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

本文已影響 2.19W人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1

認真研讀20xx版新課標是每個老師都要做的重要事情,對於還是新教師的我,如何讀熟讀透新課標是一件非常苦難的事情。在我處於迷茫的時候,很榮幸有機會能參加關於20xx版新課標研讀的講座,通過這個講座,我獲益頗多,受益匪淺,下面來談談我的收穫吧。

從講座中,我對新課標提到的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數學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的關係與如何認識和實踐結構化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其中讓我啓發最大的是如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首先,培訓專家給我們詳細地講解了立德樹人這個詞從被提出到落實的過程;其次,從社會大層面分析了提出這個根本任務的原因;最後,在教學方面給了我們有關如何在數學課堂上滲透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相關建議。除此之外,我還知道了在數學課上,發展學生理性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和態度、使學生獲得優秀數學文化的感受是實現根本目標的有效途徑。

結合培訓專家給我們分享的這個講座,我翻閱了一些資料並綜合其他老師的講座,我對新課標也有另一番認識。回看這些年出版的新課標,從核心素養導向發展的角度來看,從最初的雙基雙能目標發展到四基四能目標再到四基四能與核心素養並存的目標,體現了社會對教師教育學生的重點從最開始注重知識的掌握過渡到注重能力的培養再過渡到數學素養的培養上,也更好地體現出教書育人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隨着社會的發展,人的追求越來越高,社會與家長對孩子們的期望與寄託也越來越高,核心素養的目標導向也會越來越健全。因此,固化在我們腦袋裏的舊一套教學方法也要隨着目標的變化而變化。以前的我研讀新課標最多就是知道數學的三會分別是什麼,但是卻不知道原來“會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幾何直觀、空間想象和創新意識的,也不知道“會用數學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可以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與推理意識,更不知道“會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可以培養學生的數據意識、模型意識和應用意識。看着簡簡單單的三句話卻隱藏着新課標提出的所有核心素養。結合新課標提出的數學核心素養,我瞭解到了教學目標的設計不是隨便寫寫應付檢查就可以的,而是要落到實處、與後面的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的,這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及格的。數學教學目標的攥寫是滿足以下幾個方面:要有機整合“四基”、“四能”和情感態度三個方面、要指向數學核心素養、要分活動進行填寫還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可控性、可達性。回想自己以前所寫的教學目標,還有非常大的改進空間,需要好好根據以上要求思考並重寫,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會有意外的收穫。通過此次粗淺的學習,我在教學觀上有了一定的轉變,不能爲了教書而教書,要在課堂上找到立德樹人的影子,努力把這個根本任務滲透到數學課堂上。首先,我要端正自己教書育人的態度,做到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孩子,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其次,要有百年樹人的耐心與恆心;再次,我要多關注國家的時政,學會在數學上利用合適的時政引入課堂,讓學生不僅僅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民族認同感;最後,我要備好每一節數學課,切實在數學課堂中貫穿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實。我自知現在的自己實力還不強,在教學上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我也深信自己因爲還年輕會有更多的可能性與創造性,希望自己能夠保持做一名優秀教師的初心,多學習多實踐,爭取能夠爲教育事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2

今天上午聆聽了史寧中教授的培訓,感悟頗多,現總結如下:

通過數學教育學生獲得的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與人的行爲(思維、做事)有關的終極目標;是學生在本人蔘與的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發展的;是經驗的積累,是過程性目標的拓展,是四基的繼承與發展。把核心素養表述爲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新課標的第1個突破:強調核心素養。

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的第2個突破:學業質量。

學業質量不只是基於知識點的考試成績,學業成就綜合表現是以本學科核心素養及其表現水平爲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業成就表現的總體刻畫。學業質量是所有過程評價、結果評價與考試命題的依據,也是作業、測驗的依據。

基於新課標的實施,對我們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我們的目標是關注素養,不只是關注知識點,知識點目標是階段性,目標是小步子、小階段,我們的目標要變大,素養目標不是靠上一節課,也不是靠聽就能聽出來的,要強化學科實踐,自己去嘗試、去感受的過程,還有要推進綜合學習,跨學科學習,做適合每個人的教育。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備課實施教學的時候要提前預設,看看能提升學生哪方面素養,需要學生做什麼,怎樣的學習效果最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線上線下混合學習達到提高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素養的效果。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3

本次培訓,本人主要有以下幾點深刻的心得:

一、此次學習不但告訴我們“什麼”,而且結合實例,告訴我們“怎麼做”、“爲什麼要這麼做”,重在提升我們實際的教學本領。

二、此次學習使我們全面瞭解了小學不同學段、內容的特點,爲科學施教找到了“指南針”。

小學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整體把握,又要分段瞭解、分析、探究。培訓專家各從自己擅長的研究領域談起,理論結合實例,既注重“言傳”,又注重“身教”;讓我們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學段、內容的特徵;爲我們深入文本探究,科學“備課”,有效施教指明瞭方向。

三、此次學習使我們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課標理念,爲“新”教育全面貫徹實施奠定了基礎。

古人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專家在講解自己的理論觀點時,無不旁徵博引,特別是列舉了大量的課堂實例,在實際課堂教學操作中、在過程的引領中傳授知識、講析技法、闡明理念;可以說這些專家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金點指”的本領傳授給了我們,讓我們在教學的“迷津”中找到方向,在過程的體會、領悟中內化知識,促進自己實際的教學技能的形成、鞏固。

新課標理念強調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中心”、“兩性質”、“三維度”,即數學教學應以學生髮展爲中心,應注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數學,強調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整合。“國培”專家深入淺出的講析、詮釋無不緊扣新課標理念,讓我們這些一線的教師學習後無不對新課標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豐實了我們的頭腦,使我們領悟到了新時期數學教學的精神實質,爲教學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4

通過學習新課標,聆聽石老師的講座,使我進一步理解了數學是什麼,數學在形成理性思維、科學精神和促進個人智力發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也更加懂得了作爲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培養國家未來人才方面所擔當的責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循新課標,上好每一節課。以下是我的具體體會。

一、通過學習,使我瞭解了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爲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是學生圍繞着教師設計的課堂這條主線,思維高速運轉,不斷髮展,不斷成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有能力的提高,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成就感的喜悅,創新思維活花的迸射。

二、通過學習,使我更加認識到課堂教學要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的變化,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通過學習,使我更加認識到數學教學要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新課程標準》倡導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同樣也要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穫,既要保證學困生能學得進去,又要保證基礎生的整體發展,更不能壓抑尖子生的個性及特長,教師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通過多種途徑及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做每一個學生學習數學的引導者,支持者,做他們學習數學的堅強後盾。

總而言之,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我要堅定新課程的理念,堅持實施新課標,確立“以人爲本”的思想,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使得我的每一個學生在每一節數學課都能有所收穫,既學到數學知識,又有能力的提高,思維的發展,數學思想的形成。使得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着不同的發展,爲他們能成爲我們國家未來的有用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5

肇慶市中小學教師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全員培訓工作從20xx年3月開始進行。根據上級的培訓安排,本人在線觀看新課標、新教材專家解讀視頻,並在線進行學科研討。數學作爲基礎學科也與各學科一樣有序地進行。通過這次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東西,收穫也很大,體會更深。

我們知道,本次修訂的課標是針對第一個十年存在的諸多問題做出了比較明確的修正。修訂後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10個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應用意識、創新意識。這次修改,在保持原課程標準(實驗稿)基本結構不變的基礎上,進一步綜合各方面不同意見,力求更加完善、和諧。例如,對於什麼是“數學”?將原來“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改爲“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在基本理念方面,將原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改爲“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數學課程的目標定位上,《標準》作了“雙基”擴展爲“四基”,“兩能”轉化爲“四年的重要調整,即:強調在注重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在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要增強“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些目標的整體的實現,是學生受到良好數學教育的標誌,它對學生全面、持續、和詣發展有着重要意思。

十年的課程改革過去了,個人認爲:課標很多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貫徹和落實,但客觀地看,起色不大,和期望差距還是很大的。爲此,這次數學課程標準修訂將“數學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作爲核心概念抽取出來並單獨提出,意在進一步強化,以期引發廣泛重視,並付儲切實有效的行動,產生根本性改變。此次培訓學習,我獲益匪淺。但是,我深知,實施新課程標準任重道遠。我要不斷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善於總結教育教學經驗,勇於創新,積極開拓進取,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爲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而不懈努力。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6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版)》指出: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必須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優化學校育人藍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也指出: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強化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推動育人方式變革,着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

本次課標修訂的要點一是落實“立德樹人”,二是實現“學科融合”,這是所有學科宏觀的目標。而就小學數學學科而言,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孩子們“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簡而言之就是讓學生們主動學習: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用於表達。

