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通用14篇)

本文已影響 1.48W人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通用14篇)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篇1

爲了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本學期,縣數學教研組開展了組內的外出聽課活動。到我校聽了一個數學教師的一節數學課,課後大家都能誠懇地給授課的老師提出意見和建議,也談自己的收穫。現就談談自己聽課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1.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爲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該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不是相當充分的。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都不能體現了以人爲本的學生髮展觀。因此,我們應精心設計每一節數學課,尤其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都要進行精心的設計

2.教學過程要精緻

從該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沒有經過精心的準備。我們在講課時從導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要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要恰到好處、板書也應充分體現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每位教師都應根據自己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要得當,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要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當今中考命題的命題指導原則是,有利於高校對人才的選拔,確立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題指導思想,這就加大了對能力的考查,爲此各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了這個問題:在瞭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於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的目的。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篇2

非常有幸在2017年9月23日奔赴美麗的江蘇徐州參加了“和美課堂”的教學活動,聆聽了仰慕已久的徐長青老師一節課——《數與形》,這節課是我們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的一節課,我曾經講過,但是沒有徐老師講得這麼精彩生動,感覺收穫特別大。現在把自己的聽課心得分享給大家。

上課伊始,老師和孩子們一起互動,做課前熱身運動。

課件顯示出“嗨!數學”這樣幾個字,讓孩子們都和數學大聲打招呼。然後問:“我們都是因爲數學而相識,數學已經陪伴了你們六年了,數學已經陪伴我44年了,那麼你們知道什麼數學嗎?”孩子們面面相覷,個個都想茶壺裏煮餃子一樣,心中有數學,但是表達不出來。這時候老師很快就從大屏幕上打出了這樣一段話:“數學就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然後老師指名學生站起來讀一遍這句話,但是這時候大屏幕上的字幕已經關掉了,等孩子們站起來不知道該讀什麼了,因爲他已經忘完了,根本沒有用腦子去記,總認爲這些話一定會停留在字幕上,只要自己用眼睛去看就可以了。

這時候老師說:“現在知道什麼叫用心學習了吧!學習不能光用眼,要學會用腦子學習。”那麼這種情況怎麼解決呢?這時候學生說:“老師,求求你,再讓我們看一眼吧!”於是老師就滿足學生的這種強烈需求,很快再次在大屏幕上出現這行字。這時候你看孩子們一個個精力高度集中,不僅讀得非常專注,而且記憶非常迅速。因爲他們知道,等會老師還會關掉這些字體的。果然等老師喊起學生的名字,讓學生站起來說的時候,字幕已經關掉了。但是這次孩子們已經吸取了經驗和教訓,這次不僅記得非常牢固,而且很快就流利地說出了這句話。

這時候老師對孩子們說:“學習不能光用眼睛,只用眼睛的學習是淺學習,現在提倡的是深學習,就是用腦子去學習。”

這個小環節,看似老師無心的安排,其實是老師精心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什麼是數學,而且還要讓學生懂得如何調動自己身上的各部分器官一起進入學習狀態,進行深度學習。

後來,他告訴我們,如果孩子們把學習緊緊停留在眼睛看到的,當他們看不到的時候,腦子裏什麼都沒有,再用的時候,根本提取不出任何有用的東西。所以學習是講解方法的,一定要讓孩子們學會用腦去學習,去記憶,把有用的信息記憶在腦子,然後再次從腦子中提取出來,從嘴中說出來的時候,知識已經深深地停留在了腦子的深處。

這時候老師對孩子們說:“老師通過這個小遊戲要告訴大家一個道理,沒有笨孩子,只有不會學習的孩子,學習是要講究方法的,只要方法對了,就能很快學好數學。”

然後讓孩子們做好,瞪大眼睛聽老師怎麼讀?這時候老師嘴張得大大的,而且一字一句地讀,但是就是不發出聲音,學生乾着急,就是聽不到聲音,於是眼睛瞪得大大的,精力集中看,老師這是怎麼回事呀?讓我們瞪大眼睛聽,而且有不發出聲音,我們怎麼聽呀?

