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策劃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

本文已影響 3.66W人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1

幼兒園親子科學實驗:我的小噴泉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

五月的天氣,春光明媚,天氣這麼好,菲兒和媽媽一起去公園玩!咦?這是什麼?哈哈哈,原來是美麗的噴泉。噴泉很神奇,能夠自動噴出水來,寶寶看得人了神,對媽媽說:“我想把噴泉帶回家!”媽媽說:“寶貝,公園裏的噴泉是給所有的孩子看的,這樣吧,媽媽回家和你一起做一個噴泉,好不好?”寶寶高興地趕緊和媽媽回家。好期待好興奮呀!媽媽真的可以在家裏做一個噴泉嗎?

小朋友,你們是不是也想自己動手來做一個噴泉呢,快快和寶寶一起動手操作吧!

材料的準備

塑料瓶1個(礦泉水空瓶子)、吸管2根、剪刀、棉花球、臉盆。

 實驗步驟

工具準備好啦,現在開始一步一步和我一起做吧!

1.在塑料瓶中裝入一些冷水,大約三分之二,不要把水倒在瓶子外面啊。

2.把兩根吸管中的一根吸管剪短,相當於瓶口到水面的距離,用剪刀的時候要小心。

3.如圖所示,將兩根吸管放入塑料瓶中,短的吸管不能碰到水面,長的吸管伸入水面。

4.將棉花球弄溼,塞緊瓶口,固定好兩根吸管呦!注意:一定將瓶口完全塞緊,不能有空隙。此處棉花球也可以用橡皮泥代替。

5.將塑料盆放到長吸管出水口的對面預備接水,對着碰不到水面的短吸管吹氣,塑料瓶中的水就會從長吸管中噴出來噢!我的小噴泉漂亮吧!

 菲兒告訴你小祕密

當小朋友對着沒碰到水的短吸管吹氣時,塑料瓶內的空氣會慢慢增加,小小瓶子裏的空氣越來越多。可是瓶口塞緊啦,出不去呀,空氣擠在一起的力量越來越強,水面上的壓力變得越來越大,於是就把水從另一根長吸管壓出去,形成了“噴泉”。哈哈!這個小實驗不錯吧,這回可以在家裏欣賞噴泉啦!

專家觀點

城市裏隨處可見各式不同的噴泉,有音樂噴泉、燈光噴泉、層疊噴泉、廣場噴泉,能鑽進層層疊疊、高低錯落的水柱中嬉戲,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事情之一。其實爸爸媽媽何曾不想也擁有一個心儀的噴泉,讓寶貝玩得開心盡興。現在,真的可以在家裏做出寶貝獨有的噴泉啦。

爸爸媽媽可以和寶貝一起做,也可以每人做一個,比一比誰的噴泉最漂亮。首先是比誰的瓶子最漂亮,大家開動腦筋,動手裝飾。可以用彩紙剪出好看的圖案貼上,可以用彩色水筆直接畫出圖案,也可以用橡皮泥搓成細條裝飾。或者把瓶子刷上好看的顏色,就可以有漂亮的青花瓷、裝飾畫的效果。然後可以選用各種吸管,彩色的、條紋的,汽水吸管、奶茶吸管,粗細均可。最後,就是噴泉的顏色啦,如果喜歡彩色噴泉,可以把彩色墨水滴在瓶子裏,可以是單色的,紅的、黃的、藍的,也可以配成喜歡的紫色、綠色、橘色。噴泉不僅僅是無色的,更可以是彩色的,就看爸爸媽媽和寶貝誰的奇思妙想更多。

——莊薇[北京]

 幼兒園親子科學實驗:火山噴發

大家好!我是琦琦,我有一個好朋友新新,今天我邀請新新來家裏作客。媽媽和阿姨在廚房做飯,我們倆好奇地跟進去東張西望,發現廚房裏有好多神奇的東西,有鹹鹹的鹽,酸酸的醋,鮮味的雞精,還有甜甜的白糖……媽媽和阿姨真了不起,可以用這些神奇的材料做出美味的飯菜。

這時,媽媽看到我們好奇的神情,笑眯眯地走過來告訴我們,廚房裏有些材料可以表演“火山噴發”的奇幻現象。不會吧?我和新新一點都不相信。我們在電視上看到過,火山噴發的時候有許多紅色的東西向天空噴射,很高很高的,還有紅色的東西像水一樣順着山坡流下來。在家裏能看到火山噴發?不可能吧?

媽媽說只要找到小蘇打、白醋和洗滌靈,就可以做出“火山噴發”。太神奇了,我們決定動手試一試,看看媽媽說的是不是真的。

1.媽媽爲我們準備材料:白醋、洗滌靈、小蘇打、杯子(圖1、圖2)。

2.先在杯子裏倒入小蘇打。

3.然後再倒入洗滌靈。

4.最後把白醋倒入裝有小蘇打和洗滌靈的杯子裏,你們覺得我們會做出“火山噴發”的奇幻現象嗎?

5.看! “火山噴發”成功了,是不是很神奇!

小朋友們,你們也可以試一試哦!媽媽悄悄地告訴我們“火山噴發”的祕密呢:因爲小蘇打裏有碳酸氫鈉,白醋裏有較多的醋酸,兩者放在一起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產生了像火山噴發一樣的現象。洗滌靈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能夠讓產生的白色泡沫堅持一段時間。

專家觀點

每天回家關上房門,大多數的家庭裏就會只剩下一個孩子,爸爸媽媽總是那麼忙,誰來陪孩子玩呢?隔壁門裏的小朋友,樓下花園裏的玩伴,幼兒園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要是能在一起做遊戲,該有多快樂呀!爸爸媽媽打開家門,邀請孩子熟悉的小夥伴到家裏玩,做一些開心的事情,該有多好!

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做實驗的時候,有的爸爸媽媽因爲擔心孩子做錯事,會代替孩子來做,讓孩子做個旁觀者;有的爸爸媽媽還會批評孩子,這也不對,那也不對;有的爸爸媽媽會在一邊嘮嘮叨叨,指手畫腳,讓孩子覺得索然無味。

如果孩子們在一起,就會像琦琦和新新一樣,學會協商,學會合作,你來倒小蘇打,我來加洗滌靈。把見證奇蹟的關鍵操作讓給小朋友,你來做我來看,不僅做事有序,還能體驗同伴一起探究奧祕的快樂。

“火山噴發”的小遊戲是安全有趣的,實驗現象非常明顯。爸爸媽媽可以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杯子中的變化,小氣泡是如何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最後竟然多到連杯子都盛不下,自己冒了出來。爸爸媽媽不妨和孩子一起動手製作彩色火山、香味火山,如果你有比這更好的想法,請馬上告訴我們。

—一莊薇【北京】

幼兒園親子科學實驗:火山噴發

大家好!我是琦琦,我有一個好朋友新新,今天我邀請新新來家裏作客。媽媽和阿姨在廚房做飯,我們倆好奇地跟進去東張西望,發現廚房裏有好多神奇的東西,有鹹鹹的鹽,酸酸的醋,鮮味的雞精,還有甜甜的白糖……媽媽和阿姨真了不起,可以用這些神奇的材料做出美味的飯菜。

這時,媽媽看到我們好奇的神情,笑眯眯地走過來告訴我們,廚房裏有些材料可以表演“火山噴發”的奇幻現象。不會吧?我和新新一點都不相信。我們在電視上看到過,火山噴發的時候有許多紅色的東西向天空噴射,很高很高的,還有紅色的東西像水一樣順着山坡流下來。在家裏能看到火山噴發?不可能吧?

