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優)朝花夕拾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05W人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朝花夕拾讀後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1

“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這是魯迅在他的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小引中的一句話。我將這句莫名其妙的話記在摘抄本上,帶着疑問繼續往下看……

讀完這本書,我彷彿看到了魯迅的童年與青年時期。那個年代,時局的混亂和社會的動盪,是我們現在難以想象的,可是我卻可以切身體會到那一份回憶的情懷——經過了時間的篩選,留下來的是最深刻的記憶,最有意義的瞬間。早晨沾着露水的花,待到傍晚望去,依然掛在枝頭怒放的,便是最堅韌的那一朵。

我想起了小學生活。那時候班裏的同學都很“秀逗”,玩一些五花八門的遊戲,開各種讓人啼笑皆非的玩笑。每天放學回到家裏,我都會和父母“報告”這一天在學校裏遇見的“奇葩”事,時而捧腹大笑,甚至“噴飯”。媽媽建議我,可以嘗試着把這些事情寫下來,留作回憶。我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想法,但腦子裏雖然有了文章的脈絡,到真正下筆的'時候,卻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那份純粹的快樂和蘊含的感情來。

我對自己非常失望,認爲自己不擅長寫作,連發生在身邊的事情都不能寫生動。我還很着急:時間會讓人忘記好多東西,等我長大了,寫作水平提高了,這些好玩的事情會不會忘記了?

“寫寫我的小學生活”這個願望一直埋藏在心底。

六年級下學期臨近畢業的那段時間,不知是因爲學習壓力還是青春期的困擾,我發現很多同學失去了童年時的那份活潑、調皮,而我也因爲即將畢業離別對老師和同學有些不捨,於是心底那個願望又慢慢浮出水面。再一次面對童年時的純真,心中竟升起幾分敬意來。那些曾經認爲自己的水平不足以寫得栩栩如生、有一些細節已經模糊等等的擔心,在真正開始動筆之後,都無影無蹤了。而那些年一幕幕歡樂的瞬間不停地奔涌出來,在我的筆下定格成永恆。

現在,回過頭來看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裏寫的那句話:“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我懂了:時間,確實蹂躪了一部分記憶,但是最精華的那部分,卻在歲月之中慢慢沉澱到心底深處,永遠都不會忘記。

朝花夕拾讀後感2

合上泛黃的書頁,指尖彷彿還有一絲書墨氣息。我凝望着那薄如竹片卻又厚重無比的書脊,閉了眼,陷入無盡的沉思中……

“朝花夕拾”,多麼動聽的名字,十篇帶着流水般純樸氣息的散文,裏面又包含了多少複雜的情感!對故鄉的懷念,對親人的思念,對師長的敬重,對童年的嚮往……少了些批判,多了些追憶,少了些凌厲,多了份真情。是的,恐怕這是魯迅的一個夢吧。遠離塵世的'紛爭,人們的排斥,回到自己的青少年時代,以一個孩子、一個青年的純樸而年輕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看待身邊的人。有一個古老的紹興城,承載着如煙的往事,悄然入夢……我看見了這個夢,也寧願相信這是個夢。

這個夢的童年部分,是我最喜歡的,也是最質樸、最純真的。這個夢裏少有批判,少有仇恨,少有那個憤世嫉俗的中年男子。有的只是一個天真聰慧的小童,在百草園中拔何首烏,在燈光下聽長媽媽講故事,或者趁先生不注意,偷偷在紙上描繡像。他是純真的,更是有思想的,他反對封建教育對兒童思想的束縛,他反對迷信和怪力亂神的說法……正是他先進的思想,讓他具備了成爲一個大文豪,一個批判家的條件,不是嗎?

慢慢地,慢慢地,魯迅的童年隨風而逝,漸行漸遠。他的求學之路逐步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有幸的是,在這條路上,我看到了《瑣記》這篇精彩而深刻的文章。它講述了魯迅長大後,由於家道中落,不得不外出求學,繼而出國留學的故事。在這裏,我認識了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魯迅,也看到了辛亥革命後社會的種種弊端。衍太太虛假的善心和醜惡的嘴臉使我憎惡,“維新派”腐敗的作風令我氣憤。我知道了魯迅爲何要出國留學,直至棄醫從文。我看見了一個蛻變的魯迅,更看見了一個即將被喚醒的中華!

