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觀後感(通用11篇)

本文已影響 2.73W人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觀後感(通用11篇)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觀後感 篇1

一部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道盡數十年的塵封厚重,訴說着那段充滿激情熱血,定格思想,血腥殘酷,追求真理,探尋革命道路的歲月。

刻畫的每一個人物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每一個都是那麼的真實,那麼的細膩,有血有肉。楊家兄妹三人抱着共同的理想,投奔到大革命的洪流中,接受了打倒列強,除軍閥,解放勞苦大衆的國民革命信仰;開始各自追求真理,實現真理的道路。

當歷史的抉擇出現拐點,真理的探尋遭到挫折;當原先的思想產生蛻變,沒有沿着有序的歷程接受洗禮;當前進的道路改變當初的既定路標,走開了岔路。這一切的發生與改變雖然是政治上的大地動,但同時也是每一個追求者在原先的思想信仰與改變之後產生的思想信仰之間的選擇。

這種選擇幾乎是苛刻無情的,也是需要付出極大代價的。因爲在特定的環境中信仰產生改變,必然將產生對抗;不管是何種思想信仰,一旦選擇,就意味着將與另一種信仰的鬥爭,不管是任何人,即使是親人朋友信仰不同,也會走到對立的一邊,甚至爲了思想信仰血腥殺戮,戰爭決絕。楊家兄弟就是這樣,信仰的改變,讓他們重新選擇了各自的信仰,走上了相反的道路。

兄弟之間,親情在政治信仰上被抹殺,反目成仇,一場你死我活的角逐;同學之間,昔日的黃埔同窗之誼,在黃埔精神的宣灑下,鋼刀歸鋼刀相見戰場;師生之間,自己學生時期的老師戴着沉重鏽跡斑斑的鐵索,在上刑場前含笑地接受着對方曾是自己學生的最後敬禮,面色從容的死在昔日的學生槍下,血腥與殺戮,仇恨與淚水交織着。

當民族的利益受到外在的損害,民族面臨滅亡的境地時,雙方的利益會很自然的結合在一起,兄弟摒棄鬩於牆而同抵禦外辱。抗日戰爭的爆發,兄弟倆所代表的政治集團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又毅然的結合。民族利益大於意識形態,雙方拋棄原先的對抗,共同投入到抵禦侵略這個大的目標上來,最終實現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

雙方的共同目標一旦完成,就會重新產生對立,意識形態所體現的思想信仰會再次佔據主導地位,依舊會再次操刀揮向對方。解放戰爭中楊家兄弟再次成爲敵對雙方,兄弟,同學再次反目,最終以一方的失敗而結束。一個是站在離開大陸遠行的軍艦甲板上,海浪拍打船身;一個是挺立在和平解放的古城門前,接受着受降的儀式。兩個不同的境遇,帶來的是無限的沉思。對前者來說這是殘酷的,是難以割捨,難以接受的!對後者來說,則是難以抑制興奮,激動的!信仰就是信仰,信仰的力量是可以讓一切追求的人爲之犧牲的,原本的親兄弟和黃埔同窗相見的距離越來越遠。

沒有政治信仰上的介入,轉爲普通的家庭之中,楊家兄弟卻沒有仇恨殺戮,過多的是家庭的溫馨和睦,一起相互評頭論足,親情的流入;同學之間更多的是敘舊同窗戰友加兄弟的戰場感慨。每個一人都充滿着各種各樣的感情,彼此涉及着對方。

家庭之上是家族,家族之上是民族,民族之上是國家,國家之山是蒼天。無論任何政治力量殊死對抗,但是都忘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自己都是有一樣的環境,一樣的根本。追求者他們個人之間是沒有任何的仇恨,沒有任何利益糾葛的。原先的血腥紛爭,決戰戰場都是爲了各自所追求的信仰,所代表的利益。只要把自己融入信仰,追求自己既定的信仰之路,都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在決定中國多種命運的時刻,每一個追求者都有選擇信仰的權利,他們都有自己的信仰,都有爲實現各自信仰,追求各自信仰採取的要求和各種方法手段,不管信仰導致的結果對與錯,這對信仰追求者是沒有任何過錯的。

只要不違背信仰的既定目標,不違背歷史大勢之趨,順應歷史發展人心所向,就是人間發展的正道!

