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心理課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2.61W人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理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理課心得體會

心理課心得體會1

最近,聽了三節心理健康教育課,一節是《在挫折中成長》,一節是《搖葉多姿的自己》,還有一節是《感恩成就夢想》。聽了這三節課之後,本人有很多感受,在此略談幾點:

一、是心理健康課的常規常態還任重道遠。在校本課程中開設心理健康課已有十多年的時間,但是到現在爲止,我們看這些課還發現,無論就內容還是形式都還比較生澀。從學生的表情和行爲來看,學生還沒有進入一種常規常態的意識,好多孩子的表情讓我們看到心理健康課在學生的心目中,還更多的是一件新鮮的事物,與納入學校正規的教育教學課程還有很大的距離。學生還不能以平常的心態來看待這樣一些課。從《在挫折中成長》這節課來看,學生的參與度遠遠不夠,特別是男生組完全沒有進入狀態,那種對心理健康課的新鮮感、陌生感一下子就流露出來。明眼人一眼就看出,這是老師爲了做一個錄像課而故意設計好的一個場景,學生完全沒有上心理健康課的經驗和常規。老師也沒有進入課堂之中,面對學生的真情流露老師往往無動於衷,有時候乾脆是一副冷漠的表情,缺乏心理健康老師最起碼的同理心。這樣的課完全沒有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在裏面。在課堂中能夠流露真情的學生只有極少數,大多數學生沒有真情實感,說一些不痛不癢的官方話,缺乏情感的流露和表達。

二、是缺乏正確的觀點表達和對錯誤認識的辨析。老師上課非常死板,缺乏生成性,PPT都是事先做好的,學生的討論沒有真實的展示,課堂完全按照老師的預設來進行各個環節。這主要由於缺乏正常的課堂教學常規的建立而讓臨時開設的心理健康課,缺乏足夠的靈性和活力。比如學生在討論如何戰勝挫折時,有些學生提出通過玩遊戲暫時遺忘挫折和痛苦。面對這樣的問題,老師缺乏引導學生及時辨析的能力。忽視課堂的生成性,沒有抓住教育的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正確引導。

三、是缺乏合乎心理特點的教學設計。心理健康課更應該按照心理的特點來進行設計,但是在這幾節課中確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夠好。比如在《感恩成就夢想》這節課中,授課老師不注重去營造一個寬鬆的環境,而是讓學生端端正正地坐着,這不利於學生自由想象地發揮。另外還有背景音樂的設計不好,不但沒有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而且擾亂學生的視聽,干擾學生的討論和自主學習。在《搖葉多姿的自己》這節課中,學生有大段的時間去自己活動,這裏給予學生的時間太長,整節課顯得過於沉悶,過於簡單,內容也不充分,學生的交流和自主表達也顯得過於匆忙,沒有深入學生的內心,沒有真情的流露。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這三個老師都沒有給學生一個安全的心理環境,學生的表達不充分,情感流露得不充分,很多話都是說教性的,不痛不癢的。學生說的不是自己的心裏話,而是一些官方話,是一些大而空的話,是一些人云亦云的廢話,沒有深度沒有情感。從這一點來看,這些心理健康課完全背離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課程宗旨。從很多學生表現的課堂細節,我們不難發現這些課完全不是一種常態化的心理健康課,是一種應景性的是爲參加比賽而匆匆錄製的課。這充分說明我們的心理健康課距離常態化還有很大的距離,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還沒有充分發揮心理健康課的作用,心理健康課乃至心理輔導還處於學校教育的邊緣化地帶。特別是在我們一些高中學校,這種情況更爲普遍。這就進一步促使我們確實要抓好我們心理健康課和心理輔導工作的落地,讓學校教育展示出心理健康課在學生學習和健康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社會不少有識之士和一些家長,已經充分認識到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我們很多學校急於抓升學率,抓應試教育,而忽視了不會立竿見影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的重要作用。要切實改變這種局面,就要讓學校領導和老師,以及我們的家長和學生,能夠真切感受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工作的作用。

心理課心得體會2

今天上午,我們錦華小學和古寨小學共同舉行了依次健康教育研討活動。參加本次活動的的有來自兩所學校的教師10多人,同時參會的還有教科所的主任和心理健康負責人。活動中聽取了縣小學心理健康負責老師,對於目前他們學校有關心理輔導活動的開展的一些情況與做法,並且聽取了三節心理輔導課聽課之後,與會的代表就有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展開了討論,教科所主任還轉達了區教育委員會的有關精神和要求。由此可見,我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無疑是先行了一大步,通過學習,感慨頗多,讓人感到沉重與責任重大。下面談幾點我對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認識體會:

一、學校有必要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要慎重,要正確對待,有效實施。

心理健康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需要,是培養21世紀人才的需要,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綜合目前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結果,近13%全球兒童和青少年在心理和行爲方面存在問題,並且在近幾年呈上升趨勢。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爲當今家庭、學校和社會一個亟待關注的重要課題。《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也明確要求,學校要“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我國將今年衛生日的主題定爲“快樂心情,健康行爲---關注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作爲兒童教育的主要環境——學校,現在對這一方面都十分關注。我省今年也明確地把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作了明確的要求:鄉鎮級學校在XX學年開始必須專門有心理輔導老師;該老師必須經過培訓,有上崗證。

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情況也不是很樂觀,更是有待於進一步的深入研究與提高。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地方和學校開展起心理健康教育,社會上的一些機構也積極參與到這方面工作中。大家都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本來是好事,但是,現在確實存在一種把學生中心理不健康的數據無限擴大的傾向,以此來擡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身價”的現象。還有的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誤解爲“心理學教育”的現象,雖然在開展,但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而我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開以及形式等都要慎重,要注重實效性,要根據不同情況體現多樣性。在小學,應以遊戲和活動爲主。

二、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的幾點思考:

1、要把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爲轉變教育觀念的重要內容。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必須加速改革,迅速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由學科系統型教育向職業能力型轉軌。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轉變。素質教育以轉變思想、提高德育素質爲靈魂,只有良好的心理纔會產生高尚的道德行爲。學校教育和學生管理必須建立在學生思想健康的基礎上,提高教育的針對性,纔會收到預期效果。所以,學校應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心理諮詢,把心理教育納入教育計劃。我們學校目前雖然沒有正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和專門的教育課程,但學校領導和學生處經常督促教師要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教育。任課教師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中都重視滲透德育(特別是學生的情感體驗)教育,班主任老師更是走在前頭,他們利用多種多樣的方法和手段,像開展豐富多樣的班隊活動課和有益於學生健康成長的各種課外活動、義務勞動,舉辦一些知識講座,個別談心,給以關愛和幫助等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來教育感化本班學生,盡力使學生快樂健康地成長。我們學校的教師事實上都已重視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缺乏的是有專業的人來指導,還不能把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到一定的專業與理論水平上來。

2、努力提高教師心理學知識和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含義應該是教師以健康的心靈感染學生,以良好的心態影響學生,以淵博知識和規範的行爲教育學生。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有教師這些方面的烙印,所以,對教師的心靈和職業道德要求格外高。教師必須有健康的心理外,還要具備瞭解學生的心理,掌握學生心態,幫助學生心理健康和克服心理障礙,有效鑄造人類靈魂的能力,因此,必須加強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尤其是非師範畢業的教師應補好心理學這一課。學校還應定期組織對教師進行心理學的繼續學習,定期交流應用心理學知識、管理教育學生的經驗。

