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方案

(熱)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

本文已影響 1.09W人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1

活動背景: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大班幼兒已經有多次中秋節慶祝的體驗,對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一定的瞭解。此次開展中秋節慶祝活動,更注重的是讓幼兒瞭解中秋節的有關知識,以及感受現代中秋節所特有的藝術性。

活動時間:20xx年9月29日(星期六)下午3點整

活動目標

1.通過中秋知識競答的形式,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基本的文化習俗。

2.通過一起過中秋,共同分享節日的快樂,加深對我國傳統節日的體驗。

3.動手操作能力的鍛鍊。

活動準備:

1.視頻《月亮姑娘做衣裳》、爺爺爲我打月餅、中秋月兒圓

2.請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一起收集關於中秋節的知識,(中秋節的來歷或者古時候的人怎樣過中秋節的知識,月亮的大小變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詩等等)

3.關於中秋節的知識小問答

4.盤子若干

活動流程:

各位家長好,感謝大家能來參加今天的活動,明天就是中秋節了,今天我們邀請了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陪我們一起歡度中秋,之前也讓家長和孩子們瞭解了相關中秋節的知識,知道了月亮在中秋節這天是最圓的,下面我們來欣賞一個故事感受月亮形狀的變化。

流程一: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看完故事老師總結:在一個月的`時間裏,月亮的形狀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上。

流程二:中秋知識問答小比拼

有關中秋節和月亮的知識有很多,下面就來考考我們家長和小朋友,來個“中秋知識問答小比拼”

1.八月十五又稱什麼節?(B)

A月餅節 B團圓節 C故鄉節 D詩人

2.中秋節又可以稱爲什麼?

(A) A仲秋 B月夕 C秋節 D追月節

3.在哪個朝代中秋節纔開始成爲固定的節日?

(A) A唐 B宋 C元 D明

4.月餅最初是用來做什麼的?(A)

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饋贈親友的禮物 C節日食品 D地方小吃

5.“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是誰的佳作?

(A) A王安石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6.在典故中,吳剛伐的是什麼樹? BA槐樹 B桂樹 C柳樹 D楊樹

7.以下哪個不是中秋節傳說? D

A嫦娥奔月 B吳剛伐桂 C玉兔搗藥 D迎濤神說

8.中秋節在亞洲其他國家也很盛行,在( B ),中秋節也叫感恩節。

A 日本 B 韓國 C 新加坡 D 馬來西亞

9.在古代月圓和月缺一般形容什麼?(A)

A悲歡離合 B天氣的好壞 C兇吉的象徵 D身體是否健康

10.“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是描寫中秋節的千古名句,它出自( A )

A 蘇軾《水調歌頭》 B 蘇軾《中秋月》

C 王建《十五夜望月》 D 辛棄疾《太常引》

遊戲三 《猜燈謎》

1. 老師提前將若干燈謎藏在教室的各個角落

2. 請寶寶們站在教室中間,告訴寶寶們在教室內去尋找燈謎(並拿一個寫有燈謎的卡片,讓寶寶進行觀察,知道去找什麼樣子的卡片)

(1)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圓盤,有時像鐮刀---月亮

(2)中秋歸來---八歸

(3)嫦娥下凡---月季

(4)中秋菊開---花好月圓

(5)明月照我還---歸有光

(6)舉杯邀明月---賞光

(7)舉頭望明月---當歸(藥名)

3. 找到後,交到自己的爸爸媽媽的手中,請爸爸媽媽去猜燈謎,用時最短的家庭獲勝。

流程四:合唱歌曲《中秋月兒圓》、親子表演

爲了慶祝中秋節,我們小朋友學了一首新歌,一起來唱給爸爸媽媽聽。

老師還知道小朋友在家和爸爸媽媽也學習了新的兒歌和歌曲,歡迎大家到前面來表演。 流程四:親子製作月餅我們中秋節必吃的一樣食品就是月餅,下面老師帶來了許多顏色形狀都很特別很漂亮的月月餅,請大家一起欣賞,看到自己喜歡的可以用橡皮泥模仿着做出來,當然也可以發揮想象做出自己想吃的月餅。

流程五:月餅展示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

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釦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

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小問題:

1.月亮姑娘爲什麼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爲什麼三次都沒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麼變的呢? 故事裏把月亮姑娘比作什麼?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場地佈置 製作材料的準備 表演節目的準備

三、活動形式:

全園集體活動

四、活動流程:

介紹節日—園長致辭—欣賞故事—製作月餅—師生節目表演(分享石榴)—親子分享月餅

五、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

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園長致辭

(三)欣賞故事

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爲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四)製作月餅

1、中秋節吃什麼?

2、老師示範做月餅。

3、幼兒動手做月餅。

六、師生表演

學前班—大班—中班—蒙式班

七、親子分享

人員安排:根據情況自行擬定

一、背景分析: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嚐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這一主題活動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兒童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以中秋節爲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幫助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而環境作爲一種“隱性教育課程”,在幼兒園日常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功能和作用。爲了更好的完成中秋節主題,就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在環境創設上要突出幼兒的主體性,也就是從設計到佈置再到評價整個過程均讓幼兒積極參與。在環境創設內容的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幼兒的發展需要,保證幼兒對環境的選擇和自由支配。

二、活動主題目標:

1. 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讓幼兒通過品嚐月餅、觀賞月亮、學習和欣賞歌曲、製作水果拼盤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分享美好的情感。

2. 知道陰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3.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整理資料,提高幼兒的自我學習能力。

三、環境創設:

(一)主題環境創設:(營銷方案策劃書)

主題牆作爲促進幼兒發展不可缺少的“環境”,已成爲當前幼兒園教師關注的熱點問題。在主題教學活動中,通過創設主題牆,讓牆由“靜”變“動”,融入到主題教學中,讓幼兒與環境進行有效地對話,成爲我們主題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爲幼兒學習的互動平臺。在創設前,先和幼兒討論,多關注幼兒,觀察幼兒的興趣點和需求,確定環境創設內容,並激發他們創設主題牆飾的積極性,傾聽幼兒創設牆飾環境的所思、所想,爲幼兒提供適度的支持。其實創設環境的過程也是幼兒的學習過程。經過與幼兒討論決定了牆飾內容後,教師應和幼兒一起設計、準備材料和製作幼兒園迎中秋節主題活動策劃方案幼兒園迎中秋節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1.奇妙的月亮——關於月亮的圖片(由教師、幼兒、家長共同收集整理)如:嫦娥奔月圖片、月宮照片、神舟飛天照片、月球圖片等(下面配上簡單的文字說明)。豐富幼兒關於月亮的經驗。