滄桑的歲月,漸漸遠去,客觀的腳步卻始終沒有走遠!最後一句話說的好,不要忘記過去,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觀後感 篇2

最近以來,斷斷續續地看完了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這部精心編造的作品起碼告訴我這樣一個觀點:歷史是英雄創造的。

一個姓楊的和姓瞿的兩個富人家族成就了一部國共內戰史,窮人們被忽悠成了只配兩個端着槍對射的團隊。這兩個團隊的組成在開始時,一方面是由農家子弟組成的國民革命軍、另一方面是"武裝起來"的工人;後來,一方面還是由農家子弟組成的國民革命軍、另一方面是"武裝起來"的農民;再後來,一方面仍然是由工農子弟組成的國民革命軍、另一方面也是由工農子弟組成的人民解放軍。這些士兵們的血肉在炮火的錘鍊下鍛造成了將軍們肩章上耀眼的星,而炮灰們也並沒有達到他們想像的那樣:全國解救以後,上學不要錢、火車隨便開、農民有地種、工人有工做,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上層社會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他們在捨棄了一部分家產和人口後,最終當上了總統、總經理等。

如果他們當初不領導窮人胡鬧,儘管他們努力奮鬥幾輩子,無論如何也是達不到今天這樣的社會地位的。而"喜兒"們呢?只不過是將原來的"上吊"自殺改成了"上塔吊"、上珠海大橋自殺罷了。這部電視劇意在告訴窮人:不要以爲我鬧革命就是全心全意爲你們服務的,不要以爲我們的子孫做了官你們就不服氣,我們一年才強取了6K多萬你們就很驚訝,其實我們祖先本來就很闊!天下本來就是我們的,不服氣不好使!

胡南和平解放的的結果變成了這一家子英雄們了卻恩怨的收場戲。想起了元代一位哲人的散曲: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正是這部作品生動的詮釋啊。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觀後感 篇3

中央電視臺熱播的50集大型歷史連續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以下簡稱《正道》),甫上映即轟動了海內外,剛剛以高收視率落幕。《正道》是繼《走向共和》後又一部頗值得一看的大型歷史連續劇,劇名取自毛澤東的著名詩句,由著名演員孫紅雷等主演、著名導演張黎執導。《正道》第一次以大型歷史連續劇的形式,從一個家庭、三兄妹、三代人的經歷着眼,全景式地展現、細緻地描繪了自1920年大革命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近四分之一的世紀內,中國現代史上一對最大的政治弄潮兒——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既合作又鬥爭的歷史,那是現代中國最波瀾壯闊、最翻天覆地、最錯綜複雜的一段歷史。《正道》以在兩岸都具有典範好處和人氣的黃埔軍校作爲敘述故事的主軸,故能在海峽對岸引起共鳴、得到認同。如果你不熟悉國共的那段合作、鬥爭史,當你看過《正道》後,四分之一世紀的中國現代史已瞭然於胸。

《正道》的編劇、導演頗善於透過一個個鏡頭講大故事。他們把一段複雜恢宏的歷史表現得舉重若輕、揮灑自如,卻絲毫不受沉重的歷史壓迫,更不被敏感的歷史事件束縛。由這段大歷史寫就的大故事,雖歷經滄海桑田,雖早已時過境遷,仍留給後人感慨萬千。看《正道》,能夠讓觀衆時而擊節歎賞唏噓,時而替英雄淚灑滿襟。今人能夠“一杯濁酒論英雄”,但作爲炎黃子孫,對在這段滄桑悲涼的歷史中所發生的一切,卻遠遠做不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而是千鈞沉重放不下,萬千頭緒,無語復加,惟有片名的點題最能道盡我等胸中的塊壘:人間正道,遍是滄桑!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觀後感 篇4

