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2016關於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3.16W人 

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所以,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爲悲觀的思想所縈繞。下面是小編收集的2016關於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希望大家會喜歡!

2016關於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2016關於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1】

最初被這本書吸引,源於題目中的“積極”一詞,我的心裏泛着一絲不解,因爲“積極”是正能量的代名詞,是向上與進取精神的濃縮。作爲教育者的我們,不是每天都在向學生傳遞着“積極”與“進取”嗎?隨着讀書的深入,我陷入了沉思,任教授犀利的筆鋒撥動着我心靈深處的那根弦,他平實的語言浸潤着我,在不知不覺中去反思我們的教育行爲到底存在着多少不足,去反觀我們在教育教學的評價機制中還存有多少不當?

  一、抑鬱悲觀——學生的灰色地帶

任教授指出,目前絕大多數的教育者總是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在應對學生各種外顯或潛在的問題上,教師對待學生就像醫生對待病人一樣,解決學生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如學習動機不足、不良的學習習慣或行爲習慣等等。是啊,這種失去平衡的“類醫學”式的教育導致了一個接一個的後果——大量的學生存在抑鬱情緒,悲觀變得流行,學生的生活滿意度普遍較低。學生在學校的集體生活中找不到自信和樂趣,教育的味道發生了改變,逼得學生滿腹仇怨一肚子苦水,悲觀厭學。

2014年1月6日《中國教育報》全文刊登了一位學生家長的來信,信中的那個男孩“任打任罰,一個字不寫”、“亂寫作業僅僅是想讓老師難過”,孩子感覺學校就像牢籠,老師的逼迫、了無生機的學習給他帶來的只能是煩惱,而非幸福,帶給他的不是應有的生存能力,而是人生的灰色陰影。甚至是孩子的許多正常的積極功能,比如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等等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教育自身無疑走進了死衚衕。

  二、積極評價——人生的幸福密碼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時常會遇到一些學習習慣或行爲習慣上的“問題學生”。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得非常突出,隨意插嘴、不受約束、過度表現、影響課堂紀律,甚至影響到正常的課堂教學進度。尤其是對於沒有太多學習壓力的副課而言,這些在課堂中過分活躍的學生,實在讓老師覺得很頭疼。傳統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課堂中對其進行嚴肅批評、課後個別談心教育,可是收效甚微,甚至有的學生屢教不改,更有愈演愈烈之勢。當某些學生在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嘲諷時,便會產生焦慮情緒,對於探求事物和參加活動產生了恐懼的心理。在經歷了一系列失敗之後,他們開始相信自己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永遠都只能是失敗。一旦這樣的“習得性無助”形成,學生就不願意再付出認真的努力。

或許,這些“問題學生”一開始的表現只是因爲對學科有一定的興趣,急於表現和參與其中,吸引老師和同學的關注。但是這種不符合課堂要求的行爲,往往會被視爲影響課堂紀律,批評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久而久之,一次次的參與熱情被潑了冷水,慢慢地,這些學生心中也許會認爲老師並不欣賞他們的參與,這些舉動會遭到批評,原本的學習興趣也隨之喪失,故意破壞課堂紀律成了目的。

《寫給教育者的積極心理學》就告訴我們,作爲教師要避免和控制學生習得性無助的發生,不要隨意的爲學生“定性”,要注意自己的評價方式,在對學生內心想法的分析、在批評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些心思。要多想一想學生如此表現的可能原因是什麼,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根據規則和標準進行對錯的判斷,甚至粗暴的批評。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積極評價”的力量就是最好的證明,對於學生的正面、積極的評價雖然是無形的,但這股無形的力量卻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像教育名言所說“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充滿信心,批評中長大的孩子感到自卑。”每個人都希望獲得讚揚與鼓勵,不希望聽到的總是批評與指責。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生更是需要獲得稱讚的“力量”,需要成功體驗,以及對學習的自信心。因爲他們需要來自教師的肯定和期望,需要發現自身更多的閃光點,而不能被淹沒在缺點中。一句鼓勵和稱讚的話語遠勝過數句批評和講道理,它能真正改變學生的內心世界,讓他們獲得認錯的勇氣、改進的信心和前進的動力。作爲教育者,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激發學生的積極品質,從而使學生成長爲心態積極、品德優良的人。

