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克和千克的認識》說課稿範文

本文已影響 2.22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克和千克的認識》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克和千克的認識》說課稿範文

1、教學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課標版第四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的認識”。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這節課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爲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稱一稱、說一說等理論活動,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觀念。同時使學生理解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秤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物品的質量。

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的:

1、在詳細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會用天平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根底上,估計物體質量的意識和判斷才能;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知道看、稱,培養其動手操作才能。

4、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增強生活意識。

根據目的和教學內容,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爲: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學生會用天平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確定爲本節課的難點。

針對教學內容,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我在教學中採用了啓發式引導法、講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這樣的教法既突出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根據學生的知識根底及認知規律,本節課主要採用實驗法,並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絡,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而且質量單位不象長度單位那樣直觀、詳細,不能靠觀察得到。基於這一現狀,我在課前佈置學生調查並準備一些學慣用品及生活用品,並掂一掂,從中學生積累了有關質量的生活體驗,然後再學習新課。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平時合作意識較強,爲了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

在設計本節課的過程中,我側重於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開場我便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體有輕有重,引出質量單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親密聯絡。

二、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克和千克是兩個根本的質量單位,假設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它們進展估測和實測,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反過來,學生在進展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穩固這兩個質量單位的觀念。爲了到達這種互相促進的效果,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我採取了這樣一些措施。

1、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藉助測量一枚二分硬幣和兩袋500克的鹽,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讓學生說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時機。如:說明“要知道物品的輕重可以用秤來稱”,介紹一些常用的秤,讓學生認識測量的工具。

3、培養估測意識。如,在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後,讓學生說出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或1千克,給他們提供了先估測再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和實際測量的所得結果的差異,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克和千克》是二年級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初步嘗試。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經對物體的輕重有了一定的認識,這些經歷都是建立質量概念的重要根底。這節課的教學設計,立足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力求通過各種實際操作活動,增強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對這樣的說課,我深感以下幾方面的優點:

知識與技能方面,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過程與方法方面: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並進展簡單的計算,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情感價值觀方面:使學生在生動、詳細的情況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親密聯絡。重點突出,難點打破,既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又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還結合教材特點。

印老師說:學生對克和千克的認識不能停留在一枚一角硬幣重1克,兩袋食鹽重1千克上。她要通過各種活動,如:讓孩子們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質量大約1克,如一個圖釘,一枚鈕釦等也重1克,通過掂一掂,稱一稱,把抽象的質量單位與熟悉的實物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用手掂一掂兩袋鹽的質量,再稱一稱,使學生初步感知1千克的質量觀念,然後通過猜一猜,說一說活動。如:老師的體重,同學的體重等,使學生明白了質量大時可用千克作單位。在這些活動中,表達同學們分工合作,有條不紊,從而到達了感知和構建了克與千克的概念的目的。

在穩固練習部分,印老師第一題是讓學生根據這節課的學習感受,填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然後讓孩子完成書上的比大小練習。而第二個練習是讓孩子動手操作,連一連,前提是不用秤,學會讓小學生估計一個物體的重量,我認爲這個環節設計的特別好,它打破了我們平時用的傳統的練習穩固方式,並且通過這種操作練習,也很好的到達了教學的目的,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改變了平時練習的枯燥無味。同時,孩子們做完練習,不僅糾錯,更重要的是找出錯誤的原因。在這個活動中,我認爲讓孩子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同時讓孩子明確數學的嚴密性。

總之,這節說課思路明晰,表達了數學說課的特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樂趣,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在活動中的合作學習,團結互助的精神,嘗試到了成功的快樂。

(一)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認識》是人教版版小學數學第四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是“數與代數”中“常見的量”的重要內容。克和千克這2個量比較抽象,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物體的輕重問題,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且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詳細、直觀,不能只靠觀察得到認識。要幫助學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觀概念,應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豐富,鮮明,深化的感知。

(二)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

2、在詳細生活情境中理解用天平和檯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實際概念並理解克和千克的關係。

3、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引出質量單位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質量單位與實際生活是嚴密聯絡的,在實際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教學難點:是克和千克質量觀念的建立。