2.中秋風俗——關於中秋節各地風俗的照片。通常中秋節與國慶節在同一時間段,可以佈置中國地圖,然後將共同收集的各地慶祝中秋節的照片按照地域佈置在地圖上。如:中秋團圓、賞月、吃月餅、登高望月等。由師幼共同完成。目的讓幼兒瞭解中秋節的風俗習慣。

3.中秋來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圖片。目的在於讓幼兒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相關傳說。

4.團圓樂——幼兒全家福照片,體現中秋是團圓的日子

幼兒園迎中秋節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5.歡歡喜喜過中秋——幼兒親子手抄報。幼兒與家長共同製作手抄報,體現中秋來歷、中秋風俗、中秋兒歌、古詩等,圖文並茂。增進幼兒對國家的傳統文化的認識,接受中華文化和美德的教育。

6.中秋祝福——教師爲幼兒準備一幅長卷,讓幼兒用畫筆在長幅畫卷上表達了自己對中秋的感悟。月桂樹下的玉兔、會飛的嫦娥、月亮的變化、團圓的心願……所有關於月亮的夢想都躍然紙上。

(二)區域活動創設

區域活動是課程內容的延伸或拓展,因此本主題的區域內容來園與中秋節的相關內容,根據幼兒的不同能力和個別差異投放不同層次的材料,區域中的內容都是與課程和近階段的活動內容緊密聯繫的,幼兒通過區域遊戲,主題活動中獲得的經驗會進一步得到鞏固、遷移和提升,

1.團圓超市:

幼兒和蒐集各種月餅外包裝盒、手提袋、月餅盒、飲料瓶、各種水果等,開展“超市購物”遊戲

2.美工區:

巧手吧:幼兒利用月餅盒、手提袋等,藉助教師提供的輔助材料(剪刀、雙面膠、彩紙、絲帶等)對包裝盒進行裝飾,組合製作立體化的作品。生活中隨處可取的廢舊材料在孩子們富有創造性的.小手中就會變成寶貝,汽車、傢俱等。當孩子們體驗創造的快樂時更收穫了成功的喜悅。

月餅店:幼兒利用橡皮泥,藉助模具製作月餅。

說明:爲了體現幼兒互動,幾個區域可以合作遊戲。泥工區幼兒製作好的月餅可以送到巧手吧進行包裝,由司機送到超市裏出售。這些可以在老師的提示下,由幼兒表達出合作遊戲的願望。

3.益智區:結合科學領域活動,在節前節後讓幼兒觀察月亮,進行對比,繪製出“月亮變化冊”等。

4.音樂區:快樂音樂會。準備各種打擊樂器:圓舞板、三角鐵、碰鈴等,音樂圖譜,進行節奏樂練習,嘗試爲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音樂《彩雲追月》,用不同的打擊樂器合作演奏,體驗快樂, 嘗試用樂器獨立演奏幼兒園迎中秋節主題活動策劃方案策劃書。幼兒接觸打擊樂,能夠發展幼兒對音樂的節奏感、感受力和理解力,培養幼兒耐心傾聽與相互合作的習慣。

5.表演區:爲幼兒提供表演的頭飾、道具,引導幼兒舉辦中秋聯歡會,鼓勵幼兒大膽表演、展示自我,激發幼兒的自信心。

6.閱讀區:投放關於月亮、中秋節的故事書、圖片、識字卡片、圖文並茂的古詩、兒歌,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三)走廊環境創設:

走廊是幼兒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室外場地和室內環境的通道,是幼兒每天都必須接觸和經過的場所,它同樣肩負教育功能的職責。

(四)家園聯繫欄

家長園地是家園溝通的重要園地,家長園地不僅要溫馨、好看,而且要富有詩意,能吸引家長眼球,要讓欄目“活”起來,真正體現家園之間互動。爲讓家長全面地瞭解班級活動,設立如下板塊:教育早知道——張貼主題教學計劃,讓家長了解本主題內容;本月話題:——家長討論“過一個有意義的中秋節”的方案,讓幼兒在節日的歡樂氣氛中瞭解節日的來歷、風俗等;我學會了——張貼兒歌、故事;溫馨提示——結合主題活動的開展需要家長配合的工作等,精彩瞬間—— 用照片的形式將幼兒園開展活動的情況向家長展示。從而體現家園共育的理念和主張!

在中秋節主題環境的創設中,要體現出以幼兒作爲學習主體的身份貫穿活動的整個過程,努力使每一塊牆面、每一個區域、每一件材料都能與幼兒互動,與幼兒“對話”,發展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讓環境也成爲幼兒的老師。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3

1、設計思維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爲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孩子們初步瞭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月圓、團圓的美好氛圍

2、主題目標

1)瞭解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並初步瞭解中秋節的相關風俗習慣

2)積極參與與中秋節相關的活動,並願意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對中秋節的感受

3)在活動中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3、活動準備

1)大量彩色紙張和繪畫工具

2)收集各種月餅盒,整理活動室

4、活動安排瞭解中秋節的由來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這是我國的一個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由來,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也稱爲團圓節

3)瞭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你喜歡中秋節嗎?你知道中秋節吃什麼嗎5

5、製作紙燈籠

1)導入活動老師:讓我們做一些燈籠來裝飾中秋節的'教室吧

2)解釋和演示:

(1)問題:你見過什麼樣的燈籠

(2)告訴幼兒園老師爲孩子們準備正方形和圓形的彩紙

(3)讓每個孩子在紙上大膽地畫。在繪畫之前,請他談談他要畫什麼樣的燈籠。

老師提醒孩子們不要遲到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4

總體活動:

1、讓幼兒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並中秋節的來歷。

2、幼兒的科普知識,“月食”,與影像知識。

3、中秋節的風俗,讓幼兒動手製作食物再一同分享,體會到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活動時間:

中秋節當天下午14:30----17:30

活動環境:

園所室外與教室能凸顯中秋節日的環境佈置。

例如:

1、主題牆的設計,剪刀、彩紙,剪出月亮、月餅、小兔子等的圖片粘貼在主題牆上。

2、月餅盒、酒盒、化妝盒等廢舊盒子與紅色繩結制燈籠,懸掛在教室與室外。

道具:繪畫工具;燈泡、皮球(大、小各);手電筒、白牆/屏幕;月餅、水果、盤子、水果刀。

其它:凳子、大桌子、家長簽到本、話筒、條幅等。

活動過程:

全園孩子參加,自願報名的選擇活動的項目。

活動一:美麗圖,我來畫

活動:讓孩子用繪畫的手法表達認識的中秋節,開發幼兒的動手能力與想象能力。

活動:教師事先中秋的圖片貼、掛在教室。讓孩子在作畫期間尋找靈感,繪畫工具。

活動目標:

1、幼兒欣賞班級的中秋環境創設和優秀美術作品

2、幼兒理解並選擇不同的材料美術創作(不限,畫風不限,工具不限。)

活動準備:

1、類型:水粉畫:水粉顏料、調色板、排筆、水粉紙、清洗顏料與畫筆的小水桶。

2、類型:水墨畫:宣紙、墨汁、毛筆。

3、類型:黏貼畫:顏色的紙片、舊布頭、樹葉、等物品用膠棒粘貼在底板紙上,粘貼出美麗的畫面。

4、類型:蠟筆畫

工具:油畫棒、白紙

5、類型:彩瓶新衣

方法:將瓶子外層圖上不同顏色的水粉,等晾乾後,在水粉上作畫,也可在瓶口處繫上絲帶裝飾

6、類型:添畫:教師可圖畫的半成品、畫筆

7、類型:手工摺紙:成品、過程圖(需家長和老師的)

8、類型:拓印:小印章、印泥

9、類型:砂紙

10、類型:陶藝:顏色的泥,烤箱

注意:

1、每種都幾個漂亮的成品,供幼兒參考

2、如感覺有難度,可請老師或家長幫忙

結束後,教師幫助幼兒將作品寫上名字,分類展示在教室內,最後幼兒可將作品帶回家。

活動二:小故事,大家講。

活動目標:

1、過程中親子互動,家長的認識。

2、孩子講故事培養幼兒自信、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故事內容:提前兩天教師給講故事的孩子佈置任務,和家長一起尋找、中秋節的小故事。

舞臺佈置:凳子擺放爲半圓形,中間爲幼兒講故事與表演的區域,小區域背景可用幕布上面粘貼“快樂迎中秋”之類的.標題,還可用紙板剪貼出月亮、大樹、星星擺區域背景。

服飾:教師爲表演幼兒小兔子、月亮等頭飾;魔法棒、魔法衣等(可讓幼兒身穿魔法衣、手拿魔法棒講故事,以幼兒的表演慾望)。

活動過程:

1、教師整體講解這次活:動的要求、及意義,宣佈開始,並做活動的主持人

2、每位幼兒輪流上臺講故事。

3、可以將故事改編成劇本,幼兒排演成情景劇,情景劇的表演和講故事可以穿插着,提前好道具和服裝,小演員要畫好妝,舞臺可以是講故事的舞臺。

要求:滲透觀看演出禮儀。家長、教師、幼兒觀看過程中安靜狀態,?懷孕∈稱罰不交頭接耳,不隨便走動,對講者用以掌聲鼓勵?

附:中秋傳說二——《吳剛伐桂》

擡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在我國便傳說這吳剛在伐桂。唐代,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桂樹高大,而且有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爲樵夫,醉心於仙道,但不肯專心學習,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地砍下去。到最後,也沒能將那樹木砍倒。

活動三:學科學,懂知識。

活動目標:

1、開發幼兒的力與藝術想象力

2、培養手指精細動作,和動手能力,模仿能力;

3、幼兒科學小知識。

活動準備:

道具:投影儀/手電筒,白牆/幕布,月亮圖片,摳畫出嫦娥形態的紙板;燈泡,氣球(大、小各);整間教室都要遮光。

知識:熟悉物體、動物的輪廓形狀。

活動時注意:

1、要儘量安靜;活動室內很黑,請幼兒不要亂跑以免磕傷;

2、活動室的空間要求:所有人後,還可以有足夠的空間自由活動,條件不允許也可以分批。

活動過程:奇妙的手影

教師幼兒用小手做各樣的動作,激發幼兒對手影遊戲的興趣。教師故事讓幼兒的想象能力故事手影。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策劃2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爲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幫助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

主題目標:

1、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初步瞭解中秋節的有關風俗習慣。

2、積極參與中秋節的有關活動,樂意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節日的感受。

3、在活動中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活動準備:

1、各色彩紙若干,作畫工具

2、收集各種月餅盒子佈置活動室。

活動安排:

一、瞭解中秋節的來歷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瞭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喜歡過中秋節嗎?你們知道中秋節要吃什麼嗎?

二、製作紙燈籠

(一)導入活動

師:爲了迎接中秋節我們做一些燈籠來裝扮教室吧。

(二)講解示範:

1、提問:你看到過什麼樣的燈籠?

2、告訴幼兒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正方形和圓形的彩紙。

3、請個別幼兒在紙上大膽作畫。畫前先請他說說準備畫什麼樣的燈籠,老師提醒幼兒要把圖案畫大,以便讓人清楚地知道這是什麼燈籠。

4、老師示範剪流蘇。

先將一個小正方形紙折一個細長條,打開後,用剪刀從下往上剪流蘇。直至剪到剛纔的折線處。

5、將剪下的流蘇和幼兒討論後,貼在剛纔畫好的燈籠的下方中間處。

(三)幼兒操作:

重點:老師提醒幼兒要將圖案畫在紙的中間,並且畫大。

難點:流蘇儘量剪細。

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

幼兒將自己做的燈籠懸掛在事先準備好的線上。然後相互介紹和欣賞。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太空的探究慾望。

2.初步感受神話傳說的特點,知道神話故事講述的是遠古時代發生的事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已進行過認識月亮的活動。

2.材料準備:嫦娥奔月的圖片,《嫦娥奔月》動畫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嫦娥奔月的圖片,激發欣賞故事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你們道這是誰嗎?是什麼時候的人?

教師:圖片中的人叫嫦娥,她是古時候傳說中的人物,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我們來聽一聽《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二、教師有感情地爲幼兒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裏有哪些人?后羿做了一件什麼事?老道長送了他什麼東西?他是如何做的?嫦娥爲什麼要吃下長生不老藥呢?她吃了以後發生了什麼?

三、接着觀看動畫片《嫦娥奔月》,再次完整地欣賞故事,感受神話故事的特點。

提問:這是發生在什麼時候的故事?這個故事神奇在什麼地方?

四、圍繞話題,展開討論:人能夠到月亮上去嗎?

教師:后羿也想飛上月亮,他成功了嗎?

教師:現代人能夠飛到月亮上去嗎?怎麼去呢?

教師:你想飛上月亮嗎?想飛到月亮上幹什呢?

小結: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登上月球已不再是夢想,“嫦娥一號”就是由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探月衛星。小朋友們應該從小學好本領,長大以後爲祖國做貢獻!

