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總結

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羣衆路線是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的昇華

本文已影響 1.09W人 

一、以人爲本是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的核心

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羣衆路線是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的昇華

1、人是中國一切興衰成敗的根本。中國兩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書寫中國人的歷史。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儒家傳統思想最爲提倡的就是“仁、義、禮、智、信”,其中最爲強調“仁”。所謂“仁”,就是對他人的愛以及對自己的約束。這種仁者愛人的思想,不僅創造了兩漢輝煌和兩宋文明,更奠定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堅實基礎。無論哪個朝代,只要當權者能做到“愛人”,國家一定興旺發達,人才輩出。而一旦統治者視民如寇仇,人命賤如草,那麼國家必陷入混亂,最終導致國破家亡。

2、中國人獨有的天命思想重心在人。“國將興,聽於民;國將亡,聽於神”。在人與神的問題上,中國人選擇了天,堅持天命思想,並在受命於天的前提下,提出了人定勝天的思想。“周命雖衰,天命未改”,強調的是天命的正統思想。“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奠定了中國人“天命在人”的思想基礎。與中國不同,西方走上了以神爲核心的宗教道路。中國人之所以選擇以人爲本的天命思想的道路,更爲重要的是我們強調對自然的改造。但這種不同道路的選擇,並不影響我們擁有屬於自己的道教,也有從國外引進並將之發展成世界最大宗教的佛教。這就是我們與西方的不同,重心是放在人身上,包容並蓄天和神。

3、以人爲本強調人的雙重價值。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以人爲本的思想是中國的歷史傳統價值觀。它一方面是強調統治階級出於穩定統治的考慮對普通人價值的尊重,否則統治階級的統治就會被推翻;另一方面,也承認人是這個世界歷史的創造者,最廣大人民是社會價值的創造者。陳勝起義最著名的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兩千年來一直不斷激勵着中國人,正確看待自己和統治階級,充分體會自己在主動和被動創造歷史時的雙重價值。

二、民本政治是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的歷史和現實選擇

1、民本政治是價值觀社會的標誌。以人爲本的價值觀決定着中國是不同於西方世界觀社會的價值觀社會,而價值觀社會就會選擇民本政治,這在中國歷史有歷歷可數的證明。封建政體對中國人民來說,所受苦難最多,感受最深。雖然我們有很長的封建政體的歷史,但它現在已不是將來也不會是中國的選擇,所以這裏並不必去多論。但以人爲本的政治體制,在中國歷史一直都有體現,孟子的“民爲本、社稷次之,君爲輕”認識,就是這種思想的最好表述。兩千年來,特別是一千多年前的宋朝開始,中國的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封建政治體制,包括了很多民本政治分權的內容。僅宋太祖提出“誓不殺士大夫及言事者”就是其中最有力的民本政治中平均權力的最重色彩的佐證。較同一時期西方的君主制和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以及不斷加強君權相比,中國的政治權力下移的進程要快很多。

2、中國民本政治的三次歷史性進步。秦漢的郡縣制、非劉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誓言、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特別是漢朝實施的察舉制是中國民本政治的第一突破,它帶來了大漢風度,使得中國成爲與希臘羅馬並輝的東西方兩大明珠。隋朝開始的科舉制,開闢寒門學子可以一躍龍門的通途,從而逐步形成的“祿由王室、政由冢宰”的政治格局,帶來唐、宋、元、清的偉大輝煌,這是中國遠超西方的第二次進步。新中國開創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體系,是中國民本政治的第三次高潮,無產階級當家作主,它標誌着國家的政治權力不再爲少數人所壟斷,而是真正交給了最廣大的人民羣衆。

3、民本政治是對民主政治的超越。對西方的民主體制,很多人都非常崇拜,認爲選舉萬能,豈不知它並非是一種完善的體制。相較民本政治制度而言,它不是以價值觀爲核心的政治體制,也就是不是以人爲本。無產階級專政纔是政治制度的最高階段。相較而言,西方民主政治是長距離的選舉政治體制,這種體制可以選總統,但不可以選直接上司。民本政治則不同,可以選上司,還可以影響元首的選定。中國的南北朝、五代十國和民國幾十年的歷史證明,選舉性的政治制度不適合中國國情,只會給中國帶來混亂,而中國秦朝以來所建立的大一統的民本政治制度在中國則有天然的優越性。


上一篇:關於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下一篇: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意義相關推薦關於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06-052016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照檢查材料01-09學校黨總支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06-08黨的羣衆路線教育活動學習心得體會12-17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心得體會12-17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心得體會201512-17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羣衆路線是06-05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開展羣衆路06-05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