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鐵道英雄觀後感(精選6篇)

本文已影響 2.46W人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鐵道英雄觀後感(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鐵道英雄觀後感(精選6篇)

鐵道英雄觀後感 篇1

《鐵道英雄》的故事背景定於抗日戰爭時期的山東臨城。一支地下祕密組織爲了抵禦外敵保護家國,絲毫不在意個人得失榮辱,與敵人智鬥勇。他們克服了艱苦卓絕的地理環境,也戰勝了敵我懸殊的裝備差異,最終發揮鐵道兵精神,保衛了家園。本片是根據發生在1935年-1945年間,洪振海、王志勝、杜季偉、劉金山等“鐵道隊”隊員的真實事蹟改編,最大限度地還原“鐵道隊”的英雄故事。

看電影的過程中,只是震撼於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中還能有如此頑強的意志,如此熾熱的愛國心,但是在看完後,慢慢的回味,才明白,他們的存在的意義是如此巨大。鐵道是重要的物流補給線,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鐵道就像一條循環的血液,早期沒有像現在高鐵這樣快速的交通工具,鐵道成爲了非常重要的物流,如果不去作戰,我們就不能獲得極度匱乏的物資,如果不作戰,我們就不能讓炸燬敵方的物資,就不能以懸殊的實力獲得勝利!

通過電影,我們看到的只是一部分鐵道英雄,還有更多的鐵道英雄,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是真英雄,真漢子!就像範偉說的:“這部影片最大的共鳴就是這些鐵道英雄們,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如果到了特殊時期,像老洪老王這樣的人大有人在。這就是流淌在每個中國人血液裏的民族精神!”

這段歷史,我們不能忘;這些英雄,我們要銘記。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仍要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爲祖國的日益強大,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鐵道英雄觀後感 篇2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英雄書寫始終是貫穿中國電影發展的重要議題。在宏大敘事和經典敘事的體系之下,主旋律電影中英雄形象的主體是根植於紅色文化的革命英雄。近期上映的《鐵道英雄》仍能看到人民英雄的形象脈絡,重寫英雄故事成爲了主流大片的重要題材。

中國電影中的人民英雄

我們一般將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電影稱爲人民電影,這一時期英雄敘事的主體是工農兵。以工農兵爲主體的電影創作響應了“新英雄主義”理論,即羣衆是真正的英雄和革命的英雄主義。

所謂羣衆英雄或人民英雄,具有着歷史意義上和文化意義上的雙重特殊性。區別於傳統歷史中的民族英雄,紅色電影中的羣衆雖然是來自於各行各業,但他們的行動中卻貫穿着不可或缺的革命信仰。人民英雄沉穩剛毅、智慧勇敢的精神品格與浴血奮戰、保衛國家的崇高理想皆來自於其政治選擇與信仰所帶來的精神力量,這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電影中的英雄特質。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中國式的人民英雄與西方電影塑造的英雄也有很大不同。無論是西部片中在荒野決鬥的牛仔,還是漫威宇宙中的超級英雄,西方電影中的英雄形象大多是流浪的孤膽英雄或依靠個體力量拯救世界的個人英雄主義敘事,但中國電影中的英雄往往是在集體中完成個人價值與理想的實現,只有將個體融入到集體之中併爲集體的利益而獻身,這樣的英雄形象才能夠成立。

上世紀1956年上映的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趙明執導的《鐵道游擊隊》正是50年代到70年代人民電影中典型的以羣衆英雄爲主體的影片。《鐵道游擊隊》以1940年抗日戰爭爲背景,講述了山東臨城棗莊的一支鐵道游擊隊在大隊長劉洪、政委李正的帶領下,在鐵路線上與日本侵略者展開鬥爭的故事。電影的原型1939年成立的魯南鐵道大隊由洪振海和王志勝組建,隊員主要由鐵路工人和礦工組成,在敵後鬥爭八年。鐵道隊依託抗日根據地的人民羣衆,在津浦鐵路線上展開游擊戰,藥品等物資。“鐵道游擊隊”正是典型的集體性的英雄形象,他們的身份是普通的鐵路工人,但在革命精神的引領下團結一致,運用人民的智慧開展鬥爭,並最終獲得勝利,體現了當時文藝爲工農兵服務的羣衆英雄書寫。