我們不是書中的魯迅,卻在感悟着書中的魯迅。往事如煙入夢來,三味書屋和百草園相映成婆娑倩影,迎賽神會也隨魯迅的成長漸漸遠去。我們在讀《朝花夕拾》中成長,在讀《朝花夕拾》中感懷。我們只有感悟着,併成長着,將它化作一紙清夢,永遠珍藏……

朝花夕拾讀後感3

夕拾舊憶換剛毅,朝花漸落鑄民魂。魯迅,這是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名字,他傾其一生,將自己一生的心血貢獻給了中國未來的光輝。他的文章中雖不乏優美而又繁雜的詞藻,但言語間卻能感覺到一種歲月的深沉與尖銳,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剛毅的,彷彿哪個爲華夏而生的戰士口中反抗舊社會的言辭依舊在一代代中華兒女的腦海中迴盪。

魯迅從孩童到戰士,也曾迷茫過,也曾對着舊社會愚昧的人心而嘆息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紹興到南京,從中國到日本,魯迅的人生觀也在不斷變化着。百草園中,他仍是與他人無異的那個孩子。即使是百草園赤練蛇的傳言,三味書屋中壽鏡吾的嚴厲,也束縛不了孩童的天性,他的童年是沒有拘束的童年,愛玩的天性也讓他感知了世界。《二十四孝圖》給予他一顆批判性的心,無常贈與了他一顆向上的心。在父親病故之時,流言佈滿紹興之時,他毅然選擇了去離開紹興。他童年的一幕幕都已見證了他的蛻變。

魯迅的文章,孩童時僅僅是覺得頗爲晦澀,在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悟得理之時,卻已然趟過了歲月。

近年來,各個階段的教材之中,魯迅一篇篇文章已消失在了歲月裏。初中時期的課文中也僅有一篇《少年閏土》。魯迅一生的文章近乎都用於批判黑暗,但它其中的深意仍是存在的。缺少了反對黑暗的一種勇氣與精神,是不可行的。魯迅的文章要究其深意,也得因於《朝花夕拾》中他積累的閱歷。從周樹人到魯迅,這也是學生究其九年也並不能看透的。他拿起的,是無數閱歷凝成的,開闢光明的筆。童年的朝花漸漸落,才累成了今日的民族魂。唯有少年青年時期的親眼見到的愚昧與黑暗,纔會去如此追求光明。每當遠行時路經紹興,望着窗外,心中總存着敬畏:此地養育了一位用筆戰鬥的英雄。

反對與支持,對於這位在百草園玩耍的孩童,在日本與南京發奮的青年,在《朝花夕拾》中不斷蛻變的一位戰士而言,僅是歲月中盪漾而起的漣漪。魯迅仍是魯迅,歲月僅留下了他的箴言,恰如他自己:

願中國的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之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像螢火一般,也可在黑暗中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燭火

朝花夕拾讀後感4

晨曦剛至,植花於園。暮色降臨,拾起散落的花瓣,聆聽着花語,回憶着童年……那本書依舊靜靜地臥在書桌上,我已牢牢記住了那充滿詩意的書名——朝花夕拾。

著書者是魯迅。他一生只有一部散文集,便是《朝花夕拾》……

不知大家是否有這種感覺,一聽到有人提起魯迅,腦海中就會不自覺地跳出一幅畫面——魯迅先生抽着菸斗,愁容滿面。是啊!他一生都在爲革命奉獻心力,我也一直以爲他的生活中只有愁苦。

但書中的一篇散文讓我徹底改了觀,讓我永遠記住了那個美麗的令人神往的百草園……

從前,像魯迅先生這樣的人物,可能從小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纔能有這番救國救民的決心。但不曾想,魯迅先生幼時也是那麼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我能想象先生幼時也是一個調皮蛋,偶然翹課溜到百草園裏,聽着油蛉低唱、蟋蟀伴奏,偶爾又按住斑蝥的後脊,捉弄它們,常常躺在軟綿綿的草地上仰望蔚藍的天空。初生牛犢不怕虎,即使知道會被壽鏡吾老先生髮現,會被訓斥,卻依舊“我行我素”,把學習拋之腦後,只顧着玩,在百草園裏盡情發泄童真。

