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必備】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3篇

本文已影響 3.26W人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3篇

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20課。本單元主要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山市》是一篇文言文,它所涉及的自然現象與“海市蜃樓”相似,可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適當的探究。課文用精練生動的語言描述山市的生成、發展、高潮及至消失的過程,極富想象力。本文是自讀課文,學生學習文言文又尚在初始階段(這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接觸到的第三篇文言文),所以對文言字詞、語法的要求可以儘量放低,甚至基本不作要求。

2.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貫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教育,結合本單元的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爲:

知識目標: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能力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

豐富想象,鍛鍊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山市”神奇、壯麗的幻景。

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

重點:發揮想象,體會“山市”這一自然現象的神奇,並再現“山市”。

難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頭表達能力。

3.學情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於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積累詞語與培養想象力結合起來,請學生用畫筆或語言描繪出山市奇幻的景象。還要運用電腦多媒體手段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雖已初步接觸了文言文,對怎樣學習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體印象,但還是有畏難心理。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要求用一課時來完成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抓好預習。要求學生在課外利用工具書、課文下的註解疏通文意,能夠找出難詞難句,並對課文有初步的印象。

⑴預習要求:①讀準字音,把握節奏,注意語速和語調。

②藉助工具書和書中註釋疏通文意,準備複述課文。

⑵預習步驟:①初讀:識記生字詞,分清停頓,標出難詞難句。

②再讀:逐詞逐句疏通文意,補出省略的翻譯。

二、教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情境設置法。

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首先是動畫片《阿拉丁神燈》片斷,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其次整節課都在具有神祕氣息的中國古典民樂的氛圍中。課件的背景是與文言文意境相似的中國古典山水畫,字體採用楷書、隸書、行書等書法字體。整體界面古色古香,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從而幫助學生感受文言文中的物象,通過聯想與想象,在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課文的意境中。

2.誦讀法

教法千變,朗讀爲本。對文言文的教學來說,誦讀尤爲重要。要克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就要從朗讀入手,讓學生把握文言文的節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3.質疑法

課前作好預習,課上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

4.討論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將簡單的分組討論引向有組織、有分工、有合作的更高層次的討論形式。

5.畫圖法

《山市》中的景色瞬息萬變、虛無縹緲,比較適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我從三個層面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①以創造性複述來培養學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象力。②以給景物畫插圖的形式來培養學生將語言轉化爲圖景的空間想象力。③最後又給插圖配上文字,將再造想象力與空間想象力相結合。

三、學法

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始終貫徹了新課標的精神,即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

1.圈點勾畫法

此法主要用在預習以及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預習中,圈出生字詞,劃出疑難句,注出自讀心得。在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要通

過快速默讀,標出“山市”的初生、發展、高潮與消失四個階段。

2.文言文閱讀法

在預習中使用“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啓迪”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誦讀法

把握文言文的節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4.討論法

充分討論,互相啓迪,有合作、有分工,感受團隊的力量。

5.畫圖法

充分發揮想象力,用圖畫再現“山市”,描繪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以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

先播放動畫片《阿拉丁神燈》的片段:主人公阿拉丁爲了向公主求婚,命令燈神一夜之間在沙漠上建起了無數宮殿。然後,請同學們說說動畫片中最神奇的是什麼?並適時引導:現實生活中有可能在瞬息間出現一座城市嗎?讓我們走進《山市》,去領會“山市”的神奇吧!

[說明]:設計此環節是爲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爲後面的活動作好情感準備。

2.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理解課文大意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因此,要在檢查預習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具體做法是:①學生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可以是朗讀、詞義句義、課文理解等各方面的。由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②齊讀課文,解釋課後練習中的詞語,反饋預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或肯定或指正。③分別請兩位同學複述課文,並請其他同學點評優劣。評價的重點放在文言文的複述是否僅僅是機械的翻譯,倡導創造性複述,爲下一環節的再現“山市”作鋪墊。

3.合作探究,培養想象力

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要求學生研讀相關段落,通過小組討論,分工合作,描繪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步驟:

①快速默讀課文,檢索主要信息,並圍繞它展開討論:可以將“山市”的變化畫成幾副圖,挑選一副圖思考:該圖中有哪些內容?(文中之景學生可以說得很好,主要引導學生想象言外之象)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多媒體出示板書,並進一步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有的小組提出在孤塔、城郭、危樓的周圍還應該有山、有樹、有小橋流水……把文中沒有提到,現實中有的事物畫進去。那麼請問文中的孤塔、危樓都“直接霄汗”,我們在有限的畫紙上怎樣表現無限的“山市”呢?

