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美麗人生觀後感集錦15篇

本文已影響 1.76W人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美麗人生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麗人生觀後感集錦15篇

美麗人生觀後感1

《美麗人生》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我在暑假裏看了這部二戰電影。

這部電影不像其他二戰電影那樣沉重,它是輕快的。

前四十分鐘講的是猶太人基努和意大利姑娘的故事,"Bonjour,prences!"(早晨,公主!)基努每次遇見她都會這麼說。在他心裏,她就是他的公主。後來,他和她有了一個子。一家三口,十分幸福,可很快這幸福就被打破了一爸爸和兒子被帶到了集中營。媽媽也請求士兵放她一起去。

基努知道集中營是什麼地兒一他那麼聰明。可那孩子不知道。爸爸也不願讓他知道。基努爲他編了一個美麗謊言:“我們在玩一個遊劇。士兵扮演壞人。我們中間誰先得到一千分,誰就能得到一輛坦克一貨真低實。”故事的最後,

基努被士兵射殺,兒子則與媽媽團聚。最令我感動的有三個片段。每重溫時都會熱淚盈眶。

第一幕

爸爸在最後一晚去找媽媽,確保她的安全。被士兵抓住用槍抵着,準備到角落解決,路遇兒子藏身的電箱(父親去找媽媽前把兒子藏在電箱裏不被人發現),爸爸爲了不讓他害怕,故意做出誇張的走姿來逗他。

第二幕:

兒子從電箱裏出來,一個美國兵正好開着坦克過來(爸爸說得到一千分的獎勵是貨真價實的坦克)。他特別開心,大喊:“真的贏了坦克!”

第三幕:

美國兵載着兒子駛出集中營,孩子看見了媽媽。美國兵把他抱下來,兒子馬上衝到媽媽懷裏。媽媽喜極而泣-她本以爲兒子出不來了,他倆抱在一起,兒子高舉雙手,劇終。

集中營冷酷,兒子卻在爸爸的美麗謊言下度過美好童年。愛的偉大和人性光輝是永遠不會滅的,即使在哪兒。我們爲基努感到悲傷,因爲這個幽默浪漫又聰明的男人,本以爲會在槍響兩聲後蹦蹦跳跳的跑出來,但他沒有。

美麗人生觀後感2

今天週末,閒坐家中,靜享下午時光,吃過午飯打開電視,電影頻道正在播放佳片有約欄目電影《美麗人生》。便被深深吸引,以至於我沒來得及洗碗。

美麗人生以美麗開始,美麗結束,結束的時候是悽婉之美,因爲喬舒亞的父親,他親愛的父親多圭離開了他們,永遠的離開了他們。

在電影中,我首先是看到了對愛情的堅韌和愛情的美好,年輕美麗的多拉本來可以過很好的高層貴族生活,但是她遵從自己的內心,喜歡上了幽默詼諧甚至是滑稽的猶太青年多圭,多圭沒有英俊高大的外表,但是熱情坦誠,善良,聰明機靈。都說猶太人聰明,從這部電影裏的確表現出來了,多圭和他兒子喬舒亞都表現出來他們的機智聰敏。他們順利的結婚,有了自己的書店有了可愛的孩子,當厄運來臨的時候,多拉毅然決定要跟着多圭去納碎集中營,本來她可以不去,她也不用去的,她跟軍官說讓她跟着他走,她去了,他沒讓她失望。“哦,我親愛的公主”這是多圭對多拉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在電影中體現真真切切的童真。一個懂事的孩子與一個偉大的父親,雖然父親總是在說善意的謊言,但是兒子始終相信父親的話,不管自己如何艱辛與辛苦,他總是不讓兒子打破自己的夢想,在集中營所有的一切都是個遊戲,獎品是一輛真坦克,而且他們父子是第一名。最後兒子躲在小鐵櫃子裏,多圭卻再也沒有回來,盟軍開着坦克出現在孩子面前,那是他們的“大獎”。也算是爲父親圓了謊言。喬舒亞坐上坦克與母親多拉團聚。

