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課堂密碼》讀書心得範文(通用5篇)

本文已影響 3.37W人 

《課堂密碼》讀書心得範文(通用5篇)

《課堂密碼》讀書心得範文(通用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心得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心得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堂密碼》讀書心得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課堂密碼》讀書心得1

今年暑假,讀了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周彬著的《課堂密碼:對課堂教學的深度思考》一書,假期中靜下心來讀了讀,該書分爲五個部分,即:打造"有效課堂";營造"有趣課堂";塑造"有序課堂";課堂中的"學生";課堂中的"教師",這本書很有條理,系統性很強。隨手又翻到書中某一頁,語言很平實,沒有讓人感覺深邃的理論,和我們平時的教學隨筆差不多。這本書如同工作中的導師,引領我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

"我們需要成績,但卻不能從學生身上搶成績;我們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離學科來討好學生;我們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權力和體力去管制學生。當我們不再用要什麼就取什麼,看不慣什麼就改什麼的心態來行事,而是尊重學生,尤其是學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課堂時,纔可能在有序的課堂中獲得樂趣,在有趣的課堂中獲得成績。"我們每天都在喊""向課堂40分鐘要效益",大家也都在努力做,可是效果並不是很好,我們每天在忙碌中度過,早上進教室指導早讀,收作業,批改作業,督促改錯,輔導學生;我們每天在抱怨中生活,抱怨學生這個題講了好幾遍,學生依然出錯。抱怨班上總是那幾個調皮的學生讓你不省心。我們每天都在責怪自己,每天都在勤奮地工作,但是一件事都沒有做好。

我捧着《課堂密碼》坐在桌前,靜心地品味"密碼"的滋味,不由地在得到美美的享受同時,也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感到了隱隱的陣痛,又彷彿給予我的困惑以答案,讓我毫無選擇地細細盤點着自己走進課堂的點滴收穫。當看到周彬博士觀點時,有一種被感動的感覺,特別是周彬博士提到的很多問題也都是走進課堂時看到聽到的,看到周彬博士分析得那麼透徹,我自己也收穫頗多、感悟不少。

爲何教師總是忙而無功?周博士在書中告訴我們,要"打造有效課堂"。什麼叫課堂教學?什麼叫"有效課堂"?彷彿沒有比考試更直接、更權威、更有說服力的。作者對考試前師生既緊張又忙碌的日子描寫讓人不免一笑:用忙碌來麻痹自己的神經,減輕緊張感。教師生怕還有什麼知識點沒有講給學生聽,學生生怕還有什麼知識點沒有掌握,大家都在過着查漏補缺的生活。教師都希望學生能夠在考前百分之百地掌握知識點,學生自己也是如此。可是,教師與學生呈現出來的疲態、顯現出來的茫然,很難讓人相信這支疲憊之師能夠在高考或中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績,確實,幾乎所有的教師都知道:在學生前期的學習中,儲存知識的能力肯定比提取知識的能力更重要;但在後期的學習中,提取知識的能力就顯得更有價值了。當然,只是根據學習的階段來區分知識的儲存與提取哪個更有價值,既不科學也不全面,因爲不管是知識的儲存還是知識的提取,都是貫穿於學習、教學的整個過程的。

在本書中提出了一個公式:"成績競賽=專業競爭+時間競爭"。在教育理論上,良好的教學業績至少要三個要素--教師是的教學專業水平、教師的投入程度和教學工作環境,其中教學的專業水平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可是,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尤其是教師間的教學競爭中,這個結論就不那麼準確了。在一個學校中,教學的工作環境可以不予考慮,所以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教師投入的時間就是考察一名教師的教學成績好壞的決定性因素。但是,對於一名教師的專業化素質是比較固定的,就像是一個人的智商和體質往往是天生的,雖然可以改變,但是改變的成本非常的大,過程也很長,爲了達到快速提高成績的辦法目的,很多老師就不得不在時間上打主意。

