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方案

【優】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

本文已影響 1.51W人 

爲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爲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麼什麼樣的方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在熟悉包糉子過程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糉子動作,並隨音樂合拍地進行表演。

2、能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相應動作。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

2、幼兒觀察過包糉子,瞭解包糉子的過程。

【活動過程】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激發創編興趣。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

★指導語:聽了這段音樂有什麼感覺?你想幹什麼?

(2)隨着音樂自由地表現包糉子的過程。

★指導語:這段音樂表現了包糉子的`過程,怎麼包呢?我們聽着音樂試着做一做。

2、遷移包糉子經驗,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糉子動作。

★指導語:包糉子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用什麼動作表現洗葉?用什麼動作表現裝米?

3、嘗試隨音樂合拍地表演包糉子。

(1)聽音樂自由匹配動作。

(2)交流隨音樂表演時的經驗與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動作。)

(3)聽音樂,完整進行表演。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2

一、活動目標

1、探索用身體的不同部位着地並能與同伴共同使“龍舟”向前移動的方法。

2、體驗多人用身體組成“龍舟”進行遊戲的快樂,感受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二、活動準備

觀看過賽龍舟的場面。

三、活動過程

1、回憶賽龍舟場面,激發活動興趣。

2、探索多人組成“龍舟”,用身體的不同部位使“龍舟”向前移動的方法。

探索兩人結伴組成“龍舟”前進的方法。

①自由探索兩人組成“龍舟”前進的方法。

②交流經驗,討論兩人合作組成“龍舟”,用身體的不同部位使“龍舟”向前移動的方法。

③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使“龍舟”前進。

探索多人合作組成“龍舟”前進的方法。

①遷移兩人合作經驗,嘗試多人合作組成龍舟前進。

②交流經驗,討論使“龍舟”加快速度前進的方法。

③再次嘗試,體驗協調一致的重要性。

3、遊戲:《賽龍舟》。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2.瞭解與端午節有關的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3.品嚐端午節的特別食品——糉子,知道糉子有多種形狀、多種口味。

4.樂於參加包糉子、制香包、編蛋網、賽龍舟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端午節的故事、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針、線等;包糉子的糯米、葦葉;編蛋網的繩線、五彩線;自制龍舟兩條;幼兒每人一個熟糉子。

活動過程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隨着端午節腳步的'臨近,爲了增進小朋友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今天我們XX幼兒園小朋友們邀請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用自己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美好的傳統佳節。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

活動內容

活動一:

家長講故事《屈原的故事》(附故事內容)

請家長代表講述端午節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活動二:

端午節賽歌會

分別請三個年齡段幼兒表演朗誦端午兒歌

小班

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吃糉子,灑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中班

端午節,豔陽照;

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

娃娃樂得蹦又跳。

吃糉子,劃龍船;

紀念屈原永記牢。

大班

端午花,紅又紅;

摘朵鮮花送金龍。

端陽端陽,糉子糉;

拿個糉子塞龍洞。

龍戴鮮花吃糉子,

吃飽糉子回龍洞;

不要傷害屈原老公公。

活動三:

賽龍舟接力賽

每班選3名家長,從小班開始繞障礙前行接力。教師發口令,接力賽開始,小班傳中班,中班傳大班。

活動四:

親子活動——巧手媽媽大比拼

第一組:與媽媽一起包糉子

第二組:與媽媽一起做香囊

第三組:與媽媽一起編蛋網

第四組:給孩子結五絲,結繩索

方法:給每組家庭分發一塊色彩鮮豔的絲布、一根可以掛在脖子上的細帶子、一張小紙條、一支筆、一些香藥、一付針線,若無香藥也可以綠豆或花生代替。每位小選手利用手中的材料製作小香囊,在小紙條上寫下祝福和許願的話,縫於香囊內。要求針腳工整,外形美觀。香囊製作完畢後,可以自帶,也可以送給他人。

新意之處: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本方法的新意之處在於讓小孩自己製作香囊,並且要求在香囊內放入祝福或許願的小紙條,既滿足了幼兒喜歡動手的要求,也符合幼兒天真爛漫的個性。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裏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五絲”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後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幼兒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裏,使其順水漂走。傳說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爲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幼兒。