開始讀來我都不相信,這還是魯迅嗎?此番的天真爛漫應該出現在一個憂國憂民的偉大人物身上嗎?後來轉念一想,不論如何,每個人終究有童年,那是一個人最爲歡樂自由的時光。那時無憂無慮,懂的少,閱歷也不豐富,少年不識愁滋味,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牽掛,也不會面臨什麼逆境。

現如今,不知多少人在感慨時間飛逝,青春一去不復返,想再回到過去,然而世上沒有時光機器。這些回憶,我們也只能作爲美夢來度過了……

我想魯迅先生是爲了告訴我們,要珍惜童年時光,寶貴的回憶一定要好好保存,不要失去了再去後悔。

童年對於我們而言,是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現如今,望子成龍的父母越來越多,有的'孩子還沒進入學校學習,他們就爲孩子排滿了課程。爲了讓他們不輸在起跑線上,扼殺了他們真正的興趣,這樣做真的是爲他們好嗎?

學習固然重要,但留下一個美好的童年回憶是更加重要的。童年一生只有一次,應該好好度過。試想,在現在這個和平年代,勞碌大半生,可以在晚年時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也是人生一大趣事啊。

朝花夕拾讀後感5

魯迅先生的文章實在值得回味,反反覆覆的看才能大概瞭解其中滋味。曾經看過一篇關於先生的文章的評論,說先生的文是隻可瀏覽不能詳讀的,蓋因先生實在是個憂國憂民的革命文人吧,這等的境界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

今天看了先生的《朝花夕拾》冊子中的第二篇文章《阿長與山海經》。也是頗有些感觸的。

這篇文章,先生用深沉雋永的'筆描寫了一個在先生家做工的女性,長媽媽。文章着重寫了先生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先生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先生對她的感情至深。

文章開篇介紹長媽媽的時候,鋪成直敘的寫了長媽媽名字的由來,人物的性格,甚至對於長媽媽那個“大”字形的睡姿也反覆提及。後面通過對於長媽媽的言語行爲,也給了讀者一個很直觀的概念,其實所謂長媽媽也就是那個時代下生活在最底層的勞動人民,有一些陋習,但是也有敢於創新的可愛一面。

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認爲她有敬意,到她踩死了我的隱鼠,我對她全無敬意且稱呼她阿長,在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爲她給我買了《山海經》。整個感情的變化,體現了先生小時候的可愛,也顯示了勞動人民那個階級特有的可愛特質。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蒼桑的人,這裏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先生用她的妙筆成功的繪出了長媽媽這個人物,而先生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後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說明感情很深。

先生筆下的長媽媽這樣一個形象,平凡中透着不同,也揭示了封建社會對底層人民的殘酷與不公。先生此篇文章包含的愛心與同情,用他的筆讓我們再一次回到那個純樸的年代。

朝花夕拾讀後感6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對童年回憶而寫的散文。細讀時享受着文章從字裏行間透出的感情。

在《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記敘了作者從童年遊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在一切都是那麼天真爛漫,富有童趣,令人回味,也許擋不住我心中的感慨吧!我真是太喜歡《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尤其是作者以孩子的眼光,孩子的角度看世界,讀起來倍受感慨回味無窮,真得像魯迅先生一樣,我真想重回童年,感受魯迅先生的童年,感受那充滿激情的童年。百草園中,作者品味了“美女蛇”的民間傳說,經歷了冬雪天地中捕鳥的的故事,趣味無窮。而在三味書屋,作者體會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受到了規矩的束縛。在這兒我想起了我童年是,特別不喜歡去幼兒園,大概就是不喜歡那種被規矩束縛的感覺,所以就整天在家裏鬧。但作者也經歷了課間學生溜到後院去玩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的讀書時學生乘機偷樂的有趣故事。在這篇散文中的字裏行間可以體會到幼時的童真童趣。

在《五猖會》中,作者批判了封建家長和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摧殘。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作者小時候對五猖會的精彩內容心馳神往而父親卻強迫他背誦《鑑略》的內容,對此作者感到無比掃興與痛苦。這引起了我的思緒,其實現在也有許多家長去逼迫孩子學他不喜歡學的,做他不喜歡做的一些事。

