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希望樹》的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2.79W人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希望樹》的觀後感範文(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希望樹》的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希望樹》的觀後感 篇1

看了微電影——《希望樹》,讓我很受感動。這位信念堅定的老師能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長期堅守使我佩服,他對孩子的愛讓我感動。是他點亮了孩子們的希望,讓他們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看到同學們一個個把土豆片夾到老師的碗裏,看到老師爲了給孩子們改善伙食,去買菜每次都是半夜纔回到學校時,我的眼睛溼潤了,我感受到了孩子們那一顆顆淳樸的感恩的心和老師對學生無私的愛。面對現在的學習環境,我們應該知足,面對學習中的辛苦,和他們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

因爲,在農村的學校,連老師都是義務支教。交來的學費就用來給孩子們買吃的。但數量有限,每月只能吃一次。可孩子們很高興,因爲,他們只要有吃的就足夠了。

有一天,老師正在休息,一個學生走過來把一個鼓鼓的布包放在老師面前,他衝老師笑了笑,走了。老師打開包裹,看見幾顆綠色的果子,他後來才聽村裏人說,這是希望果,是希望的種子。

老師拍下他們的照片,發到網上去,讓越來越多的人來關心他們,關愛他們,幫助學校更新環境。而在這開心的時刻,老師要走了。他要去貧窮的地方支教。在老師的車開起的時候,一個孩子衝上來,老師見了叫司機停車,司機沒聽見,孩子就一直追。最後他把希望果塞到老師手裏,在後面大喊:“老師,把希望帶上!”

山區孩子的純真,我們城裏孩子是遠遠比不上的。我們要學會感恩。父母給我們一個這麼好的環境,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父母的恩情!

其實,有時愛心也是一種幸福!

《希望樹》的觀後感 篇2

微電影《希望樹》是根據中國達人秀人氣選手劉寅的真實經歷改編。他爲曾經許下“如果能活着走出大山,就到大山裏支教5年,做點有意義的事”的諾言,走進雲南的大拉壩的鄉村小學,並在那邊用自己的行動——賣唱、賣碟、做專輯得來的錢給孩子們買肉吃,並逐漸改變孩子們生活的感人事蹟搬上熒幕,喚醒大家的關愛,呼籲更多的人關注,並行動起來爲遠在大山裏的這些孩子,這個羣體做更多的事情。或許他們現在只是希望能吃一頓有肉的飯,只是需要有一件溫暖的衣裳。

很久沒有觀看這種感恩類型的微電影了。在這網絡盛行的時代裏,我們少了對顯示的關注,每天面對的都是紛繁的信息,娛樂八卦,偶像劇等等。也許,我們有時候應該看看另個世界的人,看看他們在幹什麼,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是怎樣的。影片給我最深印象的是小男孩李江華送希望果給老師。

第一次是在晚上,那晚孩子們吃到了老師從鎮上帶來的美味,不是平日裏燒焦的土豆,是香噴噴的飯菜,還聽到了老師的吉他聲。小男孩李江華在夜深人間的時候,給老師送來了三個希望果。平平凡凡的希望果,代表了村子裏人們的美好希望。這是感恩的果實,這也是師生情。在那遙遠的貧困鄉村,有着人間最質樸的感情,也演繹着人間最美的真情。

第二次是在老師離開的時候,小男孩李江華追着老師的車跑了很久,終於把希望果送到了老師的手上,還對老師說了一句:“把希望帶上!”是啊,老師就是孩子們的希望,是孩子們知識的起點,也是孩子們心中的火花,溫暖了孩子們的世界,告訴他們,這個世界存在着美好,有無數的人們在爲之努力,在這偏遠的鄉村,點亮希望的燈,照亮孩子們的世界,讓他們接觸知識的海洋,吸收原始的純真。老師帶着希望果,走遍乾涸荒野,種下果實,繼續延續着孩子們心中的希望與夢想。