深刻體會到人類應該是平等的,不論種族不論膚色,只要懷有一顆善良的心,種族主義,民族主義都不應該成爲迫害、殘害任何一個民族,種族的藉口,或許種族主意者欠猶太人的是無法償還彌補的,尊重每個民族的每個人善良的人,是我們應該做的。

美麗人生觀後感3

“就是那個秋天再看不到爸爸的臉,他用他的雙肩托起我重生的地點,黑暗中淚水沾滿了雙眼,不要離開不要傷害……”

最後的最後,那個無言的畫面讓我深陷在震撼與悲傷當中,耳邊一遍又一遍地縈繞着韓紅那動人的歌聲。約叔華是幸運的,他幸運地擁有一個好父親,即使在那樣殘酷的環境下,自身難保的基度仍用他那螳臂擋車之力爲兒子豎起了一道安全堅固的屏障,那如山般深沉的父愛編織了一個個美麗的夢將小叔華包圍,將納粹集中營的冷血無情,殘忍兇暴阻擋在外,保留着一個孩子最初的童心,對生活的希望,以及對未來的追求。我相信電影所展現出來的,被人類謳歌了幾千年的父愛仍觸動了萬千觀衆心底的那根弦。

女主角多拉雖話語不多,但“帶我離開。”“我要上車。”兩句話,寥寥數語,短短八字,卻總是那麼地出乎意料與震撼人心!“帶我離開。”四字不僅僅是帶她離開那個境地,更是意味着她要放棄富貴、放棄權威、放棄燈光與鮮花,嫁給一個與她門不當,戶不對的貧窮小夥子基度。這句飽含深意的話就這樣被她輕易地說了出來。即使在門當戶對的觀念仍普遍存在的當今社會,因雙方家境懸殊,父母拒絕答應兒女婚事的仍大有人在。雖然人們常說:“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我更相信愛情的力量能夠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共渡難關,建起一個幸福溫馨的小家,就像多拉和基度一樣。多拉毫不猶豫地說出:“我要上車。”這句話的時那堅決的神情令人動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令人震撼。因爲那裏有她掛念的丈夫和兒子,是愛的力量給予她偏向虎山行的力量,吸引着她向他靠近。這種愛情並非電影纔有,我現在仍清除地記得河南小夥子迎娶南寧患癌女友的故事,這大概是從電影裏延伸出來的吧!

何謂“美麗人生”?我想,大概是愛與被愛吧!幸福,方能精彩,精彩才能造就美麗人生。

美麗人生觀後感4

《美麗人生》——開始我以爲是部喜劇,畢竟美麗一詞爲褒義,一個人快樂,幸福,充實地過完一生纔算得上是美麗。

電影的前半部分確實是這樣。男主基度是一個幽默風趣的人,他對女主黛麗一見鍾情,並且以他的機智也贏得了黛麗的芳心。

故事從這裏轉折。由於基度一家生活在二戰時期,且基度以及他們的兒子祖舒華都是猶太人,以致於他們被納粹分子強行帶到納粹集中營,黛麗爲了她的丈夫和她的兒子,也跟着一起去了。

基度爲了祖舒華在童年裏不留下陰影,編織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他們只是來做個遊戲,獲勝者可以得到祖舒華夢寐以求的坦克。這對父子當時樂觀的情緒與旁邊人的絕望格格不入,即使每天都這麼勞累了,基度回到集中營依舊笑臉迎對兒子。這是需要多大的耐心啊!即使疲倦得躺下就能睡着,但他仍然會逗兒子開心。濃濃的父子情,我穿過屏幕傳遞了出來,讓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

雖然最後基度爲了尋找黛麗而死了,但他給兒子留下的不是灰暗的回憶,而是個美麗的遊戲。雖然這個遊戲後面代表了一個殘酷的人生,但這絲毫不影響這位偉大的父親對兒子和妻子深沉的愛。

美麗人生,基度有個幸福美麗的家族並且爲了祖舒華和黛麗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人生是美麗的,祖舒華有個美好的童年,有個風趣的父親,他的人生也將是美麗的,黛麗,她有一個快樂的丈夫和兒子,他的人生因此而美麗。

在我看來,人生的美麗不單指外貌,快樂,更重要是有意義,有內涵,人生因這兩樣東西才美麗!