對於很多事情"笨鳥先飛、勤奮、忙碌"都是褒義,但是對於教師來說怎麼能高效的完成工作纔是最重要的。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第一,在教學上,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能力,這樣就需要根據新課程標準仔細研讀把握教材,備課時不斷提升自己對課堂的預見能力,設計生動有效地活動課堂,提高課堂效率,真正的給學生們帶來他們喜歡和需要的知識。這個要求是非常高的,在與不斷地學習、思考和嚴格要自我要求,這也是提升教師專業化素質最好加以改變的一條。

第二,在自身素質提高方面,教師的個人素質是決定教學專業水平的關鍵,像是專業知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的思想都是作爲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條件。像是語言表達能力和思想都是與生俱來的,要想改變非常的難,需要堅持不斷的努力和實踐。所以不斷地學習,給自己充電,不斷爲自我實現而努力。

第三,在時間分配方面,教師的工作瑣碎而繁雜,但就是在一樣的工作強度下,還是經常看到很多教師不會佔用學生的課下時間、利用課間時間充分的運動、課下進行午休,並且他們也不把工作帶回家中,一樣可以把工作完成的很出色。他們怎麼做到的?祕訣就是合理分配時間:由於課前備課十分精細,學生們能夠當堂達成學習任務,課下基本不用找學生輔導;合理制定計劃,按部就班的完成一項項工作;不拖拖拉拉,把工作趕到前面做。每當自己撓頭於眼前大把的工作而猶豫先完成哪項的時候,別人早已進行一半了。做到合理計劃工作時間,不僅有利於自己的工作,對於身體和心情也是一樣有利的。

  《課堂密碼》讀書心得2

讀了《課堂密碼》一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讓我獲得了許多感悟。

一、博大而熾熱的愛

名言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是的,對於教師來說,愛是不可須臾或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纔會傾盡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它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名師魏書生,李吉林都向教育、向學生獻上了最寶貴,最有價值的愛。這也是他們實現人生價值,人生追求的原動力。我也要像他們一樣,把我全部的愛與熱情獻給我的學生,我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樂學善學的智者

現代社會是需要終身學習的社會。教師更是需要不斷學習的職業。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師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纔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爲一名教師必須成爲學生的源頭活水,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向書本、向實踐、向各種信息渠道學,引千道清泉、聚萬座富礦、集百家之長,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才能用自己淵博的學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發展學生的興趣。成爲學生的“活字典”和“百科書庫”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三、永不未泯的.童心

每一位教師都應具有一顆未泯的童心,斯霞老師直到七八十高齡還在與小學生親密接觸,他們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遊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試問他們又怎麼不會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又怎麼會不親其師信其道呢?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總之,做一個“有效的”教師,實施有效的教學,是所有教師應有的追求。

  《課堂密碼》讀書心得3

《課堂密碼》是一本很不錯的書,裏面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學科深度上,當學科還沒有分化的時候,教師普遍看重育人,這就是韓愈所講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當學科分化之後,教師普遍看重教授知識。至今,我們評價一位教師有沒有教育智慧時,雖然也看這位教師對教育的理解,但更重要的卻是看學生的學科成績。在課堂教學中,學科知識有兩個來源:一是教材,一是教師。教材上的學科知識是以一次性的、平面化的形式呈現的。之所以說它一次性,是因爲它不會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解釋;之所以說它平面化,是因爲它不會根據學習情境的變化進行演繹。但也正因爲如此,教材較教師提供的學科知識更有權威性,也更有邏輯性。於是,教師爲學生提供的學科知識,並不重在學科知識本身的權威性與深刻性,而是對教材弱點的補充,也就是: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對教材提供的學科知識進行多重解釋,根據學習環境的變化對教材提供的知識進行多樣演繹。因此,教師在學科知識上的深度,並不是讓教師在學科知識內容上更精尖,而是要求教師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在內容上越是精尖的教師,學生學起來就越艱難,能夠掌握學科知識的學生人數也越少。在內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師,越是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讓學生學得更有趣,也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掌握學科知識。