《鐵道英雄》同樣取材於魯南鐵道大隊,其中的教導員正如《鐵道游擊隊》中的政委李正,爲鐵道隊帶來上級的指示與思想的引領。當鐵道隊的鬥爭陷入低谷,在廢舊的列車車廂中,教導員爲犧牲的隊員追授黨員身份並在車窗上畫下黨旗,帶領青年隊員集體入黨宣誓。可以看到,在新時代重寫英雄故事中仍然強調一種英雄的集體性與革命信仰。

小人物的立體刻畫

在新中國成立前期,人民電影中的抗日英雄或革命英雄形象往往是比較統一的,電影情節大多隻展現他們在與敵鬥爭的過程中勇敢堅定、沉穩冷靜的性格以及浴血奮戰的宏大場景。在《鐵道英雄》這一新時期的英雄書寫中,我們能夠看到電影對羣體中的個體以及邊緣人物立體化的刻畫。

範偉所飾演的調度員老王可以說是本片最爲成功的角色塑造。他身材臃腫,腿一瘸一拐,嘴裏時常哼着小曲兒,時不時愛抽上兩根喝上幾口,喜歡逗添煤的少年叫他爹,經常給車站的日本人抓一把花生,點頭哈腰、笑容憨厚。但同時他也是爲鐵道隊運送情報的臥底,面對日軍的盤問他神色如常,卻在日軍走後流露出嚴肅的神情。老王這一人物身上還承載着懸念,當他與添煤少年分吃蘋果時,少年想要他的摺疊小刀,老王卻說“還沒到時候”。在老王確知自己已經暴露,準備孤注一擲炸死漢奸時,他將小刀給了少年並說“是時候了”。

影片的後段,老王被抓捕上車,少年恍然大悟,在汽笛的轟鳴聲中大喊老王“爹”的時刻,影片被烘托向高潮。除此之外,老王在上車的那一刻與瀕死之時哼唱的小曲兒“太陽出來”,也暗示着長夜已盡、黎明將至。電影對老王外貌特徵以及性格、習慣的細節刻畫,和在其身上所安排的懸念和隱喻,使得人物形象更爲豐滿,以及英雄性在平凡人物中的昇華更爲真實。

在《鐵道英雄》中,小人物或者邊緣人物有多樣、立體的呈現。護士小莊起初在日軍的醫療隊工作,膽小寡言,但在日軍盤查鐵道隊長老洪時,她將裝有情報的煙藏在繃帶中,最後參與支援了山區部隊;添煤少年的父親下礦後生死不明,以往他面對日軍的催促打罵一直唯唯諾諾,但在老王被抓後他奮起反抗,與日軍殊死搏鬥;亓順原本在兵工廠驗槍,哥哥亓魯犧牲後,他也投身到鬥爭中,爲鐵道隊升級和改造武器……

在新時代的英雄書寫中,日常生活的經驗更加被強調,人物塑造更加註重其內心世界與情感流動。不是神化的英雄而是人化的英雄重新走向熒幕,現實性的刻畫爲早已遠去的、耳熟能詳的歷史提供了可接近的途徑和全新的理解角度。這些小人物、老百姓本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英雄,但是當他們匯入到革命和歷史的洪流當中時,他們又展現出了英雄的品格。當下的紅色電影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完成了日常生活的小切口與宏大敘事之間價值鴻溝的彌合。

主旋律電影的商業突圍

近些年來的主旋律電影始終面臨着代際敘事的挑戰,也就是傳統的紅色敘事如何與年輕一代達成有效的溝通,在重寫英雄故事的過程中也呼喚着國家和民族認同的重新建構。在這個意義上,《鐵道英雄》通過商業敘事邏輯的嫁接進行主旋律電影的突圍。