美麗人生觀後感5

帶在身邊成個銀鈴般的笑,一串一串!經過這樣的處理,你對文章的內容和細節便會胸有成竹,對事態的發生、發展和解決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美麗人生》觀後感作文高高的鼻樑建在臉中央,嘴脣還輕輕往上翹,多驕傲的小BB(寶寶)呀對於我們來說,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心境下聽同一首歌,感受也是會有很大的不同的?

在戰爭題材的電影裏,東方似乎一定會有一種奇怪的意識,就是在災難來臨的時候,總會出現那麼一個人,他的出現總是由掌聲和鮮花相伴,似乎只有這樣才能爲自己的民族添彩,只因某某人在戰場上綻放出這樣那樣的光。

對這樣遙遠的戰爭故事,難道不覺得太政治了麼?戰爭並不是英雄們揹負的,戰爭不是單屬於英雄的故事,不單屬於士兵的故事。有時候我在那些所謂的戰爭作品中找不到時代,倒是頗像一部偶像劇。我們對戰爭的感知會變成這樣,是因爲什麼?

我也看過一些國外的戰爭題材的電影,比如《希伯利亞理髮師》又比如《黑皮書》。戰爭過於殘忍,因爲在戰爭中所仇恨的對方,同樣也在戰爭中因此而清晰得從心底到指尖地痛苦,又在扳下槍扣時從手指把麻木傳到心底。在戰爭裏,前任何一個人的死亡都太微不足道。在這樣的災難面前,恐懼驅使我們忘記了一些東西,放棄了一些東西,比強孩子們忘記了純真。但我們絕對不要放棄愛與人道,在戰爭面前它可能是最脆弱的,但也可以是最堅固的。

戰爭面前我們都要受傷,我說了戰爭不僅是士兵的故事,它是一場暴風雨,每個人都要淋溼,可是我們看到有的人沒有被淋溼,因爲有另一個人幫他擋住了全部的雨點。

美麗人生觀後感6

《美麗人生》劇情簡介在本片身兼編、導、演三職的羅伯託·貝尼尼是意大利影壇著名的喜劇演員,他在本片發揮了高度創意,用妙想天開的方式將一種幾乎已經拍爛的題材——納粹迫害猶太人點石成金,效果令人絕倒。

此片以德國法西斯捕殺猶太人爲背景,講述一個猶太人與一位美麗的意大利姑娘傳奇般地相識並很快結婚生下一名男孩。父親慘淡經營一家書店,母親有一份教師的工作,生活平靜而美好。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久法西斯佔領了他們所在的城市,將所有居民抓進集中營做苦役。年幼的孩子並不知道自己處於這樣的環境之中,慈愛的父親爲了不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存有戰爭的陰影,便謊稱他們是在做一個能贏取積分獲得真正坦克作爲獎勵的遊戲。最終他爲了保護孩子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場面不算壯烈,也沒有太多血腥,只用幾聲槍響“草草”帶過,然而濃濃的父愛含蓋其中。盟軍的到來使居民們重獲自由,孩子乘坐在盟軍的坦克上尋找人羣中的母親,重新投入母親懷抱的孩子只當是做了一場規則嚴厲遊戲。很多年後他纔會明白原來當時是父親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他的美麗人生.