影片裏,孩子們的世界裏,孜孜不倦的老師,破舊的教室,還有那燒焦了的土豆,但這些,卻是他們眼中的希望,他們的美好生活。在這個平凡對我們來說卻是貧窮的鄉村裏,還有他們心中的夢想,他們夢想有書讀,有老師交給他們知識,儘管教學不能和發達地區相比,但有這些,對於他們來說,已經夠了。因爲心中有一顆希望樹,希望樹上結滿了希望的果實,就不怕了。

影片還告訴我們,在世界上的許多偏遠的鄉村,還有很多的孩子需要希望,我們這個社會給他們的不多,我們的能力有限,但我們心中的希望無限。我想,我們不一定要有很大的作爲,我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社會。無論在哪裏,希望總是存在,我們不能在這世界裏對愛失望,對感恩失望,更不能對生活失望。看看那些偏遠鄉村的孩子,那稚嫩的笑容,還有那求知的雙眼,我們都不敢對生活失望。

我想,希望果在老師的心中長甜,在孩子的心中永不幹癟。

《希望樹》的觀後感 篇3

今天,《希望樹》觀後感。我們觀看了《希望樹》這部影片,雖然只有短短的九分鐘,卻讓我感慨萬千。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一位義務支教老師,用三年的時間,把破舊不堪的茅屋改建成漂亮整潔的教學樓,讓大垃壩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有了同學們的朗朗讀書聲,有了孩子們奔跑的身影。

這部影片中最令我難忘的畫面是:當老師在黑板前授課時,大垃壩學校裏的孩子目不轉睛的盯着老師,他們幾個人擠一張桌子,合看一本書,那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想要探索知識的慾望。

大垃壩小學裏的孩子,午餐只是米飯和已經發黑的土豆,而他們用餐的地方是茅屋前的一片空地。這些孩子們雖然生活條件差,但是他們有一顆感恩的心:當他們看到老師的碗裏只有米飯時,他們主動把自己碗裏僅有的土豆夾給老師。他們沒有因爲生活的貧困而沮喪,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快樂的笑容,他們勇敢、樂觀、堅強,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和大垃壩小學裏的孩子相比,我們簡直生活在天堂之上。我們學校有氣派的教學樓,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學校有漂亮的操場,有成千上萬本圖書……我們可以盡情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裏,可以坐在乾淨整潔的餐廳裏享用佳餚。但是,又有誰去好好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呢?我們大多數是在抱怨罷了。

當我們抱怨父母不能給予我們良好的生活條件時;當我們抱怨老師不公平時;當我們抱怨身邊事物不好時,可曾有人想過,我們整天埋怨的生活也許正是別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每一個人都有一顆虛榮心,都想擁有一切美好東西。但是,我們更要去做的是知足安命;是懷着一顆感恩的心面對生活;是堅強勇敢的面對挫折。我們應當去攀比,攀比的不是錦衣玉食,而是學習上的進步;我們應當去追求,追求的不是物質上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盛宴。我們應做的是給予,而不是去索取;我們應當去感恩,而不是去抱怨;我們應當去珍惜,而不是去攀比。

“夢想讓蝴蝶艱難破繭餓出,只爲享受第一次飛翔的自由!”大垃壩裏的孩子的夢想是獲取知識,走出大山,而我的夢想是成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用自己的諄諄教誨,把祖國的幼苗培育成參天大樹!當然,我知道“風帆,不掛上桅杆是一塊無用的布;理想不付諸行動,是虛無縹緲的霧。”要想實現夢想,就必須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我是六年級的畢業生,即將踏入初中的大門,邁向人生的第一個起點,走出人生的第一步。而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在接下來的半個月中,奮力一搏,爲小學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半個月很短,卻又很長,只要我把握好現在的每一天,每天都認真、踏實的學習,最後一定會取得輝煌的成績!

