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通用20篇)

本文已影響 3.89W人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通用20篇)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1

昨晚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寶萊塢銀幕女傑》,讓我對一向以驚人數量著稱,卻難有精品的印度電影有所改觀,便寫了一則短小的影評,發到微信上。女兒看後推薦了另一部印度片《三傻大鬧寶萊塢》。

說實話,前一陣這部片子在影視網站特火,點擊率老高了,但就因爲中譯的名字,叫什麼三傻大鬧寶萊塢、三個傻子、三個白癡、三個傻蛋、作死不離3兄弟等,以爲是無厘頭搞怪類的電影,所以一直沒有想看的慾望。

女兒推薦,一定有她的理由,特意先查看了一下影評,評價還蠻高,所以下載看了。

一部近三個小時的電影,一下子看完還真需要耐性。但這部片子我是一氣看完的。

電影的影評已經很多,我不想畫蛇添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下。我只想說幾句我看此片後的感覺:

從這部極盡詼諧搞笑的瘋狂喜劇背後,我看到的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正劇。其諷刺意味的強烈程度,通過3個自殺(開始的一個未通過畢業的學生、校長的兒子、萊俱)、貧富差距(一貧如洗的萊俱家庭試圖通過兒子改變家庭命運,豪門蘭徹家庭用假蘭徹竊取文憑繼續賺取利益,形成強烈對比)、拜金主義、填鴨式教育等一系列不應該產生喜劇效果,但卻由編導組織成無窮笑料的黑色幽默,表現得淋漓盡致。暴笑後的淚水不是甜蜜,是一種苦澀、一種血腥!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2

電影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調劑品”,經典電影也是層出不窮,如果你問我最喜歡的電影,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是印度電影《3 idiots》,中文譯名《三傻大鬧寶萊塢》,沒有之一。作爲兒童節電影專題系列,這個電影也給教育和人生提出了很多思考。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改編而成的印度寶萊塢電影,影片採用插敘的手法,講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與蘭徹間的大學故事。

這部影片集合了青春、校園、幽默、親情、友情、愛情等諸多因素,並以詼諧諷刺的手法讓觀衆在歡笑淚水,懸疑推理中反思各種社會和人性問題,如果非要給這部電影下個定義,那就是:披着搞笑外衣的雞湯勵志歌舞大片。

熟悉印度電影的朋友都知道,印度電影最少不了的就是隨時隨地可能冒出來的精彩華麗的歌舞,雖然這些歌舞質量也許並不差,但總是遊離在劇情之外,而且觀衆被套路久了,自然就有了審美疲勞。

《三傻大鬧寶萊塢》中自然也少不了歌舞這個獨特的印度電影因素,但影片中的幾段歌舞都能配合劇情,拿捏的恰到好處,節奏歡快,浪漫至極。而且影片爲了迎合市場,拍攝時多采用運動鏡頭,對民族音樂和舞蹈進行了較爲大膽的改編和設計,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3

影片中的拉加,他把改變家庭貧窮的命運像是賭注一樣全押在學習上,過度的緊張成爲了他內心強大的壓力,使得他沒有辦法真正展開自己的生命智慧。也沒有辦法真正學進他要學的東西,他的焦點全部聚在了壓力上,反而忽略了“安住在當下”的學習。

拉加這個人物角色,在現代人中佔的比例其實是最大的,很多人都是以要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而去學習,實際上這樣的學習結局只能走向平庸。

蘭徹也是出身卑微,但是他的整個生命過程卻有着不同的精彩,這與拉加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所以,當內在對生命本身意義的領悟有所欠缺,無法通透的領悟時,所帶來的不同程度的障礙,會讓我們在學習中產生困惑,迷惘,設定錯誤的學習目標。

真正的學習,是借學習而領悟生命智慧的,因爲每一個知識背後都有它的智慧。

所以學習本身如果不以開啓智慧爲目標,只是爲了滿足生活生存的需要的話,那這種學習往往帶來的是痛苦,是糾結,甚至帶來的是災難。

再來看男主蘭徹,和法罕不同,他從小就酷愛機械,到皇家工程學院學習工程學,他是在做着自己喜歡的事,因爲熱愛而做出的選擇,使蘭徹可以突破命運的種種障礙,不僅成爲學校第一名,而且還獲得了被校長認爲是象徵榮耀的太空筆。

“熱愛”,使蘭徹生髮出內在的智慧,並引領他走出了與衆不同的人生道路。

一個人,可以通過“熱愛”進入自己的內在,找到自己生命中能夠共振的人事物,這個時候,他就是在不斷的驗證內在的具足圓滿。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4

《三傻大鬧寶萊塢》,一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印度教育喜劇。它帶給生命不僅僅是啓示和思考,而且帶着強有力的指引!

