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通用18篇)

本文已影響 3.13W人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辛德勒名單》觀後感(通用1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通用18篇)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1

幸好後來畫面轉成彩色的了,給人予希望,我也長長舒了口氣。

彩色的畫面中,那些倖存的猶太人表情莊嚴地來到一座看似普通的墳墓前有序地進行祭奠。這看似普通平凡的墳墓裏卻安躺着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就是奧斯卡、辛德勒。

他曾經是一位十分富有的德國老闆,在德國人血腥屠殺猶太人時,他和許多高級德國軍官認識。當時他完全可以榮華富貴下去,但他不像其他德國人那麼殘忍自私,正義和良知最終讓他做出營救猶太人的決定。

他開始用大把大把的金錢,鑽石賄賂各級軍官,並按人頭買下了數千個即將送往可怕的奧斯維幸猶太人。找藉口說是把他們應聘爲工人,而他卻讓猶太人整天在工廠了自由做事,工廠根本不生產一樣東西。最終他的錢用光了,破產了。

後來,德國投降了,在二戰中輸了。因爲辛德勒是德國人,所以他的下半身便是不斷地逃亡。

雖然他的物質沒有了,但他善良和正義的偉大壯舉留在了所有人的心中,他得到了人們的尊崇,早已超脫了物質層面。

電影畫面由黑白轉成彩色,這是爲你辛德勒轉的,也是爲正義轉的。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2

今天晚飯後看了一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這其實不是第一次看了,之前看的經常被打斷,沒能完整看下來,今晚一直持續看到了十點多。這部電影的確是經典之作,有着觸動人心的力量。

在納粹殘暴環境中猶太人仍保持對生活的熱情,“最糟的已經過去了”給予他們希望,使其擁有活下去的勇氣,在猶太街區,人們聚在一起說着話——“現在我不用擔心誰來搶我的生意了”、“我好一陣子沒能好好想想了,現在總算可以想點事情”、“從來沒有比現在更自由的了”,這些話看似平常,卻是充滿能量的,他們在影響周圍,讓環境變好,就是這些能量讓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難面前堅強地活了下來。

當看到辛德勒的猶太倖存者在辛德勒墓前放置石頭表達感謝與敬意時,我在想:“我過世後,我所希望的他人的評價又是如何的呢?”

每當看到猶太人遭受苦難,卻仍保持對生活的樂觀,我的內心對我說“你現在的日子是多麼的幸福呀,生命短暫、脆弱,請像影片中的猶太人一樣珍惜生命,熱愛生活,不要被無謂的事情困擾,你可以活得更快樂的!”

腦子一片漿糊,我感到還有很多想表達,卻又無從說起,我想這是否就是一部好電影的動人之處。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3

《辛德勒名單》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一件悲慘的事情。德國軍隊佔領波蘭以後,開始大批屠殺猶太人,他們可以很隨意的屠殺猶太人,比如說用毒氣室、狙擊、焚燒、活埋等等慘無人道的方法。辛德勒先生看到了這一切以後,非常傷心,他決定拯救猶太人。於是他運用自己的頭腦和智慧開了一家工廠,專門生產軍需品。他先拿出名貴的酒和錢財來賄賂那些軍官,然後再用錢買來很多猶太人,讓這些猶太人在他的工廠裏做工人,這樣就可以不被送到集中營去。工廠裏的所有工人都非常尊重和感激辛德勒先生,他的大仁大義讓全世界的猶太人都感動。他利用這種方法拯救了1100猶太人,戰爭結束以後,辛德勒宣佈他將要離開這座工廠,所有的工人都將被解放,而辛德勒卻自己逃亡在外。

看完這部電影,我對戰爭了解了很多,我原先一直夢想着參加戰爭,想到戰場上撿子彈、撿槍。可我現在才明白,一次戰爭會奪去多少人的財產,多少人的性命啊!戰爭是殘酷的,它不會因爲你的地位有多高,就不會去靠近你,戰爭是隨時可以發生的,希望以後再也不要發生戰爭了。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4

黑白,正如影片給人的視覺效果,從頭至尾影片都籠罩着一層莫名的憂傷,一種淡淡的壓抑。跟《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樣,影片站在德國商人辛德勒的角度真實的展現了二戰時期納粹的暴行,與之不一樣的是,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來自德國的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二戰時期利用價格便宜的猶太人大發戰爭財,但隨着與會計伊扎克·斯泰恩以及衆多猶太人的相處,辛德勒的良知開始覺醒並且不惜冒生命危險反叛納粹,原先的商業性工廠最終成爲了猶太人的避難所。影如其名,看着他一次又一次去爭取名額,看着眼前的名單越來越長——這意味着,更多的猶太人將會被拯救,然而“如果我的生活不那麼奢侈,我能夠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賺點錢……我太荒唐揮霍了……”辛德勒仍然在自責,在懺悔,想必所有人都會被感動吧!影片的結尾,是辛德勒的墓地,千言萬語匯成一句“感恩永遠不變”,這是所有猶太人由心中發出的對辛德勒最真摯的感激。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5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很長,需要有很大的耐心細細觀賞。影片給人的震懾力很大。我爲納粹的種種毀滅人性的行爲而感到髮指,那些堆積如山的屍體,那些奔涌而出的血液,即使是黑白的,也叫人感到戰慄。

是的,恐怖像黑夜一樣佈滿整個世界,人們彷彿失去了所有希望,紛紛陷入絕境。而正是辛德勒的一份名單,解救了1000多苦難的靈魂,在我看來,1000多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無數累加的希望,傳遞到每一個後代。

我們,也曾看到影片中的富有深意的彩色。首先是希望的泯滅,在以個普通猶太家庭對經典的吟誦,蠟燭燃燒殆盡,只剩最後一絲青煙,接踵而至的是他們的末日。再有,是微弱的希望存在,表現在一個傳紅色衣服的小女孩,她是如此天真爛漫,卻正經受着無以復加的痛苦折磨和恐慌,最終被無情的殺死,紅色隨之褪去。最後是希望的重生,依然是熒熒的燭光,1000多人獲救了,解放了,獲得了新生。

他們以及他們的後代,一起紀念辛德勒這一代表了,最黑暗之中的光明之神,心懷着最大的虔誠。

真心的希望,世界沒有紛爭,沒有謾罵,沒有仇視,沒有殺戮。我們擁有的都是愛與和平。讓希望鋪滿大地。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6

