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演講稿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5篇

本文已影響 2.93W人 

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爲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演講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勤儉節約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5篇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爲大家演講的題目是xxx。

古今中外,無論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將艱苦樸素作爲一種美德。聯合國專門把10月31日設立爲“勤儉日”,時時提醒人們在新世紀仍然要堅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美德。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不得不勤儉節約。

有人問:“我能做什麼?”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對,就是這麼簡單!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我們洗臉刷牙、洗頭洗澡、每天上班前打掃衛生的時候,是不是在意的節約了一滴水?在我們使用電燈、空調、電腦、飲水機的時候,是不是刻意的節約了一度電?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需要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升油、一張紙開始。日子久了就會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還有,在我國西北的嚴重缺水地區,有很多家庭每天的用水要依靠肩擔手提,甚至趕着牲口走幾十裏山路駝運。洗臉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大家也知道有的地方人一輩子只洗一次澡。幸好從20xx年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發起了“母親水窖”行動,修建水窖10萬多眼,幫助120多萬老百姓的擺脫了生存困難。面對這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節約用水。

最後我要說: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資源意識和節儉意識,“讓節約成爲習慣”、“讓節約成爲我們的生活方式”。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爲建設節約型社會爲作出貢獻!

希望我的演講能引起大家自發的自覺的節約意識。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老師說我們要節約用水,不然世界有一天就沒有水了,人們就會被渴死。媽媽說我們要少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因爲一顆大樹才能做1500雙筷子,爸爸說我們要多種一些植物保護環境。

我們要勤儉節約不浪費。我在書上看到一句明言,是司馬光寫的叫: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大家都說要節約我也一定要節約。我有一些好的方法,把洗完臉的水去澆花或者沖廁所,下雨天還可以拿盆子接雨水,用來涮拖把澆花。

如果一個牛奶盒沒用了可以把上面剪一個口,把裏面洗乾淨,可以裝東西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勤儉節約的地方。比如每天少看一會電視,少玩一會電腦,可以節約一些電,少一些輻射就少污染一點環境。

節約用紙可以少砍一棵樹,請大家一定要做一個勤儉節約不浪費,變廢爲寶的好公民。

節約資源,還可以少花錢,因爲錢是父母新新苦苦賺來的。

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希望大家和我一樣能做到。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3

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或許,你是第一次聽說,在十月的最後一天,有這樣一個“世界勤儉日”,那麼你驚詫的反應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然而,如果你未曾聽說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古訓,也未曾聽說過“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的風尚,那麼你就OUT(落伍)了。

“勤儉”之於每一箇中國人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勤勞節儉的民族:上古有神農氏,“遍嘗百草”,纔有了後世百姓的安樂;春秋有季文子,雖貴爲上卿大夫,卻住所簡陋、穿着布衣、以儉爲榮,纔有了魯國的富庶。大而論之,貪圖享樂的奢靡之風,會使一個王朝失卻民心、土崩瓦解;小而論之,一個家庭不知“勤儉持家”,就經不起風浪的洗禮,稍遇不測,就難免舉步維艱、甚至流離失所。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至今仍被孩童們所吟唱,無論歲月如何變遷,中華民族從未喪失“勤儉”的千古美德,然而時至今日,我們是否仍然秉承着先輩們的訓誡呢?

從我們身邊看一看吧,最基本的吃穿住行,你是否清楚自己一頓飯究竟需要吃多少?你否是確信自己真的還需要一件衣服?你是否仍在幻想着擁有一間大房子?你是否跟從了別人的車輪而忘記了自己原來也可以走路?

你以爲你做到了勤儉,那麼你錯了!

勤儉是一種行爲,需要我們用習慣去養成。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吧,去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譬如你去食堂,根據你的食量來打飯,你節省的不僅是金錢,更是有限的資源。而由此,你纔會清楚你自己想要的,千萬不要盲從於別人的腳步,“從衆”是件危險的事,你可以自己去準備一個針線包,順手關一下燈,你獲得將是別人的稱讚,這便是勤儉的芬芳。

勤儉更是一種修養,你的一舉一動都會無形地被人們所記錄下來。在物質匱乏的時候理應勤儉,在物質富足的時候,同樣不能忘記“勤儉”,看似關乎物質,其實關乎精神,一個勤儉的人,其做事必然是有條理的。勤儉也不僅關乎空間、更關乎時間,當你有條理地做事時,你的生命在延續,正如時下流行的“低

碳生活”,每減少一點碳的排放,地球的生命就在延續,我們的生命也因此而精彩。

你以爲這就是勤儉,那麼你錯了。

這是我的勤儉觀,你或許以爲勤儉就會影響你的學習效率、生活質量?你或許甚至認爲你不去更新自己的衣物,就影響了國家的產業發展和GDP嗎?不必去多想了,我們能做的,是我們自己,“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是對的,有限的生命裏應當活出無限的精彩,這也是對的!