《人間正道是滄桑》太長了。看了許久許久都沒看完。又或者,只不過幾十集的劇情,這麼久都沒看完只是因爲它讓我的心太壓抑。

並非對戰爭,對政治,對主義等等這些東西感興趣,也並非對主流影視劇心存偏好。只是,去年在爸爸樂此不疲地每天都看這部劇時,貫穿於其中的一種情感突然間就觸動了我的內心,儘管它讓我一直看得很壓抑。一年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在劇中消失,卻仍未能看到最後的命定的結局。

沒有人能在歷史的大變革中僥倖逃脫或者倖免於難。一個苦難的時代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但也錘鍊出了更堅韌的生命。就如同劇集末尾韓磊所唱的充滿穿透力的主題曲,流露出無限滄桑與悲愴感的歌詞和旋律,讓我每次聽來都有一種激盪心靈的震撼與感嘆。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毛主席的詩詞向來都非常值得品味和深思。它透射出一股氣勢磅礴的豪情,又飽含着一縷浪漫主義的柔情,更深藏着一種似有還無的蕭索和悲壯。是的,一種蕭索和悲壯——這是它帶給我的最深刻的感受。所以,也更加覺得以這樣一句詩詞爲名,宛若天成地吻合了整部劇的靈魂質感——既沒有《亮劍》裏的氣宇軒昂,也不見《士兵突擊》中的熱血澎湃,只有一種獨一無二的歷史滄桑感,貫穿始終。

楊廷鶴對費明說:“有時候,血緣並不一定比感情更可靠。”

瞿霞說:“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信仰,沒有一個人可以強行去幹涉他人的信仰。”

瞿恩說:“這個世界上的理想有兩種:一種是,我實現了這個理想。另一種是,這個理想通過我得到了實現,縱然犧牲了我的生命。”

他們的話讓我忽然想起了去年在小西天電影院看的《風聲》。那是我在電影院看的唯一一部國產影片。後來有人問我:“那部片子很多地方都特別血腥,你一個人晚上去看不害怕嗎?”是的,有些地方確實是我從來沒在電影裏見到過的那種血腥,當時看的時候我也只是一次次地閉上雙眼握緊拳頭,躲過那些讓我戰慄的鏡頭和無比悽慘的聲音。但是,看到影片的後半部分,我還是被它深深打動了。周迅扮演的顧曉夢在犧牲前用摩斯代碼留在衣服裏的遺言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甚至今日我依然能將它幾乎完整地複述出來——“我不怕死,怕的是愛我者不知我爲何而死。我身在煉獄,留下這份紀錄,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諒我此刻的決定。但我堅信,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情。我最親愛的人,我對你們是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我的肉體即將隕滅,但靈魂將與你們同在。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他們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我想,我能讀懂他們的心,能理解他們爲什麼都如此確信。

信仰全然不同於寄託。寄託,會讓人走入生命的沉淪。信仰,卻能令人始終保持一種清醒。

就如同,紅色,是中華民族最具標誌性的色彩。曾經被刀光劍影下的鮮紅感動和激勵了許多年,面對紅色的旗幟莊嚴而熱烈地宣誓。只是,也許紅得太鮮豔,就容易迷失本來的底色,以至於漸漸淡忘了那最初的紅是用多少革命先烈的熱血染成的。所以纔有了那麼多讓人不得不面對的結局。諸如《潛伏》裏的無盡淒涼,諸如《人間正道是滄桑》裏的無限悲壯。

看到《潛伏》的結尾,翠平抱着孩子向通往山外的路上張望,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因此懂得什麼叫做生離比死別更淒涼。看到《人間正道是滄桑》裏瞿霞的遍體傷痕,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明白什麼纔是真正的無淚有傷。

信仰與主義,以生命爲代價,以死亡爲證明和對抗。

“如果,是你,你會像翠平或者瞿霞那樣嗎?”看到那些畫面的時候,我不禁在心裏問自己。

我不知道。真不知道。我不害怕瞬間的死亡,但確實害怕承受太多的身心折磨。所以,也許我更願意選擇一種極端的瞬間的萬劫不復的死亡方式來保全自己的生命和信仰。因爲無論到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地方,我都不想不能也不會背叛自己的祖國。

