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開羅宣言觀後感精選5篇

本文已影響 3.07W人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開羅宣言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開羅宣言觀後感精選5篇

開羅宣言觀後感 1

19世紀末,甲午戰爭後,日本割佔臺灣,在原清末布政使衙門內成立總督府.總督府1912年6月開工,耗時6年9個月至1919年3月竣工,總工程費達181萬日元。 日本殖民當局意圖通過它來體現殖民統治者的絕對權威.總督府外形呈日字形,面向自稱太陽國的日本。

二戰末期,美軍曾對臺灣總督府輪番轟炸,轟炸引起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總督府成爲當時臺灣島內單一目標遭攻擊次數最多、單位面積中彈量最大的地區。

臺灣光復後,當時的中國政府在1947年對總督府大修,改名介壽館.1949年,蔣介石遷臺後,以此爲臺當局領導人辦公地。2006年,介壽館正式成爲臺當局領導人辦公室,成爲臺灣島內權力象徵。

太平洋戰爭期間,臺灣作爲日本侵略南洋的前進基地,在臺北、高雄、屏東、花蓮、白河、金瓜石等地,設置許多戰俘營,關押東南亞地區的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戰俘,從1942到1945年,先後關押4344名盟軍戰俘,超過一成戰俘因爲遭受不人道對待而死亡。

盛產銅礦、金礦的金瓜石,是臺灣設立的第一家戰俘營。周圍老百姓稱這座囚牢爲督鼻仔寮(閩南話,外國人營舍)。有史可查共1135名戰俘在金瓜石遭虐待。

加拿大籍的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會長何麥克和許多人奔走努力,1997年,金瓜石戰俘營舉行首次追思儀式。後來,新北市政府在金瓜石舊址興建戰俘營紀念公園。

園區裏,舊址只有一根門柱和一小段圍牆。一段長數十米的`黑色大理石牆矗立,上面寫滿人名,題寫了獻給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人囚禁在臺灣的盟軍戰俘.另有紀念碑則寫:這座公園將是一個永久的紀念地點,也是對所有二次大戰期間曾在此地及島上其他戰俘營受盡苦難的戰俘們的永遠的致敬。

開羅宣言觀後感 2

日本對華擴張、殖民統治、侵略、霸佔臺灣,應該追溯到120年的甲午戰爭。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是加害者,中國是受害者。日本自身最後也遭到了滅頂之災,民族險些滅亡。對於這樣一段歷史的產生、發展過程,中國年輕一代應該有所瞭解,應該銘記歷史的經驗教訓。同時,我們對歷史的學習應該有達到幾個效果:第一,作爲一箇中國人,能夠進一步激發自身熱愛祖國、勤奮努力的家國情懷,將來報效祖國,防止戰爭的悲劇重演;第二,要結合當前國際形勢的發展,去認識目前日本安倍內閣倒行逆施所帶來的危險性;對日本整體,仍然應全面客觀地去分析。我們在今天紀念反法西斯戰爭抗戰勝利,不是爲了延續仇恨,而是爲了以史爲鑑,面向未來。

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在中日兩國2000多年的交往中,和平友好是歷史主流。令人遺憾的是,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年的今天,日本一些政治組織和政治人物依然在矢口否認日軍侵略的野蠻罪行,依然在執意參拜雙手沾滿鮮血的戰犯亡靈,依然在發表美化侵略戰爭和殖民統治的言論,依然在藐視歷史事實和國際正義,依然在挑戰人類良知。這些做法,不僅違背了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上的承諾,而且背離了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和廣大亞洲國家人民的感情。中國人民有比海洋、天空更爲寬廣的`胸懷,但我們的眼睛裏也決容不下沙子。 事實就是事實,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實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黃、指鹿爲馬的言行都是徒勞的。黑的就是黑的,說一萬遍也不可能變成白的;白的就是白的,說一萬遍也不可能變成黑的。一切顛倒黑白的做法,最後都只能是自欺欺人。