看完這不片子,思緒萬千,久久的沉浸在影片動人的情節中引發了我的思考:在選擇做成功的人還是做幸福的人這道選擇題上,很多人迷茫了。許多孩子的生活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成長起來的,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讀書學習卻一直不明白讀書是爲了什麼。爲了日後有更好的生活,這是不少人的想法,於是追求着分數,排名,連自己都不知道爲了什麼;父母們也迷茫了,他們費盡心思地爲孩子安排今後的路,上高中,考大學,甚至出國,他們想讓孩子成龍成風,希望孩子完成自己年輕時未完成的夢。

所以總是一廂情願地做他們認爲是對的事情,而不考慮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更幸福,然而結局不總是完美的,他們培養出來的可能只是一個會讀書的書呆子”整片影片不僅有令我們深思的教育問題,最值得讚揚的就是片中那永不放棄,樂觀的精神,很能激發人的鬥志。“All is well!” 不是因爲這句話可以解決困難,而是因爲這句話讓我們更有勇氣面對這一切。

這個影片讓我收穫最大的就是,它讓我知道: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All is well!” 它就猶如人生路途中的向標,時刻糾正着自己前進道路中紊亂的步伐,爲我指明對與錯,走向正確的征途。

每一個活到這種境界的人,他內在的道行都不低,也就是他內在的意識維度都不低,他要是維度不夠的話,他根本活不出這種自在,有創造性的生命狀態。

因此,我們可以說,未來的贏點是在智慧所達到的境界,當下的贏點是直覺,直覺我們能夠駕馭什麼樣的空間場意識,是由我們當下的狀態決定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5

看過幾次《三傻大鬧寶萊塢》了,每次總被髮生在主角身上的趣事所逗樂,同時也被他們對於自己夢想的執着所打動。法罕是三人幫之一,迫於家裏人的壓力而上工程學校,但是他的夢想一直是成爲一名攝影師。

在蘭徹的鼓勵下,他終於向自己的父母坦白了他的心聲,他發自肺腑的言說說服了一直期望他成爲工程師的父親,從不能接受到坦然支持,法罕其實是幸運的。他的幸運在於他有機會從事自己熱愛的職業,而在步入職場的成年人中,又有多少是選擇了自己所熱愛的職業的呢?金錢、家庭往往是人們選擇職業時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障礙;不能絕對的說考慮薪資和他人的期望是不正確的,但是對於追逐自己的夢想, 是不是應該更純粹一些呢?

劇中的院長,總是教育學生們:生活是場比賽,當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踐踏。這樣的教育方式培養下,像蘭徹那樣有創新思想的人總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長邊由專人刮鬍子、邊聽歌劇午睡的一幕,配合着兩個學生的自殺,而他卻無動於衷,這是多麼的諷刺。這反映了一種

分數決定一切,創新受到各種思想和體制限制的制度。難道僅僅一張成績單便代表了一切?切勿一葉障目,如此行爲不僅造成人才短缺,更是間接成爲了此國家並不發達的根源。我們要突破自我,做自己想做的,走自己想走的路。盡力了,努力了自己心知肚明,失敗了也無所謂。看着蘭徹對體制的反抗,對老師的大聲質問,不禁理解了何謂自由。讓那些固步自封,只會說老生常談的話的人閉上嘴巴,以傲視給予回擊。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6

這是一所高壓鍋似的“帝國工程學院”。每年從四萬考生中錄取二百名優秀學生,二百裏挑一啊。它的教育理念是:生命就是賽跑,不快跑,就會被踩過去。很多人,剛一出生,就被家長蓋上命運之戳。然後,就按照家長意願,開啓自己的生命之旅。到了學校,就像機器人一樣,老師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做。不敢去做新的嘗試,他們無法承受失敗。新的嘗試,在真實世界,是行不通的。他們堅信:讀大學,就是爲了證書。沒有證書,就沒有金飯碗、沒有嬌妻、沒有信用卡、沒有地位。爲了能在每學期42次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順利畢業,他們寧願放棄自我,戴上桎梏,哪怕失去靈性。

影片中,某生因爲沉迷於飛機研究而耽擱學業,被校長在無引導的情況下嘲笑、通告家長甚至處罰,最終精神崩潰乃至上吊自殺。

更爲可悲的是,校長的兒子就在這種重成績的教育環境下,因成績不理想而鬱郁自殺。

誰是兩條鮮活生命的兇手?僅僅是片中的校長?

