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電影《終極勝利》觀後感:人性的最終勝利(精選5篇)

本文已影響 3.54W人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終極勝利》觀後感:人性的最終勝利,歡迎閱讀與收藏。

電影《終極勝利》觀後感:人性的最終勝利(精選5篇)

電影《終極勝利》觀後感:人性的最終勝利 篇1

長眠在中國大地上的高尚的有益於人民的歪國仁,除了白求恩,其實還有很多,1924年在第8屆巴黎奧運會摘取了400米跑的金牌的“飛人”李愛銳就是其中之一。奧斯卡獲獎電影《火的戰車》曾經講述過他的傳奇人生,他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拿完金牌的第二年就返回他的出生地——天津,在一所中學裏當了近20年的教師。他救治過抗日戰士,還曾跳入冰河中救起了一名落水的英國兒童,在抗日戰爭行將勝利時,卻因病在日本集中營中去世。

《終極勝利》再現的是李愛銳這一生最後幾年的悲壯,但故事重心並未放在慘烈的歷史戰爭上,當然也並非小情小調的作品,影片着眼在人物的行爲以及背後的精神力量上,凸顯的是民族抗戰大背景下人性的光輝,“戰區醫院”與“集中營”兩個寄託存放生與死的地方,聚集着國際友人,也因而成爲極端環境下無私奉獻的精神與永不輕言放棄的靈魂陣地。

李愛銳便是這個陣地上的精神領袖,即使環境再惡劣,始終保持知識傳遞的積極能量,與孩童天真樂觀的相處,更是見證了一個好男人最令人溫暖的質樸情懷,而放棄脫離集中營將求生的機會轉贈他人,更是令觀衆對他的無私無畏感到震動。

李愛銳的扮演者是奧斯卡著名演員約瑟夫·費因斯,他曾在《莎翁情史》扮演莎士比亞,在《終極勝利》這部影片中,他再次展現出偉大的英雄情懷,幫助困厄之中的友人,同飢寒恐懼失望悲觀情緒作鬥爭,也同罪惡的侵略軍鬥爭,“以愛制暴”的宏大力量,如一盞明燈給集中營帶來希望。

與李愛銳患難與共肝膽相照的,是“徐牛”竇驍,兩人在一場救人夜奔中建立起堅固情誼,也成爲了彼此最值得信賴的朋友,在李愛銳被抓進集中營之後,竇驍爲了尋找他甚至“拋妻棄子”千里奔波,更甘冒生命危險偷運補給物資進集中營,甚至還因爲搭救他的朋友,遭受酷刑——這部影片最大的看點,就是這場戰爭中,令人動容的還有相互扶持生死相待的友情。

帶着高壓電的鐵絲網成爲隔絕兩人的生死罅隙,也增強了這種情感的傳遞,當李愛銳爲了營救同伴進行最後一場賽跑的時候,竇驍的表演也開始多了一些硬漢的血性,他穿越炮火與生死的阻隔,穿過《山楂樹之戀》一舉成名之後對於不同類型角色的嘗試路程,終於在這場風雲無常的戰爭中,找到人物的定位,將戰地兄弟情詮釋的感人至深。

風箏在遼闊的天空下隨風浮動,即使被線所束縛的小小的自由也成爲網內與網外所有人的奢望。總有一些人爲了稍微改變這種境況,在做着努力,竇驍與“莎翁”在比拼演技的同時,也在爲此而最後一搏。

電影《終極勝利》觀後感:人性的最終勝利 篇2

看完《終極勝利》,筆者的第一反應是想去濰坊,想去李愛銳的紀念碑前獻上一束鮮花,作爲國際友人的他以愛制暴彰顯了人性的偉大光輝。相信當你看完電影后,你也會對李愛銳充滿着敬意。人性的力量高尚而偉大,集中營裏的人性光輝更加耀眼。

電影《終極勝利》以二戰期間日本在中國設立的最大集中營爲背景,講述了蘇格蘭人、奧運冠軍李愛銳在抗日戰爭時期主動回到中國的傳奇故事。導演冼杞然十年前獲悉奧運短跑冠軍李愛銳的故事,就對這個電影題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後,他花費了十年時間來精心打磨,蒐集資料、創作劇本,幾易其稿,把自己對戰爭的理解,對人性的偏愛都傾注到了電影故事中,每一個角色,每一個細節都打磨得極爲精細,最終爲觀衆呈現出具有時代特質和人性拷問並充滿正能量的影片。