其次在教育廣度上,教師教學生,是專業教練教業餘選手而非專業選手。當專業教練教專業選手時,可以把專業選手描述成是“一個學習學科知識的人”。可是,對於學生來說,儘管學習是他們的專職工作,但在衆多學科中喜歡上哪門學科,致力於哪門學科,並沒有強制性的限制,正是基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把學生稱爲業餘選手,把他們描述成是“一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而專業教練教業餘選手,第一步是如何吸引這些業餘選手,以便讓他們在專業學習這條路上更願意走下去。只有他們願意走下去了,纔有機會發揮專業教練的專業價值。兩相對比,專業教練教專業選手,走的是專業深度的道路,教學廣度對他們的要求並不太高;專業教練教業餘選手,就得先走教學廣度的道路,因爲教學廣度是教師推進專業深度的前提與手段。

從“一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的立場出發,就意味着必須把學生當作是一個整體的人來對待,這樣可以在以下3個方面來加強學科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力。第一,學科教師要全面愛護與關心學生。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科成績,還要關心學生的總成績;不僅要關心學生的總成績,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狀況。師生關係的前提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果師生關係缺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愛護,師生關係本身也就不復存在。如果連師生關係都不復存在,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活動也就無從談起。“親其師信其道”講的也就是這個道理。第二,教師要力求讓“書面化的學科知識”生活化。學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對書面語言的理解與使用還需要鍛鍊,他對文字的抽象思維能力還很薄弱,而書面化學科知識的最大弱項在於,它的表達方式是書面語言而非口頭語言,使用的是抽象思維而非具象思維。因此,學科知識生活化的過程,就是教師把學科知識從書面語言轉化爲口頭語言,從抽象邏輯轉化爲具象邏輯的過程。第三,要從學生的知識原點出發,引導學生走到學科知識的終點。教材所呈現的學科知識並不是對學生的初始要求,而是對學生學完教材後的最終目的。如果我們用最終目的去要求初始學習的學生,往往會嚇跑了學生。

教師只有從對學科知識的過度關注中走出來,纔可能以“人”的身份與學生交流,而不是以“學科知識”或者教材代言人的身份與學生交流。學生更願意向一個“人”學習,而不願意向死板的、平面化的、抽象的教材學習。如果教師以“學科知識”或者教材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中,那麼他也勢必會獲得死板、平面化與抽象的形象。

對教師個人而言,這本書可以改變學科教師只對學科知識負責的意識,使得課堂教學中學科深度不再越來越深,而教育廣度越來越廣。

  《課堂密碼》讀書心得4

我本期讀了《課堂密碼》一書,深有感觸,它爲我們的教學方法改革指明瞭方向,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趣教學”、“有效教學”。本人教學幾十年,一直教數學,深知數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具有工具性、思維性、知識性和邏輯性,如何培養學生實際運用邏輯思維的能力、教育探究能力等,如何在課堂上完成上述的教學任務,採用“有趣教學”的方法最有效。

“有趣教學”,顧名思義,那就是在教師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感”;教育家鳥中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的被迫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願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以學生心理活動、年齡段和科目等特徵爲依據,發掘數學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知識,運用多種、多變、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刺激、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堂密碼》一書中講到:“要讓學生對學習趣味較濃,需要教師採用一些外在於學科知識的方法,姑且稱之爲外包裝與廣告效應。教師既要向學生說明這些學科知識的未來價值,又要將這些學科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繫起來,從而激發他們對學科知識的外在興趣。在每堂的課堂切入時,對學科知識的包裝都特別重要,因爲這決定着學生能否將之集中到課堂上。”《課堂密碼》中的這些話談到了教師在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着重要作用,那麼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我認爲可以採取這樣一些措施:用生活實例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利用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教師可運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渲染氣氛,使學生身臨其境。如概率一節中用擲硬幣來探究頻率、頻數,讓學生親自參與,從中獲得快樂。同時,利用參觀、實地考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拓展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的見多識廣知識。