作者對自己的'成長曆程的真實記錄,在作者的成長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人去走進他的生活。每個人的成長之中,都會經歷善惡,美與醜,真實與虛僞,善良與險惡。重要的是不要迷失自己,要珍惜美好生活。

從魯迅寫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過的,但這也時時刻刻充滿着美好的回憶。魯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們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魯迅一樣的。童年和青年過得好或壞它都會留給予們回憶,所以魯迅和我們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黃金時代的童年如今一去不復返,留下的只能給我們細細去回味。瑣碎的回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時代童年,一樣的快樂回憶。惹人懷念的時光,讓我們取名叫如花般的青春。

朝花夕拾讀後感7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創作生涯中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包括十篇散文,記敘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脈絡,描繪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社會風貌圖,是魯迅口中“回憶的記事”。

《朝花夕拾》一書中,收有所有魯迅的童年回憶錄,主要包括在《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五猖會》和《父親的病》。

阿長,又稱長媽媽,是魯迅幼時的保姆,魯迅在《阿長與山海經》中寫了許多關於她的故事,如阿長在夏夜晚上的“大”字睡姿,阿長喜歡切切察察,阿長懂得規矩很多,多到魯迅只能記住三個,阿長雖然謀死隱鼠,但有時又顯得神力無窮,把一套《山海經》買回來,阿長對於魯迅來說,不只是一個保姆,更是媽媽一樣的.存在。

百草園是魯迅兒時玩耍的地方,《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魯迅從無憂無慮到身爲學童的經歷,從百草園——美好天堂到三味書屋——修羅地獄,是魯迅初作學童的感受,這一段時光,是魯迅從頑童到學子的過渡。

魯迅很少描寫自己的母親,但在《朝花夕拾》中經常寫到父親,魯迅的父親是嚴厲的,他對魯迅十分嚴格,《五猖會》中魯迅背不完他所規定的篇章不準去看會,並把他送到城鎮上最知名的學堂學習,但是這是一個父親的存在,漸漸消磨了孩童的天真,書中未見父親向自己的兒子表達愛意,也未見兒子向父親表達愛意,但在《父親的病》中,卻看出了父子深厚的親情。

魯迅在小引中說:“我有一時,曾經屢次記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後來,我在久別之後嚐到了,也不過如此。唯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

即使偉大如魯迅,也有那般平凡、普通但絢爛的童年,但長大後寫來,卻有了對人生的思考,對歷史的審視,對現實的嘲諷,這就是魯迅的偉大之所在。

朝花夕拾讀後感8

這段日子總算是閒下來了,有機會浸入書中世界了。我欣喜異常,翻開魯迅的《朝花夕拾》,進入文字的波濤中,觸及先生的靈魂所在……

早聞魯迅先生的文字是一把刀,鋒利無比。今日之見,果然名不虛傳,這文字,威力極強,深深刺入敵人的要害。

最喜《狗·貓·鼠》這篇文章,感嘆其靈活的語言運用以及立意的深刻,時不時地向腐朽的封建統治和黑暗的軍閥勢力,施以“冷箭”。老鼠,一種弱小的動物,在動物世界裏,屬於弱勢羣體。它們,雖然迫於生活偶爾出格,但它們從不幹些傷天害理的事,卻常常遭遇“貓警官”們的“嚴刑逼供”,但無人願爲他們伸張正義,因爲它們是弱者。被欺壓,正常!

我不禁陷入沉思,聯想到了那時的舊社會,軍閥當道,租界遍地。社會的黑暗,腐朽落後。有千千萬萬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可有當局者探訪民間疾苦?沒有!那些貼着“正人君子”標籤的統治者,只不過是一個個戴着這虛僞面具的暴戾剝削者。他們以要改變中國落後的面貌爲藉口,大肆徵集稅收,搜刮民脂,來滿足自己的私心,不管底層百姓的一片怨聲載道。

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雖然寥寥幾頁,卻針針見血,發人深醒。在這個世界上,“弱肉強食”是亙古不變的”叢林法則”。佛家有云:“衆生平等”。但在那個年代,依舊存在着腐朽的封建等級制度。老百姓處於社會底層,就如同魯迅筆下的隱鼠一般不見天日;而軍閥統治者之流的貓們卻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依仗自己的強大,欺壓善民。殊不知,他們也不過是一羣欺軟怕硬的無能之輩罷了。