你以爲勤儉是否與我們的生活相矛盾了呢?那麼你錯了。恰恰相反,勤儉是恰是國人的一種智慧,是古人教會我們應對自然的一種法則,處理人生的一種策略,如同沒有痛苦就沒有快樂,

沒有個人的勤儉、國家的勤儉,就無所謂文明傳承、社會和諧了。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當勤儉成爲一種風尚,成爲我們血液中的一種自覺,我們便不會驚詫今天這個日子了,願勤儉之風尚遍徹校園。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4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勤儉節約,從我做起“,這個話題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古代就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的說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勤儉節約的重要。也許有的同學會不屑一顧:又要講大道理了,那麼今天在這裏,我就先和同學們一起算一組生活中的計算題:1×60等於多少?60×60等於多少?3600×24又等於多少?是86400,86400×365又等於多少?數字很大吧,應該是3153萬6千。那麼這組數據說明什麼問題?我們假設一個沒關緊水龍頭一秒鐘滴一滴水,一分鐘60滴,一小時3600滴,一天86400滴,一年3153萬6千滴水。同學們,我國大約有億個家庭,會有多少個水龍頭?全國這麼多學校會有多少個水龍頭?每天又有多少個水龍頭在滴水 ……那會浪費多少滴水?這將會是個天文數字,我們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難道現在你還會總以爲這一點浪費不算什麼嗎?

細心觀察我們生活的周圍,我們學習的校園,浪費現象隨處可見:關不緊的水龍頭、白天亮着的電燈、飯桌上倒掉的飯菜等等。在我們中國,一件小事如果乘上13億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浪費一點資源,加起來就非同尋常,如果每人節約一點資源,加起來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總體是提高了,同學們的家庭條件也優越了,所以很多人就認爲就不需要勤儉節約了,但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浪費一點就少了一點,要知道,有些東西並不是金錢可以買到的。另外,從我國目前的國情來看,人口多,底子薄,貧富發展還不平衡,至今還有一部分人過着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如果十三億人每人節約一粒糧,節省一分錢,節約一滴水,那將是一筆多麼大的財富!若將這筆財富拿去支援貧困地區,我國又怎麼會落後呢?

同學們,地球上的每一種資源都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它不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你就是再富也要養成節約的意識,因爲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應該成爲一種習慣和風氣。請記住:你與我,是浪花裏的一滴水,無數滴水匯聚起來,是澎湃洶涌的浪濤,是波瀾壯闊的大海!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無數個有限組合起來,便是無限,這個無限,便是無堅不摧的力量!海爾總裁張瑞敏說過這樣的話:不簡單,就是將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好;不容易,就是將容易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對。只要大家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牢固樹立節約意識,同學們,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一粒糧入手吧,把節約落到實處,那麼對於我們學校以及整個社會來說,那將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歷有關於勤儉的故事不勝枚舉。就拿我們小學學過的《一夜的工作》來說吧,文中我們的周總理生活非常地節儉,每天飲食清淡,每餐一葷一素。吃剩的飯菜,要留到下餐再吃,從不浪費一粒米,從不丟棄一片菜葉。周總理逝世後,大家發現總理生平沒有任何積蓄,他所有的錢全部都用來幫助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因爲周總理的勤儉,許多孩子的生命有了保障。周總理的勤儉感動了天下所有人。逝世後,聯合國爲我們可敬的周總理降了半旗。

歷勤儉節約的故事還有很多。可是卻未能喚醒浪費的知覺。走進我們學校裏的食堂可以發現,餐桌上殘留着許多同學們不愛吃的食物:胡蘿蔔,洋蔥……不僅如此剩飯桶裏也被裝得滿滿的。同學們,這些浪費的現象我們今後一定要杜絕,因爲每一種食物裏都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缺少任何一種,我們都可能導致營養不良。不僅如此,“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些蔬菜和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呀。“粒米雖小猶不易,莫把辛苦當兒戲”。我們平時要從小事做起,珍惜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用自己一言一行去感化身邊的其他同學。

還有同學們當我們在擰開水龍頭無情的浪費水資源時,是否會想到貧困山區裏的孩子們,他們因爲缺水要跑到方圓幾十裏外去挑水。而我們卻毫無顧慮,瀟灑自如地玩水、戲水,甚至任它付之東流,毫無反應。“一滴清水,一片綠地,一個地球”,同學們,你的舉手之勞會使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

