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信仰紀錄片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44W人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信仰紀錄片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信仰紀錄片觀後感

信仰紀錄片觀後感1

我收看了央視電視片《信仰》三集,雖然《信仰》只有短短三集,卻包含了許多鮮爲人知的鏡頭資料,是我們黨克服重重困難走向勝利的縮影,是幫助我們重新認識歷史的寶貴教科書。《信仰》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如何堅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勝利。歷史選擇毛澤東和蔣介石代表各自的階級和政黨,用手中的槍桿和心中的信仰,用對歷史的感觸,和對未來的預測,在飽經風霜的中國大地上,在進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國的命運也就取決於這兩種信仰的博弈。這種信仰成了中國人尋找一條民族獨立和現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持續學習,不斷鞏固理想信念。我有一種體驗,每次參觀烈士紀念館或者觀看類似於《信仰》這類紀錄片時,總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但是看過之後不久這種感覺就失掉了。因爲作爲人而言,惰性和自私自利的天性是根深蒂固的。如何克服?那只有不斷地學習。古人講“學而時習之”,在克服人性的學習上,沒有一個人是學一次就能記住一輩子的,必須反反覆覆地學習實踐,印象才能深刻,偶爾的一次兩次不起作用。作爲預備黨員,我不敢講對照《黨章》標準自己是完全合格的,與革命先輩和時代先鋒相比,我差得太遠了,只有通過學習來彌補。就我個人的體會而言,多看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蹟,對我自己的觸動比較大,這種學習比較有效果。

在工作生活中,踐行信仰並檢驗自己理想信念的牢固程度。信仰是否堅定,不是嘴上說說的,需要通過具體的事情才能檢驗出來。理想信念是否牢固,不侷限於驚天動地的`大事上,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都看得出來。工作馬虎不認真,這就是信仰不堅定;工作偷懶,這也是信仰不堅定。在和平年代裏,沒有敵人拿着刺刀架在我們脖子上來考驗我們信仰的堅定與否,可是惰性的誘惑、金錢的誘惑、權利的誘惑,似乎比刺刀更具殺傷力,如何克服自己的慾望,是我們要作的長期鬥爭。

我想,我們必須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反覆的實踐,鞏固我們的理想信念,可能需要用一生去落實!

信仰紀錄片觀後感2

中國共產黨人帶着拯救中國的信仰,在嘉興南湖一艘載着真理之光和民族重託的遊船上,開啓了中國曆一段偉大的實踐。革命戰爭時期“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的葉挺,抱着“科技救國”的心願跨洋赴美學成之後舉家回國的錢學森,一聲高呼“我要回大亮山種樹去”的楊善洲,這些在不同時代堅守信仰的優秀黨員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黨員的信仰,共產黨人憑藉信仰和堅守能夠走多遠。

目前社會中存在着信仰“三化”問題。一是信仰淡漠化。很多人對信仰一詞已覺陌生,對自己該有什麼信仰早已淡漠;二是物質化。一些人把對金錢、權力、地位的追求視爲一種信仰,把金錢的'多少看成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誌,人們在信仰物質化過程中迷失了自己。三是多元化。在日益開放和個性解放的今天,信仰追求的多元化無可厚非,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我們迫切需要一種精神信仰把人們團結在一起。作爲一名年輕的黨員,如何在這紛繁複雜、物慾橫流的社會守握着心靈最深處的那片淨土,如何在燈紅酒綠面前耐住寂寞,要求我們必須堅守着作爲一名黨員應堅持的信仰,牢記當初入黨的錚錚誓詞,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從身邊平凡的小事做起。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

一要堅守信仰。要堅定共產主義信念,併爲之奮鬥終身。不管風吹雨打,不論電閃雷鳴,都要牢記誓言,堅守信仰。二要對黨堅貞。作爲黨員幹部特別是一個組工幹部,都要跟黨、信黨、愛黨,要對黨忠貞不渝,決不能嘴上說一套,行動上做一套。三要堅持事業。在工作上要高標準、高要求,要把做好組織工作當作自己的永久追求,不求做大官,立志做大事。四是對紀律堅守。黨紀國法是“高壓線”,要始終心存敬畏,帶頭遵紀守法,自覺遵守組工幹部行爲規範,一定要守得住底線,耐得住清貧,做到予我之物不多求,無我之物不苛求,身外之物不必求。

