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小班幼兒教學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2.03W人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幼兒教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幼兒教學心得體會

小班幼兒教學心得體會1

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兒童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最迅速的時期。因此,發展孩子口頭語言是培養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礎。筆者認爲小班語言教學的主要任務,應該是抓好口頭語言訓練的最基礎部分,即正確發音和短句的表達。

教會幼兒正確的發音是發展幼兒口語的基礎。語音是發展語言的基礎,要發展幼兒語言,第一步就應該教會幼兒正確的發音。只有發準了音,幼兒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要求。

幼兒的發音正確與否不僅影響幼兒語言發展,還會影響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對今後升小學,學好漢語拼音,正確朗讀,書寫漢字甚至對雙語學習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須引起我們的廣泛關注。

在小班語言教學中許多幼師只注重抓發音練習和豐富詞彙兩項。使得很多孩子只會一些單詞,不會表達意思;有時個別單詞發音糾正了,但在語句中單詞的發音又錯了,所以,這一時段內不應單抓語音、詞彙,而應該結合短句進行練習。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讓幼兒大膽的表達出來,拿出一件玩具讓他描述,孩子從玩具的各部分特徵進行概括,從而使孩子從不會說、不願說過渡到大膽地說。

注意聽、說能力的培養是對小班幼兒口語訓練的.中的重要一環,模仿、實踐、訓練、創造、運用是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這一過程的基礎階段首先要解決幼兒聽、說能力的培養。在聽、說能力的培養中筆者認爲首先要教會幼兒注意聽,聽是說的前提,聽得清楚才能說得明白。所以,作爲家長應該給孩子們創造適當的語言的環境。我在培養小班幼兒聽的方面提出了兩點要求,即:能注意傾聽老師和同伴講話;注意堅持給孩子創造聽讀的環境!

總之,在培養說的能力上,運用“模仿→實踐→創造”這一過程,使幼兒在念兒歌、講故事中,發音、口齒都變得清楚,能大致完整的描述某樣東西、某件事。幼教工作者應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因勢利導,啓發幼兒,及時改進,進一步促進幼兒園小班幼兒語言能力。

小班幼兒教學心得體會2

新學期開始快3個月了,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對幼兒園新環境有了一定的適應,但還有一些孩子會出現憋大小便、喝水少、吃飯難等不適應行爲。這時,教師不要急於“規範”孩子的行爲,而要在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特點、瞭解不同孩子需求的前提下,細心觀察、因勢利導,讓幼兒園成爲孩子快樂成長的搖籃。現在孩子大多是一個家庭的中心。家長細心呵護孩子,但有時卻忽略了孩子行爲習慣、自理及交往能力的培養,導致很多小班幼兒入園的時候,會出現種種不適應的情況,我們老師不能急於求成,要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水平,循序漸進幫助寶寶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歲的文文是個瘦弱的女孩,每天都是媽媽抱着,爺爺、奶奶擁着進幼兒園。午飯時坐着不聲不響不肯吃飯,到了午睡時間,就是不到牀上去。媽媽無奈地對老師說:“文文在家吃飯還要追着喂,每天晚上回家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玩到很晚,怕她休息不好,影響身體發育,每天早上都讓她睡到自然醒,還請教師多多照顧。”我們的做法:

1、幫孩子建立有規律的作息習慣。

孩子從家庭走進幼兒園,由家庭的自然生活狀態轉而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從在家睡到自然醒、餓了吃、困了睡,到在幼兒園按時喝水、吃飯、午睡、起牀、大小便等等,一日生活作息時間非常有規律,孩子一時很難適應。教師可根據幼兒園一日活動時間安排,將時間段加以劃分:如入園、早操、教學、遊戲、戶外活動、吃飯、午睡等,每到一個時間段,播放一段音樂,教師及時用語言提醒,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孩子會養成一日生活規律,在愉快的氣氛中,適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如遇到孩子午睡時間不願睡覺的情況,教師可以用講故事、哼唱搖籃曲、獎勵小玩具、哄拍入睡等辦法讓孩子放鬆情緒,慢慢入睡,當形成午睡的習慣時,再讓孩子按時獨自入睡;教師還應讓家長配合,改變家庭生活作息時間的隨意性,制定與幼兒園相仿的作息時間,尤其是在雙休日、節假日時提醒孩子按時作息。

