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評語

伯牙絕弦聽課評語

本文已影響 1.1W人 

導語:《伯牙絕弦》是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一篇文言文,敘述了發生在春秋時代的一段千古流傳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伯牙絕弦聽課評語,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

伯牙絕弦聽課評語

  伯牙絕弦聽課記錄

聽課記錄人:XXXXX

聽課老師:XXXXX

聽課時間:20XX年11月13日10:10——11:15

上課地點:東莞市寮步鎮西溪小學

執教老師:寮步鎮實驗小學陳德兵

一、課前活動講故事引入。

二、《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讀貫穿上課的全過程

(一)誦讀

1、讀準字音。自由讀——指名讀。糾正:期 兮知音 破琴絕弦。老師適當範讀。

2、讀出停頓,老師示範讀後,學生劃停頓

3、出示劃好停頓的課文學生練習讀。自由——個人——全班,再指導讀部分內容。

(二)譯讀

1、一個小組譯讀一句,第五句指名兩個同學譯讀。可以同桌討論。

2、彙報。講自己讀懂的意思。

重點指導①善:擅長。②善哉:好啊。③洋洋兮若江河:江河特指長江、黃河。

3、融入理解,讀出感悟。

三、比讀

1、讀出什麼?在課文做批註。

2、學生彙報:A、伯牙鍾子期非常要好,感情好。B、心靈相通。C、很有默契。D沒有知音是寂寞的。E我讀懂了悲傷。

3、讀出不一樣的感情。導讀。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高興,鍾子期必得之,伯牙寂寞,( ),伯牙悲傷( )伯牙思念( )子期死,( )

破琴絕弦,( )。

4、背誦。悽美的故事。

5、出示《呂氏春秋》和《列子》關於伯牙絕琴的文言文,比較兩處文言文的異同。

一個沒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只有一個善鼓一個善聽才能成爲知音。一個有“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說明合作過很多次。另一則有(少時)方,重點寫了一次彈琴。

四、積累語言

1、一詞多義 善:擅長。善哉:好啊 妙啊。

一義多詞。念:想 ;志:想。

2、積累知識

課文裏蘊含常用成語:伯牙絕弦 高山流水 伯牙絕弦

3、列出古人渴望知音的詩句。

4、出示管仲遇到知音的文言文,迴應課文的開頭

點評

聽了陳德兵老師執教《伯牙絕弦》不由佩服他文本解讀能力。文中:”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解讀讓聽課的師生深層次的瞭解知音文化。陳老師的課的設計從簡單的文字入手,通過對普通的文字進行揣摩、體味,通過名人詩句的朗讀和管仲遇到知音的文言文體驗閱讀讓師生感受知音的含義。

把握學情,對文言文的講解沒有講得太深,鼓勵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通過誦讀、譯讀、比讀三個層次的讀課文,讓學生讀得通順、讀出節奏、讀懂意思、讀出韻味。

  伯牙絕弦聽課評語

十一月三日下午,我有幸聆聽了周蘭老師執教的《伯牙絕弦》一課,心中感觸頗深。《伯牙絕弦》是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一篇文言文,敘述了發生在春秋時代的一段千古流傳的故事。俞伯牙善於鼓琴,鍾子期善於悟琴,伯牙以子期爲知音。後來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絕,將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源於這個傳說,人們把非常瞭解自己特長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樂曲高妙或知心朋友。周蘭老師充分挖掘文本,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真正做到讀通了課文,讀懂了課文,進而感悟到伯牙和鍾子期之間那“知音難覓”的友情,實現了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

周老師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朗讀感悟。從開始接觸課文時的“大聲朗讀,讀通讀順”,到熟悉課文後的“按照節奏讀出停頓”,再到“指出關鍵詞語讀出情感”教師抓住了學生的情感步步深入,以讀代講,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水到渠成。

周老師在教學中更好地體現了語文工具性的應用。從讀題時對“絕”字的理解,趣味地導入課文;到對課文中“善”字的理解,在課文中的意思有什麼不同,在現代文中,這個字的意思又是什麼,可以看出周老師對於古文字詞理解的重視。周老師抓住重點句“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讓學生去文中尋找相關句子,感受伯牙琴藝的高超,體會兩人深切的情誼,更加深了對“知音”一詞的理解。在此基礎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情感朗讀自然水到渠成。

總之,我認爲周老師的這節課吃透了教材,讓學生有所得,有所悟,是一節優質課,值得我學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