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熱門】語文說課稿合集十篇

本文已影響 1.46W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語文說課稿合集十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秋天的懷念》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選自小學語文S版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屬精讀課文人間自有真情在,這一組課文都是以愛爲主題,一個“情”字貫穿文章的始終。《秋天的懷念》是當代令人佩服得作家史鐵生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癱瘓時幾件小事,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爲讀者詮釋了偉大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含蓄,情感真摯細膩。六年級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本課的出現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薰陶與感染,感悟人間真情,及時的給學生作一次愛的洗禮。同時六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生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和主題並不難,關鍵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在感恩中理解愛,在感動中滋潤心田。

二、說教法與學法

據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認爲這種情感濃重的作品應該重在閱讀與感悟。《新課程標準》對作品閱讀的要求是“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將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多種閱讀方式,咀嚼語言,感悟感情。在整體閱讀中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同時也靈活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三、教學目標

據以上分析和《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爲,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本課生字詞,熟讀並理解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細節描寫描寫來表現偉大的母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教學目標的設定,由此確定本課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細節描寫描寫來表現偉大的母愛。教學難點爲:讓學生感悟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五、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首先出示並齊讀課題《秋天的懷念》,懷念是思念的意思,寫的是一種感情。那麼作者在懷念誰?爲什麼是秋天的懷念呢?又有什麼事值得作者去懷念的呢?從課題提出這三個問題,意在讓學生產生好奇,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信此時學生已經迫不及待的打開書本,尋找答案了。

<二>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a、作者懷念誰?b、有什麼事值得作者去懷念的呢?c、爲什麼是秋天的懷念?

這三個問題的設定意在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內容,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抓住關鍵信息。

2、教師範讀課文,並配音樂《燭光裏的媽媽》。

在讀的同時讓學生解決生字詞的問題。而配樂爲了營造氣氛,逐步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初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探究本文的慾望。

3、學生比賽讀。

比賽往往能激發學生表現自我的願望,也能有效的和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也有利於調節課堂有利的氣氛。教師引導學生從正確、流利和有感情三個等級對同學的朗讀作出評價。相信學生一定會積極參與,也爲更深入的探究本文打下情感的基礎。

  六、探究細節、真情感知。

提示學生看課文的插圖。(是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什麼人物,去幹了什麼。)學生很快能找到“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花了。”這個時候我應該抓住時機提問;“那麼最想推我去看花的人是誰?(母親)文中一共寫了幾次?(兩次)都是那兩次?由此讓學生再次迴歸文本。

1、母親第一次邀我去看花,我的表現如何?爲什麼要拒絕?母親的表現又如何?從中你認爲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

這四個問題兩兩爲一組,前一個問題的回答並不難,關鍵是後一個問題必須在前一個問題的基礎上細細品味纔會有所感悟。比如,我爲什麼要拒絕母親去看花呢?學生很可能抓住“癱瘓”二字。這時候我應該順勢介紹作者雙腿癱瘓時才21歲,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作者當時的無助與無奈,讓學生體會到:“21歲是人生中黃金時期,是那麼的年輕,那麼的有活力的一個年齡,可以施展抱負,創一番事業的階段。而作者只能站在輪椅上,面對四壁徒然悲傷。通過換位思考,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理解作者的暴怒無常和無理取鬧。“我活着有什麼意思”這句話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絕望和無助,正因如此,作者才封閉自己,拒絕去看花。

然而痛苦的也並非作者一人,還有母親比他更加的痛苦,因爲兒女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由此我們轉向對母親的表現的分析與品味。如“如母親愛花,可自從我癱瘓後,她侍弄的花兒都死了”可見母親對兒女的愛遠遠大於愛花,也說明我癱瘓後母親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我的身上。本文字字是情,句句含情,字裏行間都體現着偉大的母愛,這樣值得品味的句子比比皆是。由於每個人的情感體驗都不盡相同,這裏不必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的束縛,重在讓學生自己找出讓自己感動的句子,並說說爲什麼即可。教師只需稍加點撥,最後很自然的得出這是一個……的母親。

第二次看花,重在讓學生品味母親的表現,引導學生抓住母親的表情和神態的語句,體會母親愛子之情,“如她憔悴的臉現出央求般的神色,我的回答讓她喜出望外,她笑了坐在我的身邊絮絮叨叨地說着”“她突然不說話了,對於跑跳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等等。細微之處見真情,讓學生自己畫一畫,記一記,做標註等方式,品味母愛,然後小組討論,繼而全班交流。相信此時學生已經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

至此學生對本文已經有了較深入的理解,這時候我抓住時機提問:面對母親的請求,我的態度爲什麼由拒絕變爲答應呢?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從縱深思考。討論交流後,相信也能理解是“偉大無私的母愛在感染者作者,讓他一步步重拾生活的熱情。”

第三次作者和妹妹去看花了,課文最後說,我懂得了,妹妹也懂了,他們到底懂得了什麼?