作爲一個東方大國,我們從來都沒有遠離過戰爭。在富強的美國人都尚未開始學習他們的“雷鋒”之前,我們似乎還未養成爭當世界公民的實力和氣魄,有多少人還記得七十年前的抗日戰爭?有多少人還記得江姐,趙一曼,抗聯,那些有名字或者沒名字的,倒在血泊中的先烈們?那些成萬上億的民族脊樑,我們理應永遠銘記。

時至今日,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我們依然都在堅持着一種信仰。或者說,我們必須堅持一種信仰。對生命的信仰,是一種蒼涼的理性。儘管,動輒成百上千萬的黑混淆在紅的中央,冷卻着越來越多的已然缺失了信仰與主義的心。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觀後感 篇5

《人間正道是滄桑》講的是從國民革命到新中國成立很長時間的一段歷史,故事圍繞楊家三個子女展開。楊家長子楊立仁沉穩多謀,女兒楊立華獨立且有主見,小兒楊立青生性頑劣卻勇敢正直。楊廷鶴作爲一家之長,堅持中國傳統的“家國”思想,不求子女大富大貴,但求其成長爲對國家有用之人。

我很喜歡看《人間正道是滄桑》。首先,因爲它不同於一般的影視劇,它通過一些兩黨的高層,講述了許多廣爲人知的歷史事實背後不爲人知的故事,視角比較獨特,劇情很是緊張,也很有人情味,硝煙戰場裏的愛情片啊。而且整部劇在對待國共兩黨歷史問題上比較客觀,也表現出了國民黨民正面的一面。其次,從《人間正道是滄桑》可以看出,張黎導演是一個擅長拍長時間跨度歷史劇、並且能夠準確而獨到地把握其中每一個時間段的事件、形勢與人物精神風貌的導演,他用拍電影的鏡頭語言和手法,把電視劇拍出了史詩感、拍出了情懷。再有,演員方面,尤其像男一的扮演者孫紅雷所說“男二絕對吸引人眼球”,確實,演員的選擇真的挺不錯的,尤其是黃志忠飾演的立仁,雖然只能算是男二號,但是演技很出色,他的氣質是那種詭計中帶着堅毅、冷峻。

《人間正道是滄桑》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活,那段歷史也值得你詳盡瞭解,它不說教卻讓你感觸頗深!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觀後感 篇6

五十集的《人間正道是滄桑》在前幾天就看完了,雖然感想多多,但並沒有想寫點兒什麼。可是最近在中國的大地上發生的一件事情連同我前面被和諧的文章迫使我不得不寫此觀後感。

《人》劇中心以瞿楊兩家人爲線索,以親情、友情、愛情來演繹建國前國共兩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教育國人:共產黨是正確的!政權是血換來的,幾經磨難,來之不易!

對於官方播此類劇的意圖,早已是見怪不怪,只不過我嗜好歷史,就看下去了。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覺得現在社會的確是進步了,文明點兒啦!

你看在劇中,國共兩黨的黨員,在所謂的“三民主義、共產主義”的旗幟下,爲了自己的“主義”,全然不顧親情、友情、愛情,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互相進行殺戮,有街頭的、有豪宅的、有豪輪的、有山野的、有戰場的等等,真是血流成河!換來的是什麼呢?五十餘年的歷史已經做了回答,受益者只能是少數人吧!

不過歷史發展到今天,的確起了變化,對於執政者的批評與反抗,執政者不像過去的國共兩黨,動則就是槍斃或者就是暗殺,在肉體上消滅你(失去了多少棟樑之才呀,真是可惜!)!而是採取法律的手段(不論是公開審還是祕密審)進行判決,且都沒有死刑。

聯想到北京的劉曉坡教授、南京的郭泉教授,因發表文章被囚禁半年多,前天劉曉坡終於結束了沒有“名分”的“待遇”,被宣佈正式逮捕;郭泉就要開庭,走法律程序。對於當前在國內最有影響力的兩位出頭鳥,執政者終於端起了槍,只不過文明些了,雖然開了槍,但沒見血花四濺,不是達姆彈吧!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觀後感 篇7