李愛銳身上的很多品質都值得我們反省和學習,對照他的那些選擇和那些付出,我們也許會很羞愧。真誠是李愛銳做人的道德準則,併爲此長期的堅守,更爲可貴。放棄奧運冠軍的光環和衣食無憂的生活,來到偏遠的出生地天津宣教,這是李愛銳對信仰的堅守。濰縣集中營內,身心飽受摧殘的李愛銳拒絕了首相丘吉爾的特別照顧,將離開集中營的寶貴名額讓給了一位懷孕的婦女。或許這對李愛銳來說是愛與關懷的自然流露,但在他人看來卻是高尚情操的展現,充滿了人性光輝。

當他送走妻子和孩子,他已經放棄了小愛,選擇了對中國,對中國人民的大愛,這種愛沒有國界,只涉及人性。奧斯卡著名演員《莎翁情史》扮演者約瑟夫·費因斯飾演李愛銳,他在一個陌生的國度付出着,在槍林彈雨中奔跑着,他的身上帶着神性堅持和人性光輝,爲了集中營的人們奮力奔跑。

對竇驍的印象還停留在《山楂樹之戀》,此番跟奧斯卡著名演員合作顯的更加成熟,從李愛銳的司機開始,徐牛慢慢變成最其最值得信賴的朋友,他們相互扶持,共同度過集中營那段黑暗的歲月。當徐牛腿部受傷時,李愛銳的腦海中沒有絲毫優越地位的意識閃過,而是順手拉過黃包車將徐牛帶離危險的戰爭廢墟。徐牛與李愛銳,在戰火硝煙中詮釋了生死與共的友情,這份兄弟情義,跨越戰爭的圍欄,感動衆生併成爲永恆。

電影中不斷有風箏在天空中飛舞,這一元素筆者私以爲一方面集中營在濰坊,而濰坊又是風箏之鄉;另一方面風箏象徵着自由,相信導演冼杞然也是有意爲之,戰爭年代日本侵略者橫行霸道,無數的國人都生活在戰火之中,自由何等的可貴。

像李愛銳、白求恩這樣的國際友人我們都值得永遠銘記,是他們的無私、大無畏、大愛無疆,讓我們感受到人性的偉大光輝。當下浮躁的電影市場,真的需要更多這樣有涵養、有內涵的正能量影片讓觀衆看到。

電影《終極勝利》觀後感:人性的最終勝利 篇3

遇到災難,我們可以質問上帝在哪裏嗎?可那些曾經祈禱的人只會說,“只要奧斯維辛存在,就不會有上帝”,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者皮喬夫斯基這樣回憶說。集中營是戰爭與政治結合的產物,像是魔鬼的孩子,將那些持不同政見的人或某一特定種族置於股掌之間,試圖用不可見光的黑暗隱藏一切邪惡與病態。侵略者就這樣掌控着受難者的自由,消磨着他們的意志,並毫不留情地奪走他們的生命與信仰,但集中營試圖掩蓋的那些罪惡扭曲人性,在善良與正義的人性光輝照耀下,仍無可逃遁。

軍國主義與人心善惡 人性的光輝在集中營閃亮

托爾斯泰說,“人都有兩面性,一個野獸的本性的我和一個人性的我”。人性本善,沒有誰生來就是魔鬼,或許是瘟疫般的戰爭與直面死亡的恐懼喚起了人內心邪惡的野獸的本性,正如日本軍殘暴的侵略。《終極勝利》並沒有像《辛德勒的名單》那樣,將侵略者的暴行與受難者的痛苦赤裸裸地剖開示人,而是像《美麗人生》與《幣制造者》一樣,集中了人性的反思與美好的希冀。

