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隱入塵煙》觀後感(通用16篇)

本文已影響 2.54W人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隱入塵煙》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隱入塵煙》觀後感(通用16篇)

《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1

《隱入塵煙》是一部節奏緩慢卻動人的電影。這不是一部農村題材紀錄片,也不是鄉村愛情故事大電影,而是一個關於瀕臨被遺忘、被漠視的邊緣人的故事。片尾字幕明示了男主人公馬有鐵過上了有房的新生活。只是,轉身隱入塵煙的馬有鐵,有了房子又有何用?

故事發生在十多年前的大西北。兩個孤獨的人,即將被家人強行撮合到包辦婚姻中。馬有鐵是個不知疲倦、沉默寡言的男人,專注於清貧簡單的農村生活;曹貴英是個膽小的女人,除了無法生育之外,跛足和尿失禁幾乎將她的生活推入一片黑暗。當然,貴英有着令人驚異的自尊,拍結婚照時,她那貌似倔強而又不知所措的微顫,牢牢鎖住了我們的心。

爲什麼我們會堅信這對苦命人可以把日子過下去?當然是因爲導演李睿珺沒有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馬有鐵和貴英第一次見面時,貴英目睹了這個男人對驢的呵護與照顧。她知道,馬有鐵不會壞到哪去。婚後最初的日子自然非常尷尬,男人勞動,女人跟隨。但隨着時間的默默流逝,兩人之間滋生的微妙好感便再也騙不過任何人的眼睛。

在寫滿辛酸的清苦日子裏,馬有鐵和貴英相互取暖,他在她的手背上留下印痕、用孵化小雞的紙箱照亮四壁;她懷揣一瓶熱水,在他歸家的路口等到被黑暗和寒冷吞噬——如此低調而蝕骨的浪漫從不需要千言萬語。

以善良之心與生冷的世道保持距離。馬有鐵善良,但絕非毫無洞察力和感受力的“淳樸”——他怎會不知自己的“熊貓血”可以帶來多少肉眼可見的利益?怎會不知那些口是心非的街坊親戚骨子裏都是什麼德行?

只是,他選擇以自己篤信的價值觀念對這個世界報以溫柔。否則,他怎會牢記“借”來的大衣和十個雞蛋必須要還,又怎會在走進樓房之前念念不忘在老房屋檐上剛抱了窩的燕子。馬有鐵根本不是鄉村深處的異類,而是世道變了,人心變了,他依然故我。

對那些永遠無懼惡意、堅持善良的農村人,李睿珺充滿了深深的眷戀和敬意。

所以,當殘破的村莊被無情的沙丘包圍,朔風將灰塵吹過岌岌可危的老屋,一切都要被遺棄和埋葬時,他讓這對不同尋常的夫婦,在荒原之上憑雙手蓋起了不再漏雨的土房。在極端疲勞後,相濡以沫的愛情如期而至。他們將聒噪荒唐的世界拒之門外,生活中留下了意想不到的美和詩意:驢子是他們的孩子,家禽、燕子和玉米組成了他們的王國。

李睿珺曾說:“鄉下的人趕上了開往城市的火車,但兩個主角都錯過了,他們就像兩個騎自行車的人跟在高速列車上的人後面跑。”這並不意味着《隱入塵煙》和賈樟柯的《站臺》產生了相似的命題肌理,恰恰相反,與後者掙扎於趕不趕得上火車的滔天糾結不同,前者珍視的,則是那些在時代變化過程中無暇被顧及,卻又彌足珍貴的人類美德。對這種美德和人性究竟是否持有信心?影片的結局或許給出了導演自己的判斷。

《隱入塵煙》打破了“愛情的意義囿於性和浪漫”的刻板印象,突出了尊重、關心和信任的重要。這一點,通過武仁林和海清的精湛演技,得到了精準的詮釋。

全片除了兩人在潺潺水聲中的搓背鏡頭之外,並無更多親密畫面展現,但兩人情感關係的遞進和彼此咬合的強度卻讓人信服。作爲素人演員,武仁林的“原生態”演出沒有一絲露怯,而海清則從第一個鏡頭開始便完全融入角色,肢體語言和情緒表現都堪稱過硬。稍有遺憾的是,若干素人配角演員的表演缺乏生動性,我們沒有等到他們最自然的那個瞬間。

《隱入塵煙》在藝術和技術上都足以配得上柏林電影節競賽片的水準。但必須承認,這部電影就像馬有鐵最心愛的那頭毛驢一樣,渾身上下都烙上了一種一言難盡的矛盾:被拴着繩子時,它必須找到一個非凡而又穩妥的敘事視角,去呈現或裹藏其最想表達的東西,這何其艱難;如若真有一天脫下繩子,這類在美學選擇上將剋制、緩慢、冷靜堅持到底的藝術電影,是否能真正征服影院裏的大衆?這是《隱入塵煙》最讓人心疼,也讓人思索的地方。