②按小組活動再現“山市”的奇幻場景,由小組長組織分工,擅長畫的畫,擅長作文的同學就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該場景,可以是描寫性的文字,也可以是詩歌等形式。

③請各小組派代表展示作品,並談談創作的設想及過程。

4.拓展延伸

這麼奇妙的“山市”要是能經常看見多好啊!那麼它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通過這一問題自然的將思考從課內到課外,從文本遷移到自然科學,激發學生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究的慾望。

5.總結評價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雖然我們無緣目睹海市蜃樓,但同學們能充分發揮想象,用手中的筆再現“山市”,真是棒極了!!最後讓我們迴歸文本,在朗讀中體會“山市”的神奇、壯麗吧!

[說明]:此環節對學生活動給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勵,並回歸文本,從整體感知到局部的活動,最終又回到對整體的把握上,體會文言文的音樂美、語言美,想象大自然的神奇。

6.作業

請同學們回家把“山市”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說明]:通過講故事使“山市”的成因及其變化過程更清晰的呈現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培養想象力,鍛鍊口頭表達能力。

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 篇2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作文,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

2、課文解讀: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去閱讀文本、觀察生活的極好範例。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緻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作用。文章開頭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寫出了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特點;接着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最後寫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點。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緻,不是採取直抒胸臆,而是通過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如這樣一句話,“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作者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3、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能力目標:

a、 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 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的方法,通過讀品體會作者對濟南的讚美之情。側重賞析第3段和第5段,讓學生在反覆的讀的過程中,領會要旨。

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我準備用讀寫說的綜合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出美的句子中,說出獨特的感受,進一步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體現的情感。最後,用寫來昇華。

二、說教法

1、尊重學生個性,實行個性化教學。

在研究新課標時,我體會到“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於是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現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啓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2、讀、寫、說相結合教學,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爲了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結合課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課時,注重了構築讀的平臺,創設說的動機,讓學生通過摹寫,做到學以致用,加強了與文本的對話。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讀說寫都到位,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這就堅定了我課改的決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於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應堅定的引入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最終領會文章所蘊涵的豐富情感。

三、說學法

因爲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質疑爲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發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進行拓展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第二課時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說課教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五、說教程

(一)、課前準備:主要分爲學生準備和教師準備。

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的多種渠道,蒐集有關作者的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還可閱讀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濟南的秋天》,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有意識的指導學生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所帶來的困難。

在課前,我精心準備了電教平臺、錄音等輔助手段來豐富教學,擴大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二)、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歸納總結——反饋練習”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一提起北國的冬天,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衆不同:它的氣候溫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到濟南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2、講授新課:

(1) 初讀課文,採用默讀法,限定時間,要求學生不回讀,全神貫注的讀,並且讓學生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爲什麼說濟南是個“寶地”?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通過讀去整體感知文本,初步瞭解文章內容。解題思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發現,找出能夠支撐作者說法的地方,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2)精讀關鍵段落(3-5段)

老師可適時發問:你最喜歡那一句,爲什麼?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語句,體會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節。

解題思路:讓學生先讀再說,甚至用多種形式去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句的妙處。

(3)使用探究法,老師展示四幅圖片,讓學生再讀課文,並評價老師所展示的圖片,哪些地方與課文內容相對應,哪些不相符。

設題目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讓學生更爲主動的去探究知識。

這種方式將一改以往的老師把學生的思維給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討論中來,以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

(4)以寫促情

要求:請仿照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結合前幾天本地的一場大雪,寫一寫我們孝感的冬天。

設題目的`:學習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抒發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感情。

寫完後讓學生交流,老師予以鼓勵,達到本課高潮。

3、歸納小結

讓學生說這節課學到了什麼?(老師對學生的每一點見解都予以肯定)

4、反饋練習

讓學生討論:標題可否換爲“冬天的濟南”?