教師可以提示:作者主動地去看花表明他已經走出了絕望。在母親去世後作者回味母親生前爲他做的一切,終於讀懂了這份感人至深的母愛,是母愛使他走出封閉的自己,是母愛讓他重拾生活的熱情。所以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是懂得了“兒女是否好好兒活,是母親最惦記的。只有好好兒活,纔是對母親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懷念。

  七、作業

母愛是偉大的,同時也是平凡細碎的,有時是一句話,有時是一個動作有時是一個神態,我們總是理所當然的受之母愛而忽略了母愛,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應該用心去感受母愛,理解母愛,珍惜母愛,不要留下任何的遺憾。現在就拿起你的筆,寫下母愛的點點滴滴。

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魯迅先生寫於1925年1月24日的《風箏》。

一、說教材 ——突現親情,把握重點難點

在對《風箏》進行文本解讀時,本套教科書副主編顧之川的一番話給了我很大的啓示。(出示)

親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搖籃。濃濃親情,動人心絃;天倫之樂,其樂融融。在溫馨與和美中有親情,在誤解和衝突中也有親情。《風箏》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風箏》是一篇思想內涵很深邃的,由於人生經歷、文學修養和時代的不同,不同的讀者對它的主題有着不同的解讀。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有他自己的理解,學生也有自己的解讀,教師應該肯定、尊重學生的理解。我覺得對本文主題的理解應注重現在的學生本身的認識能力和情感體驗,父母之愛、同學之情等等易於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我們首先要抓住親情這一角度,找準文本與學生的契合點,引導學生去閱讀、去理解、去領悟。本文中“我”和弟弟之間少年時代的衝突和誤解,中年時代的自省和忘卻,可以突現出一種親情,“我”和弟弟有兩顆美麗的心靈:一個嚴於自責,懇求寬恕自己的過失;一個幼稚純真,全然忘卻別人的錯處。弟弟忘卻“我”的不好,這種寬以待人的作法,對現在的學生有較好的教育作用;“我”對自己的毫不留情的解剖,這種嚴以待己的作法對學生而言也未嘗不是一種教育。而兄弟間的親情是很值得我們探究與回味的。

在對親情理解之後,學生能較爲容易地體會出作者嚴於解剖自己的精神;由少年時衝突的出現我們也能夠認識到封建教育思想對兒童天性的扼殺;由中年時“我”不幸看了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可以啓發人們用科學來改變人們的思想。

這樣我們對這篇的理解就不是隻從一個角度去解讀,而是用多角度、多層面地解讀。有利於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

由此,我對本文的知識能力目標、情感價值目標,教學重難點作出以下設計:

知識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爲語文教學的根本,不讀不爲語文)

2、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的主題。

情感價值目標:

1、在衝突與誤解中感悟親情。

2、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閱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學習“我”的自我解剖的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重點:訓練閱讀能力,概括內容;初步學習用勾畫點圈的方法進行閱讀。

教學難點:體會蘊含於字裏行間的濃濃親情;借鑑本文在矛盾衝突中鋪設親情的寫法。

二、說教法——結合學生,優選教學方法

我一直覺得文本是我們從事教學時的根本,一切應以文本爲基礎,多媒體等的運用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因此應該指導學生在反覆閱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同時,應該認識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可以利用閱讀期待、反思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效率。

我們應該還原魯迅作爲一位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的一面,他有金剛怒目的一面,也有充滿柔情的一面;有批判他人的一面,更有解剖、批判自身的一面。所以我覺得應該以《風箏》這一文本爲依據,挖掘魯迅作爲普通人的一面。

這篇的寫作年代離現在的學生較爲久遠,但親人之間的衝突、矛盾及寬恕、諒解等等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對此學生是能夠有所體悟的,因此可以讓學生依據自身的認識能力對文本進行理解與感悟。

我們的語文教育應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甚至於教師應該“降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能將教師對文本的體驗、感悟移植給學生,應該以人爲本,以文本爲基礎,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創意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老師加以提升與深化。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是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閱讀的促進者。

在學生對文本進行充分預習的情況下(早朝讀、課外),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是白話文;故事較爲簡單清晰;反覆閱讀,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說學法——信任學生,注重學法傳授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覺得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認識能力、質疑能力。教師應適時點拔,激發學生閱讀、探究的興趣。

《風箏》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可能較爲生澀難懂,本身立意豐富而深邃,這些可能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障礙。但我們應該“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在預習階段給學生相應的指導,有利於學生的探究閱讀。我提出了以下預習要求:

1、反覆讀課文,藉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句子。

3、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抓住關鍵語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結合自身體驗,理解人物形象。

四、說程序——重視能力,優化教學程序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我是這樣設計本課的教學程序的。

(一)導入課文:家庭生活中你有沒有被誤解、受委曲的事,說出來聽一聽。(“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二)探究閱讀:用圈點勾畫的方法自由朗讀,提出你認爲有價值的問題,並自行解決。

預期問題:

1.“那裏”、“他”、“發見”等不規範用字。

2.開頭部分“驚異和悲哀”的是什麼?

3.開頭與結尾部分的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4.“我”的心是否得到解脫?

