都說會回來,可是誰也沒有回來。

鏡頭足夠唯美,讓我一次又一次對蘇州心之嚮往,江一燕很棒,《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名字起得過於矯情,大而空,還不如叫“送別”或是什麼。片名什麼都沒告訴我們,但是片頭曲原本的歌詞卻道出了這部戲的意境與真諦。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