3、提高教育管理的針對性。

以往我們存在着用同種方法、同種手段教育所有的學生,少數人犯錯,大家挨批,少數人有提高全班都光榮的現象,不重視個性教育。在教育上,所有“一個羊是放,一羣羊也是放”的說法和作法都是錯誤的。有不少家長把學生送到學校來對老師常說的第一句話:“給你添一個麻煩,要多勞你一份心”,這就是要求針對學生實際加強教育的期望。就像本次研討活動中的兩堂課“學會誇獎別人”、“學會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還有我們學校各個班每個星期的主題班隊課等,就是針對各自班級中學生身上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這對學生的一些不良的心理能起到一定的教育與啓迪作用,有助於學校素質教育的開展,更是有助於學生的心理走向正常的發展。我們認爲學校學生管理部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所有教職工都應該有了解學生心理的責任。教育管理有了針對性,纔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4、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

良好的教育環境有獨特的教育功能,可以起到使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校園幽靜和環境優美自然會產生心情舒暢、氣氛和諧,爲轉變學生思想、調整學生心態和行爲創造有利條件。領導民主、管理民主、師生平等、尊重學生的人格、愛護學生心靈、互交知心朋友是正常的教書育人的氛圍。民主與平等能給人們心理以寬鬆,感到順氣、順事,不易產生逆反心理。在這種環境中才能教會學生自我調整心態,具有較強的自我心理保艦自我約束不良行爲的能力。可增強正確評價自我、正確認識現實、正視逆境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這也是轉變學生思想,培養學生健康心理水平的必要條件。本學期,我們學校重視了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注重了學生的文明行爲養成教育,校長和教師們帶頭講文明禮貌、保持校園整潔、講普通話,同學之間互相督促,大家互敬互重,大部分人的文明行爲帶動改變了小部分人的不文明行爲,逐漸就形成了一個優美、舒適的校園環境,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更能保持愉悅、健康的心態。

總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針對學生的心理障礙及行爲進行有針對性的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維護心理健康,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長期以來,人們認爲教師的職責是控制和訓導學生,而學生則只能在被扣分、被訓斥中服從教師。因此,在民主社會,有識之士紛紛提出要校正教育目標,強調要爲學校營造一個積極的、互相幫助、關懷的環境。除了學業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自我與情緒方面的發展。

心理課心得體會3

生活中,人們對幸福的看法並不一致,有時還截然不同。當人們受到疾病折磨時,認爲幸福就是身體健康;當人們陷入貧困時,認爲幸福就是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能夠吃飽穿暖。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又不夠全面,且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

隨着心理學的發展,更多對幸福的定義來自心理學研究。雖然心理學關於幸福的定義還存在爭論,但人們通常認爲幸福感是一種滿足感或者愉悅感,是根據個體心理自定的標準對生活質量的總體評價。心理學還認爲,負面情緒對幸福感影響較大。在一個較封閉的社會,即使社會物質生活水平不高,人們也可能有知足常樂的心態,幸福感較強;在一個開放社會,人們有了參照系,即便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也可能出現幸福感的削弱。

從經濟學角度定義幸福,是幸福研究的又一個重要領域。一般認爲經濟發展能提升人們的幸福感,這主要是由於經濟發展能帶來生活便利,如快捷的交通、便利的通信、多彩的生活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經濟發展雖能提升人們的幸福感,但它對幸福的貢獻是遞減的,即最初的經濟發展帶給人們的幸福感較強,而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它所帶來的幸福感就會降低。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從道德維度對幸福作了分析,認爲人生的幸福來源於積極生活和有助於他人的行動,懶惰和奢侈都會導致幸福感的降低。

財富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對是否幸福具有重要影響。沒有基本的物質條件就很難有幸福感可言,特別是對於那些仍然處於貧困狀態的人來說,財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財富不是萬能的,有錢卻不幸福的人比比皆是。還有不少人對財富的理解是片面的,認爲金錢就是財富的代名詞。其實,財富可分爲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物質財富可以用金錢來衡量,而精神財富則不能。對一個人來說,人生境界、才能、思維能力、意志品行、人格修養等都是精神財富,是難以用金錢換取的,但都可能影響他的幸福感。

在現實生活中不難發現,有錢買不來幸福,物質財富增加與幸福並不成正比。當然,這不是說物質財富對生活幸福不重要,而是說它是生活幸福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比較而言,精神財富更爲幸福所必需。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是否幸福,往往不是由物質財富決定的。幸福是人生的目的,而物質財富只是獲取幸福的手段。

心理課心得體會4

青春,這是人生中最燦爛、最美好、最寶貴的年華,有如朝陽,好比鮮花,爲人們所向往和讚美。然而青春期又是多思的時代,多變的季節。在這個階段,人常常會浮動浮躁,也易出現歡喜和哀愁交織。如何面對一些突如其來的風浪呢

一、正視心理問題,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學生走向社會必需的一種素質,而健全人格的塑造必須遵循學生生理及心理髮展的規律。高中學生正處於“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覺醒和發展時期,他們在長大過程中,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必須依靠教師的指點和幫助。我們應變“外塑”爲“內化”,掌握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豐富學生的生活,使學生對學習、前途充滿信心。從現代意識、自我認知、基本的道德規範和行爲準則等方面人手,教會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自我調節、自我控制,從而形成自身較爲穩定的人格特點,以期達到人格塑造不斷完善的目的。

二、對青春期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教給學生心理調適的方法。

進入青春期的高中學生,隨着生理髮育成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對異性的好奇和對愛情的探求。他們生活經驗不足,感情易衝動,自制力缺乏,極易陷入早戀的泥潭。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早戀的危害性,順利渡過青春期,需要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閒談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情緒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若能巧妙地把握時機,以有關青春期、性心理方面的知識爲引導,層層分析,就會深入學生心靈,使學生從中得到啓迪。此外,還有“飯偶像現象”比如“超級女生”、“追求高消費”比如穿戴名牌衣服等敏感而又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如果能運用相關的心理學知識進行教育引導,其說服力遠遠勝過空洞的說教。

我校將青春期教育列人了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範圍,定期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其中包括現代的青年觀,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識,觀看青春期知識錄像帶,設計、發放、分析調查問卷等。我們以樹立什麼樣的人生觀爲主題,利用多種形似組織學生座談討論,指導他們劃清純潔的友誼、真摯的愛情和早戀的界限,認清科學的人生觀,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的志向,教育學生珍惜青春期大好時光,專心學習,讓學生認識自我,做到自愛、自尊、自重、自強,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架設心靈傾訴的立交橋,開展心理諮詢

人的心理活動有其隱蔽性的一面,學生希望通過諮詢,尤其是個別諮詢的方式來解決心中藏而不露的一些心理問題。爲消除學生對心理疾病的神祕感、恐懼感以及羞恥感等種種偏見和誤解,在諮詢工作中我們始終遵守保密原則,一切從預防着手。教師利用個別談話、個別教育的時機,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心理諮詢技術,對部分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諮詢誘導,從而加強學生的個別教育。如對性格內向不善交往的學生可結合有關社會心理學知識、進行社會交往和社會適應的教育;對那些所謂“屢教不改”的學生則指導其進行意志品質的鍛鍊;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既要進行學習目的性的教育,又要教給他們科學的觀察、記憶、思維的方法,使他們改進學習方法,求得較大進步;對由於心理健康問題所造成的學生在情緒、性格和人際關係上的缺陷等,都應想辦法幫助他們排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和後果。在進行個別教育、心理諮詢時,要語氣溫和、態度誠懇,要選擇適當的場所進行交談。這樣,會更有利地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認識自己,完善自己,促使學生自我精神保健的自覺和自我精神支持系統的完善。

