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教師小學科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3.79W人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小學科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小學科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教師小學科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

20xx年8月8號,我坐火車來到桐城高等師範高等專科學院參加安徽省小學科學骨幹教師的培訓,感到十分的榮幸。在茅雲祿、王斌、張傑、李蓉、程大立等老師的引領下,使我認識了《簡筆畫在科學中的應用》、《奇妙的生物世界》、《什麼是科學》、《怎樣使孩子喜歡上.科學課》、《宇宙中的星體》《翰墨黃梅共飄香》

這些資深專家的講座。從教學理論與研究、科學教學研究的新趨向、教學論文、課題、教學設計與說課到美術、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的基礎知識和實驗,從理論到實踐,同時還進行了說課、評課活動,參觀桐城文化,讓我們從學到用。不僅在理論上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儲備,同時也在實踐操作上給了我們訓練的機會。從一次次講座中我深深體會到自己已經荒廢了很多大好的青春年華,一定要努力多看書本,多多學習,認真研讀教材,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讓自己的教學能真正對學生的一生有所影響,提高學生學習科學,認識科學的興趣,讓學生形成真正的科學素養,參與並能自己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這一次除了與專家們面對面的探討、學習、交流之外,也加深了我們安徽省市縣科學教師之間的交流。特別是自己地區的老師之間形成了一定的默契。在交流中我既爲那些一線的科學教學“專家們”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的研究感到深深地折服,同樣是兼職科學教師,自己花在教學、教研上的時間要少得可憐,在教學、教研上的努力顯得是那麼渺小。也讓我對同行們的豐富的知識感嘆。很多老師是從常識、語文、數學、美術甚至是英語專業轉到小學科學行業中,有些甚至和我一樣兼顧着其他的課程教學,但是他們能真正與學生一起研究科學、學習科學,這讓我這個一直自詡是科學教師資格的人感到慚愧。今後一定要好好研讀教材,做好課程資源的研究,真正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會探究的樂趣,與學生共成長。

張傑老師的《什麼是科學》講座,從一個全新和實用的角度,爲我們闡述了什麼是科學、如何科學探究兩個方面的內容。而這兩方面的`內容恰恰緊扣了科學的宗旨和核心內容。李蓉老師的《宇宙中的星體》講座,使我們認識了美麗的星空和地球世界,進一步認識了宇宙空間,特別是“上上東東,下下西西”。這句觀察月相變化規律精確而高度的概括,爲我今後的教學觀察月相提供了知識和經驗王斌老師的《奇妙的生物世界》詳細的介紹了植物的分類、綠色開花植物、裸子植物等方面的知識,爲我們翻開了奇妙的植物世界,瞭解了小學科學課了必備的生物知識 。一線教師徐守有的《怎樣使孩子喜歡上.科學課》通過一個過精彩而實用的教學案例,告訴我們小學科學教師只有愛上“科學課”,認真備課、上課、評課、議課,關心愛護學生,細心呵護小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就能使孩子上科學課。

這些理論知識豐富了我的科學結構和動手操作能力,爲自身吸取了影響,儲備了能量,爲今後更好的教好科學這門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師小學科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

爲期八天的國培學習結束了,能過聽課、討論、聽講座等形式,理論聯繫實際,對教育技術有了更深層的理解。因此我重新認識了自我,拓展了自己的視野,並將最大限將所學的應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現將感受最深的幾點記錄如下:

一、拓展了知識面曾經以爲自己是一個計算機能手了,會熟練使用各種媒體了。能過學習之後才知:scienceword功能有多強大,格式工廠可以轉換各種文件的格式,星空軟件可以看到城市所看不到的天空,上課可在機房查閱各種資料,谷歌地圖可以看到全國各地……很多很多,填補了我知識的很多空白。

二、端正了學習態度以前聽課時,總是想着如何“找茬”,能過這次學習之後,讓我知道,聽課是學習,可以學習老師的很多方面,如老師的.課堂組織能力、課堂駕馭能力、處理資料的能力、利用資源的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至於他的“茬”已經是很次要的了。

三、計算機的輔助作用以前對多媒體的認識是代替一些科學實驗,通過看、聽、記等方式完成教學任務。能過學習之後,讓我明白,計算機多媒體可針對一些無法實現的實驗、科學知識、歷史故事、尖端科學技術等方面來輔助教學它不能成爲教學的主體,更不能代替一些經典的、有利於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實驗。

時間雖短,收穫卻很多,我必將所學與現實教學相結合,將理論應用於實踐,爲自己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個人成長作出最大的努力。

教師小學科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

—日,我參加了在實驗一小進行的全縣小學科學骨幹教師培訓會議。這次暑期培訓跟以往不同,沒有過多的進行一些理論學習,而是注重了網絡集體備課的實戰演習,觀摩了名師高效課堂。同時這次培訓也讓我深刻體會到網絡化的教學時代已悄悄的走進了我們。通過這三天的培訓,我對網絡集體備課有了初步認識,下面就談一下我的幾點收穫:

1、開闊了視野

網絡集體備課是傳統集體備課方式的一種創新。傳統備課都是“各備各課”,每位老師都專注於自己的備課;而網絡集體備課有利於發揮“集團效應”的優勢,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擴大了教研工作的輻射面,調動了參與教師的積極性,爲廣大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了一個嶄新的平臺。

2、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傳統備課是一個人獨立思考,現在通過網絡集體備課,每位教師只備三至四節課,卻擁有全冊教材的教案,這樣節省了許多撰寫教案的時間,可以把大量的時間用在教案的調整上。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對主備人的'教案進行調整,及時記錄教學的心得體會,並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爲背後的教學理念,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監控能力,逐漸生成對教學活動本身的理性認識。

3、實現教師資源共享

所謂教師資源共享,就是要打破師資管理中的自我封閉狀態,改變教師分佈不均勻、結構不合理、人員不流動的現狀,充分挖掘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潛力幫助層次較低的教師提高教學和科研能力。網絡集體備課能真正實現資源共享。教師在網絡上集體備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心靈的對接、意見的交換、思想的碰撞、合作地探討,實現資源的共同擁有和個性的全面發展。對於好的課件、教學設計,實現資源共享,彌補了教材的不足,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促進教師共同成長

網絡集體備課是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形式。通過集體備課可以集思廣益,將個人才智轉化爲集體優勢,共同提高教學質量。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大家羣策羣力,將個人的智慧和特點展現出來,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及時將教學過程中反饋出來的信息處理,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充實教案,完善教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互動中提高工作效率,選擇最適合自己實際的教學教法,從而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三天的暑期小學科學教師培訓結束了,留給我的卻是深深的回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不僅學到了不少教學上的啓迪,更感受到了大師們的人格魅力和理想追求。這些成功的經驗爲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