當然,如果以此來一味斥責考試的罪惡,一味貶低校規對人性的壓制,那是偏頗的,甚至是愚昧的。

誰也不能否認:考試,是學生髮展的一種動力;規矩,是學校穩定的基石。但考試不能單一,成績不能至上,學生興趣不能被扼殺;規矩不能教條不化,規矩不能壓制人性,規矩不能阻礙發展。

由此看來,如何理順學生學業考試、興趣培養、能力提升,順從人性,又遵從規矩,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課題。

無論怎樣,我們慶幸的是,我們教育人正在反省的路上,這便是教育的大進步!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7

星期五那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三傻大鬧寶萊塢”。觀看了這部電影之後,讓我的感觸很深,看完這部電影后想到的第一句話就是:“分數真的有那麼地重要嘛,就因爲畢業後領的那一張寫了墨水的紙、領一本破本子,就讓那麼多人承受着他們還撐不起來的壓力嘛?”

也許,一個學生的成就可以襯托出一個學校的教育。但是,你們有沒想過一個成就的學生背後又有多少個學生因壓力過於沉重而倒下,一個家庭的改變和富裕都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樣只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順利的畢業,拿到那一本破本子或是領一張寫了墨水的紙,自己的家庭就沒辦法過上好日子,只會使他們盲目的去讀書,墮落在壓力之中,體會不到世界的幸福,沒有時間去體會朋友之間的快樂,輕鬆的去過一天。

學習上的第一併不能代表你什麼,如果你不能把它用在實踐中,只是一個死讀書的人,把一切的定義都背了下來又有什麼用呢?也許就像蘭砌說的一樣,在學習上,你們都陷入了瘋狂的比賽中,就算你是第一,這種方式有什麼用?你的知識會增長嗎?不會,增長的只有壓力。這裏是大學,不是高壓鍋。即使馬戲團的獅子也會因爲鞭打而學會坐在椅子上。但你們會說這是訓練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蘭砌他不會因爲學習而過分的去理解或是背,他善於在生活中實踐,探索他需要的知識。

從電影中我認識到。在學習上不要太過分的壓迫自己,篡奪自己的快樂,父母不要給自己的孩子太多的期望與壓力。在生活上我們要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時間,老師也不要給學生太多的壓迫力,這隻會使一個個學生在沉重的壓力中倒下。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8

這是一所印度的傳統名校,這裏檢驗學生的唯一標準只有成績,成績不好就意味着沒有未來。而蘭徹卻不願意隨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開朗、幽默和智慧影響着周圍的人。他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教訓野蠻的學長,他用智慧打破了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最後他成爲了印度科學界的一位具有400多項專利的天才科學家,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三人幫”中的拉加想成爲工程師,法罕卻想成爲野生動物攝影家,在蘭徹的影響下,他們最終都夢想成真。

影片精神:影片最值得嘉獎的是永不放棄和樂觀的精神。影片不僅有喜劇劇情與歌舞,還有使人奮發的勵志情節。該片講述的是蘭徹對夢想敢於追求、敢於奮進的精神。蘭徹有個口頭語叫“一切都好”,影片中一段恰到好處的歌舞充分詮釋了這種樂觀心態的關鍵——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要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這樣我們會離成功更近一些。該片還涉及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社會問題,包括印度的人才流失、學校死記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會分工的單一和就業選擇的匱乏。

該片成功之處還在於它使大家認識到了什麼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明顯,蘭徹的兩位好友就是受到了蘭徹先進的思想影響,纔會走上自己的夢想之路,纔會走向成功。仔細想想,要是沒有蘭徹,他們倆將會怎樣?這也是在告誡所有交友者:自己要想有好的發展的話,就應該交諍友,與正義的人交朋友。不要與那些思想邪惡、道德敗壞的人交朋友。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很有深度教育意義的影片,它所關注的問題包括教育、制度、理想與夢想等問題,還包括友情、愛情與親情,真不愧是獲得如此多獎項的大片!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9

已經第三次看這部電影了,《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輕鬆、幽默的印度電影,影片反映了印度現代填鴨式的教育帶給學生的壓力和恐懼。電影用詼諧色彩揭露了印度的教育制度問題,讓我們在一個愉快的氣氛中瞭解到一個嚴肅的問題,這都是電影的亮點。

中國的教育者應該好好看這部電影,有一段講述:教授對被逼得自殺的學生表現得毫無悔意,批評了教育局對學生的漠視。學生嬉戲場面與學生被校方迫至自殺兩種不同的片段融合起來,起了化學作用。同樣,在中國,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教育制度也有類似的問題。