四、建立新生入學健康檔案及心理檔案

在新生人校後,學校每年對學生進行體檢,對每一位學生建立健康卡片,以便了解和掌握學生身體發育狀況。體育課定期對學生進行健康測試,學校制定出了課間操達標評分標準,設計了課間操質量一覽表,從快、靜、齊三方面對各班課間操的質量進行考覈,由此,提高了課間操的質量,也使正處於青春期生長髮育的學生得到了鍛鍊,更利於身體健康。

教師可以運用觀察、實驗、量表測量等方法瞭解和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和水平,建立起每個學生的心理檔案。如:可以通過心理學量表測量出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性格特徵、氣質類型等心理特性;也可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瞭解學生的心理過程、情感意志、自我意識、社會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心理髮展狀況;還可以通過學生的言論舉止、筆記文章、行爲表現等了解學生的典型心理。然後教師可採用卡片的形式建立心理檔案,以便日後的管理和教育、教學活動。

通過上述工作的開展,使我們更加了解學生的心理、生理狀態。能夠既照顧學生共同的年齡特徵,又兼顧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其心理變化、發展過程作系統的動態的觀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心理課心得體會5

本學期,我選擇了“大學生心理健康”這一門選修課。起初選這門課也沒其它原因,因爲選這門課的同學特多而且聽說老師您不是特別嚴格。所以就上了這門課。後來,通過老師細緻入微,生動活潑的教導,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時也學到了很多新知識與重新認識自我。

首先,我認識到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臻於完滿的狀態。這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所下的定義。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爲、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現在對心理健康的標準是這樣定義的: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瞭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八、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九、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十、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而我們大學生,可塑性很強又正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心理課上,我們做了很多心理測試讓我們清楚的認識自我。我們採用七八人一個小團體,便於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與老師交流。記得第一節課是同學之間相互自我介紹,相互瞭解。我們還對各自的性格進行了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進行在情境中關於各自犯罪心理和報復心理測評。還有“我的小小動(植)物園”、“洞口餘生”、“評鐘錶匠和藥劑師的故事”等活動,既有趣生動,又富含哲理。既加深了同學之間的相互瞭解,有更清晰認識自我。

心理健康課讓我學到了很多,老師針對高校學生在校期間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心理問題進行了相應的闡述,比如適應心理、自我意識、學習心理、人際交往心理、情緒管理、個性心理、愛情及性心理、網絡心理、職業心理等。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講解以及討論互動,讓作爲大學生之一的我更加全面系統的瞭解了心理知識,進而能對自己的心理波動進行初級的評斷,讓自己正確的面對心理波動,加深自我認識。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現代的“微表情”知識。微表情是指人在極短的時間內所作出的表情,這個表情反映了人的真實情緒,但是一般人不容易捕捉,通過微表情我們也能夠知曉對方的真實情緒,有利於雙方的溝通和真實的交流。

最後,我們要意識到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現代人士追求成功的首要建構要素,它不僅僅是健康人生的基礎,也是成功人生的起點。優秀的心理素質意味着需要把自己培養成一個高情商的人,具有穩定的情緒,越來越奮的毅力,良好的心態和進取心。優秀的心理素質不僅包括氣質等個性因素,還包括自己的修養和思維等後天磨練的因素。然而,在當今時代的要求下,只有真正心理上健康的人,才能一步步登上成功的頂峯。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銘記:年輕時多一分磨礪,少一分安逸,在今後的歲月裏就會少一分懦弱與無能,多一點堅強與自信,唯有如此,纔有可能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令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更富有成就!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事事順心,但如果始終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人生,懷着一份感激的心情去面對這個世界,就一定會使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快樂!

心理課心得體會6

心理輔導活動課是開放性的課堂,以解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爲主,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幫助學生獲得自我成長。

心理課的問題設計有別於一般學科。

其問題的導向不要求統一答案,不糾纏正確與錯誤,注重的'是學生真實的情感、實際的需求和發自內心的話語。

筆者根據平時的觀課、教研活動發現,心理課堂問題設置的有效性和藝術性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引起注意並有效改進。

一、心理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的誤區實例(一)過於簡單,問題封閉“你覺得這樣做對嗎

”“這樣處理好不好

”“是不是

”類似這樣封閉式的提問,表面上會得到學生們積極整齊的迴應,看似熱烈,但根本沒有任何思考的價值。

更有的教師一節課要問十幾個“是不是”,有的根本不需要學生回答,只是老師的口頭禪罷了。

有些教師習慣單刀直入,開門見山。

如,一節題爲“當幸福來敲門”的課上,一開始教師就問:“同學們,你們覺得幸福嗎

”沒有任何導入,沒有任何課前熱身,學生回答幸福也不是,回答不幸福也不是,結果學生啞口無言,只有寥寥幾人迴應,師生皆處於尷尬局面。

(二)重複羅嗦,問題繁瑣同一環境下對同一情境提問的絕對數量多,不但會帶給學生過重的思維負荷,還會影響學生對問題核心的把握和感知。

“我寬容我快樂”一課中,教師首先展示了情境“善待他人”,然後向學生拋出了一系列問題:“如果你是小剛,爲什麼聽了小麗的話你覺得不快樂

小麗自己快樂嗎

如果你是小剛,爲什麼聽了小圓的話你覺得快樂呢

小圓自己快樂嗎

”不要說是學生,即便是聽課的教師也會感覺眼花繚亂,該問題的核心在哪

這樣細碎的問題,學生以一般的經驗和知識便能解決,並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成分,思維自然不能得到有效的激發和提升。

(三)價值模糊,問題歧義心理活動課堂雖然不是專業心理知識的講授,但也離不開心理知識的融合和滲透,授課教師必須有過硬的心理學基礎,在處理一些價值判斷的問題時要科學,不能讓學生產生誤解。

如,“情緒紅綠燈”一課的“心理透視”環節,教師設定了以下四個情境:你被人冤枉時、與人吵架時、上臺演講時、考試取得好成績時。

接着讓學生根據情境畫出情緒臉譜。

然後拋出問題:“你認爲哪些情緒反應是合適的

哪些情緒反應是不合適的

爲合適的情緒反應開綠燈,爲不合適的情緒反應開紅燈。

”由於問題本身的歧義,學生爲了配合教師,紛紛把“憤怒、氣惱、憤憤不平、慌亂、痛心”等情緒反應劃爲不合適的,而“開心、興奮、激動”等情緒反應纔是合適的。

教師此時也並沒有其他引導,默認了學生的發言。

其實,這一問題的設計是有問題的。

情緒本來就沒有合適不合適之分,也沒有對與錯之分,只是情緒管理上需要適度控制。

由於授課教師的理念錯誤,導致課後有學生提出疑惑,“難道被人冤枉時感覺氣憤不正常嗎

難道與人吵架感覺憤懣不可以嗎

”所以,授課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要科學,價值取向要正確。

(四)脫離實際,問題偏難一般情況下,心理課堂的提問要富有啓發性。

但有時候問題過難,或者過於讓學生自我暴露,會使學生感到厭煩或產生阻抗現象。

筆者曾聽過“學會放棄”一課,教師列舉了四個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如何選擇。

其中一個是“父母離異,選擇跟爸爸經濟無憂,但媽媽更懂得關心你。

”其餘三個問題均有學生髮言,唯獨這一問題沒有一個學生願意回答,問題就在於問題本身設計的偏頗。

像這種情況大多數學生不會遇到,脫離了學生實際。

有真實情況的學生也絕對不願意回答此類問題,害怕再次受到傷害。

因此,教師對問題要有預見性,可能對學生造成心理傷害的問題,要慎重處理。

二、心理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的誤區分析(一)教師問題設計的依據把握不足有一項調查發現,很多教師都會在課前進行問題設計,但設計問題的依據卻各有不同。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的比例最高,佔%,遠遠超過了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也超過了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