《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2

最近有部電影《隱入塵煙》被人們吵得沸沸揚揚,我忍不住就在電腦上觀看了,儘管看得不是很流暢,但所有的情節內容,我也明白了。

影片講的是一對普通農民夫妻的日常生活以及在生活磨礪中建立起來的相濡以沫的一份感情,最後女主翁曹貴英由於送飯不慎落入池塘淹死了,男主翁馬有鐵最後在還完所有的債務後自殺了。

看完後,我有幾點感受寫出來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試問他們兩人最初有愛情嗎?

有人評價說電影從頭到尾沒有說出一個“愛”,但卻愛入骨髓了。試問他們最初有愛情嗎?

他們兩個人是經別人介紹認識的。男主人翁馬有鐵除了一頭驢,一無所有。女主人翁曹貴英腿有殘疾不說,左手還抖個不停,關鍵是她還不能生育,更狼狽的還有她存在嚴重的尿失禁,動不動就尿褲子了,不是把尿尿到人家車上,就是看電視尿到人家的凳子上。

大家試想一下:一個是老大難光棍漢,一個是女大難殘疾人,兩個人的結合純粹是沒得選擇,迫不得已而爲之。在我看來,誰也不要嫌棄誰,在後來的生活中,他們之間是互相憐惜,相互疼愛更多一點。就是這樣一份感情也是在生活的磨鍊中才慢慢建立起來的。

第二:他們所幹的農活,在我們那個年代都是人人幹過的最普通的農活。

也許是現在的有些年輕人都沒有幹過農活,所以在他們眼裏,這兩個夫妻真是苦透了,他們爲之流淚傷心。

在我看來,他們所幹的所有的農活,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基本上全都幹過。耕田、播種、除草、打藥、翻地、打土塊、抹房泥、蓋土房、割麥子、揚麥子、撿麥子、掰玉米,搬煤炭、蓋棚子我都幫忙幹過,相信你也是幹過的。

所以對於他們夫妻二人來說就是靠自己的雙手改變自己的生活,只有勤勞才能澆開幸福之花。

第三:相濡以沫的感情算不算愛情?

我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爲我自己也搞不清楚這對結伴鴛鴦是不是有真的愛情?實際上這對夫妻就是在形影不離地幹着這些農活中,在日常生活裏彼此體恤疼惜建立起了相濡以沫的感情。確切地說我認爲他們彼此相伴,相依爲命,所以貴英死了,有鐵沒了精神支柱和寄託,他也服農藥自殺了。這樣一來好像真的感覺有鐵是爲情而死,真的是愛到骨髓的愛情了。

但最後我仔細想想覺得這個結局不好,沒有正能量。現實中再美好的伉儷情深的.夫妻,大多數不會因爲一方的離世而放棄自己的生命。何況馬有鐵身體真的很棒,他太能幹了,他就這樣放棄了自己的生命,我一時也迷惑了:這算不算愛情?他的離去讓爲此我感到遺憾。

第四:影片始終給人一種感覺就是缺乏美感

女主角曹貴英是由大牌明星演員海清主演的。且不說她到大西北體驗了十個月的農村生活,爲了演繹這部片子,她把自己幾乎整成了醜八婆。她是把農村女人表演得淋漓盡致,逼真形象,但我們看起來真沒有了一點美感。加上甘肅方言以及聽不懂的一些土話,整個影片真的沒有美的享受。關鍵是一個農民馬有鐵時不時還能說出一番哲理的話來,顯得與他的形象格格不入,覺得很不真實。

缺少美感的另一個原因是:好像整個村裏的人都非常冷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馬有鐵是好人,老實人,又成了每次都無償獻血的人。被獻血的人家有錢有車有房,而馬有鐵什麼都沒有,居無定所,被迫搬家。最後他自己是蓋了土房子。

關鍵是每次獻血時,他還要爲村裏人說話,讓這家有錢人趕緊給其他的農民工發工錢。而這家算的上是村霸的人家卻總有藉口延遲再延遲,而其他的村民就說只有馬有鐵能獻血後全都躲得遠遠的。

當曹貴英三番五次舉不起來捆綁的麥草時,反而每次都會摔倒在地,遭到馬有鐵的責怨,說她把麥草壓壞了,從毛驢車上下來後一把把她推倒在地。關鍵是居然沒有一個村民來幫助他們。包括馬有鐵爲那家有錢人無償獻血了好幾次,也沒見人家來幫助他。