陳懿曾說過:“希望是黑暗中的火光,使人精神振作;希望使沙漠中的綠洲,使人心曠神怡。”讓我們一起在心中播下一顆希望之種,用心去澆灌,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定會收穫的豐碩的果實!

《希望樹》的觀後感 篇4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一部影片,名叫《哥哥樹》。

在一個缺水的村子裏,有一個普通的小男孩叫小穀子,他爲了哥哥留下的唯一一樣東西——一棵小樹苗而追趕送水車。

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部分,送水員答應小穀子兩個村子送完水後如果有多餘的水,就給小穀子一桶。但是村民們見到水不勝歡喜,將水一搶而空。頓時,小穀子一下就變的很失望,甚至留下了眼淚。送水員看到失望的小穀子,想盡辦法,但還是沒有一個辦法,他帶着小穀子登黃土高坡去小洞裏挖水,但並沒有找到。失望的小穀子難過的下了山。

就在這時,善良的送水員看到一輛因水箱沒水而停在路邊的拖拉機,他想到他的車子水箱裏也有水,他立馬來到車旁,用一根細小的管子從車子水箱裏爲小穀子放出了所有的水,小穀子開心極了,澆樹的水有了,但小穀子怎麼也不肯離開,送水員用軍人的口令命令小穀子離開,送水員其實不止想讓小穀子離開人,他更想做這個孩子的哥哥。

看到這兒,影片就要結束了,我看了《哥哥樹》後,我的感觸很深,我認爲我們不僅要做一個善於幫助別人的人,更要做一個像小穀子一樣,爲了哥哥留下的一棵小樹苗而追了好幾千米的黃土高坡上的送水車,只爲了澆一棵小樹苗,從中看出小穀子是十分善良,願意吃苦獲得成功的人,我們要學習他的品質,看了這部影片,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哥哥樹》教會了我很多,我們都要做一個善良、樂於幫助別人的我,相信你幫助了別人,別人快樂了,你也一定會快樂的!

《希望樹》的觀後感 篇5

那天,在市委組織部的組織和市建設局的安排下,我有幸與單位相關領導和同事去觀看了主旋律影片——《雨中的樹》,讓人百感交集,深受啓迪。李林森同志在他短暫的42年人生中,對黨忠誠、爲民忠心、幹事盡心,鑄就了“公道正派、甘爲人梯、忠於職守、清正廉潔”的組工魂。

《雨中的樹》以李林森的兒子李東陽追尋父親生前光輝足跡爲主線,通過大量生動感人的情節,循序漸進地展現了李林森爲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的先進事蹟。影片中,“全國優秀組織工作幹部”李林森身先士卒戰洪魔、扶弱濟困獻愛心、甘於清貧重名節、公正用權不謀私、工作當命抗死神、燃盡生命寫忠誠。影片通過一連串生動真實的故事情節,謳歌了李林森公道正派、清正廉潔的崇高品格,展示了當代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

李林森的事蹟之所以感人,觀看整個影片後,筆者以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他積極工作,無私奉獻。他在風雨中,一邊揹着八旬老人牽着水牛,一邊指揮工作,冒着生命危險救出水災被困的羣衆。身先士卒,穿梭在抗洪搶險第一線。他堅信“老百姓的命就是我們的命”。他聲嘶力竭地呼喊,奮不顧身地救助百姓,讓人感慨萬千。這是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感;病重之後他強忍劇痛忘我工作,審籤文件、組織會議、接訪羣衆、下鄉調研,萬源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二是他堅持原則,清正廉潔。對於前來巴結他的幹部,他立場堅定,但是評價客觀:“他不掩飾自己,官場的老油條不這樣”。三是他公道正派,任人唯賢。當碰到苦幹在第一線的鄉黨委書記,他情真意切:“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他說,“什麼都比不上做人重要,不能讓老實人吃虧”。他還說,“我們,不能總聽別人說什麼,更要看他幹了什麼,乾的到底怎麼樣”。 關心大學生村官的個人問題,耐心做老村長的思想工作,他堅信要“把服務作爲一種責任”,這是他正確對待手中權力的最有力詮釋。這就是一名組工幹部的作業操作,難能可貴的是他這樣說,也這樣做着。