諸葛亮曾說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同學們行動起來,勤儉節約,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這樣不僅讓我們能擁有美好燦爛的生活,同時提高自己的一小步,道德之花就會前進一大步!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我是六年級xx班的一名同學,我叫xx。我今天要給同學們帶來的演講是《讓我們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學生》。希望同學們在聽完我的演講後,都能夠在以後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學生。

同學們,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爲新世紀的一名小學生,我們更應該去學習它,去肩負起傳播它的重任。

同學們,你們能想象,多少先輩們爲了我們這一代幸福的生活時光付出了多少代價嗎?他們在抗日戰爭中,拋頭顱,灑熱血,在雨雪的天氣裏,被凍得手腳開裂,沒有衣服穿,也要堅持爲我們爭取到抗日戰爭的勝利。在紅軍長征的時候,那些戰士們,沒有食物吃,就是靠吃山上的樹根活命,爲了活命,爲了堅持走下去,他們只能把騎行用的馬,殺了生吃,我想這是需要多大的毅力,需要多大的勇氣。在他們那個年代裏,哪有像我們現在這麼好的條件,他們一件衣服要穿好幾年,穿到破了洞,還要拿着縫,縫了又補。吃得飯菜每天也都是紅薯一鍋煮,哪還有我們每天的大魚大肉吃。

我們現在每天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父母給了零花錢還嫌少,看到路邊的玩具好吃的就要買,衣服稍微舊了一點就要求買新的,飯菜做的稍微不和胃口就不吃。這個樣子我們想一想,又怎麼對的起那些先輩們用鮮血,用生命爲我創造下來現在這麼美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怎麼對的起我們的父母,他們那麼辛辛苦苦的在外面掙錢,供我們在學校裏讀書。而我們卻在學校裏爲了跟同學們攀比,今天看到有一個同學穿名牌鞋,明天我也要去買一雙,今天我看見有同學用了最新的平板電腦,我明天也要去買一個。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爲,名牌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無非就只是爲了滿足我們一時的虛榮心,而只有我們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我們纔會受益終身。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提倡同學們,在吃飯的時候我們要做到吃多少乘多少,碗裏不剩飯,鍋裏不剩菜,不亂挑食,不嫌東嫌西;在父母給零花錢的時候,不立馬就花掉,而是攢起來;在看到別的同學穿名牌衣服的時候,我們不能去攀比,而是要把我們的衣服穿舊了再去買等等,我希望在生活的小事中,同學們都能做到勤儉節約,都能養成一個勤儉節約的習慣。所以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學生吧。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這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厲行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它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古人說:力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縱覽全球,許多國家,包括很多的發達國家,都把節約奉爲立國之本,爲此聯合國專門把每年的10月31日定爲“世界勤儉日”,提醒並要求人們在新世紀仍然不要忘記艱苦樸素、勤儉節約。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然而,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在校園內外的時候,我們的心總有些陣陣作疼:偌大的教室空無一人,一盞盞日光燈依舊與明亮的太陽光爭寵;洗手間外的水龍頭,總會因爲有人忘了關而嗚嗚哭泣;紙簍裏的白紙氣憤地說:“我身上能寫1000多字呢!”,多少能夠再利用的紙張就這麼戀戀不捨的退出歷史舞臺;吃飯時不經意間倒掉不合自己胃口的飯菜;上學放學前後,總會有很多同學在校外的商店、攤點上排隊買零食吃……其實稍加註意,我們能夠做得很好,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同學們,還記得那則發人深省的公益廣告嗎?“如果任意浪費水資源,那麼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想一想如果都浪費,不節約的話,後果是多麼的可怕!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古老的詩,我們都會背誦,它世世代代告誡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隨着此刻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勤儉節約被很多人忽視,有時候節約還被人笑話,節儉被當成貧窮的表現。我們需要改變那種所謂的虛榮消費心理和浪費觀念,需要重新認識一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由此我想到了一向以“小氣”聞名的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他們的“小氣”讓人震憾。爲了節約用水,豐田公司的員工將抽水馬桶裏放三塊磚,以節約沖水量;筆記用紙正面書寫完後,裁成四段訂成小冊子,反面再作便條紙使用;一隻手套破了,只換一隻,另一隻破了再換;員工上班時,如要離開工作崗位三步以上,一律自覺的跑步;有時候真覺得不可思議,偌大的一個世界知名企業,還這麼小氣,還在乎這麼一點點浪費嗎?但是,對於豐田來說,“聚沙可成塔,積水可成淵”,正是由於豐田汽車公司員工的這種“小氣”,才成就了豐田公司這天的輝煌。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我們每人每一天浪費一元錢,那麼全中國一天就會浪費十三億元啊!這數字多麼令人震驚啊!所以,即使微不足道的一元錢我們也不就應浪費。那麼這天在那裏,我就先和同學們一齊算一組生活中的計算題:1×60等於多少?60×60等於多少?3600×24又等於多少?是86400,86400×365又等於多少?數字很大吧,就應是3153萬6千。那麼這組數據說明什麼問題?我們假設一個沒關緊的水龍頭,一秒鐘滴一滴水,一分鐘60滴,一小時3600滴,一天86400滴,一年3153萬6千滴水。同學們,我國大約有3.7億個家庭,會有多少個水龍頭?全國這麼多學校會有多少個水龍頭?每一天又有多少個水龍頭在滴水……那會浪費多少滴水?這將會是個天文數字,我們不算不明白,一算嚇一跳,應對如此觸目驚心的數字,難道此刻你還會總以爲這一點浪費不算什麼嗎?