整部影片看得人感覺很壓抑,除了顯示出他們夫妻二人之間有感情外,其他的正能量沒有得到閃光的地方。這到底是宣揚的一種底層小人物的高尚愛情,還是要把以前的落後無知再走一遍?我不得而知。但無論什麼結局如何,最後是人間疾苦,生於塵土而歸於塵土。

《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3

《隱入塵煙》圍繞農民夫妻馬有鐵和曹貴英展開,在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中,他們相濡以沫,希望靠着自己的雙手過上簡單、安穩的日子,可惜命運自有安排。對於習慣和喜愛商業片的觀衆來說,這部影片並不討喜。《隱入塵煙》用最貼近現實的影像提醒着我們,生命的來處是哪裏?人的歸處又是何方?答案指向土地——土地孕育生命,勞動創造財富,耕耘與付出讓人收穫最純粹的快樂。暴雨裏、大風裏、河裏、盛着開水的玻璃杯裏……你無法不爲這兩個人的故事而感動落淚。而善良、真情確實能夠打動觀衆,評分上漲、口碑帶動排片,電影《隱入塵煙》上映近兩個月,實現了不可思議的票房逆跌。

大雨裏搶救泥磚的場景最讓人難忘,暴雨說來就來,兩人在慌忙之中用塑料布蓋住壘起來的磚堆,跌倒在泥地裏之後急忙互相攙扶,沒想到又一次次摔入泥水之中,滑稽的樣子把對方同時逗樂,於是他們便依偎在磚堆邊上,不再想着站起來。能夠坦然面對勞動成果毀於大雨的事實,並在惡劣的天氣裏苦中作樂,這該需要多麼強大的內心?

劉慈欣在《鄉村教師》的最後寫下:“他們將活下去,以在這塊古老貧瘠的土地上,收穫雖然微薄、但確實存在的希望。”影片裏這對生活在西北農村的平凡夫妻在苦難中也是這樣心懷希望,那張經歷數次搬家的喜字、那個不忍丟掉的燕子窩、用雞窩和燈泡做成的星星燈箱,以及用米粒印在手上的小花,都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兩人身上的知足、樂觀也都變得格外珍貴。

《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4

電影《隱入塵煙》是一部關於土地和農民的作品,是一段關於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更是一抔洗滌心靈的清水,作者貌似平靜實則飽含深情地描述着西部農村所發生的平淡的一切,描述着社會底層的生活狀態和情感需求,描述着邊緣人的艱難坎坷和隱忍不屈。

電影的節奏緩慢,耕地,播種,鋤草,收穫,打碾,入倉,吃飯,睡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很多人說它像是紀錄片。確實,簡直懷疑它是在記事。通篇暖色調的打光,但是直到有鐵與貴英一起躺在自家炕上微笑的時候才能感受到一絲的溫情。

影片呈現的是一個衰老、猥瑣、木納的小老頭,而觀影后我腦子裏看到的是一個堅韌高大的父輩英雄。有鐵與貴英的感情很真摯,兩個單純的人,兩個互相依偎着取暖的人,他們的相遇使各自不再麻木,他們相互照耀了對方的餘生。

真實的細節、真實的情感,再加上不完美愈發現實的結局,時時刻刻悸動着人心。

喜歡電影裏的那頭驢,受苦受累卻無法被理解,直到最後,大概也只有它的眼裏還有老四(有鐵)和貴英的印記。

《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5

這是一部非常溫柔的電影,它在認真講述一個距離很多影迷較遠的故事,但只要你進入其中,你就會被感動。比如電影從相親開始,我們看到曹貴英和馬有鐵第一次見面尷尬極了兩個人也可愛極了,電影中還有讓我們無法忘記的細節——他們倆後來回憶當天,馬有鐵說——你盯着我看,把我給羞的…

電影中的曹貴英身體有先天缺陷,但她的智力和情感正常,馬有鐵是個憨憨的農民,沒有任何缺陷也沒有任何其他的求生本事,他已經習慣了被使喚,被欺負甚至被壓迫習慣了,但他的智力和情感正常。兩個智力和情感正常的人卻並沒有正常的前半生,曹貴英在哥哥家的牲口棚里長大,馬有鐵則成爲了親哥家的“長工”,而他們的相遇的開始雖然尷尬,但相處的過程是“漸入佳境”,當他們發現了彼此的好以及自己最在意的事之後,他們相互依靠,走完了剩下半生…

電影以4:3的畫幅展現了一副生動的極具質感的充滿細節的農村面貌,它或許和我們常看到的電影距離很遠,但和生活距離很近,我相信有很多人在看電影的時候會一直提問——當下還有這樣的地方和這麼窮的人了嗎?有!雖然比以前少了,但是一定還有。