1、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通過數學的眼光,可以從現實世界的客觀現象中發現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形成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想象力,主動參與數學探究活動,發展創新意識。”

在課堂之中不妨多給學生們一點時間去觀察、發現、思考。陳舊式的灌輸學生各項基礎知識,算理算法,重複性的一次次練習,讓學生們頓感疲憊和厭倦。像語文習作一樣,讓很多學生總是頭疼,字數寫不夠,但讓學生去經歷,去感受過後總能有源源不斷的話語。在生活中所獲得的感知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因此,培養孩子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讓他看到的蘋果不只是又大又紅,像小姑娘害羞地紅臉蛋。而是數一數一筐有多少個蘋果;一斤蘋果多少錢;這些蘋果堆成的是什麼形狀……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步提升學生的抽象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與創新意識。

2、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通過數學的思維,能夠根據已知事實或原理,合乎邏輯地推出結論,構建數學的邏輯體系;能夠運用符號運算、形式推理等數學方法,分析、解決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能夠通過計算思維將各種信息約簡和形式化,進行問題求解與系統設計。”

在觀察、發現的基礎上,引起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推理意識或推理能力。有時候課堂不僅僅侷限於教室之中,最好的課堂應在生活之中。如:學習百分數意義在哪?當然在於運用,我們生活用到百分數的地方太多了,在購物時比較哪種折扣方式更加的實惠?那杯糖水會更甜一些呢?哪款衣服消費者更喜歡?哪個景區遊客的滿意度高些?

再如,有一堆貨物需要運輸,什麼樣的方法能夠讓運輸的方式最優化?清點物品時,什麼樣的方法能夠快速的清點完畢?很多事情要去做,怎麼合理安排時間?這些都需要學生去生活中嘗試,去探索大千世界、萬物宇宙,用數學的思維去解決這些問題,或許下一個牛頓就在其中。

3、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通過數學的語言,可以簡約、精確地描述自然現象、科學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能夠在現實生活與其他學科中構建普適的數學模型,表達和解決問題;能夠理解數據的意義與價值,會用數據的分析結果解釋和預測不確定現象,形成合理的判斷或決策。”

小時候聽說晚上如若是滿天繁星、月亮高掛,第二天必是晴天。其實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統計,就能得出這聽說的結論真實的可能性。當孩子弄不清五加二加三等於幾時,五個蘋果加兩個蘋果再加三個蘋果的表述讓孩子茅塞頓開。生活中用數學語言的表達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對於不確定的事物也可通過觀察、思考,推測出事物發展、變化的情況,從而實現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形成與其他學科的應用意識與實踐能力。如果我們時常在教學中爲學生滲透了一些物理、地理、化學的小知識,不僅能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其他學科的探索也是充滿了好奇。

“教學活動應注重啓發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利用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等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我們的教學應不拘泥於課堂,不拘泥於課本,不拘泥於教師,鼓勵學生到現實世界中去觀察、發現、思考、探索、表達萬千世界中無處不在的數學。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7

夏季送爽學意濃,跟着專家學課標。今天有幸跟着史寧中教授進一步研讀新課標,讓我對新課標又有了新的理解。

史寧中教授主要從三方面進行展開說明。首先,他指出了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這兩個新課標的修訂要點;強調了數學的三個基本思想。其次,具體說明了核心素養三方面的具體表現以及所能培養的能力。聽完這點,讓我能夠將核心素養與數學基本思想聯繫起來,同時讓我更加領悟到寫教學目標的方法。最後,史教授具體說明了小學數學四個領域的內容變化。其中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共同點爲是將之前的進行整合。特別注意的是方程的學習變到了初中,百分數移到了“統計與概率”模塊。教授還重點講到了這兩個變化的道理。教授在末尾提到小學抽象的教學應是在形式上去掉名詞,實質上舍去背景,最終抽象出本質。

再一次聆聽新課標解讀,讓我有了一種新的感受。新在讓我知道了核心素養與其他方面有更加緊密地聯繫,新在讓我更能釐清新課標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最後,感謝教授帶來的精彩解讀。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8

20xx年8月18日,我參加了礦區組織的暑期《新課標解讀、高效課堂構建》的培訓,爲期一天的培訓收穫頗多,聆聽了太原市教科研中心教研員石頤園專家的解讀,我對新課標的認識進一步深入。對於數學課程有了更加系統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點收穫:

一、對數學核心素養的本質理解

數學不僅只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還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數學的三大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數學研究過程是通過抽象得到數學研究對象,通過推理得到數學結論,通過模型搭建數學與現實世界的橋樑。而數學核心素養可以表述爲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數學眼光的內核是數學抽象,它體現了數學的一般性;數學思維的內核是邏輯推理,它體現了數學的嚴謹性;數學語言的內核是數學模型,它體現了數學學科應用的廣泛性。因此對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應該貫穿學生數學學習的始終,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也是數學思想培養的過程,這也許在一節課的教育中實現不了,但應當作爲教師數學教育的“魂”,這將爲學生提供正視和探究世界的方法。

二、對未來數學課程研究方向的把握

本次課標修訂的兩大要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這說明未來數學課程將會聚焦於學科育人和跨學科教學,也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應當致力於研究的大方向。

對於數學學科而言,我們應該注意到四基、四能與核心素養的有機結合,在課程內容結構化調整的基礎上把握好每個內容領域的核心概念,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理解數學知識與方法,培養數學核心素養。同時,新課標對各個內容領域都進了細微調整,提醒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把握教學。

三、對今後教學實施的建議

石老師通過大量案例向我們展示了課程實施中的教學建議,包括制訂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整體把握教學內容;選擇能引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等等。

在今後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豐富教學方式。改變單一講授式教學方式,注重啓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等,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

2、重視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要整體分析數學內容本質和學生認知規律,合理整合教學內容,分析主題一單元一課時的數學知識和核心素養主要表現。

3、強化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注重創設真實情境,重視設計合理問題。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9

作爲一名新教師,能聆聽到區教研員趙老師的新課標講座分享,是非常可貴的。十分感謝學校領導給了我們一個學習的機會。每一次學習都有收穫。趙老師就新課標講了幾方面的內容:立德樹人、核心素養、結構化教學等等,他有關新課標的思想和理念給了我們亮了燈塔。下面就立德樹人和結構化教學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立德樹人”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立德”與“樹人”理念有着極爲悠久的歷史淵源。“立德”最早出現在《左傳》裏,是作爲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激勵着奮發苦讀的青年“樹人”最在出現在《管子》中,它成爲文明社會追求發展與創新的核心要素和最高要求。直至黨的十八大以來“立德樹人”成爲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是前提、是根本;樹人是目的、是核心。

新課標在“課程性質”明確提出:“數學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維、科學精神和促進個人智力發展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在發揮其獨特育人功能的同時,同樣也承載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素質教育的功能。新課標進一步對數學課程的育人價值進行了較爲完整的闡述:“學生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掌握適應現代生活及進一步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合作交流的意願;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那數學學科教學上,如何去實現這種“立德樹人”如何發展“核心素養”?趙老師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中的5個課題:《相交線與垂直》、《認識更大的數》、《年月日》、《百分數》、《圓錐的體積》爲例,深刻地詮釋了立德樹人的教學意義,這也給了我很大的啓發。作爲“學生”,在這五節課裏面,我看到的不僅僅是數學本質上的知識,還看到了數學之外的愛國情懷、科技力量、做人做事的堅持和擔當,我也在無意識中去感化、慢慢在潛移默化中種下愛國的種子和做人做事的方法。以《年月日》爲例,關於特殊的“日”的立德樹人——日本投降日。因此,我們可以藉助這節特殊的《年月日》告訴大家不忘歷史,牢記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感受革命先輩不畏艱辛、不怕困苦的革命意志,讓學生從下種下愛國的種子,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用實際行動報效祖國。

同時,我在反思,在過去一年的教學裏,是否也做到像趙老師這樣,在每一節課堂裏,有意識地給我的學生滲透這無意識的“德育”。答案是沒有的。在教學方面,我較於前輩們少了經驗,但似乎也沒有多的新想法,也迷惑過,質疑過,似乎自己在重複着舊人做的事情,忽略掉了數學教育的核心部分,爲了教學而教學。在繁忙的工作裏,似乎也忘卻了教育本質的內在,活成了一般的教師。感謝趙老師的一節分享課,給了我一盞明燈,照亮教學之路。我知道今後的數學教學該往哪邊走了,藉助前輩之力,在其上學習並創新!在學科育人上,首先,我們一定把握住教材內容所有素材背後的價值,吸取中國之優秀文化之精華,聯繫時代發展變化,將數學育人價值滲透在教學裏。其次,“立德先立師,樹人先正己。”我們教師自身一定要做到強專業,知國家事、天下事。趙老師推薦《這就是中國》,也是我曾經很喜歡看的。看一集,勝於“讀十年書”。總之,多學、多問、多思!