很少對抗戰題材產生興趣,那些浮誇的抗戰神劇比中國古代神話還傳奇,又是自行車追火車,又是自行車飛起空中穿越,又是各種槍百打不中,我懶得把自己的`時間都花費在這樣無厘頭的鬧劇上。然而驚喜總是出其不意的來到你面前,這部《人間正道是滄桑》刷新我對抗戰劇的認識,真的是在電視區中,就多看了它一眼,在也沒能忘掉那人、那景,那畫面不斷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不斷激起我追劇的慾望。

首先得說這個名字起的就相當有水平,不像現在好多劇,名字長的看到都不懂是什麼意思,一看到這個名字就吸引住我,爲什麼說人間正道是滄桑?這正道是怎麼樣?又有怎麼樣的滄桑那?一個個疑問引領着我走進這部正劇。劇情講述楊家三兄妹在堅守自己信仰道路上的愛恨情愁,着重以楊立青的成長爲主線,演繹了姐弟情深、兄弟無情、愛情無由、信仰分歧等故事橋段。我聲稱這部劇有毒,看了之後我想更多的瞭解這部劇的歷史及相關任務,特意去度娘了一下,結果很是遺憾,這部劇很多是杜撰或者說是集多數人的事蹟與一身,歷史上沒有那麼一個人物形象,真的是很傷感,總覺得心裏有一種情思無處安防。

除了名字吸引我,另一處就是楊立青這一角色是孫紅雷飾演的,我總覺得他的演技精湛到位,再加上他與生俱來的三分痞相,把楊立青演活了,我的情緒隨着他飾演人物的遭遇起起伏伏。他由一個無憂無慮爹疼姐愛的楊家三少因與哥哥的愛恨糾葛導致家破。他聽從姐姐的教導,置身來到廣州,遇見姐姐許身的董建昌並得到他的大力扶持。說到這裏,不得不說其實我挺羨慕他姐姐楊麗華的,一生中有董建昌這樣的人在明知她心中還有他人的時候還死心塌地的用他的方式愛着她護着她。董建昌文武雙全,有勇有謀,既能奔赴前線與軍作戰交際圈也混得風生水起,唯獨不喜的就是他的堅守爲黨國效忠。爲得女人心他對待楊麗華心中的柏拉圖愛情的主人公肖恩更第謹慎小心。對此我也有不解,瞿恩不是愛楊麗華嗎?怎麼在林娥出現時就就把自己獻身林娥了那?這是不是證明柏拉圖的愛情不靠譜。暫且不提,接着說楊立青,來到廣州初到大共產黨肖恩家,就遇到他人生摯愛,美貌與智慧並存的瞿霞。那個年代的愛情真的是純粹唯美的,感覺是那麼的乾淨卻那麼的扣人心扉。也許是上天太嫉妒他們的愛情,才讓瞿霞被楊立青的親哥哥楊立仁捉住入獄,8年的牢獄生活磨去瞿霞的自信與驕傲,也毀掉了她美貌的外皮,最終不管是因爲身心也好,考慮不能生育的孝道也好,總之這段美滿的姻緣就此分道揚鑣。看到這裏我是憤恨的,爲什麼那?不是愛嗎?怎麼忍心那麼傷害心愛的人,不是不愛嗎?爲什麼要娶不愛的人那?不能理解。好想生活在楊立青身邊,與他分享他的工作生活,這就是愛嗎?沒辦法心中崇尚大英雄,無法自拔。

那麼接下來我要說的是不是有點不正能量了,就是我對共產黨的看法,那是的黨是年輕的,也許就是因爲他的年輕,瞿恩纔會死,怎麼能讓一個爲革命事業致腿殘的人打游擊戰那,黨是用哪裏思考的?黨內平時所爲的好友又去了哪裏?怎麼一聽說瞿恩被俘,就都跟人家劃清界限了那?不是第一時間應該想着營救嗎?爲什麼?年輕的黨是被黨內一些輿論帶偏了嗎?這裏我是怒恨黨的,無能!