(三)品讀感悟:朗讀課文的重點章節,體會作者如何在衝突中顯現親情,展示“我”和弟弟兩個人物形象。(“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探究“精神虐殺”的根本原因。(不覺醒、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對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四)情感體驗:瞭解了兄弟二人的行爲和內心情感後,你想對“我”或弟弟說些什麼呢?(“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老師範例:對兄長,我想說,你是那麼嚴厲地自責,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

學生的發言從兄長的善良、嚴於反省,小弟的怯弱、純真寬容,兄弟間的手足情深。)

(五)生活鏈接:以後的生活中,親人和朋友之間難免會發生誤解和衝突,該如何處理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對學生的理解要有正確的引導。)

(六)作業:

課外延伸,“弟弟”是否真的忘了兒童時的那件事?(還有回味的餘地。)

〔教學小結〕

《風箏》是學生進入初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蘊含極爲豐富,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以其中的一點(親情)爲主,探究一個局部性問題,進而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激發學生個性化閱讀時的獨特感受。很可能學完以後學生仍有很多不太懂的地方,還有很多不能體悟之處,但這應該是我們所需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激情,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附:板書設計

風 箏

“我”——————————弟弟

少年

中年

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課文《爺爺的蘆笛》是蘇教版十一冊中的一篇閱讀課文。主要寫了一個叫強強的小男孩到爺爺的小閘屋度過了一個狂風大浪之夜,後來逐漸成長起來的故事,讓我們體會到“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的道理。高潮部分是的7-10自然段,也就是大風大浪的`夜晚以及強強在大風大浪的夜晚的焦急與恐懼的描寫,結局部分是的11-13自然段,也就是理解“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大”這句話。以“笛聲”貫穿全篇,其中爺爺在文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文字清新優美,情節起伏跌宕,耐人尋味,引人深思。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6個生字。

能力目標: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七至十三自然段。

情感目標:理解“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蘊涵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學習環境描寫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三、教學難點:理解"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大”蘊涵的道理。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

說教法、學法

一、簡約的情境創設融化情感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力求簡潔、清新,利用圖畫、音樂來再現、渲染環境,創設情境,融化情感,。特級教師於永正說過:“有情有趣是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欣賞風平浪靜的大海,體會五月海邊的迷人風光;學習暴風夜的描寫時,讓學生邊看波濤洶涌的大海,邊側耳傾聽風聲、潮聲,讓學生如臨其境,激發學生活躍的思維,喚醒學生真摯的感情。這樣,學生的情感纔會如涓涓細流,涌出心田。

二、個性化的朗讀品味人性

本文爺爺這一角色在文中至關重要,強強呼喊“爺爺,爺爺。”這句話在不同的語言環境裏出現了兩次,因而引導學生喊出自己的理解、感受,可以以喊激情,以喊促悟,以情助喊,情景交融。並且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讀出五月大海的風和日麗、夜晚大海的狂怒以及強強害怕的句子,促使學生在讀書、讀書、再讀書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受到思想啓迪,感悟 “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的深刻內涵

三、豐富的想象發展認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也往往是多元的。” 課題《爺爺的蘆笛》是文眼,又是全文的主線索。爲此,我緊扣課題,圍繞“爺爺的笛聲給強強帶來了什麼”展開教學 ,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馳騁想象的空間,寫下所思所想,引導學生從吸收到傾吐,發展學生的語言,指導學生的寫作,切實提高學生的認知。

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這一課時主要讓學生理清的脈絡,知道爺爺的蘆笛在文裏出現了三次,分別出現在強強的想像裏、五月的大海邊、狂風怒潮的夜晚。並且學習第一次蘆笛的出現也就是的第一自然段,瞭解強強想象中大海的美妙,第一次想像笛聲的婉轉、悠揚。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回味,憶出美

a) 在強強的想象裏大海是怎樣的呢?

b) 爺爺的笛聲是怎樣的?引讀第一自然段

(複習導入,整體回味。讓學生承接上節課,溫習回憶自己的感情,再現強強想象中大海的美韻和爺爺笛聲的婉轉,激發學生走進文本的興趣)

二、入境,讀出美

1、 這是笛聲的第二次出現,出現在五月的大海邊。引導學生欣賞碧海藍天的美妙畫面之後,讓學生自學2-6,思考,這是個怎樣的五月,找出句子,指導學生美美地讀這一句話,讀出大海的風平浪靜、大海的溫馨

2、 引導學生第二次想像: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裏,這笛聲又是怎樣的?這笛聲又給強強怎樣的感受?要求學生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努力挖掘課程資源,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這個環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學着用詩的語言來表達,既爲學生的創作插上了翅膀,又爲學生享受快樂語文、快樂生活創設了情境,個性得到了張揚。)

三、感悟,讀出情

1、這一過程是教學的重點,主要讓學生感受夜晚的狂風怒潮和強強害怕的心理,讀出大海的狂、強強的怕。要求學生自由讀7-10自然段,想想:這是一個怎樣的黑夜,找出有關的句子

2、重點指導讀這樣一句話,爲了讀好這句話,爲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欣賞狂風怒潮的大海,一邊欣賞,一邊提問,

3、看到怎樣的大海?那聲音怎樣?