電影中,三傻的友誼也很令人感動。人活着有太多身不由己,能像蘭徹那樣跟着感覺走實屬不易。法爾漢熱愛攝影,卻苦於父親的阻攔,只能在學校讀他並不感興趣的工程學,於是他成了倒數第二,但當他決定從事攝影的時候,成功向他打開了一扇門;拉杜,一個貧苦學生,面臨家庭帶來的各種壓力,只能寄希望於神,他對現實的畏懼與逃避讓他穩居倒數第一,但當他丟掉畏懼,勇敢面對生活時,幸運真的朝他招手了。也許就如蘭徹所說:很多時候,我們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只要你勇於跨出那一步,說不定就可以改變你的人生。而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最大感觸就是:follow my heart。

其實看這部電影我的內心很糾結,我不得不承認病毒院長說的,可我同樣佩服蘭徹的生活態度。就像在現實裏,我深知生活的殘酷,卻幻想能隨心而活,做一個走心的人。

電影的最後,三傻終於在蘭徹的學校重聚,而蘭徹與女主的愛情也很圓滿。故事類似喜劇,但又並不是順風順水,也許就是爲了告訴我們:跟着感覺走,終會柳暗花明。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10

《三傻大鬧好萊塢》是一部經典的印度電影。影片講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與蘭徹在大學求學時的故事。主人公蘭徹與衆不一樣卻又成績優異,這引起模範學生查爾圖的不滿,他們定下約定,然而畢業時蘭徹卻選擇了不告而別,誰都沒再有他的消息。十年之後,查爾圖歸來他找來法罕、拉加,一同踏上尋找蘭徹的旅程,一路上,他們回憶起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最終發現了蘭徹不爲人知的祕密。

影片採用了此刻--回憶--此刻的結構形式,一開始是法罕、拉加、查爾圖踏上尋找蘭徹的道路,隨即進入了回憶。在大學生活時主人公蘭徹展現出了他非凡的才華,他特立獨行,想象奇特,卻又總能給人驚喜。他還重義氣,願意爲了兄弟考試過關去偷試卷答案。在主人公蘭徹身上,我感受到了印度人對於國家應試教育的反思與批判,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人才也是經過考試脫穎而出,而應試教育是十分扼學生們的想象力和獨立思考的意識。影片中的模範生查爾圖和主人公蘭徹則是一對十分明顯的比較,查爾圖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死讀書,死背書,考高分。而蘭徹則從不靠死記硬背,靠理解去弄懂每一個概念。

影片以尋找主人公蘭徹爲線索,開篇就給觀衆留下了一個懸念,給觀衆帶來了觀影興趣,讓觀衆迫不及待的想往下繼續觀看下去。最終揭曉答案,原先“蘭徹”並不是“蘭徹”。有懸念,有歌舞,有思想,《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十分值得觀看的電影。

電影結構完整,發人深思,具有印度電影的唱跳歌舞,很有民族特色,同時又極具批判性和教育意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片。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11

最近剛看了一場電影,名字是:三傻大鬧寶萊塢,相信很多人很多年前都已經看過了。這是一部經典的喜劇,在我看來,它絕對是喜劇界裏的翹楚,是我最喜歡的電影,沒有之一。

這部電影採用的不是簡單的時光敘事,用的是插敘的方法。故事是從回憶開始進行的,初看來,我還有些不能理解,慢慢的,進入情節,進而才能夠體會喜劇背後帶來的震撼!

我喜歡看喜劇的原因絕不僅僅僅是因爲喜劇電影好笑,帶給人歡樂。我更喜歡發覺更深層次的一些東西,能給我靈魂帶來共鳴的一些東西,況且,多數的喜劇電影的臺詞,總會帶有必須的深刻含義。這部電影,也不例外。比如:一出生就有人告訴我們,生活是場賽跑,不跑快點就會慘遭蹂躪,哪怕是出生,我們都得和3億個精子賽跑;再如,“回去吧!你們明天還有考試”“我們有很多考試……但老爸僅有一個”;“在人類行爲學課上我們曾學過,朋友失敗時你難過,朋友成功時你更難過!”很多很多,經典而深刻。當然,電影裏,給我最深印象的還是這樣的一段對話:

蘭徹:“那天我明白了人心是很容易陷入恐懼的,你得哄哄它,無論問題有多大,告訴你的心,‘一切安然,朋友’”

拉加:“這就能解決問題?”

蘭徹:“不,但你增加了應對它的勇氣!”