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對信仰忠誠和實踐的,對信念的執着和追求,對理想的豐富和完善,始終是我們黨員如磐的根,不變的魂。

信仰紀錄片觀後感3

近日,在上海基層黨建網觀看了黨員教育電視片《信仰》, 備受教育。該片分“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三集,以黨的90多年曆程爲背景,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堅持理想信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故事,闡述了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員的發展面貌和黨員的信念。在影片中,中國共產黨人勇於獻身革命事業的優秀品質,犧牲“小我”保全“大我”的精神,讓我備受感動,雖然不同時期黨員的使命和職責不同,但他們都有着同樣的信仰,那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現在的社會,有許多人面對利益和慾望的誘惑時,有的黨員信仰那麼脆弱,有的道德底線不堪一擊,這都是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作爲一名黨員我認爲一定要堅信共產主義信仰,爲人民謀利益:

一、“不斷施與,不求索取”的高尚品志,是我精神的楷模

《信仰》電視片中反映的建國初期王進喜等全國勞動模範,以及在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徐虎等模範人員,雖然他們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蹟,但他們在信仰旗幟感召下展現了一名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宗旨的中國共產黨的形象。在這樣一個生活節奏快速的時代,“克己奉獻”、“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仍是我們每個人需要進修的課程。

二、“不斷奮鬥,學無止境”的思想境界,是我努力的方向

影片中各位優秀共產黨員的`事蹟告訴我們,他們的信仰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實在在付出自己的行動,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不是一時的行動,而是從點滴小事做起,不能好高騖遠。必須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

三、要把信仰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始終保持黨員的先進性

要在工作中始終履行黨員的宗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作爲紅十字會的一名普通黨員,要爲羣衆服務特別是困難人羣服務,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到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精神,按照黨政關注、羣衆急需、紅會所能原則,做好本職工作,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用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宗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經過長期的學習和反覆實踐,不斷鞏固理想信念。

信仰紀錄片觀後感4

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通過講述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

紀錄片中所展現的一個個真實的人物,是我們黨的優秀兒女的傑出代表,其中許多人物的事蹟、故事我也知曉。青少年時期,他們是我心目中崇拜的英雄,是引導我追求進步的動力和榜樣。這次觀看紀錄片《信仰》,我再一次感受到他們對黨忠誠、堅守信念、爲人民的利益甘願拋頭顱、灑熱血的大無畏精神,再一次被他們堅定的信仰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感動。

在社會急劇轉型的今天,隨着物質高度豐富和生活多元化,人們的思想觀念進入了一個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時期,一些人信仰迷失產生焦慮,面對崇高敬而遠之,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主流意識和社會認同。還有一些人認爲信仰離不開物質,一旦信仰脫離了物質什麼作用也產生不了。這種認識是否正確呢?影片《信仰》裏的'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華西村書記吳仁寶、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副研究員蔣築英、青島港工人許振超、中科院院士吳孟超、養路工郭明義、水電維修工徐虎等等先進模範人物,他們在崇高信仰的引領下,爲國家爲人民做出的巨大貢獻,已經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信仰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對社會、社會責任感與人生追求的思考和判斷,在人的思維、意識上與客觀社會的物質因素緊密聯繫、相互作用,並不斷髮生變化。一個人樹立起了正確的信仰,有了追求的目標,他在生活中才會感覺到實在而有意義,而不會把生命耗在盲目的“及時行樂”之中虛度年華。正確的信仰會引導人對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反之,則會使人逐漸變得生活無聊、意志消沉、精神頹廢,在歷史前進與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庸碌無爲。