二、結構化教學

結構化教學在新課標內容裏出現多處,這足以證明它的重要性。所謂結構化,就是一種聯繫的思想。而結構化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而且更是一種教育思想,這種教學思想最爲重要的是聯繫和轉化。從碎片一步一步織成網絡,從個別到整體的過程,就是在新知和舊知之間搭建聯繫和互相轉化的過程。趙老師很詳細地分享了他對結構化教學的看法和認識,並以生動形象的關係比喻圖和金字塔關係圖讓我們對結構化教學關係一目瞭然。再結合實例《長方形周長》、《圓錐的體積》和《分數的混合運算一》詮釋結構化教學的好處。以《長方形周長》爲例:教材探究出示以下三個式子(1)5+3+5+3;(2)5x2+3x2;(3)(5+3)x2。他們都是求長方形的周長,那在教學時如何體現結構和關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推理就能掌握長方形周長的求解。(1)到(2)即可以看成2個5相加和2個3相加;(1)到(3)即可以看成2個(5+3)相加;(2)到(3)可以看成5個2加上3個2。如此讓學生以互推,互相轉化的思想來理解長方形的周長。周長的知識結構就是爲了讓學生學會觀察、思考、分析、提煉等數學學習習慣提供生長環境。如果學生能夠掌握這種數學思想,形成整體的意識,那一定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教學上,尤其是複習課時,我是喜歡用畫知識結構的方式——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體會並領悟其好處。但是由於當時任教的是二年級學生,學生對思維導圖的這種知識結構還處於啓蒙期,所以,我直接性地給學生進行知識結構化,並結合美術這門學科,讓學生喜歡上畫思維導圖。先灌輸孩子這種思想,再讓他們慢慢地接受並學會對知識進行結構化整合。其實,在知識結構上的聯繫與轉化,我們也應該將之呈現在板書上。結構化的板書能夠讓學生一目瞭然今天所學,並且能夠清楚地知道彼此的聯繫與轉化。

作爲時代的新教師,我們不能走老路,爲了教學而教學。我們應該強化德育意識,更加重視發揮數學科的教育功能。我們必須加強學習,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質;我們應該鑽研當代的基礎教育理論,探求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活動特徵,以不斷提高教學與教育水平。我們要提高教書育人、以身作則的自覺性。其次,“讓學生站在問題開始的地方。”深度思考,思路由簡單到複雜,再由複雜到簡單。這樣的深度思考,不是線性的.,而是螺旋深入的。這樣的深度思考,既像剝洋蔥那樣層層展開,也像將軍決策那樣高屋建瓴。

總之,趙老師這節課使我受益匪淺!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10

新課標的實施,對於每一位老師來說,都是一個新的起點,需要我們日後仔細體會,並且積極投入其中。

本次新課標新增了尺規作圖的知識點,尺規作圖其實一直是學生的弱項。以前,我們要求學生學會5種基本尺規作圖,但在中考指揮棒下,似乎我們只強調了“角平分線”和“中垂線”這兩種,所以學生也淡化了這一塊的內容。既然本次有新增的內容,那麼我們一定要引起注意,把這一塊的知識重新夯實起來。另外,尺規作圖和理解圖形是互相聯繫的,學生只有很好地理解圖形才能分析用何種尺規作圖,相反,尺規作圖也對圖形的理解有提升作用,這也是爲孩子們日後接觸數學工具,例如幾何畫板,網絡畫板等提供了一個思維知識儲備。這與新課標中強調的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相吻合。新課標中提到了創設合理的信息化學習環境,我們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們先接觸幾何畫板、希沃白板等畫圖工具,提升學生的探究熱情,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11

在今天,我線上學習了史寧中校長關於《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準整體解讀》這一講座。在史寧中校長的講解下,我對新的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體會。

史寧中校長結合歷年的舊課標,詳細介紹了20xx年課程標準的修訂背景與要點,並指出了20xx年課程標準的重點——發展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的內容以三個維度展開: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

通過事寧中校長的講座,我感悟到作爲教師,我們應該通過教學教育,讓學生獲得核心素養。發展核心素養的方法,就是設計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將跨學科的內容和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如用買櫝還珠的成語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價格單位,並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發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創新意識;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用數學的語言去表達,發展應用意識與實踐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12