影片從中國人熟悉的乒乓球推打開始,一幕接一幕,一個故事接一個故事,緊湊而不繁瑣,平淡卻不單調,莊重並不矯情,比如,買解放鞋和打摩的時的還價、泡方便麪、在小飯店就餐、追公共汽車、搭輪船、擠火車等,都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場景。這些故事看起來是平凡小事,但卻是每一個基層幹部羣衆都會遇到的。再說,藝術來源於真實,也高於真實。影片將這麼多真實的、平凡的、親切的小事串連在一起,展現出來的就不再平凡。反倒是難能可貴,是李林森的平凡而卓越。

有人說,“李林森”,他的名字中有五個木,五代表多,代表廣,代表衆,代表他豐碩的工作業績和博大的精神境界。之所以取樹,是因爲樹正是由衆多的木所組成的,樹剛正不阿,浩然正氣,站直了就是頂天地,立乾坤,爲人民遮陰。倒下了,也是渾身是寶,果可入食,葉可用藥,枝條可做燃料,軀幹可作建材。這些都是對李林森同志鞠躬盡瘁的精妙比喻。今天,如果每個人都能像李林森那樣,在紛繁複雜的誘惑力和困難面前保持淡定、從容,這個社會就會涌現更多的先進和優秀。

有人說,人生短暫,翻眼間就過去了。但如何去走好人生,不留遺憾?我想,就得像李林森那樣,活一個充實的、平凡的、有意義的人生。所以,我們今天學習李林森同志,就是要學習他的政治品質,始終對黨無限忠誠,用自己的形象爲黨的形象增添光彩,用生命之火映紅黨的旗幟;學習他的高尚情操。淡泊名利、甘守清貧的態度,要自省、自重、自警、自勵,常懷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省自身之過,不爲名所縛,不爲物所累,不爲譽所喜,不爲利所驅,不爲色所誘,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學習他的爲民情懷。工作兢兢業業、勤奮務實,始終把羣衆的冷暖掛在心上,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學習他踐行的“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錚錚誓言,把我們的各項工作做實做好做出成效來,爲社會做貢獻!

《希望樹》的觀後感 篇6

今天寫完作業,我和媽媽一起讀了《愛心樹》這本書,主要是講一個男孩和一棵大樹的故事。

有一個男孩,他小的時候和大樹是朋友,大樹很愛他,男孩每天都去找大樹玩,大樹的樹枝上盪鞦韆,用大樹的葉子編王冠,渴了吃大樹的果實。後來,男孩漸漸長大了,不再經常和大樹玩了。男孩長大後來找過大樹三次,而這三次他都是向大樹索要東西,大樹都依依滿足了他。第一次,男孩向大樹要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大樹給了他蘋果去賣錢。第二次,男孩要蓋房子,大樹讓他將自己的樹枝砍走。第三次,男孩要去遠行需要造一艘船,大樹讓他把自己的樹幹砍掉了。大樹對於男孩不停的索取,不但沒有抱怨,卻依然很高興??它希望男孩需要他,時常來看望自己。最後,男孩老了,他又來看大樹,這次他什麼也沒要,因爲他什麼也做不了了,他只想在大樹上坐坐,大樹仍然挺直了身姿,讓男孩做在自己的樹墩上,它感到很滿足??