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在建黨91週年紀念日期間播映,有着其深遠的意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信仰》以革命的史實爲鑑,深入探討信念、理想和堅守,奏響了信仰之歌。它啓迪人們堅定理想信念,指導人們悟出應該怎樣去追求、奮鬥,並思考個人價值同社會價值怎樣去結合,在平凡的崗位上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實現人生價值。

信仰紀錄片觀後感5

信仰,來自於生命狂熱而不捨的追求,堅持馬克思主義及其中特理論,是對中國社會歷史及其趨勢本質的理論把握和實踐指導。縱觀社會存在的各種信仰:一生願望只爲跪拜在前往布達拉宮征程的信徒;中東教派數百年的紅色衝突;無不顯示出信仰給人以匪夷所思的力量。一個人沒有信仰,就不會有矢志不渝的追求,就經受不起失敗與挫折的考驗,就不能真正體現其人生的最高價值,就不能爲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而執著追求。

《信仰》這部歷史文獻紀錄片,擺脫傳統的說教模式,以內在感悟爲目的,以優秀共產黨人事蹟作爲論據,以正面的力量擊倒一切的歪曲和懷疑。同時利用現代媒體技術給予傳播,體現了共產黨人走在時代科技前沿的、鮮明的時代性的特點。在2萬多的字字句句裏,短片介紹的不再是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而一個個普通而不平凡的社會各行各業勞動者,時光的流淌賦予了他們各個時代新的任務。這不再是英雄人物主導的中國歷史,這是人民羣衆爲主體的歷史。充分體現出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與歷史觀的統一,提現了人民羣衆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在這些可敬的勞動者中,首先本質是人,而更鮮明的特點是共產黨人--馬克思主義武裝的人。無論動亂還是和平,馬克思主義者總能在時代中被人們銘記,因爲他們所做爲社會歷史做出的貢獻,更因爲他們腳下社會歷史前進的方向。

我們的'目標很遠大,道路前進而曲折。但是歷史是由人們一塊一塊實踐的基石砌成的,我們的方向一致,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卻是多樣的。因此,馬克思主義要求我們,中特理論要求我們把握時代的規律,順應時代的變遷,發展我們的事業。熱情也許可以降溫,信仰卻不容置疑。我們的信仰--認識過程中的非認知因素,從過去的戰爭年代開始,起着對認識過程的發動作用,能動帶着我們尋找出路;到動盪年代,對我們事業認識的推動支撐作用;再到和平年代的激勵作用,將一直以其時代特徵引領我們前進。

信仰紀錄片觀後感6

按照學校黨委的規定,本人於10月24日至26日在學院黨委的組織下觀看了黨員教育電視片《信仰》,該片分“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3集,以黨的90多年曆程爲背景,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堅持理想信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故事,闡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

通過觀看這部記錄片,我對黨的認識更近了一步,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因爲有信仰而有力量,因爲有信仰而有目標。作爲一名大學生,一名大學生黨員,不可否認,我們現在的信仰意識在慢慢淡化,在多元化的世界裏,經濟大潮衝擊下各類思想的撞擊,使得我們最初的信仰在淡化,最初的堅持在淡化,觀看了這部影片,我對信仰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深入了,也意識到了信仰的重要性,越是經濟浪潮席捲之時,我們越是要有信仰,有立場。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堅定自己的信仰呢?

首先,要把信仰永久的刻印在腦海裏。作爲一名共產黨員,要始終牢記黨的宗旨,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帶頭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更好地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信仰》電視片所反映的建國初期王大鍬、張秉貴、王進喜等全國勞動模範,以及在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來的沈浩、蔣築英、郭明義、徐虎等模範人物,他們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蹟,但他們是在信仰旗幟的感召下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英雄本色,踐行了爲人民服務的宗旨,都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爲黨和人民的事業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鞠躬盡瘁。他們是黨的驕傲,民衆的楷模。

第二,要把信仰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要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作爲一名大學生黨員,要忠誠黨的事業,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爲同學服務。切實在同學中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