這就是老師的精心安排,提醒孩子們學習中的聆聽是要用腦去聆聽,而不是僅僅用耳朵聆聽,我們用眼睛,用腦子一樣可以聆聽,而且不僅僅要學會聆聽老師的聲音,還要學會聆聽同學的發言,聆聽的的時候不能只當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要當一個會用腦思考的合作者,如果發現同伴出現錯誤,一定要學會幫助他們及時糾正,這纔是真正的會聽課。

這是課前的亮點,真是讓我感到耳目一新,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僅僅教會學生學好一節數學知識更實用,會讓學生受益更大。我們都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是真正能夠做到這麼用心研究學法,教給學生怎樣去正確學習的老師又有多少呢?看來課堂上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學生能不能學好一節數學知識,而且還要關注學生到底會不會學習數學。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篇3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和同事們的厚愛,在10月26日,我和陳主任有幸參加了在安徽省舉行全國第十二屆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觀摩交流培訓活動,分別在黃山體育館和香茗大劇院同時進行,我們在黃山體育館觀摩全國各省的小學數學優質課,傾聽了專家的點評,感觸頗深,收益匪淺,藉此機會和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點膚淺的心得體會。

1、在這些優質課中,體現了學生爲主角,老師是配角是導演,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課上,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比如:新疆教育學院實驗小學張玉娟教學《倍的認識》時,教師憑藉個人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及獨有的人格魅力駕馭着課堂,引導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畫一畫等數學活動中“直觀感知、主動參與、探索實踐、自主建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輕鬆地學會了《倍的認識》。再如,江蘇省江陰市輔延中心小學杜海良教學《體積和容積》時,讓學生探究,猜想,驗證等方法層層深入。教師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爲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2、課前精彩的導入非常重要。參賽的教師幾乎都精心設計了課堂導入,有的以小遊戲活動導入新課。有的以談話式開門見山的形式導入,有的以實驗導入,比如,安徽省銅陵市楊家山小學裴勇軍老師教《數與形》看70週年抗戰勝利大閱兵式導入,你看到了什麼?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廣西省北海市海城區第十五小學郭春豔老師以遊戲導入教師拍手學生說出數字,教師一共拍了多少下,讓學生說出答案,這時學生鴉雀無聲,教師快速說出答,引出課題《數與形》,同學們想知道我是怎樣算的嗎?激起學生的學習興奮點,使學生迅速進入自己組織的教學活動中。好的導入課可以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的向師性更強,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教師評價要及時到位並且多方位。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讚揚和鼓勵不斷,如“你真細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其中我最喜歡郭春豔老這一句評價語“老師明白了,謝謝你”平時課堂上我們老師總是愛問學生你明白了嗎?郭老師課是學生教老師明白了!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裏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於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4、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每一節課都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識更直觀,更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總之在這次優質課評比中,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啓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篇4

今年4月2日,我到魚邱湖小學參加縣舉辦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展示課”活動,觀摩了來自全縣優秀小學數學教師的展示課,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現將我個人的聽課感受發表一下看法。

一、注重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爲教學服務。例如:李春良老師的《美麗的街景》一課,首先把學生們引入到一個美麗的青島大街,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從逛街遊玩中得到學習,寓教於樂、自然親切,知識點明確。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

二、語言親切,有親和力,師生互動良好。在課堂上,老師們都注重對學生使用“孩子們”這一稱呼,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爲上好課奠定了感情基礎,另個老師們對學生的鼓勵很及時到位,有利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教學手段多樣化,但都緊圍教學目的。如蘭芳老師,利用分級比賽將學生分成喜羊羊與灰太狼兩組,看哪組回答主動積極,就給哪組得小星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別外,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3月12日,星期四,我們到塔城市五校觀摩了嚴聰穎,吳建紅和戴姣華三位老師的3節小學數學“以生爲本”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展示課,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就此,談一談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體會。

第一、教師善於創設情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標明確,能爲教學服務。

在這3節課裏,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如:嚴聰穎老師講的數學廣角—搭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找有幾種方法,學生的思維很活躍,找出了五種不同的搭配方法,並會用簡單的符合或數字代替,一目瞭然,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既動手又動腦。

第二、自主探究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3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生爲本,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如:你有想說的嗎?把你找到的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一下可以嗎?……讓學生自己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充分體現了“做中學,學中玩”,愉快地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能力。這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主要學習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活躍起來,達到師生互動的課堂效果。這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主要學習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活躍起來,達到師生互動課堂效果。

