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品綠茶心得體會參考大綱

本文已影響 3.95W人 

在寫我的體會之前,首先很感謝我們的劉老師,她是我見過的最有內涵最傳統的老師,因爲從視頻上看她老穿着古典的旗袍上課。在上了她的課後更覺得她對茶的認識比我想象得要深入得多。

品綠茶心得體會參考

我是廣州人,品茶, 我是個外行,只是在一些書中看到,中國飲茶習俗在唐煮宋點之後基本成形, 現代流行的,撮茶法, 即把茶葉放入有蓋或無蓋的大杯子中, 多次衝開水飲用, 一直到色淡爲止。雖然也講究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和茶葉品種,但是注重茶的實用功能, 如不喝涼茶,不喝隔夜茶,不空腹飲茶等等, 而不是其藝術功能。至於中國人講究不同的季節飲不同的茶, 那是純粹形而下的物質區分, 如春飲花茶, 升發陽氣; 夏飲綠茶, 生津止渴; 秋飲青茶, 辛涼益肺; 冬飲紅茶, 禦寒保暖。

事實上,我對茶的瞭解很少很淺,之所以報這門遠程繼續教育選修,對茶有種莫名的感觸,在翻看選修資料時,無意看到茶葉品鑑與飲茶這幾個字,心中便泛起一絲絲的漣漪,說不出爲什麼,很毅然而然的就報了。

中國人談心性, 從來不會執迷喝茶沒有時間與季節的限制, 不論雪夜古寺,春來茶館,夏日亭臺,還是秋月江心,只要願意,隨時可以提壺泡茶以茶會友本是雅事,需要環境,還要氣氛。然而, 雅、俗是個很可疑的詞語,如果總是喜歡借物發揮,雅有時是僞雅,俗倒是真俗。兩相比較, 正如僞君子不如真小人一樣,今人許多故作姿態的風雅之舉,反不如市井巷陌的粗茶本色,至於弄成了一種負擔,整日爲這事擔憂,就像寄禪以詩償債那樣,雅事就成了俗事了,所以,千萬不要把喝茶弄成陽春白雪的樣子,就像李少紅把充滿生活氣息的紅樓夢搞得人鬼不分,戲畫不分,那就畫虎不成反類犬,墮入大俗大惡了。

我喜歡茶,但但不會品茶,不會欣賞茶,這是我在上這門課前自己覺得自己對茶的看法,可是,後來我才發現,自己連茶是什麼都不清楚,真的很慚愧。

我以爲,茶葉,就是樹葉在機器加工後的產物,茶水,就是,水與茶葉的結合品,或許,茶可以讓人心曠神怡,品茶可以修身養性,殊不知,從一杯茶中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品出人性的美醜。

時常在想:人來到這世上,爲了什麼?該如何?能如何?時常有些鬱悶。在泡茶時突然想到:人這一生豈非正如茶葉,而生活則是一杯白開水,泡茶時,茶葉在水中翻騰上下,豈不正如人這一生浮浮沉沉,剛開始時茶色淡,味亦淡,浸泡一會兒,色漸濃,味亦濃,茶葉在上、在下、忽上、忽下,到後來,色越來越淡,味亦越來越淡,直到無色無味,茶葉也沉於杯底,人生不也如此嗎?在生活的開水浸泡下,忽上忽下,總是沉的時候多,浮的時候少,即使忽上忽下,也是在隨着生活之水起舞而已,但也總是短暫,也總會歸於沉寂,再如何有色有味,總會歸於平淡! 想想茶葉的一生,剛在茶樹上露出小小的`嫩芽,即被採摘,被炒制或發酵,製成各種、各色、各味的茶葉,後被開水浸泡至無色、無味,被倒去,茶葉的一生,總是在人的手中、在水中,那由得了自己,至成塵土!人生如何?想想又能如何,生下來,即被生活之水泡製,在生活中浮浮沉沉,最後也是歸於沉寂、歸於塵土,正如茶葉最後被傾倒,化爲塵土,哪裏由得了自己啊!浮浮沉沉、上上下下,心的愁苦、煩悶,讓軀體發脹,變得沉重,沉於水底,化爲塵土!該如何?能如何?即使是在上的興奮,翻騰的快樂,也只是短暫!從開始到結束,都是無可奈何,被太多的東西左右,有太多的無可奈何。

從不知,自己可以在選修課上感嘆人生的無奈。茶,養身,養生,也養心。我相信緣分,就像我對茶的認識一樣,從以爲自己知道不少,到後來發現自己竟對他一無所知,最後,我才略明白,茶,可以對人影響那麼深 。

小時候看到老人似茶如命,甚是不解,一邊飲茶一邊談笑風生,十分愜意,很期待和她們一樣,但又怕太沉悶了,慢慢的,我也喜歡喝茶了,慢慢體會個中滋味了,才發現,原來,茶,也可以這麼美,品茶,也可以這麼優雅,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覺,所以,會品茶的人很享受人生,因爲她們可以再茶中尋找人生真諦。只希望有朝一日我也可以向她們一樣,品味茶中人生。

文章的最後,除了要感謝劉老師以外,還是要先道個歉,因爲自己對茶的無知,所以論文寫起來可能會顯得蒼白無力,無論如何,在你的課上我收穫很多,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同時也希望老師你身體健康,把這些知識傳給下一屆更多有心人聽,我相信,他們到時寫的文章肯定比我們寫的都要深刻的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