人,只要生活着,就總是會遇到大大小小的不一樣難題和困難,在人心陷入恐懼時,就去哄哄它,告訴它,一切安好(Alliswell)。相信這句話,總會在某個時候,給我莫大的力量,鼓舞着我前進。

最終,仍然用電影裏的一句話結尾:“有位智者說……學習是爲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帶着一顆安定的心,出發!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12

這應該是我第三次看這個電影了。

影片講述的三位主人公成長的經歷每次都會感動到我,不單單是因爲他們最後都走向了成功的結果,而是他們在陰雲密佈的重壓下如何突破阻礙,破繭重生。

其中最耀眼的那個人,叫蘭徹。他似乎什麼都不怕,所有的規則對他來說都無關緊要。在大家都在不擇手段追求成功的時候,只有他一個人沉浸所愛,活得逍遙自在,一邊做自己喜愛的事,一邊靜靜等待成功走上門。從第一次看開始,我就對有一幕印象很深刻:蘭徹瞎編了兩個詞寫在黑板上,讓大家尋找定義。顯然這是不可能找到的,在大家灰心喪氣的時候,蘭徹卻反問:“你們在知道要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有過那種興奮、激動的感覺嗎?”

每次我自己都會被這個問題帶入沉思。

整個電影有好幾個巨大的轉折,第一個是他的兩個朋友發現蘭徹當初是在代替一個富家子弟學習。大家上學都是爲了學歷爲了學歷背後的輝煌人生,而只有蘭徹是單純想學習,簡單的就想要那些知識。第二次,是在十年後發現蘭徹原來是一個蝸居鄉村學校的偉大科學家,他的經典名言“追求卓越,成功自會找上門”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但我想,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蘭徹,不會在人生路上那麼早就發現自己的特長,可他身邊的兩個夥伴改變,也許是我們大部分人會面臨的。

畢竟蘭徹從頭到尾都沒有變,真正在成長的,是他的那兩個朋友。

在他們兩人中,有一個人是有自己很突出的特長,但被規則和期待壓的喘不過氣;另一個是其實很有能力,但是身上擔負了太多的恐懼。他們在蘭徹的幫助下,終於鼓起勇氣,直面內心的恐懼,越過規則的束縛,走向適合自己的人生。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13

“他如風一般自由,似風箏般翱翔於天際……”

這旋律在影片中一遍又一遍的響起,讓我不斷地感受着蘭徹非比尋常的魅力。

影片中他不像法涵那樣違背自己的興趣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也不像萊俱那樣因爲家庭的重擔而害怕明天,恐懼未來;更不像沉默者那樣趨炎附勢、不愛思考、沒頭沒腦的死記硬背而鬧出了很多笑話。他追求卓越,帶着自己的夢想和興趣進入大學,他明確地反對着填鴨式教育。他是一個特別的人,質疑所有的可疑點,與頑固的思想鬥智鬥勇。

《三傻》就是這樣一部以蘭徹等人的大學生活爲背景的電影,有着啼笑皆非的故事,同時也溫暖感人,向我們講述了一羣人感知、改變、成長的過程。

“鹽水可以導電”,這是我們自小就瞭解的,然而只有蘭徹會靈活的應用,用這個簡單的原理應對囂張的人羣。多少年來,無人反駁院長的“太空筆”演說,只有蘭徹提出了他的疑問。

法涵明明喜歡攝影,卻不敢違抗父命,學着自己並無興趣的工程學;萊俱信奉各路神仙但卻對自己缺乏信心,縱使喜歡也始終滿懷恐懼;而蘭徹,他熱愛着工程學,爲樂趣而非學位進入大學,所以即使從不刻意的追逐成功,成功就隨他而行。

學以致用,敢於質疑而不循規蹈矩,只爲完善人生而學習,靈活不刻意,這是蘭徹給我的啓示。

“生活是一場賽跑,不跑快點就會被蹂躪。”

這是院長每年面對新生必說的話,的確,這是一個競爭的時代,我們自生命的起源就在追逐競爭着。

我們不斷奔跑,甚至朝着一個遠離享受人生的方向前進,其實我們有很多堅持到底的理由,只要我們靈活的思考,淡定的處理,就沒有什麼令人膽怯的,競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競爭中變得盲目,盲目跟從,迷失了腳步和方向。

我們正如蘭徹他們行進在大學裏,而蘭徹用他的行爲 教 我 們 質疑、創新、靈活、卓越,無束縛地生活。

思考如他,生活也會如他般隨風馳騁,在追求卓越中不斷成功着!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14

這是關於三個“傻子”間的溫情故事。電影的開頭就不同尋常:法汗聽說蘭徹回來了,裝病緊急迫降了一架飛機;拉朱聽到蘭徹的消息,急的出門忘穿了褲子和襪子。那麼蘭徹是誰呢?他呀,就是拉朱和法汗的好兄弟,一個完完全全的“天才”科學家。然而是誰告訴他們蘭徹的消息呢?是消音器(總與蘭徹作對,曾約定10年後與蘭徹一決高下。因爲他總是吃奇怪的藥丸,導致他總是放屁,但他並不知道是自己,還總是怪在拉朱頭上)。