又如戴姣華老師講的“百分數的認識”,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體驗、感悟、使學生實現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飛躍,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數學的價值,數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聯繫,讓數學課堂活起來,從而真正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每堂課細細的聽下來後,感覺每位授課教師都煞費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細緻的準備,所以每堂課都有很閃光的亮點供我們參考、學習、借鑑,當然有比較就會有鑑別。所以我會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嘗試運用到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通過本次學習,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做爲一名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利用新課改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它成爲學生學習知識展示自我的平臺。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篇6

爲了進一步實現“名師引領,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優共進”的目標,我有幸參加了由旬邑縣逸夫小學百思特名師工作室組織的“五室聯動助力課堂”暨城關片區同優共進教學教研活動,深受啓發,現就談談自己聽課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爲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都體現了以人爲本的學生髮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二、教學過程精緻

從每一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每位教師能根據自己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各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加大了對能力的考查,在瞭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於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的目的。

四、使教學向理論聯繫實際方向傾斜

數學學科本來是與實際聯繫緊密的學科,針對近年來題中出現大量聯繫實際的試題,如張老師設計的習題“將盛得很滿的一碗湯飯要送到顧客手中,不能使湯溢出來,怎麼才能做到?”緊密的聯繫實際,使學生能學以致用。聯繫實際日益成爲考試題內容改革的一個明顯發展方向,教師,已開始加強知識實際應用的教學,使教學恢復它的本來面貌。

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這些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篇7

XX年10月30日,xx市小學數學“教壇新星”送教活動在xx縣實驗小學舉行。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聽課活動,看到三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展示着課堂教學藝術,傾聽着老師們精心準備的課,領略着她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她們在開啓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受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執教理念的啓發。

一、導課要爲教學服務。

如盛莉芬老師精心設計的《認識周長》的導入,她是以喜羊羊和懶羊羊等學生喜愛的小動物來引入話題,並使之貫穿於全課,以此拉近了學生的距離,學生的向師性更強,他們積極的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去。龍子湖區教研室李婭婭老師的課前談話也很引人入勝,她通過“猜一猜,考察你的反應力”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們都非常樂意參與到這項遊戲。於是,在這種自然、愉快的氣氛中,師生們共同進行下一輪的“看一看,考一考你的觀察力”活動,學生興趣大增,這樣的安排也爲後面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課堂上應讓學生體現自己的價值。

三位教師在教學上都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做到收放自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只起到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比如,鳳陽路二小的謝xx老師在講《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課時,讓每一位學生從信封中找到6張撲克牌,學生自己先動手擺一擺,接着用投影儀展示學生的擺法,在這一連串自主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深刻的感悟到“要使摸到紅桃a的可能性是1/6,6張牌裏都必須要有一個紅桃a。”的結論,輕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又如盛莉芬老師爲了突破“一週”的概念,先讓學生找一找自己身邊有一週的事物,指一指它們的周長並用手摸一摸,感知圖形的周長,在頭腦中建立周長的概念,以此培養了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特別是在測量愛心、圓等不規則圖形的周長時,教師讓學生利用提供的材料,自己想辦法解決,學生先用繩子把愛心和圓圍成一圈(多餘的繩子用剪刀剪去),再把繩子拉直,然後用直尺量出繩子的長度,即是這些圖形的周長,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的活動中學生們輕鬆掌握了這種“化曲爲直”的解決策略。還有李婭婭老師講《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時,她着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完全放手讓學生動手計算,又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中,找到了規律。

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新課程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有用的數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並讓他們感知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謝老師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她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用猜“左右手”的方法決定誰先發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感受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從而想到用分數來表示這種可能性的大小並把它運用到生活中,李老師設計的練習是本課的一大亮點,通過“抽獎”、“砸金蛋”等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的遊戲活動,促使學生調動生活中所有的經驗和所學的可能性大小的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又如李婭婭老師善於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以“快餐店中的套餐。每份12.5元,售出10份,100份,1000份,分別是多少元?”這一實際生活中的話題引入數學知識,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接着李老師又讓學生運用這一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從而讓學生掌握了規律並學會運用規律去解決問題。