我的感受: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大樹把自己全部的東西都給了小男孩,就好像爸爸媽媽對待我們。他們不求回報,在任何時候都無怨無悔地照顧我們,關心、愛護我們。這一切都因爲有愛。大樹的愛是那麼的無私,那麼的慷慨。正如詩中所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不能像故事中的男孩那樣,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我要做一個懂得感恩懂得愛的孩子。

家長的感受:這本書引入眼簾的是封面上的的一句話——“看了這本書後,孩子會更愛媽媽。”我認爲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這本書中的大樹就像孩子的父母,看了這本書後,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愛,會使他們理解父母的苦心,體恤父母的艱辛,感恩父母。希望多一些這樣的作品,讓孩子們在故事中去感受、懂得並珍惜父母的愛。同時懂得感恩他人,體會人間的真情,理解真正的愛。

《希望樹》的觀後感 篇7

今天,我和奇趣作文班的同學們觀看了《愛心樹》。

這部影片的主人公是一棵愛心樹和一個小男孩,主要講述了小男孩多次向愛心樹尋求幫助,而愛心樹每次都無私地幫助了小男孩。影片讚揚了愛心樹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這部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小男孩在第三次向大樹尋求幫助。小男孩年齡大了,心情不好,他想出去旅遊。可是他又沒有船,於是大樹讓他把自己的樹幹砍下來做船,大樹爲了滿足小男孩的'心願,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看到這兒,我已熱淚盈眶。

這棵愛心樹不就像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的父母嗎?他們用心照顧我們,對我們無私奉獻,爲了我們,他們都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而我們卻像影片中的小男孩一樣不懂得感恩,同時,也讓我想到了自己曾經經歷的一件事。

那一天,我看見超市裏有一個玩具,我很想買,就對媽媽說:“我可以買這個玩具嗎?”媽媽聽了,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買到玩具後,我非常高興。但那時,我卻不知道那是媽媽對我的付出。

通過了這部影片,讓我知道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們辛勤地勞動,才換來了這些血汗錢來培養我們,所以,我們要用行動來回報他們。

《希望樹》的觀後感 篇8

看完《雨中的樹》,我久久無語,眼中含着久違的淚花。那雨、那山、那樹、那人、那情、那景、那笑聲、那喊聲……萬千意象,縈繞於心。我承認,我被深深地打動了。

打動我的,是那情。在碎片化的情節中貫穿着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主人公李林森的情。他對老百姓,有大愛。洪水中,他不顧危險、不顧疲累,衝鋒在前,撕心吶喊,衝入危房救人;病魔帶來巨痛之時,他仍然爭分奪妙地辦那些“破事”,掛念着爲困難黨員蓋房,他心中想着的全是老百姓。他對基層幹部,有真情。

一位鄉黨委書記,在高寒偏遠山區工作了15年,縣領導很少有人上去過,李林森親自上山體驗基層幹部的辛苦,在市委常委會上據理力爭“不能讓老實人吃虧”。“噠噠”,李林森與那位鄉黨委書記打乒乓的球聲,反覆迴響在熒幕上,那是一位組織部長與基層幹部心與心的交流、心對心的迴應。他像平凡人一樣,深愛家人,但因爲工作太忙,抽不出時間陪伴妻兒,他內疚不已;因爲工作原則,他拒絕給妹妹安排工作,只能誠摯地道歉。這些美好的、富有人味的情感,卻因爲生命的短促,而破碎、而斷裂、而幻滅,影片由此產生巨大的情感張力,抓人心魄,帶給觀衆精神的昇華。那些懷抱大地的山巒,那些充滿生機的樹木,彷彿都是那個人精神的化身,讓人回味無窮。

打動我的,是那真。作爲一部主旋律電影,它沒有刻意誇張人物事蹟,而是刻意還原一個真實的人。那些真實的場景、真實的言行,就像我們曾經見過或正在身邊。“土可以被污染,水可以被污染,人心卻要深深埋在泥土裏……”“泡上一壺濃茶,好好洗洗你的腸子!”“我人生的航班已經停飛。”他沒有毫言壯語,樸實的語言更令人肅然起敬。