軍國主義的灌輸,使日本軍人在踏進中華大地之前就已經忘卻了自我。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軍趾高氣昂地衝進教堂,打斷了藥商與護士的婚禮,無視禱告,將所有僑民押進濰縣集中營。分配居所時,日軍指揮官再次將相愛的藥商與護士拆開,並用高於一切的思想痛擊每一位質疑的僑民。此時此刻,人性中善的一面已經麻木。得知奧運冠軍李愛銳身在營中,日軍司令想用一場不公平的比賽,來證明自己的民族優越感。有僑民禁不住日軍的折磨求徐牛幫忙逃跑,然而受牽連的營中其他僑民,則被關押在地籠,任風吹雨淋太陽曬,直至奄奄一息。就在最後日本投降時刻,濰縣集中營的日軍還在逃避現實,將撞鐘的孩子擊斃,殘存的一點人性,也在這一刻消散了。

《終極勝利》集中展現了濰縣集中營內日軍與僑民間的對峙,這些留在中華大地上的僑民已經做過人生的選擇,像李愛銳一樣在民族正義面前,捨棄了家庭與財產。李愛銳的崇高信仰體現在天津這20年的教書育人,無論貧窮與富貴家庭中的孩子,都是渴望知識與教育的孩子。遇到受傷的中國人時,李愛銳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闖過戰場去拿救命的藥品。在租界工作的護士,會爲與自己毫不相干的病人捨棄珍貴的愛情,因爲在她看來拯救生命是比享受愛情更重要的事情。這些生活在中國租界的華僑們,他們尊重珍惜這裏的每一個生命,或許這就是托爾斯泰說的“人性的我”吧。

《終極勝利》塑造全新國民“人性符號”

影片《終極勝利》裏面的中國人也一改[拉貝日記]與[南京南京]中的麻木形象,轉變了在戰爭中的角色與態度,不再是一味的等待救援,而是主動尋求機會去拯救華人華僑。不只是徐牛一人,像徐牛一樣心中有義的游擊隊員和村民,也參與到了這場跨越民族的救援之中,爲集中營內的被困華僑偷送食物的藥品,幫助僑民脫離日本人的暴虐。風箏在濰縣集中營的'上空盤旋,像一隻雄鷹注視着這裏的一切,而集中營則成爲一個符號,人性的符號。拯救他人生命,其實是在拯救自己的人性,不要讓自己人性中獸的一面將自己吞噬掉,而變成一具行屍走肉,這便是《終極勝利》對人性的終極拷問。

電影《終極勝利》觀後感:人性的最終勝利 篇4

這部《終極勝利》是曾執導過《西楚霸王》的香港導演冼杞然執導的,根據真人真事改變,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戰火紛飛,槍林彈雨沖淡了很多情感。但蘇格蘭人、奧運冠軍李愛銳在回國的船票和此生摯愛的妻兒面前,選擇了大義,堅守在被苦難浸溼的土地上。在這苦難的日子裏,結識了徐牛(竇驍 飾),二人齊心協力共同對抗琴蘿這,救護了被關押的戰俘。

炮火照亮了城市的夜空,也點燃了人們心中的火焰。《終極勝利》中的愛情和兄弟情,是人類心底最真摯的情感。尤其是李愛銳和竇驍之間的兄弟情,他們可以爲了兄弟的性命而暫時不回到自己溫暖的家中,這展現了人性中最溫暖的光輝,這也是全片最爲催淚的一幕。

蘇格蘭奧運冠軍李愛銳的事蹟是永遠值得歌頌的,同樣這個中國兄弟徐牛也是值得被世人世代讚頌的。竇驍飾演的這個耿直而重情重義的黃包車伕,因爲一直是李愛銳的專職司機,後來在種種事件中李愛銳教會了他做人要勇敢,要堅強,突然彷彿是找到了人生真諦的徐牛對於李愛銳的指點非常感恩。他迫切希望自己成爲跟李愛銳一樣的有情有義之人,爲拯救國人他甚至忽略了自己的妻兒,就是這樣的民族精神支撐着他一次又一次陷入險境之中。

可以說竇驍在這部《終極勝利》中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看點,飾演中國硬漢遊刃有餘。自《山楂樹之戀》後一舉成名後,竇驍就在不斷嘗試新的角色類型,從去年的《狼圖騰》和《破風》開始,可以看到竇驍在嘗試慢慢轉型,從一個文藝男轉型成一個硬漢,這是一個很大的跨度。