作爲與時俱進的中學生,我們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同學們的家庭條件也優越了,所以很多人就認爲就不需要勤儉節約了,但是,我們就應明白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能源也很匱乏。所以,我們應懷着以天下爲己任的宏偉情懷,懷着對時代的職責感,傳承勤儉節約的美德,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把勤儉自覺落實到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比如,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不開無人燈、無人電腦、無人電視,出操、午休、室外課、課外活動等時間裏,教室內應及時關燈、關電風扇等等。

有人說,節約不是貧窮的標誌,它是全人類的一種職責,它就應是全球每一個公民應具備的素質。作爲一名學生我們首先要從身邊做起,從一元錢、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支筆、一張紙、一本書、一塊橡皮做起,不比闊氣比志氣,增強節約意識,改掉不良陋習,杜絕鋪張浪費,做到身體力行,營造人人把節約當成“舉手之勞”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讓勤儉節約的精神滲透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讓節約成爲習慣”、“讓節約成爲生活方式”,“讓節約成爲一種時尚”。

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相信有廣大師生的用心參與,有我們全體學子的優良素質作基礎,我們校園的節約風尚,必須會蔚然成風!記住:節約校園,從我做起!

我的講話結束,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上午(下午)好!

在這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美好時節,我們懷着喜悅的心情,帶着美好的憧憬,迎來了嶄新的一年,又回到我們熟悉而美麗的校園。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

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

觀察我們的校園,浪費現象就在身邊,瞧!塑料袋們正隨風起舞呢,的確是點綴了天空,我們且不說這些“白色污染”會給我們的環境和身體健康帶來怎樣的危害,單是這些被浪費的塑料袋會給我們的經濟帶來怎樣的損失呢?我們何不再將它們回收,再利用呢?建議你不妨去食堂轉一轉,定會讓你收穫不菲。沒吃完的飯、菜無奈地躺在桌子上,“饅頭太沒味了”,咬一口,隨手一扔(更有甚者做一投籃動作,真準!饅頭乖乖躲進垃圾桶),還有,那關不緊的水龍頭、白天亮着的電燈、只用一張紙就扔掉的作業本,等等……

面對這些浪費現象,我們也許早就習以爲常,見怪不驚。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個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過自己的父母也許正爲全家人的一餐飯食而辛苦奔波,當只用了一張紙的作業本就扔掉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在遙遠的山區裏還有很多孩子用樹枝在地面寫出的話語:“我想上學!”

也許你會說,一個人浪費一點算得了什麼,但我想說的是,十個人浪費,百個人浪費,全中國13億人都浪費一點了?又有誰想過後果呢?據報道,中國普通餐館一桌飯菜一般至少會剩下10%,一家餐館平均每天要倒掉50公斤的剩飯菜。依次推算,全國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費就高達600億。也有人計算過,全國一共有28萬個各種旅店、酒店和賓館,如果每一個酒店每天節約一度電,那就意味着每天可以給2800萬個家庭用40瓦的燈泡照明25個小時。如果僅一個北京市的空調將溫度從24度提高到26度,就可以節約用電4到6億千瓦時,可以爲老百姓節約電費兩億多塊錢。

這些數據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同學們,當我們在指則別人浪費的同時,是否也注意到自己的浪費行爲?是否想過節約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命題,我們要從何做起?在這我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主人公是我的小表弟,他的名字叫童童。一天,奶奶、媽媽、二姑在吃松子。可是,那些松子很小,非常難剝。於是我們便讓他去扔掉。他把松子拿到垃圾桶時,他猶豫了。隨後便自言自語:“這樣是不是太浪費了呢?粒粒皆辛苦呀!”這次,他果斷地拿起裝松子的袋子向櫃子放去……說到這裏,我想問問在這裏搭餐的同學們:“當你們在倒飯的同時,可曾意識到這是一種浪費?可曾想到粒粒皆辛苦呢?這個年僅4歲的小朋友都懂得這個道理,那些曾浪費過糧食的同學,是否能從這個故事中得到啓示?