四、採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中三位老師都能很熟練的應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謝xx老師使用多媒體動態演示6張紅桃依次變成黑桃,讓學生分別來說說“紅桃和黑桃的可能性各是多少?”就是這一動態的變化過程,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又如盛莉芬老師上課伊始,就使用flash動態演示懶羊羊不沿操場跑一圈和它中途停止,沒跑完一圈的過程,讓學生指出其錯誤,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深刻領悟到了“一週”的含義。

總之,這次的聽課,使我感觸頗深。我覺得一節好課它是有生命力的,而這種生命力來自於學生對身邊事物的感知與體驗,來自於對問題的好奇與思考,來自於對知識的猜想與驗證,來自於對活動的探究與解決。而這些恰恰是我的課堂所缺少的。所以,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盡可能爲學生提供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經歷體驗、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解決問題。我還要多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我相信自己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篇8

11月11日,我到xx實小參加了“xx市小學數學教學評優活動”,聽了三位老師精心準備的數學課,讓我感受頗深,收益匪淺。現就這三節課談一談我的體會。

一、語言簡練,具有啓發性。

第一節是周老師執教的《溫度》。周老師很善於運用富含哲理的語言激活學生的思維,爲學生思考問題解決疑難鋪路搭橋。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和規律的探求處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引導學生的思維逐步展開,認識逐步深化。如:零上和零下這兩個詞有什麼不同?”“它們在這裏具體指的是什麼意思?”“要是去掉它們,會產生什麼變化?”

二、激勵性的教學語言,給學生勇氣和信心。

第二節是張老師執教的《時間與數學》。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張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很注重用激勵性的語言給學生信心和勇氣。如,當遇到學生不大敢大聲回答提問時,她走到那位學生的身邊輕輕對他說:“不要緊,你可以輕輕地將答案告訴老師。”對於回答不夠完美的學生,張老師則把答案稍加修正,並充分肯定學生思維勞動的成果:“說得有道理,其他同學再補充補充吧!”

三、適當的課堂評價,幫助學生髮展。

第三節是洪老師執教的《比賽場次》。洪老師很善於運用各種評價語言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度、方法、過程、效果等方面進行點評,這對於整堂課教學效果的提高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如:當學生回答完問題,張老師評價說:“老師發現你的思維很獨特,思路也非常清晰”“坐着的同學也很善於傾聽”等。

總之,本次小學中青年數學評優課,讓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觸,感觸最深的就是覺得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努力加強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不斷改進,使數學課堂更精彩,更具有藝術性。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篇9

由省教科院和湖大子弟小學組織的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素養活動在湖大禮堂舉行,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觀摩活動。這次活動的主要內容分爲觀摩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對教學活動的評析等,通過此次活動我除了領略了每位老師的風采外,也充分認識到,一節好課不是老師表演出來的,看到參賽的每一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詮釋着數學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置身於會場中,我傾聽着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我親身領略着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着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和“數學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的這一思想,並體會着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啓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

一、重視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

課前教師與同學生交流時,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大多數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以消除學生和教師的緊張感,同時又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也爲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如《可能性》教學,教師課前與學生交流時,就引用了學生最喜歡的課外活動—踢足球,誰先來踢球,這一問題創設情境,併爲以下的教學做鋪墊,起到很好的過渡作用。

二、深挖教材,創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爲教學服務

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爲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調整學習的方向,關鍵時刻予以適當點拔學習是過程的支持者。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來。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並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如《字母表示數》的教學中,教師運用孩子們對自己未來身高的好奇心,出示a=(b+c)÷2×1.08這個公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緊接着編兒歌找關係。這樣的教學設計教師不僅注意和教材教學與生活中的聯繫,還注意到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爲他們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並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他們進行自主探究。並讓孩子們學有價值的數學,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把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體現了的淋漓盡致。