活動延伸

在活動過程的第三個環節中,可以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進行討論,或者可以藉助圖片、視頻瞭解衛星探月的過程。

第三場:戶外遊戲(活動材料、難度要根據幼兒年齡發展需要)

技巧與平衡:巧送月餅(例如:設置障礙,傳送手圈)

力量與協調:大力吳剛(例如:推輪胎、拎水桶等)

協調與配合:嫦娥奔月(例如:接力跑、跨欄、雙腳連續跳等)

投擲活動:后羿射日(準備太陽目標)

五、活動參與人

第一場:全園師生、部分家長志願者、行政人員

第二場、第三場:全園師生

六、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準備音響設備播放音樂(明月幾時有等跟中秋有關的音樂)、攝像機錄製視頻、照相機拍照等。

2.燈籠(30個)、幼兒桌子(8張)、長條桌(6張)。

3.嫦娥的衣服、鞋子、頭飾、黑色KT板(6塊)、藍色KT板(6塊)、黃色KT板(3塊)、白色KT板(3塊)、彩泥、記事貼(心形各色)、紙盤子100個。

4.小蜜蜂8個

5.志願者吊牌

七、人員分工

1.總策劃與顧問:園長

2.活動總負責人:保教主任

3.現場佈置:後勤主任

4.攝像攝影新聞報道:文員

5.服裝道具:資料員

6.活動組織:各年級組長

7.協助人員:各班家委(各班2人)

8.現場執勤人員:安全員、安保人員

9.安全預案:後勤主任

10.醫務應急:保健室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6

一、活動意圖:

中秋節是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它代表着團圓、吉祥。知道中秋節這個節日,瞭解中秋節的意義與傳統禮節。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主要以“快樂”爲中心點,開展了中秋節的活動,以此讓他們體驗幼兒園這個小家庭的團圓與快樂,激發他們樂意上幼兒園、愛幼兒園的'美好情感。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

2、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三、活動準備:

彩筆、月餅圖片、故事、手指操、PPT。

四、活動過程:

1、晨接活動

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2、早餐

3、生活活動

手指遊戲:《爺爺爲我打月餅》

4、集體活動

《小烏龜上幼兒園》

設計意圖

《小烏龜上幼兒園》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烏龜、小青蛙、小鴨子、小雞爲角色。講述了一隻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心情及所發生的事情,最終小烏龜能快樂地和同伴玩,融入到了集體當中的故事。現獨生子女較多,其有較多的幼兒都是爺爺、奶奶帶,因此,都比較嬌氣;並且接觸外面的生活較少加上年齡較小,未離開過家長。因此,剛踏入陌生的環境中,難免會哭鬧得厲害。爲了能使幼兒更快地適應新環境,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來安撫幼兒情緒,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大領域相結合。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7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一主題活動正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幼兒已經有中秋節慶祝的體驗,對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一定的瞭解。此次開展中秋節慶祝活動,更注重的是讓幼兒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各時各地不同的慶祝習俗,以及感受現代中秋節所特有的藝術性,如中秋節的歌曲、賀卡、動畫、精美的月餅盒等。

中秋的月兒圓圓、中秋的月餅香香,中秋的話兒甜甜,中秋的快樂多多……希望通過中秋節的系列主題活動,讓孩子們瞭解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孩子學會分享、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吧。

一、主題目標

大班:

1、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以及我國人民過中秋節的一些風俗習慣,感受我國民族文化的豐富。

2、積極參與中秋節的民俗活動,感知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體驗親情、友情以及與家人團圓的幸福感。

3、引發幼兒觀察月亮的興趣,培養細心、持久的觀察態度。

4、欣賞不同的月餅盒、袋作品,能用多種材料和使用。

二、系列活動

1、聽一聽:聽一個關於月亮的傳說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中秋節的由來》

2、做一做:用橡皮泥做一個月餅。

3、畫一畫:"小手畫月餅","月亮婆婆",鼓勵幼兒以繪畫的方式設計月餅圖案。

4、讀一讀:學習朗讀一首中秋節的古詩或者宋詞。例如:唐詩《靜夜思》、《中秋夜》、宋詞《明月幾時有》等。

三、主題環境創設

1、中秋節前,各班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及渲染以"快樂中秋"爲主題氣氛的環境。例如"團團圓圓慶中秋"圖文並茂的主題環境創設,或者是關於"中秋節的傳統故事"的圖文並茂資料或者"中秋詩詞"等等。

2、"情意濃濃,愛滿中秋"賀卡展。(適合大班)

3、"慶中秋燈籠大匯演"親子製作比賽。(適合中班)

4、"慶中秋燈籠大匯演"作品展示。(適合小小班、小班)

5、舉辦小小作品展示"我設計的月餅圖案"。(適合大班)

四、家園共育

1、建議家長給幼兒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節的古詩。

2、鼓勵家長幫助收集各種各樣的月餅盒、月餅禮品袋、中秋節賀卡、圖片、燈籠等資料創設班級環境。

親子活動:

1、級組自助餐——月餅品嚐大會(小、中班級組)

2、親子花燈製作大賽。——(中班級組)

五、活動內容建議

結合教學活動和區域活動展開

1、社會:《節日的街道》、《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大家一起吃月餅》、《一起過中秋》

2、語言:《月亮的遐想》、兒歌:《我與月亮的對話》、《漂亮的月餅盒》、《月亮船》、《各種各樣的'月餅》、古詩《靜夜思》《月餅的味道》、《嫦娥奔月》、《明月幾時有》

3、科學:《會變的月亮》、《月亮上面有點啥?》

4、美術:《欣賞各種各樣的月餅盒包裝》、《設計月餅圖案》、《我爲媽媽做燈籠》

5、音樂: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月亮婆婆喜歡我》

6、數學:小班《數月餅》、分類;大班統計《月餅品牌》、《月餅的生產廠家》、《等分月餅》

六、特色教學活動——畫兔爺

在介紹中秋祭月、賞月、食月餅、供兔爺等一系列習俗的基礎上,以兔爺爲主題,通過學習中秋節及兔爺的起源,觀摩與兔爺相關的展陳,設計製作兔爺的形象與月餅的花樣,加深兒童對中秋節的理解,拓展對傳統節日與傳統風俗的認識,同時享受動手動腦的樂趣,過一個融知識與娛樂於一體的中秋節。

兔爺的傳說:

一年,北京城裏忽然起了瘟疫,幾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裏十分難過,就派身邊的玉兔去爲百姓們治病。玉兔挨家挨戶地走,治好了很多人。

人們爲了感謝玉兔,紛紛送東西給她;可玉兔什麼也不要,只是向別人借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有時候打扮得像個賣油的,有時候又像個算命的……一會兒是男人裝束,一會兒又是女人打扮。

爲了能給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騎上馬、鹿或獅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內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後,玉兔就回到月宮中去了。

於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騎鹿的,有乘鳳的,有披掛着鎧甲的,也有身着各種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態,非常可愛。大家親切地稱她爲“兔兒爺”。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8

一、活動主題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象徵着團圓的日子,爲了讓幼兒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習俗,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我園開展了“傳承中華文化·感受團圓美好”活動。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走進幼兒園,通過親子活動,感受濃濃的節日氣氛。

二、活動時間

第一場:上午7:30—7:50

第二場:上午

第三場:上午

三、活動地點

第一場:幼兒園前院

第二場:各班級

第三場:幼兒園戶外場地

四、活動內容

第一場:中秋展板、現場體驗

(一)中秋展板內容

大班

中班(我眼中的`中秋節(主題繪畫)、中秋幼兒繪畫作品展

小班

(二)現場體驗

1、中秋知識講解

2、現場做月餅現場猜燈謎

3、中秋美食展臺

4、現場寫福卡

5、嫦娥姐姐體驗拍照

第二場:教學活動

中秋節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知道月餅是中秋節的節日食品,通過觀察和品嚐,知道月餅有很多種類和口味。

2、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與感受。

3、體驗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塊月餅。

活動過程

一、自由觀察盤子裏的月餅,並和同伴進行交流。

指導語:盤子裏有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聞起來感覺怎麼樣?