就這樣,三人踏上了尋找蘭徹的旅途。在途中他們回顧了大學時光,找到了真正的“蘭徹”,瞭解到他們的兄弟是園丁的兒子,因爲熱愛科學,代替真“蘭徹”上學,幫其拿到學位。知道兄弟位置的拉朱、法汗,又踏上了找蘭徹的旅途,他們突然想到了蘭徹大學時的情人——Pia,得知其要與一個愛財之人結婚,連忙調轉車頭,就要搶婚。將Pia搶過來後,他們直奔蘭徹所在的地方,找到了一所學校,一所蘭徹心中的理想學校,這裏的孩子都愛科學、愛工程,將科學落實在實際生活中,在這裏,一行人找到了蘭徹:消音器並沒有蘭徹(旺度)成功,拉朱、法汗見到了幾年未見的兄弟,Pia收穫了愛情。每個人都十分圓滿。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蘭徹接生嬰兒的場景,Pia的姐姐臨產,卻遇上了暴雨,蘭徹與幾位同學就地製作儀器,將Pia姐姐的孩子順利生出,最後又通過“All Is Well”,將孩子喚醒。這件事讓“病毒”真正認可了蘭徹,將那隻耗資千萬研究出來的筆,傳給了蘭徹。

蘭徹是真正的.傻子麼?他不是,他支持法汗的夢想,讓拉朱不再恐懼,他是唯一一個將科學運用到現實的人,他並不像書呆子一樣死學,他真正愛學習,享受科學,認爲科學就是爲了讓生活更好的。他並不傻,反而他是一位智者。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15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時,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在170分鐘裏,竟然包含了這麼多關於親情、愛情、友情和其他十分深刻的道理。而身爲一個學生,最觸動我的是關於主角蘭徹的教育思想與學習觀念。

在蘭徹所在的帝國工程學院裏,教育都是非常標準的“填鴨式”教育。學生在這裏是接收知識,而不是學習知識。真正富有創造力,熱愛學習的蘭徹卻遭到了院長與同學的嘲諷與批評。

詞典有寫,“教育,是一種提高人類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優秀的綿羊》一書裏說,“教育既不是爲解決工程問題存在的,也不是爲灌輸大量知識而存在的”;“教育”的拉丁語本意爲“激發”。這幾句話應該能很好地讓你理解教育的本意了。

不過,個人認爲“填鴨式”教育並不是錯誤本身。相反,事實證明在有些情況下“填鴨式”教學方法其實挺有用的。錯誤的是,創造與應用纔是學習本身的意義,而現在許多人卻黑白顛倒,誤以爲死記硬背地“填鴨式”纔是學習的真道理。才導致了電影中的模範學生“消音器”一樣的學習觀念。

學習,是指通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這正對應着蘭徹的一句話:“學習是爲了應用”。沒錯的,應用與實踐是生物在學習的本質。

其次說明一下,不僅在學校坐着纔是學習,人是在無時無刻都在學習的。關鍵是你學習到的是什麼樣的知識,會不會充實到你的人生。以及學習應該是你想學的,也不能有太大的揹負感,否則的話就像蘭徹的兩個朋友法罕和拉加大學的時候一樣。

學習應該是快樂的,有趣的,而不是充滿強迫的。當然,這並不意味着你的學習可以不努力。而有些人覺得知識無用,其實只是學到了應對考試的知識而已。似乎學習在他們這裏是極爲片面的,是一種工具;還有一些就是根本沒有興趣。學習全面和提高興趣應該是很重要的,爲此而努力吧!

不管怎麼樣,教育也好,學習也罷,他都應該是對我們整個人生有益的,可以讓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16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拍攝於十幾年前的印度電影,如今看來卻仍是深有感觸。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三兄弟:蘭徹,法涵,拉朱在印度的比較高學府發生的一系列的事。

蘭徹是這部電影的男一號,他出生於園丁之家,然而他的父母卻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成爲孤兒的他只能寄居在其主人的家,後來又陰差相錯地成爲了代替主人兒子上學的人偶,主人需要一張證書,而蘭徹熱愛上學。在印度,比較重要的就是文憑,而比較受歡迎的職業就是工程師。因此在孩子剛出生時父母便會對孩子予下成爲工程師的期望。蘭徹是一個天才,他反對這種死板的理念,於是他在大學裏經常不按套路出牌,同老師對着幹是常事,於是也就引發了一系列的“笑話”。

比較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老師在問機械是什麼的那一段,蘭徹用簡短的語言來描述得到了教授的批評,而“消音器”用極爲官方極爲囉嗦的語言來回答卻得到了教授的讚賞,理由爲後者可以得分……就這樣一個“調皮”的人在比較終的考試裏得了,十年後他成爲了世界的科學家,有着四百多項發明專利!