媽媽說只要找到小蘇打、白醋和洗滌靈,就可以做出“火山噴發”。太神奇了,我們決定動手試一試,看看媽媽說的是不是真的。

1.媽媽爲我們準備材料:白醋、洗滌靈、小蘇打、杯子。

2.先在杯子裏倒入小蘇打。

3.然後再倒入洗滌靈。

4.最後把白醋倒入裝有小蘇打和洗滌靈的杯子裏,你們覺得我們會做出“火山噴發”的奇幻現象嗎(圖5)?

5.看! “火山噴發”成功了,是不是很神奇!

小朋友們,你們也可以試一試哦!媽媽悄悄地告訴我們“火山噴發”的祕密呢:因爲小蘇打裏有碳酸氫鈉,白醋裏有較多的醋酸,兩者放在一起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產生了像火山噴發一樣的現象。洗滌靈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能夠讓產生的白色泡沫堅持一段時間。教育熱點問題,結合園內活動,傳播教育理念,如邀請家長參與的各類節慶活動等等。

2.謀求家園共情的家長會邀請方式新路。由幼兒設計邀請函,規範邀請方式及邀請禮儀,並由幼兒全程參與簽到、成果展示等環節。如在邀請函上留出由孩子自己“書寫”的圖話,鼓勵孩子用一定的邀請禮儀邀請家長,並請家長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回饋等等。這樣,家長會的邀請過程充滿了親子間的情感互動,也體現出幼兒園的用心,使家長對家長會充滿了期待。

3.實踐家園一體的家長會組織模式創新。讓家長唱主角,變換家長會組織形式,引導家長從不同角度瞭解幼兒發展情況,互相交流互動,共同探討教子策略。

例一:教學彙報型——重點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活動中的真實表現。

在學期中、末,以公開課的形式,向家長彙報教學情況,展示孩子全面素質,多以主題展示、整合活動彙報的方式進行表現。

例二:專題講座型——重點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特色課程等等。

在幼兒入園、畢業及主題活動開展時,按年級或班級召開家長會,邀請專家或家長就某一領域、某一主題傳授知識,解疑答惑。

例三:成果展示型——重點讓家長了解某一階段內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每位家長來開家長會最想看到的是自己孩子的進步和提高。我們每學期都會結合“家長開放日”活動,把家長請進來,通過節目表演、作品展覽等形式展示孩子們的成長。力爭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示的機會,並設計親子互動、家長點評等環節,最後合影留念,保存在幼兒成長檔案中。適合在期末、六一、慶新年等活動時開展。

例四:情景再現型——重點引導家長探討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問題。

通過生動形象的情境表演或視頻播放,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表現出來,請家長們進行討論,集思廣益,把好的家教方法推薦給廣大家長,促進家教的健康發展。適合在某一階段遇到問題時運用。如“怎樣培養孩子良好行爲習慣”中,通過家長之間、家幼之間、師幼之間展示不同場景的行爲方式,達到點明主題、引發思考、達成正確共識的目的。

例五:遊戲互動型——重點讓家長體驗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感悟孩子的學習特點,密切彼此的情感交流。

通過親子游戲使幼兒園、家長最大限度地拉近距離,間接感悟,進行感情交流、觀念碰撞和方法溝通。

組織實施,營造“場”的效應

1.環境“場”。根據家長會的主題內容精心策劃佈置會場環境,使家長進入幼兒園,就能從周圍環境中感受到隱含在環境中的“氣場”,受到情感渲染。如會場周圍佈置幼兒的繪畫、手工作品展,利用電子白板展示歡迎詞,滾動播放幼兒的日常活動,不同的座位擺放以便於家長討論交流等等。

2.情感“場”。提前與家長進行個別交流,徵求家長意見,邀請家長代表分享科學育兒經驗,鼓勵家長提前準備討論內容,在情感上期待家長會。

例:小班家長會——“邁出成長第一步”

1.熱身環節。幼兒協助教師迎賓,提醒家長簽到,家長自由選擇座位,欣賞孩子日常生活及作品展示PPT。

2.活動過程。破冰遊戲“盲人行走”:通過遊戲營造輕鬆的氣氛,體驗孩子們成長的每一步都需要來自父母和老師的引導和鼓勵。

引出話題:欣賞幼兒初來園和現在的影像資料,通過對比感受幼兒成長變化。

互動交流:自由交流分享幼兒入園前後的變化,感受孩子的成長。

情境表演:“牽着蝸牛去散步”,通過家長和孩子的情境展現,引發思考“我們如何幫助幼兒邁出成長第一步”。

精彩分享:請兩名家長以PPT形式分享孩子入園過程的成長感悟。

話題聚焦:討論“孩子的成長中,我們能夠做什麼?”以達成爲了孩子的成長,家園攜手,形成合力。

主題昇華:家長寫下對孩子們的祝福和心願,共築“愛心牆”。

成立家長委員會,頒發聘書,致辭。

活動結束:合影留念。

家長會的創新實施,增進了幼兒園與家庭、老師和家長溝通與交流的機會,提高了家長參教的主動性,形成了家園合力,受到了家長的廣泛好評。

科學實驗――皮膚的感覺(自然)

把水盆按由冷到熱的順序排列,並把手分別浸到三盆水中,感覺水的不同溫度。

把你兩手食指對接在距你的鼻子尖30釐米的地方,然後把目光越過手指尖觀看對面的牆壁。這時你就會看到一個奇怪的景象,就好像你的兩手指中間有一個小氣球在那裏飄浮。

越過手指向前觀看的眼睛聚焦在牆壁上,手指的影像也反映到虹膜上,但兩個影像在大腦裏並不重疊。每隻眼睛看到的手指都是雙重的,而指尖的額外圖像最終聚合在中間,形成一個圓形或長形的幻影。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細緻觀察的能力,能與同伴進行自然交流。

2、引導幼兒按昆蟲的特徵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蟲子圖片、蟲子標本。

2、幼兒觀察過蟲子的特徵,並進行了一定的瞭解。

活動過程:

1、參觀圖片展,認識圖片上的蟲子。

2、說明今天的任務:請小朋友幫助把昆蟲找出來,因爲只有昆蟲可以參加今天的聯歡會。

3、 教師和幼兒一起找出昆蟲的特點。 幼兒找出昆蟲,並進行辨認。 引導幼兒自制昆蟲頭飾,在活動區進行表演。

活動效果:

由於進行過資料的查詢工作,小朋友認識的蟲子越來越多,於是這天我“請”來了許多的蟲子,請小朋友認識,對於這些蟲子,孩子們都能分清楚,也能叫出它們的名稱,也就是說,孩子已經認識了這些各種各樣的蟲子。 在說到昆蟲的特徵時,幼兒還不能總結出來,於是我說:今天對參加聯歡會的蟲子有個要求:六隻足、一對觸角、兩對翅膀、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今天小朋友的任務就是把能參加聯歡會的和不能去的找出來。孩子們紛紛找到能去的蟲子,當然也有請錯的,如:有個孩子就把蜘蛛請來了,但是,他的舉動馬上引起了其餘小朋友的反對:蜘蛛8只腳,它也沒有翅膀。結果只好把蜘蛛送回去了。 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不知不覺就把蟲子按昆蟲和不是昆蟲進行了分類。這樣的學習是開心的遊戲,是自主的吸收,我們現在正在努力使我們的教育變成幼兒自主性的學習。在活動後,我和小朋友商量:我們可以做各種小蟲的頭飾,在活動區中進行蟲蟲聯歡會,讓我們自己當小蟲子,孩子很喜歡。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3

目標:初步瞭解、認識電池,知道要把電池裝進玩具裏是有方法的。

準備:

1. 各種圓柱體電池

2. 裝有5號電池的電動玩具若干

3. 電池寶寶的家的圖示

一、感知不同大小的電池。

1. 教師出示電動娃娃。“說一說它爲什麼會唱歌?猜猜它的肚子裏藏着什麼?”