如今我們正處於和平的年代,雖然沒有當時的軍閥統治,百姓也安居樂業了,相比當初人們的思想觀念,“衆生平等”的理念也漸漸地深入到人們的靈魂中。

也許是那個年代喚醒了現在人們的靈魂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9

斟一杯香茗,任清香繚繞思緒,一個人的夜晚,不僅有皎潔,悄然的月光,更有那一葉學海中永不沉的扁舟——題記

在魯迅的世界裏遨遊,我初有體會。

初讀《狗·貓·鼠》,我看到了魯迅童年的天真,可愛。看出了他對老鼠的同情,對貓的憎惡。可細細體會,我又品出了別樣的滋味。老鼠不正代表了那些貧窮,弱小的羣體麼?他們遭人鄙夷,受盡艱難困苦,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他們不正是我們需要關心的麼?只要我們奉獻出自己的愛心與溫暖,爲他們帶來關心與幫助,那麼我們的生活不也會更加美好,家庭不也會更加幸福嗎?正是因爲愛,我們的心情才碧波盪漾;正是因爲愛,我們的生活才充滿芬芳;正是因爲愛,我們的靈魂才熠熠生輝!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在魯迅的世界裏遨遊,我略有感觸。

看了《五猖會》,總會感同身受,好像也能體味到魯迅那傷心,失望的心情,的確,大人們總是在我們滿懷歡喜時爲我們澆下一盆冷水,他們似乎永遠也不會懂得我們的想法和感受,只是一味的催促我們學習、看書、寫作業……而我們也時常牴觸他們,和他們吵架,惹他們生氣。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理解,學會溝通,應與父母架起一座心靈的橋樑,有了理解,生活纔會充滿歡樂,有了理解,家庭纔會充滿關愛!

在魯迅的'世界裏遨遊,我思索萬千。

告別了《五猖會》,來到了“長媽媽”的世界,我感受到了她的善良,樸實,和藹可親,更爲她的樂觀所感動,她雖不富裕,但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那我們呢?在生活中,當烏雲密佈天空時,悲觀的人看到的是“黑雲壓城城欲摧”,樂觀的人看到的卻是“甲光向日金鱗開”。無論處在什麼厄運中,只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總能找到這樣奇特的春蕾。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謠,你會發現生命是如此的美好!

輕輕品一口香茗,感受那清香與醇厚,披着銀紗般的月光,我依舊沉醉在作者筆下那多姿多彩的金色童年中。——後記

朝花夕拾讀後感10

翻閱圖書,品味人生。書籍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讀書分享者任妍羲,今天由我給大家介紹一本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吧!

自從我讀了《朝花夕拾》就明白了許多人生的道理,我也深深地愛上這本書,一切都要從《狗·貓·鼠》這篇文章中開始。魯迅先生非常討厭貓,這就要從魯迅先生養的小隱鼠開始了,一次兒時的魯迅回到家中,就問保姆長媽媽:“我的那隻小白鼠呢?”長媽媽說:“被貓吃了。”從此以後魯迅就非常討厭貓,憎恨它吃掉了自己養的小隱鼠。貓的習性是逮住了那些弱小的`鳥雀或者小鼠,並不會一口把它們咬死,它總是帶着戲謔的神態把它們放開、抓住反覆如此之後,等到它們完全沒有自我反抗意識這才慢慢享用。而在當時的社會裏也存在這樣的一羣人,他們站在權力的高點卻可以拿捏別人的死活。想必先生也是實在討厭至極了那些欺壓老百姓、做壞事的人,也藉此貓鼠之事諷刺了那羣人。

《阿長與山海經》文中記錄了平時他與長媽媽朝夕相處的日子,突出了長媽媽的善良,但是她非常迷信,繁文縟節又多。魯迅雖然說不喜歡她的一些缺點,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很感激長媽媽的。比如長媽媽的性格以及她幫先生買《山海經》的故事都可以讓我感到溫馨,讓讀者從長媽媽的不幸命運中,看到了閃爍着的人性的光輝。所以《阿長與山海經》這一篇讓我深刻的領悟到了爲人要真誠積極樂觀。

魯迅先生在《父親的病》這篇文章中,通過庸醫爲父親治病的故事揭露了當時社會上的醫生們故弄玄虛、勒索錢財的實質。寫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讓人對那些害人性命的庸醫深感氣憤。

童年時的百草園生機勃勃、奧祕無窮的景象,賜給魯迅先生一個無拘無束的快樂童年。

縱觀全書,既感受到了童年的活潑快樂、無拘無束,還感受到了當時社會對百姓的摧殘與壓迫。理解了魯迅先生的拳拳愛國之心和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生動的語言、感人的故事,如春風化雨般滋潤着我們的心田,挖掘我們蘊藏在心底的點滴美好,在物化的世界裏,好的圖書引導我們瞭望更廣闊的天地,耕耘那真正浸透着人生意義的精神樂園!