2、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小班的孩子,自理能力較差,依賴性較強,很多還是家長餵飯,更有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更別提良好的飲食習慣了。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由於環境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生活習慣的變化,經常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進餐時,對於那些使用餐具有困難或進餐習慣極不好的幼兒,教師可以一邊餵飯,一邊適時地教給他正確的進餐方法。根據孩子喜歡模仿的特

點,吃飯時,請大班的孩子與小班一起進餐,讓他們學習大哥哥、大姐姐吃飯時怎樣使用餐具及吃飯時保持安靜、不說話、不嘻笑打鬧的好習慣。教師在飯前,可以先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麼菜,引起孩子的興趣,告訴他今天吃的是營養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長高,長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引導孩子瞭解相關的知識,西紅柿吃了臉色好,木耳吃了清腸排毒,米飯和肉吃了有力氣等等;還可以利用角色遊戲喂小動物、區域活動寶貝餐廳等進行練習,在遊戲中鞏固良好飲食習慣。

3、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師要用細心和耐心,培養孩子愛清潔、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如餐後要漱口,飯前、便後要洗手,怎樣擦鼻涕等,可利用示範法、反覆練習法、督促檢查法等使良好的習慣不斷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動;還可以用形象、直觀的圖片、兒歌、遊戲等,引導孩子學習生活技能,培養良好衛生習慣,如將洗手的正確步驟分爲捲袖、溼手、擦肥皂、搓手、沖水、甩手、關水龍頭、擦乾這八步,將每個步驟畫成圖片,貼在盥洗室牆面上;將動作編成兒歌,通過遊戲化的情景,配上朗朗上口的兒歌,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二、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玩玩具時,小強自己玩夠了積木,又想去玩小汽車,這時貝貝正玩得高興呢,小強一下子推開貝貝,二話不說就把車搶了過去,貝貝急了,一把抓在了小強的臉上,小強臉上立刻出現了一道鮮紅的血印。我們的做法:

小班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往往一時難以適應集體生活,不懂得怎樣與小朋友相處、交往,發生糾紛時不會用語言溝通,往往用行爲來表達想法,教師要及時地指導和幫助。

1、給孩子創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

同伴關係在兒童的生活中,尤其是兒童的社會性發展中起着無法替代的作用。教師要充分利用區域活動、角色遊戲活動、分組活動等,爲孩子創造交往的機會。引導家長利用空閒時間,與孩子一起到同齡夥伴家去玩,節假日帶孩子到兒童活動中心、遊樂場、公園等孩子聚集的公共場所,爲孩子牽線搭橋尋找同齡小玩伴,給孩子創造充足的交往機會。

2、活動中引導孩子掌握必要的交往技能。

教師要告訴孩子與夥伴交往時,用語言交流,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拉拽,更不能動手傷人;教師要以身作則,與他人交往時,主動使用文明語言,爲孩子樹立榜樣;在玩玩具時,告訴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時,不能爭搶,必須徵得他人同意後才能玩;在遊戲時,讓孩子遵守遊戲規則,如玩玩具不爭不搶,去區域玩時要排隊;教師有意識地爲孩子設置需要與同伴共同協作才能玩的情境和遊戲,如“娃娃超市”、“娃娃醫院”等,讓孩子在遊戲中通過模仿角色,逐步培養交往意識,克服自我爲中心,採取友好態度與同伴交往;還可以通過開展親子活動爲孩子創設愉快的交往機會,在家長的陪伴中,孩子會放鬆情緒,在活動中大膽地表現自己,大方地與人交往,從而提高交往能力。

小班是孩子適應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爲教師,要爲孩子創設有利的條件,更要有效地引導,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的自理能力,培養與人交往的能力,爲孩子健全的身心發展和今後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