《辛德勒名單》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一件悲慘的事情。德國軍隊佔領波蘭以後,開始大批屠殺猶太人,他們能夠很隨意的屠殺猶太人,比如說用毒氣室、狙擊、焚燒、活埋等等慘無人道的方法。辛德勒先生看到了這一切以後,十分悲痛,他決定拯救猶太人。於是他運用自我的頭腦和智慧開了一家工廠,專門生產軍需品。他先拿出名貴的酒和錢財來賄賂那些軍官,然後再用錢買來很多猶太人,讓這些猶太人在他的工廠裏做工人,這樣就能夠不被送到集中營去。工廠裏的所有工人都十分尊重和感激辛德勒先生,他的大仁大義讓全世界的猶太人都感動。他利用這種方法拯救了1100猶太人,戰爭結束以後,辛德勒宣佈他將要離開這座工廠,所有的工人都將被解放,而辛德勒卻自我逃亡在外。

看完這部電影,我對戰爭了解了很多,我原先一向夢想着參加戰爭,想到戰場上撿子彈、撿槍。可我此刻才明白,一次戰爭會奪去多少人的財產,多少人的性命啊!戰爭是殘酷的,它不會因爲你的地位有多高,就不會去靠近你,戰爭是隨時能夠發生的,期望以後再也不要發生戰爭了。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7

辛德勒在解放前夕回想自我的所作所爲,他痛苦懺悔自我浪費了好多錢,這些浪費的錢本能夠用來挽救更多的生命,那樣一個高大偉岸的人,在矮小的史登肩上哭成淚人,讓人心疼。而解放前夕,德軍下令在凌晨前屠殺更多的人,可大多數德軍早已心灰意冷,所以最終的屠殺任務也就不了了之,免去了一場浩劫。

最終的最終,時間流逝沉澱後的我們,這一生來得圓滿嗎?有哪些遺憾的事?是因爲什麼還會感到遺憾呢?大概是沒把某件事做到最好吧,又或者爲做錯了事而後悔?真的盡力了吧,可是自我覺得做的不夠,可是別人說已經很好了?

可能像辛德勒一樣,他已經付出了比他人多千百倍的努力,被這1100位猶太人感激尊敬,可回想過去的種種,他爲自我曾擁有的奢靡生活而感到悔恨,也許能感受到這悔恨的人都屈指可數,我們的目標總會或多或少地高於現實,所以只要回想起這份努力時自我已經盡力,結果就是最好的,也就沒有理由去後悔。但如果做了惡事並且沒有彌補留下的惡果,就會用整個餘生回味着苦澀的味道。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8

其實很早以前就有聽說過這部電影,但總是沒有開始看。今天終於有機會能夠坐下來、靜下心來觀看這部電影,我感到慶幸,幸好是在這個時候纔看的,不然微薄的耐性會讓我用吃零食或者打瞌睡這種行爲來度過這黑白的三個小時,如果真的是這樣,不知道我會錯過多少。

這部影片再現了二戰期間德國士兵攻佔波蘭後,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傾家蕩產保護了1200多名猶太人的故事。我之前也有看過類似背景的電影《美麗人生》;《美麗人生》是從猶太人的角度去講述整個故事的,而《辛德勒的名單》則是從德國人的角度來講述故事。主人公辛德勒是一個商人,剛開始認爲猶太人聰明且勞動力廉價從而在自己的工廠中廣招猶太人,他是一個商人,他的行動起源是爲了盈利,他沒有傷害來到他廠裏的猶太人,這比在集中營工作不知道好多少。於是到後來傳出了“辛德勒是個好人,他不會傷害猶太人”之類的話,辛德勒感到害怕,他拒絕了猶太女性對他提出的救出她父母的請求;但畫面一轉,那一對老夫婦從名單中被挑了出來,進入了辛德勒的工廠。

辛德勒變了,和以前不一樣了,片中沒有明顯交代辛德勒變化的原因,但我更願意相信是一個人良心的覺醒。在猶太人被困在擁擠的車廂裏時,辛德勒以“這樣很好玩”的理由向車廂內灑水,事實上他這樣的行爲給車廂中的猶太人帶來一瞬間的舒爽。辛德勒也用自己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阿蒙,讓他知道什麼是權利。這部電影和其他的不同之處在於,他並沒有爲了偉大而忽略人性,辛德勒作爲一個商人的投機,奸詐,在前半段都可以看出來,但這並不影響他的偉大,因爲這很真實。

在很久以前就對猶太人有一種莫名的好感,可能是許多很聰明、在世界上很出名的人都是猶太人的緣故吧。片中的猶太女性在面對體檢時,將手指咬破,把血抹在自己的臉上來掩飾自己的蒼白;小孩子在面對危險時不是慌慌張張,而是結伴躲藏。這樣子的一個民族卻一直經歷着磨難,但他們的頑強、樂觀、智慧讓我十分佩服。片中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英雄,因爲在面對危險時每個人都是英雄。在面對危險時,整個民族的堅韌一覽無遺,他們所爆發出來的勇氣和足以摧毀一切團結,讓他們走到了今天。

在影片的結尾,當收到倖存的猶太人送的戒指,戒指上寫着猶太民族的諺語: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一個世界。辛德勒的情緒開始崩塌,隨之而來的是自責、後悔和無力。“如果把車賣掉我還可以救十個人,如果把金徽章賣掉我還可以救兩個人。”辛德勒在傾家蕩產即將踏上逃亡之路前,自責感淹沒了他,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錢掙得不夠多,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辛德勒在最後終於大哭出聲,偉大的人在這一刻徹底散發出了光輝。他的愛與付出,讓蒙受重創的猶太民族有了復興的基礎。

事實上,無論是對於那羣猶太人或是那段時光,辛德勒都是黑暗中最亮的光。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9

《辛德勒名單》真實的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護1200名猶太人免法西斯殺害的,真實的歷史事件。