無可厚非,一節課要成功,問題設計上要結合本課目標。

但過度照本宣科,忽視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就相當於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情分析。

當學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師對問題本身的預期,教師又不善運用現場知識的生成,被學生牽着鼻子走,課上得很被動,自然也就談不上目標達成。

因此,教師要善於總結實際教學經驗,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問得有效,答得生動。

(二)教師問題設計的能力不足有的課學生有話可講,課堂氣氛熱烈;有的課學生沉默是金,課堂氣氛壓抑。

這裏的關鍵在於教師對問題設計的契合程度和提出問題的時機。

如果問題脫離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漫無邊際;問題超出學生的理解能力;問題提得並不契合時機;問題並不能幫助知識的展開……這節課再怎麼設計也是徒勞。

所以,授課教師務必加強問題設計的能力,認真思考學生對課堂的期待是什麼、什麼樣的問題值得提、用什麼樣的方式問比較妥當、提出的問題能否幫助達成教學目標。

從而避免盲目性,使課堂有深度、有啓發。

(三)教師問題設計的專業理念模糊有些教師可能對某些新興的心理學理論不夠了解,教育理念缺乏更新,導致問題設計理念有偏差。

就拿剛剛進行完的以“積極心理學之積極情緒”爲主題的初中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來說,幾乎絕大多數教師都運用了情緒ABC理論,因此,所有的課聽起來大同小異,問題設計都圍繞如何轉換想法“B”。

這樣的課、這樣的問題設計,只停留在表面,並沒有真正領會積極心理學的內涵,缺乏合理的選題和設計,千篇一律,乏善可陳。

三、心理課堂教學中問題的有效設計策略(一)問題設計內容準,學生有話可說“準”是指課堂提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經驗水平和認知特點來設計,問題太多、思考時間太長、偏難、深澀等,都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懈怠等心理。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其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均有所差異,設計問題時,要體現年齡特點。

1.小學課堂,宜動不宜靜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

”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好動,好奇心強,容易被新事物吸引,設計問題時,教師適合以生動的語言、形象直觀的手段,輔以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活動爲主,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與積極性。

在小學心理課“聆聽你我他”中,爲了踐行“積極傾聽和熱情有禮”,教師讓學生帶着“怎樣做到熱情有禮和積極傾聽”的問題,邀請在座的聽課教師一同加入自己小組的話題討論中。

學生們紛紛熱情、主動地到聽課席邀請教師,並且饒有興致地聆聽教師提出的建議。

討論一結束,學生們就積極地舉手分享自己是如何做到熱情有禮和認真聆聽的。

因此,對於小學生而言,問題設計不宜“思考”太多,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操作、去實驗,效果會超出預期。

2.初中課堂,宜動靜結合初中生抽象邏輯思維開始占主導地位,他們善於思辯,但很大程度上還屬於經驗型。

初一學生剛從小學升上來,思維特點與小學五、六年級學生更有類似之處,需要感性經驗的直接支持。

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切忌機械、封閉,應該形象、生動、逐步推進、層層深入,激起學生回答的慾望和無限的興趣,而問題設計的遞進性就好比“跳一跳,摘桃子”,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從而使問題圓滿解決。

“當怒火來到時”一課,教師首先展示了一段關於“憤怒”的視頻,根據視頻設計了以下五個問題,然後把問題分配到不同的小組中進行討論分享。

問題一:故事主要表現了哪種情緒,從誰開始,經過了哪些人,最後又到了誰那裏

這個故事讓你想到了什麼

問題二:價值澄清——一個人有憤怒情緒正常嗎

當憤怒來臨時,是壓抑好,還是及時處理好

問題三:管理有術——小欣可以怎麼想,讓自己沒那麼氣憤

問題四:管理有術——(角色扮演)你對小欣表達憤怒的方式有什麼看法

你認爲怎樣的表達更好

問題五:管理有術——(製作“情緒魔方”)你對小濤以踹桌子、踢凳子的方式來宣泄憤怒情緒有什麼看法

像小濤這樣火氣特別大,特別容易激動的同學,當怒火來臨的時候,他們可以做些什麼,把怒氣消解掉呢

以上五個問題貫穿於整節課,問題情境的挖掘利用做到了最大化。

問題的設計嚴密周全,具有較強的啓發性。

從不同的角度,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既有思辨的過程,引導學生打開思維主動探索;也有形象思維的活動過程,充分調動學生聯繫實際生活的經驗,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3.高中課堂,以思辯爲主高中生抽象邏輯思維進一步發展,處在由經驗型水平向理論型水平的急劇轉化的時期。

其概括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命題能力和推理能力走向成熟。

因此,高中課堂問題設計應更傾向於啓發式和探究式的提問爲主。

通過啓發式提問,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

通過探究性提問,讓學生不受思維定勢的束縛,產生獨到的見解,提出新穎的想法。

在“‘祕密’引發友誼危機”一課上,教師出示了情境:“靜靜和朗朗是一對好朋友,她們每天一起上學,一起放學,一起吃飯,形影不離,大家都稱她倆是姐妹花。

但是,最近靜靜和朗朗鬧矛盾了,因爲朗朗把靜靜的祕密泄漏了。

”接着讓學生探討兩個問題:“靜靜要和朗朗絕交,是誰的錯

錯在哪裏

所有的祕密都不能泄漏或分享嗎

爲什麼

”看似簡單的兩個問題,卻包含了讓學生判斷、分析、探究的過程。

學生需要探究祕密的級別(輕度、重度、特殊祕密),判斷哪些可以分享,哪些需要保密;還要了解分享祕密的對象;最後還要學會正確分析情況,爲自己的祕密負責。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此問題設計的精妙之處在於符合高中學生的思維特點,激發了學生的探究心理,調動了學生的質辯思維,從而明確是非,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問題設計啓發巧,學生主動去說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有些教師喜歡直截了當,單刀直入,這種開門見山式的直接提問,實在難以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我們不妨採用啓發式提問。

“當幸福來敲門”一課,直接提問學生“什麼是幸福”,不如把問題稍作變換,“知足常樂是一種幸福;每天品嚐到媽媽爲自己準備的可口飯菜是一種幸福……對於你來說,你的幸福體現在哪裏呢