4、再讓學生配樂朗讀讀出發怒中的大海、發狂的海風?(配樂)

(用再現情境,使學生置身於狂風怒潮中,不僅有助於渲染環境,而且有助於學生理解內容,更爲學生的情感朗讀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5、緊接着,要求說說這時候的強強怎麼了,一個子怕,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有關強強怕的句子,重點指導兩句話?

a) 強強對爺爺呼喊,引導學生第一次練習呼喊,喊出狂風怒潮的夜晚強強的緊張、焦急、害怕。及時引導學生和白天的強強進行對比,分角色表演第六節的內容,演出白天強強的勇敢、堅強、自信,爺爺的和藹

(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喊出自己的理解,演出不同的角色,把文字、情感通過學生的有聲語言及體態語言表達出來,目的是讓學生體驗強強由勇敢變得膽怯的心理過程,也爲學生理解主題“只有鍛鍊才能健康成長“埋下了伏筆)

b)理解強強“焦急”的心情,認識一個終於職守的爺爺

四、探究,讀出味

這一過程是教學的難點,也是爺爺蘆笛的最後一次出現,這時候的強強又變地勇敢起來,再次引導學生第二次練習呼喊, “爺爺!爺爺!”,喊出狂風怒潮的夜晚強強重新變得勇敢、堅強的心聲。及時引導學生最後一次想象,爺爺的蘆笛是怎樣的呢,又給強強怎樣的感受呢?(這一環節把學生的情感推入高潮,學生已悄然走進了強強的心靈審處,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這時候抓住機會出示的難點句,引導學生談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學生定會有感而發,暢所欲言,同時促進了語言材料的內化,學生情感得到了昇華,)

教者在引用名言、歌詞,古詩句進一步揭示的中心,使蘊涵的道理深深紮根在學生幼小的心靈深處,伴隨他們風雨人生,讓他們走得更遠更遠

多麼可敬可親的爺爺,多麼難以忘懷的爺爺,想不想有這樣的一個爺爺呢,想不想再一次呼喚這樣的爺爺呢,最後引導學生再依次全體包含深情地呼喚爺爺

(最後一個環節“以聲傳情”,這是朗讀的最高境界。爺爺的蘆笛給了強強勇氣、力量,給了強強很多很多,最後引導學生聲聲呼喚,把學生的情感再次推向了高潮。可謂餘音嫋嫋,感人肺腑,震撼心靈,爺爺這一偉大的靈魂將在孩子的心靈深處刻下深深的烙印)

語文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的內容,對“地心引力”這一現象有大致的瞭解。從而對身邊的一些科學現象探求的慾望更強。

  【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想玩扔紙飛機嗎?你們在玩飛機的時候,最希望的是什麼?

好,下邊我找兩名同學,你們倆比一比,大家看他們誰的飛機飛得最高最遠?

啊!同學們看見了嗎?不管他們的飛機飛得多高,多遠,最後它們總是會掉下來落在地上,想知道這是爲什麼嗎?你們讀懂今天的課文,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愛玩飛機,因而以此爲切入點,讓生活走進語文學習,激發她們的求知慾。)

  二、閱讀、識字、感悟

1、自由讀課文,提出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課文中劃出生字和自然段。

(明確讀的要求,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同桌或小組自學生字。

3、檢查自學效果。

指名讀生字組詞,讀詞語。

4、說說這篇課文有多少個自然段?

5、你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段?

自由讀。指名讀。

6、老師也喜歡一段,也想讀一讀,行不行?老師讀完後說:“我讀的好不好?”誰能和老師比一比,找幾名學生讀第十自然段。這段是誰說的話?

(比賽是學生喜歡的方式,和老師比賽,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7、讀了地球爺爺說的話,你們知道了什麼?

同桌互說,指名說。

8、體驗“引力”:

以小組的形式做試驗,當吸鐵石靠近鐵時會產生什麼現象。每個同學都做一做,親自體驗一下,在組內說一說。

9、老師在同學們面前做一次試驗,邊做邊讓同學說。

(化抽象爲具體,努力讓學生親自感受,直觀形象地理解“地心引力”的概念。)

10、講解:地球爺爺的心臟就像磁鐵一樣,具有吸引力,而且它的吸引力要比磁鐵不知大多少倍,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這種引力就叫“地心引力”。

現在你們能明白爲什麼紙飛機不管飛多高,最後總是會掉在地上的道理嗎!桃子熟了掉在地上也是同理。板書“地心引力”。

11、指導分角色朗讀。

  三、拓展與鞏固

1、你們還能舉出哪些例子說明地球爺爺有“手”也就是“地心引力”。

2、大家想一想,如果地球爺爺沒有手了,我們的世界會怎樣呢?

  四、總結

關於我們的地球爺爺,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呢!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那就請同學們回去之後多讀一些課外書,會有很多的新發現,回來告訴老師好不好!

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將窮人這一課簡單的說一下。

  一、說教材:

《窮人》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三組第9課,作者是俄國被譽爲文壇泰斗的列夫.托爾斯泰。課文講述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本課思想內容有兩個重點:

1、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2、讚頌窮人富於同情心、熱心助人的美德。但是這一課與學生的生活距離比較遠,如何引導學生深刻地體會文章思想感情,與文本、與作者、與文中人物對話,併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促進對文本的認識呢?