開羅宣言觀後感 3

當房子、車子、票子已經成爲大部分人生活的全部時,鏡頭卻像我們講述了1919年裏 那些爲了國家、爲了理想、爲了正義而奮鬥乃至獻出生命的人們的故事。

電影從1919年的巴黎切入。四年前血肉模糊的征戰,勝利者終於加冕,征服者急於造就新的世界秩序以重新瓜分利益,於是各國使團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各懷心事、粉墨登場。顧維鈞作爲中國代表團的成員奔赴巴黎。這是一場沒有血光的戰爭,也是一場註定失敗的決鬥。剛到巴黎時就得知中國作爲主要參戰國之一的五個席位變成了兩個,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在一個強國林立的環境裏,沒有人會去重視他們的意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在這裏就很好地證明了這句話的正確性。弱國永遠只是列強刀板上的魚肉,連討論如何被切割的`資格都沒有。中國作爲一戰的戰勝國,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撤銷外國駐軍、取消“二十一條”等要求均被無理拒絕,甚至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看到這種情況,中國代表團心灰意冷,有的代表絕望地離開了。在此後的日子裏,顧維鈞作爲中國外交的唯一火種,獨自擔當起了爲中國做最後努力的職責,挽留了最後一份尊嚴。影片中還有很多愛國細節,戰後法國人民生活貧困潦倒,街頭迫於生計的賣身女子處處可見,而房東老太太卻不願接受中國人的任何施惠,反而要求道歉;而那些身在巴黎的中國人,需要維持在異鄉的體面,反而圍攻了外交官的宅邸,作爲一個外交官員,自然爲了謀本國利益,更要面對貧弱的國情和不理解的民衆。

在和會上,顧維鈞昂首挺立,與日本外交官的交鋒中說:“你們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的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四萬萬中國人該不該憤怒?我想請問,日本的這個行爲,算不算是盜竊?是不是無恥?是不是,極端的無恥?”面對這個冷血的世界慷慨道:中國不能放棄山東,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最後顧維鈞只說了一句“中國人將永遠記得這一天”,轉身走了,拒絕簽字。一個泱泱大國,引領世界潮流上千年,竟淪爲任人宰割的羔羊,我覺得根源就在於民族精神的缺失,正是缺少了真正在精神上剪去了辮子的中國人,真正的中國的脊樑。

九十年過去了,我們真的是在大踏步前進嗎?比起九十年前的人們更熱愛祖國嗎?如果祖國需要,我們還肯獻出自己的生命嗎?如今我們好像只有爲了那些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奮鬥,生命纔是有意義的。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對三流明星的婚喪嫁娶津津樂道,而像顧維鈞一樣行進在歷史中的人卻被我們迅速遺忘,從來沒有真正進入視野而得到應有的尊重。作爲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開羅宣言觀後感 4

電影《開羅宣言》以二戰爲背景,圍繞開羅會議前後發生在世界戰場上,包括東方戰場和西方戰場的大事展開敘述,再現了那段抗戰歷史,那段先烈們不顧個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險與敵人浴血奮戰的歷史,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如今的美好生活。

電影開篇是1938年2月xx日軍對重慶的大轟炸,驚心動魄長達七分鐘。你可還記得那尋找爸爸的可愛小女孩幸子,就在慌亂與不措中無辜地倒在了這場轟炸中。她還那麼小,還僅僅是個孩子,可戰爭的無情就這樣剝奪了她生命的權利,戰爭的無情與殘酷讓所有人唏噓不已。

《開羅宣言》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重視日軍作爲東亞小島國,對中國和美國的侵害,繼而引發世界各國不滿,並聯合展開制裁日本的`故事。而“開羅宣言”正是這次戰役的成果,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交還侵佔領土,並向全世界公開道歉。

故事中,最爲引人注目的還有當年毛澤東在延安後方接受記者採訪的一段。當日本還未偷襲珍珠港時他就告訴記者以識破日軍伎倆。重慶大轟炸,毛澤東派人去重慶給蔣介石捎信,軍技室破譯密碼專家石劍峯憑着中共資料破譯了日軍的情報。蔣介石根據情報進展轉手派人交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熟知美國不以爲然。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才逐漸醒悟。正是那次事件後,美國邀請中國一起與他國形成反法西斯同盟,共抗日本等法西斯的侵略,最終以“開羅宣言”日本政府宣佈投降戰爭結束。

電影《開羅宣言》最大的亮點就是尊重歷史人物,真實刻畫了中、美、英三國的首腦人物,從正面刻畫了蔣介石這一歷史人物形象,也重墨於美國總統羅斯福,實事求是地描寫了對中國的幫助。還有小人物的視角,石劍峯、江戶英子都讓我們感受到濃烈的國家情懷。 用國家情懷勾勒出一幅波瀾壯闊的史詩,以告訴我們不忘歷史,警鐘長鳴,爭愛和平!