影片開始,猶太人圍立桌旁衷情聖詠的心聲是傳統的祈禱儀式,搖曳閃動、集束不定的燭光隨着合聲的減弱漸漸被黑色吞沒。影片由彩色切換爲黑白兩色的畫面。貫穿影片始終的悽慘哀惋的小提琴獨奏和幾近無伴奏的混聲合唱給出的強弱和諧依然不失聖詠的曲式,一位小女孩衣裙上的紅色亮點短暫的跳動給出的生命色彩仍然不忘立虹爲記的永約。影片結尾處伸開的地平線上,聖詠的基調展開世俗的旋律擁過來黑壓壓的一羣人,畫面果斷地轉爲彩色的鮮豔,橫掃一切的光明,“我使雲彩蓋地的時候,必有虹現在雲彩中,讓世界五顏六色。”

或許在開始的時候,奧斯卡。辛德勒並不是爲了救猶太人而開設工廠的,因爲畢竟他是一個商人,一個精明發戰爭財的人,他選取猶太人做工人,是因爲他們是最便宜的勞工,開始的他便是爲了獲取更多利潤這個目的。這些猶太人得到搪瓷廠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暫時的安全,沒有受到殺人機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心中的避難所。

奧斯卡。辛德勒,一名納粹分子,他應該早就知道德國人建造的火葬場及煤氣室,早就聽說,浴室和蒸氣室的噴頭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氣。他早就知道猶太人遭受納粹軍隊的殘酷逼害——電影中有一幕:一列列火車,一節節車廂載滿了猶太人的衣物——他們的鞋子,他們的金器,他們的衣服,成堆成堆的,堆成好幾座小山,當一把一把金牙仍在驗收員面前,他擺出一副厭惡又無奈的神情,接着便是拿起放大鏡驗證它的真僞……並不是所有的德國人都仇視猶太人,那個驗收員心中應該有些爲自己身爲德國人而羞愧吧。

奧斯卡。辛德勒應該也有這種感受吧,1943年,克拉科夫猶太人居住區遭受到的殘酷血洗,他偶然地在遠處看到了這一幕——無數的猶太人被從家中趕到了街上,一陣陣槍聲之後,一羣羣猶太人倒了下去。入夜了,以爲安全了的猶太人從各自藏身的地方"走"了出來,從地板下面,從牀鋪下面,從鋼琴中……但是他們還沒來得及呼吸一口安寧的空氣,耳邊又響起了槍聲……血從天花板上滲出,從牀鋪下流出……一位德國指揮官悠閒地彈起了巴赫的樂曲……其時,一位德國軍官對辛德勒說:"今天是歷史的時刻,今天將會被紀念。600年前,猶太人到科拉科落了腳,他們在商業、科學、教育、藝術上興盛起來,他們一無所有的來,一無所有,卻發了跡,六個世紀,形成了猶太人的科拉科,到今天晚上,六個世紀的歷史成爲謠言,它們從未發生過,今天才是歷史。"

“今天是歷史的時刻,今天將會被紀念。”

是啊,是會被紀念的,是罪證的印記!猶太人的鮮血染紅了大地,更震撼了我們,生命的消逝是如此的輕易,那個遙遠的年代——猶太人的生命無法由自己掌控,不必說,那站成一排的人們被同一顆子彈穿過節約出一堆可悲的屍體;不必說,那兩鬢斑白的老人被年輕的手掌呼過迴響出一種人性的泯滅;不必說,那些堆成山的屍體被烈火無情的吞噬焚化出一片窒息的血色;不必說,曾經天真無邪的孩子爲了生命和延續只能躲到臭氣熏天的糞坑裏;不必說,一支發不出子彈的壞槍對着老人的腦袋不停響起,甚至不知道哪一發會真的射出他只能這麼無力在死亡線上等待……我們啊,生活在安逸的年代,從沒有想象過那戰火硝煙的年代是怎麼的一回事,只是淺顯地瞭解當中的皮毛。我們能夠握住我們自己的生命,生存或死亡由我們自己來選擇,那時的猶太人呢?他們不能!

殘酷血洗,揭示出納粹分子的醜惡,那時多麼的令人氣憤,生命在他們眼中到底是什麼!辛德勒醒來了,他的良心使他脫離魔鬼的行列,那時的他只有一個想法:儘可能更多地保護猶太人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於是他制定了一份聲稱他的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工人名單,通過賄賂納粹官員,使這批猶太人得以倖存下來。

獲取暴利之後的他曾對他的妻子說:“我敢說這裏的人,他們不會輕易忘記辛德勒,他們會說;奧斯卡·。辛德勒人人都記得他,他做出了傑出的事,他能做別人所不能的,他空手來到這裏,帶着兩隻旅行箱離去,裝滿了世上的財富。”說那番話時,他追逐的是金錢,但最後他得到了比金錢更可貴的財富——永恆。

施義的與受益的相互感激成就拯救的歷史——人們是永遠都不會忘記的。

戰爭結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與猶太人告別。那時辛德勒哽咽地說:“我花掉了太多錢……我本可以……這輛車——十條命……這枚胸針——兩條命……”他,認爲自己做得不夠。

“我本可以救出更多人的。”

那一刻,心裏那道情感的防線很輕易的垮掉了——爲他所感動,他已經很努力了。“你已經做了很多。”猶太人Stern安慰道。

影片結束時,是辛德勒的墳墓,那些在戰前曾經獲得辛德勒救助,而幾十年後已步入暮年的猶太人,以及他們的後裔代表先人走過墳墓,都在墓碑上放一個代表"感恩永遠不變"的石塊作爲敬禮。

那一紙名單見證了生命的永恆,那一枚指環在歷史的長河中閃着灼目的光芒,“救人一命等於救全世界”,那是多少條生命啊,長眠在耶路撒冷的的辛德勒,用財富買到了永恆,成爲永不被遺忘的記憶,這是生命的見證!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10

生命的見證《辛德勒名單》。寫下這個題目。腦中思緒萬千。卻不知從何說起。那份凝重與深刻就足以是呼吸無從落腳。我看到身邊朋友。那輕鬆的姿態和歡笑的面孔。我看到湛藍的天。粉嫩的桃花。新綠的樹枝。有陽光暖暖的照在身上。我感覺到心頭的沉重。連眼角也滲着苦澀。可我沒有哭的勇氣。在歷史的傷痛裏。我找不到詞彙來形容我的渺小。拯救一人就是拯救全世界。整部影片都是黑白基調,但在中間卻出乎意料地出現了一點紅,一個身穿淡淡紅衣猶太小女孩在遠遠的背景中奔跑,那一刻,她彷彿逃離了納粹的魔掌。但在將近結尾處一輛裝滿了屍體的車上,我又看到了那個小小的紅色的身影,那個鏡頭依然是遠遠掠過,卻喚起人心中無盡的悲傷。影片結尾處伸開的地平線上,畫面果斷地轉爲彩色的鮮豔,橫掃一切的光明,讓世界五顏六色。那個時刻,彷彿冰封大地瞬時充滿了陽光,眼淚溢滿了眼眶……

