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2017教師寒假政治學習心得

本文已影響 3.02W人 

時光過得飛快,不知不覺,緊張、忙碌而又精彩的一學期又接近了尾聲。寒假期間教師們又會進行整治學習了。下面是本站爲大家帶來的寒假政治學習心得,供大家參考。

2017教師寒假政治學習心得

  2017教師寒假政治學習心得【篇1】

作爲一名剛剛畢業不到兩年的英語教師,無論是教學經驗還是專業水平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讀書既可以提升個人的修養,也能促進一名英語教師各方面的發展。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想要讓自己的學生變得優秀,首先就要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但是,我感覺自己有太多不足的方面。因此,我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又不知道從何學起。自從加入名師工作室之後,感覺有一盞明燈指引這我並且讓我在教師道路上有了前進的方向。爲了讓自己成爲一名更合格甚至優秀的教師,我利用將近一個月的寒假時間來給自己衝電,我看了一些關於《新教育》、《新課程標準》和《給教師的建議》等書籍,但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雖然不是什麼很有名的書,但是它給了我極大的啓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並且每一條建議都談到一個老師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與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相結合,加上精闢的理論分析,我自己法子內心的覺得這是一本對於一名想要進步教師的好書。比如,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讓我從中真的學到很多,雖未親身經歷,但卻受益匪淺。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

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句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上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比如,上課的時候,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只是有課本上的知識,肚子裏還應該裝有其他的知識。這樣,即使不喜歡英語的學生也會因爲喜歡你而喜歡上英語。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讀那些教育專著,從而不斷地補充自己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在現實生活中,我瞭解到許多老師經過多年的教學,認爲自己對所教內容已爛熟於心,沒必要再認真努力地學什麼新東西。我是很不認同有這種想法的老師。首先,我覺得一名老師知識越豐富,講起課來內容就越生動有趣,而學生的思維也就越容易跟上老師;其次,隨着信息時代的不斷進步,知識是需要時時更新的,老的東西總會被淘汰的;最後但不只是只有這一點,就是教師在不斷學習和親身體驗學習過程的同時才能更加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制定學習計劃,實施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容易做出與學生實際的相符合的對策。總之,教師永遠沒有理由停止學習或放鬆學習,而學習就正是在不斷的閱讀中實現。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通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們教師,尤其是年輕的教師更要堅持不懈地讀書,讀教育名家的書,吸納各家思想之所長,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而努力。

  2017教師寒假政治學習心得【篇2】

20XX寒假教師政治學習期間學習了《山東省教育廳關於加強師德建設規範普通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行爲的若干意見》和《需要關注的有關教育理念的八個情結---齊濤在山東省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工作會議上講話摘要》。通過集體學習和自學反思,受益匪淺,有了一定的認識。

學習了《山東省教育廳關於加強師德建設規範普通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行爲的若干意見》後,深刻感到它指導了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督促我們完善教育教學工作的規範性和實效性,使我們廣大教師明確了教育教學工作中各個環節的具體行爲要求。文中多次用到“精心”一詞:要精心制定學期(學段)教育教學計劃;要精心開發課程資源;要精心備課;要精心上課;要精心進行作業教學;要精心組織考試與評價;要精心指導學生課外學習與生活;要精心進行教育教學反思。使我感到作爲一名教師精心教學,用心育人是最重要的。文中的要求都是對教師工作的具體要求,非常細緻到位,很好的指導了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

學習了《需要關注的有關教育理念的八個情結---齊濤在山東省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工作會議上講話摘要》後,解開了自己的一些教育困惑,也糾正了自己過去的一些錯誤的教育理念。其實,現實生活中好多錯誤的理念在好多人心目中還是根深蒂固的,譬如:教育的唯知識情結,連好多教師都很難從這個圈裏跳出來,其實“育人”纔是教育的首要功能。而教育的功利情結則是廣大的家長們的通病了,現在督促孩子爲名利而讀書的越來越多,我們作爲教師要教育學生:立志爲國家爲民族之崛起而讀書及爲志趣而讀書。教育的競爭情結、教育的早教情結、教育的趨高情結在家長的意識裏也是非常強烈。而教育的標準化情結和教育的同質化情結及教育的技術依賴情結給我們教師也敲響了警鐘,我們的教育應該給學生們自由的空間,鼓勵學生個性的發展,承認學生有差異,因材施教,用心育人,纔是學生之幸,教育之幸。

通過此次政治學習,使我瞭解了當前的教育政策,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爲,提高了教育理論水平,爲依法執教、規範教育教學行爲提供保障。

  2017教師寒假政治學習心得【篇3】

寒假期間,參加了區教體局組織的“高效課堂研討會”,聆聽了三位專家的精彩報告,我受益匪淺,感觸至深。又在學校的領導下,學習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通過聽報告、學習政策法規,我對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和師德師風教育的重要意義有了較明確的認識,對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內容也更熟悉了。處在新世紀的當代中國教育,究竟需要具備怎樣素質的教師隊伍?我認爲首先必須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其次,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第三,必須改革舊的教學模式;第四,必須改變封閉的教學方法;第五,必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對照專家的講座和中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結合自己教育教學生涯,作如下分析:

一、教育要有大愛情懷,熱愛教師的職業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前提。這裏借用高萬祥引用的“一個老禪師和小偷”的故事:一位老禪師晚上外出,發現一個小偷光顧茅屋,爲了不驚動小偷,就在外面等候,但一想自己家徒四壁,小偷肯定是一無所獲了,就把衣服脫下來,走到屋門口遇上小偷,小偷很害怕,他握着小偷的手說:‘你走很遠的路來看望我,我很感謝,天冷你披着衣服走吧。’小偷連忙走了,看着小偷遠去的背影,老禪師說‘但願我送他的是一輪明月。’第二天一早,老禪師驚喜地看到衣服又被還回來了,疊的很整齊的放在門口,老禪師又說:‘我終於送給他一輪明月。”這個故事中希望我們老師送給學生一輪人性化的、愛心的明月,老師要和學生互相瞭解,要相信學生,愛每一位學生。他說教師愛學生可以把一個民族愛發達了!