在深入鑽研課本,瞭解單元的訓練目標後,我把着眼點放在讓學生獨立閱讀,從字裏行間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感受作品中蘊含的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並由課文的內容想開去,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從中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

我認爲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並深刻理解窮人夫婦善良、寧願可以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將這三者之間的對話落到實處?對於高年級閱讀教學,感悟品味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課中,我準備抓住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這條情感線索,採用啓發質疑、以讀促悟、層層深入的方法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內涵。

  三、說學法:

學生走進文本,親近文本,在直接、整體的觸摸語言中,有所感悟,並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時,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覆品味文本,體會作者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蘊含的內在情感,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引導學生從文本讀進去,想開去,用“心理視線”的方法讀書,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智力受到啓迪,並受到美的薰陶。以此實現學生與文本深層次的對話。我主要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

  四、說教程:

我準備分兩課時來完成本課的教學。現在着重說說第一課時,在這一課時裏,主要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自學字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學習,學生了解到文章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板書)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的事。抓住重點語句細讀深思、用心感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中心,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體會他們的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這樣,學生就能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探究課文,使教路、學路、文路和諧統一,同步進行,從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選擇責任,選擇實踐良知,這是最重要的東西。選擇愛,主動給別人愛,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樣結束課文,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爲下節課作了鋪墊,也能和學生在他們已有的思想認識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

當然,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也留下了許多遺憾。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提高。還請各位專家、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不勝感激!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自己去吧》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通過小猴、小鴨、小鷹學本領的經歷告訴孩子們從小要學會自立自強。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提倡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把讀書和思考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儘量讓學生在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目標:

1.鞏固“自.己.吧.要.吃.多.這.樣呢.字.去”;會寫“子.去.果”。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育學生從小要樹立自力.自強的思想,不依賴父母。

教學重點:

1. 會讀.寫“子.去.果”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從讀中領悟出小猴.小鴨和小鷹的媽媽爲什麼要讓孩子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

二、說學生

我們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前面已學過了拼音,這又是第二課時教學。他們基本上能流利地把課文讀出來。

三、說教法、學法。

(一)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我在設計教學策略時,以讀爲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指名讀、合作讀、分角色讀、選讀)體味課文語言,感受小鴨、小猴和小鷹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本領的決心和毅力。在讀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啓發學生提問題,回答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讀中品味,理解感悟,受到情感薰陶。

(二)創設情境,合作交流。

我在課文中設計了展示學生自我的平臺,通過“我會認”“我會讀”“我會說”“我會寫”“聯繫實際想一想”的情境創設,使孩子們入情入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展現的願望。並在學生感悟課文後配上動作讀課文。展示自己對課文的感悟。這些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培植了創新的幼芽!

(三)拓展延伸,培養想象。

在拓展活動中,我結合本文特點,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自由表達的空間。如小鴨子學會游泳後會說些什麼?這樣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感悟全文後,我又讓學生說說其他小動物它們都會什麼本領,是怎麼學會的。並模仿課文續編故事。最後,又讓學生聯繫實際講述自己最近學會的一件事。促進學生樹立自立自強的思想,美化學生的心靈。

四、說教學過程。

(一) 我會認--------複習鞏固生字.

1 學生拿出生字卡片,小組內互相認讀.

2.師生做識字遊戲.

(二.)我會讀----------朗讀課文,感悟道理.

1.學生讀課文,要求讀準音,讀通順.

2貼字卡

3.師生接龍讀課文.

4.小組讀.------要求讀出感情.

(三).我會說―――說話順練

1.同學們,在我們的周圍有許多小動物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生活的本領.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樣學到本領的嗎?

2.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

四.我會寫.-------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果子去

2.讓學生拼一拼,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給生字組詞.

3.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筆順,用手描一描.

4.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師指導書寫

五.聯繫實際,佈置作業.

1 說說你這節課學到了什麼?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學會了什麼本領?是怎樣學的?課後說給小夥伴聽聽.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信》冀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的教材,是一首以兒童的語言爲基礎詩歌,語言優美清新,符合兒童的心理,使其容易理解。詩歌中運用排比的形式,分別替不同的對象,小鳥、花朵、大海、雲等寫信,給兒童呈現的詩歌的美和簡單的形式,表達了詩人的內心感情,和對自然界和寫信的熱愛之情。最後一句,“讓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貼得緊緊,緊緊……”說明信是連接人與人心靈的紐帶。告訴這個世界以各種方式進行着種種接觸與交流。美好的情感交流,是人生中一筆和巨大的財富.同時,爲以後學生的寫作詩歌和學習詩歌打下基礎。本詩體現了濃濃的人文性,但同時也賦有工具性,這真是語文新課標的理念之一。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髮展規律,我從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制定目標如下:

1、會認“替”、“雛”、“奼”、“嫣”,會寫“筆”、“紙”、“昏”、“紫”、“航”、“貼”、“緊”這七個字,瞭解“奼紫嫣紅”、“風平浪靜”這兩個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激發學生的寫信熱情

3、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詩的結構,體會詩的內容,知道信是人真情實感的表露,是連接人與人心靈的紐帶。

三、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據上述教材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爲了同學們能夠更好的掌握詩中的生字詞、理解詩文中蘊涵的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我首先以讀爲主,讓同學們通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和初知詩文大意,一多種方式讀,譬如,齊讀、指名讀、分組讀、男女混合讀。通過讀中指導學生體會感悟詩文。

2、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索,研究性的學習。本文語言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上,我將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一邊讀句子,一邊想象畫面。體會文中表達的意境和情感,同時培養他們創新及想象能力。

四、教學重點

體會詩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五、教學難點

使學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實感的表露,是連接人與人心靈的紐帶

五、說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 以杜甫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簡要說明信的重要性師:剛纔同學們背誦了好幾首唐代詩人的詩。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老師也特別喜歡他的詩,記得他的《春望》一詩中有這樣的詩句:

[出示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由讀,抽生讀,理解句子意思)師:這首詩寫出了在戰亂中,詩人對遠方的家人的思念與牽掛,此時一封報平安的家信可以帶給他多少安慰啊!因此[課件出示]信是心與心的交流,信是情與情的碰撞,信使你我手拉手,心貼心……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課《信》。

[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誰能說說我們平時寫信要用到些什麼嗎?