《辛德勒的名單》已經不單單是名單了,而是生命,是承載着1000多人的生命。這部影片讓我對生命和生活的意義有更深的洗滌,當我們浮躁於現在的工作煩惱和生活瑣碎的時候,我們從來都沒有考慮過,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麼的安逸。如果經歷災難,除了生命和親人外,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值一提的。正因爲我們沒有環境的壓迫,所以我們有閒心來煩惱這樣那樣的事情,當我們拼命賺錢,拼命跟這樣那樣的“朋友”處好關係的時候,我們已經忘記了這樣做最根本的目的是什麼。

其實生命的滿足感是很容易達到的,多給自己輕鬆快樂的情緒,多給家人寬容體貼,你會發現傳說中的幸福垂手可得。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11

這是發生在二戰的噩夢,沒人敢相信,在短短六年的時間,納粹黨員無辜殺害600多萬猶太人;沒有人敢相信,納粹黨員以射殺猶太人爲晨練,鍛鍊了體魄,扼殺了良知;沒有人敢相信在漫天的雪花中,高高的焚屍塔冒出的漫天屍體的灰燼,充滿着仇恨,眼淚乾了,心灰了,親人死了,靈魂也滅了;更沒有敢相信,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有一名納粹黨員,用他的金錢,不,是良知和感悟拯救了處於死亡邊緣的1100名猶太人,他就是辛德勒。

看《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心情是沉重的,壓抑的情緒,黑白灰的畫面,清幽的音樂,導演總是善於用長焦去勾勒每一個畫面,調和,厚重,並不在乎太多的細節。沒有血腥味,沒有眼淚,但整個畫面卻時時刻刻充滿着凝重,這種氛圍的火焰,燒得你心頭難受的緊。

辛德勒是一名有錢的商人,起初他只是看重猶太人的廉價勞動力,讓猶太人爲他服務,可在相處中,他們學會了珍重,那是在辛特勒生日宴會上,猶太工人送給他一個並不精緻的蛋糕,他忍不住親吻了送蛋糕的猶太小女孩,要知道,在那個年代,納粹黨人是不準親吻猶太人的,這是違反“法律”的,可他不在乎。我想這是長久壓抑在他心中的情緒吧:這是打從心眼的對猶太人的敬愛,他們聰明,善良,漂亮。可另一名納粹黨員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是一名軍官,可卻不自覺地愛着他的僕人——一名可憐的猶太婦女,當獨自面對她時,他不敢告白,壓抑自己的情緒,愁悶,痛苦着,可憐的他只能將愛情理解爲一種罪惡,他用暴力解決問題,他騙自己說“猶太人是很會勾引人的”,可誰都知道,其實他是不敢面對愛情的可憐蟲。

喜歡導演用黑白的畫面去詮釋問題,影片唯一出現的光亮色彩是一個穿紅色衣服的小女孩,穿梭在徒刑場間,她在尋找親人嗎?還是在躲避廝殺。然而再一次的相見,卻發現她靜靜地躺在海一般的屍體中,仍然是紅色的衣服,卻沒有了亮的感覺,是“灰色”的寂寞。

因爲是辛德勒的工人,那1100名猶太人躲過了被屠殺的命運,最終熬到了二戰結束,德國宣佈投降。其實那每一個生命都是辛德勒用超過十倍的金錢,最終傾家蕩產換回來的。最後一晚,作爲納粹黨員的辛德勒不得不離開他親愛的朋友們,當他接過猶太人送給他的刻着“拯救一個人等於拯救一個世界”的戒指時,他哭了,多年辛苦的難熬的日子都沒有讓他流過眼淚,可今天,就在這個時刻,他忍不住哭了,他懺悔的告訴他們,其實他可以多救一些人,他可以的。

辛德勒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選擇別人不走,不敢走的路,他選擇“拯救一個人,等於拯救一個世界”。在歷史的篇章中,他做了不屬於自己角色能夠做的事,他成功了,他得到了尊重,人們把他牢牢記住。他喚醒一代代人的良知,他被一代代人歌頌紀念。愛國的情懷固然值得尊重,民族的力量固然堅強,可良知和對生命的尊重,是更值得讓人學習的。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後者,這條路是艱辛,危險的。可他,走了下去……

二戰結束了,可我們總是在思考一個問題,在國家與良知之見,在民族與生命之間,在藐視與尊重之間,怎樣去做出正確的選擇?那些年的德國冬天很冷,可辛德勒用良知的火焰保護了1100名猶太人,就如同猶太人所言:拯救一個人等於拯救一個世界······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12

《辛德勒的名單》最有名的應該是紅衣小女孩。初中時音樂老師給我們賞析過這一段的音樂與藝術手法。大家都說這是一個促使辛德勒思想轉變的決定性的事件。我覺得比起其中的涵義,這處藝術處理更加搶眼:視覺上的顏色差異,聽覺上的渲染,前面躲藏的鋪墊,後面看見屍體的悲傷。

若論情節對人造成巨大心理撞擊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個片段:婦女們在運向辛德勒的工廠的途中,都已經開始興奮地討論安息日的晚餐應該怎麼做,一位女士卻偶然間透過纏繞着鐵絲網窗口縫隙看到,路邊一個身穿大衣的小男孩手劃了一下脖子,做出了一個殺人的動作。這是一個不祥的暗示,那位女士不禁用圍巾圍緊了自己的脖子。從一開始在集中營整天生活在不確定性中,到幸運地獲得辛德勒的庇護,再到看到這個手勢時的不寒而慄,令人揪心。

後來她們被送到一個不知名的地方,這並不是先前說好的工廠。她們當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呢?她們究竟是選擇繼續相信辛德勒,覺得他會來拯救她們;還是詛咒辛德勒因爲種種原因將她們賣到這裏,捨棄她們?原本明明可以活下來了,明明火車的目的地會有她們的丈夫或兒子來迎接她們,而現在,爲什麼迎接她們的是化工廠的濃煙,是軍隊的暴力?她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種巨大落差的窒息感,使我不禁瑟瑟發抖。