今年4月,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新課程標準發佈以後,我內心有些忐忑。心想剛剛搞清楚的20xx版課標又“變”了,並且課標的變化將會引起一系列的變革如:教材的修訂、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監控、教育評價等等。當我認真閱讀完《20xx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我才理解了新課程標準不是“變”而是一種與時俱進的調整與完善,立德樹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閱讀完20xx版課標後,我覺得有幾個比較突出的闡述值得注意。

其一、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義務教育段數學核心素養。“核心素養”雖然首次在義務教育課標出現,但並不是新名詞、新事物,更不是我們在落實新課標中隨意增加的新內容。20xx年版課標指出;“課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爲了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數學課程還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20xx版課標在20xx版課標的基礎上強調數學教學要在“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語言表達世界”引導下達成數學教學目標。數學核心素養的表現與內涵在20xx版課標基礎上更加明確。

其二、大單元、大統整的突出,實際上就是如何進行融合,體現綜合性。在一些地區已經開展了關於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探索,並呈現了一些研究成果。在之前的跨學科教學也有整體融合的思想在內,這告訴我們教育改革與發展不是鮮明的劃分爲毫不相干的若干階段,而是一個順應時代發展的過程,每個階段的主體發展思想是不變的,變化的可能是方法和策略。因此,作爲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學習研究,進行創新改革,順應時代發展。

其三、教學階段的劃分由原來的“1—3年級,4—6年級,7—9年級”三個階段劃分爲“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四個階段,劃分的更爲細緻。四個學段課程內容從“內容要求、學業要求、教學提示”三個方面呈現,內容要求主要描述了學習的範圍和要求,學業要求主要明確了學段結束時學習內容與相關核心素養所要達到的程度,教學提示主要針對學習內容和達成相關核心素養而提出教學建議,並且細緻的闡述了四個學段數學核心素養的目標要求。

其四、提出了學業質量及就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新課標對學業質量標準做出明確要求。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設計、作業設計、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等方面不斷地研究學習。這只是我的一些粗淺認識,在今後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還要不斷的研究新課標,克服困難,與時俱進。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13

《數學課程標準(20xx)》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一、將生活經驗轉化爲學習經驗。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的實用性,從生活的角度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啓發,讓學生能夠將生活經驗轉化爲學習經驗。如在學習“租船問題”時,很多學生很難較好的理解爲什麼車的座位應該比人多,但又不能多太多的問題。若我們從實際生活角度出發,讓學生在生活情景模式中去考慮這個問題,那麼學生將能很好的理解這些問題和條件。如我們可以用班級出遊“租車問題”代替課本中的“租船問題”,那麼學生便會提出車座數量應該大於或等於班級人數這一問題,並能夠在車座空位較多的時候理解不划算、浪費等問題。如此一來我們也能較好的解決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問題,更好的幫助學生加強對“租船問題”的理解,促進學生考慮問題能力的更好發展。與此同時學生也會受到啓發,在未來的學習發展活動中也會更加的嚴謹,考慮問題時也會更加的注意細節,進而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估算”、“認識鐘錶”,“年月日”的知識,以及各種平面、立體圖形的認識,學生在學習數學之前的思維並非一張白紙,他們有很多生活經驗,我們要積極的引導他們將這些生活經驗轉化爲數學學習,從而提升“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的能力。

二、將單獨的知識點轉化爲“知識串”。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點比較多,傳統的數學觀念更注重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總是將各個知識點一個個的加以落實,並輔以強化訓練,這一切都是爲了“考試分數”,所以學生學得很有壓力,更不用說在數學中獲得綜合素養了。學習新課標之後,我們首先需要改變自身的錯誤教育觀念,並能夠結合“核心素養導向”更好的轉化自身的教育理念,如結合科學化的教學觀念實現學生的數學能力的綜合發展。

我們部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重視知識之間的前後聯繫,也不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無法結合學生的學習發展特點、遵循知識的認知規律較好的設計數學教學活動,使得學生的學習理解速度很慢,學習效率差。如教學“分數”部分知識點時,覺得這部分知識不難,因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講表面現象,而對與分數的本質、分數與整數、小數之間的關係、分數運算法則與整數、小數之間的區別和聯繫都輕描淡寫,學生則可能因自身的理解能力較弱而出現較多的學習問題,慢慢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出現畏難心理,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數學素養也不會得到提升。