閒暇之時,一朋友讓我推薦一些好的片子給她,打開pps .無意中又找到了這部之前看過的一部好片子。今天又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落幕之時,居然還是讓我震撼不已。 116分鐘的影片視覺享受之中,笑到心酸,哭到心痛...愛到生命的盡頭,沒有華麗麗的落幕,卻演繹了這場真真實實擁有至親至愛的美麗人生.... 着實讓我感覺到父愛的偉大, 正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影片結尾之時,小男孩看到坦克朝自己開過來那樣驚喜的表情天真的讓我無法一下子用語言去表達是怎樣的一種smile;

美麗人生觀後感7

在本片身兼編、導、演三職的羅伯託·貝尼尼是意大利影壇著名的喜劇演員,他在本片發揮了高度創意,用妙想天開的方式將一種幾乎已經拍爛的題材——納粹迫害猶太人點石成金,效果令人絕倒。

此片以德國法西斯捕殺猶太人爲背景,講述一個猶太人與一位美麗的意大利姑娘傳奇般地相識並很快結婚生下一名男孩。父親慘淡經營一家書店,母親有一份教師的工作,生活平靜而美好。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久法西斯佔領了他們所在的城市,將所有居民抓進集中營做苦役。年幼的孩子並不知道自己處於這樣的環境之中,慈愛的父親爲了不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存有戰爭的陰影,便謊稱他們是在做一個能贏取積分獲得真正坦克作爲獎勵的遊戲。最終他爲了保護孩子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場面不算壯烈,也沒有太多血腥,只用幾聲槍響“草草”帶過,然而濃濃的父愛含蓋其中。盟軍的到來使居民們重獲自由,孩子乘坐在盟軍的坦克上尋找人羣中的母親,重新投入母親懷抱的孩子只當是做了一場規則嚴厲遊戲。很多年後他纔會明白原來當時是父親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他的美麗人生。

閒暇之時,一朋友讓我推薦一些好的片子給她,打開PPS。無意中又找到了這部之前看過的一部好片子。今天又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落幕之時,居然還是讓我震撼不已。116分鐘的影片視覺享受之中,笑到心酸,哭到心痛。愛到生命的盡頭,沒有華麗麗的落幕,卻演繹了這場真真實實擁有至親至愛的美麗人生。着實讓我感覺到父愛的偉大,正是一個美麗的謊言。影片結尾之時,小男孩看到坦克朝自己開過來那樣驚喜的表情天真的讓我無法一下子用語言去表達是怎樣的一種微笑。

美麗人生觀後感8

“落幔花季,憶姿年華。”——題記

陽春已三月,天氣漸漸回暖,整個世界像剛睜開眼睛般美好,自然美麗,又清新。不知何時,一夜春風,鎮裏鎮外已開出朵朵桃花,只是淡淡的粉,卻早已令人耳目一新,全心陶醉。

花苞兒綻於枝頭,因爲吸收了雨露,而他與她相遇,也如這般春雨美好,他是喊着“公主,你好,我是王子”的幽默招待員,她是正宗血統的高貴小姐,機緣巧合,他們相遇並相戀了。

花苞兒要綻放,就要衝開綠葉的束縛。故事本該就這樣溫馨的發展下去,而戰爭,散發着血腥味的殘烈戰爭毀了這一切。當丈夫與孩子被抓走,家裏被翻得一片狼藉,她無助,她彷徨,她痛苦,她只是一個女人,她該怎麼辦,在來和去,生與死之間徘徊,她做出了讓她再也不能反悔的決定,當她走道丈夫將要離開的車站,那慌亂的心變得鎮定,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淡然,她懇求車站站長送她上車,在車站站長的萬般疑惑中,她微微一笑,這笑不是百媚生姿,不是柳枝佛首,是她堅定的信念,她鎮定而從容地震怒道:“讓我上車!”

