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大國崛起貿易戰爭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85W人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國崛起貿易戰爭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國崛起貿易戰爭觀後感

記得以前學生時代,一上中國近代史,我就逃課,有關這方面的圖冊一本也不買,原因是感到這門課的內容悲慘得令人窒息,今天割地明天賠款,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一個接一個,真是太傷自尊了。不僅如此,在國人筆下的中國近代史,深藏着一種強烈的"悲情情結",一字字似乎都用血淚講述着中國百年來的苦難歷程,同時,還在義憤填膺地譴責西方列強的野蠻無理。這是中國人一種獨特的歷史觀、世界觀。央視正在熱播的12集紀錄片《大國崛起》之所以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評,我認爲關鍵之處就是,正面敘述了被我們稱爲西方列強的國家崛起的過程,對國人根深蒂固的歷史觀和世界觀提出了挑戰。

爲什麼會有"悲情情結"

中國的近代史有那麼多"悲情情結",起源於中國自康熙以來緊閉的大門被西方列強的堅船撞開、中國人天朝大國的桃園美夢被它們的大—炮轟開之後。

歷史上,中國一直是重農業輕商業,重陸地輕海洋,重防守輕進攻,自給自足,這使中國完全可以在對外封閉的情況下解決自我生存問題。再加上本身"地大物博",中國人始終認爲,中國是天下的中心,其他民族是未曾開化的,把東邊的.民族稱爲夷,西邊的稱爲戎,南邊的稱爲蠻,北邊的稱作狄,全部都帶有貶低蔑視之意。

這樣一個向來是恩施天下、極少冒犯別人的大國,自1840年以後的一個多世紀裏,前後被西方強迫簽訂了1000多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不僅將自己的領土暫時地或永久地劃歸外國,賠出近20億兩白銀,海關也幾乎交由外國人管理。這的確是每一個炎黃子孫不可忘記的屈辱歷史,特別是中國幾乎從沒主動地去惹誰卻無辜遭受此慘禍,更令人心痛不已。伴隨着腐朽、沒落但又自我感覺良好的中國,被列強連拖帶拉、連打帶壓地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種揮之不去的"悲情"自然在中國人心中長久地沉澱下來。

少講"悲情",調整歷史觀

"悲情情結"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到底怪誰呢?百年後的今天,我們要做的更多的是依然黯然神傷地述說着那段悲慘的經歷、控訴西方列強的暴行,還是更深層次地看待西方崛起的進程,總結那段歷史的教訓呢?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現在回過頭來看那段歷史,生機勃勃的西方與腐朽沒落的滿清王朝之間是絕不可能有什麼"平等"條約可言。無論在自然界還是在人類社會,這都是一個非常殘酷但又無法更改的規律。

對於這個問題,偉人已有高論。馬克思說:"與外界完全隔絕曾是舊中國存在的首要條件,而當這種隔絕狀態被英國的暴行破壞的時候,接踵而來的必然是解體過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閉棺材裏的木乃伊一接觸新鮮空氣便必然解體一樣。"主席說:"要改變‘落後捱打’的局面,就必須打破封閉狀態,實行對外開放。西方產業革命後,中國之所以落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封建統治者採取愚昧的閉關自守政策,不思進取,因而既跟不上時代步伐,也不能抵禦外來的侵略。"

站在今天的高度反觀那些大國的強勢崛起,反思近代中國的弱勢發展,我們似乎應當這樣總結:造成近代中國歷史悲劇的因素固然有西方列強的蠻橫無理,但更在於中國自己沒有把握時機,沒有搶先走上近代化之路。歷史絕不能忘卻,可該記住的不只是曾有過的輝煌或遭遇的苦難,最主要的應該是經驗和教訓。歷史需要反思,可反思的主要不是別人當初不該做什麼,而應是自己當初爲何沒有做,爲何不搶佔歷史先機,事先成爲世界強國。只有這樣,才能以史爲鏡,校正中國今後發展的路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