三、重視學習方法與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學不但要授之以魚,而且要授之以漁。數學是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更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掌握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如,《秒的認識》一課,在學生知道了1秒有多長的基礎上,讓學生猜一猜3秒、4秒有多長,並在鐘錶上找一找。這一過程就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在學生親身經歷了探索過程的基礎上,認識3秒、4秒有多長就不是一味的灌輸新知了。雖然大家探索的不一定都對,但他們並未覺得難堪,而是一步步向所學的知識靠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親歷中建構,在提升中質疑,充分體現了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孩子,讓學生由始至終成爲學習的主人。老師在上這節課時,藉助實物操作幫助學生建立由抽象到具體,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維模式,並在此過程中調動邏輯思維能力理解知識。注重了學習方法的引導與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把學生分成幾組,進行小組分工合作,以便於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更深刻的認識到:作爲一名新時代的數學教師,講臺是我們的舞臺,學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要想真正擁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須勤奮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識的甘露,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篇10

上週四我聽了指導老師倪老師的課,受到頗多啓發。倪老師在課堂中表現的老練從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思維的活躍更讓我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在這節課中我有如下體會:

一、精心設計,爲上好一堂課做準備

上課前幾天,倪老師就在爲要上的課做準備,精心設計了教學內容,製作和課程有關的課件,從她這裏我體會到作爲一個老師,首先教學態度要認真,上新授課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對自己的學生負責。

二、夯實基礎,爲之後的學習打下好的鋪墊

這堂課的內容是關於7 的乘法口訣的新授課,倪老師上課時先讓學生回憶了之前學習的1-6 的乘法口訣。從全班學生整齊的背誦中我可以看出倪老師非常注重學生的基礎。我從中體會到基礎是非常關鍵,只有基礎打好了,才能更好爲之後的學習服務。

三、語言富有感染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堂中,倪老師的話語常常能帶動學生跟着她的思路探究新知,積極發言。她的話語極其具有感染力,貼近學生。從她課上學生的發言情況我可以感受到學生都緊緊跟着她的步伐。倪老師在課上不吝嗇她的誇獎,當學生回答完她的問題時,她總會誇一句你真棒。我從中學到上課要多誇誇學生,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

四、故意放手,讓學生成爲知識的主導者

在倪老師探索完1×7和2×7的兩個算式的`答案以後,讓學生自己拿出練習本接着探索,並要求學生說出裏面的規律。對於學習好的學生她可以放心的讓他們自己完成,對於有困難的學生她會走過去進行點撥。在最後總結歸納環節,我發現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掌握了7 的乘法口訣。我從中體會到有時候從老師口中說出來的知識學生不一定能有深刻的印象,但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得到的知識往往記的更加牢固。

五、課件用心,貼近實際纔是好課件。

倪老師的課件不算新穎,但是每一個部分都可以看出倪老師的用心之處。其中有一個部分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不僅有文字而且有圖片,這個部分是讓學生記住兩個和7有關的乘法口訣的:孫悟空在煉丹爐裏面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修煉,煉成了一雙火眼金睛,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見到妖怪就打,從而使唐僧順利取到西經。我想學生只要一碰到這個口訣,腦海中會立馬出現這個情景,想忘記都難。練習部分的課件,倪老師也是經過篩選的,她的練習題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中有一個練習讓我們愛護環境的。她會在做完練習後讓學生說說你知道了什麼。學生從這道練習題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會了良好的行爲習慣。從中我體會到一個好的課程不僅要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課,還要運用好多媒體資源,把數學知識生活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僅可以帶動學生長知識,而且可以帶動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此次聽課,使我學到了倪老師的很多長處。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充電”,不斷探索!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篇11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認知的建構與知識的獲取之間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學生認知過程與知識結構不能協同發展。這學期,聽了我校幾位數學教師的課,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之中,去體驗數學知識形成過程,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讓我記憶猶新。

一、“做”數學——在探索中發現

“做數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它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認爲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數學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做數學”不僅是指簡單的數學操作活動,而且是學習者自我探索、自我構建、自我發現、自我創造的一種動態過程。如《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設計非常新穎,鍾老師讓學生用紙、吸管、用毛線折角,這樣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出角,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出角的概念,讓學生很快從生活中找到角。在學生掌握角的組成,會判斷角的基礎上,鍾老師又讓學生用說一說、畫一畫、做一做、折一折、擺一擺等方法讓學生創造角,進一步昇華了角的概念。在鞏固練習設計上,鍾老師也是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最後讓學生用三根小棒創造角,看誰創造得多。這一設計,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一下子沸騰了。這樣,把教材內容變靜爲動,變單一爲多項,變封閉爲開放,有效的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熱情,讓“做數學”成爲促進學生髮展的原動力。當學生髮現有的題目無法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時,學生強烈的認知衝突被激活,就在學生處於“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激憤狀態時,教師又提出:“看誰的方法多?”學生個個情緒高漲,躍躍欲試,沉浸在操作探究的興奮之中,終於探索出各種的擺法。