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想起了另外兩部相似的戰爭題材的電影:《血戰鋼鋸嶺》和《南京!南京!》。

雖然《血戰鋼鋸嶺》與《辛德勒的名單》都是真人真事所改編的,《血戰鋼鋸嶺》的部分場面甚至比《辛德勒的名單》還要血腥殘忍,他們上懸崖後要跨過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屍體,看着斷肢殘臂七零八落地散在自己身邊,看着戰友被噴上別人的腦漿後自己的腦漿也馬上被打出來了。但是這並沒有激起像《辛德勒的名單》那樣心靈上的恐懼。我覺得可能是《血戰鋼鋸嶺》中的主要突出的是真實的血腥感,而《辛德勒的名單》突出的是內心的恐懼。

還有一點,《血戰鋼鋸嶺》男主角人物塑造不夠立體。男主人公在影片是那種不能讓我們產生共鳴的英雄。從邏輯上來看,上戰場不拿槍,有點過於戲劇化,總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辛德勒則是一個立體人物。從一開始的只圖利益,到傲嬌地假裝自己不想救人,再到與軍官周旋,散盡自己的財產,到最後痛哭着後悔:我還可以多救些人的。這樣的人物是豐滿的,是有邏輯存在的,是可以讓我們共鳴的。

與《南京!南京!》比較,我還是想要“點名表揚”《辛德勒的名單》中的拍攝手法。《南京!南京!》講的是南京大屠殺,同樣用了黑白拍攝的手法,來渲染事件的悲傷性,但是沒有像紅衣小女孩這樣一個有視覺突出感的人物出現。《南京!南京!》中的敘述也有些雜亂,而且並沒有一定的劇情主線,感覺一直在說日本人如何殘忍,中國人如何可憐。它鏡頭的表達也略顯拖沓,常常把一個鏡頭放太長時間,觀衆們都視覺疲勞了,還不播出下一個鏡頭。

《辛德勒的名單》不管是從人物塑造,還是從電影拍攝手法來看,都是一部當之無愧的經典電影。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13

影片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了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大規模奴役屠殺猶太人的一段沉重的歷史。

當猶太人被趕往猶太區時,街頭的納粹人高聲喊:快滾吧!該死的猶太人!透過黑白的影片,我看到那些猶太孩子眼中的光漸漸黯淡,他們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是無盡的苦難與折磨。我不敢想象,他們都還那麼小,心中的憧憬與對美好的嚮往就這樣被蹂躪;就像這黑白的畫面,壓抑得令人窒息。納粹對猶太人的黑暗統治使猶太人徹底成了他們的奴隸。廉價的勞役成了猶太人生存的唯一選擇。後來,電影中出現了一個人物戈特,他把屠殺猶太人當成樂趣,在他的眼中看不到任何憐憫與寬恕,他僅存的只有拒絕、殺戮和無法言語的暴戾。

我仍記得他的猶太女傭海倫說:我捉摸不透他的喜怒哀樂,我不敢靠近他,我感覺他隨時都可能殺了我。我還記得她眼睛裏噙滿淚水,恐懼的眼神與抖動的身軀如暴風雨般滌盪着我的內心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羣逃難猶太人中的一位身着紅色大衣的小女孩,她是這部影片中唯一一抹鮮紅色,她天真無邪,活潑可愛,蹦蹦跳跳尋找着避難的地方,這一幕恰巧被辛德勒看到了,或許是被紅衣女孩所震撼,他的目光久久不肯離開。女孩在一個沙發底下藏身,她悄悄的趴着,露出笑容。可看到這裏的我心卻如刀割一般痛,她多像一個天使!可混然不知惡魔的魔掌終會伸向她。後來,當紅衣女孩再次出現時,是在運屍車上,她的紅色大衣依然很鮮豔,可那已不再是希望了,而是我們心口的一顆硃砂痣。

電影的主人公辛德勒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德裔家庭,家境優渥,懂得享受美好生活。後因經濟大蕭條家道中落,來到克拉科夫尋找發財機會,交際手段高明,能言善道,靠敲詐勒索,讓猶太富商給他投資;長袖善舞,靠賄賂德國軍官取得官方合約。空手套白狼,短短的時間之內從兩手空空發展成了大富翁以及軍方的好朋友。他的本意是發財,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讓他親眼目睹了納粹黨人的殘酷暴行,看到了猶太人被肆意地踐踏和殺戮,他沒有選擇冷漠和逃避,而是巧妙地出手相助。他用高超的交際手腕買通軍方,讓猶太人到工廠來做工,讓他們短暫逃離集中營的地獄;找個測試消防水管的藉口,給火車內飢渴的猶太人帶去生命之水;安慰悲苦絕望的女傭;勸告殺戮成性的軍官用寬恕的管理方式;最後鑄就了閃耀人性光輝的名單。不惜散盡錢財,置自身於危險,保護素昧平生的猶太人。人性的光輝在他身上層層釋放。

一流的智慧總是自相矛盾的在辛德勒身上完美展現,他既自私自利、縱情聲色犬馬,又堅守善良的道德底線,彰顯人性的光輝,這是一個真實的人,完美的人。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三好學生,但在關鍵時刻選擇了做沒有惠及個人利益,但卻正確的事情。

戰爭,能揭露一個人的醜惡嘴臉,也能展現一個人閃光的一面。辛德勒在看到猶太人的慘狀後,用自己的大部分財產換取猶太人的命,他的名單上打印着一千一百多個人的名字,這不僅是名單,更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辛德勒捨棄了很多東西,卻保護了一羣生命,一個民族!