看完正劇,我知道正道來之不易,我瞭解他們經歷不能身同感受的慘痛。我更學會信任支持自己的信仰,學會感恩熱愛自己的生命。我的生命中也是一條正道,我要用自己的實力演繹我的精彩人生。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觀後感 篇8

兩天時間,基本沒快進地看完了網絡版《人間正道是滄桑》!

首先說說否定的看法:有的地方太假,尤其感情戲份,這與全片宏大的史詩風格很不相稱;特寫與攝影機運動過於頻繁,本來是本片的最大優點,可是一些地方的濫用使得他們暗淡了光芒;孫紅雷的表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表演的痕跡過重;演員普遍存在這類似問題;劇本稍欠大氣,情節安排上不能排除含有媚俗的成分。

重點說一下我最喜歡的地方:這部劇實在拍得很牛逼,第一集嚇了我一跳,鏡頭充滿了運動,佈景打光考究,特寫運用大膽自如;少見如此重視運動的電視劇,也少見如此重視特寫和雜耍蒙太奇的電視劇,這是本劇帶給我的最大的興奮。接下來就是劇本,以前類似題材的劇作多如牛毛,但以這樣一個復雜家庭爲視點的鳳毛麟角,所謂的家國興衰恩怨情仇,中國人傳統家庭觀念中的根本盡顯期間,利用劇中人物的際遇變遷將國共二十幾年的風雨講述地淋漓盡致,讓人切實地感受到了歷史洪流的那種磅礴與悲壯。對於革命思想及那一代人的主義做了儘可能形象地闡述,尤其對以瞿恩爲代表的CP第一代黨員的偉大理想和人格魅力歌詠地很是動人。戰爭戲,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有勁。孫紅雷是個不錯的演員,尤其最後幾集中的表演實在很精彩。其他主要演員各有千秋,但精彩的表演集集都有,很多配角讓人眼睛一亮。

對於那段歷史,這部劇還算完整的呈現了她的主要框架。我懷念並嚮往那個時代,那是有血有淚的年月,那時的先輩們爲了理想爲了生存爲了家國拼搏在各自的人生路上,儘管他們中間不乏失敗者和罪人,但他們所共同締造的正是中華民族最值得驕傲的歷史!向一切在這片可愛而又偉大的土地上流過血淚的人們致敬!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觀後感 篇9

《人間正道是滄桑》是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的一次創新,很成功。把革命歷史和人物的故事結合得默契。是一部新型的革命思想的教育史話。是我近期觀看電視劇後深有啓迪的。

第一:這部電視劇表現了重大革命歷史,以一般的人物和人物故事演繹了重大革命歷史事件。我們從片子當中看到一些重大的革命歷史事件、一些重要人物的影子,片子當中的人物正是重要歷史人物的化身。瞿恩這個人物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歷史上那些傑出領袖人物和優秀共產黨員相結合的一個藝術典型。是領袖人物和一般革命者相結合的藝術形象。堪稱典範。深受愛戴。甚至敵人也由衷地敬畏他。

第二:這部電視劇是一個大跨度的革命史的演繹。從大革命一直寫到全國解放前夕。20多年,這中間歷經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四個歷史時期,一部電視劇表現這樣大的歷史跨度,在革命歷史題材的開掘和處理上,確實是一種創新。他用家族敘事和親情敘事的方式來描繪國共兩黨在二十多年中的合作和較量,形象介紹了新中國的誕生歷史,賦予歷史風雲的回望特有的文化反思意味,以及人物命運走向。在當今新的歷史條件下,是對國共合作和兩岸統一的呼籲。它的歷史內涵,提升了它的精神文化品味。

第三:這部電視劇是對理想主義與實用主義的詮釋。當前,有很多人對信仰理想,對價值的憂患呼聲比較高。很多人說實用至上,不要談革命的理想主義,我們的理想在哪裏,我們的信仰何在,等等。我看到,在《人間正道是滄桑》它塑造了一系列優秀的共產黨員形象,以瞿恩爲代表的共產黨員形象,他重新點燃了理想的火焰。後來楊立華跟範希亮都講了瞿恩對他們的精神信仰,包括楊立青對他終生的信仰。所以從瞿恩的形象,我們就能夠找到中國共產黨爲什麼最後能取得天下,因爲他們擁有一批有信仰的人,有理想的人,是不怕犧牲的人。他們擁有博大的胸襟,重人倫,人理,人道。黃埔軍校三期六班的班規是:“鋼刀歸鋼刀,同窗歸同窗”。很有哲理!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觀後感 篇10