二、觀察月餅的餡兒,知道月餅有很多口味。

1、猜猜月餅的餡兒,激發進一步活動的興趣。

2、觀察切開的月餅,知道月餅的餡兒是各種各樣的。

指導語:

①仔細看看月餅裏面是什麼樣的?

②你們有沒有吃過這些口味的月餅?說說它是什麼味道的。

三、拓展經驗,介紹自己見過或吃過的月餅。

指導語:你還吃過什麼樣的月餅,向大家介紹一下。

四、品嚐月餅,體驗和同伴分享的快樂。

引導幼兒知道月餅是中秋節人們喜愛吃的食品。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9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積澱着許多洋溢着濃厚東方文化色彩的傳統節日。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節日正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傳統民俗節日,無不大力弘揚着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傳承民族精神。時值中秋節的來臨,讓我們的孩子瞭解這一傳統節日,學到科學小知識,並且在活動過程中把禮儀滲透到各個細節處。

一、總體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並瞭解中秋節的來歷。

2、豐富幼兒的科普知識,瞭解“月食”現象,與影像知識。

3、瞭解中秋節的風俗,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食物再一同分享,同時體會到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二、活動時間

中秋節當天下午14:30————17:30

三、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園所室外與教室能凸顯中秋節日氛圍的環境佈置。

道具準備:繪畫工具;燈泡、皮球(大、小各一個);手電筒、白牆/屏幕;月餅、水果、盤子、水果刀。

其它準備:凳子、大桌子、家長簽到本、話筒、條幅等。

四、活動過程

全園孩子參加,通過自願報名的形式選擇自己活動的項目。

(一)活動一:美麗圖,我來畫

1、活動時間:14:30————15:30

2、活動準備:教師事先準備一些中秋相關的圖片貼、掛在教室。讓孩子在作畫期間尋找靈感,以及準備繪畫工具。

3、活動目標:讓孩子用繪畫的`手法表達自己認識的中秋節,開發幼兒的動手能力與想象能力。

4、活動過程:形式不限,畫風不限,工具不限,作畫出與中秋相關的美麗圖畫。

作畫期間,其它幼兒以及家長可以保持秩序的觀看。

作畫後(15:50)教師幫助幼兒一起把畫粘貼在教師四周牆壁上。

(二)活動二:小故事,大家講

1、活動時間:15:00———15:50

2、活動準備:提前兩天教師給講故事的孩子佈置任務,和家長一起尋找、準備中秋節的小故事。

3、活動目標:準備期親子互動,提高家長的認識。通過孩子講故事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4、活動過程:

(1)先由一名教師生動的給大家講中秋故事。再每位幼兒輪流上臺講故事,幼兒獨立講,其他人做觀衆,要有觀看的禮儀。

要求:家長、教師、幼兒都保持安靜狀態聽故事,並對講者用以掌聲鼓勵。第一組作畫的幼兒邊聽故事,邊作畫。

(2)可以將故事改編成劇本,幼兒排演成情景劇,情景劇的表演和講故事可以穿插着進行,提前準備好道具和服裝,小演員要畫好妝,舞臺可以跟講故事的是同一個舞臺。

(三)活動三:學科學,懂知識

1、活動時間:16:00———16:40

2、道具準備:投影儀/手電筒,白牆/幕布,月亮圖片,摳畫出嫦娥形態的紙板;燈泡,氣球(大、小各一個);整間教室都要遮光。

3、知識準備:熟悉一些物體、動物的輪廓形狀。

4、活動注意:

(1)在幼兒進入此活動教室前,老師要跟前來的家長和幼兒溝通好,活動時的注意事項:要儘量保持安靜;由於活動室內很黑,請幼兒不要亂跑以免磕傷。

(2)如果空間不夠,可以選擇大一點的教師或分批進入。

5、活動目標:開發幼兒的創造力與藝術想象力,培養手指精細動作,和動手能力,模仿能力;豐富幼兒科學小知識。

6、活動展示:

(1)奇妙的手影

教師引導幼兒用小手做各種各樣的動作,激發幼兒對手影遊戲的興趣。教師通過一個小故事(如果有要附上)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據故事做出相應手影。

(2)“嫦娥奔月”。用“小孔成像”法,展示嫦娥奔月

前期教師與幼兒共同摳畫出嫦娥奔月形態的紙板,用紙板遮擋在屏幕與投影儀之間,屏幕上就會形成物的倒像,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在幕布左上角粘貼上月亮圖片。前後移動中間的板,像的大小方位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通過此方法,既讓幼兒更生動的看到了嫦娥奔月的情形,並且讓幼兒增加了小孔成像的科普知識。

(3)神奇的月亮

導入:展出各種形狀的月亮圖片。

模擬月食全過程:使用燈泡代替太陽,一個孩子舉起大皮球代替地球,另一名還在舉起小皮球代替月球。打開燈泡,大皮球圍繞太陽轉,小皮球圍繞大皮球轉,觀察大皮球、小皮球各自被對方的黑影遮擋的情況。

(四)活動四:齊動手,共勞動

1、活動時間:16:40———17:15。

2、活動準備:各種水果與食品、水果刀、盤子。

3、活動目標:培養幼兒幫助父母做家務的良好行爲習慣。

4、活動過程:幼兒、教師、家長齊動手製作美味的食物,教師與家長幫助切食物,例如水果、月餅等。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空間製作水果拼盤以及食物作畫等。

(五)活動五:吃月餅,同分享

1、活動時間:17:15———17:30

2、活動準備:若干名教師做爲引導員,個人小餐具,音響,樂曲。

3、活動過程:用自助餐的形式,把每組小朋友做的食物都擺放在大桌子上,然後全園共同品嚐。同時欣賞歌曲《春江花月夜》、《爺爺爲我打月餅》等。

4、備註

(1)前四個活動的方式想有個小調整,原計劃是幼兒報名,然後一下午都在一個教室活動,這樣可能幼兒會覺得沒意思,所以,在這裏做一下改動,先報名做活動,然後自己報名的活動完成後,可以再到其他的教室參加或參觀其他的活動,家長陪同,然後整個活動中老師、幼兒、家長都要有禮儀行爲,比如:不影響他人、學會排隊、等候、老師在指引家長時的手勢語,迎賓時要注意的禮儀等等,這些環節都要體現出來。