朝花夕拾讀後感11

魯迅先生,他的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衆所周知。而我對魯迅先生的認知依舊停留在語文書上的資料中——“文學家”、“思想家”……提到“魯迅”,自然就想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做孺子牛”,因此心中始終存着對魯迅先生的敬畏之心。

普通的魯迅先生卻又不普通,他以筆代槍抨擊了多少社會的黑暗,揭露了多少醜惡的面孔,說了多少人不敢說的話。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仍是用率真的筆鋒書寫兒時的人物。因此在魯迅先生筆下,人物是多面性的,是有血有肉的。魯迅先生描寫人物並不是一味地誇讚、捧吹,光寫“優點”。而是將人物原原本本,毫不掩藏地還原到書中,以最本真的姿態大方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例如“長媽媽”——一個守舊的婦女。平時喜歡切切察察,睡覺擺“大”字型,有一堆麻煩的禮節……讀的'過程中,自己的心情也隨着魯迅先生的回憶活泛起來。到後面長媽媽爲“我”買“三哼經”(山海經),我也與魯迅先生一起,因爲這個心地純樸的長媽媽小小地感動了一把。

黃昏,夕陽西下,殘陽的餘輝溫柔地灑在地上,彎腰拾起地上散落的落花,低頭細細地端詳,此時落花早已喪失清晨時的嬌嫩、鮮美,只餘一抹若有若無的殘香,勾起塵封已久的記憶……再轉身,交付給每一個活在當下的人。

“朝花夕拾”顧名思義,清晨盛開的鮮花,傍晚時分再去將它拾起。意爲回憶往事,舊事重提。這麼溫柔詩意的名字正是魯迅先生取的。

在讀了《朝花夕拾》後,魯迅先生的形象在我心中頓時柔和了許多。這樣一個看似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大人物,原來孩童時期也同普通人一樣,天性愛玩,時常流連、嬉戲于田園間,與花草爲伴,與鳥蟲爲友。

魯迅先生在世幾十年,遇到的人,看清的事,不計其數。記憶中那些善人及美好的記憶更是顯得彌足珍貴。

朝花夕拾讀後感12

《朝花夕拾》一書是魯迅所寫的一部散文集,記錄了他所回憶青年時期的往事感想,並用文字對社會進行有力的抨擊。

魯迅先生是上世紀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時,他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等等各個領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終生奮戰投身於革命上,用文學從內心深處喚醒人們,醫治人們“受傷”,“錯誤”的心。

就在這一位偉人筆下的書中,我認爲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兩篇:

第二篇《阿長與<山海經>》講述的是“阿長”長媽媽與作者自己的平日瑣事。作者不太喜歡阿長,不僅是因爲夏天時晚上睡覺阿長在牀上擺成一個“大”字,不給自己翻身的餘地,還因爲她懂許多作者所不耐煩的規矩。後半段說到了作者渴慕着繪圖的《山海經》,阿長知道後,就把它買了回來,這讓作者對她產生了敬意。最後一節作者感嘆了對長媽媽的真誠懷念,用感嘆號結束了本文。我認爲長媽媽是個很善良,有時也有讓人討厭的“自私”的勞動婦女,她有時處處爲魯迅着想,有時卻毫不在意魯迅的感受。在魯迅的筆下,可以看出她樸實善良,嘮叨迷信的鮮明性格。

第七篇《父親的.病》寫了幾件作者在父親生病,四處求醫的過程中發生的事情,同事穿插了幾位名醫在診斷病人時的表現。他們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最後用表達出作者不能讓父親死得沒有痛苦,用愧疚結束了全文。