教師只有通過長期教育工作,逐步地對教育工作產生感情,看到自己的勞動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學生得到了較多的知識,這時內心也是非常的愉快,感到工作是很有意義。就會更加熱愛教育事業,忠於職業道德,纔會充滿愛心、信心地去承擔我國的教育事業。

二、高效課堂的關鍵是要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

李炳亭老師說:“學校就如一座工廠,它的產品應該是課堂。打造高效課堂纔是唯一的出路。”仔細思考,的確如此。我們的教學現在是班級授課制,孩子們吸取課本上的知識多是在課堂上,所以我們要想法設法的讓我們的課堂更適合孩子的學習和發展,讓我們的學生活起來、動起來,讓課堂充滿靈氣和創造。這樣,我們的課堂纔能有效。而不是和以往一樣老師只是個傳話筒的角色,只教學生會的東西,而不會的不再去探究,這不是教育的目的。但是,活、動不應該是我們的目的,而應該是一個實現過程的手段,有效發言纔是目的。李老師講到:“素質教育的素質就是指學習能力,也就是學生的課堂適應能力。課堂上,要讓學生會思考、會總結、會表達。要讓學生經歷學習的全過程,這樣才能由‘動起來’到‘學進來’。”他講到,杜郎口的教育教學之所以成功是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學習中來。他們先把目標分解下放給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自學’、‘對學’、‘羣學’,探究合作,進行預習,再展示、表達、交流,最後反饋,當堂達標測評。教師對課堂中問題進行總結、提升。高效取決於小組合作!在小組合作中,老師做什麼呢?李老師一語中的:“老師退居‘二線’,找不到老師的課堂纔是最好的課堂!只要有一個人會,教師就要閉嘴,教師‘閉嘴’才能讓學生‘張嘴說,動手寫’。”聽到這兒,給我的震撼性是最強的。雖然此話有些絕對,未必適合我們的班情、校情,但是對於一味教書,卻不見成績提高、學生越來越厭學這一現象,我們不妨改路子,學會變通,重新找到一條適合學生又不讓老師精疲力竭卻不見回報的路。想想,的確如此,課堂上我們講的越多,佔用的時間就越多,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時間、合作交流的時間相應就會減少。學生就無法自己在經歷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學習就變成一種被動的接受,慢慢的就會讓學生倦怠、厭煩。所以爲了學生的成長,我們適當“退居二線”,但是這“二線”背後,則是一種更忙碌、更繁雜的工作,我們要精心備好學案、備好學生、也備好自己。

三、改變舊的教學模式迫切需要

思考李老師所說的,傳統課堂的最大問題是:在剝奪了學習權利之後,“學習能力”基本退化殆盡。教學設計“亂”:缺失目標,胡言亂語;教學節奏“緊”:45分鐘緊揪不放;教學模式老“套”:囚禁學生思維。教師只是給學生嘴上貼封條的。“45分鐘你們講的什麼?全是廢話!”這樣的課堂不僅浪費了學生的時間,而且還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導致了厭學和輟學,這樣的課堂簡直比坐牢還折磨,還有什麼保留的價值嗎?仔細一想,我們似乎比這個好不到那兒去,的確要好好反思自己,改變這種舊的模式。

學校的產品是“課堂”。“改變模式”的途徑在“開放”。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我們必須明白:教育的出路在於創出課堂模式!“改變模式”是爲了讓部分課堂不過關的老師生產出“合格課堂”,“改變模式”爲了讓學生形成“條件反射”,培養學習的能力。開放的程度決定了教育的高度!開放就是迴歸“主權”,就是“港人治港”,就是“放生”!

四、改變老師觀念是關鍵

我們始終認爲爲師就好像高人一等,其實不是這樣,學會教師不會的纔是關鍵。一杯水與一桶水昭示的是“注水”排斥的是“找水”。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會提升質量嗎?對孫海平的要求是比劉翔跑得更快嗎?能比劉翔跑得快的教練纔是好教練?頭撞南牆要回頭?結合杜郎口可以概括:不講的也可以是好老師,讓學生“張口說、動手寫”,放下教鞭,立地成佛;放下空桶,立地成師。羅曼·羅蘭所言:“痛苦這利刃一方面割破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的水源。”

時至今日,作爲教師,我們要主動求變。纔可被學生接受、家長接受,我們纔不會在競爭中被淘汰。我們要“變”,在變革中生存,在生存中創造;我們要“學”,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完善;我們要“習”,在反思中行動,在行動中成功!課改之路是艱難的但又無法迴避,必須走下去。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一個備課組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讓我們以備課組爲力量努力打造一個開放而又高效的課堂!盡最大努力讓新發學子煥發朝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