但當我們沉浸在故事裏,感受了幾輪不太激烈但卻衝突飽滿的劇情之後發現,他們雖然窮,但這並不是他們的錯,馬有鐵和曹貴英的身上有三種性格特質是非常寶貴的,第一,他們尊重生命;第二,他們認真地對待生活;第三,他們珍視彼此,就像他們壓在手上的“麥子花”一般。

城鄉二元,農民生態,農村現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不想這些問題,當一個只會種田的農民被要求住進樓房,他一定會想雞鴨鵝豬馬牛羊怎麼辦,他一定會想他的地怎麼辦…

但這部電影並沒有將思考的視角無限制地伸向這麼深刻的現實問題,而是聚焦在兩個可愛的樸實的農民身上,甚至當我們看到的突如其來的悲劇之後,也彷彿有點能接受電影給出的結局了,哎…與其更加割裂的生存在裂縫中,不如就回到土壤裏。

《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6

姐姐有兩張電影票,連名字都沒有聽過,就忙裏偷閒蹦躂着跟去看了,如果不是在電影院,恐怕真的沒法耐着性子看完。不是搞笑片,不是浪漫愛情片,也不是什麼有商業感的影片。看完時兩人都不免感嘆,爲什麼要看一場莫名其妙的電影?爲什麼要看這麼苦兮兮的電影?人活一輩子,好像也沒啥意義。有些人善良、勤勞、感恩、老實、對人好,但就是自己的命不好,活的太苦了,不免有些壓抑和無力感。

有些場景也讓人深刻和回味,也忍不住回來百度,再去探個究竟,發現一些感同身受的文字......

“即使是這樣兩個在各自的生活裏看不到希望的人,也能擦亮一根火柴溫暖彼此,珍視彼此。所以他們之間的‘愛’還不僅僅是愛情,更是依靠,是活下去的希望。”

在如此苦難的生活裏,他們沒有頹廢、沒有消極、沒有放棄,用紮實而堅定的力量耕耘着、收穫着。用米粒在手上擺出一朵花,用手深深地壓住米粒,手上就印出了送你的一朵花,這一幕多浪漫多感人。無論身上有多少污泥,並不妨礙我們“仰望星空”和浪漫,無關金錢,無關身份和地位。人,可以苦,只要有希望。可當希望消失了,活着便沒了意義。

那些農民農村農活的場景,在四季的輪轉下,勾起了我小時候曾經也有的一絲記憶,只是那個年代已經過去太過久遠了,遠到已經幾十年光陰了。我和姐姐都自然聯想到遠在老家的“舅爹爹”,跟電影裏的主人公又何嘗不是一樣呢,只是舅爹爹一輩子沒有結婚,無兒無女,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幹着農活,即使現在已經七八十歲了,還依舊沒日沒夜地辛苦勞作着,然後把所有的收成都送給我的爸媽,誰都勸阻不了。他把這些“收成”當做禮物送給爸媽,大概這就是他活着的動力和希望吧,日復一日纔有盼頭。疫情耽擱,回老家也變得不方便,已經有四個年頭沒有回去了,眨眼間竟這麼多年沒有看到舅爹爹了,難以想象這一切,不禁熱淚盈眶,他一定也很想見到我們吧。希望他健健康康,我們早日重逢。

《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7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尋苦命人。”這句話給人的感覺特別形象,正是電影《隱入塵煙》中對於貧窮的描寫。一對生活在西北荒原上的中年夫婦,明明過着一日三餐、春播秋收的生活。但這種平淡生活中,又無處不在地有種“命懸一線”的苦難氣息。這條“線”,就像是俗語中的麻繩。被貧困而枯竭的資源越發地繃緊了、被命運拉扯到了極限。驚魂動魄的日子,隨時就可能會崩斷。

由演員武仁林和知名演員海清主演的《隱入塵煙》,是近幾年中國院線電影中的異類。異就異在上面說的,對於貧窮過於具體的描寫。影片講述的就是一對夫婦在西北農村的土地上耕耘的日常。夫婦之間,男的大齡單身且貧困,女的身患隱疾、非健全人。從二人的婚姻的開始,記錄着夫婦兩人從陌生到熟悉的全過程。影片通過農村春種秋收,兩人相互幫扶作農活的具體細節,展示了兩人之間萌發的愛情。一如戈達爾的《受難記》中所說:“每個人都應該熱愛勞動或者努力去愛。”

《隱入塵煙》展示的,恰是這樣一種命運,掙扎在必要性的生存和非必要性的愛情的空間。農民馬有鐵和曹貴英過的日子讓人感覺揪心,非常壓抑而真實,在當下教育缺失嚴重而愈發顯得難能可貴:它證明電影仍有這樣的力量。

當電影散場時,好多人的眼圈都是紅的......

