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阿基米德原理的說課稿大綱

本文已影響 1.44W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阿基米德原理的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阿基米德原理的說課稿

  阿基米德原理的說課稿1

一、對本節教材的理解

這節課是"浮力"這一章的核心內容,又是初中物理的重點內容。

阿基米德原理是通過實驗來研究浮力規律,所以這節課又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各種能力的好素材。所以,確定這節課的目標如下: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猜想、設計、實驗、分析,體驗探究過程,滲透物理學的研究方法"猜想——設計——驗證——結論".

3、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選擇的教法

1、將被動觀察改爲主動探究,將演示實驗改爲學生探索實驗。

2、探究模式採用與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設計——驗證——分析歸納——評估。

三、學法的指導

在課堂上着力開發學生的三個空間

1、學生的活動空間。將演示實驗改爲學生的分組試驗,全體學生參與,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探究過程,得到發展。

2、學生的思維空間。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自己體驗、感知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思維碰撞,培養思維能力。

3、學生的表現空間。通過把自己的想法、結果展示給大家,學習交流與合作,體驗成功的愉悅。

四、教學設計

1 、引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畫面,一塊小石頭浸在水中,如何測浮力?

從而複習彈簧秤法測浮力。接着出現畫面,一塊大石頭浸在水中,怎樣測浮力?由於學生知識有限,激起認知衝突,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提出問題,進入課題。

2、猜想

利用課件演示石塊浸入水中的過程,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水上升,同時彈簧秤示數減小,提出問題,哪些因素影響浮力?培養學生直覺猜想能力。

3、設計

這個實驗難度較大,涉及的器材多,步驟繁瑣,學生思維負擔重。所以,這個環節是這節課的重中之重。根據猜想的內容,主要引導學生討論下列幾個問題:

(1)、浮力大小如何測?

(2)、爲什麼要收集溢出的水?怎樣使收集的水恰爲排開的水?從而明確溢水杯的作用。

(3)、沒有溢水杯怎麼辦?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鍛鍊學生用身邊物品做實驗。

(4)、用什麼樣的容器接水?如何測水重?是否可以用塑料袋代替小桶?從而降低實驗難度,減輕思維負擔。

通過討論,要達到的目的有三點,第一,設計、討論實驗的可行性,發展思維水平,培養創新能力。第二、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第三、學習擬定簡單的實驗方案。

4、實驗、評估

幫助學生進行實驗,收集數據,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從而得出結論。使學生學習交流、合作。提高人文素質。

5、深化理解

有兩項內容,一是糾正前科學概念,例如:物體浸入水中越深,浮力是否越大?二是深化認識,漂在液麪上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嗎?體現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從而實現認識的第二次飛躍。這兩項內容都可以通過實驗解決。

6、總結

主要是總結知識、能力、態度,尤其是使物理方法顯性化。

本節課的設計主旨,面向全體學生,突出科學探究過程,讓學生體驗阿基米德原理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重視學習過程、物理方法的學習和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及全體學生的發展,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科學精神。

  阿基米德原理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這一節課是第九章的核心內容,又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重點內容。

2、教學目標的確定。

阿基米德原理是通過實驗來研究浮力規律,所以這節課又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各種能力的好素材。所以,確定這節課的目標如下: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會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經歷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過程,進一步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

(3)通過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動,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通過運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意識到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過程。

難點:正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

二、說教法

這一節課以啓發性教學、討論法、交流學習法、實驗法,歸納法爲主,並使用多媒體等工具輔助教學。爲保證學生的實驗能夠合理、有序地進行,引導學生通過 下列問題來明確實驗步驟:

①實驗的目的是什麼?

②浮力大小怎樣測量?

③怎樣收集的水恰爲排開的水?如何測排開的水的重力?

④怎樣安排實驗順序最爲合理,爲什麼?