法涵是一個十分熱愛拍攝野生動物的人,但是他的父親卻認爲這是不務正業,於是他不得不放棄拍攝而去學工程。當蘭徹看到法涵那優秀的作品時便鼓勵他去向父親真誠地談一談,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法涵那樣做了。十年後,他成爲了一名的攝影師,出了好幾本書!

兩人看起來像極了壞孩子,然而一個成爲了科學家,一個成爲了攝影師。這正應了蘭徹說的一句話“追求,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靠近你!”

或許很多同學會想,那我是不是逆流就能成功呢,不是的。這兩人是有着特殊的才能,並且在那一方面是精英,而像我們這種普通的人,順流是比較好的選擇,就像“消音器”那樣,那樣努力,那樣要強,成功也會靠近你!

加油!追求,不負此生!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17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拍攝於十幾年前的印度電影,如今看來卻仍是深有感觸。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三兄弟:蘭徹,法涵,拉朱在印度的最高學府發生的一系列的事。

蘭徹是這部電影的男一號,他出生於園丁之家,然而他的父母卻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成爲孤兒的他只能寄居在其主人的家,後來又陰差相錯地成爲了代替主人兒子上學的人偶,主人需要一張證書,而蘭徹熱愛上學。在印度,最重要的就是文憑,而最受歡迎的職業就是工程師。因此在孩子剛出生時父母便會對孩子予下成爲工程師的期望。蘭徹是一個天才,他反對這種死板的理念,於是他在大學裏經常不按套路出牌,同老師對着幹是常事,於是也就引發了一系列的“笑話”。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老師在問機械是什麼的那一段,蘭徹用簡短的語言來描述得到了教授的批評,而“消音器”用極爲官方極爲囉嗦的語言來回答卻得到了教授的讚賞,理由爲後者可以得分……就這樣一個“調皮”的人在最終的考試裏得了第一名,十年後他成爲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有着四百多項發明專利!

法涵是一個十分熱愛拍攝野生動物的人,但是他的父親卻認爲這是不務正業,於是他不得不放棄拍攝而去學工程。當蘭徹看到法涵那優秀的作品時便鼓勵他去向父親真誠地談一談,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法涵那樣做了。十年後,他成爲了一名著名的攝影師,出了好幾本書!

兩人看起來像極了壞孩子,然而一個成爲了科學家,一個成爲了攝影師。這正應了蘭徹說的一句話“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靠近你!”

或許很多同學會想,那我是不是逆流就能成功呢,不是的。這兩人是有着特殊的才能,並且在那一方面是精英,而像我們這種普通的人,順流是最好的選擇,就像“消音器”那樣,那樣努力,那樣要強,成功也會靠近你!

加油!追求卓越,不負此生!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18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話可以說已經充分地詮釋出了應試教育的特點。電影中,蘭徹可以說就是衝擊這個應試教育的領頭人,他認爲動手能力,比所謂的理論更重要,不要讓學生束縛於分數,才能做出更好的機器。

還有令我形象比較深刻的就是劇中的“消音器”,他那埋頭苦讀的樣子可以說正是廣大高中生的縮影,我們在中學階段又何嘗不是像他這樣,爲了提高一分,甚至把書“吃”了都願意。

誠然書上的東西,理論確實也重要,但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書上的理論,在高壓鍋中學習,這樣的效果並不會達到最好,動手能力也很重要,要不學生根本沒有自己思考,什麼東西都按着書上來做,這樣又怎能達到學業上的更高的高度呢?

以喜劇的形式,折射出社會的現象。希望同學們可以在追求分數的道路上,不忘初衷,做好自己想做的。

在當今物質的社會,讓自己依然擁有着一個充盈的靈魂。

這部電影雖然是一部喜劇,但它並沒有很刻意地製造笑點,電影呈現出來的快樂往往建立在悲傷上,喜劇的內核都是悲劇。在別人的故事裏,流着自己的淚,不自覺地思考自己。

我們要全心全意去學習,但不只是爲了成績。我們這一生,很多時候都在爲別人而活,走着別人走過的路,模仿別人的成功。引用一位智者的話:學習是爲了完善人生,而非享受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蘭徹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拉朱與法蘭的一生,同時改變了“病毒”校長的舊觀念,在蘭徹追求自我、追求創新的渲染下,法蘭爲了追求自己的初心與父母交談,內容雖樸素,但真實有感,拉朱也不願去不適合他的公司工作,校長的二女兒爲了蘭徹逃婚等等。我不禁在想自己敢不敢像他們一樣改變。

