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老舍散文讀書心得體會(精選5篇)

本文已影響 3.57W人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舍散文讀書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老舍散文讀書心得體會(精選5篇)
  老舍散文讀書心得體會1

老舍《我的母親》是一篇叫人落淚的摯情之作,文章語言既樸素平實,流暢生動,又凝練含蓄雋永,抒發了對母親的敬仰感念追懷和永世不忘的深情。讀後不禁令人流淚,它沒有普希金的波瀾壯闊,也沒有聞一多的特殊見解。有的,只是對母親一顆真切的心。老舍“絮叨”起母親的家長裏短,是不吝筆墨的,他那麼細微的描寫,只爲傳達一個樸素的道理:“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裏是安定的。”這言簡意深的情語,分明是由母親用血汗灌養生命的景語結晶成的。“她一生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從中讀到的分明是一個遊子的喪母之痛,感受到的是撕心裂肺的哀涼。文章以“心痛!心痛!”結束,讀文之人卻落淚!落淚!這難道不正是老舍文章的偉大之處嗎?

老舍在藝術上精益求精,不斷進取,總是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慾望和充沛的創作熱情。他向民間學習語言,使他作品的語言簡潔、明快、生動、傳神,爲我國現代漢語規範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的幽默也來自民間,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羣衆智慧,經過他藝術化的加工提煉,而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他的作品的結構和敘事方式變化多端,不拘一格。他所取得的藝術成就與他這種藝術上精益求精、探索不止的可貴精神密不可分。

老舍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朋友、對同志胸無城府,坦誠真摯。他以崇高的人格風範和溫暖如春的熱忱團結了廣大文藝工作者和各界人士爲我們共同的事業奮鬥。他是一位成就卓著、享有盛名的藝術大家,又是一位身兼數職的文化界領導幹部,但是,他沒有絲毫的名士派頭,也不曾沾染半點官場惡習,始終保持着謙遜和善的態度,保持着作爲一個人民藝術家的赤子之心。

  老舍散文讀書心得體會2

這是一場悲劇,一場讓一個奮進的進取的心淪落爲社會底層爲社會底層。主人公祥子爲了實現自己小時候就立下的願望——拉上一輛新車,便開始一心一意,毫不懈怠地拉扯一點一點地賺錢,勤勤懇懇地工作了一輩子,最終還是墮落爲了一個無用、失敗而又被遺忘的人。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著作之一,寫的是祥子一生的踏踏實實卻一波三折,開始,他來到北平當人力車伕,埋頭苦幹三年,毫無懈怠之意,一點一滴地湊錢,終於湊足了一百塊錢,買了輛新車。正當他興奮不已的時候,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次冒險過城牆的時候連人帶車被憲兵抓去當壯丁了。

理想在他的心中第一次破滅了。他在逃跑的時候順手帶了幾頭駱駝,買了一筆錢,有拼命拉車,省吃儉用準備攢錢重新買一輛新車。可是,不幸再次降臨在了這可憐的階級勞動人民身上,在他幹包月時,遭到了一次搜捕,祥子辛辛苦苦攢了長時間的錢再一次被搶去,希望在他的心中再一次地破滅。

不過,虎妞又以低價給祥子買了鄰居二強子的車,祥子再次有了車。最後虎妞死了,祥子記住她對他的恩情,便又賣掉了車。祥子的新車夢就被這樣最後一次地破滅了。然而,儘管希望經歷了一次次破滅,祥子還是始終不言放棄,爲了這個理想,他奮鬥了一生,雖然最後結果依然是悲慘的——沒有車,但是祥子身上的這一系列的事情難道不能給我們一些啓示嗎?這一場悲劇歸根究底還是由於當時的社會腐敗,地主以及貴族對階級的勞動人民實施了欺壓,多少渴望上進的心都被這樣摧毀而逝去了,這是一場中華民族的悲劇,發人深省!

《駱駝祥子》這本書中最大的矛盾莫過於失敗與成功交替無常,主人公祥子在他的一生中經歷了無數的坎坷與滄桑,而每次失敗後從來沒有言棄,大不了重頭再來,向着目標,踏踏實實努力地奮鬥了一生。正是因爲他的心裏有着理想,才能向着心中的理想前進,勝不驕敗不餒,腳踏實地地走完人生之路。

在我們今後的生活中,要努力並且不能氣餒,遇上事情和困難後永遠不能退縮,要像駱駝祥子一樣有着大無畏的進取精神朝着一個目標奮鬥,哪怕失敗了,都不要放棄,大不了重頭再來一次。想想駱駝祥子的悲慘命運,他可是嘔心瀝血花費了寶貴的一生爲了一個夢想,就是能買一輛新車,再看看我們的這些困難,無一不是芝麻大的,這又算得上什麼呢?

正如文章最後一段寫的——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殯;不知道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裏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這是對舊社會的批判,讓許許多多無辜的奮進的人,好強的、有夢想的人淪落到社會底層。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打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老舍散文讀書心得體會3

父母對我們的愛總是難以回報的,可憐天下父母心,誰人的父母不偉大?偶讀老舍的《我的母親》深有感觸,老舍以其平實的筆觸爲我們塑造了意味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形象,激起了我內心的共鳴。

在老舍的這篇文章中,描繪的是一位含辛茹苦的母親,一位善良的母親,更是一位堅強的母親。

老舍的母親“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刻也要用單薄的身體保護自己的孩子”。在老舍眼裏“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實生命的教育”,“她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

母親“最會吃虧”,遇到困難都是“要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她的淚會往心裏落”!