《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8

週五去電影院看了《隱入塵煙》這是我這大半年以來第一次踏入電影院,冷氣不要錢的放,剛回暖就開始排放,後半段實在受不了,起身關掉,然後就開始唾棄自己,早點起身就好了,白冷那麼久。

《隱入塵煙》就是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我在看的時候一直提心吊膽,因爲生活從來不對人善良,無論是他們修房子還是獻血,我都怕有意外,最後在一個平常的下午,意外還是發生了。在看的時候會想導演用什麼方式結束,最後以一種平常但包含生活經驗的方式結束,導演是絕對的現實派,可是在孵小雞的時候,平常但稍顯浪漫,而兩位主角讓這種浪漫昇華到極致。

影片很少有大段的表述,更多是肢體語言的表達,一旦文字出現,則是很有深意,肢體語言出現時就此時無聲勝有聲。

非常好的影片,能在電影院支持的都去電影院支持一下吧,希望導演再接再厲,能夠繼續拍,凡事都要有經濟才能存在下去。

《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9

好的電影會發光。《隱入塵煙》就是那種會發光的電影,從公映初期不被看好,到後來一路逆襲,無論是上座率還是口碑,這是中國影壇的奇蹟,更是一部國產農村題材文藝片的奇蹟。

和很多朋友也私下討論過,影片能夠一路逆襲的原因,畢竟,類似的作品,也不是沒有過,像之前吳天明導演的《百鳥朝鳳》也曾經一路收穫了八千多萬的票房,而如今,《隱入塵煙》無疑也照着這個方向邁進,或許過億,更是影迷們的心之所向吧。

觀影的時候,腦海曾經泛起張國榮說過的那句話:“你只有一條命,我也一樣,有今生無來世。所以我們在這一世要儘可能地對身邊的人好,把一顆真心交出來。”其實在有鐵和貴英身上,也看到了兩個苦命人的脣齒相依。但影片最大的亮點,還是來自於毫不做作的真誠,無論題材故事,還是表演,對於看多了假大空的同類型影片的我們而言,這是一座寶藏。也或許,經歷了疫情之後,我們每個人也都更易從這種“衆生皆苦”的生活中,帶來太多的感同身受。

好的電影會發光,能夠照亮我們內心的灰暗,驅走內心的嚴寒。當然,有關結尾,目前有着各種各樣的解讀,也進一步增加了影片的討論熱度。毫無疑問,這個暑期檔,《隱入塵煙》是唯一可稱現象級的電影。

《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10

可以說《隱入塵煙》是一部好電影,卻也是一部遠可以更好的中國電影。僅從抒情的角度看,它是精明且有效的。全片事無鉅細地展現農村生活:

一輩子給兄弟打工,只有一頭老毛驢的老農民,是一個很溫柔的男人;一位身患重疾,被哥嫂嫌棄,只能住窩棚的老姑娘,是一個很倔強很有生命力的愛看電視的可愛女人。兩個苦命的人彼此溫暖的感情,說不好這是不是愛情,或許更多的是親情。他們彼此心疼、彼此溫暖。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今天的一則新聞,丈夫接到家裏電話,說妻子出車禍了,傷勢很嚴重。他趕緊開車往家裏趕。開到半路中,家裏人又傳來消息,妻子可能不行了,他聽到後,一下人崩潰了,手腳不聽使喚,無法再開車,他自己打110報警,後來醫生檢查後,男子因爲傷心過度引發的症狀。這則新聞打動了網友:這是多麼相濡以沫的婚姻啊。

然而,生活的殘忍彷彿沒有底線,電影中的桂英走了,離開了深愛她的馬有鐵;新聞中的妻子也因傷勢過重不幸離世……

通過這部電影,我看到了生活的苦,更看到了爲了生活奔波的人們,作爲小人物的我們或許參悟不透生命的真諦,但是我們也要善於安貧樂道、苦中作樂,在貧苦的生活中創造出麥粒印花的浪漫,願意用自己的汗水和勞動給自己愛的人創造美好的生活。

一部人生必看的電影之一,希望你能從中得到一些啓發和感悟,哪些品質值得學習,哪些事情最好或者一定不能做。

《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11

沒想到《隱入塵煙》這部電影給我巨大的驚喜,可能是我今年看過最值得看的電影。影片的節奏與鏡頭的推進都很慢,但細節的刻畫隱藏着巨大的能量,看完有一種不會流淚的感動,久久回味。