2.教師拿出娃娃裏的電池,對幼兒的話進行驗證。教師把電池寶寶放在桌子上,請幼兒觀察“看一看,電池寶寶是什麼形狀的?

3. 教師把電池寶寶調個頭站在桌子上“爲什麼它會倒,站不牢?看一看,它的兩端一不一樣?(沒有突突頭的一端是電池寶寶的屁股,有突突頭的一端是電池寶寶的頭)請每位幼兒拿起電池進行驗證。

4. 教師出示其他圓柱形的電池寶寶“它們張得一樣嗎?(有點粗,有點細)

二、給電池寶寶排隊

1. 請個別幼兒上來給電池寶寶排排隊,並說一說爲什麼這麼排。

2 教師小結:你們看,這個電池寶寶最粗最大,其他的一比一個細小。這個電池寶寶是最小的,把它排在第一個,其他的一個比一個粗。

三、玩電動玩具,知道裝電池是有方法的

1. “現在,請你們來玩電動玩具,我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電動玩具和電池寶寶,請你們自己來裝電池,然後玩一玩!”

2. 幼兒自由操作

3.“你們在玩的時候,我發現有的小朋友的玩具響了,有的卻沒響,這是怎麼回事呀?”(電池裝錯了)

4. 教師請玩具會響的幼兒說一說他的電池是怎麼裝的?它的屁股坐在哪裏?(彈簧)

5. 教師出示電池寶寶的家的圖示“原來電池寶寶的家有彈簧,還有什麼?(白白的,像鐵一樣的東西)

6. “嗯,這是一個帽子”教師邊出示電池寶寶住進家的圖示邊念:電池寶寶是怎樣住進家的?是“屁股坐在彈簧上,頭兒頂在帽子裏

7. 教師演示裝電池

8. 請幼兒重新試一試,拿起玩具出去玩一玩

四、延伸:知道還有其他形狀的電池

今天,我們認識電池寶寶,也能把電池寶寶正確地裝進玩具。你們知道嗎?除了有圓柱體的電池寶寶,還有其他形狀的電池寶寶,如正方形的,鈕釦形的等,回去請你的爸爸媽媽幫你找一找,看看它們是裝在什麼玩具的吧!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4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天氣冷暖情況,自己增減衣物。

2瞭解讓身體變暖和的方法,照顧自己。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熱豆漿一杯。

2手偶一個。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手偶表演引出活動。

1幼兒觀看老師進行的手偶表演:天涼了,一個小朋友對自己說:“到戶外活動一會就會暖和的。”於是這個小朋友在戶外跳繩,踢毽子,不一會感到有點熱了,將外套脫下,拿出手帕擦擦汗。休息一會說:“趕快穿上衣服吧,當心受涼。”最後他開開心心的去好朋友家做客。

2教師:剛纔這個小朋友爲什麼要到戶外活動?感到熱的時候他是怎樣做的?感到涼的時候他是怎樣做的?

二天氣變了,提醒幼兒要隨時增減衣服。

1教師:我們現在是什麼季節?深秋的天氣和夏天比感覺有什麼不同?

2教師:我們感到冷,該怎麼辦?(讓幼兒知道,天氣冷了要多穿衣服,可以戴手套,圍圍巾等。)

3教師:天氣涼了我們還可以做什麼讓自己變暖和呢

三請幼兒到戶外活動後進教室談談感受。

1組織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教師提出戶外活動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2教師:去戶外戶外活動有什麼感覺?

3教師:如果感覺熱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四請幼兒喝熱豆漿,感受天氣冷了喝豆漿也會變暖和。

教師:喝了熱豆漿有什麼感覺?

五結合幼兒用書,總結熱和冷時該怎麼辦。

1教師:看第10頁的圖,操場上的小朋友在幹嗎?活動後身體有什麼感覺了?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2教師:感覺熱了小朋友該怎麼做的?

3教師:看第11頁的圖,小朋友感覺怎麼樣了?可以怎樣做就變暖和了。

師生共同總結:感覺冷和熱時應該做防禦和調節措施。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5

爲推進我鎮學前教育數學領域活動的質量,發揮我鎮學前教育名師成長工作室的教研力量,結合20xx年學前教育宣傳月“幼小協同 科學銜接”主題活動,開展龍湖鎮幼小銜接聯動教研。以下是方案具體內容:

一、活動地點:衙口中心幼兒園 二樓 綜合室

二、活動時間:20xx年5月13日上午

三、參加對象:龍湖鎮幼教、數學名師成長工作室全體成員;龍湖鎮幼兒園教研組長各1名

衙幼大班段家長、衙口中心小學教師若干名

四、教研議題:

幼小銜接——幼兒園數學集中活動有效性

五、活動安排

時間內容主持人

8:10~8:30報到高麗卿

8:30~9:00學前教育宣傳月啓動儀式

呂寒珊

9:00~9:30研究課《學編5以內加法應用題》

(衙幼青年教師—施茵茵)

9:30~10:00研究課《汪汪的生日派對》

(龍湖鎮幼教名師成長工作室—施菲菲)

10:10~11:00 對話研討

11:00~11:30 專家點評尊道附小蘇明強教授

六、活動要求

1、活動前:提前熟悉議題,結合各自數學教學經驗,帶着問題參與觀摩、交流。

2、活動中:圍繞研討議題,選取觀測點,認真記錄、診斷,做好交流準備。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6

活動目標:

1.感受電線導電燈泡發光、摩擦起電、空氣流動等有趣的科學現象,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2.樂於交流自己遊戲的過程與發現,體驗科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瞭解磁鐵的穿透性、排斥性,並進行過磁鐵相關科學遊戲活動。

2.物質準備:自制動物電線軌道、電池、燈泡(將其焊接在一起);塑料尺、絨布、蝴蝶花園背景板;各色小球、球場場景;磁鐵、迷宮背景圖、自制油桶、磁鐵小車、停車場場景、貼有回形針的小動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介紹本次遊戲的內容和玩法,激發孩子游戲的興趣。

1.介紹本次新遊戲。

遊戲一:迷你過山車(電線導線燈泡發亮)。

師:(出示各種小山車)小朋友坐過迷你過山車嗎?這裏有哪些形狀的山車?小鐵圈要當小司機開山車,但是開的時候有一個要求,不能碰到旁邊的鐵軌,如果碰到,山車就會發出危險的信號,是什麼信號你們試一下就知道了。記住,要讓鐵圈慢慢開山車,千萬不要碰到鐵軌。可以兩個小朋友玩,一個來帶小鐵圈開車,一個當檢查員,發出幾個危險信號,檢查員就插幾個危險標誌,看看誰能不讓過山車發出危險信號。

遊戲二:讓蝴蝶飛起來(摩擦起電)。

師:(出示塑料棒和飛滿蝴蝶的小花園)這是什麼?(塑料尺子),你想讓它變長魔術棒嗎?你可以把它放在不同的地方摩擦,看,可以在布上(教師示範操作),你們還想放在哪裏?(頭髮上、身上)你要用力不斷地摩擦,記住要用力要久一些哦,然後對準小蝴蝶和小星星,這根小棒就會變成一根神奇的魔術棒,它會變出魔術給你看的。你摩擦的越久,你的塑料尺子就更有魔力哦!

遊戲三:吹小球進洞(空氣流動)。

師:你們玩過趕小球的遊戲嗎?要怎麼玩呢?今天我們用吸管來趕小球,可以怎麼玩呢?(看誰先把球吹到洞裏,誰就獲勝。)你可以選一個你喜歡的顏色的小球遊戲,一會我們來看看哪個顏色的小球進得最多。記住要用有標記的這一頭來吹,吹完的吸管要放到籃子裏哦。

2.回顧上次的遊戲內容,提出新要求:

(1)今天磁鐵迷宮組添了許多新迷宮,你可以再試試,看看怎樣才能更好得用磁鐵指揮小動物走迷宮。

(2)呀,有一些小動物丟到了更大更深的泥洞裏,請你繼續用磁鐵想辦法把它們救起來吧,山洞太大了,你能沿着地洞的標誌,把小動物救出山洞嗎?

