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演講稿

班前會演講稿範本大綱

本文已影響 1.11W人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

班前會演講稿範本

首先感謝所有發起併爲募師支教活動而付出努力的各個部門、各個企業和每一位工作人員,這樣的活動的非凡意義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的活動所彰顯的愛心力量將是十分巨大的,還有更多的地區、更多的學校和孩子需要我們的愛心機構、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的持續關注。

我能站在這個講臺上,我想主要的原因是基於我曾經連續三個多月與四川大地震的重災區的民衆和孩子們近距離接觸,與他們同吃同注心手相連。這樣的經歷讓我對於罹受大災大難的人們尤其是孩子們的心理狀態有着細緻深入的感受,對於他們那種從慘痛與恐懼中艱難地挺過來的心路歷程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同時,對於志願者中普遍存在着的一些典型問題也有着比較詳盡的觀察和研究,在此,我願意和大家共同做一個分享,以讓我們今後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一些。

首先,我想從咱們的志願者身份說起。衆所周知,雷鋒同志說過這麼一句老話: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話真是太對了。持久的愛心奉獻是最爲難能可貴的,對需要幫助的羣體的持續關注同樣也是最值得推崇的。我看到過很多的志願者朋友,他們的確是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志願者行列,卻在三幾天之後因爲心理或身體上的準備不夠充分剎然而退,他們或因爲承受不了繁重單調的勞動,或因爲適應不了艱苦簡陋的工作環境,或忍受不了孤獨無聊的漫長時光,或因爲離想象中的轟轟烈烈相去甚遠,或因爲看到一些受助對象羣體中存在的負面現象,或堅持不了長久的無私付出等等原因而選擇了中途退出志願者隊伍。

所以在這裏,我想談談我個人對志願者的理解。首先,做爲志願者,要有端正的心態。客觀地說,志願者只是一個爲受助羣體提供公益服務的團體或個人。要做好與受助者能夠儘量融爲一體的思想準備,不要心存優越感,不要在心態上和生活上與受助羣體格格不入、形成鮮明對比,要時刻注意不要讓受助羣體感覺到你的優越或富足等。

我在四川的時候,曾經見過太多的志願者,全副武裝,穿着簇新的迷彩服,揹着名牌旅行包,手提DV,四處拍照,所到之處都令災區民衆側目不已,感嘆不已,很顯然,這樣的志願者是很難真正走進受助者中間與他們打成一片的,也很難真正得到受助者的信賴與依靠的。其次,志願者是一個講求完全無私奉獻的特殊羣體,重在奉獻二字,奉獻的不僅是時間、體力、精力甚至金錢,更主要的,是要奉獻愛心與關懷。而比愛心更基本的前提,則是包容心和換位思考。談到包容心和換位思考,我舉兩個真實的小例子。有一次,我從媒體瞭解到很多受災地區由於物資嚴重匱乏,很多女性羣衆缺少女性個人衛生用品,於是我和一幫我組織召集的朋友自費購買救災物資自費租車前往綿竹的漢旺鎮給受災羣衆發放救災物資,當時在給泉新村和白溪鄉等地區送去一些帳篷和棉被等物資後返回到漢旺鎮,爲災區婦女每人發放2包婦女衛生巾和一罐八寶粥,我在組織受災羣衆排隊領取的過程中發現一名30歲左右的青年婦女,在所有排隊等待領取物資的羣衆中幾乎可以說是鶴立雞羣非常顯眼,一眼就能看出這名婦女曾經一定過着很富足安定的生活,於是我便上去與她攀談起來,通過交談了解到,這名婦女曾經是鎮上一名工人,後來丈夫開了公司,家裏買了地建了樓房,屬於有房有車一族,有一個9歲的兒子,於是她辭職賦閒在家過起了相夫教子的悠閒生活,但是,5.12讓這一切的平靜與安樂毀於一旦,她的丈夫和兒子都在地震中離她而去,房子倒成了廢墟,車子被壓成了廢鐵,只剩下她孑然一身,用她的話說,她“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遭受這樣的劫難”,正在聊着的時候,隊伍開始騷動起來,原來是開始發放物資了,她一下子下意識地就抽身站到了旁邊她原來站着的隊伍中,又幾乎是在同時,她回頭看看我,好象意識到什麼似地,又迅速退出了隊伍,尷尬地進退兩難着,見此情形,我馬上把她拉到裝物資的車子旁邊,拿了一套物資給她,她還是滿臉愧色地推脫着,我一邊安慰她表示着我的理解,一邊把物資強塞到她手上並送她離去。從她那短促的數秒的表情變幻,我讀出了她內心所有的矛盾與掙扎,如果不是地震,如果不是這場災難,無論如何她也拉不下自尊來領取這麼點物資的。所以後來,我決不允許跟着我一起發放物資的志願者朋友對領物資的災區羣衆簡單粗暴地大喊“站成一線!排好隊!不守秩序的不給發!”等等,而是要求他們耐心、熱情地去以勸和請求協助的態度維持秩序。事實證明,這樣做效果要好得多。

另一個例子,是我在愛心食堂的時候,成都愛心食堂是成都紅十字會、成都傳媒集團、成都市餐飲同業公會聯合發起的一個專爲受災羣衆和參與救災的部隊官兵提供免費伙食的公益系統工程,由設立在新都區的配送中心將經過粗加工的飯菜送到災區前線,然後由設在前線的各個加工點現炒出品,當場發放給受災羣衆或子弟兵。這就需要每天往各個前線加工點派送志願者協助給成千上萬的受災羣衆發放飯菜,最初的時候,我發現大量的志願者尤其是相對年輕的志願者朋友,往往一從前線回到配送中心就怨言不斷,說是“災民不好伺候”,甚至把受災羣衆叫做“刁民”。於是我便多次帶隊前往各處瞭解情況,通過觀察,我很快就瞭解到,問題就出在心態上。因爲在領取飯菜的災民中,有些是沒有自備裝飯菜的餐具的,而當時爲了避免造成太多的生活垃圾給災區衛生和防疫工作帶來負擔和壓力,原則上是要求自備餐具的,這時很多年輕志願者就會聲稱沒有一次性飯盒了而拒絕打飯,這就造成糾紛和口角,另外,一些羣衆會多次重複領取或謊報人數,還有部分羣衆會抱怨菜品缺少變化品種太少等等,再有就是有個別的羣衆不守秩序插隊打尖等等,這種情形下,相當部分志願者朋友以近乎保安人員的姿態大聲回斥或者針鋒相對打講道理,這樣就形成了對立和矛盾。

瞭解到這個情況後,我親自帶領大家打飯,對於沒有自備餐具的羣衆,我細心地用稍微大一點的聲音儘量讓後面的羣衆能夠聽到但面帶微笑平和友善地跟他們解釋在這種非常時期大量的白色污染可能給大家帶來危害和後果,然後和善地告訴他們,這次可以給他們提供飯盒,但是希望能夠爲了自己和大家的健康儘快備好餐具今後儘量自備,這樣的結果是每個沒有備餐具的羣衆都表示理解甚至表示感謝,排在後面的羣衆大部分聽了我的解釋都離隊去借或者找餐具再回來重新排隊。慢慢就很少見到不自帶餐具的羣衆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