蘭徹對待朋友真實善良,對待事物敢於探索,這些都令我向往。

就以蘭徹的話結尾吧:我們的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它,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自己的心“一切順利”。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19

影片介紹的是三兄弟發生在大學裏的故事。大學的院長是一個十分好勝的人,不允許自己被超過,也不讓自己的學生質疑自己,然而主人公蘭徹卻質疑院長的教學方式,並展開了一系列的故事。

蘭徹,一個可以稱爲天才的人物。一個敢幹挑戰權成的人,法爾漢是一個執愛攝影並且有着攝影天賦的人。相比之下萊俱就可憐多了,一開始,他並不自信,但他卻承載着整個家庭的希望。

電影一開始就告訴我們:沒有人會記住第二。這和中國教育很像。從上學那一刻起,我的家長就告訴我,拿第一。當時小,不在乎是否贏了。可現在我面對一場又一場考試,有形的名次,無形的名次,壓得喘不過氣。大家平時和睦相處,可一旦牽扯到考試,不少學生便爭先恐後的學習。我挺喜歡這種氛圍,因爲它始終我提醒我來到學校,是要努力考上高中,之後實現夢想的。而不是後悔昨天而又把期望給明天,我只能做到過好今天。活在當下,不抱怨遺憾,也不奢望未來。

劇中最打動我的情節還有某俱爲了好成績,爲了自己的家庭而與蘭徹這他們分開,還有後來院長告訴菜俱既然你不想被開除,就把你的名字改成法爾漢。這段讓我覺得好笑,可這種事情在我們身邊也發生過,不過沒有那麼嚴重。有時候老師也會逼我們說出同夥,或許對老師未說她抓住了真兇,可我們心裏總會有畏罪。但這並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友情,相反,它還會成爲我們笑談內容。因爲真正的友誼,是一起變得更好,我們彼此不袒護。

最後影片中蘭徹說:如果你追求卓越,那麼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這句話和我喜歡的另一句有些像:如果你追的是月亮,你最差也是落入星辰大海。

這個社會把我們照顧的太好了,好到讓我忘記了這個世界還有許多值得讓我努力追逐的東西。大家爲了不打擊我們的信心,要求放到最低。就連目標也要小一點。我不贊成,至少對於我來說,大目標更能讓我熱血沸騰。對於自己的夢想,從現在開始便要將每一步都對準它。

不畏明天,不懼將來,努力追夢。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後感 篇20

《三傻大鬧寶萊塢》,起初剛聽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還以爲這是一部具有濃厚印度文化風情的歌舞片,“三傻”的字眼又透露出這還是一部搞笑的喜劇。但當我逐步深入地觀看完影片後,我才漸漸地被它吸引,爲影片中詮釋出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所感動。

影片講的是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與蘭徹之間的大學故事。兩個好朋友法罕和拉加在查爾圖的帶領下,一起去尋找一個失散已久的兄弟蘭徹,在途中他們遇到了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並通過倒敘的方法,重現了他們在帝國工程學院學習時的點點滴滴。 男主人公蘭徹善良且正直,敢於追尋自己的夢想,敢於藐視權威,不隨波逐流,用智慧打破學院死氣沉沉的風氣,幫助兩個好朋友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又幫助了女主看清了未婚夫以金錢致勝的真面目。他用他善良開朗的性格和幽默智慧的言語感染了學院裏的每一個人,包括校長“毒藥”,也因此收穫了女主的芳心。

影片中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如看完了這部電影,你會感覺到就像看完一本哲理書一樣!蘭徹在與校長、友人和女主的對話中,幾乎說的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哲理,“知道我爲什麼是第一名嗎?因爲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結婚發揮你的才能……”對朋友法罕的這句鼓勵,不知戳到了多少觀衆的痛處又鼓勵了多少人跟法罕一樣開始執着追求自己的夢想。 影片中有兩處印度歌舞片段。

第一處是蘭徹與同學們反對頑固思想,追求自由開放而即興的唱歌,跳舞,讓人忍俊不禁的歌詞和舞蹈之下表達了蘭徹樂觀的態度與崇高的人格魅力。第二處是與女主的歌舞,表達了一對戀人在遇到愛情時的興奮喜悅。印度歌舞的插入不僅充分表達了男主人公在追求理想、收穫愛情時的心情,還宣揚了印度歌舞的民族文化,流行的街舞風格和音樂旋律也受到了大多數年輕人的喜愛。 總之,這是一部充滿着正能量的片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