(3)這是什麼呀?(磁鐵小汽車)今天小汽車要停到車庫裏,你們能幫助它嗎?用什麼呢?

二.提出本次遊戲的要求:

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遊戲內容,玩完後有禮貌地和其他小朋友商量,交換遊戲的內容,看誰發現的祕密最多。

三.幼兒遊戲,教師觀察與指導:

(1)觀察各組幼兒遊戲情況,鼓勵幼兒注意遊戲的規則,瞭解幼兒遊戲中的問題,予以靈活指導。

(2)鼓勵幼兒玩完一個內容後與同伴協商,交換遊戲材料,與同伴交流自己在遊戲中發現的科學祕密。

四.遊戲講評,交流自己的玩法和發現的祕密。

師:你今天玩了什麼內容,發現了什麼祕密?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7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發現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發展比較觀察能力。

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

3.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願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積木塑料瓶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筐子裝有水的塑料瓶等;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以情景導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1.師:今天過節,小螞蟻要到河對面運糧食準備過冬,老師準備了積木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2.幼兒集體討論。

師:現在請小朋友和身邊的小朋友說說哪些材料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3.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

(1)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材料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個別幼兒回答)

(2)師小結:有的小朋友說紙張可以當小螞蟻的船,有的說珠子可以當小船。

(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且記錄結果。

1.教師出示記錄單,講解記錄方法。

師:老師這有一張記錄單,這一排是老師準備的材料。會浮起來的物品可以當小船,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當小船。等一下,小朋友們在能浮起來的物品後"√"。

2.介紹材料,講解要求。

師:等一下我們分組進行試驗,老師給每組小朋友準備了記錄單筆珠子紙張泡沫積木小石頭橡皮泥裝水的盆抹布。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將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東西會沉下去,哪些東西會浮起來,並在記錄單上做記錄。小朋友們要輕輕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溼了要及時用抹布擦乾。

3.幼兒分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集中記錄結果。

(1)師: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來,後來就沉下的?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4.集中分享探究結果。

(1)師:剛纔小朋友們都進行了試驗,現在請小朋友們討論一下你們剛纔在實驗中發現了哪些東西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

(2)幼兒討論。

(3)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物品會沉下去,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個別幼兒回答)

(4)師小結:小朋友說的很好,小紙片泡沫會浮起來,積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會沉下去。

(三)引導幼兒探索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的方法。

1.探究一:藉助輔助材料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1)師:現在請小朋友幫助小螞蟻想想辦法,讓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來給小螞蟻當小船,並在記錄單上記錄。

(2)鼓勵幼兒分組探究如何藉助輔助物,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的,並且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3)師:你剛纔是怎樣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大記錄表中進行記錄。)

(4)師:有的小朋友是將珠子放在泡沫上,使珠子可以當小船。

(5)師:那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時候是藉助會浮的物體讓會沉下去的物體浮在水面上的?(個別幼兒回答)

(6)師:小朋友說我們游泳時用游泳圈,人就不會沉下去了。

2.探究二:不借助輔助物,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1)師:剛纔我們請能浮的物品幫助,讓沉下去的東西浮上來,現在再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一想,我們怎樣能不借助任何物品的幫助,讓這些沉下去的東西浮上來呢?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改變重量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體。

師:請小朋友們試一試通過改變重量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比如把瓶子裏的東西倒掉。

(3)引導幼兒通過改變物體的形狀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如:將一團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狀。

師:請小朋友們在試一試通過改變物體的形狀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比如將一團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狀。

(4)集中分享實驗結果,請個別幼兒講述實驗發現。

師:剛纔小朋友們都進行了試驗,現在請小朋友說說你們的發現。(個別幼兒回答)

(5)師小結:剛纔小朋友們通過自己的探索,我們知道了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重量能讓物體浮起來。小朋友回家後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沉浮的遊戲,想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上來,讓浮上來的東西沉下去。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8

活動目標

嘗試向下擲球並在球的回彈時將球抱住。

活動準備

大皮球人手一個、活動場地。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皮球,請寶寶自由的玩玩,引起寶寶的遊戲興趣。

1.教師:寶寶們有沒有玩過大皮球,誰來說說大皮球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大皮球想和我們玩遊戲,它想和我們抱一抱。

二、教師邊念兒歌邊示範抱皮球的方法。

1.教師:大皮球、圓又圓,我來抱它玩遊戲,向下拋、彈回來,接住皮球笑嘻嘻。

2.教師示範:向下擲球,當球回彈時立即將球抱住。

多次示範後引導寶寶徒手練習基本動作。

三、邊念兒歌邊引導寶寶做抱球的練習。

1.請寶寶散開,不要擠到同伴。

2.如寶寶的皮球回彈的太遠抱不到,提醒寶寶向下擲的時候不要太遠。

休息時請寶寶觀看老師表演球的多種玩法,如自拋自接、踢球、拍球等。

四、請寶寶將皮球送回家。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9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紙張在水裏的變化,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用觀察、嘗試、探究、討論的方法客觀記錄事實。

3、知道愛惜紙張,體驗發現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師生家長共同收集廢舊的宣紙畫、卡紙畫、糖紙、牛皮紙、即時貼、面巾紙、電光紙、複印紙、瓦楞紙、報紙等。

2、水盆四隻,抹布四塊,84消毒液少許,毛筆4支,待裝飾的果奶瓶。

3、記錄紙,與上述紙對應的紙卡(5×10cm)一套。

活動過程

一、初次探索:用比較的方法給畫紙洗澡。

請一個小朋友在集體面前洗宣紙畫和卡紙畫,其他孩子圍觀,邊看邊談。

1、猜猜――兩種紙寶寶洗完澡會變成怎樣?

2、洗洗――驗證剛纔猜想的結果。在張標將畫紙放入水中洗的過程中,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通過積極的語言和表情誘導孩子七嘴八舌地交談:潮了、卡紙軟了、宣紙一潮就爛了、乾淨了、吸水了、卡紙搓破了、卡紙也爛了……

3、議議――畫紙能不能洗澡?爲什麼?你發現兩種紙在水裏的變化有什麼不同?爲什麼?幼兒從吸水快慢、紙張厚薄等角度談自己的發現。

小結:剛纔我們用比較的方法(給孩子一個學習的線索),發現宣紙薄,爛得快,卡紙厚,爛得慢。張標的想法很好,但畫紙一洗就爛,我們平時畫畫時要愛惜紙,小心一些。

表揚大膽說出發現的孩子。

二、再次探索:給其他紙寶寶洗澡

自己選擇感興趣的紙寶寶,邊洗邊看邊講。

1、找找――哪些紙可能會爛?哪些紙可能不爛?將手中的紙分一分。

2、試試――分組洗紙,遷移洗手帕的經驗,提醒幼兒一張一張地洗,將紙沉入水中,用手搓搓。

3、比比――哪些紙(不)爛?哪些紙爛得快(慢)?哪些紙(不)吸水?