花朵兒要冒出來了,卻被風兒吹斷樹枝。在行駛的列車上,她真實的感受到了丈夫與孩子的存在。她不在後悔自己的決定,即使是在那一刻,在聽到孩子將要死去的的消息時,已邁下臺階的一條腿就那樣停在空中,不顧別人的推搡,她透過窗外靜靜的看,靜靜的望,那一刻,她的世界無情的被按上了靜止鍵,只有那心底的淚水,從眼角流向心龐,冷冷的刺骨的疼。她不敢,不敢在大堆衣物中找到自己親人的衣物,她深感到生命的界限是那麼遠,那麼長。

風雨過後,花兒便真正的開放了。她到底是活下來了,也終於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孩子,而她的丈夫卻再也不能回來了。

看完了這部電影,覺得它悲,悲人間之艱辛困苦,世事無常;它喜,喜人間大愛。人心冷暖,可又有誰能懂得這花開彼岸,殘缺一半的美呢?

美麗人生觀後感9

小的時候,父母總喜歡對我們撒謊。他們會說如果你不聽話,會有人把你拐走;如果你不說真話,鼻子就會變長;如果你好好表現,聖誕老人就會在你期望時到達。然而,長大後發現就算自己撒再多的謊,鼻子也不會變長,匹諾曹的故事只是童話。

所以當看到影片裏的父親對孩子說,他們在納粹集中營裏只是參加一場遊戲,積滿1000分就可以獲勝,獎品是坦克,但是不能哭,不能找媽媽,不能吃點心時,我不禁就想到我童年裏父母對我撒過的那一個個謊言。他們讓我相信童話是真實的,世間的一切美好都會被溫柔以待,一切不美好都應該笑着去看,即使他們知道這不是真的,即使他們也曾爲生活的不美好鬱鬱寡歡。

這就是父母對我們的愛啊,他們希望我們的童心一塵不染,希望世俗的苦難不要太早降臨在我們的身上。電影裏的父親,雖然每天都在納粹集中營裏經受着折磨和虐待,但是每次回去,都假裝着開心對孩子說,今天的遊戲很好玩。他讓這個謊言撒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當自己要被士兵槍決,路遇過兒子藏身的箱子,他沒有表現出半份恐懼,只是向兒子眨了眨眼,邁着滑稽的步伐走向死亡的角落,彷彿在說,哈哈,這只是一個遊戲。

《美麗人生》是羅伯託·貝尼尼自導自演的電影,有人說這是一部喜劇,有人說這更像一個悲劇。我覺得無論怎樣,也許羅伯託·貝尼尼飾演的父親經受的是悲劇,卻把悲劇演成了喜劇。如果結果註定是悲劇的話,那我們是否一定要把過程活得也鬱鬱寡歡?或許在落幕之前,讓悲劇笑着上演是更好的選擇。

美麗人生觀後感10

《美麗人生》——這部電影是學校在我們遠足回來的當天晚上給我們統一看的。在看電影之前,我原以爲這是一部輕鬆詼諧的喜劇。

然而,電影的主要內容卻脫離了我想象的軌道。該電影講述的是二戰時期的意大利——生存與此的猶太人全部被德國的納粹組織抓入集中營。其中就有該片的主人角基度與他的叔叔以及兒子祖舒華。這位父親不忍心讓五歲的兒子每天生活在恐懼之中,於是利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告訴孩子說他們只是在玩一個遊戲,只要贏得這場遊戲,就可以贏得獎品——一輛真的坦克。

我不得不驚歎,這是一位多麼坦然,樂觀,睿智的父親!即使如此不幸,卻依舊幽默;即使每天要作爲奴隸幹那最骯髒吃力的貨,也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高興與親切和藹。更令我驚歎的是,是基度的妻子,祖舒華的母親——黛麗。她本是一個毫無猶太血統的意大利人,卻執意搭上通向集中營的火車;她本是一位貴族小姐,卻爲了自己的愛情放棄了一切。想到這兒,我又是激動又是感動,強行的剋制,纔是眼中的淚沒能從眼中淌下來。《美麗人生》?在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又會時不時地將影名內容作比較,總覺有明顯的格格不入。這明明是一個悲慘故事,爲什麼又要選用如此美妙輕鬆的名稱呢?這其中必定是包含有諸多的諷刺,苦悶以及苦中的一點甜蜜吧。之後我又必須稱讚導演的英明,編劇的精明以及演員演技的精湛。