作爲一名黃埔後代,我一直相信自己的血液有黃埔的顏色,因爲祖父在成都中央軍校學習時,黃埔精神就已融入了他的血脈。8年前的春天,跟同學到漢中聖水寺遊玩,一些破舊的土房子使我久不能忘,斯人已去,空餘懷想。後來知道那兒曾是黃埔軍校一分校的舊址,那些老房子裏曾經培養了千百抗日誌士。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再去聖水寺,我還要到成都北校場去、到廣州黃埔島去,因爲黃埔精神對一個黃埔後代的感召是巨大的,我要到生長出這種精神的土地去朝聖。

正是懷着朝聖地心情,我看完了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電視劇中所表現的愛國心、師生情是對黃埔精神的最好詮釋。瞿恩、楊立青、楊立仁、範希亮……這些黃埔人,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尊重的,因爲他們是萬千黃埔人的縮影,是一個時代精英羣體的縮影,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寫就了中華民族走向獨立、自由的歷史。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是謂大同。”大同社會是我們民族幾千年的夢想。無論是三民主義,還是共產主義,都是爲了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在此基礎上上構建起來的黃埔精神,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色彩,因爲這種獨特的文化作用,黃埔軍校創造了一個令世界矚目的中國奇蹟——簡陋的教學設施、簡短的學制,學員卻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黃埔軍校成爲與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以及俄羅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齊名的世界四大着名軍校。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和平的民族,漢字“武”很好地詮釋了我們的戰爭觀,中華民族不好戰,但是也不懼怕戰爭。在那個戰亂不斷的年代,我們不得不選擇用戰爭來結束戰亂。孫中山先生認識到,革命要有自己的武裝,黃埔軍校應運而生。“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中山先生號召着優秀的中華兒女雲集黃埔,不必說周恩來、葉劍英,也不必說徐向前、林彪,看看《人間正道是滄桑》中的主人公吧!這些人物雖是虛構的,但他們每個人都是真實感人的,他們有血肉、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氣,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萬千黃埔人身影、眼神、思緒、微笑……黃埔島上曾有一羣如此可愛的人、武昌兩湖書院曾有一羣如此可愛的人、成都北校場曾有一羣如此可愛的人,我相信海峽對岸的臺灣鳳山軍校也有一羣可愛的人,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愛着華夏民族、九州大地,他們都願意爲了中華的偉大復興流血犧牲。

條條大路通羅馬,最終這些可愛的人因爲信仰的不同,在歷史的路口選擇的不同的道路,他們都堅信前途是光明的。於是,我們看到他們分道揚鑣、同室操戈,歷史的道路就是這樣的曲折,正如李大釗先生所說,這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沒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走過去的,共產黨員有這樣的精神、國民黨員也有這樣的精神,他們終於第二次攜手,以中華民族的英勇無畏打敗了日本侵略者。這是一段無法忘卻的歷史,多少黃埔兒女血灑疆場、多少黃埔兒女堅強不屈,記住他們的名字吧——左權、趙一曼、戴安瀾,當然還有薛嶽、張靈甫、關麟徵、杜聿明……《人間正道是滄桑》中的楊立青、楊立仁、範希亮就是英雄們的縮影,爲民族付出的先輩,我們不應忘記、我們也不會忘記。

《人間正道是滄桑》這部電視劇,告訴我們黃埔精神的核心是愛國愛民,愛國主義是一種偉大的情懷。所有的中國人都應該是愛國的,所以我們相信,海峽兩岸既然都是中國人,黃皮膚、黑眼睛、方塊字、詩經、史記早已將我們連在一起,所以歷史上國共兩黨曾經兩度握手、共克時艱,相信有一天,國共兩黨會第三次握手,因爲一種精神早已融入我們的血液之中,有一個聲音總在呼喚,那就是“到黃埔去!”