在母親那裏,他看到對一切人和事都應採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當作當然的,他繼承了那種“軟而硬”的性格。當他的三姐出嫁時,“母親的手就和冰一樣涼,臉上沒有血絲-那是陰曆四月,天氣很暖。大家都怕她暈過去。可是,她掙扎着,咬着嘴脣,手扶着門框,看花轎徐徐地走去……”當老舍入學時,母親“而後含淚把我送出門去”。

然而,當老舍再次想起他地母親時永遠是歉疚地,永遠是恐懼。“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香有色,卻是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裏是安定的”,“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溉的”。當再次回憶起母親,老舍只能以“心痛!心痛”結尾,無言以對。

“兒女的生命是不依順着父母所投下的軌道而一直前進的,所以老人總免不了傷心”。我們作爲子女的,應時刻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父母,感謝他們所付出的,感謝他們帶給我們的一切。即便身在遠方,也要常回家看看,畢竟那是你永遠的根。不要讓老人操心,也不要讓老人孤獨,因爲他們付出的夠多了,因爲你是他們的命。

  老舍散文讀書心得體會4

讀了《我的母親》之後,我的感觸頗深。

故事的開頭,作者首先介紹的就是母親的家境。有些時候種田人手不夠,婦女必須也下地幹活。在老舍還沒有出生之前,他們家的家境也還馬馬虎虎:大姐與二姐都嫁了不錯的人家。但是,生下老舍之後。那一天,母親暈過去半夜,才睜開眼看了他一眼;父親則在老舍一歲半的時候,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其實老舍父親的死我認爲與老舍沒有多大的關係,但在文中,老舍卻說他把父親“克”死了。我不清楚他是在什麼心情下寫這句話的,也許是淡淡的憂傷吧。之後描寫的便是一位偉大的女性的形象。在父親的死後的日子裏,母親非常窮苦,但她還要養着自己的兒女,她整天爲人們洗衣服,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從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這句話,便可以體會到母親的辛苦。天天爲人們洗服裝,她這是爲了什麼?爲了兒女的生活,甘願受苦,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啊!母親從小到大對作者的無盡關懷,指明瞭作者老舍的人生道路,讓其成爲了一個素質人格品德都健全的人。

老舍的母親從不會埋怨什麼,即使在過年那麼喜慶的日子裏隻身一人度過。在七七戰後,老舍每逢接到家信都不急於拆在一時,因爲他怕,怕有那不詳的消息,怕他失去那一份依賴,怕他是失了根的花草。當老舍給家中寄去給母親祝壽的信,給他的回信卻是母親已經去世一年了。老舍在結尾重複了兩個字:心痛。是啊,誰不會爲此潸然淚下?一位偉大的母親,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誰人能不心痛!母愛如水,母親是源,無論你奔騰到哪裏,身上流淌的,依然是不盡的源頭之水;心裏念着的,永遠有對母親的感激,母親一直無微不至地關心着我們,沐浴在母愛中的我們真正瞭解自己的母親嗎?

母愛是如此的深沉而不張揚,平凡得讓人熟視無睹,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對這些,母親當然毫無怨言,可對我們來說,不能體驗到母愛應該是多大的不幸呀!我們丟失了比金子還珍貴的東西!從文中的字裏行間,我都能注意到母親對老舍濃濃的愛,同時也在點點滴滴中發現老舍對母親的愛,更多的是歉意。

剛開始,我還在想老舍寫這篇散文的用意,但看到這一句話,我就明白了。老舍寫了這篇文章,就是爲了告訴我們一個簡樸的道理:失了慈母的人像插在瓶裏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沒了根。這是老舍他自己的感受。他用最最樸實的字句來訴說他的母親,用最真摯的話語來打動每個人的心。回想起以前對母親種種的不尊敬,真是太不應該了。母親,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米爾說的沒錯,母愛是世界最偉大的力量。沒有了這股力量,就沒有了依賴,沒有了任何時候都可以靠的肩膀,再堅強的人也會脆弱!

  老舍散文讀書心得體會5

《我的母親》是老舍回憶他母親所寫的一篇記敘文。全文通過對母親一生經歷往事的回憶,塑造了母親的形象,突出表現了母親勤勞刻苦、善良寬容、樂於助人、意志堅強等性格與偉大無私的母愛,以及母親的人格力量對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響。而文章的最後一句:“唉!還說什麼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簡樸的語句,表現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難以盡述的追悔內疚之情和無從說起,又沒齒難忘的養育教誨之恩。

作者在文章中敘述了母親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會吃虧。給親友鄰居幫忙,她總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着兒女。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這些都說明了母親軟而硬的個性,而母親的這種個性又深深的影響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擁有了“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看作當然”。與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相照應。“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這是作者經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從濟南逃到西南對思母的那種複雜心情。也許我們都不曾體會過,也不曾知曉過,但作者卻覺得很痛苦,因爲世界上沒有什麼會比思鄉情,念母情更來得強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當每次收到家信的時候,就會有不詳的消息從中滲露出來。有母親的人,心是安定的。作者又何嘗不想這樣呢?“我疑惑,我怕”。疑惑爲什麼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關於母親起居的情況,怕母親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層似窗紙一樣的念母之情。但噩耗還是傳來,原來母親已經去世有一年了。作者最後也只剩下內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心痛!”來結束全文。

作者在敘寫個人生活經歷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時,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實簡樸的語言中,讀來親切,令人動情。而最後那句“心痛!心痛!”更是被人們視爲經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