不知不覺地,在邊觀賞電影邊做出思考的過程中,故事已經入尾聲。主人公在集中營混亂時尋妻,卻不幸被俘,最終被殺害。在經過兒子躲藏出的視線範圍,他儘量做出可笑的走姿,儘可能地表現出從容與無畏。而男孩在無聲無息之中走出暗處,竟真有一輛真的坦克出現在他面前。後來在美軍的幫助下,他終於與混在“女囚”中的母親團聚。

男孩在最後向母親叫道“媽媽,我們贏了!我們贏了!”以及另一句耐人尋味的言語:“這就是我父親所做的犧牲,這就是我父親所賜於我的恩典。”

美麗人生觀後感11

活潑樂觀的意大利青年圭多是個猶太人,他來到小鎮阿雷佐遇見了心儀的姑娘多拉,經過幾番巧遇和努力,他終於與多拉結婚,並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約書亞。可是,好景不長,納粹在約書亞五歲的生日上抓走了圭多一家。爲了不讓孩子的心靈蒙上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裏,圭多試圖讓約書亞以爲這只是一場遊戲。“遊戲”結束時,圭多慘死在納粹的槍下,而約書亞得到了“遊戲”的最高獎賞。

片中,圭多的幽默與智慧是最吸引我的地方。面對納粹,他告訴兒子,這只是一場遊戲,並且樂觀地過好每一天。他從不唉聲嘆氣,從不絕望,他只有一個信念——幫助大家逃出集中營。

面對逆境,我們應該怎麼做?有些人會像圭多一樣笑着迎接挑戰,始終相信“山重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些人則會手足無措,猶如大難臨頭,失去鬥志。沒有哪個人一生走來是一帆風順的,那些功成名就的藝人、作家、運動員無一不經歷風雨。貝多芬失聰,卻成了舉世聞名的音樂家;張海迪殘疾,卻成爲了一名偉大的作家……他們並不幸運,只是面對逆境時,他們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鑄就了他們不平凡的人生。

我們不妨按照圭多所說的,把逆境看作是一場遊戲,扮演好屬於我們自己的那個角色。遊戲是會結束的,風雨過後,我們會見到彩虹。

人的一生難免坎坷與挫折,有時甚至遭遇“屋漏偏逢連夜雨”的尷尬境地,經受“雪上加霜”的磨難考驗,關鍵是如何面對逆境,是消極對待還是積極應對,是怨天尤人還是勇於挑戰,這是不言而喻的。

別對自己說“不可能”。每一種經歷對於我們都是一種體驗,都是人生中的一朵美麗之花。我們把希望交給遠方,把生存的體驗交給自己。

我們會發現,用常用的方法切蘋果時,我們看到的是半個醜陋的核兒,如果把刀橫過來,你會發現一顆小星星在裏面。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尋找,你就會發現令你驚歎的美麗和快樂。

美麗人生觀後感12

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反映二戰題材的影片,這部電影全片無一絲黑暗的描述,更沒有一處血腥暴力的描寫,一系列遊戲式的荒誕行爲,使觀衆在陰暗緊張的戰爭氛圍中感受到了喜劇色彩。它以一種超越常規的新鮮的角度,通過另一個側面來面對二戰這段歷史。

當然,以幽默、喜劇的方式來面對戰爭,影片註定要承受太多輿論的壓力。有位影評家曾說過:喜劇本身常常不能承載重磅眼淚。媒體用“瘋狂”來形容貝尼尼的電影計劃,而貝尼尼並非猶太人這一點,也爲人所詬病。有評論家認爲,作爲意大利人,貝尼尼態度曖昧,顯示了對待猶太人悲痛歷史的不尊重,甚至有美化戰爭的嫌疑。