活動五:

幼兒互贈送禮物

幼兒相互贈送自己親手和爸爸媽媽製作的糉子、香包、鴨蛋網、五彩繩,並大膽向同伴說一句祝福的話。

活動結束

在此,僅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師祝各位家長及小朋友們節日快樂,閤家幸福!親子活動結束,各班組織幼兒與家長到班級分享美味的糉子。

在歡樂的氛圍中,我們的活動也該結束了。通過這次親子活動,我們的感觸一定都很深。小朋友們展示了個人的魅力,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展示了良好的積極合作精神。我想說“小朋友真棒!大朋友更棒!”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瞭解家鄉龍舟的特點。

2、知道龍舟競渡是一項集體性的活動。通過遊戲感受賽龍舟時的激烈氣氛,體會團隊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龍舟、競賽中的龍舟競渡、普通的船的圖片;鼓,紙棍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競賽中的龍舟競渡圖片,引導幼兒瞭解這項活動。

1、圖上的人們正在開展什麼活動?他們劃的船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2、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教師小結:圖上的人正在開展龍船競渡比賽,龍船競渡的船是一條龍的形狀,我們平時見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過圖片讓幼兒瞭解龍舟競渡的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龍舟競渡的傳說》。

現在你們知道龍舟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嗎?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討論回答。

三、通過龍舟的`圖片引導幼兒瞭解龍舟的特徵。

1、大家見過龍舟嗎?它有什麼特點?龍舟的中間是什麼樣子的?兩頭呢?龍頭在哪裏,像什麼?

2、請幼兒觀察圖片並回答。

老師小結:龍舟上有龍頭、龍身、龍尾、槳、舵。龍身上會畫有龍鱗,龍舟一般中間寬、兩頭窄,都有一個長長的龍頸,龍頭裝在長長的龍頸上,龍頭和龍尾向上稍稍翹起,好像一隻野鴨浮游在水面上,有時龍舟上還會插一面小紅旗。

3、你知道江西最大的龍舟在哪裏嗎?引導幼兒瞭解上饒的龍舟是江西最大的龍舟。

四、瞭解龍舟競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體性活動。

1、龍舟需要幾個人呢?爲什麼一個人不行呢?龍舟上的人怎麼分工才能使龍舟劃得又快,相互之間又不會碰撞呢?

2、幼兒觀察、思考、討論後說出自己的想法。

老師小結:龍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個人沒辦法划龍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進行的比賽。人們在划龍舟時分工合作,一人當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橈手,隨着鼓聲有節奏地前後用力劃,步調一致,這樣龍舟就可以飛快地前進了。

五、通過遊戲感受划龍舟時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們也來學習大人們划龍舟吧!現在我們來分組玩這個遊戲,我做鼓手爲大家助威,你們做撓手,跟着我的鼓聲一起從前向後劃漿。大家動作要到致哦!不然龍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動了。

2、幼兒以小組爲單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着老師的節奏嘗試划龍舟,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

3、,剛纔我們在划龍舟的遊戲時,你感覺怎樣才能大家的槳都是一個方向不會碰撞呢?

老師小結:在玩這個遊戲時,我們一定要聽同一個鼓聲,從一個方向開始划槳,大家的速度、動作都要一致,這樣才能合作完成划龍舟。所以你們看到的划龍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齊心的,才這麼出色。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說說龍舟的故事,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划龍舟遊戲。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5

一起過端午

主要涉及領域:

綜合

1、通過知識競賽、趣味遊戲、品嚐美食等活動,進一步豐富端午節的相關經驗。

2、在“大帶小”活動中,增進關心弟弟、妹妹的情感,體驗與弟弟、妹妹共度節日的快樂。

3、師幼共同蒐集端午節的`資料並佈置環境。

4、師幼共同準備端午知識競答題、龍舟拼圖、端午食品頭飾等。

5、師幼共同準備才藝展示節目。

6、端午美食。

7、出示糉子,引出端午節的話題。

8、大班、小班幼兒混合編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組,交代活動規則和要求。

9、才藝展示及遊藝競賽活動。

(1)情境表演:《端午節的傳說》。

(2)以新編小組爲單位開展知識競答:

①端午還有哪些名稱?

