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演講稿

實用的大學生演講稿模板彙編五篇

本文已影響 3.05W人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演講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大學生演講稿模板彙編五篇

大學生演講稿 篇1

同學們:

近來,xx有一種風氣,這就是有的人張口是xx過去如何,還是xx過去如何。這使我想到一個問題:難道xx人引以爲驕傲的,只應該是xx的過去嗎?

不錯,xx有悠久的歷史,也確實聞名遐邇。她是殷商的故都,甲骨文的故鄉;她曾孕育出許多舉世矚目的名將、文豪、先哲;她曾產生過許多悲壯感人的故事……安陽,真可謂人傑地靈啊!

是的,xx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有許多值得驕傲的過去。但是,這畢竟是歷史。作爲一個xx青年,安陽哺育出來的80年代的大學生,能老用眼睛盯着安陽的過去嗎?我們讓四海而來的客人欣賞的難道只能是安陽先人的陳跡、遺風嗎?讓四海而來的客人帶走的難道只能是懷古的幽情嗎?社會在發展,人類在前進。嚴酷的歷史告訴我們:明天我們也得作古,今天也將成爲歷史。到那時候,仍讓我們的'子孫、我們子孫的子孫去炫耀“司母戊”(商代青銅鼎,1939年於安陽出土)和“甲骨文”嗎?

先人的驕傲,決不能代替今人的創造;先人的光榮,也決不能等於我們的光榮!

我們這一代青年,是跨世紀的青年。歷史不允許我們愧對古人和後人。我們應以卓越的智慧、堅強的意志、大無畏的開拓精神,使安陽展現她當代的風采!

1986年援安中央講師團的潘老師曾經說:“我在北京是搞外事的,初到安陽,就覺得安陽是塊‘風水寶地,人傑地靈’。安陽的青年含蓄、內秀。真是拿十個紐約,我們也不換給他們一個安陽。” 朋友,你聽了這樣的讚譽,能不激動嗎?是安陽的青年,就要時刻想着她的現在和未來,而不要總是津津樂道於她的過去。是安陽青年,就應該在洹河岸邊,在安陽大地,爲我們的子孫後代豎一座空前輝煌的豐碑!

大學生演講稿 篇2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有一種美,使人冷豔使人回味使人尋求,這是一種可以吸引眼光的美,它光彩奪目;

有一種美,飄逸在浮雲上,深埋在古壘下,這是一種可以吸引靈魂的美,它深躲不露;

有一種美,給生活帶來豪情,給生命帶來溫馨,它無時無刻不與我們同在。

構建和諧社會,構建和諧校園,我們大家現在都是大學生,都是校園中的一份子。大家都想知道怎樣的校園氛圍纔是和諧,是打造和諧的人際關係,是構成良好的校園文化?實在我們大家很清楚,構建和諧校園就如同“保持公共衛生一樣”那需要公民公德素質的進步。一樣構建和諧校園有待於每個同學人文素質的培養。所以我要說:構建和諧校園要從培養我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開始。

所謂“人文”就是對人生的思考,是心靈對生活的關懷,而人文教育是人類自由的搖籃,它使生命個體與自己根源契合在一起,構成自我熟悉與自我超出個價值觀和行爲方向。

人文精神最根本的一點是喚起人自由安閒的人格境地,一種獨立精神與爲它思想。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熟悉世界,改造世界,發展進程中所創造,積累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爲文化等多種類型。

《國富論》中指出了制度對社會的重要性,對學校來講,制度是校園管理的具體情勢,體現一個學校的責任感。公道的.校園管理制度與校園的和諧密不可分,制度作爲處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校,老師與學校,平常事務的直接根據,它的公道與否關係到校園之內的和諧,更重要的是,由於公道的制度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使我們的老師,同學在處理任何關係時都有一種公平和諧的心態,對構建和諧校園,完善校園內的各項規章制度應當作爲校園建設的重中之重。好的校園規章制度在變化中求和諧,在和諧中求發展,和諧的規章制度是一切教學工作的保障。

假如大學是一棵樹,那末滋養它的是“學生的精神文化素質”,學生的精神文化素質的充實空虛與否,是衡量校園文化是否是和諧,是否是健康活力富有生機的根據。一個和諧的校園精神文化,能夠增強大學內羣體的積極性主動性。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同學們,我們已有了制度文化素質,精神文化素質,但我們現在所缺的是“行爲文化素質”,構建和諧校園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我們的言行要與我們美麗的校園相和諧,要與我們的校園規章制度相和諧,要與我們的傳統道德文化相和諧!

