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方案

有關綜合實踐活動方案6篇

本文已影響 2.84W人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那麼什麼樣的方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綜合實踐活動方案6篇

有關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

活動設計意圖:

同學們在生活中,對身邊的一些事物會產生興趣:爲什麼人會得近視?眼鏡有好多種,它們的原理是什麼?互聯網上大量的信息儲存在哪裏?……爲了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學會從觀察身邊的事物開始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科學探究,獲得科學探究的成功體驗,設計安排此活動。

活動設計目標

1、通過讓學生從身邊感興趣的事物觀察記錄,瞭解所蘊涵的科學道理入手,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察興趣,激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熱情。

2、通過查閱資料、上網蒐集等方法,追尋科學發明的足跡,使學生感到科學發明並不神祕,從而體驗科學家的探究精神。

3、鼓勵學生通過試驗、觀察等方法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4、通過辦手抄報或畫科學幻想畫,促進學生知識更新、思維活躍、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

活動過程:

1、感受身邊的科學,通過學生交流,把感興趣的事物記下來,然後整理好,進行深入的研究。

研究方法:通過上網或者做小實驗進一步解決問題。

2、追尋科學發現的足跡。

通過上網搜尋古今中外科學家的故事。使學生從小樹立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信念,學習科學家爲科學事業、爲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甘於獻出畢生精力的'精神。表格2

3、科技小製作或小實驗。

選擇傳授一些具有一定價值的科技小製作及有趣的科學小實驗,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4、畫一幅科學幻想畫或者辦一份手抄報。

我們小組的研究彙報

組長: 組員:

生活中的問題

研究解決的方法

所蘊涵的科學道理

追尋科學發明的足跡

組長:

組員:

科學家

受到生活

什麼啓發

探索的過程

發明成果

我的體驗感受

新年作 [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有關綜合實踐活動方案2

學校是學生每天學習、生活的地方,也應該是他們最爲熟悉和感到親切的地方,在本學期的主題活動“我們的學校”中,《認識我們的學校》是第一環節。

一、“選擇我喜歡的”

一開課,我就把問題拋給學生:“當來賓或小夥伴要來我們學校參觀,你想向他們介紹些什麼?”同學們馬上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情緒高漲,各抒己見。我趁機進行歸納總結:“說得真好,可是,這些關於學校的知識,我們怎麼才能瞭解呢?有沒有什麼好辦法?”望着學生閃閃發亮的眼睛,我知道已成功地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根據學生們自己的經驗,他們討論出可以用“觀察”“調查”“採訪”等多種形式進行了解,我因勢利導,揭示活動主題《認識我們的學校》,並且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提出採用分組進行活動的形式,共分爲六個小組,分別爲“觀察:操場、教學樓、宿舍樓”“採訪:校長、老師、同學”。

我們要構建一個更貼近學生真實世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域,就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直接生活經驗。“我選擇,我喜歡”,這樣,學生纔會對活動傾注全部的熱情,纔會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認識我們的學校”這個活動,就是基於學生的興趣和體驗來設計和實施的,創設了“當客人來我校參觀時,你作爲小導遊想向他們介紹什麼?”這個生活情景,幫助學生確定活動主題,自主選擇活動方式,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我做了就知道了”

在各小組集中成員的智慧與力量提出要採訪的問題、確定具體分工之後,我表揚了同學們能根據不同的研究主題制定出不同的活動計劃。然而光有好的想法還不行,關鍵還要去實施、動手去實踐。活動中,我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性,自己去實踐。

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要着力構築新型的師生關係,打破教師的權威,使教師成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協作者、參與者、指導者。

三、“說說我的想法”

經過同學們的努力,收集到了許多資料,除了在課堂上交流彙報以外,還需要教師將活動引向深入。此次活動中,有同學經過觀察,發現學校的花草樹木多、體育設施齊全,但花壇和乒乓球桌等卻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在交流彙報過程中,我相機引導同學們思考:“用什麼方法來保護學校的壞境和設施?”爲以後的實踐活動埋下伏筆,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的連續性。