(二)初讀課文

1、 師:有一位小朋友剛學會寫信,心情特別激動……大家看:

[課件出示]我學會了寫信,

用筆和紙,用手和心。

我多麼想寫啊,寫許多許多的信——給自己,我也要寫一封封信,讓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貼得緊緊、緊緊……

2、 師:自由讀這兩段話,思考他寫信所需的和我們有什麼不同嗎?

3、 寫信爲什麼要用心?它又爲什麼能讓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貼得緊緊的呢?讓我們帶着問題一起學習課文。

(三)精讀課文[課件出示]

1、聽課文錄音,並思考我寫了幾封信?分別是寫給誰的?

2、 生仿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並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封信來讀一讀。

3、 檢查自讀情況。

4、學習第二節 a、齊讀第二節,自學生字“雛”和“巢”(從音形義三方面來學習)。

雛:誰會讀這個字?(注意翹舌音)開小火車讀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雛”這個字?

我們以前學過的好多字中也含有這個部分。想一想有哪些字呢?

“雛”什麼意思嗎?[課件出示]師:瞧,它們是那麼稚嫩,羽毛還沒有長豐滿,嘴角還是嫩黃的,走路也搖搖晃晃的。

(幼小)雛鳥、雛 巢:學生交流。(翹舌音、上下結構)哪裏見到過這個生字?

[課件出示]師:這些不同形狀的鳥巢,就是給小鳥遮風擋雨的窩,更是小鳥溫馨的家。

生字寶寶回到課文中,男生讀第一句,女生讀第二、三句。

b、理解內容。讀後回答:

(1) 我替誰給誰寫信?信上說了些什麼?爲什麼要寫這封信?

(2) 出示句式:我要替雛鳥給鳥媽媽寫信,是因爲————,讓她快回巢。

(3) 師:在天色將暗的時候,小鳥在巢中焦急地等着媽媽回家。假設你是雛鳥會對媽媽說什麼?

(4) 交流後個人競賽讀。(注意讀出急切的語氣)

C、是啊,它們是親親愛愛的一家人,彼此關心,互相依戀,小鳥的心和媽媽的心貼得緊緊的。師生一起感情朗讀。

5、學習第三小節

(1)女生讀第三小節。

(2)出示畫面,學習奼紫嫣紅的意思。(老師指出詞語後的1和註釋條的1相對應)

(3)花朵爲什麼要蜜蜂快來採蜜?

交流小結:它們是甜甜蜜蜜的好夥伴,團結一心釀出甜甜的花蜜,造福我們人類。花朵和蜜蜂的心也貼得緊緊的。

抽生感情朗讀第三小節。

6、 習第四小節。

(1) 男生讀第四小節。

(2) 大海爲什麼要請小船快去航海呢?

(3) 出示句式練習。

(4) 出示畫面,理解風平浪靜的意思。

(5) 出示詞語練習。

交流小結:它們是平安和諧的一家親。此時,慈祥的大海敞開寬廣的胸懷,讓小船在自己的懷抱裏自由馳騁。大海的心和小船的心更是貼得緊緊的。

小組競賽讀第四小節。

7、 習第五小節

(1) 分三小組讀這三節課文

(2) 齊讀第五小節,讀後體會2、3、4小節和第5小節的句式有什麼變化?

(3) 出示嘗試園,師:聰明的你能否把這兩封信修改成和前面三小節一樣的形式呢?

(四)拓展

老師讀第六小節。

我們給別人寫信,真誠地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感情和看法,力所能及地給與別人幫助。從而使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貼貼得緊緊的。

2、師生合作朗讀請大家帶着自己的理解,帶着自己最真誠的心,老師和你們一齊

3、 過渡:這位小朋友用自己真誠的心寫了許多許多的信,此時的你是否也有許多心裏話要和自己的親人、同學、朋友、需要幫助的小夥伴、處於戰爭中的苦難的人們說呢?請大家把自己的心裏話寫在紙上。(提出要求:形式不拘,可選兩句或三句,內容簡短。)

4、 創意讀課文:加學生創作詩朗讀

(五)總結全文

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需要用一顆真誠的心,而信架起了心與心之間的橋樑。當你感到快樂,請你告訴你的親朋,讓他們共同分享;當你感到憂愁,請你告訴你的好友,讓他們爲你分擔。這樣,我們自己的心就會和別人的心貼得更緊、更緊……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雨後的森林》是一年級實驗班教材第4課,在語文課本的60.61頁,雨後的森林是一幅色彩豔麗的圖畫,雨後的森林是一首清涼精美的兒歌。

二.說教學目標:

我制定了4個教學目標:

①會認本課生字

②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③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

④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從而樹立環保意識。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重難點是:

①瞭解雨後森林的樣子

②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四.說教法: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雨後的森林說課稿:因爲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難集中,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多種遊戲形式,寓教於樂;因爲低年級的學生應多訓練他們的朗讀能力,低年級的課堂應是一個書聲琅琅的課堂,因此,在講解課文是,我採取了講爲輔,讀爲主的形式。

五.說教學過程:

爲了達到本課的教學要求,我是這樣實施我的教學的:

首先,激發興趣,引入新課:親愛的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到樂園一樣的學校中游覽了一番,這節課老師帶大家到美麗的大自然去採摘知識的果實吧!只有認識這些漢字寶寶,我們才能到達,然後出示蘋果形狀的的字卡,採取了開火車讀,指名讀,男女生互讀的形式複習鞏固上節課的生字,採得了知識的果實,我們就去大森林吧!