(2)一共四個活動,四個教室,如果幼兒園班級較多,可以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班級搞同一個活動,幼兒園可以自己按實際情況安排。

備註:

活動一、二、三、四是同時進行的,所以有一個統一的時間就行,活動五的時間可以另加的,但要結合實際定時間。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10

設計意圖: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積澱着許多洋溢着濃厚東方文化色彩的傳統節日。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節日正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傳統民俗節日,無不大力弘揚着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傳承民族精神。時值中秋節的來臨,讓我們的孩子瞭解這一傳統節日,學到一些小知識,並且在活動過程中把禮儀滲透到各個細節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並瞭解中秋節的來歷。

2.瞭解中秋節的風俗,樂於參與一些慶祝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時間:

9月18號(星期三)下午3:00

活動準備:

中秋節日氛圍的環境布。

活動形式:

大班段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

介紹節日——欣賞故事——智力競賽——談話品嚐

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

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欣賞故事

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討論:爲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三、智力競賽

中秋知識問答、猜燈謎

四、談話品嚐

1、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

共同品嚐自帶的月餅。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11

一、活動主題

"中秋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佳節之一,每當"中秋節"來臨之前,商場裏的月餅、燈籠琳琅滿目,孩子們對此變化也有所察覺,也有孩子會帶燈籠來園玩,日常交談中也開始涉及到"中秋節"的話題,爲此,老師引導孩子開始了這一佳節的主題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陰曆八月十五是秋節,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的習俗,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

2、瞭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通過品嚐月餅、觀賞月亮、學習歌曲、欣賞中國結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3、樂意參與活動,願意美術、舞蹈等藝術形式來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

4、通過觀察、動手操做、品嚐月餅活動,體驗在集體活動中交往、合作、分享的快樂。

三、主題預知思考網絡

1、查一查,聽一聽:

來歷――中秋節、團圓節、豐收節;習俗――各地習俗(如:北京地區"送兔爺")

2、做一做,看一看:

製作月餅;裝飾"月亮";製作"月亮";給親人祝福

3、嘗一嘗,說一說:

品嚐月餅――種類、味道、製作(外形、材料);茶――茶文化(來源、茶道)、種類(名稱、顏色、外形)、作用――(保健、治療、休閒、工業)、參觀茶葉店

4、講一講,唱一唱:

中秋節的祝福、中秋節的古詩、中秋節的故事(嫦娥奔月)、中秋節的音樂、賞月(月亮的祕密、月亮是什麼樣子的?――月圓、月缺)

環境創設:

1、主題牆飾:

收集圖片、幼兒作品佈置"各種各樣的月餅"、"月亮的變化"、"不同的茶具"、"各種各樣的茶"、"茶道表演"等主題牆飾。

2、各活動區:

美工區:提供各種材質的紙、模具、牙籤及各種基本材料等讓幼兒進行"裝飾月亮、茶壺"、"製作月餅、茶具"等活動。

閱讀區:收集相關的圖書、圖片、廣告畫資料,供幼兒閱讀與講述。

益智區:各種月餅及月餅盒實物、各種茶葉實物、多種塑料刀叉等,可引導幼兒進行"茶的作用、形狀"分類統計;觀察茶葉在水中的變化過程等。

角色區:收集各種茶具、茶葉、月餅盒等實物進行扮演。

四、家長工作

1、與孩子一起查閱相關資料,瞭解中秋節的來歷,講講一些相關的傳說;在過程中可與孩子介紹中國其他的傳統節日。

2、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茶葉、茶具的實物及圖片,從中瞭解相關的知識。

3、協助孩子一起完成主題活動中相關的調查表,帶孩子觀看或學習茶道表演藝術。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1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並瞭解中秋節的來歷;

2、帶孩子們瞭解關於月亮的“陰晴圓缺”,培養幼兒觀察記錄能力和科學探索的興趣;

3、通過開展中秋節活動,讓幼兒和家長在積極的參與中,體驗合作與交往的快樂;

4、通過活動增進家園共育關係、推廣品牌宣傳、建立品牌公益形象。

活動準備:

1、製作園所活動裝飾,營造溫馨氛圍;

2、製作嫦娥、玉兔、吳剛、桂樹等KT板在園內擺放;

3、活動當天裝扮:

教師:嫦娥/仙女、玉兔、吳剛等服飾;

孩子:兔子頭飾,嫦娥/仙女等服飾;

4、節日相關背景音樂(如《爺爺爲我打月餅》《小老鼠賞月亮》、《十五的月亮圓又圓》、《但願人長久》等);

5、彩色卡紙,彩筆;

6、寫好燈謎的彩紙,燈籠1個(可自制)。

活動過程:

1、開場:

給幼兒講有關中秋節的故事,使幼兒瞭解中秋節的來歷。擴展幼兒經驗,並介紹中秋節的.習俗。

2、園長致辭:

介紹園所理念,活動意義,對園所的未來的展望,對家長和孩子節日的祝福。

3、才藝秀:

託小班:手指操《小月餅》小小月餅甜又甜,大大月亮圓又圓,嫦娥玉兔來相約,中秋佳節齊團圓。

中大班:詩朗誦《月姐姐》月姐姐,多變化,初一二,黑麻麻,初三四,銀鉤樣,初八九,似龍牙,十一二,半邊瓜,十五銀盤高高掛。中秋月,淨無暇,圓如鏡子照我家。打麥場邊屋檐下,照着地上小娃娃。娃娃牽手同玩耍,轉個圈兒眼昏花,一不留神摔地下,連聲喊痛叫媽媽。雲裏月姐說他傻,引得大家笑哈哈。

4、月亮姑娘做衣裳:

(1)講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附故事);

(2)爲家長分發彩色卡紙和彩筆,引導家長帶孩子思考從初一到十五,月亮的不同變化,畫出5個不同的月亮。

5、親子猜燈謎:

以班級爲單位,家長和孩子一起上臺,抽取老師手中的燈謎,看看哪個班猜中的多。

6、尾聲: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小朋友們,我們“五彩繽紛繪中秋”活動就圓滿結束了,讓我們共同祝福所有的家庭平安、幸福,祝寶寶們茁壯成長,祝大家過一個溫馨浪漫、快樂的中秋節!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13

一、活動時間:

20xx年XX月XX日下午3:00——5:40。

二、活動地點:

中班。

三、活動人員分配:

1、XX總指揮負責班級一切工作指揮安排。

2、XX負責放音樂及住址組織幼兒如廁和拿去食品。

3、XX老師負責幫助楠組織遊戲,月餅製作輔導。

4、XX老師負責班級物品領取,及簡潔衛生打掃。

四、活動當天物品領取:

活動具體安排:

1、各班班長到物管處領取活動用物品。

2、班長開班級小會,明確個人工作,班級桌椅擺放。

3、幼兒準時起牀進行加餐、如廁、衛生整理、穩定幼兒情緒迎接家長到來。(XX領取加餐,XX幫幼兒穿衣服、XX整理寢室衛生)

4、開大門迎接家長。(XX站門口接待,XX組織幼兒)

5、第一項活動:製作月餅。(XX主持)

(1)教師講解中秋節、國慶節家長和幼兒歡聚一堂來共同慶祝來製作月餅。

(2)介紹製作的工具材料。

(3)家長和幼兒共同製作月餅(放輕音樂)。

6、月餅製做結束,由王老師將月餅迅速送至廚房烤制。

7、幼兒及家長休息、如廁、喝水(XX組織幼兒如廁,XX指揮幼兒入座拿杯子喝水,XX爲幼兒倒水。XX爲家長倒水。)

8、第二項活動(親子游戲)(XX主持)

爲了更好的烘托氣氛,讓節日不在死板,運用了3個音樂遊戲進行活動。

9、音樂遊戲:卷白菜(XX放電腦)。

教師與幼兒先玩一次。第二次要求家長參與其中

10、音樂遊戲:七個半跳(XX放電腦)。

以幽默風趣的形式講述秋天的蚊子特別厲害,當你看到蚊子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拍蚊子,教師扮演蚊子,根據音的時值請大家拍手,第一遍音樂,教師扮演蚊子,家長與幼兒跟隨音樂進行遊戲(本班領兩名教師帶領)。第二遍音樂,請一名幼兒和他的家長進行表演。第三遍音樂可以做早操形式的動物模仿,提高氣氛。

11、預備遊戲《田納西》(XX放電腦)

小孩於家長手拉手跑園玩音樂遊戲。

12、動畫片欣賞(幼兒與家長可以邊觀看邊休息)

動畫內容《動畫片大耳朵圖圖第四季22中秋節的月亮、動畫夢工場》(XX放電腦)。

(1)幼兒及家長休息、如廁、喝水。

(2)XX老師、XX老師一起領取月餅、幼兒晚餐。

(3)幼兒進餐時請王老師到物管處領取幼兒禮物。(其他教師按正常吃飯禮儀進餐)

(4)家長可於幼兒共同分享自助餐,放照片讓家長參看9月幼兒生活情況。餐後發放中秋節禮物。

13、活動結束,歡送家長幼兒離園。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3

設計意圖:

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積澱着許多洋溢着濃厚東方文化色彩的傳統節日。文化是民族的,而節日正是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傳統民俗節日,無不弘揚着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傳承民族精神。時值中秋節的來臨,讓的孩子傳統節日,學到科學小知識,並且在活動過程中把禮儀滲透到各個細節處。

總體活動:

1、讓幼兒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並中秋節的來歷。

2、幼兒的科普知識,“月食”,與影像知識。

3、中秋節的風俗,讓幼兒動手製作食物再一同分享,體會到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活動時間:

中秋節當天下午14:30——17:30

活動環境:

園所室外與教室能凸顯中秋節日的環境佈置。

例如:

1、主題牆的設計,剪刀、彩紙,剪出月亮、月餅、小兔子等的圖片粘貼在主題牆上。

2、月餅盒、酒盒、化妝盒等廢舊盒子與紅色繩結制燈籠,懸掛在教室與室外。

道具:繪畫工具;燈泡、皮球(大、小各);手電筒、白牆/屏幕;月餅、水果、盤子、水果刀。

其它:凳子、大桌子、家長簽到本、話筒、條幅等。

活動過程:全園孩子參加,自願報名的選擇活動的'項目。

活動一、美麗圖,我來畫

活動:讓孩子用繪畫的手法表達認識的中秋節,開發幼兒的動手能力與想象能力。

活動:教師事先中秋的圖片貼、掛在教室。讓孩子在作畫期間尋找靈感,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1、幼兒欣賞班級的中秋環境創設和優秀美術作品

2、幼兒理解並選擇不同的材料美術創作(不限,畫風不限,工具不限。)

活動,供老師們參考:

1、類型:水粉畫:水粉顏料、調色板、排筆、水粉紙、清洗顏料與畫筆的小水桶。

2、類型:水墨畫:宣紙、墨汁、毛筆。

3、類型:黏貼畫:顏色的紙片、舊布頭、樹葉、等物品用膠棒粘貼在底板紙上,粘貼出美麗的畫面。

4、類型:蠟筆畫

工具:油畫棒、白紙

5、類型:彩瓶新衣

方法:將瓶子外層圖上不同顏色的水粉,等晾乾後,在水粉上作畫,也可在瓶口處繫上絲帶裝飾

6、類型:添畫:教師可圖畫的半成品、畫筆

7、類型:手工摺紙:成品、過程圖(需家長和老師的)

8、類型:拓印:小印章、印泥

9、類型:砂紙

10、類型:陶藝:顏色的泥,烤箱

注意:

1、每種最好都幾個漂亮的成品,供幼兒參考

2、如感覺有難度,可請老師或家長幫忙

結束後,教師幫助幼兒將作品寫上名字,分類展示在教室內,最後幼兒可將作品帶回家。

活動二、小故事,大家講。

活動:

1、過程中親子互動,家長的認識。

2、孩子講故事培養幼兒自信、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

故事內容:提前兩天教師給講故事的孩子佈置任務,和家長一起尋找、中秋節的小故事。

舞臺佈置:凳子擺放爲半圓形,中間爲幼兒講故事與表演的區域,小區域背景可用幕布上面粘貼“快樂迎中秋”之類的標題,還可用紙板剪貼出月亮、大樹、星星擺區域背景。

參考圖片:

服飾:教師爲表演幼兒小兔子、月亮等頭飾;魔法棒、魔法衣等(可讓幼兒身穿魔法衣、手拿魔法棒講故事,以幼兒的表演慾望)。

活動過程:

1、教師整體講解這次活:動的要求、及意義,宣佈開始,並做活動的主持人

2、每位幼兒輪流上臺講故事。

3、可以將故事改編成劇本,幼兒排演成情景劇,情景劇的表演和講故事可以穿插着,提前好道具和服裝,小演員要畫好妝,舞臺可以是講故事的舞臺。

附:

要求:滲透觀看演出禮儀。家長、教師、幼兒觀看過程中安靜狀態,不吃小食品,不交頭接耳,不隨便走動,對講者用以掌聲鼓勵。

中秋傳說——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太陽按時起落,爲民造福。

后羿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裏,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衆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衆人走後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嫦娥牽掛着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着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怎樣也追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着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二——《吳剛伐桂》