節約是美德,節約比創造更容易,節約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節約一張紙、節約一度電、節約一滴水、節約一粒米、節約一塊煤……不要小看我們身邊的這些不起眼的小小的“一”,如果13億人都能做到,這將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每個人的手裏都緊握着珍貴的“資源”,掌握着對這些民族發展“命脈”生殺予奪的權力,成之毀之、愛之損之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行動。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應該成爲一種習慣和風氣。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共同行動,找回失去的節約意識,從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米開始,持之以恆,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將節約這個“傳家寶”進一步發揚光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針一線,恆念物力維艱。”今天我就“勤儉節約”這一話題,與大家分享我對於節儉的一些看法。我發言的題目是“一粥一飯皆不易,一針一線汗中來”

同學們,侈者,惡之大也。奢侈生,而禍無窮也。

杜工部詩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君可見,朱門內夜夜笙歌,談笑風生,錦衣玉食,歌舞未曾斷絕;朱門外卻餓殍遍野,形銷骨立,缺衣少食,食物不曾果腹。安史之亂,禍根早種。君可見,當年石崇與國舅王愷鬥富,石崇以蠟作柴,王愷以蜜洗鍋,他們競相用紫絲、織錦作步障,珍器重寶摔成灰亦不甚惜。石崇最終因財多招致殺身之禍,奢靡之風瀰漫的晉朝也衰亡下去。君可見,而今有人傾盡家財,就爲了阿瑪尼、香奈兒,爲了那些別人口中鍍金了的品牌。一時的滿足、瞬間的快感換來的卻是長期的拮据。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奢侈之惡果,小至個人則財富不積;大至家國,則會招致人心的渙散、國家的危亡。

同學們,儉者,德之共也。勤儉爲習,則德行並生也。

明朝兩袖清風之臣于謙在節儉中磨礪自己的毅力,鍛造出清明公正、寧折不屈的品格,於是在大明危在旦夕之日,羣臣人心惶惶之時,他能憑一己之力挺身而出,痛斥奸臣,安民心,退敵軍,主持朝政,穩固社稷,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他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安邦定國,終成名臣。你看韓紅、馬旭等人,他們本可安享富貴,但他們選擇袍敝衣,選擇在節儉之中堅守,坐擁財富,卻絲毫不取,只想用自己掙來的錢貢獻社會。他們在勤儉中磨礪而出的信念和意志,更值得我們敬仰。

同學們,勤儉節約,國之美行也。反侈倡儉則國力盛也。

蔣勳曾說:“物質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沒有與之抗衡的力量。”錢財並不隨生而來,亦不隨死而去,錢財的多寡不說明任何問題,生活奢豪與否也不能決定人的品性。但如果我少穿一件名牌,能助貧困的孩子走出大山;我的一些薄財能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我的勤儉節約能換來祖國的繁榮昌盛,我亦願意珍惜粒粒辛苦。

浮華轉瞬即凋零。與其追求價以千計、萬計的物品之上的虛聲,我願意多一份勤儉節約,爲社會添一點和諧幸福。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0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一個聰明的'人知道節約自己身上所有的財物,因爲它知道我們總有用完的時候。爲此子啊生活中把每天不必要的浪費省下來,單獨存起來,當它身上沒有積蓄的時候打開他的收藏輕易的就讓他度過了難關。

在我們平時生活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勤儉節約,不浪費一滴水,不浪費一滴糧食,因爲水資源寶貴,以前免費的水資源也成爲了現在的消耗品,生活條件好了不是我們可以揮霍的理由,以前的時候在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我們國家困難重重,連溫飽都成問題,那時候的生活條件遠沒有現在那麼富裕,遠沒有我們現在那麼好,但是我們卻都能夠走過這一段艱苦的歲月,全都是我們的前輩們勤儉節約的原因。

生活在現在幸福美滿的環境下我們更應該要注意勤儉節約,在我們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到勤儉節約呢?其實很簡單,在生活中我們吃飯的時候不浪費每一顆米粒,因爲每一課米粒都是農民伯伯他們用汗水換來的,也是我們爸媽用自己的辛苦工作換來的,天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想要獲得,必先付出,這是不變的道理,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