活動中,孩子們常有讓人驚喜的表現,比如,在採訪的`過程當中,他們大多能注意講禮貌;在觀察活動中,能與其他同學進行良好的合作……但同時,也有不如人意的事:不熟練採訪的技巧,記錄速度慢;瞭解到的資料不夠全面、深入,一些較爲值得研究的問題比如對於學校的歷史,就只是一代而過……

綜合實踐活動對於老師和學生來講,都是一個嶄新的領域,我們只能不斷的探索,但我們相信能在不斷的摸索中前進。

有關綜合實踐活動方案3

一、 活動主題的提出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即是一個節氣又是一個民間日子——→民俗日的由來與傳統習俗——清明祭掃的意義、節氣的變化——清明節的習俗變化,關注現代人們的認識——→樹立文明過清明的觀念——→將民族節日的文化延續下去。

二、活動目標的定位

1、知識目標:

1) 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它是我國衆多民間衆多節日中的一個,在上面的幾個主題中選擇一個或兩個進行研究。初步掌握一些統計的知識,

2) 培養學生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會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並對結果做出一定的解釋。

3) 瞭解清明的習俗、節氣現象和特有食譜、英雄先烈的故事,擴展學生學習方向,引導學生科學的看待傳統節日所蘊涵的多層次、多角度文化。

2、情感態度: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讓他們主動探究,讓學生關注身邊的世界發現問題和其中的文化,培養學生尊敬他人、緬懷先烈的情感,激發愛國主意的思想。

3、價值取向: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溝通的能力,將先烈們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化作自己的認識,規範自己的行動與言行,以科學的態度看待民族節日,爲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奠定基礎,增進團隊合作。

三、活動的內容:

1、提出問題, 在“清明節的由來與傳統習俗()”、“清明祭掃的意義、節氣的變化”、“清明節的習俗變化,關注現代人們的認識”、“樹立文明過清明的觀念”中選擇合適的主題;

2、論證研究問題的合理性;

3、制訂調查、研究、總結方案;

4、查找資料:學生調查、研究、比較,蒐集有關數據和信息;

5、實踐活動:資料蒐集、社會調查、整理素材,發現分析問題;

6、交流彙報:交流、討論分析原因、完成活動總結

7、進一步實踐:實際操作——製作小白花;

8、活動延伸:總結完善報告單。

四、涉及學科:

科學、健康教育、語文、美術、信息技術、勞動技術、品德與生活

五、教學方法:

談話交流法、引導法、調查比較法、觀察法、生生評價法、展示法、小組合作法、講授法,重點運用談話交流法、調查比較法、觀察法

六、活動的實施步驟

第一課時:選題分組

認識瞭解清明節

一 ㈠課前任務:

1、做調查:調查採訪自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清明時,家中會有哪些做法和習慣;清明節是怎麼回事?清明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

2、觀察:這一天來到前後,人們都會做些什麼

3、要求:自己真實的調查所得。

4、記錄自己調查、觀察的結果;(調查要寫出時間及具體的事例,可列表呈現)

㈡、引入主題: 春風裏的清明節

㈢、互相介紹: 把自己的調查向大家介紹,指導學生學會互相學習。

㈣、提出問題,集體交流。

二 學生交流自己的所知所見,“我所知道的清明節”

1利用交流的時間逐漸調整整理自己調查結果與見聞;