三、把“要我學”變爲“我要學”。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所謂主動學習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時表現的自覺性、積極性、獨立性,是從事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在教學中我們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推導、計算、驗證等方法更好的理解數學問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

預習就是一個變“我要學”的好方法:學生通過預習明確學習內容,瞭解重、難點在哪裏,帶着疑問上課。在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嘗試地做習題,對那些存在疑惑的新知識進行探究、思考。學生在預習時沒弄懂的地方,在課上就非常專心地聽別人講解。確實,不依靠老師自己也能獨立思考學會知識,而且自己學會的知識是不容易忘記的。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掌握了一些新知識,有了一些成功感,這種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因此,學生就願意上課。在課堂上,當老師提問問題,他回答對了,會很有成就感。在預習中嚐到了成功的快樂,會促使他更愉快地學習。

其次,就是要在教學過程進行的“探究”學習也是“我要學”的表現。教育家布魯納指出“教一門學科,不是使他們把一些結果記下來,而是教他參與把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就應讓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教師教給學生不僅“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我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14

知識遷移是指一種學習活動對另一種學習活動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可以看到遷移現象。例如,條形統計圖掌握的好,就更容易學習折線統計圖。心理學家比格曾指出:“學校的效率大半依學生們所學的材料遷移的數量和質量而定。因此,知識遷移是教育最後必須寄託的柱石。”學生的學習不僅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還在於使學生能夠在新問題或新情境中應用知識,產生預期的變化,達到觸類旁通。爲此,在自育學習教學實踐中可以利用知識遷移的規律,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正向遷移,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與質量。

一、根據教材合理選取、編排學習內容。

新課標中要求選取編排教學內容要體現知識點內在的聯繫,前後延伸,排除干擾,以利於學生產生知識遷移,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該內容是在學生已學會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已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會畫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對應的高的基礎上教學的。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微課合理編排學習材料,先讓學生回顧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再自己觀察微課中圖形的切割和平移的動畫過程,然後自主探索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長和寬之間的關係。爲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提供知識遷移,對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以及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合理利用知識遷移規律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二、遵循知識遷移的心理學規律設計學習環節,突破學習難點

青少年認知規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學具符合這一規律,能變學生被動地聽爲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去感知大量直觀形象的事物,獲得感性知識,形成知識的表象,並誘發學生積極探索,從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形成科學的概念,由具體的表象到抽象的概念形成知識遷移。如在教學“平均分”這個概念時,可先讓學生把8梨(圖片)分成兩份,通過分圖片,出現四種結果:一人得1個,另一得7個;一人得2個,另一人得6個;一人得3個,另一人得5個;兩個人各得4個。然後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第四種分法與前三種分法相比有什麼不同?學生通過討論,知道第四種分法每人分得的個數“同樣多”,從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這樣通過學生分一分、擺一擺的實踐活動,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形象的實物圖片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概念具體化,使學生悟出“平均分”這一概念的本質特徵——每份“同樣多”,並形成數學概念。利用知識遷移規律讓學生不再懼怕抽象的數學概念,突破學習上的難點。

三、啓發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概括

原有的知識越具有概括性、在學習過程中正遷移的可能性越大。例如在五年級下第一單元學習簡易方程時,學生會遇到多道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例題,盲目學習記憶效果差,也影響以後更進一步學習較難的列方程解應用題。於是啓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這些例題歸納整理,概括出不同的幾類題型,例7是一步方程應用題、例8是兩步方程應用題、例9是連設問題、例10是相遇問題。在做課後練習的過程中也讓學生先明確題目屬於哪一類,再解答,這樣學生掌握起來更快,知識形成體系、學會概括學習內容,對方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爲以後進一步學習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四、應用比較教學法促進知識遷移,提高學習效果。

對相關的新舊知識進行比較,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自主分析相關知識點的異同,全面、精細、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提高自育學習效率。例如,兩問應用題與一步應用題比較,延伸一步應用題的解題思路結合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安排連續兩問應用題,這是在一步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不僅可以進一步鞏固和提高解答加減一步應用題的能力,而且爲以後學習兩步應用題做了基礎性的準備。連續兩問應用題是由兩個一步應用題構成的,且它的第二問只給出一個條件,另一個條件需要從前面的問題中去找,由於學生不習慣於連貫的思考,學習時往往會感到困難。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將連續兩問應用題與一步應用題相比較,從結構形式到條件到解題方法進行比較。連續兩問應用題,學生解答第一問不成問題;解答第二問時,要引導學生對一步應用題進行分析,要求對一個問題必須知道兩個條件,而第二問中,只有一個條件,還缺少一個條件,缺少什麼條件呢?可引導學生對已知條件、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另一個條件。幫助學生儘快掌握新的解應用題方法。