②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③爲什麼在端午節要吃糉子?爲了紀念誰?

④端午節掛“五端”,是哪“五端”?

⑤端午節吃“五黃”,是哪“五黃”?

⑥端午節,人們爲什麼給小孩子帶五色香囊?

(3)以小組爲單位,開展遊戲活動(如:包紙糉子比賽、拼龍舟競賽等)。

(4)幼兒才藝表演活動。

4、“大帶小”端午美食品嚐活動。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6

活動背景:

夏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端午節同時是一個可以和親友團聚一起度過的節日,端午節也可以舉行許多活動,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節日。今天我們就來過一個特別的有意義的.端午節。

活動主題:

"小小中國娃濃濃端午情"

活動日期:

6月6日(農曆五月初五)

活動地點:

操場/教室

活動目的:

1、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端午節來進一步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

2、增進幼兒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活動準備:

1.廢舊花紙、剪刀、膠棒、鴨蛋等。

2.香囊,端午節由來的資料等

活動內容和安排:

1.全園集體活動:

(1)、端午詩歌比賽

(2)、觀看幼兒歌舞表演

(3)、佩戴香囊

2.幼兒回教室活動

(1)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端午節)

(2)那麼,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3)學生講述端午節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節各地的風俗習慣視頻

3."畫彩蛋,迎端午"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端午節"是我國極富民族色彩的傳統節日,素來有吃糉子、吃雞蛋、掛香袋等風俗,在節日來臨之際,我們班組織幼兒開展了"貼彩蛋,迎端午"活動。

4.吃糉子

吃糉子的由來--因屈原投江,民衆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後來演變成用竹籜、竹葉包好投入江裏餵魚、蝦。

5.活動結束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7

一、活動目標

1、探索摺紙糉的方法,嘗試用長條紙通過反覆摺疊的方法制作糉子。

2、在共同佈置環境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感受濃濃的節日氛圍。

二、活動準備

1、各色長條紙若干。

2、已經摺好的'大紙糉。

3、摺紙糉步驟圖。

三、活動過程

1、觀察大紙糉,激發摺紙糉的興趣。

2、探索摺紙糉的方法。

猜測紙糉的製作方法。

展開紙糉,觀察摺痕,討論摺紙糉的方法。

藉助步驟圖,整理摺紙糉的經驗。

3、摺疊紙糉。(引導幼兒在遇到困難時,通過看圖示、觀察小朋友製作等方法來幫助解決問題。)

4、將幼兒製作的紙糉用針、線串在一起,佈置環境,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8

一、設計思考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

①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糉子、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糉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⑤端午節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二、各年齡段主題活動目標年齡段 小班主要目標

(1)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感受端午節的節日氛圍;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做做、玩玩、嚐嚐,共享節日的快樂

三、主題活動實施概況

 四、主題活動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環境創設

(1)園內大廳佈置"賽龍舟"的場景;

(2)班級中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糉子、鴨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節爲主題更換主題牆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活動的全過程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發現、收穫與體驗:

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調查"、 "我的發現"等爲標題展示幼兒端午節活動進展情況,如:有關端午的問題以及對端午的傳說與習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

②小班則可以以"我們在端午節裏"爲題展出幼兒的活動情況;

(4)區域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如:

①圖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的圖書、圖片,供幼兒欣賞、閱讀;

②體育角:提供"賽龍舟"遊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遊戲;

③動手區:中、大班提供紙、線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糉子、縫香包、編鴨蛋網,小班提供油泥讓幼兒嘗試自制綠豆糕、鴨蛋。

(5)家長園地:介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情況等資源利用

(1)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2)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共同感受節日做做、玩玩、嚐嚐的快樂;

(3)在本地組織"賽龍舟"活動時,組織師幼前往參觀並攝像五、主要教育活動方案(一)小班活動一:參觀端午節的環境主要涉及領域:社會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園內環境,感受節日氛圍。

2.初步瞭解端午節的一些習俗。

 活動準備:

園內佈置的`端午節的環境。

活動過程:

1.談話,激發參觀興趣。

2.參觀園內環境,自由交流、講述與端午相關的物品。

3.集體交流,瞭解端午節的有關習俗。

★指導語:①你看到了什麼?②幼兒園裏爲什麼要掛這些東西?