開羅宣言觀後感 5

鴉片戰爭以來,一百年的近現代中國史,基本上是從一次失敗走向新的失敗、從一個低谷跌向另外一個低谷,在歷史的一條大陰線走勢圖上,抗日戰爭暨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毫無疑問觸底反彈的超級陽線,從此中國徹底走出半殖民地社會。二戰結束之時,中國成爲世界四大強國,是聯合國重要創始國。《開羅宣言》發行方負責人、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副會長趙軍直言是爲了體現影片的真正價值:“因爲種種原因,這部電影在去年沒上映多久就下線了,但它是一部高大上的影片,是市場遺珠,所以決定跟觀衆重新見面。”不管從重大歷史題材的角度還是主創人員配置、主題觀念傳達的角度,這都是一部“高大上”的電影。如果沒有二戰,那麼中國顯然還將在慣性中尋找救亡的出口;如果沒有開羅宣言,中國也難以在戰後利益分割時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即便依然有一定程度的被剝奪,畢竟整體而言中國已經站起來了。《開羅宣言》,既是戰爭電影,又是政治片,更是人心向背定成敗的一次回望,讓我們重新認識二戰的中國。

從歷史上看,軍事題材電影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據着重要的地位,有着別具內涵的深刻意義。然而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基本上都是描寫共產黨領導下的戰爭,從紅軍到八路軍以及解放軍、志願軍等序列。1980年代以來,對於國民黨正面抗戰有了一定程度的描寫,從《臺兒莊戰役》到《鐵血崑崙關》,再到2010年代的《喋血孤城》,國軍抗戰也得到體現。然而,電影《開羅宣言》又似乎與傳統的抗戰題材電影不同,在探索全世界範圍內共同抵抗法西斯這一內核中,強調戰爭片的高標準和高要求時,又試圖得到觀衆的認同,達到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二戰”歷史,中國與日本、美國、德國、蘇聯等處於國際戰爭的重要角色,此消彼長的國力,彼起彼伏的人心,合縱連橫的態勢,知己知彼的情報戰,大無懼的前線與竭盡所能的後方,中國人作爲積極的現代人,以現代戰爭、政治、外交規則,確立了大國崛起的形象,從重慶到延安,都是如此。假如沒有中國的'長期抗戰,世界歷史將會走向另外的道路,也許果然就是菲利普·迪克在《高堡奇人》中給出的架空歷史想象。

無論是以一事件勾連其幾個大國的領導,推動故事發展,還是以日軍轟炸中國、日軍偷襲珍珠港、日軍投降,乃至最後的開羅密會,等等,都構成了影片的宏大歷史敘事。在多場戰爭戲份中,以大全景俯瞰戰場的航拍鏡頭,展現悲慘現場,以主觀鏡頭、手持鏡頭表現出不安定之感,表達混亂的臨場感,以及命運的無奈與對敵軍的控訴。

《開羅宣言》提及諸如常德戰役、中途島戰役等重大事件,其中着重表現了重慶夔門大轟炸和日本偷襲珍珠港等戰爭事件,白描加特寫的表現手法把日本軍國主義的猙獰面貌表現出來,投擲篩子安慰自己偷襲會勝利的日本海軍軍官更是把自己跳樑小醜的形象顯露無疑。就像影片中毛澤東和斯大林兩次提到的那句話,“日本的法西斯的失敗,從他發動侵略戰爭那天就註定了”。珍珠港事件的再現在中國銀幕史上實屬罕見,這一次電影拍攝底氣足、魄力大、視野全,指點江山也惜墨如金,陽光沙灘比基尼的夏威夷和戰後的滿目瘡痍對比,椰子樹下的被塵土淹沒的帽子都將戰爭對人的摧殘表現得絲絲入微,又人情味十足。

蔣介石、毛澤東、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與日本裕仁天皇、希特勒等正反派大人物之外,還有胡軍飾演石劍峯和韓雪飾演江戶英子等人物,不僅演繹出了爲國犧牲的大情懷,同時二人“中日”身份的夫妻有愛形象,成了一種意義的言說。這一點,在麥家小說《風聲》、《風語》等小說中有過精彩的描寫,說明了即便是日本人也會對“法西斯”的反對,維護世界和平的願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