五、靈活利用變式,拓展學生思路

數學問題的表述常常把解決問題特別關鍵的本質屬性“隱蔽”在非本質內容之中,教師在教學時,通過改變學生觀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對象的本質特徵,讓學生在自育學習過程中能根據變式拓展思維,形成知識遷移,從而掌握事物本質和規律。小學數學概念的一個基本特徵是抽象性,而小學生的思維又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變式,有利於對概念的理解和提升。例如,教學“認識分數”時,創設了猴媽媽分桃子的情境:猴媽媽給四隻小猴分桃子,她帶來兩盒桃子,小猴打開一盒(4個桃子),師問:怎樣分才能公平?接着分第二盒,(8個)(沒打開),師還是問;要分得公平,怎樣分?然後,教師追問;爲什麼桃子數量不一樣,都用四分之一來表示?學生說:把一個東西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用四分之一來表示。接着老師又出示12個桃子,你能從圖上找出它的四分之一嗎?在這個片斷中,爲了使學生能深刻認識四分之一,老師變換非本質性屬性,讓學生分4個桃子,8個桃子,12個桃子的四分之一,突出不管分多少個桃子,只要把它們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表示。

在幾何初步知識的概念教學中,如果僅以某種位置的圖形引導學生理解,由於小學生思維的具體性和感性經驗較狹窄,會導致對知識理解的片面性。因此,在幾何知識的教學中教師應善於應用變式,將各種不同位置的圖形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更透徹地理解知識。例如;教學“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時,變式的練習更爲重要。因爲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以分爲三類,每一類的高的位置並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差異很大。所以三角形的高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生往往看到傾斜的線段就不認得是高,常常畫高時總要垂直水平方向,課堂上呈現給學生的高的位置應是不同的,使學生對“高”的概念有本質的認識。有一位老師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憑着學習課本的初步感知說一說、指一指三角形的高,然後課件出示標準的三角形的高。緊接着再出現將標準的高的三角形進行90度旋轉、135度旋轉、150度旋轉、175度旋轉、180度旋轉、360度旋轉。每旋轉一點都問:現在還是不是三角形的高?是不是還是從頂點向對邊作垂線,在這些變式高的出現和觀察之中,學生在變化中看到了不變,即高的本質:從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作垂線。線的方向在變,垂直於底沒有變。

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不僅是讓學生掌握新的教學知識,還需要學生學會利用掌握的舊的知識來輕鬆學習新的數學知識,能夠將所學的知識結合起來運用,構成一個完整的數學框架,知識遷移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開拓思路、理解概念,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歸納知識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利於學生掌握小學數學的學習方法,爲學生日後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15

吳正憲教授要求學員們帶着兩個問題展開學習和分享,即:“20xx版數學課程爲什麼有這樣的變化和調整,她的意義和價值何在?”和“如何將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落到課堂實踐中?”讓數學課堂更溫暖、更智慧、更豐富,讓孩子們都能在課堂教學的生活中都有實實在在的進步。

史寧中教授的《義務教育數學標準修訂總體情況介紹》從“課標修訂的背景與要點”、“核心素養的理解與表達”、“內容變化與教學建議”展開數學課標修訂總體情況的介紹。

通過學習,讓我明白課程改革是從上世紀的教學大綱發展到如今的課程標準,也就是從雙基到四基、從四基到核心素養,從以往注重結果性教育到注重過程性教育發展的變化,明確教學應該注重學生經驗的積累;新課標註重各學科的融合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新課標註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要求教師應該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教學相長;義務教育數學總目標“三會”,統領四基、統領四能、統領情感態度價值觀;課標的學段的變化體現在主題整合原則,形式上基於抽象,理念上強調核心素養;教學上應該注重整體設計,感悟數的概念本質上的一致性,體會數的運算本質上的一致性;新課標要求注重學生數學化的過程培養。

我的理解是課程標準類似於國家的憲法,專家的各模塊的解讀相當於司法解釋,希望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有所悟,將所學所悟運用到實踐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