三、呈現經驗

1、講講――將探索過程中的發現說給大家聽。

2、貼貼――根據自己實驗中的發現將5×10cm的紙卡按爛和不爛,對應貼在標記卡內相應水漕裏,記錄探索的真實結果。對牛皮紙、瓦楞紙等爛得慢的,給幼兒等待的時間,允許幼兒稍候記錄。

四、拓展經驗

1、你知道還有哪些紙?給他們洗澡會怎麼樣?激發幼兒發明一種能洗又能給小朋友畫畫寫字的紙的願望。

2、討論:洗爛了的廢紙有什麼用?不爛的廢紙又有什麼用?出示花瓶,引導幼兒觀看,爛了的廢紙,可以用膠水和顏料,調和成五顏六色的紙漿,塗在果奶瓶上裝飾成美麗的花瓶。不爛的廢紙可製作剪貼畫,製作服裝道具。

五、活動延伸:自主選擇,分組遊戲

1、搗紙漿,裝飾花瓶。製作服裝道具、剪貼畫。

2、繼續實驗:在園內外收集毛邊紙,銅版紙,蠟光紙,紙杯、紙盒等,進行洗紙活動。進而探索用多種方法使紙遇水不爛。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10

一、 活動目標

1. 能讓幼兒正確掌握物體高矮的方法。

2. 能讓幼兒用三個物體進行排序。

3. 能讓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

二、 活動準備

1.《幼兒畫冊》1

2.人物卡三張

三、活動過程

(一)提問環節

1.小朋友,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來玩一個遊戲,那你們想不想玩呢? 幼兒回答:

2.小眼睛要看老師哦,我要請人上來咯。

4. 小朋友你看老師和某某小朋友倆個人長的一樣嗎?哪裏不一樣呢? 幼兒回答:

5. 這次玩遊戲的名字叫比高矮,小朋友遊戲的名字叫什麼? 幼兒回答:

(二)活動環節

1.請三位小朋友上來,請小朋友觀察誰的個子高?誰的個子矮?舉手告訴老師。

2.多次進行遊戲,讓幼兒正確瞭解高矮的含義。

3.讓幼兒明白生活當中有很多的東西都可以比高矮,請幼兒討論一下,你觀察的誰比高矮?

四、人物聯繫

1.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來了三位小客人,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呀?

2.這三位小客人需要小朋友來幫助她們比一比高矮,小朋友你們可以做到麼?你們想不想幫助這三位小客人呢?

3.這三位小客人帶來了,自己的好朋友,小朋友你們是不是也有好朋友呀?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好朋友是誰?(出示三張人物卡投影儀)

五、幼兒操作,老師巡視,個別指導。

六、幼兒作品展示,互相欣賞。

七、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了比高矮,小朋友回家的時候可以跟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比一比高矮,明天來告訴陳老師哦!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11

有益的學習經驗:

認識閃電的形成,激發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

準備:

1.兩個氣球。

2.家長或者教師帶領幼兒觀察雷陣雨時閃電的情形。

活動與指導:

1.教師請幼兒回憶雷陣雨的情形,啓發幼兒思考閃電是怎麼回事,引起幼兒對於閃電的興趣。

2.教師將活動室用黑布遮住,拿兩個氣球一下一下地接觸,請幼兒觀察氣球接觸後會出現火星跳躍的現象。

3.教師告訴幼兒他們看到的火花就是電,在天空當中也有許多帶電的雲層,這些帶電的雲層相互碰撞就會發生同氣球一樣的火星現象,這就是閃電。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圓外有7個小朋友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圓外有7個小朋友

有益的學習經驗:

區別裏外,增加空間知識。

準備:

1.1個菜盤,7個茶杯。

2.紙盒1個,裏面裝一個玩具小狗。

3.地上畫圓圈、梯形各一個。

活動與指導:

1.出示紙盒,把盒蓋打開,拿起盒子使幼兒能看到裏面的小狗,啓發幼兒說出小狗在盒子裏,把小狗拿出來,放在紙盒的旁邊,啓發幼兒說出小狗在盒子外面。告訴幼兒紙盒裏也叫紙盒內。幼兒跟着說:小狗在盒子(外)面。

2.出示盤子和杯子,盤子裏擺4個杯子,盤子外面擺3個杯子,讓幼兒說出盤子裏外各有幾個杯子。

3.指地上的圓圈,向幼兒解釋,圓把地面分成三部分:圓內、圓外和圓上。請5、6、7個幼兒分別站到圓內、圓外和圓上,讓幼兒說出圓內、圓外和圓上各有幾個人。注意說出裏外。按口令,幼兒站到梯形內、梯形外和邊上。讓幼兒說出梯形內、梯形外和邊上各有幾個人。

4.關上房門,引導幼兒說出我們在房子裏面玩,讓3個幼兒站到外面,啓發幼兒說出房子外面有3個小朋友。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12

活動目標

1.探索“水中的寶貝”的各種辦法,引導幼兒多動腦,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激發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3.通過實驗初步感知大氣壓的存在和力量。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瓷盤蠟燭大號玻璃杯顏色水小號彈珠,戒指,耳環打火機等。

2.鑷子夾子小勺叉子筷子等若干。

3.狐狸手偶一個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用手偶進行表演,激發幼兒興趣。

師:“我是狐狸大嬸,看我長得多漂亮呀!我是世界上最神氣的狐狸,因爲我有許多戒指.耳環等首飾寶貝。唉,可是現在我很傷心。因爲昨天夜裏下了一場大雨,地上到處是水,剛纔我走路不小心,把我的許多寶貝都掉到水裏去了,怎麼找也找不到.小朋友們:你們能幫我找找嗎?”

2.出示盤子,請幼兒觀察瓷盤裏都有什麼(中間有根站着的蠟燭和藍顏色水)。師:“狐狸大嬸的寶貝都在水裏面,小朋友想想辦法,看怎麼幫狐狸大嬸把寶貝弄出來?但是(語氣加重)手不準碰到水。”幼兒互相討論,商量解決辦法。

3.出示工具試探解決的辦法。師:“小朋友很聰明,想了那麼多好辦法。今天老師準備了一些工具,說說它們都叫什麼名字?”(叉子小勺。夾子筷子等。)讓幼兒動手試一試,用哪種工具(要提醒幼兒別把蠟燭碰倒了)。教師巡迴指導,注意發現幼兒有創意的行爲。請幾位幼兒將自己探寶的辦法表演給大家看,並說說誰的辦法。

4.出示大號玻璃杯,引導幼兒感受科學實驗的奇妙。師:“小朋友真能幹,想出了很多辦法。那麼,怎麼才能知道寶貝都撈出來了呢?”幼兒討論片刻。師:“老師也想出了一個辦法,你們幫老師來試一試這個辦法好不,好?”,老師點燃蠟燭,把玻璃杯輕輕罩在燃燒的蠟燭上火苗越大,效果越佳),讓幼兒仔細看發生了什麼:蠟燭慢慢熄滅,彩色水進入杯子內,盤子裏的水逐漸幹了。這時,寶貝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很小的“珍珠”也能用手拿出來。請幼兒再操作一遍,要求幼兒仔細觀察,火是怎樣熄滅的,水是怎樣進入杯子的。教師巡迴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實驗,要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5.提出疑問,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求知的欲 望。師:“真是太奇妙了,水怎麼會像變魔術似地一下就鑽入杯子裏呢?小朋友想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幼:想。)老師也想知道。這樣吧,今天你們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實驗,找出答案;咱們下次實驗課再一起揭開這個謎好嗎?”(幼:好。)

6.做律動“轉轉想想”。師:“今天狐狸大嬸太高興了,她丟失的首飾寶貝都被聰明能幹的小朋友找了回來。現在,請小朋友把撈出來的寶貝送給狐狸大嬸吧。”然後,隨音樂和狐狸大嬸一起做律動“轉轉想想”,結束活動。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13

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昆蟲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認識常見的昆蟲,知道昆蟲的主要特徵。

2、利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判斷和推理,進一步積累昆蟲方面的經驗。

3、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敢於探索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教具:昆蟲的視頻,各種昆蟲的圖片、標本。

學具:蝴蝶、七星瓢蟲、螞蟻、蜘蛛的仿真模型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故事:《蝴蝶飛飛和蘋果樹》

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瞭解昆蟲的生命週期較短。

二、引導幼兒觀察昆蟲標本和圖片。

1、這裏有一些標本和圖片,我們一塊來看一看。

提問:你認識它們嗎?長得什麼樣子?