  三、積極樂觀——人生的幸福底色

積極是一種追求,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精神。任教授通過調查發現,孩子一旦形成積極樂觀的態度,他就能很快從生活中碰到的無助中恢復過來,在跌倒後,能很快爬起來,聳聳肩然後繼續前行。而悲觀的孩子在遇到挫折後,往往一蹶不振,沉溺在失敗中很久,當他好不容易從一個失敗經歷中走出來,再遇到另一個挫折時,就又很容易陷入無助的情境,甚至認爲自己墜入了無盡的深淵。如果學生能從小就養成這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那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學習能力等各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我想,這就要求教師順應學生的身心特點,讓孩子始終在積極的,興致勃勃的狀態下學習,而不要讓人爲繁瑣的教學環節、“令人頭痛的嘮叨”消耗學生的心理資源。

細細研讀《寫給教育者的積極心理學》,感觸與收穫同行,書中鮮明的觀點都會碰撞出我靈魂深處的火花。古人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其實讀書就像在照鏡子,書籍會讓我們清晰的看到自己教學中的優點與不足,指引我們修正、彌補,不僅爲自己,更爲學生增添幸福的底色。

《寫給教育者的積極心理學》一書中寫到:“積極心理學的核心就是積極。積極心理學從人存在的各種問題入手,主要目的在於幫助人解決一些困擾自身生活的各種心理問題,如抑鬱症、恐懼症等;積極心理學也從人的各種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入手,其主要目的在於促使人的積極品質不斷增長並使人所具有的積極力量(包括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如樂觀、善良、同情等品質的養成。”一下將從幾個例子解釋我對積極心理學的一些看法

  【2016關於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2】

在聽了曲連坤老師講的《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及應用》後,“積極心理學”就成了學員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的確,曲老師給大家自然風趣的談吐,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和應用表達的可謂淋漓盡致。沒有故作高深的說教,卻給了我們心靈上的震撼。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我們學到了全新的理念。

在講座中,曲老師首先明確了積極心理學是一種力量、一種精神、一種心態,積極心理學就是關注幸福與力量的學問。還列舉了大量的實例,闡述了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念。其中,曲老師的兩個觀點給了我深刻的啓示。

  一、 積極心理學的基礎——傳統文化

什麼纔是文化?曲老師講文化首先要遵循規則。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着不同的傳統文化,遵循規則就是文化,不遵循規則是不允許的。一個民族也要有一個民族的信仰,只有文化和信仰融合在一起,才能產生積極的心理學。諸如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三綱五常”,不要說這是束縛了我們幾千年的封建制度,至今對中國傳統文化規則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單列“忠”、“孝”兩點,這就是我們的文化,只有遵循着兩點,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大衆的尊重。試想:你若不遵循這兩點,怎麼能在中國這塊神聖的土地上立足?還有“仁”、“禮”等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一條每一框、每一綱每一常都各責一方,都是我們所不能遺棄的。

俗話說:月亮圍繞地球轉,才能出現陰晴圓缺、潮漲潮落;地球圍繞太陽轉,纔有了四季更換、寒暑交替。不同的文化也就像宇宙中的每一顆星,各定其位、各負其責,才能使我們的民族能夠自強不息。

所以,要學習積極心理學,就要從學習傳統文化開始。我們的教學也是一樣,首先要教給學生的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們真正融入社會,學成做人。

  二、以身體協調促進心理協調

蘇聯大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的智力在手指尖上。意思是說,開發潛能首先要從身體開始,以身體的協調來促進智力的發展。曲老師在這裏強調了耳朵的重要性,指出了音樂對於人智力發展的妙用。例如,醫生對精神病患者的音樂療法,醫院中用不同節奏的音樂來帶動不同程度病情的病人運動,先使他們的身體動作協調起來,從而促進智力的改善。

曲老師還用儒家創始人孔子作例:在那個平均不到三十歲的年代,我們的孔聖人卻能活到七十三歲高壽,很大原因是因爲音樂的滋養。孔子曾無一日不歌,在音樂的薰陶下,使自己上進、平和、樂觀。難怪有位名人曾說:一個挎着小提琴的人,是不可能去殺人的。

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也可以充分利用音樂來對學生進行薰陶和引導。比如音樂鈴聲、集體活動音樂代替口令等等。就像曲老師所說:處處用心,處處有用心之處。當然,對音樂的選擇也是要慎重的,積極的音樂自然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消極的音樂同樣會對學生身心產生消極影響。所以要帶領孩子們去唱陽光歌曲,從而塑造他們的陽光心態。同時,我們教師自己也可以在這音樂中受到美的感染,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

半天的講座很快就結束了,經久不斷的掌聲是對曲老師的喜歡、認可與感激。掌聲之後也留給我們深深的思索,這也將是我們心歷的一次提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