這樣,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生不僅獲取了知識、發展了能力,而且還體驗算法多樣化,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增強了自主學習和自主創新的意識。課末,設計一些開放性題目或非常規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實現了認識上的飛躍、思維上的深化。這樣,使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真正發揮主體作用,成爲學習的主人。

二、“議”數學——在合作中交流

建構主義認爲:“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過程,教師的作用僅僅在於給學生提供有效的活動機會,在討論交流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因此,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學生主動地去構建。如楊老師在講《用字母表示數》的課中,讓學生用小組內交流,怎樣用字母表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面積公式,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自主的學習知識。這樣安排,使每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在合作交流、思維碰撞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字母表示的多樣化,感受與同學交流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交流能力與思維能力。

三、“用”數學---在應用中拓展

《課標》指出:要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價值所在。在知識的運用過程中,促使學生把所學知識掌握得更熟練、更透徹,也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

總之,在這幾堂課中,讓我最佩服的是面對一堂學生已上過的課,面對一羣從未見過的學生,幾位老師仍舊應付自如,上的如此成功,讓很多老師都爲之歡呼,這正是我平時教學中所欠缺的應變能力。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篇12

我有幸參加了五年內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研討暨評課交流活動,一共聽了2節課,一節是 杜浩科老師的《組合圖形的面積》,另一堂是胡妮妮老師的《三角形的分類》,他們的課讓我開闊了眼界,收穫頗豐。不僅領略了各位教師出類拔萃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從中感受到小學數學課堂的靈活多變。下面就從以下幾點談談本人的幾點收穫。

一、紮實的基本功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感染了我。這是靠老師平時上課經驗的積累,教師的基本功對上好一堂課起着關鍵的作用。

二、教學用具製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學具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杜老師在解析一個草坪中建路求面積的題目中,採用了自己製作的卡紙教具,直觀又形象得把解題方法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快速明白爲什麼走道可以平移到最旁邊,變成長方形,從而簡便計算。

三、一材巧用。胡老師在猜一猜這是什麼三角形中,用只露出一個角,讓學生來判斷這是什麼三角形。把之前學習的三角形分類進行了鞏固。之後,胡老師給他加個條件,這是三角形中最大的角,那你能判斷了嗎?爲什麼?從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判斷一個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只要看這個三角形最大的一個角。最大的角是銳角的就是銳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鈍角的就是鈍角三角形”的結論。胡老師對這一材料進行了整合,巧妙地運用,使得學生主動去探究發現規律,這是本節課的亮點之一。

四、上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在這聽的這兩節課中,每一位教師都能對學生的來回答做出積極的評價,尤其胡妮妮老師的親切和藹的教態、抑揚頓挫的語調、給孩子們積極向上的鼓勵使得整節課都充滿着活力。

五、在參加此交流活動前兩天,非常湊巧地,我聽了我校張珠鳳老師的《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一課。我把這兩堂課進行了比較,發現各自有各自特點。主要有一下幾點。

1、杜老師和張老師才用的教材有所區別。杜老師是採用北師大版,用了L型的組合圖形求其面積。而張老師用的人教版第94頁第二題求中隊旗的面積來切入課題的。這兩個材料都能很好體現組合圖形面積求法的多樣化。

2、杜老師和張老師都通過例題講述了割補方法,都沒系統性提到割補移。

3、杜老師採用的是分步列式,而張老師採用的是綜合列式。我個人認爲,分步列式更能幫助學生整理思路,理解做題步驟。但是,我覺得杜老師的分步列式還是可以簡化些。例如把多邊形分成2個梯形,直接可以寫出第一個梯形面積和第二梯形面積的求法,不需要具體寫出上底多少釐米。

聽完課後的交流會中,楊老師的一句“讓學生高興地站起來,體面地坐下去”