在猶太人成爲自由民時,他們用唯一的金子爲辛德勒做了一枚戒指,上面刻着:當你拯救了一個人,就等於救了一個世界。

這是辛德勒對自己的救贖,他的善行使一千多個人得以生存。想必,這是人性的光輝,是我看到的在這部影片中納粹人的唯一閃耀的光芒。我時常想,假如我是辛德勒,我會傾其所有拯救猶太人嗎?假如我是戈特,我會殘忍無情地屠殺他們嗎?又或者我是那個時期的猶太人,我是否能忍受避難時躲在糞坑裏?是否能不懼怕死亡?我該怎麼生存,又該怎麼死去。我無法知道,因爲我的懦弱,因爲我沒有勇氣去面對,更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所以,我只能當一個旁觀者,爲辛德勒的光輝讚頌。爲戈特的殘忍而憤怒,爲無辜遇難的猶太人而惋惜,爲倖存的猶太人祝福。

時至今日,難忘的是那份厚重的名單,更歷歷在目的是黑白畫面中穿梭在人羣中的紅衣女孩,她是最熾熱的火焰,也是人們心中最灰暗的角落。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14

朦朧的燭光,老式打字機的吱嘎作響,娓娓道來的一長串的人名,開始講述一個漫長的故事。從1939年的九月開始,到1974年的十月三日結束。中間是一場令人髮指的暴行和一個高尚而偉大的靈魂,還有一曲對生命的輓歌。

當一批批生活在波蘭的猶太人剛剛帶着全部家產被迫搬到位於德國克拉科夫地區的隔離區生活的時候,辛德勒還是一個生活在燈紅酒綠中的不折不扣的商人兼納粹軍官,打算髮一筆戰爭財。他選擇僱傭隔離區內的`工人,也僅僅是爲了低廉的成本。他的猶太會計師斯泰恩在隔離區的街頭四處奔走,僞造資格證發給教師和音樂家,讓他們倖免於難。這個出發點讓辛德勒日後在目睹了納粹的屠殺後不惜資產拯救了一千一百餘名猶太人,也讓他最終傾家蕩產在拮据中死去。因此而重獲自由的倖存者,一一來到他的墓前,按照猶太民族的習俗在他的墓碑上放上石頭,紀念他的善行。

當初在辛德勒逃亡前工人贈與他的戒指的上,刻着一句格言:“凡救一人,即拯救了一個世界。”

這是整部電影最好的簡介,無需其他。

我們看到孩子們手拉着手,跟着廣播裏的曲調齊聲歌唱,然後走上開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列車。婦人以爲只是一時的分離,讓家人吞下藏有金粒的麪包再走出家門。大夫用聽診器探聽牆壁的夾縫中是否藏有人,帶來死亡的訊息;納粹士兵射殺了老者後,反而微笑着哄失去丈夫的老婦人懷裏哭鬧的孩子,天空中灑落死難者的骨灰……這裏是種族滅絕行動開始後的克拉科夫隔離區,一個人間地獄。

但人性的光輝無論在何等陰暗的角落都會存在。除了辛德勒的善舉,那個被死亡的陰影籠罩的種族裏,一樣可以見到靈魂的光輝。印象最深的是一對醫生夫婦,他們在納粹軍人闖入診所之前讓彌留之際的病人服下藥物,有尊嚴的離開人世。一切結束之後,妻子微微昂起了頭,直視着沾滿鮮血的槍口。她的眼神裏只有輕蔑和不屈,坦然而從容,沒有恐懼和妥協。這是凝聚着一個種族全部尊嚴的一瞥,代價是多餘的一聲槍響。

還有幫助一對母女逃脫的小男孩,爲了不顯虛弱而被送往毒氣室,用針扎破手指,將鮮血抹在臉上顯得臉色紅潤的女工,跳進污穢的下水道求生的孩子們,還有急中生智扮作收拾路面的軍人而倖免於難的男人,他們的智慧背後是對生命的渴望,需要絞盡腦汁用全部的計策去換取苟且偷生的權利。

他們要面對的就是這樣可悲的選擇,甚至沒有周旋的餘地。

整部電影的氛圍就是如此壓抑,以至於中途只出現了一種顏色,那是一個在混亂擁擠的人羣中穿梭,微笑着躲在牀底下的紅衣女孩,她的存在似乎讓人看到了希望,也是整部影片的點睛之筆:在一片壓抑的黑白色中的暖色,他們沒有殺害她,沒有人發現她的藏身之所。渺小而不起眼的紅色在浩劫中帶來了生的希望。

但有人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看見這個紅衣女孩是在一列將遇害者的屍體送往焚屍爐的隊伍裏,在各式各樣的衣服裏有一抹刺眼的紅色映入眼簾。那個無辜而善良,甚至不知道自己處境的女孩沒有逃脫命運的玩弄。

整個種族清洗的血腥和殘暴就這麼輕描淡寫卻毫無保留的被這一抹醒目的紅色所揭露,辛德勒所抱有的最後一點僥倖被它碾地粉碎,他義無反顧地投入了全部資產開始營救那些無辜的人們。無法繼續忍受一個個生命再次從他的眼前流逝而自己無所作爲的辛德勒,也許象徵着另一種靈魂深處的暖色。就像開頭出現的燭火,光芒微弱卻滲透出人性之善,無法照亮整個被捲入戰爭漩渦的民族,卻能讓那些倖存者重新獲得尊嚴和生活的希望。那張名單拯救了無數生命,而名單之外則是深淵。

影片的結尾,重獲自由的人們聚集在天空下,世界重新擁有了色彩,這是一個民族的絕處逢生。一曲交織着善與惡,人性的毀滅和重生的輓歌在辛德勒的墓前緩緩響起。長達三小時的影片就這麼落下帷幕。但這個沒有大起大落的故事已經打動了無數觀衆。

所以,我們也願意在時隔多年之後往辛德勒先生的墓碑上輕輕放下一塊石頭,來紀念這個延續了無數人生命的老者和在那段歷史中逝去的靈魂,還有那一抹永遠不會被時間的流逝所吞噬的人性深處的暖色。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15