作爲一名領導幹部,他沒有一點官架子,同老百姓一起擠公汽、吃排檔,奔波在嘈雜的市井之中,年邁的父母還住在農村破敗的房子中……這些場景,沒有藝術的“提煉”,甚至畫面有些雜亂,卻更真實地反襯出李林森的崇高精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物慾橫流之世,一個人,一個純粹的人,真實地生活在山的那邊、水的那邊,溫暖着那一方百姓,也激勵着我們的心。影片不僅展現了客觀世界的真,還巧妙展現了精神世界的真。主人公在生命彌留之際,眼中浮現出妻子一段嬌媚的舞姿,一顰一笑,那樣鮮活、生動、美麗。看到這一段,相信每個觀衆心中都會涌起一種痛,爲一個即將離去的丈夫對妻子無限的愛而痛,爲一個即將離去的好人對生活無限的不捨而痛。

而最打動我的是李林森同志在聖誕青年積極分子聯歡會上送給青年朋友的禮物。

“我們每個人眼中要有自己,但也要有別人。”這是李部長送給大家的第一句話。在有自己的同時,不要忘了大家。聯想自己是一名普通教師,平時勤奮努力工作,希望自己能取得好成績。這是一位老師應有的品質,在當今輕負高質的背景下,老師除了肯幹外,還要巧幹,科學地幹,爭做輕負高質的典型。我們工作在校園,我們要與同事們團結協作,友好相處。更多的,我們工作的對象是學生,我們要用一顆真摯的愛心,教孩子做人,教孩子學習知識。爲了孩子,我們值得付出,我們眼中有學生。

“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是李部長送給我們的第二句話。教師是一份良心工作。我們很難做的完美,但是我們要追求完美。心存善良,時刻以一個好人善良的人的要求去衡量自己,這樣,我們在處理學校教學,師生關係,家長工作都得到大家的支持與肯定,我們的心裏也會坦蕩愉悅,幸福工作。

“時間,抓住時間。”這是李部長在自己生命垂危之時送給大家的最後一份禮物。時間寶貴,每個人的生命航班都會有終結的一刻,而到那時,你再也沒有機會做任何事。想起自己平時工作有消極情緒,或平白無故浪費時間自己卻怡然自得,渾然不知,這是多麼的不應該。魯迅先生說過:“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今後我要珍惜一天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用有限的時間去做盡可能多的事情,對工作,對家人,對自己都有一個交代。

《希望樹》的觀後感 篇9

雨中的樹既是一種大自然中平凡而生動的圖景,也是一位有着高尚人格的共產黨員的生命寫照。雨既是天風海雨無可逃脫的人生命運的象徵,更是一種心境,一種展現人類崇高美德的宏大背景。李林森的故事非常主旋律,主創也是在影視圈享有盛譽的大牌,整個電影有純熟的電影語言和唯美煽情的敘事風格,這使得這樣一部弘揚黨性的電影拍得很炫目,很接地氣,也很好看。

雨中的樹作爲一部電影來講,其審美經驗主要來自於畫面質感、音樂美感和真誠樸素的文學敘述。尹力導演是富有革命浪漫主義情懷的導演,其作品在畫面上一貫都有強調質感和唯美的傾向,當然這是作爲一名導演應有的最基礎的專業素養。雨中的樹展現的山水風貌和真實的農村生活場景,包括羣衆演員的選擇、化妝等各個畫面的細節方面都較爲細心,一定程度上美化了鄉村社會,將鄉村世界的最好一面展示在觀衆面前。這既是我們一貫農村題材的表現傳統,也是導演嘔心瀝血的創作情懷。音樂方面,劉歡的加入使畫面和音樂的配合相得益彰。主題曲“雨中的樹”旋律優美,劉歡的演繹也深情到位,將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賦予了更爲崇高的意義。其中草原之夜的絃樂合奏配合李林森在機場的畫面尤爲精彩,達到了這部電影本身電影語言本身表達的最高潮。文學敘事角度的選擇上,儘量還原生活,着眼點都是普通人的情感和生命價值中樸素而崇高零星片段,由李林森兒子的尋根之旅這一主線,將李林森爲官、爲人的各個崇高的片段拼接在一起,最終完成了一位典範人物的崇高化書寫。路徑雖然很老套,但編劇儘可能將這些故事情節衝突話化,場景戲劇化,敘事細節化,並注重用生命中最重要的情感表達方式,譬如說愛情、親情和人面對死亡的掙扎作爲重要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段,成功地製造了很多令人感動的場景。譬如病牀前李林森妻子的舞蹈這樣的唯美表達就極具浪漫主義的色彩,雖整體效果稍顯牽強,造成部分觀衆一定的接受障礙,但藝術效果的確驚人,這也是其主創團隊文學表達上努力創新的寫照。