2、引導幼兒觀察蝴蝶、瓢蟲、螞蟻、蜘蛛,認識名稱。

提問:說說它們有什麼一樣的地方?有什麼特點?

3、引導幼兒觀察蝴蝶,對比瓢蟲、螞蟻、蜘蛛,比較哪個是昆蟲?

小結:昆蟲有六條腿、兩對翅膀。身體分爲頭、胸、腹三部分,腹部一節一節的。

三、活動分享:

1、觀看昆蟲的視頻。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見到的昆蟲。

提問:在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昆蟲?長得什麼樣子?

四、嘗試進行分類:

1、提問:數一數有幾隻昆蟲能除害?它們分別是誰?

2、教育幼兒愛護益蟲、保護環境。

延伸活動:鼓勵幼兒到戶外觀察昆蟲,大膽向自己的同伴講述。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14

(一)幼兒園託班科學活動:玩紙——撕紙

新生入園時,爲了穩定幼兒的情緒,緩解分離焦慮。我們班佈置了一個牆飾------列快樂火車。每節車廂裏貼的是幼兒與家人的照片,孩子們看見照片後哭鬧的現象有所好轉,不哭的幼兒還願意把自己的照片介紹給別人。過了一段日子,照片貼的差不多了,我就帶着孩子們一起看,並建議他們把照片裝飾得更漂亮些。經過商量,孩子們決定做花。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我們把皺紋紙裁成小張教幼兒搓成小球,貼到照片周圍就像花一樣。在孩子搓小球的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幼兒用手摸皺紋紙,還說“有點剌手”,“像衛生紙”。這是孩子通過自己的感官,對皺紋紙有了最初的認識。我趕緊又拿了兩張畫紙和糖紙,讓他們摸摸是否一樣。他們摸完後告訴我:“不一樣。”還告訴我他們對紙的質地不同的感受。我問他們:“你們知道這些紙叫什麼名字嗎?”孩子們都是根據紙的顏色來說的,“白紙”、“彩色紙”。“你們想認識這些紙嗎?”“想。”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看到孩子們有這方面的探索需求,又考慮到這個年齡段幼兒發展感知覺的目標,我們決定設計有關紙的活動並做一本紙書,有意識地讓孩子多接觸一些不同質地的紙,通過感官操作活動去感受、比較紙的不同,發展他們的感知覺。

活動一:撕紙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通過撕紙感受不同的紙質地不同。

2.讓幼兒初步嘗試撕紙,練習撕的技能。

材料準備

彩色紙、即時貼、皺紋紙。

活動效果

除了繼續提供一些皺紋紙滿足幼兒搓紙團做花的需要外,我還在美工區投放了許多用剩下的比較規則的紙,或幼兒在區域遊戲中曾用過的被丟棄的複印紙、即時貼紙等,讓孩子練習撕紙。我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讓孩子自己主動探索找出適合撕的紙,感受紙的不同;另一方面,還有一個長遠的目的,就是讓幼兒學會珍惜身邊的資源,發現其新的`價值。在操作中我看到,孩子們愛選擇鮮豔好看的即時貼紙撕,多次嘗試後發現這種紙好看不好撕,於是改用其它紙。有的孩子拿到一張折過的舊紙不太願意用,這時,我適時引導他們看看能不能撕出自己想要的樣子,並帶頭撕了起來,孩子們的注意力自然從紙的好壞轉移到撕的興趣上來了。

(二)幼兒園託班科學活動:玩紙——有趣的紙書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喜歡看書,樂意參加摸書找紙的遊戲。

2.練習分辨不同質地的紙,並找出相應的紙配對。

材料準備

一本用皺紋紙、瓦楞紙、電光紙、複印紙等做的紙書及與之相配套的不同顏色的紙。

活動效果

在幼兒對部分紙有了初步的感受後,我又根據小小班孩子對新奇事物特別感興趣、喜歡色彩鮮豔的物品的特點,設計製作了一本色彩鮮豔的紙書,書的每一頁是由皺紋紙、瓦楞紙、複印紙、電光紙等組成。爲了吸引孩子看、摸這本書,並找出與書中紙一樣的紙配對,我特意將書邊剪成花邊狀,讓它從外觀上看就與其他書不同,並在每一頁貼上了從廢舊圖書、廣告畫兒上剪下的孩子喜歡的小動物形象。這樣,即使孩子說不出電光紙、瓦楞紙的名稱,也可以通過說小動物的名稱讓老師和小朋友都瞭解他指的是哪一頁了。書做好了,我將它放進了感知操作區。

早飯後,幼兒選擇自己喜愛的玩具玩了起來。雨楠拿出了那本“紙書”,一張一張地翻着,翻一張,用小手摸摸。翻完幾遍,她又從旁邊筐裏的好幾種紙條中,拿出皺紋紙的紙條,在書裏找了起來。雨楠的舉動吸引了旁邊幾名幼兒的注意力,他們也加入了進來。

軒軒挑了一張紙站在雨楠的身邊有些着急:“讓我找找我的紙跟哪張一樣?”“等我找完你再找。”雨楠繼續找。她找到了電光紙,高興地說:“我找到了!”我發現雨楠找到的電光紙也是綠色的。“你摸摸它們一樣嗎?”我在旁邊輕輕地說。幾隻小手都上來摸。“這紙是滑溜的!不是雨楠拿的皺紋紙。”軒軒摸完後說。雨楠不服地說:“就一樣,都是綠色的。”“雨楠說得也對,她發現紙都是綠色的。那你們再摸摸,看看它們到底一樣不一樣?”我繼續引導。他們摸摸電光紙,又摸摸雨楠手中的皺紋紙。月月說:“皺紋紙有點剌手。”“那這種紙呢?”“這種紙不剌手,是滑溜的。”小昂搶着說.“那你們知道這種紙叫什麼名字嗎?”我指着電光紙說。“叫滑溜紙。”“叫亮紙。”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感受給紙起了名字。“你們剛纔摸的特滑溜的、還有點亮光的紙,它叫電光紙你們以後再看到它,就認識它了,對不對?”“對,它叫申光紙。”小昂一板一眼地說。“那你們再找找筐裏的紙還有沒有跟書裏一樣的了?”我輕聲地詢問。於是,孩子們又開始找紙的找紙,翻書的翻書,繼續着他們的遊戲。

活動反思

在上述這些有關紙的遊戲中,幼兒在教師有意創設的環境條件中,不斷地運用感官來感知紙的特性,嘗試去發現問題,井運用已有的經驗解釋問題,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這個過程申,孩子們的感知覺不僅得到了發展,而且還在與同伴訴說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對紙的認識申提高了語言交往能力,同時,幼兒在操作中也瞭解了紙的不同用途和廢紙的再利用價值,增強了環保意識。所以說,遊戲是孩子的良師益友,材料是兩者間的橋樑。教師如果要讓孩子在遊戲申成長,就必須隨時關注幼兒,在瞭解孩子的興趣點後,爲孩子提供適宜的材料和指導,讓孩子在與材料妁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

(三)幼兒園託班科學活動設計――紙寶寶跳舞

活動目標:

1、對物體下落現象感興趣。

2、能初步感知物體下落時速度有快有慢。

3、樂意用身體動作模仿物體下落的軌跡。

活動準備:

1、幼兒遊戲材料人手一套。

2、教師演示用具一套。

活動過程:

1、出示各色紙寶寶,區分紅、黃、綠三色。

2、幼兒探索,觀察各種紙寶寶下落的軌跡。

3、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各種紙下落的軌跡。

4、幼兒探索感知各種紙寶寶落下來時速度有快有慢。

5、教師設疑:想一想各種紙寶寶落下來時一樣快嗎?