影片的開篇即是驚險刺激的商行刺殺與劫車場面,快節奏的剪輯與激昂的配樂,列車在茫茫雪原疾馳的宏大場景,迅速將觀衆帶入影片講述的時空場域。影片通過鐵道隊的三次劫車劃分敘事段落,第一次成功劫獲藥品後,藤原開始對老洪等人的身份產生懷疑,第二次劫武器的鐵道隊員遭到埋伏,老王的.臥底身份也被發現,第三次劫車則是老洪與藤原的最後決戰。通過成功、被懷疑、失敗到英雄之死,以及跌宕起伏的情節走向和多線交錯的敘事模式,影片表現出較強的戲劇張力。

整體來看,《鐵道英雄》存在着明暗兩條敘事線索。明線是鐵道隊員騎劫列車的槍戰動作戲,暗線則是在敵軍監視下老王和老洪用煙傳遞情報的懸疑對決。在動作戲的部分,影片通過特效以及剪輯技術,在流動的列車空間中營造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在諜戰懸疑的部分,情節則更多發生在靜止的車站,從而轉向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敵我雙方的相互試探與言語交鋒,烘托暗流涌動的對峙氣氛。除了言語上的交鋒,一些肢體語言的細節也推動了緊張氣氛的形成。例如,老王經常給古本站長送花生和酒,但最後一次古本向他交代列車進站時間時卻沒有接過老王的花生,暗示着老王的臥底身份已經暴露。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運用較大篇幅刻畫反派人物藤原,通過對其智謀與殘忍的展現,強化敵我雙方之間的對立衝突。鐵道隊與日軍的鬥爭被具像化爲老洪、老王等人與藤原的交鋒,藤原使用望遠鏡監視車站的一舉一動也表現了鐵道隊員始終處於被觀看地位的緊張與壓抑。爲勇毅智慧的主角設置一個強大的對手並通過二者此消彼長的互動來推動情節發展,這符合基本的商業片敘事邏輯,也符合觀衆基本的觀看習慣。影片的最後,老洪在列車上用煙點燃身上炸彈的引線,與藤原同歸於盡,遠處的山坡上,教導員和其他的鐵道隊員凝視着這一幕的發生,預示着慘烈的鬥爭過後,希望的火種仍然留存。

從《鐵道游擊隊》到《鐵道英雄》,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在英雄書寫中呈現出了與人民電影時期羣衆英雄和人民英雄形象塑造的呼應,集體主義與革命信仰是中國式英雄的形象特質。我們還應注意到新時期英雄電影中對羣體中的個體、小人物的挖掘,將神化的英雄復歸爲人化的英雄。與此同時,主旋律電影對商業化邏輯的嫁接,也體現出在面臨着代際更迭以及市場挑戰的當下,紅色敘事的突圍路徑。

鐵道英雄觀後感 篇3

《鐵道英雄》,抗戰片易情緒高昂,但是感動背後留幾分痛,只有傷過的人知道。

預期比較高,因爲有張涵予和範偉,實際感受有落差。劇情很感人,但是看整部電影的過程卻並沒有預期中的起伏情緒。影片的質感屬於我喜歡的類型,劇情走向也給了一場令人感動的敘述,可是不得不說節奏還是有點掌握的奇怪,甚至嚴格來說在人物的人設上都覺得交代的有些潦草了,直接給出結論和理由以及答案比較多,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東西反而相對比較少。很多時候故事節奏的走向其實是比較慢的,屬於妥妥的慢節奏推動,於是到一些劇情節點的時候,其實前後的連貫性處理的還不是很妥帖呢,可是劇情需要下一個任務的安排了,於是往往直接給出下一個步驟的要求,或者藉助影片中人物的口把需求乾脆點說出來,這樣省得了安排劇情的節奏是否到那個需求點,凡是講出來的東西,都是可以直接吞掉的。這麼看來倒是也合理。