在我們喝水洗衣洗手的時候我們應該節約用用水,不是水越多越好,也不是浪費越多越好,只要夠用就行,只要我們能夠保證不浪費就行,這也是我們生活的必要條件,能夠讓我們節約大量的水資源供應給缺水的地方,結餘的糧食也能夠幫助其他地區貧困的人們解決問題。

任何事情都需要我們自己去做好,任何事情都要從現在開始,水和糧食需要節約,在我們日程生活中的點也是一樣也需要我們節約使用,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中我們都應該結餘用電,當我們離開教師,離開家門的時候我們都應該把點燈關閉,這樣做既可以節約用電也能夠爲家裏爲學校省下一大筆錢,對自己有益對家人讀他人都有益的申請當然要做了,不浪費資源。在我們平時的時候看見沒有關閉的水龍頭我們應該上前把它合上,看到沒有熄滅的電燈時我們也該順手把點燈關閉。

很多小事就能顧讓我們做到勤儉節約,很多事情只是我們的舉手之勞只要我能願意做就行,勤儉節約並不是一件難事,只要我們留意日常生活的瑣事,能夠做到勤儉節約就可,同學們還等什麼,行動起來吧!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勤儉,我自豪”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我小時候學會的第一首古詩,詩歌教導我們要節省一粒米,農民伯伯太辛苦,我們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澆灌的。千百年來勤儉節約的思想一直貫穿於中華民族悠悠5千年的歷史,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話題。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父母的寶貝,從小生活在蜜罐裏,成長在關愛中,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例子不勝枚舉。生活雖然富足,但是我們千萬不能忘記古人有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勞”可以創造財富;“節儉”可以聚集財富。無論在哪個時代,勤儉總是被看作持家立業的根本、安邦定國的保證。勤儉不是吝嗇,也不是守財奴的代名詞。勤儉就應該是像愛國華僑陳嘉庚說的那樣:“應該用的錢,百萬千萬也不要吝嗇,不應該用的錢,一分也不要浪費。”陳嘉庚先生一生勤勉,不斷髮展自己的事業,成了一位大實業家。他擁有千萬家財,卻生活簡樸;住的兩層樓房又小又暗,穿的衣服甚至還打了補丁,還給自己定了非常低的伙食標準。他自己捨不得多花一分錢,卻散盡家財辦教育,創辦了規模宏大的集美學村和遠近聞名的廈門大學,創辦和資助了近百所學校,爲祖國培養了大批人才;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世界通用”的美德。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日常生活簡樸節約,他認爲,不管是富足還是貧窮,一個人只有當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錢,他纔有可能事業有成;致富不忘本,這就是一個人的品德和素質!讀到這些小故事,我不禁臉紅了,這些擁有無盡財富的人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爲新時代的勤儉作了註解,反觀自己,有時候可能會想口袋裏的零用錢是長輩給我的就是我的了,愛怎麼用就怎麼用,別人管不着!亂買的零食往往吃一半扔一半;五花八門的文具用品買了一大堆,真正能夠用的卻少之有少……看着這些被我棄置高閣的嶄新文具,想到那些被我隨意丟棄的零食,這麼多被我浪費的錢可以花得更有意義,或許可以買一套好書,或許可以資助一個貧困孩子讀一學期的書,或許可以……原來,勤儉並不難,有時候就是舉手之勞,有時候就是轉念之間,假如我能夠在合理科學有意義地用好手中的每一分錢,珍惜珍愛一切生活資源,相信過不了多久,這朵勤儉之花一定會在我的心間綻放!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發布的20xx年世界人口現狀報告顯示,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7億,僅就地球資源消耗來說,人類也必須做到勤儉節約,才能夠使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幸福。在“世界勤儉日”到來之時,我提議大家行動起來,通過自己帶動家人,還有身邊更多的人一起來響應現代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堅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一滴水;少開一盞燈;多走一步路;少開一天車;“讓節約成爲習慣”、“讓節約成爲我們的生活方式”。