6、幼兒探索感知各種紙落下來有快有慢。

延伸活動:

觀察其他物體下落的軌跡。

(四)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紙寶寶跳舞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大變小

設計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齡幼兒有着強烈的模仿成人行爲的慾望,他們會情不自禁地想參與各種各樣的勞動,如切菜、洗碗、掃地等,爲此,我根據幼兒的學習特徵,選擇了幼兒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如黃瓜、青菜、胡蘿蔔、蘋果等),引導幼兒運用目測區分物體的大小,並嘗試使用常見的工具改變物體的大小,發展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滿足幼兒參與勞動的願望。我還幫助幼兒將自己的操作過程表達出來,以培養幼兒的記憶力、口語表達能力。由於活動中幼兒要接觸小刀、剪刀、湯匙等工具,因此應事先準備一些創可貼、消毒藥水等,並向家長做好宣傳工作,確保幼兒的探索活動順利進行。

目標:

1.認識一些常見工具,培養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2.通過目測區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並願意表達操作過程。

準備:

1.各種食物:黃瓜、方肉、豆腐乾、青菜、胡蘿、蘋果、茄子、大蒜、切成兩半的西瓜等。

2.各種工具:湯匙、剪刀、小刀。

過程:

1.認識各種食物。

師:你們知道它們的名稱嗎?孩子們認識大部分的食物,他們爭先恐後地說出名稱。說到大蒜時,有一個孩子說:“這是饅頭。”於是,教師就引導幼兒剝一剝,聞一聞,嘗一嘗,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得出“這是我們吃過的大蒜”的結論。

2.預測“大變小”的可能性。

師:我們能把這些食物裝進瓶子裏去嗎?

引導幼兒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如有的幼兒不會表達,只是一個勁兒地點頭,教師就有意識地引導他用語言表述;有的幼兒已能清楚地說出“能”或“不能”,教師就進一步引導他說說“爲什麼”;個別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能說出:“瓶子太小,東西太大。”

師:怎樣才能把東西放進去呢?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反應適當地運用一些動作提示,以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工具。當幼兒看到教師將食物剪小時,興奮地拍起手來:“變小了!變小了!”

3.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幼兒嘗試運用各種工具使食物變小,並把食物放進瓶裏。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並幫助幼兒記錄。剪刀可以剪菜葉,但剪不動菜梗,於是忙忙又去拿刀。史文一直用刀切胡蘿蔔。京海用勺予舀西瓜。星星嘗試用刀切蘋果,不小心切到了手,破了一點皮。星星說:“我很勇敢的,不哭!”教師邊觀察幼兒操作,邊用琅琅上口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如:“變變小,放進去。”由於小年齡幼兒常常用語言指導動作,所以他們會邊操作,邊和教師一起重複,這有利於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理解“大”“小”的概念。看到有的幼兒用剪刀將菜葉剪小,教師便有意識地提問:“你用什麼把什麼變小了,有的幼兒在工具選擇上存在問題,如他們用剪刀剪土豆,用湯匙切菜,教師便引導幼兒嘗試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麼比較容易“變”。有個別幼兒自始至終使用一種工具,教師便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大膽試用其他工具。在操作過程中,教師十分注意幼兒行爲習慣的養成,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幼兒放回原處,要幼兒用抹布擦手等,並及時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

4.師幼共同探討。

①討論問題一:你是怎麼把食物放進瓶裏的?

有的幼兒說:“我把它變小了。”教師便進一步提問:“你是怎麼把它變小的呢?”引導幼兒回憶操作過程,幫助幼兒說出工具名稱,較清楚地表達過程,教師以繪畫的形式爲幼兒記錄。

②討論問題二:刀是什麼樣子的?刀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少,也是有一定危險性的工具。當教師和幼兒一起回憶刀是什麼樣子時,一些孩子說出“刀是很快的”,有兩個幼兒用手指着刀最鋒利的地方,表現出“很可怕”的樣子。

教師通過繪畫,強調刀有“很鋒利的一面”,提醒幼兒要用刀的這一面來切東西,但不能去碰。同時,引導孩子們觀察幼兒園裏用的刀和家裏用的刀有什麼不同,並告訴孩子教師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裏切萊的刀有危險,不能玩。教師還準備了一份告家長書,及時將活動信息告知家長,以便家長爲幼兒提供安全的工具,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運用工具,模仿成人的動作,是兩歲半幼兒非常熱衷的活動。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做中學”的理念設計了這一活動,並在活動中體現了教育目標。值得稱讚的是教師十分耐心地幫助幼兒運用他們能理解的圖畫形式做記錄,這爲幼兒將來自己記錄作了很好的鋪墊。教師還有意識地在活動過程中貫穿安全教育、家園合作理念,以確保幼兒在一個安全、健康的環境中獲得發展。

(五)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打開來,嘗一嘗

設計思路:

兩歲半幼兒對吃有着豐富的經驗。在生活中打開那些裝食品的瓶子、罐子、盒子,是他們極大的樂趣,但成人常常不經意地包辦代替了這些孩子喜愛的“工作”。其實,我們常常能在幼兒吃的過程中找到各種教育契機。比如可通過剝糖、掰開心果、剝鵪鶉蛋、剝橘子等,鍛鍊幼兒的手部肌肉,同時感受果皮的不同特點:硬的、軟的、脆的,等等。

設計這一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幼兒熟悉生活中各種瓶子、盒子、罐子的不同開啓方法,幫助幼兒獲得感性經驗,鍛鍊手部肌肉;另一方面,可通過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的操作過程,發展幼兒的記憶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目標:

1.願意嘗試打開各種瓶子、罐子、盒子,嘗一嘗裏面的食物。

2.感受不同容器的不同開啓方式。

準備:

1.鵪鶉蛋、橘子、巧克力、瑞士糖、開心果等食物。

2.拉鍊袋、密封袋(如圖)、玩具鎖(如圖)、盒子、塑料瓶等各種裝食物的容器。

3.每人一隻托盤,毛巾若干。

過程:

1.展示托盤裏的食品。這裏有許多好吃的東西,你們認識嗎?幼兒很興奮地說出這些食物的名稱。有的孩子不知道鵪鶉蛋的名稱,誤認爲是雞蛋。教師便適時地幫助孩子回憶:“這是我們吃過的,它比雞蛋小,叫‘鵪鶉蛋’。”

2.教師告訴幼兒好吃的東西都藏在不同的盒子、瓶子裏,引導幼兒預測有沒有辦法吃到這些東西。多數孩子表示有辦法吃到食物。有幼兒說:“開開來!”教師則引導幼兒說出:“打開來,嘗一嘗。”

3.幼兒嘗試打開各種瓶子、盒子。孩子們開始探索。許多幼兒先搖晃瓶子或者盒子,當聽到“哐啷哐啷”的聲音時,幼兒流露出滿意的表情,他們開始了“工作”。有的幼兒很快打開盒子,取出鵪鶉蛋,認真地剝起來;有的幼兒拿到了比較難開的鐵罐子,教師暗示並鼓勵他耐心探索;有的幼兒由於動手能力較差,顯得有點着急,且不願嘗試,教師便幫助他選擇比較容易成功的紙盒,讓他同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有的幼兒拿到的是有拉鍊的小包,裏面有包裝的巧克力,但因缺乏這方面的操作經驗而無法順利打開。這時,教師就引導同伴互動,讓幼兒體驗成功並獲得相關經驗。