讀完後,我深刻的理解了所謂“朝花夕拾”的真實含義。這不僅僅是對陳年往事的一種回憶,更是一種需要“拾”起來,重新審視問題,並且真實的,有效的對目前社會亂象的改變。“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句魯迅的名言更是深刻的體現了他爲人民效忠出力,不求回報的革命品質。

朝花夕拾讀後感13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朝花甚是燦爛,少拾別有感慨——題記

披着溫暖的陽光,合上書,轉頭一看,天邊已金光燦爛,可我卻久久沉浸於魯迅的童年無法自拔。

那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有內涵,有意義。細細品味,我似乎跟隨着魯迅由小到大,度過一生,我看到了,看到了阿長對“我”樸實無華的愛,對“我”細心的關照,我看到了,看到“我”滿懷希望去五猖會時,父親強令“我背書”,“我”的心如同被澆了一盆冷水,看到了我兒時的樂園,還有那形形色色的動植物,看到了,枯燥的學習生活試圖束縛“我”時,卻併爲禁錮“我”從今純真活潑的心靈,而是偷偷地去玩耍,去觀察……這一幕幕在我眼前如放電影般在我腦海浮現,這一瞬間,不知魯迅是我亦或是我是魯迅。眼前一道白光閃過,睜眼一看,魯迅正穿着長袍邁着步子向我走來,瘦瘦的身體,黃裏帶着白皮膚,似乎如同大病初癒的病人一樣臉色憔悴,但是精神很好,整個人精神煥發,眼睛炯炯有神,過去的鬥爭已把他折磨地身體大不如從前,可他的.精神卻越來越振奮伸出手去觸碰,“呯”——的一聲,一切都灰飛煙滅,一切都化爲泡影,願我能像對方一樣勇敢。

當我看到,因背書而澆滅作者的希望時,我的內心不禁感到惋惜與同情,從一個少年的角度看,我倍感憤怒,這難道不是對兒童本性的“扼殺”嗎?當我看到,作者被學習生活束縛時,仍懷着光的心靈,這不正是對封建生活的批判嗎?當我看到,阿長爲“我”帶回山海經時,作者的興奮與激動,我的心也輕鬆下來,慶幸“我”有一個好保姆。

那些永遠抹不去的記憶,一直停留在我心裏。對封建社會現實的腐朽,虛僞和殘酷,我無比憎恨,而魯迅心裏卻總是滿懷希望充滿光明。沒有誰的生活會一直完美,但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看着前方,滿懷希望就會所向披靡。

那些永遠抹不去的記憶,是遙遠的,也是永恆的。

朝花夕拾讀後感14

在國慶的假期裏,我讀了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作家魯迅先生的代表作品——《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原名爲《舊事重提》,本書比較完整的記錄了魯迅先生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朝花夕拾》十篇散文表現了從清末到民初的社會生活風貌。雖然這是一部回憶性散文集,但是也表現了魯迅先生對黑暗現實的鬥爭性和思想性,蘊含着作者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和對現實的執着態度。

《朝花夕拾》一書中共收錄了十篇散文,其中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二十四孝圖》、《阿長與山海經》等。其中我較爲喜愛的,還是那一篇《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位日本教解刨學的先生,叫做藤野嚴九郎。這是一位留着八字須,戴着眼鏡,而且穿着十分隨意、邋遢的先生,但他卻是最使魯迅先生感激的.。本文中一共寫了兩件事,一件是藤野先生認真的修改魯迅先生抄寫的講義,另一件是藤野先生耐心指出了魯迅先生繪製的解刨圖的錯誤。這樣的種種事件明顯地體現出了,藤野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有高尚品質的人。因爲與其他人相比,藤野先生是一個毫無民族歧視的人。在當時,中國人是被人看不起的,日本的同學對待魯迅先生的態度是帶有歧視性的,但藤野先生卻沒有這麼做,他對待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絲不苟的,不論是日本學生還是中國學生,他都是一視同仁,認真負責,關心每一個同學,沒有一絲一毫的偏見之心。他毫無他給予學生以鼓勵,以幫助,以不倦的教誨,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學術傳給更多的人,讓自己的學術發展得更好。這恰恰更說明了他是一個真正的好老師,一個真正的君子,這也是一種最難能可貴的精神和品質。

這部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這部魯迅先生的憶舊之作,文筆雋永,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