高尚的道德,會讓我們感動,讓我們享受,更會讓我們的生活快樂而幸福!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它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古人說:力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縱覽全球,許多國家,包括很多的發達國家,都把節約奉爲立國之本。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然而,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在校園內外的時候,我們的心總有些陣陣作疼:偌大的教室空無一人,一盞盞日光燈依舊與明亮的太陽光爭寵;洗手間外的水龍頭,總會因爲有人忘了關而嗚嗚哭泣;多少可以再利用的紙張就這麼戀戀不捨的退出歷史舞臺;吃飯時不經意間倒掉不合自己胃口的飯菜;上學放學前後,總會有很多同學在校外的商店、攤點上排隊買零食吃……其實稍加註意,我們可以做得很好,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如果任意浪費水資源,那麼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想一想如果都浪費,不節約的話,後果是多麼的可怕!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古老的詩,我們都會背誦,它世世代代告誡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隨着現在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勤儉節約被很多人忽視,有時候節約還被人笑話,節儉被當成貧窮的表現。我們需要改變那種所謂的虛榮消費心理和浪費觀念,需要重新認識一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作爲與時俱進的學生,我們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同學們的家庭條件也優越了,所以很多人就認爲就不需要勤儉節約了,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能源也很匱乏。所以,我們應懷着以天下爲己任的宏偉情懷,懷着對時代的責任感,傳承勤儉節約的美德,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把勤儉自覺落實到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有人說,節約不是貧窮的標誌,它是全人類的一種責任,它應該是全球每一個公民應具備的素質。作爲一名學生我們首先要從身邊做起,不比闊氣比志氣,增強節約意識,改掉不良陋習,杜絕鋪張浪費,做到身體力行,營造人人把節約當成“舉手之勞”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讓勤儉節約的精神滲透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讓節約成爲習慣”、“讓節約成爲生活方式”,“讓節約成爲一種時尚”。

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相信有廣大師生的積極參與,有我們全體學子的優良素質作基礎,我們校園的節約風尚,一定會蔚然成風!記住:節約校園,從我做起!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不知同學們是否還記得子貢對孔夫子的評價:溫良恭儉讓。爲何子貢要將儉樸與溫和、善良、恭敬、忍讓視爲同等的美德呢?我想不是僅因爲儉樸能給他老人家帶來更好的生活,而是因爲儉樸本來就是一種抵抗物慾的有力姿態。

個人簡樸的生活可以讓人體會到簡單的快樂並擁有安定的心志,可以讓人在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後,有更多的精力去追求超越平庸的藝術。而許多人的簡樸放在一起,會產生累加的效應。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就已經有人深刻地認識到了儉樸的生活不僅能讓更多的人在這個資源有限的條件中生存下來,還能使人心神安定,從而使社會和諧。

但是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中,有多少人故作瀟灑地丟下尚能使用的物件?有多少人爲了美衣華服而不惜出賣自己的情感?有多少人爲了維持表面上奢侈的生活而貪污集體的財產?但是又有多少人意識到這一切都由無窮無盡的貪慾引起。不要忘記我們的先哲曾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所以勤儉節約還是一種剋制的智慧,它避免了人墮落成爲慾望的機器,成爲魔鬼的奴隸。

如果人類依舊恣意放縱慾望,甚至甘願爲外物所主宰,結果必定先是人心瘋狂,繼而滅亡。我們今日的環境問題,也是錢的問題,更是慾望的問題。就如同那句江湖名言: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人類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債務將來必定要由我們的子孫來還。所以勤儉節更是一種可持續的策略。

退一步說,我們對於自己的吃穿用度可曾有過一絲一毫認真的思考?如果你有,那麼你一定是個認真生活的人。古人常說:飲水思源。一粒米要經過多少束晨光的照耀,多少顆露珠的滋潤才能成就它的瑩白透亮?一張紙要花費多少自由生長的青蔥樹木,要經過多少人的洗滌與處理纔有了它的光滑潔淨?一件衣服要擷取幾縷羊毛,要被怎樣精巧的手編織才能給予我們舒適溫暖?每一件事物背後必定都有其生命的靈性。我們應當認識到勤儉節約是對天地間一切一切的尊重,是對萬物的一份感恩。

勤儉節約也必然離不開勤懇勞動的前提。事實上,正是因爲我們沒有經歷過勞動中的酸甜苦辣,所以容易輕視別人的勞動成果。如果我們有過勤勤懇懇的勞動,那麼就會對別人的勞動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重視,多一份珍惜。我們大手大腳的有一部分原因難道不是因爲我們得到的太過容易嗎?

將來我們會展翅飛向自己的天空,那時勤儉節約對於我們來講會有更現實的意義。我們在勞動創造和享受他人勞動成果之中勢必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希望那時的我們依舊能夠保持勤儉節約的姿態。不要忘記我們現有的一切都是由和我們一樣的人通過一樣的勞動生產出來的!不要忘記人性中時刻存在着放縱的衝動!不要忘記每件事物都值得感恩與尊重!如此,勤儉節約纔可能成爲我們生活的姿態。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美德,作爲當代的一名中學生,我們更應該要去弘揚它,更應該要去宣傳它。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4

你們好!