辛德勒,生於1908年,德國投機商人,好色、生活糜爛,是納粹中堅分子。戰爭期間辛德勒僱傭猶太人,因爲猶太人是波蘭最便宜的勞工。1943年,納粹對猶太人的瘋狂屠殺,使辛德勒最後一絲希望破滅。他開始用一切辦法,拯救猶太勞工。他的廠有七個月沒生產一件合格的武器,而且他傾其所有養活廠裏的猶太人,並賄賂黨衛軍官。他的覺醒,始於人性,始於心底的一種震顫。這與民族、政治、軍事毫無關係,只是人道主義,爲了保護那些隨時面臨死亡威脅的猶太人。他沒有獲取任何一點好處——散盡家財、隨時被黨衛軍懷疑,而且在戰後還有可能被捕。但他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一往無前,從不後悔。孔子說:“仁者愛人。”孟子說:“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辛德勒沒有讀過孔孟典籍,但他做的事情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心都是相同的,他們只有一個理念——做正確的事而不求回報,儘自己的一切努力。辛德勒在救贖,他所做的一切,不求報答,不求聞名於後世,只求於心無愧。他沒有公開地反抗納粹,沒有走到街上散發傳單,但他做了更偉大的事業,因爲他,1200個猶太人的生命得以延續。猶太人敲掉自己的銀質假牙,送給辛德勒一枚戒指,上面用希伯來語刻着銘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那是最樸素的禮物,象徵了猶太人純潔而質樸的心,但他還在爲自己保留一枚金質勳章而懊悔——雖然他已經拿出了全部積蓄來拯救猶太人的生命,但依然覺得自己做的不夠。

中國人喜歡花好月圓的結局,然而歷史告訴我們,辛德勒戰後的戀愛、生意都受到挫折,晚年靠猶太人的接濟維持生活。好人不一定有好報,但我們依然希望所有人都做好人——只有大家都成了好人,這個世界纔會變得更加美好。辛德勒不會後悔,因爲生命比財產更重要。在他敲出那些名字的一刻,就已經做出了抉擇,他拯救了生命,也救贖了自己曾經墮落的靈魂。

影片結束時,黑白的屏幕轉爲彩色,已經步入暮年的猶太人,或者它們的後人,在墓碑上留下代表感恩的石塊……每一個石塊,都代表了當年的鮮活生命啊。沒有哪個民族是優等的或者劣等的,我們只知道任何一個生命的存在,都該受到尊重,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存在下去的資格。所以,辛德勒的救贖,才顯得充滿意義,那是戰爭中善良的人性。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16

影片《辛德勒的名單》是大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於1993年拍攝的一部轟動世界的宏篇鉅製。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是納粹黨黨員。他善於利用與納粹軍官的關係謀取最大的利潤。在被佔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然而這些人得到了這份工作就等於得到了暫時的安全,作爲戰爭的生產者而免受屠殺。然而納粹對猶太人殘酷的迫害使辛德勒越來越不滿。這時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儘可能多的保護猶太人,使其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威脅。他制定了一份聲稱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工人名單,通過賄賂納粹官員,使他們的一一倖存下來。他越來越受到了納粹的懷疑,但他每次都很機智地躲過了迫害,一如既往地冒着生命危險營救猶太人。

我覺得納粹簡直是太殘忍了!像瘋子一樣地迫害猶太人,可以說是不把猶太人當人:他們命令軍官把猶太人關到條件極差的集中營;有用的就留着幹一些事,只要乾的事稍微有一點點不好就會被殺死,甚好至這些軍官只要心情不就會亂殺人;那些老弱病殘的就更別說了,只有送到奧斯威辛就先把頭髮剪了,再把他們毒死,最後用火燒掉。

我覺得辛德勒是一個好人,是一個有同情心的好人。也可以說是納粹黨裏的正常人。因爲在戰爭這個殘酷的現實社會裏,所有的人的人格都已經扭曲變形了。但是辛德勒沒有,他還是一個正常人,他還有人格,還有作爲一個人的基本良知:剛剛開始他用猶太人是爲了賺錢,因爲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當然人肯定有一點貪心;後來他良心發現納粹真的很壞、很殘忍、於是他就開始用錢救猶太人……

可見和平真的很可貴啊!我們應該盡力去維護它!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17

看完《辛德勒的名單》,眼淚又一次不住的落下,儘管不是第一次看,可是仍然有種揪心的感覺。看着喻示猶太人悲慘命運的黑白畫面,聽着夾雜在猶太兒童清澈無比的聖歌歌聲極其不協調的槍聲,整個影片默默地展示着那段哀傷的過往。特別是那個紅衣小女孩懵懂地穿行於人羣,與再次出現在運屍車上的對比更是讓人悲傷。猶太民族遭遇的是一段陰暗的歷史。在希特勒的領導下的第三帝國期間,根據粗略統計,約600萬猶太人、數千萬其他人因爲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而被殺。每次讀到那段歷史,我讀有種莫名的恐懼。但是這種恐懼卻並非來自於大規模屠殺本身,而是屠殺是在極其有秩序的組織之下進行的,儘管屠殺對於人類來說確是恐怖的夢魘。不僅僅屠殺是流水線作業式的,就連從區分猶太人到送入集中營的所有程序都是國家機器高效率運轉的結果。而最悲哀的是,每張把猶太人送進死亡工廠的證件都有法官的許可。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納粹時期的司法機關都無法擺脫助紂爲虐這一污點。因爲納粹所有殘酷對待猶太人的法律都是在司法機關的運作中得以順利的執行。也許有人會辯解到,因爲德國法官所受到是實證主義法學的嚴格訓練,所以只能依照法律嚴格執行,哪怕有違本性。可是真實中的德國法院卻經常跨越制定法的界限適用法律,如1939年4月法蘭克福地方法院判處僅看了一德國少女一眼的猶太畫商馬克斯構成“進行侮辱和當衆傷害”罪,其侮辱僅由看了一眼構成,遠遠超越了其司法依據《保護德國血統和德國榮譽法》裏對於侮辱的界定。也許還會有人辯解說,在納粹的思想宣傳下無法辨別這樣的法律是不正義的惡法,更無法拒絕適用違背正義的法律,因爲沒有一個足以使其忽視自身可能遭受迫害的危險,義無反顧進行公正審判的環境。無可否認在很多時候確實是形勢比人強,不得已而爲違心之舉。然而這個理由可以用於普通的德國人,卻無力抹去司法的污點。的確,當時架構於優生學基礎上的納粹法學理論對於屠殺有着充分的理由,但是作爲正義守護者的司法機關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對於人類個體的尊重,這一法律的終級價值目標。在強權之下,也許無法拒絕不正義之法,卻至少可以逃避,至少可以選擇不同流合污。明明知道納粹進行的是屠殺,卻仍然助紂爲虐,這比直接殺人者更加惡劣。無論有着怎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即使是作爲執法者在執行實實在在的法律,依然最終要爲此承擔責任,接受制裁。