總之,激發學生興趣,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要的是讓學生對學科知識有持久的興趣,那就必須用學科知識的邏輯思維來鍛鍊學生,讓他們在對學科知識的整合來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體會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價值。在實現了課堂的有趣之後,我們又談如何實現“有效”呢?如何僅僅停留在“有趣”這一層面上,學生課堂上很高興,但卻毫無收穫,這樣的興趣是難以持久的,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持久的興趣,就得讓他們在課後有真正的收穫,而且覺得有趣之外,覺得這種可持續的更爲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趣的同時掌握了多少學科知識。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總會發現,在些學生的理解能力很好,但對一些實際應用,其探索的題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分析問題也比較深刻。但有些學生理解能力就要差一些,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總是模糊不清,邏輯思維較亂。但他這一次做得不好,可下一次或許就能夠做好些,這說明他正在努力追求進步,對學科學習有興趣,和積極趕上。因此我們不能把他和優秀的學生進行比較,而去批評他,應該看到他的點滴進步,保有他有了些收穫,就會有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是持續性的,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興趣。通過不斷的努力,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會逐步提高,這樣他們就會越來越愛學習。

要真正地促使課堂有趣和知識有效的互換與互助,需要爲兩者的轉換預留足夠的時間,教師在學科知識結構的整合中,學科邏輯與思維能力起着關鍵的作用,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了。如中考數學的總複習,教師就得進行對每個知識面點系統複習,進行歸類,知識點的整合,各知識點的展示,並進行解題的方法指導,學生方面要善於反思總結,一堂課學生究竟有沒有興趣,有沒有知識上的收穫,最佳的決定者是學生本人,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和參與和體驗是其產生與維持興趣的決定要素,因學生要能夠同想,自己去適應、反思、總結。

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多與學生進行思想的交流與溝通,多引導他們,明確學習學科知識的目的,端正態度,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的心理世界,瞭解他們的想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這樣他們纔會“親其師,信其道”,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科知識,這樣才能實現“有趣”與“有效”之間的轉換。

  《課堂密碼》讀書心得5

前段時間,閱讀了培育室推薦書目《課堂密碼》。這本由教育學博士周彬編寫的書,開本並不像流行小說那樣大,封面也平淡毫不起眼,但是書名中的“密碼”二字讓我眼睛一亮。轉而又想,這一類的書鋪天蓋地,該不會又是哪一位“大家”將以前的談論稍稍改裝一下而冠之以名吧!於是我隨手翻了翻目錄——打造“有效課堂”、營造“有趣課堂”、塑造“有序課堂”、課堂中的“學生”、課堂中的“教師”——倒是很有條理,系統性很強。隨手又翻到書中某一頁,語言很平實,沒有讓人感覺深邃的理論,沒有讓人覺得自己很渺小的1、2、3、4條說教,和我們平時的教學隨筆差不多。從第一頁開始看起,感覺這本書如同此時心境應該沖泡的一杯綠茶,陪你梳理已被紛雜的事物擾亂的心緒;又如同工作中的導師,系統地闡述了他關於課堂教學的思考,又引領你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

作者帶着我們走近課堂,既不遠離課堂,也不走進課堂,才發現課堂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正如作者所言,我們需要成績,但卻不能從學生身上搶成績;我們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離學科來討好學生;我們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權力和體力去管制學生。當我們不再用要什麼就取什麼,看不慣什麼就改什麼的心態來行事,而是尊重學生,尤其是學生的生活,纔可能在有序的課堂中獲得樂趣,在有趣的課堂中獲得成績。