擡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在我國便傳說這吳剛在伐桂。唐代,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桂樹高大,而且有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爲樵夫,醉心於仙道,但不肯專心學習,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地砍下去。到最後,也沒能將那樹木砍倒。

活動三、學科學,懂知識。

活動:

1、開發幼兒的力與藝術想象力

2、培養手指精細動作,和動手能力,模仿能力;

3、幼兒科學小知識。

活動:

道具:投影儀/手電筒,白牆/幕布,月亮圖片,摳畫出嫦娥形態的紙板;燈泡,氣球(大、小各);整間教室都要遮光。

知識:熟悉物體、動物的輪廓形狀。

活動時注意:

1、要儘量安靜;活動室內很黑,請幼兒不要亂跑以免磕傷;

2、活動室的空間要求:所有人後,還可以有足夠的空間自由活動,條件不允許也可以分批。

活動過程:

(一)、奇妙的手影

教師幼兒用小手做各樣的動作,激發幼兒對手影遊戲的興趣。教師故事讓幼兒的想象能力故事手影。

例:故事《可惡的大灰狼》

一天,小動物們在大森林裏開聯歡會,孔雀表演着優美的舞蹈,太陽公公在天空上微微笑。大公雞爲孔雀伴唱,小鹿、小烏龜等一羣小動物正在爲歡呼。只聽“嚎——”一聲,從大樹背後竄出一隻大灰狼。大灰狼東看看、西瞧瞧,張開血盆大口惡狠狠地說:“肚子餓得沽沽叫,抓個動物當點心。”小動物們都嚇得躲了起來,大森林了歡樂。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14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嚐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這一主題活動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兒童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以中秋節爲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幫助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而環境作爲一種“隱性教育課程”,在幼兒園日常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功能和作用。爲了更好的完成中秋節主題,就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在環境創設上要突出幼兒的主體性,也就是從設計到佈置再到評價整個過程均讓幼兒積極參與。在環境創設內容的'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幼兒的發展需要,保證幼兒對環境的選擇和自由支配。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

活動形式

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

介紹節日——欣賞故事——談話品嚐

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

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欣賞故事

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爲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三、談話品嚐:

1、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

共同品嚐自帶的月餅和水果。

隨着快樂的歌聲響起,快樂自助餐活動正式開始啦!廚房的叔叔阿姨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好多好吃的,看得大家口水直流。每位幼兒拿着碟子自行選擇食物,在進餐過程中,小朋友們自由的與同伴交流着好吃的美食,享受着自助餐的樂趣。

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15

 一、設計意圖: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積澱着許多洋溢着濃厚東方文化色彩的傳統節日。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節日正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傳統民俗節日,無不大力弘揚着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傳承民族精神。時值中秋節的來臨,讓我們的孩子瞭解這一傳統節日,學到科學小知識,並且在活動過程中把禮儀滲透到各個細節處。中秋節活動建議各班分別進行,做成一系列的活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和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3、欣賞月餅並初步瞭解製作月餅的工藝。

4、幼兒的科普知識,“月食”,與影像知識。

三、活動準備:

1、音樂準備:《爺爺爲我打月餅》

2、故事準備:《嫦娥奔月》《月亮姑娘的嫁衣》

3、繪畫用具:繪畫紙、水彩筆

4、環境佈置:

① 展示幼兒在節前觀察月亮、繪製出的“月亮變化冊”。

② 在語言區投放相關月亮知識的圖書。

③ 主題牆的設計,剪刀、彩紙,剪出月亮、月餅、小兔子等的圖片粘貼在主題牆上。

5、製作月餅的材料準備:擀麪杖、面板、模子、月餅餡,油麪和水面、烤箱

四、活動過程:

活動一:談話活動《節日的由來》(適合小、中、大班幼兒)

1、活動前請幼兒在家收集有關中秋節的資料、圖片。

2、教師收集的有關中秋節的電子圖片及網絡資料。

3、講述有關中秋節的傳說。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小結。

4、瞭解各地過中秋節的風俗習慣。

活動二:認知活動《各種各樣的月餅》(適合中、大班幼兒)

1、欣賞各種各樣的月餅,瞭解製作月餅的工藝。

2、幼兒收集家裏各式各樣的月餅盒子教師收集有關製作月餅的電子圖片、網絡資料。

3、佈置中秋月餅展,瞭解月餅的製作工藝。

活動三:學唱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適合中、大班幼兒,小班幼兒可欣賞歌曲)

1、學會用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歌唱自然。

2、播放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引導幼兒欣賞。

3、組織幼兒學唱歌曲,重點指導幼兒用自然的聲音演唱。

活動四:繪畫活動《歡度中秋》(適合小中大班幼兒)

1、學習使用各種材料表現過中秋節的活動場景。

2、喜歡中國的傳統節日,回憶過中秋節的事情。

2、幼兒作畫,教師指導幼兒使用各種工具進行藝術創作。

3、將幼兒作品展示在園裏醒目的地方,引導幼兒和家長共同欣賞評價。

活動五:創意製作《月亮變化冊》(適合中、大班幼兒)

1、在中秋節到來之前從陰曆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五,每隔三天,讓幼兒晚上觀察月亮的形狀。

2、記錄每次觀察的時間、地點、記錄人、月亮的形狀、天空的背景等。(爲確保每次觀察記錄的準確性,需要做到觀察的時間和地點相對固定)

3、幼兒可與家長一同觀察記錄。

4、教師督促幼兒連續觀察月亮,並記錄月亮的變化。

5、隨着時間的不斷變化,教師要在教室不斷展示幼兒的觀察級記錄以督促幼兒的持續觀察。

6、在中秋節到來之際,展示幼兒在節前觀察月亮、繪製出的“月亮變化冊”。

活動六:故事展示《小故事,大家講》(小班幼兒聽故事,中班幼兒講故事,大班幼兒表演故事)

1、教師讓幼兒和家長一起尋找有關中秋節月亮的小故事。(例如:《嫦娥奔月》《月亮姑娘的嫁衣》《天狗吃月亮》《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玄宗遊月》《貂蟬拜月》《月下獨酌》《猴子撈月》等)

2、幼兒反覆聽、講故事,練習口語表達。

3、可以將故事改編成劇本,幼兒排演成情景劇,情景劇的表演和講故事可以穿插着,提前好道具和服裝,小演員要畫好妝,舞臺可以是講故事的舞臺。

4、舞臺佈置:凳子擺放爲半圓形,中間爲幼兒講故事與表演的區域,小區域背景可用幕布上面粘貼“快樂迎中秋故事會”之類的標題,還可用紙板剪貼出月亮、大樹、星星等背景。

5、服飾準備:小兔子和月亮等頭飾、魔法棒、魔法衣等。(可讓幼兒身穿魔法衣、手拿魔法棒講故事,以激發幼兒的表演慾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