馬有鐵是中國農民的典型縮影,生長於土地,土地也接納者他。不管怎麼樣,只要耕種,就會有收穫。

這是一部講述西北甘肅小地方的底層農民的悲劇愛情故事。男人是村裏老實巴交的大齡單身漢,女人身有殘疾、尿失禁,在家裏被哥哥和嫂子嫌棄。經媒婆介紹,兩人可憐人“湊合”在了一起,媒婆拿到200塊介紹費走人,而兩家人的“麻煩”也得到了解決。

電影刻畫了社會底層兩個邊緣人物相濡以沫的故事。很多普通人,或者說農村人,婚姻就是這樣的,你要說那種轟轟烈烈的,真的明確感受到自己愛上了,這種很少。就是相處着,互相幫扶。全劇沒有一個愛字,卻全是愛,全劇沒有一個苦字,卻全是苦。貴英和有鐵之間或許沒有愛情,但全是無法割捨的親情。

導演是按照四季的生命循環來拍攝這部電影,就是想表達人生也是“變化”的這樣一個常態而已。所以人生就是苦難重重,但是還請放心,人生中某段時間裏,總是有希望的光線穿過陰霾,照亮你的世界。

《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12

《隱入塵煙》如果是馬有鐵先走了(身體健壯如鐵的西北漢子,這個一家之主,一家之柱突然倒下了),那麼留在世上的曹貴英的結局又是怎樣的?

娃娃是自己的心疼,饃饃是自己家的好吃。兩個被邊緣的人,結合到了一起,走過一段生命的旅程。結婚時靜悄悄,蓋新房時只有兩個人,走時靜悄悄。經歷過,但很快會被人們遺忘,就像沒來過。

一個殘疾的女人,無兒無女,也沒有熊貓血,有的只是一個人躺在病牀上,從此沒人關心,沒人疼。秋風起,外面狂風呼嘯,雨槽哨聲響起,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裏,時常在腦海裏浮現出過往在一起生活的記憶,相親當天你護驢的情形,你夜晚升起爐子的情景,跟你一起上墳的情景,我們一起坐在沙堆上,你遞給我蘋果和饃饃,穿着你給我賣的大衣,看着繩上掛着你給我洗過的尿溼的褲子。又想吃你蒸的白饃饃,和地頭溝渠邊的烤魚,坐着你攆的驢車,拉着麥子,或是土糞,從村頭人羣的橋頭走過,聽着人們背後的閒話,我們一起下地勞作,一起收穫,想起一起在大雨的夜裏,搶救被雨淋溼的土坯,夏夜,我們一起睡在屋頂,你用布條把我係在腰間,擔心我在睡覺時從房頂滾落以及你用麥子在我手背上印的麥花,你說等秋天掰完玉米賣了,咱家買臺電視,帶我到市醫院找醫生看看,順邊在市裏好好的浪浪,老馬你去那了,你走了,我該怎麼辦?老馬你去那裏拉?

佛曰: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的幸福也不知道珍惜。

看完電影,我們要學會釋懷,塵歸塵,土歸土,一碼歸一碼。電影的結局很模糊,而模糊恰恰是生活的本身。馬有鐵是真的走了,懂得人都懂。這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啓迪活着的人去思考,什麼是生命,什麼是生活,什麼是愛情,什麼是人生。

多希望能看到這一幕,馬有鐵趕着驢車,上面坐着貴英,驢車不緊不慢的晃盪在城市的柏油馬上,貴英用不本顫抖的手從懷裏掏出水壺遞給馬有鐵,另一隻手扶着車上新買的那臺電視,馬有鐵笑了,醫生治好了貴英的病,他實現了他的承諾"我們美美的去城裏浪浪",雖然已經是深秋時節,沒有風,午後的陽光很暖,伴隨着驢脖的鈴鐺聲,驢車向家的方向駛去...

最近因網上一段視頻,看了三遍整部電影,寫了上面的文章,勾起許多童年的回憶,電影中的畫面場景,我和我的父輩都經歷過,是很多農村生活場景的縮影!