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此深有體會。首先在課堂紀律上,記得剛工作當老師時,總覺得孩子們多麼可愛,不忍心拉下臉來,一段時間過後,發現孩子們倒是對我很親熱可上課“神遊”的現象與日俱增。無奈之下,只好一頓鎮壓,孩子們個個面面相覷,大氣都不敢喘。這下自己反倒覺得可能課上得太枯燥乏味,課堂氣氛不夠活躍,理想中的課堂應該是很活躍,大家積極參與討論的。不過想法好,方法必須也好,不然課堂氣氛就很難控制,越到後來課堂氣氛越“熱烈”,幾個調皮的學生也藉此機會“爭先恐後”。提出一個問題,更多的時候不是大家積極討論分析這個問題的本意,而是有些鬧哄哄的吵問題之外的東西,讓我不得不制止他們的“奇思妙想”。這其中作爲教師我在引導方面做的很不好。

其次在上課節奏上,我屬於慢性子的人,事情要慢慢幹要幹得精。剛開始教書總是在課堂中洋洋灑灑地說上一大片,隨自己性子,想到哪說到哪。慢慢地,我發現自己的問題了,在充分相信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也需要明白學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說上課的時候沒有注意循序漸進,一下把難的簡單的都灌下去這課基本就上不下去了。有時候上課過程當中因爲沒有注意過度,從書本上的基本知識點直接過度到一些比較難的實際練習,學生往往就比較“迷惑”地看着我,這個時候一般都是自己教學出了問題,需要我重新結合知識點把要解決的問題解釋再解釋,因此也浪費了不少時間。到現在好多了,我會在課前先預測學生易於接受和難以接受的知識,易於接受的知識或學生有一定基礎的知識一語帶過,就重點難點着重講解,注重練習。這樣課堂節奏有條不紊,任務總能在預定時間內完成。還有是在學生與教師主體與客體的處理上,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對於提高學生積極性,學習效率都非常重要,但是發現自己的課堂我易於向孩子以灌輸爲主,很少讓學生主動參與操作,他們的主動性被我遏制着,往往是我牽着他們走。其實這樣孩子就失去了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久而久之思維也發生了變化。

面對着這些問題自己一直在思考:針對這樣一個好動好玩的班級,我的課堂教學從哪方面如何入手?我想我從《課堂密碼》一書中受到了一些啓發,是值得我遵照和學習的。

一、面向全體,面向基礎,注重因材施教。

全面發展的人要通過全面發展的教育來培養,但全面發展並不等於平均發展。我們的教育不是讓每個學生變成統一規格的“標準”,而是造就充滿活力的、具有個性的一代新人。我們美術課上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個別是毫無基礎可言。因此,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有全體目標,又要有分層目標。也就是在課堂中實施分層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學有所得。課堂評價時也不能一鍋端,應遵照其原有的水平來進行評價。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水平。

二、強化學生主體意識,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課堂教學要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努力實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最佳結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打破“傳授——接受”教學模式,採用“問題——發現”教學。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獨立自主研究來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能提出探索目標,激勵學生學習動機;能通過質疑、設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能精心講解、適當點撥,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的主體作用於主要體現在學生能積極思考;能主動動手、動口、動腦學習知識;能提出問題,並創造性的解決問題。這樣的師生關係民主、平等,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鑽研精神。

“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在新世紀沒有創造能力,就只能在別人身後爬行。教學最本質的規律就是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生存,教會學生鑽研,教會學生創新。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到只花最少的時間和精力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由原來的“學會”變爲“會學”,教師也由原來的“教”到達“不教”。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與歸宿——學生獨立探究和創造力得到發展。也可以嘗試使用“指導——自學”式、“提問——討論”式、“引導——探究”式等創造性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精神。

教學是教師的主要職責,課堂教學是教學中至關重要的,在一邊學習一邊實踐當中,我發現了很多問題,也發現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不過問題總是接踵而來,不知何時能成爲一名成熟的,優秀的教師,我將爲之不懈努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