三、說學法

作爲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實驗基本技能,例如:怎樣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大小。同時,他們上一節課已經學習了《認識浮力》,掌握了怎樣測量浮力的大小。在學生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和理論知識的前提下,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進行實驗探究並得出實驗結論是可行的,這樣既可以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能動作用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學生也能接受和完成任務。

四、說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

通過學生實驗,讓學生體驗物體在液體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同時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尋求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關係。同時也體現了從生活到物理的理念。

2、探究浮力的大小

(1)猜想

通過實驗並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提出猜想。

(2)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這個實驗難度較大,涉及的器材多,步驟繁瑣,爲保證學生的實驗能夠合理、有序地進行,引導學生通過 下列問題來明確實驗步驟:

①實驗的目的是什麼?

②浮力大小怎樣測量?

③怎樣收集的水恰爲排開的水?如何測排開的水的重力?

④怎樣安排實驗順序最爲合理,爲什麼?

通過討論,要達到的目的有三點,第一,設計、討論實驗的可行性,發展思維水平,培養創新能力。第二、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第三、學習擬定簡單的實驗方案。

(3)分析與論證。

實驗完畢後,各小組對自己得到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教師提問: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有怎樣的關係呢?進而引導學生得出實驗結論:浸在液體裏的 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被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4)正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

通過實物演示讓學生形象直觀地認識“物體浸在液體中的兩種情況”。

全部浸入(浸沒):V排=V物

部分浸入:V排=V浸<V物

3、練習

通過設計習題讓學生加深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運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體現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4、課堂小結

讓學生通過思考自己對節課進行小結,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5、佈置作業

通過佈置作業,讓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鞏固新學的知識。

五、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設計主旨,面向全體學生,突出科學探究過程,讓學生經歷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過程,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通過運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意識到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本節課的亮點有: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這一節課的開始,以學生實驗的方式讓學生體驗物體在液體中受到浮力的作用,並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然後以學生分組實驗的方式,讓學自己動手去完成“探究浮力的大小”這個實驗,並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進而得出實驗結論。這樣不僅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在物理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更有利於提高物理課堂的學習效率

二、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縱觀整節課是突出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探究過程。對於正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的這一難點,採用了教師拿實物演示的方法來突破,使學生形象直觀地認識到物體浸在液體中的兩種情況。

三、教學環節齊全、教學思路清晰、環節過渡自然。

四、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一、在課堂上沒有和學生打成一片,使得課堂氛圍不夠活躍。

二、在授課過程中語言沒有幽默感,語調千篇一律。

三、上課時間把握的不夠合理。

四、板書設計的不夠合理。

  阿基米德原理的說課稿3

一、首先說教材與學生

1.先說教材

本節是2012年教材改版後從“浮力”中分出的一節新課,它在本章乃至整個初中物理中都處於重要地位,它是第十章《浮力》的核心內容,在本章中啓有承上啓下的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要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並能夠學以致用,解釋生活中相關現象,更重要的是經歷探究過程,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最後,根據新課標要求,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提高科學探究能力、滲透STS教育等也是本節課的重要目標。

2.再說學生

知識、技能方面: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密度、壓強、浮力等基本知識,同時也具備了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積累了相應的生活經驗和親身體驗,這些,都爲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知識上和技能上的充分準備。

心理方面:八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對新學物理課程充滿好奇,對許多科學問題也總是有很濃的興趣。但是,他們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層次較低,認知結構和知識體系尚待建立。

二、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以及學生的分析,同時,根據新課標教學理念,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擬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學會利用阿基米德原理進行簡單計算。

(2)進一步熟悉和使用彈簧測力計。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形成科學探究意識, 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2)學會一種計算浮力大小的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進一步增強對物理學的親近感,養成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2)體會到物理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感受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在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後,接下來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學生以及教學目標的分析我擬定了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並學會利用該原理進行相關計算。

難點:探究實驗的設計與過程。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過程中,爲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學生實際以及現有條件,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擬定了對應的'教法與學法。

1.教法分析

在教法方面,我考慮儘量從身邊常見的生活實例入手,突出“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標理念,以拉近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實用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將採取:講授、情境教學、實驗探究等教學方法。

2.學法分析

在學法上,有了教師創設的物理情境,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地發現並解決問題,從而實現主動獲取知識的目標。同時,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勤于思考、團結協作,以提升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本節課學習中,我引導學生運用體驗法、探究法、發現法等學習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中學教學的中心任務。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堂,我擬定的教學過程包括以下4個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來看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輕鬆地導入新課,首先我播放一段視頻“阿基米德鑑別王冠的故事”同時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你知道阿基米德是怎樣鑑別王冠的嗎?他鑑別王冠的過程又給了他哪些靈感和啓示呢?