謝謝大家!

大學生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素質形成於成長環境。不同的環境,可以造就不同的人,成長的環境便是改變人們素質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機構對世界部分國家競爭力的評價中,中國的國民素質排在第35位。中國7000萬技術工人,高級技工僅佔3。5%,而西方發達國家佔40%以上。中國人均勞動生產率爲日本的1/26、美國的1/25。我們的國家靠什麼提高國際競爭力?就是要從細節入手,紮紮實實提高國民的素質。在德國,很多學校的辦學方向就是“培養第一流的勞動力大軍”,這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晚清王朝大臣李鴻章,在出使俄國時,在一個公共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結果被外國記者作爲笑料,大肆渲染,加以嘲弄,丟了中國人的臉。由此可見,成長的環境對素質的好壞有多麼大的影響。

素質不能盲從。“隨大流”這大家都不會陌生,而造成的原因是什麼呢?在美國,交通路口右轉車輛必須優先避讓行人,即使是綠燈車輛可通行也要如此。司機看到有行人過馬路,離着老遠擺手讓你先過。而在中國,大多數人的心理是:別人幹,我也幹。別人不幹,我憑什麼要幹?所以才造成了“隨大流”的.出現。它歸根結底就是盲從。對於一些“隨大流”的事,他們從來都不會冷靜的想想對於錯,國人素質低下讓許多人認爲:我們只要“隨大流”錯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盲目的跟從,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可卻始終沒有人去站出來阻止這種行爲的繼續發生。父親做兒子學,等兒子大了還是這樣做,一代代傳下去,所以國人素質纔會越來越低下。

素質結果於內心。國民素質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它包括了很多方面,像是文化素質、道德素質、身體素質等等,提高國民素質是一個偉大的工程,需要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首先應該有明確的素質標準可以參照,形成普遍共識,讓這種標準成爲習慣,努力向着標準靠近的過程就是素質不斷提高的過程。改變國民素質應該從學生開始。“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素質,是一個人內心的東西,改變國民素質的最根本,是改變我們這一代少年人。

素質,只有自己的內心才知道,改變它,應該從每一個人內心開始。

大學生演講稿 篇4

大學,多少高三學子嚮往的地方。大學生活,每一個高中生都夢寐以求的的想去體驗一番。至少當時的我是這樣。但是,說句實話,大學對那時的我來說只是一種想象中的美好,但究竟如何,我想現在的我纔對他有一定的瞭解。

在大學,不會再有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和防腐不知疲倦的講解;不會有每天做不完的習題和試卷;也不會天天爲了分數、名次而焦急、苦惱 在體驗大學生活的這一個月中,有這樣一件事讓我印象比較深刻:在大學的第一堂課上,有兩個女生遲到了幾分鐘,按照以前的習慣打報告進教室。但後來老師說:"在大學中,如果你上課遲到或者有事想要早退的話,你不用打報告,只需悄悄地從後門出入,不要影響大家就好 "在這以後,我也遇到過其他在高中甚至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比如可以隨時出入宿舍和校門,因需要完成某事要逃課等。

所以,我總結出:大學,是一個完全靠自覺的過程。如果高中的我們還是一隻雛鳥,那麼大學的我們可以說已經長大,遠離了父母的庇護,遠離了老師的督促,剩下的只有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所以,現在的我們要自己管好自己,自己規劃自己美好的大學生活,並自己保證今後能夠笑着談起自己的大學生活。

大學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大學中絕不會有從早上5點出宿舍上課直到晚上10點纔回去休息的情況;也不會因爲喜歡看《紅樓夢》但怕被老師發現而東躲西藏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在大學裏有各種各樣的活動等着你去參加和體驗,而這些在高中都被視爲純屬浪費時間的事情。其實,從這些事情中我們也能學到許多知識--課本里並沒有的知識,學到許多經驗或是教訓,學到大學的豐富多彩

所以,我認爲,比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而能力地培養需要一個過程,大學則是這樣一個很好的過程。

大學生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評委老師,各位朋友:

大家好!

關於保護環境是多麼的重要,我想,從許多領導人的講話到廣大羣衆的呼籲,從在座諸位緊鎖的雙眉再到我們這次演講的主題——保護環境、愛我黃石。已經爲這樣一個問題作了最好的說明。在這裏,我所思、所想的是:我們該如何保護我們的心靈環境。因爲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

同時也決定着,我們這個城市會有怎樣的和怎樣的一個未來?