接着,我範讀了課文,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瞭解內容,標畫生字,在這一環節中,我把書上要求會認的字寫在花朵形狀的卡紙上,它們的拼音寫在綠草形狀的卡紙上,不僅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也給黑板上整體圖案增添了幾分色彩。

然後,理解課文,課文的前兩句我指導學生體會雨後的心情如何,從而引導他們用愉快輕鬆的語氣來朗讀這兩句,緊接着組織討論:①想想雨後的森林有什麼?②作者是指名介紹它們的?在講解這個環節中,以貼圖畫的形式展示這四句話,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並加以有趣生動的動作,幫助學生記憶課文;接下來,拓展思考:雨後的森林裏或草地上還有什麼?要相信孩子,因爲孩子的眼睛折射出的畫面,比詩更豐富,更美麗更多彩;最後,理解課文最後兩句話,重點強調要讀出自豪與讚美的語氣。

在講解課文結束後,讓學生試背課文,男女生比賽背。

語文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童年的發現》是新教材第十冊中的一篇課文,是前蘇聯的一位天文學家費奧多羅夫寫的一篇兒童文學作品,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項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後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繫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爲什麼會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做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現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現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

課文的難點是對學生來說幾個較難理解的句子。

一句是:“老師誤解了我的笑聲,以爲我的笑不懷好意。”本來,當老師講到“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時,“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居然跟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這裏絲毫沒有惡意。那麼,爲什麼老師會以爲“我”不懷好意呢?從課文中看,這位老師是一位“年輕的女教師”,講的又是“人的發育和進化”,很容易讓人產生聯想,可能這位老師對這類問題非常敏感,所以講課時是“一本正經板着面孔”。“一本正經板着面孔”,顯然是要用這種表情控制學生不許胡思亂想,事實上也達到了這個目的,“教室裏安靜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聲”。可就在這時,“我”笑出了聲音,所以老師認爲我“不懷好意”。

另一個句子是:“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一語雙關。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世界上的大科學家尚且如此,我爲我的發現被轟出教室又算得了什麼呢?這句話也是作者對童年發現一事的評說與紀念。

  二、學情分析

這是五年級最後一個單元的課文,通過近五年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了較強的識字能力,在詞語的理解上,學生也已掌握了不少方法。因此在課前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完成字詞的學習任務,而課堂上進行預習反饋時,對於個別字可以適時加以指點,而一些重點詞語還需要結合課文理解。

多數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概括、理解、表達、感悟的能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已經能夠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清晰、明確、完整、有條理地表達自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任務精神等,而一些語文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在概括、歸納、表達上都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師注意到這種差異性。

在理解重點句的含義方面,學生可能還有一定的困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思維深度不夠、言語概括能力不強的特點,藉助各種語言訓練予以強化。使得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實現語言的內化,情感的共鳴。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能自學生字新詞,重點理解並積累“迷戀、隨心所欲、運轉自如、絞盡腦汁、一本正經、不懷好意”等詞語。能用比較的方法,體會“幾乎”、“似乎”在句子中的作用,並能運用。

在閱讀中能自主識字,能讀準“澄澈”的“澄”的字音,能在語境中理解“隨心所欲”、“絞盡腦汁”等詞語的意思。五年級的教材不提供統一的生字表,但並不意味着不再需要生字教學,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針對性地指導。

讓學生讀讀原句,再去掉“幾乎”或“似乎”,想象句子意思有哪些變化。從而理解“幾乎”是指將近於,是一種將到而未到的狀態,說明夢見自己在飛的情況極多,將近每天都有,但也有例外的情況,如果不用“幾乎”,就變成每天都是這樣,沒有例外了。可讓學生用上“幾乎”來複述“我”所提出的疑問。“似乎”是指彷彿,也含有接近而尚未達到的意思,說明好像想去哪裏,就能飛到哪個地方,但並不是真的就能飛到哪個地方。如果不用“似乎”,就變成真的能飛到那個地方了。

目標二:學習抓住文章主線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作者的探索精神。

語文說課稿 篇10

《烏鴉喝水》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爲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下面是其說課稿,歡迎參考: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爲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文中插圖形象鮮豔,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對第一學段閱讀的要求,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我設計了目標: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培養自主閱讀的願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2、是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閱讀目標要求孩子能讀一些童話,感興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目標3: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會想辦法,樂於與同學交流。