此時我並不急於揭曉謎底,而是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浮力的概念及其測量等相關知識,接着我將利用多媒體展示兩張圖片,再次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熱氣球和的浮力也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嗎?學生帶着好奇,帶着疑問,很自然的進入了新課教學。

從生動的故事和實際需要入手,引出研究課題,不僅能培養學生從身邊學習物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而且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2.探究實驗,發現規律

接下來進入第二個環節:探究實驗,發現規律

此環節,我先引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體驗性小實驗:用手向下按漂浮在水面上的易拉罐,體驗浮力大小的變化,並引導學生觀察與排開液體多少的關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會真切的感受到飲料罐被按下的越深,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同時可觀察到排出的水也越多。從而啓發他們得出以下結論: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多少有關。由於浮力與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同屬一類物理量,從而學生可能會認識到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重力有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問題: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有什麼樣的定量關係呢?對此,教師也應做好引導。

這樣,從實驗現象和親身體驗引出要研究的問題,不僅能培養學生從身邊學習物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

接下來,我將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有什麼樣的定量關係。

之後我將對學生進行分組,計劃安排兩人爲一小組並明確實驗分工。

下面,向學生詳細介紹本次實驗所需要的實驗器材。

然後,指導學生選擇合理的實驗方法,並設計出較詳細的實驗步驟。緊接着進入實驗操作環節,可引導學生按照以下步驟進行:首先使用彈簧測力計依次測出小桶和金屬塊的重力,然後再將金屬塊滲沒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讀出此時測力計的示數,同時用小桶收集金屬塊排開的水,最後測出小桶和金屬塊排開的水的總重力。在測量過程中,老師做好觀察,並及時給予指導,同時提醒同學要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進行實驗操作,並引導學生把實驗數據準確、規範地填入如下記錄表格。隨後,學生通過分析數據,很容易得出以下結論:浸在水中的金屬塊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此時,我將重點說明,大量實驗表明,本結論可推廣到各種液體,進而,很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核心內容——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所受到的重力。在此,我將詳細地向學生闡述該原理的內容及公式。

爲了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公式,我又引導學生結合已學知識,自己推導出另外一個比較實用的計算公式,使學生意識到數學變換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提醒學生:阿基米德原理不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氣體。

最後,我結合教材例題,不僅引導學生分析解題思路和解決辦法,同時將親自示範並強調解題規範,從而使學生進一步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至此,新課教學基本結束,然後進入第三個環節:聯繫實際,學以致用。

本環節,我將向同學們介紹歷史上偉大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並講述阿基米德鑑別王冠的過程及結果,並分析了它對發現阿基米德原理的啓示。設置這個環節,不僅讓學生對物理學史有一定的瞭解,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並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

在學生基本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之後,應該不難找出新課導入時熱氣球與潛水艇所受浮力問題的解決辦法。

然後小試牛刀,活學活用,讓學生利用新學知識,應該不難解釋雞蛋在自來水中下沉和在食鹽水中上浮的現象。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爲了讓學生能把所學知識與技能和現實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最後我播放一段視頻”死海不死“,學生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很容易進行科學揭祕。

以上安排,使學生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良好遷移,學生會認識到物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並體會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4、鞏固提升

下面進入最後一個環節:小結作業、鞏固提升

完成新課程的學習,及時進行課後小結有助於學生理清學習思路,形成知識體系。因此,我首先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暢談本節課的疑惑和收穫。然後,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與概括,讓學生在腦海中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數。

最後是佈置作業,爲了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我分別設置一道課後製作和課後討論的作業,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一個簡單明瞭的板書,更能突出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也便於學生課下學習與鞏固。

最後是我的教學設計體會:

本節是一堂帶有實驗探究性質的物理規律課,爲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設計中我遵循此類教學的基本規律,全面考慮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把情境教學、探究性實驗教學和發現學習的方法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發現物理規律的過程中來,從而在交流討論和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