我是來自初x(x)班的xxx,非常榮幸能站在這裏跟大家分享我的見解。廢話不多說,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勤儉節約·我們永遠的美德”。

“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從我們古時候就流傳至今。就算去問一些稍大點的小朋友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也是各個都能答得上來。沒錯,“勤儉節約”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話,是我們中華民族長久流傳下來的美德。

古人的教訓大有智慧,在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朝代更替,有些跟不上時代的陋習被我們從歷史的長河中撇去只留下一些精華成爲永恆的經典。經歷了一段一段的歷史沖刷,在最終留下一些閃閃發光的“經典”中,勤儉節約也是非常有名氣的一條。在食堂的牆壁上,洗手檯的旁邊……各種各樣的溫馨提示都只爲了闡述“勤儉節約”這四個字。

勤,經常、多做;儉,節省、不浪費;節,限制、儉省;約,限制,不超出範圍。同學們看看這組成“勤儉節約”的每一個字。每一個字都有節儉的意思,每一個字都在提醒我們要節儉、要節約。這是經歷了多少年代先人的經驗教訓後才最終總結出的這樣一句“勤儉節約”啊!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有不少王權貴族,而每個朝代的統治者們有各不相同。但是隻有一個事實是一樣的,所有行事奢侈的統治者們的朝代,都在很快的時間裏就結束了。但是廉潔的君王臣子卻受到了後人的稱頌。可見,“勤儉節約”是成功的基本準則,古人誠不欺我也。

但是我相信我現在說的這些大家都知道,也都聽說過。但是勤儉節約雖然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話,可是生活中我們真的做到了嗎?各位回想一下過去,想想你路過的水龍頭旁,想想你在吃完飯後的餐盤。你是否有對滴水的龍頭置之不理過?又是否在離開的時候餐盤還是滿滿的?這些就是我們掛在嘴上的“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不是一個知識,也不是一句口頭禪,它是我們需要實踐的,需要在下意識就能做到的準則!只是把它念得再熟也沒有用,沒做過的永遠是零,唸叨再多遍也是零。

同學們,從現在做起,我們還不算晚,我們之後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去作爲一個勤儉節約的人,作爲一個爲未來而打算的人。勤,使人提升。儉,讓位們致富。節約,讓我們有作爲成功人士的美德。踐行勤儉節約這個標準,將是我們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5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馬克思曾說:”無產階級要解放全人類,要解放所有勞動者,而後自己才能獲得借方。共產黨員如果待遇太高了,就不利於團結羣衆,在政治上就會陷入被動,對解放羣衆,解放自己都沒有好處。因而應該多提倡艱苦樸素,少宣傳生活如何美好,要多爲人民生活着想。

“因而,我們要堅定不移的貫徹”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觀念。

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五千年來,凡是驕奢浪費的君主最終都走向滅亡,而大多數的明君都有着厲行節儉的思想,他們更多的是爲百姓着想,有了百姓的愛戴,便有了堅固的羣衆基礎,才能成就一代霸業。無論是在抗日時期,還是在解放時期,毛澤東,周恩來同志等中央領導人更是堅定的貫徹節儉的思想。大家都要勤儉辦工廠,勤儉辦商店,勤儉辦一切國營事業和合作事業,勤儉辦一切其他事業,什麼事情都應當執行勤儉的原則。這就是節約的原則,節約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原則之一。

從古至今,浪費這個問題便深深的存在於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甚至家庭之中。現在我們的國家逐漸強大起來,但是,還沒有到每個人的生活都很富足的狀態,我國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生活在溫飽線之下。我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根本改變這種狀態,我們必須要從自己做起,全體人民在幾十年的時間內,團結奮鬥,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一個富強的國家。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浪費的現象隨處可見。比如每次在食堂吃完飯後,都可以看到有多少的糧食被倒進了垃圾桶。我不知道這些被浪費的糧食最終都倒在了哪裏,但每次看到這些的時候都會不安。像我們大學生,對於吃飯這個問題,要堅持”光盤行動“,吃東少打多少,儘量做到不浪費。每個人將這一小塊做好了,我們就會節約出來很多糧食。這些都是最小最細微的方面,但是我們決不能忽視這些。從現在養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習慣,無論我們以後是做從政府官員,商人,建築師還是其他的工作,我們都將進一步的

發揚發達這種優良傳統,到那時,我們對社會,對國家的貢獻將會更大,我們的國家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如今,我們去的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但是我們國家人口多、底子薄。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須以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來凝聚和激勵全黨全國人民勵精圖治、艱苦創業。這樣我們國家纔會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演講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