上一次看竇驍的作品是《破風》,竇驍作爲一個破風手爲隊友保駕護航,那個時候就能夠看到竇驍這個演員的實力,如果非要用兩個字形容這個演員的話,我覺得是 “韌勁”,他身上總是有一種力量。從出演《破風》的時候就可以看到,他爲了演好這個角色花費了不少精力,因爲破風手是一個他從未涉及的領域,是從零開始,一方面他要學習好專業的騎車技能;另一方面,他還要駕馭好自己的破風手角色。

再次看到竇驍就是這部《終極勝利》了,與《破風》類似的依然是與兄弟隊友間的相處,但很大的不同在於能看到竇驍明顯的成長,片中他駕車、槍戰的激烈鏡頭無一不顯示了這個看似“文藝”的大男孩這一次真是拼了。早在去年看到採訪竇驍,他說自己是文藝男,但偶爾也想挑戰一下“霸道總裁”。這一次他還沒演成“霸道總裁”直接跨越到了更高維度的“鐵血硬漢”,可以說是轉型成功之作。

一個可塑性很強的演員,並不需要屢次的歷練,可能只需要給他一個角色機會,給他一個他想要踏上去的舞臺,就已足夠。

電影《終極勝利》觀後感:人性的最終勝利 篇5

整個放映廳裏只有我一個人,頭一次自己非常討厭這樣的環境,因爲故事裏沉重的苦難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卻沒有其他人和我一同揹負這壓抑的氛圍。我經不住問自己一個問題:上帝在哪裏?他的公義又在哪裏呢?

在這部名叫《終極勝利》的電影裏,我看不到勝利。在集中營裏,因爲缺少必要物資生病的米大衛得不到必須的藥物生命隨時都會有危險,爲了戰俘營裏的戰俘,李愛銳要求和指揮官進行一場公平的比賽,條件是如果李愛銳贏了,就允許村民送物資進入集中營,李愛銳在比賽中贏了日軍指揮官,但是日軍指揮官卻反悔電死了送物資的小石頭,爲了保護彈鋼琴送小石頭上路的小女孩,米大衛被日軍活活打死,李愛銳爲了他剛剛懷孕的妻子放棄了回國和家人團聚的機會,死在了集中營裏。戰爭結束後,爲了保護戰俘不受日軍的報復,徐牛被日軍指揮官打死。

他就在苦難中和集中營的大家同在。李愛銳牧師和日軍指揮官比賽時已經得了極其嚴重的疾病,身體也處在長期的營養不良中;比賽當天,日軍指揮官把所有的戰俘趕回營房禁止他們爲李愛銳牧師加油,他們只好在營房裏爲李愛銳牧師禱告和唱讚美詩《奇異恩典》,就在這種不公平的狀態下比賽開始了,神與李牧師同在,彷彿又讓他回到1924年夏季的那場400米奧運會,極不尋常的打敗了日軍指揮官。

這部影片聚焦的絕不是地上的比賽,而是天上的比賽。1945年2月21日,43歲的李牧師在集中營裏病逝歸家,他打贏了在地上的戰爭,返回天家享受他主人的歡樂去了。地上的一切總有一天都會消逝,誰還記得1924年其他項目的奧運冠軍呢?但是,當聖徒回到家鄉,他在地上走過的路程將會被銘記在生命冊上永遠不會消失。

苦難是通往勝利的唯一途徑,中國有一句古話:天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爲。每個聖徒在地上都要遭受苦難的磨鍊,被神打磨成精美的瓷器,沒有人可以不經過苦難就聽到勝利的號角迴歸天家的,這是上帝至高的奧祕主權。

此時,我想起了《約伯記》的故事,義人約伯受到上帝的試煉,家產兒女都被上帝收回,也得了麻風,被世人恥笑,神來到他的面前,並沒有回到他這是爲什麼而是告訴他這是神的主權,約伯就順服了。面對苦難,有時我們也不知道到底是爲什麼,就像李牧師也不會想到他會遭受到這麼多苦難一樣,因爲這是上帝的主權,他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因着上帝的愛和救贖,我們只能選擇順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