提到這個問題時,我最先想到的是孩子。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帶着外地朋友的孩子,到公園散步。孩子長得很漂亮,有一雙很美的眼睛。可惜的是他的眼睛看不見了,他是個盲人。一路上,他緊緊拉着我的手,不停的問我:“阿姨,黃石是什麼樣子的?黃石美嗎”我告訴他:黃石很美,黃石的湖水清清的,草地綠綠的,天是藍藍的。他認真的聆聽着,臉上閃耀着陽光般的微笑。可我卻笑不起來,我忘了告訴他:黃石的湖水是很清,可湖面上有零碎的令人噁心的垃圾;草很綠,可草地上有刺眼的白塑料袋;天很藍,可天的那一邊有吞雲吐霧的煙囪!這些也許算不得什麼,但我只能是告訴他,黃石很美,湖水清清的,草地綠綠的。

後來,這孩子給我打電話說,黃石很美,雖然他聞到的空氣不夠清新,但黃石在他心裏已如童話。我知道,那孩子是個盲人,雖然看不見,但他用潔白如紙的心靈,接納了黃石並捍衛了這座城市的美麗。對於這樣一個孩子,我怎能不吃驚,他有着又該是怎樣的一顆心靈啊!

也許,一個孩子的話,並不代表什麼。可當我回頭看看我們的孩子時,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的孩子何嘗不是用心靈來看這個世界,用心來接納他生活的這個城市。而面對他們所擁有的“黃石很美,湖水清清的,草地綠綠的,天是藍藍的……心靈渴望時,我們是該給予他們保護,把一切變成現實,令他們欣喜、歡樂、幸福、陽光、微笑。還是讓現實伸出巨大的手掌來,把他們徹底撕裂、撕碎、摧毀?什麼希望都不留給他們?

不,決不!因爲,我們愛孩子,因爲他們是我們的未來。我們給新衣、做美食、讓他們上最好的大學,走最寬的馬路,住最大的最漂亮的住房!但這些就是我們在給他們未來?這就是保護?不,他們真需要的未來不在這。他們需要的未來,在他們的心裏!這就是爲什麼面對碧水藍天,感到最欣喜的人裏頭有我們的孩子;爲什麼一次重大環境污染事故之後,最心疼的人裏頭有我們的孩子;爲什麼對煙囪叢林,最痛恨的人裏頭有的又是我們的孩子;如果,他們沒有一顆純淨潔白的心靈環境,他們那裏裝得下對碧水藍天的渴望;如果,他們沒有一顆深愛着這個城市和這片環境的心靈,他們又那裏生得出那麼多的愛和狠呢?

如果我以不太苛刻的眼光來審視我們生存的這個城市,是的,黃石是美的,這是許多人努力的結果,但更美的難道不是我們這些孩子的心靈,和他們對這個城市這片環境深沉的愛嗎?而這不正是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關鍵所在嗎?

由孩子的問題,我想起了我們的這些****。其實,在我們每一個人心靈深處,也都裝有一片青山綠水。只是,我們常常習慣於意識到了心靈深處的渴望,卻很少讓自己的行動服從於心靈。這就是爲什麼我們一再聆聽,保護環境是多麼重要的我們看到這個城市綠色之後,卻不願去深想,綠色背後所顯現的種種危機。這就是爲什麼,在經濟利益面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令環保讓路!這就是爲什麼,在動筷子時,情願擔驚受怕的.把一顆可能受過污染的蔬菜放進嘴裏,最後表示無可奈何的原因!面對我們的孩子及我們自己,難道我們只能感到無奈?我們爲什麼,就不能把心靈的渴望變成我們行動的動力!我們爲什麼不能象我們的孩子那樣,把自己內心已經積累的力量釋放出來,用實際的行動把綠色背後的種種危機消除,把心靈深處的那片青山綠水複製到我們現實的生活當中來,向自己的心靈深處迴歸!

是的,我們深愛黃石,我們也愛孩子,我們深愛環境,我們應該更愛自己的心靈,作爲黃石的一名普通的市民,我們在美好中暢想黃石的未來——青銅的古都,鋼鐵的搖籃,水泥的故鄉,服裝的新城。然而,我們是否應該在這些美好的設想前再加上一條——山水的新城呢?讓我們行動起來,從心靈出發,讓我們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給黃石一個綠色的未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