2學生先對自己和大家的結果進行對比,後請學生在彙報中深入思考,人們的行爲是否有意義,哪些活動是積極有益的,最後整理寫出彙報。

3清明節我們學校的祭掃活動有怎樣的意義?你最崇敬的先烈有誰。

4講一講你所知的英雄事蹟,歸納出要學的精神與品質。

三 尋找、確定研究話題

1 教師先將本次主題活動訓連目標明確的提出使學生的活動目的性更強。

訓練大家的'觀察能力——清明時生活的變化

訓練大家的交際能力——對市場進行調查,看看大家今天的消費情況

看看、問問鄰居或長輩是否消費,趨向是怎樣的

訓練大家的資料蒐集、整理能力——清明時分各地的各種習俗和傳說、食物、有什麼意義查找英雄事蹟、將觀察採訪調查的結果做一個統計,可以表格的形式,或自己設計其他的總結方式。

訓練大家的資料分析能力——針對統計的結果,你會有怎樣的發現,因此又有怎樣的想法產生。

2 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訓練目標,來選擇自己的研究採集主題。

四 指導學生設計活動進行計劃

第二課時:實踐活動彙報與延展

“今天的清明時節”

一 ㈠總結前課任務:

1、整理溝通個人調查:小組內溝通,調查自己家、親戚家,觀察鄰居、市場、街頭等地過清明時的種種情況。

2、小組整理要求:將自己小組真實的調查所得,整理起來。

3、比較小組成員調查的結果;(調查要寫出具體的金額或累計金額,可列表進行對比)發現共性問題

㈡、引入主題: “今天的清明時節”

㈢、互相介紹: 把自己在清明前後的發現和資料,調查向大家介紹,指導小主學會互相學習,總結匯報的方式。

㈣、小組整理調查結果,練習彙報。

二 小組彙報 學生評價(訓練評價能力)

1主題明確

2小組成員都有參與

3任務完成好(採訪紀實、統計結果)

4有自己小組的思考或認識(針對不良現象,有真確看法)

三 評出小組活動勝利完成的小組

四 朵朵白花寄託哀思:教學生製作小白花(面巾紙、細線、剪刀、別針或細鐵絲、固體膠、半透明紙)

a 面巾紙白花 學生探究學習自主發現製作的方法

b 花心式白花 教師在疑難處予以解答

五 學生在報告中將自己的想法交流結果總結補充完整。

延伸:請父母參與設想或提出意見 ,使民間節日過得更有意。最後整理寫出彙報。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學生

評價人評價類別等級備註

自評是否是自己蒐集的資料

整理記錄

學生組內、組外互評評價發言情況

傾聽情況

教師評價參與情況

查找信息

資料的整理

制定的計劃

實踐情況

收穫與總結

家長評價查找信息

實踐情況

有關綜合實踐活動方案4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是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是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設的新型課程。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項目,豐富的活動內容,靈活多變的活動方式,使學生接觸自然、社會,綜合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開展以學生爲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學科性爲主要特徵的多種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拓寬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實施目標:

(一)總體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旨在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與豐富經驗,加深對自然、社會和自身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培養他們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身的責任,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發展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1、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與豐富經驗。

2、形成對自然、社會、自身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身的責任。

3、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4、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5、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具體目標

1、學生髮展目標

①、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②、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

③、走入社會,熟悉並遵守社會行爲規範。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理解人與自然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

④、瞭解社會資源,並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並身體力行。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養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⑥、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2、教師發展目標:

①、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改變教學策略。

②、強化教師的課程意識,提高課程開發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④、培養教師之間的協作精神。

⑤、拓寬教師的知識結構。

3、學校發展目標:

①、營造“自主、合作、開放”的校園文化。

②、密切與社會、家庭的聯繫。

③、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整體改革。

④、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具有開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三、實踐內容:(略)

四、活動方式:

一般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採取以下三種組織形式:

1.個人活動

個人活動是在個別學生對某一問題有特別的興趣,並且對該問題已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能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活動。個人活動的組織形式能夠有利於發展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部分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應允許學生獨立地進行活動,並完成活動任務。在學生個人完成活動後,應鼓勵學生積極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分享。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也需要與他人交流。在小學階段,特別提倡家長支持和參與孩子的探究活動,但家長不要包辦代替。

2.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最基本的組織形式。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小組的構成由學生自己協商後確定,教師不過多介入他們的選擇。小組成員的組成不限於班級內,爲使實踐與探究走向深入,允許並鼓勵各班之間、不同年級之間、甚至不同學校、不同地域之間學生的組合。研究小組一般由3-5人組成,學生自己推選組長,聘請具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學生家長、校外人士等)爲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要學會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務.