優點大概是沒有很無厘頭和過分狗血的劇情和安排設置,沒拍成純粹的戰歌類型,還是很好的、很努力的在講故事的。但是電影劇本的優點大概也就是這些了。電影片名《鐵道英雄》,說實話可能是我思維簡單了,整部電影除了交代的衆人的工作關係的圍繞着鐵道,以及這個隊伍盤旋和周旋的位置之外,“鐵道”這兩個字的意義其實突出的並沒有很好。無論是從技術上能力上,還是從地形上便利上,或者是同一類人的抱團能力來看,鐵道的重點之處都沒有表現出來。

而本片的人物設置,演員都是很努力的在呈現的,可是很遺憾的是看完電影之後,除了張涵予和範偉的明確線路之外,大多數角色的設立都是不夠清晰的,沒有辦法把人物角色做的更加生動,我甚至是要靠回憶才能想起來俞灝明和魏晨都分別出演了本片,還有楊皓宇,就那演技你們讓他就拿來演個傳話用的輔導員,根本毫無發揮,再說這個輔導員,每次出現都是來解決問題的,就是當劇情推動不下去,或者需要大量文字來解釋一個問題又懶得演那麼複雜的時候,聯絡員輔導員的功能就上線了,直接卡斷劇情一句話總結,乾脆利索省時間,那還演個鬼呀,讓他口述得了。每次組織力量也不多,給力程度也不夠,溫和的出現,溫和的消失,他的人物感覺更像是某個暗點的書店老闆,包子鋪掌櫃,並不是很像一個更高階的輔導員的意義。

話說周也確實是很美,鬼谷谷主家的當然好看,問題是好看歸好看,這個角色全程就像是個擺設,除了也是關鍵時刻負責解決劇情解決不了的事情之外,特別的無用。還有火車上宣誓那一段,她蠢蠢欲動的是想幹嘛,我以爲她要跟着宣誓念詞,然而她沒有,我以爲她要做點什麼,她也沒有,可是在那麼神聖的時刻,你鏡頭不扒住在幹正經事兒的入黨的同志們,老給她晃來晃去做什麼呢,雖然我很喜歡她,但是這是要說明什麼。影片最後大合照,她還是個中間位置。唯一的女性設置,這是爲了考慮女權平等來安排的角色嘛。以上無關周也,我是不太明白這個安排。

森博之倒是優秀得很盡力。主要是他的角色全程就是在故弄玄虛那個勁兒,倒是都演出來了,還有點魅力的感覺,反派光彩照人了。

說起來,範偉和張涵予都是真好,但是人物的人設立的都是半吊子。好可惜。但是我好喜歡範偉叼着煙扔手榴彈,一連挑釁的那段鏡頭,連貫的讓人愛死了。張涵予的很多小細節鏡頭其實是好看的,但是這個人物本身出了主角光環,留給他的,無論從智慧還是能力,體現的都不夠多,還是失落了。範偉那個角色,前後交代點欠缺了些,那個兒子喊爹的橋段大概也只能留給猜想了。

遠不達我的預期。但是能看的話,這部影片還是看看吧。我覺得雖然我難得的沒哭出來甚至覺得這是一部跑兩次洗手間也不會影響劇情的電影,可是他們真的很好,故事是想好好說的故事,演員是很盡力的演員,那些熱情和熱血的應該沸騰的片段裏,值得我們兩個小時的紀念。

電影太平了。但是我希望我們是可以一直太平的。

鐵道英雄觀後感 篇4

一部主旋律很明顯的電影,很贊!

範偉的演技沒得說,演啥像啥,尤其是這種小人物。張涵予依然是以英雄人物出現,正義,硬氣,有江湖氣息。這兩個演員給電影加分不少。

場面很有歷史感,火車是舊舊的,人物也穿的破破爛爛,透過一絲絲繚繞的蒸汽,彷彿可以看到那個時代中國人民的苦難,還有日本侵略者的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冬天的背景,大雪,寒冷,還有飄揚的'披風,瞬間有了俠客的感覺。大場面加上立體音,感覺一下就來了。

再說一下關於信仰。在廢舊的火車中,在結了冰的窗戶上畫了一個黨徽,幾個人舉起右拳宣誓。那一刻,只要你信仰共產主義,只要你相信共產主義,真的會有共產主義。正是那些信仰共產主義,併爲之默默奮鬥、無私犧牲的前輩,才奠定了今天的基礎。信仰,其實很簡單的。