”學生自然而然會受到啓發,寫下最真實的幸福體驗。

(三)問題設計變化妙,學生願意去說相信不少一線心理教師都有這樣的體驗,當話題比較敏感,涉及學生的隱私或者需要學生作適當的自我暴露時,學生往往不敢或者不願意說。

當然,這可能跟課堂的安全性和開放性氛圍的營造有關。

此時,我們不直接提問,可以採用迂迴戰術,嘗試着變一個角度提問,打破僵局,讓學生願意表達。

如,“當花季來到時”一課,教師首先通過圖片呈現了一些性意識覺醒的表現,然後提問:“除了這些,你認爲性意識的覺醒還有哪些

你是如何看待性意識活動的

”問題一出,大部分學生都羞於啓齒,或不好意思,或怕被同學笑話,課堂似乎處於膠着狀態。

教師與其鼓勵學生說“沒關係,大膽地說”,還不如一開始就改變問題的設計。

其實,教師可以編一個情境,我們暫且把情境的主角稱爲“小明”,問題就變成了:“小明表現出哪些性意識覺醒的行爲

你覺得可能還會有哪些

你如何看待小明的性意識覺醒

”問題從暴露自己迂迴變成了討論別人,學生的心理防線自然會降低,況且通過他人同樣能反思自己,教學效果一樣達成。

(四)問題設計追問到位,學生樂於去說課堂上免不了教師的追問和對回答進行評價。

評價更直接作用於學生的情感層面。

教師追問合理,評價到位,可以很好給予學生激勵、期待和安撫,從而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和積極性。

當學生回答得比較完美的時候,教師不妨說:“你回答得很到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你是怎麼想到的嗎

”當學生的回答有所欠缺時,可以引導:“這個同學給我們提供了一點不錯的建議,還有其他同學需要補充完善嗎

”當學生的回答完全偏離的時候,教師可以這樣引導:“看得出你經過了一番思考,可是能不能結合問題本身再從另外一個角度繼續考量呢

”當學生不願意回答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說:“我們在一起交流和分享,交換一種想法,我們就有兩種想法,這本身就是一件樂事,不是嗎

”積極的評價,合理的追問,學生定會樂於與教師一起享受課堂,深入課堂。

教師要不斷優化課堂,從目標、方法、過程、內容等方面設計有效的問題。

通過科學的課堂問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地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充分發揮課堂問題的有效價值,從而真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打造高效心理健康教育課堂。

心理課心得體會7

我認爲作爲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必須的。因爲它有助於我們對生活和學習培養樂觀的心態,正確的自我人生觀念等等。通過這學期對大學心理的學習,首先,我對心理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對心理學的發展史有了一定了解,在老師展開的活動中,我積極的參與到了,體會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識。其實這個學期的心理健康課令我受益匪淺。我學會了如何與人共處,如何接受愛,報答愛。

我也懂得了怎樣尊敬父母,怎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怎樣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他人。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學會寬容,學會和家人朋友換位思考,理解體諒他人。我們做人要真誠,因爲存真誠的心,說真誠的話,做真誠的事。多愛人才能多得人的愛,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寬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寬容,多體恤人才能多得人的體恤。這些道理是我看了其他一些心理書本學會的。博大深淵的心理知識讓我懂得了:你發出去的是什麼,你得回來的也是什麼。

在老師的講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是多麼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的喜悅,有時會讓人感覺到人性的柔情的一面,它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幫助別人的喜悅。

心理課是實施心理素質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知識聯繫實際的重要途徑。它可以調動我學習心理知識的激情,活躍大家上課的氣氛。我在實實在在的活躍的課堂交流中受到教益和啓迪,解決了很多以前困惑的心理問題。並且在參與課堂活動過程中,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念,把很多錯誤的心理想法都一一解決了,進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努力充實自己。

總的來說,通過這個學期的心理課,我對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活,心理方面有了更好的理解。雖然本學期的心理課結束了,但心理知識對於我的幫助卻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

上心理課的老師講課很有特點,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希望學校多開展這樣的課堂,讓每個學生有更多的收穫。

親愛的老師,這個學期辛苦您了,謝謝您!

心理課心得體會8

學區心理健康教研活動在我們學校舉行,有幸聽了三堂精彩的課:《掌聲響起來》、《快樂成長》、《捱了批評後》。這次教研活動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三位老師給我們展現了三種不同風格的課堂教學,說實在的我是一個外行,在外行的角度來審視這三堂課,我覺得可以用這麼幾個型來概括這三堂課分別是:層層深入型、活動體驗型、情感渲染型。

《掌聲響起來》的設計我覺得很清晰:通過三次掌聲層層深入,真正開發孩子的潛力、發揮孩子的潛力。老師的良苦用心沒有白費,孩子也真正由唯唯諾諾到最後的大大方方,自信真的在他們心裏滋長起來,潛力也在慢慢發揮!每一個層次都有着遞進的關係,環環相扣,一氣呵成,老師的思路非常清晰,話語雖然不多,但每一句都是有效的提問點撥,顯得幹練,成熟。《快樂成長》主要是從青少年時期孩子的情緒波動中確立的課題,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易衝動,衝動的無法正確思考自己的行爲。到底該怎樣壓住這股衝動而正確思考問題呢?本節課老師讓孩子動手畫出的心情,在活動中將孩子的內心世界展現出來,又在交流中找到適合自己消除不良情緒的方法。雖然蘇老師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設計,但我覺得這節課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其實我們在教孩子當自己情緒的主人的時候,也是在教我們老師如何做到我的情緒我做主。老師何嘗沒有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如何做到我的情緒我做主?特別是當學生一次一次的犯錯,一次一次的不聽話,我們如何控制我們的情緒。當我們在課堂,學生不聽招呼的時候,我們如何控制我們的情緒?換角度思考,在孩子的立場考慮,看待,我想,在對待孩子的時候,我的情緒我可以做主了。蘇老師也給我們老師上了生動的一課。而《捱了批評後》雖然平淡沒有多大的情感起伏,但在平淡中告訴了我們批評並不可怕,批評的始終都出自一個字,那就是愛!並且老師一直以聊天的方式使孩子區分批評與責罵,在聊天中使孩子明白怎樣坦面對批評,受了批評後應怎樣去做。通過小記者的採訪,加強了孩子與聽課老師的互動,一方面使孩子知道批評原來每個人都能遇到,哪怕是他們十分崇敬的老師也有,只要正確面對批評,這將是自己人生的一大寶藏!一方面在老師的引領下,孩子消除了緊張的心裏,象老師一樣袒露心扉,說出自己的心裏話。整個課堂顯得真實,不造作,不誇張。

同時三堂風格不一的心理健康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課雖然沒有像文化課那樣令老師們、家長們、專家們重視,但卻顯得如此的重要,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啊!不懂做人的道理,學知識又有何用?尤其像這樣的心理健康課,我甚至跟同事們談論是不是可以把這種課放在家長開放日裏上,效果或許會很好。

心理課心得體會9

我認爲作爲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必須的.因爲它有助於我們對生活和學習培 養樂觀的心態, 正確的自我人生觀念等等. 通過這學期對大學心理的學習, 首先,我對心理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對心理 學的發展史有了一定了解,在老師展開的活動中,我積極的參與到了,體會到了 很多人生的知識. 其實這個學期的心理健康課令我受益匪淺. 我學會了如何與人共處,如何 接受愛,報答愛。

我也懂得了怎樣尊敬父母,怎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怎樣站在 別人的角度看待他人。 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學會寬容, 學會和家人朋友換位思考, 理解體諒他人。我們做人要真誠, 因爲存真誠的心,說真誠的話,做真誠的事。 多愛人才能多得人的愛,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寬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寬容, 多體恤人才能多得人的體恤。 這些道理是我看了其他一些心理書本學會的. 博大 深淵的心理知識讓我懂得了:你發出去的是什麼,你得回來的也是什麼。 在老師的講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是多麼的需要他人 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的喜悅,有時會讓人感覺到人性 的柔情的一面,它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幫助別人的喜悅。 心理課是實施心理素質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知識聯繫實際的重要途徑。它可 以調動我學習心理知識的激情,活躍大家上課的氣氛。我在實實在在的活躍的課 堂交流中受到教益和啓迪,解決了很多以前困惑的心理問題。

並且在參與課堂活 動過程中, 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念,把很多錯誤的心理想法都一一解決了,進而 在日常生活中更努力充實自己。 總的來說,通過這個學期的心理課,我對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活,心理方面有了 更好的理解. 雖然本學期的心理課結束了,但心理知識對於我的幫助卻是長遠 的,甚至是一生的。 上心理課的老師講課很有特點,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希望學校多開展這 樣的課堂,讓每個學生有更多的收穫。 親愛的老師,這個學期辛苦您了,謝謝您!