4.教師與幼兒共同探索一個雙層的月餅盒,激起幼兒的探究慾望,引導幼兒回憶剛纔使用過的各種手段,並逐一嘗試將它打開。許多孩子圍在一起,大家你碰碰,我摸摸,試圖打開這個盒子。一個孩子無意間打開了蓋子,盒子看上去是空的,但搖一搖,卻又能聽見聲音。孩子們覺得很奇怪,大家開始尋找有沒有拉鍊,有沒有搭扣……這時教師根據幼兒的反應適時給以提示,幫助幼兒發現盒子的祕密。最終,孩子們打開了盒子,他們十分興奮,但馬上又發現了新問題:盒子裏的食物都有塑料包裝袋,怎麼打開呢?經過探索,孩子們發現可以從“小缺口”處撕開。教師與幼兒共同分享食物,並提醒幼兒吃東西前要擦手,有好吃的東西要大家分享,廢棄物要放在指定地方。

5.一起整理場地。

點評/洪曉琴(上海南西幼兒園園長)“吃”是兩歲半幼兒最熟悉的活動之一,生活中孩子們擁有這方面的豐富經驗。於是,教師在關注幼兒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回憶生活經驗,充分感知各種瓶罐的特性以及不同的開啓方式。我們發現,各種食品本身已被教師巧妙地融入了探索目標,目的是讓幼兒接受更多的刺激,建構屬於自己的經驗。整個活動非常生活化,符合託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教師運用“做中學”的理念,提供豐富的環境,讓幼兒提出想法,並幫助幼兒記錄實驗過程,從小培養幼兒的科學精神。此外,教師還在過程中自然地滲透健康教育和社會性教育,以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

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可關注以下內容:

注意孩子的習慣養成,如吃東西以前要擦手,剝下來的果殼和包裝紙等要放在指定的地方等。

巡迴指導,幫助幼兒共同回憶自己的操作過程,即自己是如何打開盒子、瓶子的,並以繪畫形式幫助幼兒作記錄。

鼓勵幼兒嘗試打開各種不同的容器和包裝袋,引導幼兒回憶並表述操作過程,並以圖畫的形式幫助幼兒作記錄。

(六)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認識紅黃綠

活動目標:

1. 認識紅黃綠,感受色彩美。

2.能在活動中找到與之對應的顏色,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活動重點:認識紅黃綠,感受色彩美

活動難點:能找到對應顏色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

教師出示三張大圓,提問是什麼顏色?重點認識紅黃綠三種顏色。

二.尋找相應的顏色,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1.遊戲“小圓寶寶找媽媽”。

先請幼兒說說身上小圓的顏色,然後根據教師出示的大圓顏色按照教師口令如:“紅顏色小圓寶寶學小兔跳到媽媽身邊”,“藍顏色寶寶學小鳥飛到媽媽身邊”等,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2.遊戲“大灰狼來了”

(1)、(先在地上鋪上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報紙,報紙上分別畫有三種顏色的大圓圈),小圓寶寶聽音樂在場地四周散步,音樂一停大灰狼就來了,小圓寶寶得馬上找到一個家躲起來,否則就要被大灰狼捉住了。(幼兒遊戲兩邊)

(2)、提出新的遊戲要求,引導小圓寶寶找相應顏色的大圓媽媽。

小圓寶寶等音樂一停得找到和自己顏色一樣的家躲起來,否則還是要被大灰狼捉住。(幼兒遊戲兩邊)

三.大灰狼被趕走了,幼兒聽音樂跳舞慶祝結束。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15

目標

1.認識部分紅皮或紅心的水果。

2.體驗共同製作的樂趣。

準備

1.選擇紅皮或紅心的水果(乾果),如:紅蘋果、西瓜、西紅柿、火龍果、栗子、山楂等。

2.每桌放一盆已做好的水果沙拉,塑料小勺若干,另有色拉醬、果醬、水果刀(帶齒、鈍頭)、調羹等。

3.幼兒在區角中已學會使用切割工具。

過程

1.嚐嚐水果沙拉。

――出示水果沙拉,猜猜這是用什麼做成的。

――幼兒品嚐水果沙拉。

――品嚐後,說說裏面有哪些水果。(幼兒說出一種水果,教師就出示這種水果實物)

――這些水果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都有紅色)

――除了水果自己的味兒,還有什麼味道? (沙拉醬)

2.做做水果沙拉。

――你知道水果沙拉是怎樣做的嗎? (讓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介紹所提供的材料。

――每組幼兒自己選擇材料或工具,自制沙拉。

3.互相品嚐水果沙拉。

――幼兒自由品嚐水果沙拉。可嚐嚐本組的,也可嚐嚐其他組做的。

――說說哪一組做的水果沙拉味道最好。請這一組幼兒介紹是怎樣製作的。

建議

1.本活動試圖讓幼兒在互相交流、協作、探索的過程中瞭解製作沙拉的方法,在與材料、學習夥伴的交互過程中建構製作技能。在製作沙拉這一環節,教師不要刻意將製作方法告訴幼兒,而應儘量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去體驗,實際上學習沙拉的製作方法已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2.製作沙拉的過程中,教師的巡迴觀察非常重要。

3.活動可根據條件或分組製作或幼兒每人制作一份。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新鄰居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新鄰居

目標

1.體驗手部動作與影子之間的關係。

2.萌發對手影遊戲的興趣。

準備

1.已有做手影遊戲的經驗。

2.掛圖。

3.檯燈若干。

4.故事磁帶。

過程

1.它們是誰。

――幼兒觀察掛圖,自由交流。

――根據幼兒的熱點話題設疑:你看到了什麼?新房子中爲什麼總會出現黑影?它們到底是誰?

2.誰是新鄰居。

――幼兒帶着問題,邊看掛圖,邊完整欣賞故事。

――哪些小動物成了新鄰居?

――房子裏的小兔、小羊、大狼是怎麼回事?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給圖形塗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給圖形塗色

目標

1.用比較的方法認識橢圓形和半圓形。

2.能通過身體造型進一步瞭解橢圓形和半圓形。

準備

1.圓形、半圓形、橢圓形貼絨教具各一。

2.直徑相等的圓形、半圓形、橢圓形紙每人一張,放入每組的小筐內。

3.幼兒活動材料《數圖形》,水彩筆。

4.三種形狀的硬紙每人一份。

過程

1.認識橢圓形。

――出示圓形和橢圓形貼絨教具,讓幼兒找出圓形。

――幼兒在桌上的筐中找出圓形和橢圓形進行比較,說說兩種形狀有什麼不同。

――啓發幼兒交流經驗,談談自己的發現。

――啓發幼兒用上下對摺、左右對摺的方法,觀察比較兩個圖形,知道圓形兩條摺痕一樣長,橢圓形兩條摺痕不一樣長。

――引導幼兒用身體來“塑造”橢圓形。如:蹲在地上,上部身體儘量橫向拉開,使身體看上去像橢圓形。

――啓發幼兒想出儘可能多的辦法來,如有需要,可以找人合作表現。

2.認識半圓形。

――出示半圓形貼絨教具。這是什麼形狀?

――幼兒在筐中找出半圓形並與圓形比較。

――啓發幼兒交流比較中的發現,知道半圓形只有圓形的一半。

――引導幼兒用身體來“塑造”半圓形。如:身體下蹲,雙臂在頭頂搭成拱形狀,啓發幼兒想出其他表現方法來。

3.給圖形塗色。

――在幼兒活動材料的畫面上找出橢圓形、半圓形、圓形,並用三種不同顏色的筆塗畫區分。

建議

1.藉助身體的運動能使幼兒加深對形狀的瞭解,豐富有關空間和形狀的經驗。

2.在數學角里提供各種圖形讓幼兒拼畫。

3.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找找周圍環境中像圓形、橢圓形、半圓形的物體。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