我多次被劇中的師生情、同學情所感動,“鋼刀是鋼刀,同學是同學!”這是範希亮在畢業聚會上的箴言,黃埔軍校繼承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尊師重教的優良作風。瞿恩是一名好老師,他充滿理想、充滿智慧、充滿大愛;劇中還有一位不知名的教官,近乎苛刻地要求學員。黃埔軍校有許多這樣的老師,他們嚴格執教,以身作則,在他們的帶領下,黃埔學子怎能不成爲有用之才。而黃埔學子的同學之情,在觀看這部電視劇之前,我早已感受到。在我的家鄉陝西寧強,曾經有人就讀於黃埔軍校,我的祖父是其中一位,祖父在世時,常有一些老人來到家中,他們都是爺爺的黃埔校友。他們雖然不是同一級,或許還是不同分校的,但是他們都以同學相稱,他們在一起的那種親切讓人感動。所以,我見到這些老人,都覺得跟爺爺一樣親切,現在他們大都離開人世,我依然時常想念他們,祝福他們。

在《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楊立青、範希亮雖然在不同的陣營,但是他們感情讓我們深深感動。親愛精誠,同學始終是同學,黃埔校友習慣以同學相稱,無論是那一屆畢業、無論是大陸臺灣,黃埔學子始終都是同學,同學情常在。黃埔後代之間也有一種天然的紐帶,只要得知彼此都是黃埔後代,就會一下子親近起來,我遇到的每一個黃埔後代莫不如此,我們共同談起先輩的榮光,共同嘆息、共同微笑。因爲有黃埔同學的情意在,所以黃埔後代的情意在。黃埔同學雖然有一天會全部離開人世,但是黃埔後代的血脈裏始終流淌着黃埔的顏色,黃埔精神必將永存。

毛澤東在詩中寫過“人間正道是滄桑”,人間正道是什麼,人間正道就是中山先生所說的“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因爲我們是黃埔後代,所以我們必須記住自己作爲一箇中華民族子孫的責任,我們有責任發揚黃埔精神、致力振興中華!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觀後感 篇11

“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句話是偉大的革命領袖毛澤東主席的一句話,用在這一部電視連續劇上真是太恰當不過了。

這部電視劇主要講述了國家的十年內戰和八年抗戰的驚險事件,以及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兩次合作,北上抗日的事蹟。整個電視劇以一個不太和睦相處的家庭爲主線索——因爲家中哥哥楊立仁是國民黨的高級幹部,而弟弟楊立青則是共產黨的一員大將。兄弟倆經常短兵相見,也偶爾歡聚一堂、關係融洽、其樂融融,充分反映出了社會的動盪不安。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張學良和楊虎城逼蔣介石抗日時的那一集。楊立仁爲了救蔣介石而不幸被捕,半個月後才得以回家。她妹妹楊立華聽說後又是着急又是高興,因爲中國人民終於聯起手來,萬衆一心、衆志成城,站在了抗日救國的統一戰線。

在人間,會有許多滄桑的精力和痛苦的折磨。電視劇中的哥哥和弟弟曾有相互殘害的經歷,但那只是一點點曲折,一點點風雨,因爲風雨過後,將會是美麗的彩虹。明朝舉國聞名的“四家”王守仁不就是經過了幾年的磨難與艱辛,終於成爲了聖賢嗎?

另外,這部充滿歡樂和痛苦的電視劇還告訴我們齊心協力,方可成就一番大事業。如果祖先們不齊心協力,萬衆一心地打敗侵略者,我們還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嗎?只有團結起來,把所有的力量全都集中在一起,擰成一股麻繩,纔可以戰勝困難,戰勝敵手,戰勝前進道路上的阻礙。宋朝的楊家將用自己的犧牲感染了士兵們,士兵們和將領們全都團結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難,終於戰勝了入侵國家的遼兵,取得了勝利。

前進道路上的滄桑會讓我們成長許多,也會讓我們明白許多真理。只有經歷了滄桑,纔會給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成爲一個成功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