在1999年戛納電影節上,選片委員就對這部影片是否入圍爭執不下,他們傾向於選擇一些“政治正確”的作品,因爲並非什麼事情都可以開玩笑的,比如戰爭與集中營。

然而,影片一經上映便引起巨大轟動,好評如潮。輿論的兩極分化,顯示了人們對待歷史的不同態度。影片中,納粹集中營淪爲了苦難的面具性符號,而男主即使面對嚴酷現實,仍不放棄對美好的堅持,以及對家人的鼓勵和支持。面對各種解讀與評價,羅伯託·貝尼尼作出了自己的解釋:《美麗人生》要講述的是一個在極端環境下的關於愛的故事。貝尼尼曾在採訪中向觀衆透露《美麗人生》的片名來自利昂·托洛茨基的話。托洛茨基在墨西哥流放時期,得知他即將被斯大林暗殺,他望着花園中美麗的妻子寫下了這樣的話:“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貝尼尼只是想通過這部影片告訴所有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們,噩夢是暫時的,相信美麗的人生纔是永遠的。

美麗人生觀後感13

《美麗人生》看上去並不是一場悲劇,影片的前半部分爲大家講了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貝尼尼的表演笑料十足。從一開始基多的搞笑出場就可以看出導演想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而基多在追求多拉時種種絞盡腦汁的離譜舉動,特別是冒充從羅馬來的督學在課桌上跳起況衣舞的情節更是將喜劇的因素加強到了鬧劇的程度。有趣的場面甚至不斷貫穿在集中營裏,就是基多最後被押走處死時,出現在躲在垃圾箱裏的小喬蘇面前的也是一個扮着小丑誇張模樣的爸爸。

影片爲什麼要以這種喜劇的手法來描述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我想貝尼尼的最終用意是爲了表現更深層的思想,爲了不讓觀衆再沉溺在淺層的感動上。基多不僅讓兒子,同時也是讓自己相信:一切噩夢都只是暫時的,最後的勝利終歸屬於我們。所以即使在集中營裏,基多也始終是笑聲不斷,因爲他有着對生活的堅定信念,相信美麗的人生纔是永遠的,所以他小心翼翼地呵護着兒子純潔幼小的心靈。

納粹試圖通過集中營毀滅種族,也毀滅人性,但人類畢竟有超越死亡的情感和品質。基多爲了不讓小兒子面對人生悲劇,一直以超乎尋常的意志力控制自己,說服兒子,也說服自己,這個集中營只是人生的一個荒謬遊戲,這個偉大而可愛的父親最後終於成功了。看着基多站在德國人旁邊冒充翻譯,把集中營規則變成遊戲規則的段落,我們一邊爆笑着,一邊抹去眼角的淚珠。這是可以總結整部影片的情節,以荒謬的態度對待人生的荒謬,以樂觀的精神對待人生的醜惡,貝尼尼把自己的人生態度搬上了舞臺。

影片以喜劇的形式表現二戰時殘酷黑暗的納粹統治和集中營生活,它出人意料地從陳舊的創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鮮的東西,這樣的表現手法是罕見的,同時也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深邃的內涵贏得了全世界的掌聲。據說《美麗人生》在戛納電影節上試映時,全體觀衆起立鼓掌長達12分鐘之久,最後個個含淚步出影院。《美麗人生》沒有一絲血,也沒有一滴淚,因而人們能在其中找到一種美麗。