心理課心得體會10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瞭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

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爲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

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與行爲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爲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

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

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

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爲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爲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

心理課心得體會11

通過本學期的選修課程“大學生擇業心理輔導”的學習使我獲益匪淺,不但對自己有了一個更加清楚正確的認識,同時也對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就業前景等有了更充分的瞭解。

老實講其實當初選這門課只是單純的爲了去完成教學培養計劃上的學分要求,所以一開始的時候自己並沒有在很認真的聽課,而是在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可是隨着課程的深入,我慢慢發現老師您所教授的內容都是一些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所無法獲取到的,是您和您所請來的那些授課老師們用自己幾十年的生活閱歷所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對於我們這些還生活在象牙之塔的學生來說,能夠在踏入社會以前聽到這麼有建設性,有幫助的建議是多麼的難得啊!於是,我開始認真的在課堂上聽取老師的講授,從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到怎樣準備一自己的個人簡歷,從如何準備面試到怎樣如老闆同事相處,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並且是精闢的經驗知識,我相信這些經驗將對我未來的就業以至於與人相處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同時,老師您由一名普通的老師成長爲心理學專家的經歷也讓我感觸頗深,我第一次如此真切的認識到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只要你懂得努力懂得不斷的提升自己,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最後,我要對馬老師你表示真誠的感謝,感謝您給我上了如此寶貴的一課!!

心理課心得體會12

當我知道我們要上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時候,我非常的不高興,難得雙休日我們有時間可以好好玩,晚上還要去上課,我當初也覺得心理課是一門很枯燥的課,無非就是給我們講一些理論、認識一些心理名詞、心理疾並叫我們如何自我調節等等,可是在我上了第一節課後,我就知道我錯了。老師的課並不無聊,課堂氣氛很活躍,老師會與我們在課堂上進行一些交流,讓我們當堂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我的印象中,上課一般用的只是腦,大腦不停地思考問題解答問題、記憶等,但心理課不一樣,它給我的感覺是心靈的解剖,它的內容大部分都與我們有關,我們會很誠實的上這門課,因爲我們想更多更好更準確的瞭解自己。這是我上心理課給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一種自己與自己的對話,是一種反思一種自我省視,心靈的安撫,當然,這只是一方面,有些課時給我的更多的是快樂和知識。上老師的課很輕鬆很愉快,相比往常這個時間段我會在宿舍玩手機玩電腦愉快多了,是發自內心的感受,也肯定比我在宿舍浪費時間值得多了,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就算老師的課不愉快它也比我在宿舍值得,因爲上課接受知識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只是我們大多時候心裏不願意,它便變得與我們相處的不好。我都覺得可惜,因爲我因其他的事情逃過課,現在也不明白當初爲什麼會覺得心理課是枯燥的。我往往還在沒弄清楚對象、還在不瞭解對象的時候就做出判斷,然後就會影響我對這個事物的看法,這是不好的。

第一節課老師讓我們互相認識,學會自我介紹,當堂認識兩個新的同學,還讓同學給我們示範。我膽子比較小,老師讓同學上去的時候我有在慶幸自己沒點到,老師找了坐在角落裏、不太起眼的同學。課堂很是活躍,尤其是同學上去認識新朋友的時候。當然也有相對不輕鬆的時候,就是給我們講道理的時候。

我記得老師說過,現在心裏有點病是很正常的,也有好多同學願意把心裏的結說出來,讓老師幫助,我們要學會自我幫助,自己給自己暗示。向老師同學傾訴交流,把心中的疙瘩解開。我記得我高中有段時間心裏很難受,不是學習壓力,沒有理由的難過,可能是爲自己感到失望,感覺在虛度時光,當時我也想讓自己儘快擺脫這種狀況,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樣擺脫。我也不想和任何人說,因爲我覺得他們不會理解,反而會引起對我的另一些看法,看書也不行,後來我和好朋友打了電話,我對我自己的事情絲毫沒提,可是打了電話後我會覺得好過一點,即使我的問題沒有解決。這個時候我就知道,其實交流交談改變的是心情而不是解決問題,等你的心情改變了,你心中的不快、難過也不見了,交談的內容也不一定就要說自己的事情,後來我就學會了以這樣的方式來調解自己,但這個方法也不是都有用,會覺得很矛盾,我居然到了用這種方法來使自己不難過了的地步。也發現越長大心裏的問題就越多。這大概是我多想的習慣造成的。所以聽到老師說現在的人心裏多少都會有一點毛病,或大或小,我也就不那麼擔心了。

我記得老師給我們做過這樣一個遊戲,讓我們自己在紙上寫20個句子我是誰,當時我們都覺得好難寫,20個句子,可是越寫到後面就發現20個句子根本不夠寫,越寫越想寫,後來我回到宿舍寫了一篇日誌,題目就是我是誰,好好的看看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與理想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差別。人往往會因爲外界因素而改變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從而把自己原來好的優秀的思想變少變沒,然後自己就變得越來越脫離自己原有的軌道,忽然有一天發現自己怎麼會是這個樣子的,然後又陷入自責當中。我覺得老師很有趣,我們在寫的時候老師已經給我們準備了紙筆,有時候交上去,有時候自己留着。上這門課程,沒有壓力。

我們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羣體,一方面慢慢步入社會,一方面還能像孩子一樣,未免不會產生某些疑慮某些心理的問題,那麼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我們的不可缺少的過程。剛步入大學的時候。學院還組織了大家做了個心理測試,通過測試看看大家的心理健康狀況,由此就知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做出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這不能不表明,我們的心理、思想出現了那麼一點小小的問題。學習心理教育,不僅僅是在學校裏起作用,等我們真正步入社會後,我們也同樣需要這些方法來調整自己,擺正心態。

心理健康課令我受益匪淺,我感悟到人世間愛的可貴,學會了與人共處,我會將課堂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愛,報答愛。就讓我們乘着愛的翅膀去騰飛!在心理課上,我學到很多知識,雖然沒有當堂回答問題鍛鍊膽,我也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並下決心改正。上心理課的老師講課很有特點,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也希望老師能開展有關心理的什麼活動,讓我們以後沒有機會上課、但又不敢去到心理諮詢室的同學能參與健康心理的測試等等,讓更多的同學更好的瞭解自己。我也相信,一定會有很多同學願意參加這樣的活動。