(四)教具準備

天平,花生,鹽等,及多媒體課件。

(五)教法學法

建構主義認爲,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不應是通過老師的傳授獲得,而是學生在一定情境下藉助老師的引導,通過自身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而主動獲得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創設法、啓發式教學法、直觀教學法等。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方法來獲取新知。

“克與千克的認識”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一是生活經歷不多,二是比較抽象,因此學生承受起來比較困難。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克與千克,所以在教學設計上,特別注意強化學生的理論活動。我將觀察、動手操作、演示、理論運用等有機的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根底上加以抽象概括,通過猜一猜、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等實際操作,讓學生對克與千克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較好的完成教學目的,突出重點、打破難點。整節課,我抓住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將《龜兔賽跑》的故事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同時結合理論活動“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努力營造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使他們成爲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秉着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表達“以學生開展爲本”的教育理念,我在教學中將設計一下四個環節:

(一)動畫激趣,優化導入

上課伊始我通過播放《龜兔賽跑》兒歌舒緩學生的緊張情緒,在結合故事情景設置疑問:兔子選擇了數字比較小的物體爲什麼會感覺很重,導致再次輸掉比賽引出課題:《克和千克的認識》把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慾望激發到制高點,再通過平時逛超市購置物品的經歷引出guo際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提醒並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準確認知

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建立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要讓他們感受並能準確的體會克和千克,需要建立在大量鮮明深化的感知上。因此,我充分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時機,先建立克的質量觀念,然後認識千克的質量觀念並溝通克與千克之間的聯絡。

1、在建立“克”的質量觀念這一層中我主要通過以下一些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概念。

①猜一猜1粒花生的重量。

②掂一掂1粒花生的重量,初步感知1克。

③稱一稱。利用天平1粒花生的重量。

④利用1粒花生的重量是1克,逐步感知5克,10克,100克。

⑤設問1000粒花生是多少克?假設想買1000克花生怎麼辦最快?

2、在這一層次之後,我又引導學生通過2個活動來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①拎一拎。讓學生分別用手拎兩袋500克的鹽、1000克洗衣粉的質量。同時提示到,當物體的質量到達1000克時,我們可以用一個更大的質量單位來表示,那就是1千克。這一活動讓學生通過肌肉用力的意識幫助形成較結實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讓學生清楚的知道克與千克之間的關係,從而到達一個較爲完好的從克過渡到千克的認知過程,進而歸納得出1千克=1000克(並進展板書)

②找一找。讓學生結合生活,列舉生活中大約1千克質量的物體。

以上把1克——50克——500克——1千克幾個質量,通過猜,稱,掂,估,拎,找的過程將新課教學層層深化,課堂中儘可能創造條件,多給學生親身經歷質量的過程,進而全面系統的經歷認知,體驗,掌握。很好的表達了新課標中“老師從學生已有經歷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打破了學生對質量的準確感知這一難點,更爲給學生呈現了一個較爲直觀的認知過程。

(三)理論運用,穩固拓展

一堂有效課堂中好的練習題的設計,應該是既能穩固新知,又能打破重難點,更能培養學生才能,激發興趣。爲此,我設計了一套三星級的練習,一星級爲根底練習,二星級是進步練習,三星級是理論拓展,這一套練習,不但使得“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開展”這一理念得到落實,同時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與快樂。

(四)回憶交流,總結評價

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穫,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展梳理,啓發學生進展自我評價和互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

1、通過親切的談話讓學生重溫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歷,幫助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即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經歷,也讓學生深化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嚴密聯絡。

2、把抽象的質量單位與詳細的生活物品相聯絡,把不直觀不詳細的數學知識變成了看得見、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讓學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動手操作活動中充分感受,是非常適宜學生學習、思維特點的。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理解每一個單位實際有多重,可以在實際中應用。爲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找一找、說一說等活動,理解1千克大約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與生活中的詳細物體聯絡,形成表象,從而初步建立1千克的觀念。特別是“找一找”這個環節,不僅通過“比照着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組交流找到的1千克物品時,讓學生資源共享,形成更豐富的表象,加強質量觀念。

3、在學生把質量單位與生活表象建立了對應關係之後,並運用形成的質量觀念,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對生活的指導意義,從而更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