影片的主人公辛德勒爲營救猶太人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對於生命的尊重,對於每個個體猶太人的尊重,正是司法機關在整個納粹統治期間的審判裏最重要的缺席者。處於納粹瘋狂鼓吹的優生學理論中,再加上戰爭的背景,受到同化是難免的。但是就連影片裏喜歡拿集中營裏猶太人做活槍靶的阿蒙,亦可以從對猶太女僕說“謝謝”和“我不想把感冒傳染給你”等不少細微情節中感到些許溫情。而最諷刺的是,納粹司法的判決裏連這種極小的人性溫情都沒有,只有冷酷與漠然,不僅對於猶太人,亦包括波蘭人等一切所謂的。最讓我覺得諷刺的案例發生在1943年2月18日,14個波蘭農夫因屠宰了自家的豬被控“非法屠宰罪”,9人被關進集中營,3人被判死刑。此案的司法邏輯竟然是人命不如豬命。只要此案的法官稍稍尊重一下人的生命,哪怕只是憐憫,怎會有出現如此可笑的判決呢?畢竟惡法消極執行與積極執行之間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納粹法官之所以恐怖,是因爲其對屠刀下的弱者生命的漠視與輕蔑。正是這種漠視讓法官的黑袍不再是守護者的象徵,而化身爲恐怖陰影的一部分。

對每個個體的人的尊重不僅僅只是一種人文精神,一種人文關懷,對於法律人而言,它有着特殊的意義。因爲無論是公平也好,正義也好,最終都必須在每個個體人的身上體現,甚至整個司法體系都離不開通過對個體人的適用而建立。公平、正義、民主這些美麗的夢想如果離開人,也不過只是抽象的詞彙象徵。法律也許看起來是冰冷而無人情味的,可是那種對人的尊重卻滲透在法律精神之中,從幾千年前的古希臘就已經開始。正是出於這種尊重,纔有了英國大里“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名言,纔有了威廉一世與磨坊的故事,纔有了三權分立而築起的權力的堤壩,纔有了“無罪推定”的刑法原則,纔有了程序重於實體的實踐……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伯林到德沃金,從古希臘到後現代,從自然法學派到女權主義法學,這種尊重都有意無意的表現在幾千年來各種學派不同學說的字裏行間。學習法律兩年了,感覺自己與普通人最一樣的地方並不在於學到的法律知識,而是感受到的一種法律的精神——平等,尊重,寬容。我想,對於一個合格的司法人員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法律知識的深厚與技巧的純熟,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尊重司法實踐中所遇到的所有當事人。如果所有的司法人員都可以秉持這種態度的話,至少不會出現如此之多的刑訊逼供與佘祥林式的悲劇了。

《辛德勒的名單》的人性光輝反襯出納粹時期司法的恐怖,提醒我們必須用對生命的愛與尊重去驅散那些法官黑袍下的陰影。不僅僅對於惡法如此,對待優秀的法制體系時,亦當如此,因爲尊重每個個體的價值就是尊敬法律本身。缺乏這種尊重的法官極其有可能將制定良好的法律在執行裏變爲“惡法”。也許這部電影並不是有關法學的,但那段歷史的厚重卻透過黑白的影像緊緊地抓住了我們的心,勾起了我們對正義的渴望與希冀,喚醒了和辛德勒一樣的情懷。如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所說的一樣,“《辛德勒的名單》具有回顧歷史、發人沉思的藝術效果,我迫切要求你們去看看這部影片。”希望更多的人能和我一樣被《辛德勒的名單》所感動,象辛德勒一般尊重每一個人。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 篇18

這是一部在彩色電影出現多年後拍攝的黑白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採用了黑白色調,突出了那個環境中的黑暗與絕望。唯有片中一個穿紅衣的小女孩,以及片尾那一千一百多個得以存活的猶太人及其家庭的真實影像,才運用了彩色的視角,才象徵着生命與希望。

一開始,片中的場景還比較接近生活:出手闊綽的辛德勒、歡樂的酒席、擁擠着搬家的猶太人。但之後的鏡頭就充滿了血腥:兩個德國士兵,將一個獨臂的猶太人拉出來,無故地槍斃了;德國軍官高斯,因嫌一個猶太女工程師囉嗦,命令下屬將她槍斃;高斯坐在陽臺上,用狙擊槍對準勞動着的猶太人,對任何鬆一口氣的人扣下扳機;士兵們命令猶太人站成一排,用機關槍掃射他們,又拔出槍,對倖存的兩人開槍……這些鏡頭看了讓人驚心動魄。我相信即使是最麻木的人,看着這一幕幕血案也會感到恐懼和震驚。

辛德勒目睹了這些暴行。作爲一個德國商人,他有大量的財富可以供他揮霍,但他選擇用它們來拯救這些生命。他從高斯手中,飛越了一個又一個猶太人,假稱要讓他們做自己的工人。每一個被買下的人的名字都記在他的名單上,每買一個人都要花一大筆錢。但辛德勒總是不斷地對他的猶太人會計說“多一點,再多一點”。當買下一千一百多人時,他的會計顫抖着拉出名單,說:“這名單太好了,這名單,就是生命。”而辛德勒的工廠並無生產力,他還必須買下軍商的軍備充當產品,搪塞德國軍方。至德國投降時,辛德勒已經傾家蕩產,那些被他所救的猶太人,用自己的金牙熔了一個戒指,送給他,上面刻着“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而收到戒指的辛德勒則痛哭流涕,自責自己做得還不夠。

作爲觀衆,我們可以發現:德國官兵的行爲之所以殘忍而又荒唐恐怖,辛德勒之所以能被稱爲義人,他們的區別實質在於對生命的態度。從德國軍官高斯的言語中,我們感受到他並不把猶太人當作人來看待,而是視爲老鼠、蛇類。但辛德勒將猶太人當作人來看待,所以他向乾渴的猶太人噴水,容納年老的猶太人爲工人,在生日宴會上親吻了猶太女子,並在最後費盡心機留下這生命的名單。可見,善惡之間的距離並不遙遠,思想觀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謬以千里。而不將人當作人來看待抑或是看輕某些人、歧視某類人,所帶來的可能是令人永生難忘的痛苦、災難。

有一則評論打動了我:“看完影片,看到外面的燈火通明,感覺一切的繁華都是一種罪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