我喜歡上這門課程的理由之一是老師會與我們做交流、給我們做心理測試、課堂活動。最後一次課堂老師給我們做了這麼個活動,讓我們繪製自己的心情圖,從星期一到星期日,看情緒表的波折。我發現自己課多的那一天心情最差,課少的時候最高興。後來老師給我們講了abc法則,是說性格的,大家做了性格測試,希望老師多在課堂上做一些這樣的活動,不僅使課堂氣氛更活躍了也讓我們更起勁去學習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上老師必不少講的是戀愛,大學戀愛老師也給了我們一些指點,讓我們或多或少有了方向,通過學習大學生戀愛的利與弊,及戀愛中的技巧,讓我認識到大學生戀愛的正確處理方法,更加深了對戀愛含義的認識,當然也會更慎重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戀愛。

另外生活中,我們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多想一些開心的事情,必要的時候改變自己,心態很重要,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看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另外,一定要堅持自己對的、優秀的好的思想,這樣就不會把自己變得對自己很失望,和同學和睦相處。就我自己來說,我覺得我最需要改變的是說話,說話的方式和音量。我說話聲音太小,有時說話並沒有表明自己的真實想法,有時又不得已違背了自己的意願,就要自己調節一下,幽默可以讓氣氛活躍,也讓談話輕鬆。

最後對老師課堂的建議,我覺得老師雖然和同學們有溝通有交流,但是對心理課來說,我希望這種交流越多越好,讓更多的同學有機會,當然這也要同學們自己爭取和配合老師。老師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回憶,我覺得老師很可愛,上起課來就很輕鬆,又能學到知識,沒有什麼大壓力,老師也很友善,像姐姐一樣給我們輔導,讓我們不那麼枯燥,希望老師繼續保持。我也會採取一些小辦法,例如每天給自己寫一句鼓勵的話,每天對着鏡子微笑,去湖邊吼吼,練練眼神讓自己變成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雖然我的心理課結束了,但我對心理知識的學習卻還沒有結束,或許心理學跟我以後的職業沒有什麼很大的聯繫,但是心理學知識對於我的幫助卻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我也會找機會和老師溝通交流。

心理課心得體會13

很慶幸自己在在學期初網上選課中能搶到楊老師的青年心理學這門課程,楊老師的課向來座無虛席,所以我對於每節課的課程內容都分外珍稀。課堂上有很多有趣的環節,比如心理測試,每個心理測試都能讓我結合實際客觀的,審視我自己。

課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毛驢效應,講的是法國哲學家布里丹養了一頭毛驢,他每天要向附近的農戶買一跺糧草來餵養它,有一天,附近的農戶出於對布里丹的敬仰多送了一跺糧草給他,毛驢站在兩隊數量相同的糧草面前難以抉擇,他先是審視他們兩個的新鮮度,再來審視它們的質量,他站在原地長時間無法抉擇,最終由於不懂得如何選擇,餓死在原地,毛驢之所以餓死,是因爲他在相同成色的糧草面前,難以進行選擇,都不想放棄。這讓我明白了,選擇要果斷,少想着選擇後能得到什麼,多享受過程。年輕人的戀愛選擇大部分何時如此吧,當你面對兩個條件差不多的對象追求時,大部分人會猶豫,但我有聽過這樣一句話“但你真正在兩個人之間來回抉擇,猶豫不決的時候,那麼這兩個人都不是你最好的選擇,因爲如果你真的喜歡一個人,就不會產生猶豫,不會難以抉擇,喜歡是奮不顧身,是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勇氣,是權衡利弊後的堅定,而不是讓自己在痛苦中難以抽身,再把焦點帶到布里丹的毛驢若是在兩跺糧草之外,再多出一個選項,是新鮮採摘,質量上乘的糧草,我想布里丹的毛驢的一生或許就沒這麼短暫了。

後面老師又系統的講到愛情心理學,老師在課堂上又調侃到很多情侶在上了楊老師的課後選擇了分手,這讓我對這一部分的課程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尤其是那節帶我們測試自己的戀愛觀是否成熟的課程。在那項測試中我得了41分,我的戀愛觀還不是很成熟。

還有最後一點令我印象深刻的課堂內容就是大學裏的戀愛到底有沒有結果,那堂課上老師講了很多例子,我覺得首先大學生談戀愛之前要慎重考慮兩個人在一起會不會有長久的結果,這樣是對彼此的尊重,如果一開始就因爲外在條件或者其他原因在一起,是對彼此感情的消耗和不負責任。其次,我覺得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所以說兩個人在一起要互相包容,理解彼此,相處的過程也是修煉彼此的過程。第三,我認爲戀愛不是大學生活的全部,可以好好戀愛,認真戀愛,但是不要傾其所有,把所有心思花在對方身上,還是要努力在大學期間找到最好的自己,爲以後的人生打基礎,不能一談戀愛就變成“戀愛腦”,丟失了自己,適當的給自己給對方留出空間,做彼此努力路上的支柱,而不是在學習之餘還要處理雞毛蒜皮的無關緊要的問題,互相鼓勵,成爲更好的人,每天都充滿動力,而不是爲愛情苦惱。第四,要傾聽自己的內心,自己來感受另一半是否對自己上心,是否真的喜歡自己,愛自己,而不是出了問題找人哭訴,找人提建議,世界上沒有所謂感同身受,我們20幾歲的人生,需要我們自己用心感受。畢竟我們都是同齡人,許多人對愛情自己都是一知半解,又怎樣給周圍的人正確的指點。第五,及時止損,如果一段感情讓兩個人都十分苦惱,傷神傷心不如及時止損,做回普通朋友也好,暫時不聯繫也好,給彼此冷靜的時間,審視自己,審視關係,大學生在心理方面上還不是很成熟,在許多問題上都缺乏必要的解決措施,因此會無法接受失戀帶來的這一突如其來的沉重打擊,影響到自己的心態和學習生活狀態,甚至會產生極端後果。所以我認爲及時止筍,好好沉澱過後的答案比情緒上頭衝昏頭腦的衝動的話來的客觀,管用。

總之,我認爲對於心理學科教育普遍不完善的當代大學生同族來講,青年心理學這門課的開設是十分必要且正確的。它對青年同學的心理現象進行了較爲深入客觀且細緻的剖析,對大學生心理的成長成熟具有正向且積極的意義。

以上是我對通過本學期青年心理學課程的學習和自身本學期經驗所形成的課程感悟,希望通過本學期的學習能學以致用,更好的發揮本門課程的積極作用

心理課心得體會14

心理健康的人可以體驗自我的存在價值,瞭解自我和自我,有自我認識,也就是說,可以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優勢和劣勢做出適當、客觀的評價;他不能對自己提出苛刻和不合理的期望和要求;他也可以爲自己設定現實的人生目標和夢想,所以他總是對自己很滿意;同時,努力開發自己的潛能,即使對自己有不可彌補的缺陷,也可以放心。精神不健康的人缺乏自知之明,總是對自己不滿;因爲設定的目標和夢想都是不現實的,主客觀之間的距離太遠了,他總是自我責備、自我怨恨、自我貶低;因爲他總是要求自己盡善盡美,但他總是做不到盡善盡美,他總是無法獨善其身;結果是使他的心理狀態沒有平衡,沒有逃避的心理危機,我覺得將面臨的。心理健康是指一個國家的人有一種穩定的內部環境和能夠適應外部環境在任何形式的社會,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困難,心理都不會離開可以克服平衡和適當的行爲。這種穩定和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要衡量心靈的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界限。一般來說,判斷推理是否正常有三個原則:

一是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正常的心理活動在材料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是一致的。