美麗人生觀後感14

戰爭帶給人們的只有弊,沒有利,數以萬計的人在二戰中喪失了生命,《美麗人生》展現了一個猶太家庭在集中營裏的故事。

在集中營裏,猶太人是沒有尊嚴的,可以像隨便踐踏的“東西”,他們被作成肥皂、鈕釦,被扔進火爐裏活活燒死。這就是戰爭,它是殘酷的、醜陋的、令人厭惡的。

但是在劇中,基度卻讓兒子舒祖華、妻子黛麗都活得平安、快樂。基度是怎麼做到的?我想,這要歸於他的愛、他的聰明機智、樂觀。

集中營裏,基度騙兒子這是一場“遊戲”,贏的人乘坐真正的坦克。他拼盡全力,爲了不讓兒子受傷害,保護他的童真,他甘願多受點罪,他冒着生命危險假裝懂德語,跟兒子玩“捉迷藏”,只爲了兒子安全地生存下去,最後爲了保護妻子、兒子,他付出了生命。這就是愛的力量,它是戰爭中的一點光明,它讓戰爭變得微不足道,它造就了奇蹟。

面對挫折時,這位有猶太父親告訴我們:“人生如此美妙好,即使光明一時被黑暗籠罩,我們依舊能夠找到美之所棲。基度的愛令我震撼,他的智慧和樂觀令我敬佩。

編織一個“遊戲”需要十足的機智和勇氣。他通過歌聲來巧妙地傳達“我還活着”的訊息給黛麗,讓兒子闖過各種“關卡”,完成“遊戲”,假裝宣佈“遊戲規則”……在這些小事中,我們都能體會到他的智慧與樂觀。在面對挫折、人生不如意時,我們不妨像基度一樣,運用智慧,樂觀看待問題,再加上一點勇氣,也許事情就能迎刃而解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難忘基度在死前還不忘讓兒子安心的那一幕,讓兒子贏得遊戲的那一幕,基度的人生是美麗的,他在戰爭中的美麗人生讓我們感悟,給予我們啓發,我們也應該過出屬於自己的美麗人生!

美麗人生觀後感15

在又苦又累的遠足過後,晚上真的好好休息一下,於是我們就看起了《美麗人生》。

男主人公看起來見自己先一個小丑,明顯就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後來她愛上了女主人公,儘管是身份多少不符,以爲是意大利的貴族,一位是猶太人,但卻阻擋不了他們深深的愛情,最後他們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孩。

或許你認爲故事已經結束了,但這卻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他們一家幸福地生活了幾年後,他們的噩夢開始了。因爲男主人公是猶太人,所以他就被意大利人拉去徵兵,當然孩子也逃脫不了這個悲慘的命運。但是他們被抓後,父親不想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情的真相,於是他騙孩子說,我們在玩遊戲,只要積滿一千分,便可以開着坦克回家。當孩子看見父親正在做苦工時,不禁起了疑惑,但是父親卻說他們是在做坦克,當孩子要找媽媽時,父親卻說,只要有了一千分就可以開着坦克找到媽媽了……母親雖然是意大利貴族,但她放心不下自己的孩子和丈夫,甘願當作猶太人做苦工,甘願受着最低級人類的生活。最後這座城市被另一個國家攻陷了,眼看着就要解放了,但是噩運又再一次降臨到男主人公身上。在解放前夜男主人公爲找到自己的愛人,不幸中槍身亡。第二天,孩子走了出來發現了坦克,並隨着坦克找到了媽媽,並與媽媽永遠地生活在一起……

當我看完這個故事後,我不禁淚如雨下,我不敢相信,故事就這樣結束,男主人公就這樣爲了自己深深愛的人永遠離開了人世,就在解放前的那一夜……父母永遠是身邊最愛我的人,或許在此之前我不那樣覺得,可看完這個故事後,我卻深深地記住了,父親爲了自己的孩子幸福、快樂,一直在欺騙孩子,直到最後。孩子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這個父親善意的謊言感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這個父親只要孩子好,寧願自己再苦再累那也值得……

只要當了父親的人,不管是誰都會變的偉大,都願爲孩子付出所有的一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