鐵道英雄觀後感 篇5

政治上,我被在火車車廂內溼氣玻璃畫成黨徽前的共產黨人深深感動了。這是一羣淳樸簡單追求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人們,爲着子孫後代拼命的人們。

感情上,我被張涵予最後的臺詞深深感動了。“老哥幾個,準備好酒…”視死如歸,死亡只不過是回家,與兄弟們重逢,而且再不分離。其實,先烈們中有些講不出大道理,對他們而言,革命也許就是與志同道合者生死與共,你說江湖義氣也好,同志精神也罷,他們都拼了命。

鐵道游擊隊是劉知俠著名小說,主人公也用了兩任魯南鐵路大隊大隊長的姓,劉洪,先後改編爲電影與電視劇,前些日子大兒子買了套連環畫,也是同名小說改編的。

鐵路對於經濟影響巨大,對戰爭同樣影響巨大,說得通俗些,打仗有時就是打後勤打保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嘛。在敵人的運輸線上插上一把鋼刀非常必要。其實當時駐守魯南的游擊隊比較多,戰鬥力良莠不齊,甚至人員成份也多樣複雜,但有着共同的戰鬥目標,通過黨的領導改編,都發揮了相當的戰鬥力。

回到本片,如同打牌亮底一般,剛開始,所有的主要人物都粉墨登場,使觀衆較快入戲。個人認爲張涵予的英雄氣太盛,似乎在人羣中一眼識別就是游擊隊的領導者,對手森博之也有同樣的問題,作爲日本軍官特別是諜報教官,陰忍有過而內隱不足,陰森森的怎麼當一家皮貨店的老闆。還有,在發現游擊隊員的屍體後,是不是第一時間聯想到同樣見過面的張涵予。

整條主線不是很突出,我理解爲敵我鬥爭就是主線從而刻畫一衆人物。範偉的演技值得誇道,但如此從容淡定地投放雷而且是一個號稱受過日本訓練漢奸的黃包車內不被發覺,好像也要打個問號。

多數畫面都是大雪紛飛氣候下,與我兒時春末初夏在微山湖彈土琵琶的記憶有所衝突,與《懸崖之上》東北場景挺像,有些過於陰沉。而且,在敵人搜捕之下,還能隱藏在看似廢棄鐵路廢棄車廂內商量敵我鬥爭,我有點沒理解。

周也挺養眼的,但拿掉這個人物影片也能成立。倒是與日本護士對比後,體現出中國女人的善良與自尊。

影片的拍攝角度比58年的電影與86年的電視劇強多了,多視角讓觀衆感觀更加全面。但我想說,鐵道游擊隊是不是也給一些商討如何就火車打仗的情節或鏡頭。

看到隊員在缸裏泡澡的鏡頭,我是忍俊不禁了。找機會請教下山東的戰友,是否真有這樣的浴場。

電影可以進行改編或創作。但先烈們前赴後繼赴湯蹈火英勇犧牲卻不應該被忘記,也應該被繼承。因爲,有一天離開的時候,我也會面對他們,不知道我有沒有勇氣說,老哥幾個,準備好酒…

鐵道英雄觀後感 篇6

範偉演活了小心翼翼卑微求存的小人物,無父無母無妻無子,如浮萍漂於亂世,卑躬屈膝的皮囊下卻包裹着一顆大無畏的心,強烈的戲劇衝突,讓他成功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小人物、大英雄。

電影中總會塑造很多無名英雄,他們沒有名字,沒有墓碑、甚至曾經存在的痕跡也逐漸模糊,無跡可尋。他們當然不僅存在於電影,更存在於歷史中,他們也曾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正是他們推動了歷史、創造了歷史。

人活一世,他們的生命雖短暫,卻無比璀璨。

看着身邊抽着煙,玩着遊戲大呼小叫的另一半,不禁想,生於鮮血換來的和平年代的我們,活着的意義又是什麼?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