讓我頗有感觸。聯想到自己的教學經歷,發現自己確實沒做到那點。以後,對學生的課堂評價這塊領域,也是值得我自己去深入探究,多多反省的一部分。很感謝楊老師這次組織的交流活動,希望以後多一些這樣的活動,讓我自己能有多些收穫。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篇13

3月13日,由縣教研室組織的全縣小學數學學科優質課評比活動在無棣第一實驗小學舉行,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觀摩活動。我看到參賽的每一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詮釋着數學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置身於會場中,傾聽着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裏,我親身領略着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着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着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啓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

一、紮實的教學功底

我感受最深的是選手們基本功都很紮實,組織調控課堂的能力都很強,理論水平較高。重視數學語言表達,教師語言簡潔精煉,言簡意賅,沒有多餘的話,最大特點是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注意學生語言的嚴謹性。每一位教師的課都是實實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課堂追求花樣,華而不實。教師完全是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瞭解學生的起點,直面學生的教學現實。

二、關注學生的情感,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每一位老師都能讓學生獨立的去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稍複雜的問題,都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老師都能耐心的去啓發引導,突出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學理念。但個人總體覺得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師說的嫌多,引導得也太多。

三、注重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本次活動,好多教師不是把小組合作流於形式,更注重了小組合作的實效性。課堂中老師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採用小組合作探究解決,並且能在活動前明確活動要求上課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具或學具,通過讓學生擺、剪、畫,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活動中巡視指導,活動後小組展示交流,使小組合作學習紮實有效。

認真回想,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篇14

這兩天觀看了全國小學數學優質課的相關視頻,任課老師講的十分精彩,讓我感到收穫很大。不僅領略了幾位教師出類拔萃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從中感受到小學數學課堂的靈活多變。下面就從一下幾點談談本人這幾節課感受最爲深刻的地方。

一、紮實的教學功底,靈活的駕馭課堂

我感受最深的是選手們基本功都很紮實,組織調控課堂的能力都很強,理論水平較高。每一位教師的課都是實實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課堂追求花樣,華而不實。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堅持不懈積累經驗。

二、重情境的創設,巧妙的引入新課

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採取不同的方式創設情境教學,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學生在較爲親切自然的情境學習,興趣很濃。如第一節《小數的意義》,教師通過自我介紹,如:身高1.75米,體重64.5公斤,視力:4.2,4.6.體現了小數和整數的區別及小數的意義;情境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鮮活起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考,既有效也具有合理性。在教學複式折線統計圖時,老師以學校要舉行一分鐘跳繩比賽,我們五年級選哪個老師參加比賽?這一問題切入,情境的創設既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使數學與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

三、 關注學生的情感,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幾位老師都能讓學生獨立的去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稍複雜的問題,都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老師先讓學生提出猜想,然後分組進行驗證,最後彙報交流,學生採取各種方式驗證了猜想,得出了最後的計算公式。對於學生的難點問題,對於學生的難點問題,老師耐心的去啓發引導,突出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學理念。

四、教學課件製作巧妙,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學習23乘12時,老師巧妙的藉助方格圖,讓學生通過各種方法理解了23×12的算理,突破了難點。既形象又生動,吸引着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得牢固掌握。

五、例題設計精巧,激發學生興趣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時,師生在學習完本節的知識點後,通過一個小遊戲,仿照0.5的介紹方式,讓學生題別的小數:0.80,0.425等做自我介紹,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在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整個練習過程設計,由易到難,螺旋上升,學生熱情高漲。尤其是火眼金睛辯對錯:讓學生髮現問題,並讓學生說說錯在哪些地方,改正錯誤,加深了對難點的理解。

五、注重學習小組的作用,發揮集體的力量

討論交流的主體是學習小組。合作交流是數學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的合作,討論,交流,發現規律,得到結論。老師對學生彙報進行彙總或評價訂正,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六、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

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在這聽的這幾節課中,每一位教師都能對學生的來回答做出積極的評價,尤其是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這一問題的解決策略,老師親切和藹的教態、抑揚頓挫的語調、給孩子們積極向上的鼓勵,使整節課都充滿着活力。

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切的體會到新課程下的數學課堂更應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戰性,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激活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不斷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和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善於發現。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地學習、積累,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