 三、說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的孩子剛進入小學,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將“識字、寫字,朗讀理解課文”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本文賦以烏鴉人的思維,因此在一、二自然段中,抓住“到處”一詞來理解烏鴉非常口渴,找到水不容易,卻喝不到水的焦急。三、四自然段抓住烏鴉想辦法來解決問題,體會喝到了水的喜悅。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理解課文,明白遇到問題要自己動腦筋辦法來解決,也就成爲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學生

一年級的孩子,識字、朗讀能力都較弱,落實識字、寫字,才能爲閱讀打下基礎,孩子已初步具備了拼拼音識字的能力,但識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師在引導孩子識記時,要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閱讀後孩子對課文已經有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引導他們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學齡初期,兒童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較弱,而且活潑,好動,富於想象,喜歡嘗試的心理特徵,依據教材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 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2、體驗法:通過對烏鴉的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

3、以讀代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驗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 。

4、探究法:引導學生去比較和發現,積極探討嘗試想出另外的解決辦法,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六、說教學流程

1、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在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

(1)《烏鴉喝水》開課時,我採用了謎語激趣導入:“身空黑袍子,長個醜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也更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

(2)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着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3)然後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想辦法記住“烏”字。思考: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烏鴉的嗎?

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烏鴉就在我們的當中,又通過剛纔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2、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1)由於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篇幅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因此學生已有了許多對不認識的字,讀不通課文的解決辦法,所以在自學要求時,只要教師稍作點撥就可以了,而在識字、認字方面學生也

已懂得這個字象什麼或加一加、減一減,合一合等許多方法來解決生字。

首先自學要求:

①藉助拼音讀通課文

②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③尋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饋中分三步走

①生字學習中我採用認——帶——考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再認生字;帶:你是用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爲大家共享的方法;考:老師設計活動讓學生準備字謎,如:烏鴉的”烏”和”鳥”字的區別,邊做以遊戲讓學生尋找到手裏的生字卡片舉起來,“烏”和“鳥”是形近字,難記,也可讓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烏少一點,鳥多一點。

②讀課文時,抽三個小朋友分段朗讀,並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麼。

③學生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3)寫字教學是本課的重點,寫字是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指導書寫“麼、什、升、只“四個字,要先讓學生觀察說說你想怎麼記?再引導觀察要把字寫得漂亮哪些筆畫很關鍵?特別指出“升”字橫要長,撇要平,,“只”字左點不同於右點,同時注重寫字的姿勢。

3、解疑 讀文 感悟

(1)解答疑惑,繼續質疑。通過剛纔的自學,你已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交流。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遇到的困難。再問:那麼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或者你又新產生了哪些問題呢?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新和進取的精神,對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2)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烏鴉是怎麼找水喝的?這一環節中可抓住“到處”這一關鍵詞統領本段。

(出示課件:烏鴉找水的動畫)先可讓學生欣賞,再做做動作,烏鴉飛到哪裏?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樣東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體會心情,剛開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樣?集體、個別地讀這兩個句子體會,特別指導好“到處”一詞的朗讀。

(3)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麼困難呢?(接着出示課件:喝不到水)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這個句子劃出來,對照文字旁邊鮮豔、生動的插圖來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課件出示:怎麼辦?)

面對這些困難,這時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爲重要了。

可採用激將法:算了,算了,喝不着,還是走吧!

這時激起了學生許多智慧與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烏鴉已經很渴了。”“烏鴉到處都找遍了,才發現的。”“你瞧圖上的烏鴉多累啊!”“小烏鴉還要去照顧媽媽呢!”這時孩子和文中烏鴉一樣處於兩難的境地,再讓孩子反覆朗讀:怎麼辦呢?這裏的感情激發,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師隨便什麼講解都顯得多餘了。

孩子們通過矛盾的鬥爭,也很自然的想到幫助烏鴉,用麥管吸,加石子,請大象幫忙等十分多的辦法也就產生了。這一環節既激發了學生熱心關愛,幫助別人,又發展了思維,訓練了表達。也爲體會烏鴉的善於觀察與聰明作了鋪墊。

(4)孩子們幫烏鴉想了這麼多的辦法,那聰明的烏鴉是怎麼做的呢?課件出示,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銜起來,放進瓶子裏,水升高了,烏鴉喝到水的動畫。孩子一下子就興奮起來了,爲烏鴉感到高興,相機出示字幕,讓學生讀一讀,體會烏鴉的聰明,爲它高興。

4、指導朗讀,深化探究。

由於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還可個別、集體加上動作、表情,等多種形式朗讀,體會烏鴉的聰明,善於觀察,會想辦法,引導孩子也來想想另外的辦法,讓烏鴉能喝到水,再和同學交流。這一環節的設計即迴應的學生開始爲烏鴉想的辦法,同是地讓孩子主動去探究,去思考什麼樣的辦法是有用的,可行的,必須要善於觀察,思考。

七、板書說明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啓發性。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設計時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能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孩子感受到遇到問題要善於觀察,動腦筋想辦法,才能解決。

烏鴉喝水

到處找水 喝不着水

(着急)

喝到水

八、說教學效果

通過教學,學生已經掌握了本課所要認識的生字和要寫的生字,並能正確,流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看圖觀察,課件展示,以及自己的探究,表演,交流,感受到了烏鴉的聰明,善於觀察和思考,明白了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想辦法,同時也感受到了自己解決問題的快樂。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進而喜歡閱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