3.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是以班級、年級或學校爲活動單位共同完成一項主題活動的組織形式。通過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體討論,以求對某一主題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多種形式交融使用。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走出校園,走近自然,走入社區,走向社會,在開放的時空中開展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因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教師要精心規劃和組織學生校外活動,要對校外活動的空間範圍、活動情境進行事先考察和推想並作出合理的規劃,儘可能採取小組協作的方式來進行。學校和教師要儘可能地爭取社會有關部門和學生家長的支持,鼓勵一部分學生家長在可能的前提下,參與學生的校外活動。

班級集體探究需要全班學生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各自蒐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再通過全班集體討論,交流大家蒐集到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進行思維碰撞,由此推動同學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入探究。此後,可以進入第二輪研討,也可以就此完成各自的“作品”。

小組研究、班級研究或其他各種合作研究形式要強調集體中每個人的積極參與,要以個人的獨立思考和認真鑽研爲基礎,避兔出現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閒,少數人做、多數人看的現象。同時,也要防止學生之間的不合作現象。個人研究並不排斥交流與合作,要引導學生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學會分享資源。

五、工作措施:

(一)課程落實

綜合實踐活動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所規定的小學3-6年級的一門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課時爲3-4年級每週2課時,5-6年級每週3課時。根據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建立彈性課時制度。

(二)制度制訂

制度政策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走向“規範化”、“常態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備條件。要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爲“常態課”,必須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勵機制。學校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如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級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管理制度、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制度以及相應的管理制度等。

(三)師資建設

1.全面參加培訓,促使指導教師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把握課程的特點,掌握課程實施的方法。

2.加強校本培訓,促進指導教師快速成長。培訓要求:

①參加培訓的教師相對固定;

②培訓時間要保證有教師系統學習;

③培訓的內容系統全面,專題設計合理,有助於骨幹教師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同時掌握實踐經驗;

④培訓的形式要靈活多樣,既有理論學習,又有自主實踐,實現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本校實踐探索與經驗交流分享相結合,學校整體現場觀摩與個人提交研修成果相結合。

有關綜合實踐活動方案5

透過給學生創設一種動態、開放、主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並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獲取信息時代所需的各種知識和潛力。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既是開展教育教學系列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貫徹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爲進一步推動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使綜合實踐活動的管理有章可循,並逐步走上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同時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好處

1.使學生結合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取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潛力、實踐潛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2.以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爲依託,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升教科研潛力;以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帶動學校辦學特色項目,完善校本課程體系。

3.透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促使學校在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管理等方面不斷提升,帶動學校教科研和師資隊伍建設,並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課餘生活。

4.以學校現階段的辦學思路和發展總體規劃爲指導,透過不斷總結、提煉,構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料目標

1.以“體驗”爲主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針對現時段我校學生實際,我們提出透過活動體驗,獲得豐富的經驗和參與實踐的用心體驗,即爲人之道、爲事之道。這是實施以“體驗”爲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總體目標,具體是引導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實現下列目標。

第一,學會認知。透過經歷文本資料的蒐集、調查、訪問、實驗等方法實踐,學會自主獲取知識的潛力,並從活動中總結經驗,逐步養成方法論意識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關注自我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展自主獲取知識的願望和潛力,發展問題意識和創新品質。

第二,學會做事。透過對各種複雜的活動情景的體驗,學會合理地應對各種具體的、現實的衝突和問題,妥善地解決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逐步學會在現實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潛力,藉助必要的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實踐潛力。