《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13

大家都說看完《隱入塵煙》久久不能平復,後勁十足。可能是出生於農村的原因,片中你勞作的場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牽引牛鼻子是童年的苦差事,父母每年要汗流浹背地耕地播種,勞累時一點小事都能使人崩潰發火,秋收時麥粒殼使全身瘙癢起顆粒。記得小時候收割時節並沒有機械,全靠人力。白天父母在地裏收割,我們就背麥子,就算只能背3-4捆也從未缺席過,炎炎烈日直射頭頂,背上的汗水浸溼衣裳和肌膚黏在一起,我和妹妹揹着傾斜的麥子穿梭在家和麥地之間,傍晚去撿麥穗,晚上父母脫粒我們捆麥稈,最討厭的是二牛耕地時引牛鼻子,耕牛熱乎乎的呼氣和黏黏糊糊的唾液總是滴在後背,稍不注意牛偏離理想中的路線時,總被父親責罵,疲憊與委屈無處訴說。影片的場景就是家鄉農民的日常勞作,所以說不上苦只能說展現了日常被人遺忘的農村勞作圖,用影片的方式展示了中國大多數人民的生活。

在影片我反而看到了一種希望與感動。在艱難的環境下馬有鐵和貴英都沒有放棄過,兩個被遺棄的人組成一個家庭,彼此溫暖,一起抵抗命運的不公與生活的悲慘,懷揣着希望執手向前,面對困境時從沒放任自流,借宿的房子被拆時自己動手做磚修建,善良的有鐵在房子被拆時去拯救將毀於一旦的燕子窩,放飛燕子,可能他懂得居無定所的苦吧,自己遷新居時還記得給燕子也搭個窩,應該是延續希望。正如他們的生活一樣,他們一起播種,借雞蛋孵小雞還約定兩人以後攢夠錢去省會。在逆境中兩人攜手接受命運帶來各種,努力生活,不卑不亢,熱愛生活,認真耕耘,這些都讓人感動。可最後打敗他們的是貴英的離去,貴英把有鐵從與馬爲伴,在馬廄生活中拯救出來,讓他以人的姿態活着,貴英拯救了有鐵,有鐵拯救了有鐵,彼此拯救,彼此成就,彼此溫暖,可最後貴英離去了,我想有鐵無法再去面對陌生又孤寂的世界所以追隨她的腳步離去。只是有人無法享受平凡的幸福,這世界貴在有人願意攜手面對生活的平淡,一起對抗平淡一種偉大的力量,每個人都對未來充滿期許併爲此都奮鬥,不願屈就。失去妻子的有鐵無法一人面對生活的孤寂,他最後在手上印了麥粒去找媳婦,因爲那是標誌,他從屬於她。這也不失爲一個較爲“美麗”的結局。

《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14

《隱入塵煙》豆瓣8.4分,這應該是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片了。一次次強拆,一次次搬家,一次次獻血,還有兩個人在一起一次次播種與收割。全片的總基調除了這些,還有兩個人一年不到的感情,隨着貴英落水被淹死而告終。

老四是個老光棍,貴英是個身有殘疾的婦女,兩個人都是農村的邊緣人,不光不被村裏人重視,在自己家裏也受到歧視。他們走到了一起,老四對土地和所有生靈充滿了愛,他愛自己那頭跟了自己大半輩子的驢,愛自己借的雞蛋裏孵出來的小雞,愛房檐做窩裏的小鳥,當然他更愛那個願意跟他一起過日子的女人。農村的過日子可謂單調乏味,唯一的娛樂方式是去人家看電視,吃到的海鮮是從水溝裏抓的裹上報紙燒着吃的魚。

他們相濡以沫、日夜勞作,種完了玉米種小麥,收完了玉米收小麥,用驢拉軲轆打麥、揚麥。爲了住進自己的家,沒有磚,他們一起坨土坯、曬土坯,暴雨來了去救土坯,他們不像那個很火的二舅會各種技能,他們會的是種莊稼、打土坯、蓋土坯房。

可是,當他們終於住進自己的土坯房後,日子正有奔頭時,可好景不長,貴英病倒了,沒有去醫院,也不願意去醫院,首先想到的是被窩裏捂捂發汗,吃到了自己家的雞下的第一顆蛋後去找在地裏幹活的老四,可是因爲頭暈一頭栽進村邊水溝裏再也沒有上來。

老四沒有哭出來,默默地把結婚照上的圖片截下來作爲遺照掛在牀頭,默默承受了一般人承受不了的痛苦,變賣了糧食,還清了欠賬,最終他們一起親手蓋的房子還是被剷車夷爲平地,自己也好像“被上樓”了。

這些年,影視劇充斥着宮鬥、霸道總裁,什麼歡樂頌、女子圖鑑,雞娃內卷學區房的內容,對當代農村題材除了《鄉村愛情》幾乎沒有紀實性的作品,其實農村話題很多,如大齡光棍問題、留守兒童老人問題、青少年犯罪問題,當然都不是很正面,但這纔是真實的農村。