活動二:好吃的糉子主要涉及領域:科學活動目標:

1.知道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通過觀察,瞭解糉子是由糉葉、糯米等包成的。

2.喜歡吃糉子,通過品嚐活動進一步感受節日的愉快。

活動準備:

1.糉葉、糯米、棉線。

2.煮熟的糉子、生糉子人手一隻。

活動過程:

1.觀察糉子,知道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激發活動興趣。

2.進一步觀察糉子的外形、氣味等特徵。

★指導語:糉子是什麼樣子的?聞起來有什麼味道?

3.觀察包糉子的材料,瞭解糉子的製作過程。

(1)知道材料的名稱,瞭解其用途。

★指導語:包糉子需要哪些材料呢?怎麼包?

(2)觀察老師包糉子、煮糉子的過程。

4.品嚐糉子,體驗快樂。

(1)探索剝糉子的方法。

(2)品嚐糉子,與同伴說說自己吃的糉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糉子的心情。

活動三:綠豆糕主要涉及領域:藝術活動目標:

1.嘗試用油泥自制"綠豆糕",感受做做、玩玩的快樂。

2.注意保持桌面的乾淨,有良好的活動習慣。

活動準備:

小盒、油泥、裝綠豆糕的塑料盒、各種玩具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觀察綠豆糕的外形,激發興趣。

★指導語:這是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

2.討論製作綠豆糕的方法及要求。

(1)討論製作綠豆糕的方法。

★指導語:怎麼做綠豆糕?(根據討論情況,請個別幼兒示範綠豆糕的製作方法。)(2)討論製作綠豆糕的要求。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9

一、活動:

活動要求:老帥拿出道具,由小朋友說出端午節關於這個道具的用處及關於這個道具的故事。

活動意義: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活動道具:糉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二、活動:畫出自己的“端午節”

活動要求: 根據幼兒自己已有的經驗,想象並表現端午節的快樂。

活動意義: 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繪畫能力。

活動準備:準備畫筆、畫版等。

三、活動:端午節我要製作龍舟

活動要求:

1.讓孩子們模擬製造龍舟。

2.讓孩子們互相評價別人的龍舟作品,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準備製作龍舟模型的各種材料。

2.組織幼兒參觀別人製作的龍舟。

活動反饋:

1、幼兒對製作龍舟活動有濃厚興趣,他們喜歡各種結構材料。在顏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2、幼兒在製作龍舟時,特別是在製作龍舟龍頭時比較難,所以在活動中要重點引導幼兒如何製作龍頭或是引導幼兒用其它的辦法來解決如:用紙張畫出龍頭來,然後貼在積塑上等等。

四、活動:製作糉子香袋

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2、讓孩子瞭解端午節爲什麼製作香袋,讓孩子瞭解我國傳統的端午節文化。

活動準備:香料、布袋、針、線等

以上四個活動就是我們幼兒園爲孩子們準備的端午節活動方案,希望我們園的小朋友過一個快樂有意義的端午節。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0

活動一:話說端午節重點領域:(語言領域、社會性領域)活動要求: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活動準備:糉子、艾草、蒜頭、等。

一、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提問:你們吃過糉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糉子? (鮮肉糉子、鹹肉糉子、紅棗糉子、赤豆糉子、花生糉子……你喜歡吃哪種糉子?爲什麼在這段時間裏人們都要包糉子、吃糉子? (幼兒討論後,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2、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瞭解它們的特徵,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談話範圍:爲什麼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的鴨蛋網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鴨蛋網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活動二:繪畫"端午節"一、活動要求:

根據幼兒自己已有的經驗,想象並表現端午節的快樂。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繪畫能力。

二、活動準備:

豐富有關端午節的民間習俗。

三、活動過程:

回憶端午節。

提問:端午節你過得快樂嗎?你覺得端午節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事? (幼兒討論並講述)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精心構思。

提出要求:把你在端午節中最快樂的一件事畫出來,注意選擇合適的底色表現節日的歡樂氛圍。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鼓勵幼兒將端午節時印象最深或最快樂的事畫下來。作品評析及展覽。

引導幼兒相互評價作品,交流過節的感受。

四、自由活動活動反饋:

幼兒對於端午節的生活經驗還是有的,但有的幼兒經驗較豐富,有的幼兒這方面經驗較少,例如,白塘鎮前兩天舉行了賽龍舟活動,劉曉舟、吳德鵬等幼兒也參觀了賽龍舟,請他們來講述自己的見聞,他們講得有聲有色,其他的.幼兒也聽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見利用同伴資源進行教育也是一種好方法,他們往往說的是自己的親身體驗,語言又淺顯易懂。

活動三:美麗的龍舟(一)活動要求:

1、引導幼兒模擬構造龍舟,學習結構物體的基本特徵與某些細微部分的建構方法。

2、引導幼兒欣賞和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

1、準備花片、積塑、各種玩具。

2、組織幼兒參觀龍舟的畫展。

(三)活動過程:

1、結合端午節的划龍舟比賽,引導幼兒根椐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龍舟的基本特徵(幼兒也可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想想用什麼玩具拼插龍舟?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舟的三角形船頭、還有龍的形態,特別是龍頭的建構。

3、幼兒分組製作龍舟,採用各種已學的技能進行拼插。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頭,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拼插龍舟的龍頭。

4、啓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裝飾龍舟的外形。

5、將幼兒自己製作的龍舟放在活動室的周圍,並讓幼兒互相參觀、交流、評評誰的龍舟最有特色、最有創新。

五、戶外體育活動:

見周計劃。

活動反饋:

1、幼兒對建構活動有濃厚興趣,他們喜歡各種結構材料,尤其是花片、積塑。在拼插物體造型時,在顏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2、幼兒在拼插龍舟時,特別是龍舟的龍頭拼插的比較難,所以在活動中我重點引導幼兒如何拼插龍頭或是引導幼兒用其它的辦法來解決如:用紙張畫出龍頭來,然後貼在積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兒拼插好龍舟後自己坐在龍舟上划龍舟玩的很開心。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1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

2、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飽糉子,瞭解糉子的各種口味。

3、樂於參與端午節的活動。

4、知道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活動準備:

1、插艾草、划龍舟的圖片。

2、活動前請家長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和包糉子的方法。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爲什麼要划龍舟呢?教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糉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麼人呢?

2、他爲什麼要跳江呢?

3、人們爲什麼要包糉子、吃包子和划龍舟呢?

教師小結:原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爲國家大事擔憂,眼看着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於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了!但是他的屍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人們找到他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糉子。賽龍舟是爲了趕跑河裏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河裏投包子、糉子餵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屍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麼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

四、請幼兒說說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

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裏都已將開始包糉子了,你們包糉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這些包糉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

教師小結: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包糉子和包子。包糉子要用糉葉和糯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鹹糉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糉子!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2

一、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

2、瞭解糉子的各種口味。

3、樂於參與端午節的活動。

4、知道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二、活動準備

插艾草、划龍舟的圖片,各種糉子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讓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請幼兒說一說。

3、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的由來:端午爲什麼要划龍舟呢?老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4、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插艾草的原因:你們知道端午節除了吃糉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俗習慣嗎?

5、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四、結束活動

表揚上課認真的幼兒。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3

活動背景:

爲了讓小朋友瞭解“端午節”這一中國的傳統節日,激發小朋友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我們小班組在五月二十七日這天,開展了“走進端午”活動。活動中,我們通過故事向小朋友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瞭解了“屈原”的英雄事蹟。同時又用形象生動的課件向小朋友介紹了端午節的習俗,有掛艾葉草、掛香袋,吃糉子、賽龍舟等。小朋友還和糉子來了個親密大接觸,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剝一剝、嘗一嘗,他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糉子,知道糉子形狀各異,裏面的餡料很豐富,糉子的味道也很好吃,還了解了包糉子的方法。小朋友們還舉行了 “賽龍舟”比賽, 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們齊心協力,讓龍舟快快地航行起來,而“小觀衆”們也熱情澎湃,都爲“小運動員”們加油鼓氣。最後活動在分享糉子中落下了帷幕。相信這次活動一定會給小朋友留下美好的回憶!