第三,學會交往。綜合實踐活動一般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展開,指導教師應引導初中生在活動中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學生自己應總結在活動過程中處理人際關係的得失,學會表達、交流與合作。

第四,學做完人。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獲得如何成爲一個完整的人的心靈啓迪。構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學會對自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自我負責的職責感,關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行爲方式。

2.以信息技術爲主體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

學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總目標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狀況,透過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對學習和生活,對自我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潛力、實踐潛力以及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

2.1透過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用心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2瞭解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一些常識,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潛力、交往協作潛力、觀察分析潛力、動手實踐潛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潛力和創新潛力。

2.3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論證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用心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4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用心積極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構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職責感。

2.5透過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培養一支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需求的具有一專多能的教師隊伍。

2.6構建學校新型的課程體系。透過努力,逐步構成具有時代特點、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校本教材體系。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每學年開學初至9月底)

1.1成立組織機構,制訂《黎裏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規範落實各項管理制度;

1.2建立校園網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頁;

1.3落實柳亞子紀念館、黎裏敬老院、社區活動中心三個綜合實踐活動基地;

1.4準備好綜合實踐活動管理的各種表冊。

2.組織實施階段(第一學期10月~第二學期5月)

2.1以教務處、德育處、班團隊組織爲主體逐步實施以“體驗”爲主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2.2以教務處、教研組爲主體逐步實施以信息技術爲主體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

2.3以綜合實踐活動組織機構爲主體,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動態管理和調控;

2.4組織綜合實踐活動工作交流和階段成果總結;

2.5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參觀學習和培訓活動;

2.6及時收集有關數據,積累資料和活動經驗。

3.總結階段(第二學期6月)

有關綜合實踐活動方案6

一、活動目標:

讓學生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動物。保護動物,不干擾他們的自由生活,不傷害動物。

二、活動主題:

動物,我們的朋友

三、活動時間:

20xx年10月22日

四、活動地點:

上海野生動物園

五、參加對象:

全體三年級學生

六:活動準備:

10月13日~~18日

1、各班完成“保護動物、愛護動物”的倡議書。

2、宋麗紅負責交文印室印200份“保護動物、愛護動物”倡議書。

3、各班進行小隊分組,每班四個小隊,選好隊長。

4、各班對學生進行文明遊園活動教育。

5、三(1)、(2)、(3)班遊園時負責給遊客發倡議書,並讓遊客簽名;三(4)、(5)、(6)班負責勸阻、抵制園內遊客不文明行爲。

6、張麗華負責對(1)、(2)、(3)班各隊的2名隊長訓練,指導學生如何發倡議書,如何讓遊客簽名。

“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動物,這是我的倡議書,請您在保護動物的承諾書上簽名。謝謝”

10月19日~~21日

1、陸偉紅負責“保護動物、愛護動物”遊客承諾簽名單,印32份。

2、後勤服務部唐愛文負責橫幅,橫幅上貼上大字:保護動物大家行凌橋中心小學環保實踐活動。

3、信息辦李浩負責活動用喇叭兩隻。

六、活動過程:

9:30~~10:15

1、各班在導遊引導下,乘車觀看猛獸區動物。

2、在飼養員指導下,文明餵養野生小動物,和野生小動物親密接觸。

10:30~~11:00

1、唐愛文、張文忠、曹軍委、樑文斌負責拉好橫幅,準備好喇叭。

2、學生代表發言。

3、三(1)、(2)、(3)班以小隊爲單位,向遊客發保護動物倡議書,並請遊客在保護動物的承諾書上簽名,班主任負責自己班級學生活動時的攝影。

4、三(4)、(5)、(6)班以小隊爲單位,勸阻、抵制園內遊客不文明的行爲,班主任負責自己班級學生活動時的攝影。

13:00~~14:30

在導遊以及動物園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在規定的地方,文明觀看動物表演。

七、活動總結階段:

1、各班在遊客承諾簽名書集中交張麗華。

2、各位老師身邊的活動照片集中交張麗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