《隱入塵煙》就是寫實性的作品,海清爲了演好角色,提前在甘肅農村呆了3個月,和大家同吃同住。鏡頭剪輯慢的好像紀錄片,但好在攝影配樂和情節足夠感人。很多藝術家年輕時要在大都市裏兜兜轉轉、幹天鬥地,晚年才寫或拍自己的家鄉,但有部分導演彷彿要一開始就要一輩子呆在自己的家鄉拍身邊的戲,比如賈樟柯,還比如本片的導演李睿雋,這應該也是一種“尋根”或“歸根”吧。#電影隱入塵煙

《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15

《隱入塵煙》,九月影壇的一匹黑馬,一騎絕塵,票房過億。據說這部電影已經在國外得獎了。只是但凡在國外得獎的影片,都逃不脫落後愚昧的鄉土氣,日子苦掉渣,人性冷到麻。西北農村的荒涼,色調晦暗的光影,世俗人情與貧困粗劣的衝突,男人女人都像動物,活得醜陋而野蠻。

網上說它苦到極致愛到骨髓。可我只看出苦。是真苦,而且這種苦是先天性的苦,並不是後天因爲懶惰或天災造成的苦。這是完全受困於環境,以及自身覺識的閉塞,因爲習慣了苦難,之後馴服於苦難。

至於愛,那不過是兩個苦難人生結伴同行後,彼此扶持間妥協式的寬慰。原先一個人苦,後來兩個人苦,有了伴的苦依然是苦,但這苦從此有了共鳴,有了互相心疼,那就湊合着過吧。不然,還能怎樣呢?

耐着性子看完電影,感覺全片對人性的表現手法太過於刻意,只專注於表現兩種人性:純粹的善和極端的惡。

然而它們都是屬於正常之外的存在。

純粹的善存在嗎?存在。但它存在的前提,是智力和情感的缺失。只有缺失,纔會不懂,纔會完全不計較,沒有得失怨恨心。但凡是個正常人都做不到的,起碼的好壞,真的分不清嗎?也許心裏是明白的,只是習慣了隱忍。

極端的惡存在嗎?存在。此類人智力是正常或超常的,唯情感同樣有所缺失。無法理解或融入正常人的喜怒哀樂悲恐驚,對他們而言,有些情感是多餘的。他們更多是關注自己,視衆生爲草芥。

而影片中並不是這樣,只是爲誇大而誇大,太用力了。

越落後,越苦難,越醜陋,越粗俗,越是在殘影舊魂中狠挖已經快要絕跡的渣滓,並將其捧出放大給世界看,便越能在國外代表中國獲獎。這套流程仔細推敲一下,不覺得奇怪嗎?

世上所有獎項規則的制定都是帶有目的性的,而所有去迎合的舉動都是在幫助其完成這個目的性,這個目的性的人爲因素佔多少?能夠從中獲得最大傳播收益的會是誰?肯定不是我們。

這部電影,聽說已經下架了。如果其他地方還能看到,欣賞演技就好了,不要糾結其他。

上下五千年,歷史往復循環。而塵煙註定,只能散去。

《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16

今天下午去電影院看了《隱入塵煙》,最近抖音經常刷到這個的介紹,很久沒有看過這種類型的電影了。

總的來說,我覺得整個電影的主基調挺壓抑,挺沉鬱。男女主人的愛情,相濡以沫,相愛相知,不被愛的人,尋找愛,給予愛的過程。看完電影,我的腦海裏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是枝裕和的這句話“如今的時代,過分溫柔是要吃虧的。”欺負老實人,看着真的很憋屈。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一直不乏有默默無聞,埋頭過自己小日子的人,偏偏,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不排除電影有放大苦難和衝突,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但是,這部電影就是平平淡淡的衝突,顯得確實是更真實,更鮮活。

《活着》之所以經久不衰,或許,大家都在從文學苦難中汲取生活的甜,讓自己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生活,面對苦難。只有積蓄力量,從苦難的深淵中爬出來之後,苦難纔有意義,否則,苦難只是苦難而已。

我看過這個導演的一個採訪,是問關於《隱入塵煙》的選題,現在中國電影主旋律的電影占主導,確實需要更多多元的電影來豐富國內的電影市場。這種真實西北農村生活,展示在觀衆的面前,讓更多人知道,當今社會,還有很多人過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國內消除貧困也才幾年,不止有一線城市的北上廣,還有廣闊的農村。看到砌好房子之後,哥哥的來訪,侄兒的婚宴沒通知參加,把婚宴吃完的菜送過來。來收麥子的時候,明明曬乾了的麥子,還扣水分。爲了村子裏的人,自願獻血。拆老房子的時候,還惦記着燕子窩。都決定赴死了,還把所有的欠賬還上。有種鈍刀子割肉的疼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