活動地點:

中班各教室

活動策劃:中班組全體教師

活動範圍:中班年級組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及民間習俗。

2.通過活動體驗包糉子、吃糉子、賽龍舟的樂趣。

3.激發幼兒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程序:

1.年級組成員共同討論制定活動方案。

活動準備:商量活動流程、準備材料、組織形式。

活動名稱:五月五過端午活動形式:各班通過向家長髮送短信告知家長這一活動,再每班開展走進端午活動。

活動材料:糉子、視頻、課件等。

2.各班組織全體幼兒開展活動。

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看課件師:端午節在什麼時候?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瞭解包糉子的流程、習俗。觀看視頻。

師:糉子是怎樣做的?需要哪些原料?爲什麼會有端午吃糉子這一習俗?

教師介紹糉子,讓孩子介紹自己吃過什麼樣的糉子什麼餡的糉子。

幼兒欣賞、學習民歌“五月五過端午”。

手工製作彩糉。

3.在“家園櫥窗”或“網站”向家長介紹此次活動,請家長繼續和孩子講有關端午節的故事。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4

一、活動目標

1、在熟悉包糉子過程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糉子動作,並隨音樂合拍地進行表演。

2、能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相應動作。

二、活動準備

1、音樂。

2、幼兒觀察過包糉子,瞭解包糉子的過程。

三、活動過程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激發創編興趣。

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

指導語:聽了這段音樂有什麼感覺?你想幹什麼?

隨着音樂自由地表現包糉子的過程。

指導語:這段音樂表現了包糉子的過程,怎麼包呢?我們聽着音樂試着做一做。

2、遷移包糉子經驗,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糉子動作。

指導語:包糉子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用什麼動作表現洗葉?用什麼動作表現裝米?

3、嘗試隨音樂合拍地表演包糉子。

聽音樂自由匹配動作。

交流隨音樂表演時的'經驗與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動作。)

聽音樂,完整進行表演。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5

大班親子活動:快樂的端午節

活動設計意圖: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爲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瞭解節日的習俗、瞭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商討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來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嘗試包糉子,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快樂的端午節》、故事磁帶《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邀請會包糉子的家長志願者

包糉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糉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瞭解端午節。

“今天是什麼節日?”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曆的五月初五。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

“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幼兒相互交流。

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爲什麼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

請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

3、幼兒交流吃糉子的經驗。

“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糉子?”幼兒和同伴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糉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裏面有不同的餡。

4、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糉子。

“小朋友們包過糉子嗎?包糉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請來了會包糉子的家長,我們一起學習糉子吧!”

幼兒分組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糉子,引導幼兒爲家長志願者拿、放材料,邊看邊交流。

“包糉子的順序是什麼?包糉子時需要注意什麼?你看了包糉子的過程後有什麼感受?”

5、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分享糉子。

端午節親子活動:“端午糉飄香”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會說“端午節”的名稱,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2、樂於參加包糉子、制香包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端午節的故事;

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

包糉子的糯米、葦葉;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出示圖片,講述端午節和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1、吃糉子。用黍米(黃米)或糯米加棗用葦葉包成三棱角式的糉子,煮熟食用。據說屈原投江後,人們爲不讓魚類吃掉其屍體,故向江內投之以糉子。習俗相沿,變成了人吃糉子,後又帶上了時令色彩。

2、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裏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3、給孩子戴五絲。“五絲”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後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孩子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裏,使其順水漂走。傳說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爲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兒童。

二、包糉子、吃糉子,共同分享端午節的食品

三、親子共制香包

1、幼兒與家長一起製作香包

2、幼兒相互贈送香包,大膽向同伴說一句祝福的話。

四、活動結束。

在此,僅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師祝各位家長及小朋友們節日快樂,閤家幸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