二是心理與行爲的統一。這意味着個體的心理和行爲是一個完整的、統一的、協調的過程。

第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的生活體驗過程中獨特的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

精神障礙是指精神疾病或輕微的精神障礙。目前,當代大學生大多由於身心疲勞、緊張、心理衝突、突發問題或矛盾難以協調等原因。時間短,程度輕,隨情況變化而消失或減慢;他們中的一些人很長,學位很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輟學。

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爲方面。它反映了當前心理活動的心理特徵和困難,如過敏或感覺減退、軀體感覺異常、幻覺、幻覺、遺忘、妄想、新詞、意識模糊、精神錯亂等。行爲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沮喪,甚至痛苦等等。心理素質是一個學科在心理上相對穩定的內在特徵,包括個體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情感等心理要素,是其他素質構成和發展的基礎。從本質上說,學生對知識的追求和成長是一個不斷的心理活動和發展的過程。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和內化,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才能滲透到個體的個性中,使其成熟。這也是一個提高個體心理素質水平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項素質的構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爲指導,創新意識、獨立人格、競爭能力和適應能力的構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爲指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堅持良好的心理適應是抵制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素質問題不僅與大學生自身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而且與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大學生一般年齡在17歲、8歲到22歲、3歲之間,處於青春中期,這是他們一生中心理變化最劇烈的時期。由於心理髮展的不成熟和情緒的不穩定,在面對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問題時,心理衝突時有發生,如夢與現實的衝突、現實與現實的衝突等。

心理課心得體會15

七年級學生面臨以下問題,可能會導致學習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緒控制等方面心理異常。

1、學生從“老大”到“老小”

孩子進入中學,積極性普遍都較高,因他們脫離了“小”字,充滿着種種新的幻想和憧憬,然而,一跨入中學大門,他們發現許許多多現象都向他們提出挑戰。在小學時,他們是老大,而在中學,自己又是老小,社會、環境及家長對他們的要求都不一樣,導致他們情緒上的不安;也可能會出現叛逆心理導致放縱情緒。小學階段,教師和家長都保持着相當的權威,而進入中學,由於學生的獨立性增強,都會有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錢和時間,能部分參與大人的而有些學生有時會錯誤地理解這種民主,會漸漸滋生叛逆心理。從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在出勤、清潔、課堂紀律、作業、預習、複習等環節出現漏洞。教師同樣的要求,可在不同學生身上的效果往往大相徑庭,問題主要源自家庭教育的差異。任何時候,行爲習慣和心理品質都是大樹的根,而學習成績只是樹葉、花果。只有根深,才能葉茂、纔有果實。因此,重視學生的行爲習慣和心理品質的培養,在真正成熟之前,家長還是要保持適度的權威,要立規矩、要真督促、要適度的飢和寒。反對棍絆教育、反對賄賂孩子、反對盲目家教輔導。

2、功課“從寥寥無幾”到“五花八門”

小學就那麼寥寥的幾門課,兩三位老師一竿子包到底;而中學,一下子十幾門課全端出來,老師一人授一門課;這節課剛一完,下一節又換了老師,換了內容,門門有作業,應接不暇。容易學習遭受挫折導致畏難情緒,在小學階段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對初中的學習成果期望值較高,如果開頭不能儘快適應,受到挫折就會影響學習的信心。家長要協助孩子掌握中學階段的學習特點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學會聽課和主動預習、及時複習。家長不要過於看重考試分數,不同試卷的分數沒有可比性,偶爾沒有考好,也不能打擊自信心。要鼓勵並幫助孩子分析錯例原因,既而發現學習或考試中的缺陷。

3、老師從“裏裏外外”到“抓大防小”

小學班主任一天到晚和他們在一起,老師不僅管課內,也管課外,不僅管學習,也管生活,而中學,班主任通常自己抓影響力大的班級表現而將許多日常事務佈置給班委會,讓班委會同學率領大家完成,科任老師作業批改和備課負擔較重,一般是學生學習上有問題了方纔找學生,於是小學時自覺性不夠強的孩子就需要增強。過於自卑,內向的孩子要學會與老師溝通。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進行及時的的思想疏導。因爲家長更瞭解孩子自卑的誘因,更清楚孩子對老師的不滿。要首先肯定孩子的長處,比如他可能板報出的不好,但勞動很認真。增強其自信心。要肯定教師的批評動機是關愛、是期待。促進其大膽與老師交流,這樣就可以消除誤會,緩解孩子的焦慮。

4、從“街坊鄰居”到“五湖四海”

小學同伴大都是街坊鄰居,中學則不同,五湖四海聚在一個教室,面孔陌生。同一年級的夥伴來自更大的範圍,須重新選擇朋友。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凡是都以我爲中心。但班級是一個集體,唯我獨尊必然要遭受挫折,主要是來自同學的不買賬和老師的批評。如果不能正確對待,可能形成孤芳自賞,遠離集體,甚至會激化矛盾,打架鬧事,可見學會與同學相處十分重要。我們希望家長能堅持教育子女以“寬容、互助、自盛交流”處理好同學關係。,以期培養一種合作意識,樹立一種團隊精神,協助班主任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大家庭氛圍。防止因爲不善處理人際關係導致行爲障礙。

通過這次心理健康培訓,我回顧自己短暫的一年教育工作,自己也曾對學生做過一些簡單的心理健康教育,總結了一些經驗,但是總體存在着很多的問題與不足。

幾個月前,我還是一名農村資教老師,當時擔任着小學三年級的班主任,以及多門學科的教學。班上有二分之一的學生是留守學生,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跟隨爺爺奶奶生活。作爲班主任,我想在短暫的時間能瞭解大部分的學生,所以在一個班會時間,我給每一位學生髮了一個調查表,這是一份網上搜索的心理調查表,內容包含他們自己在遇到一些事情的心理狀況。做完這個調查,我總結出學生雖然平時打打鬧鬧,其實很多時候會有一些心裏上的問題。例如,有的學生會經常覺得別人討厭他;還有覺得自己會很擔心一些事情;有一位學生覺得自己時常不開心。這樣的年齡本應該無憂無慮,快樂的成長,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針對這些各種情況,我嘗試去對學生做一下工作。

第一,用心與他們溝通,瞭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利用班會時間和學生談心,交心,和他們零距離。讓他們不會對我產生畏懼,能夠當做朋友一樣告訴我他們的心情與心事,讓他們覺得自己其實不會很孤獨,身邊有老師愛護他們。

第二,適當的表揚與鼓勵。出於剛畢業,對學生教學過於急躁,很多事情會要求高以至於對學生造成壓力,很少鼓勵他們。當他們做一些他們認爲比較滿意的事情後,適當的用語言激勵他們。讓他們不再自卑,更加自信。

第三,要因地制宜地教育學生。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況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容易驕傲,有的人容易自卑,有的愛表現,有的太沉默。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

第四,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調查,做心理諮詢與輔導。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適當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提高自己的適應社會的能力,促進身心全面發展,健康快樂的成長。

由於在此培訓之前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心理健康教學培訓,在對學生進行輔導時可能欠缺科學性。同時,在對學生作心理指導時不能做到更周全。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瞭解較少,在進行溝通時偶爾會迴避,不能完全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學校在對學生作心理健康指導上沒有形成系統。

希望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作爲學校的一門必修課,伴隨學生的成長,教師引導學生身心全面發展。與家長聯繫,共同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各種心理問題,培養出跨世紀高質量人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