就電影本身建構的人物形象而言,李林森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着平凡樸實而完善人格人。在當今社會能主動避免被浮躁現實污染的人都是有勇氣的人,也許有人說那是一種傻氣,一種懦弱,不肯接受和投身目前浩蕩奔涌的拜金、拜官的洶涌大潮。但正是這種傻氣、這種懦弱,不,應該是一種堅守,就像麥田的守望者,堅守自己認爲正確的人生價值底線。不是誰都可以成爲英雄,但是面對一個高尚的生命,我還是真誠地送上一份祝福,祝李林森這般執着的共產黨人好運,能在權利的寶座上心繫百姓,爲國家和民族的強盛盡心竭力。

就個人而言,整部電影給我感觸最多的是,人活一世,原來就是不斷地選擇和堅持,不管是選擇爲官、經商還是普通的工作,都需要真誠地面對人生,完善人格,迴歸家庭,力所能及地展現自我的人生價值,變成一個有用的人。

《希望樹》的觀後感 篇10

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孫周新作《相思樹》,由於使用膠片拍攝,前兩集《相思樹》,電影感很強,大學生康凱在山村初遇失學少女蕭曉牧的那幾場戲,在鏡頭裏異常清晰的藍天白雲、樹木青草,給人以實在看電影而非看電視的感覺。

從第三集開始,《相思樹》的故事背景轉移到了大城市上海,一個因鄉村結緣的故事,在這裏形成了一個充滿歡笑和眼淚的愛情劇。沒錯,《相思樹》是一個典型的城市劇,它以愛情爲載體,講述了鄉村在向城市靠攏的過程中,農村人和城市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也對在物慾衝擊下如何保持人本性的純真進行了深刻的探討。

片中的女性角色塑造令人印象深刻。蕭曉牧對康凱的愛,還是中國婦女傳統的“以身相許”的報恩思維,無數故事證明,這種愛最執着,從始至終,蕭曉牧都沒放棄過愛康凱,哪怕她日後通過學習成了雜誌主編,康凱仍然是她心目中的唯一。這種愛的方式,雖然古老但卻溫暖,它在各種愛情類型令人眼花繚亂的時候,讓觀衆感受到了不再熟悉的兩個詞,“真摯”和“永遠”。大結局時,康凱回國最終和蕭曉牧走到了一起,也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唯有堅持,才能得到真愛。

而康凱的妻子尚潔是成功女性,喜歡浪漫與幻想,渴望過流浪的生活,而忠厚純樸甚至有些不解風情的康凱,無法讓她不安的心穩定在家裏。她選擇和來上海開畫展的畫家東方凌霄去了北京,過上了日思夜想的“藝術生活”,但沒多久卻被畫家拋棄,強烈的自尊心讓她無法忍受回到上海後康凱對她的愛和忍耐,在知道生下的孩子不是康凱的之後,她選擇了自殺。

尚潔的扮演者陳數很好地演繹了這個略帶些神經質的角色,之前的國產劇中,也很少有對這類女性的描寫,但事實上,這樣的女性並不少見,她們的出逃,是對現實生活的焦慮,對缺乏激情的生活的恐懼。雖然尚潔的戲份到一半的時候就結束了,但這個角色的存在,使得《相思樹》多了一些可供思考的層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