設題目的:讓學生領悟散文的特點、結構及抒發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課時。

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市實驗初級中學的語文教師,。下面我將對《羚羊木雕》這節課進行解說。我主要從以下的七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分別是教材、學習對象、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策略、教學準備和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文章採用散文、詩歌、小故事等多種寫作形式,描繪了母女情、同學情、母子情、兄弟情等,從而謳歌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親情。本單元要求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把握要點,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感受字裏行間洋溢的親情。同時掌握朗讀和圈點勾畫的讀書技巧。本課《羚羊木雕》較之前一課《風箏》顯得比較淺顯,本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便於學生理解,文章大量的人物對話,更適合於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但圍繞羚羊木雕母女情和同學情發生的矛盾,是非曲直,也需要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感受文章豐富的情感。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並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

二、學習對象的分析

1、學生由小學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兒童向青少年過渡時期,她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正是有待形成時期。本篇文章價值觀念傾向明顯,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

2、學生在閱讀中還是爲讀而讀,缺乏閱讀的技巧,對閱讀中的感受還是被動的接受。爲此在教學中,應注重閱讀技巧的培養,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感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揣摩文章的語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朗讀和圈點勾畫等讀書方法。

2、能力目標

(1)在整體閱讀文章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傾向。

(2)在整體把握要點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情感目標

通過感悟文章聯繫生活,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在整體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把握要點,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傾向。

2、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聯繫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教學策略

1、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說讀課文→品讀課文→探究課文→課後作業

(一)導入新課

關於同齡人對長大的一段話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說一個人的歷史要用筆來寫的話,那麼現在應該是我們從父母手裏接過筆自己寫的時候了。

在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會聽話的小朋友了。在我腦海的深處,有一顆叛逆的種子在萌動。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

通過引用同齡人的一段話,激起同學的同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說讀課文

瀏覽課文,學生就“一個——的木雕”、“一個——的爸爸”、“一個——的媽媽”、“一個——的奶奶”、“一個——的萬芳”、“一個——的故事”進行自選話題,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說話活動。當同學說完的時候,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1、訓練了學生“說”的能力,並在此過程中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內容,感知了作者的情感,感知木雕的名貴,爸爸媽媽的逼迫,奶奶的無能爲力,萬芳的仗義。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注意到了語文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過程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

1、默讀課文1—15段默讀課文,標劃出體現爸爸、媽媽、我三個人物形象的神態描寫。

(1)培養了學生圈點勾畫等讀書的習慣。

(2)使學生在標話中感受到了爸爸媽媽不同的人物語言體現了人物的不同的性格,同時瞭解了爸爸媽媽對我的逼迫,描寫了我的委屈,使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爸爸媽媽的批評。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1——15段,學生進行評價

(1)由默讀到有感情的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體會到爸爸媽媽對我的傷害。

(2)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速讀文章26段至結尾,標化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的句子,體會“我”的內心世界。

既加強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又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我”的無奈、委屈、痛苦。爸爸媽媽對我的傷害。

4、指名讀、學生齊讀

加強學生“讀”的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在讀中感受作者的傾向。

(四)探究課文

1、這件事究竟應該怪誰?展開辯論。

(1)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文中來。

(2)使學生更深刻理解到父母和“我”的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父母非常的重財輕義,而我和萬芳之間非常重視友誼。

(3)培養了學生在合作中的團結協作的能力。

2、討論:既然羚羊木雕已送給了萬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1)不限制學生的答案,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2)交給學生處理問題的方法,學會與人溝通。

小結:

本文圍繞羚羊木雕,寫了一場家庭矛盾,讚美真誠無私的友愛,批評重財輕義的思想,呼籲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純真的感情;同時也說明我們做事應與人商量,考慮周全些。

(五)課後作業:

1、與父母一起欣賞這篇小說,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

2、與父母一起探討後,合理地改編某一部分的故事情節,並工整地寫到小作文本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